新质生产力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强调“新”和“质”。其中,“新”表现为生产要素新、产业业态新、技术应用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这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体现的产权结构更新、产业升级创新、组织形式变革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也为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持。新时代,我们要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着眼于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升级转型、组织优化调整来释放农业农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中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英明决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乡村振兴当中来,形成了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一、科技创新创业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创业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附加值。
三、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乡村振兴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的环境污染。同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四、乡村职业经理人模式
实施乡村职业经理人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通过引进和培养懂管理、善经营的职业经理人,提升乡村产业的运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五、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六、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打造绿色产业集群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依托乡村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协作和配套,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七、面向国际前沿并推动科技合作交流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面向国际前沿,积极推动科技合作交流。通过与国际先进农业科技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
八、改革求变和创新体制机制
改革求变和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激发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中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我们在科技创新创业、农业转型升级、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乡村职业经理人模式、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打造绿色产业集群、面向国际前沿推动科技合作交流以及改革求变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
振兴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因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新”型技术是关键。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创新人才队伍,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新”型产业是重要保障。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领域,以及元宇宙、随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确保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支撑。
“新”型劳动者是核心要素。
新质生产力包括高素质的新劳动者、以高端智能设备为代表的新劳动资料,以及融入“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新劳动对象,他们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新劳动资料将强化数字经济在未来主导产业中的地位,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全面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新”也体现在高水平的新型劳动者上。只有具备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智能型劳动者,才能熟练驾驭新质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跃升。
“新”型青年是重要力量。
青年作为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是生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网络化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和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青年一代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决定性因素。因此,广大青年应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
如何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种“新”生产力,代表了融合性与创新性的经济活力,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估量的赋能作用。立足新征程新起点,“广袤田野”正成为展现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但踏上“新赛道”,更要审慎行事、胆大心细,以更加沉着冷静的姿态在“新赛道”上努力跑出“加速度”。
少些“急功近利”,多些“高瞻远瞩”,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举措要利长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发展、不断前进。在做决策时要摒弃“看眼前不看长远”的思维,以战略眼光做出超前规划。无论是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还是推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或是培育具有科技素质、农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人才,都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
少些“亦步亦趋”,多些“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举措要合实情。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世。”以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不是要搞一种模式,不是同质化、统一化、公式化,而是要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在做决策时要摒弃“看表象不看本质”的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充分了解当地实际,准确把握现实情况,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人才结构等精准施策,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少些“孤行己见”,多些“集思广益”,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举措要集众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特点是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在决策时要摒弃“重政府不重社会”的思维,引入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集聚众多掌握现代技术、适应高端设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端创新型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同心协力的良好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注入社会合力。
重庆酉阳
激活乡村新质生产力
重庆市酉阳县是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近年来,当地把改革求变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变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分散资源难统筹、社会资本难进入、生态资源难变现、农产品价格难提升“四大难题”,做实政府搭台、市场运营、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四大抓手”,坚持把农民作为乡村建设的决策主体、参与主体、受益主体,探索乡村职业经理人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拓展共富业态,建设数字乡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的共富乡村合作社新路子。
共富业态拓展乡村发展新空间
一、
民房变客房、粮仓变书院、废弃猪圈变无人便利店、破旧棚舍变临崖咖啡厅……如今,走进酉阳何家岩村,一项项既传统又时尚的新业态,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是一处位于武陵深山的小村庄。
何家岩村群山环抱,草原、星空、梯田、古寨一应俱全。尽管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村庄环境差,游客不愿来、来了留不住,村民们“端着金饭碗卖着铜价钱”。如何充分用好何家岩村的独特资源,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近几年,酉阳在何家岩村展开“共富乡村”建设探索实践,以农民为主体组建共富乡村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标准化管理。
何家岩村共富乡村合作社首先从村庄环境开始对何家岩村进行改造,利用3个月时间,拆掉了全村大大小小上百个猪圈牛棚。拆掉的猪圈,被改建成24小时无人便利店,村民何绍林成为合伙人,不仅有房屋租金,还可以从每件商品中获得销售收入的5%,在店里打扫卫生还能挣到一份工资,一年下来能收入两三万元。
在共富乡村合作社的统一规划下,何家岩村坚持不大拆大建、不推倒重来,而是市场化盘活农民闲置土地、房屋资源和集体资产,陆续开展起稻田旅游、智慧认养、苗绣体验、民俗研学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新业态。如今的何家岩村,污水横流的泥巴路全部铺上了石板,废弃的粮仓改造成了书院,破旧的棚舍改建成了咖啡厅文创店,闲置的院坝也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村庄不仅保留了传统村落的原有纹理,也实现了形象气质和村民收益的全面提升。
业态经营中,合作社突出农民全过程受益,分类制定收益分配比例,经营利润扣除管理成本后,上交村集体经济组织一部分、村民分红一部分、合作社留存一部分,实现了产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集体增实力。2023年,何家岩村所在的花田梯田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一年收入超过4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增长到2万多元。
在探索实践中,酉阳因村制宜差异化布局景区村、产业村、生态村,目前共建设了15个共富乡村试点村,通过嵌入式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了高端民宿、文创产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 20 余种共富业态。2023年,15个试点村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4万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2倍。
二、
产业小散弱,产品附加值低、溢价能力不强,一直是农村产业发展的痛点。何家岩村世代以种稻为生,产出的稻米曾经是敬献朝廷的贡米。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演进,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成本刚性上涨,加之水稻种植产业链短,村民种水稻很难赚到钱。如今,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迭,一个“云上”小程序解决了供销的痛点,实现农村和城市的数字化连接。
去年,何家岩共富乡村合作社发起何家岩云稻米智慧认养项目,村民们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把祖辈们留下来的稻田种出了新花样。通过“何家岩云稻米”小程序,消费者可指定一片水稻田,按9.9元/平方米的价格进行认养。在水稻生长期,消费者可以通过稻田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实时观察稻米生长慢直播,见证水稻发芽、茂盛、丰收,产出的稻米由共富乡村合作社统一加工后打包邮寄。农户则在村集体管理下,提前对接市场获得收入,降低了种植风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年内,何家岩村52家农户共拿出100亩水稻田,先后推出两期水稻“云认养”,总收入超过65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大米包装和物流,20万元作为共富发展基金用于全体村民年底分红和村庄公共事务,总收入的一半分给参与项目的农户。在使用了一系列的数字化营销手段后,何家岩贡米品牌得到了推广,价格迅速攀升。
何家岩云稻米智慧认养项目的成功,为乡村发展插上了“数字翅膀”。如今,借助“数字赋能”,酉阳农村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悄然发生转变,越来越多何家岩这样的小山村,走上了一条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数字经济正在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2024年,酉阳用好平均海拔800米资源优势,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推出“茶米油蜜青蒿酵素”六大主导产品,以标准化为依托,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可溯源体系,全覆盖推进“一证一码”授权产品溯源执行管理,升级“酉阳800”微信小程序,深化“酉云满天星”行动,推动线上“引流”、线下销售,变“提篮叫卖”为“网上摆卖”,实现产品销售额10亿元,平均溢价率超过40%。
三、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最大的短板在于人才,尤其是需要能够将乡村资源转变成产业的经营人才、具有对接大市场的专业人才。
当前,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数字时代大潮来临,拥有新思维、新技能、新观念的农村人才愈发匮乏,村庄经营管理专业性人才更加紧缺。基于这一问题,酉阳把共富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作为关键突破口,从基层乡村干部、退伍军人、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中选聘职业经理人,政府搭台开展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其乡村经营和市场对接能力,有效弥补农民对乡村资源管理能力的不足。
何家岩共富乡村探索实践成功的背后,就离不开乡村职业经理人的智力支持。本村大学毕业生何权艳,就是何家岩共富乡村合作社选聘的乡村职业经理人之一,全程参与了云稻米智慧认养项目。此外,还有曾任商会会长的何邦飞,返乡大学生李梦娜、何然等人,他们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用自己的金点子,给村里的共富业态带来新气象,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
2024年4月,酉阳推广“共富乡村”项目经验做法,在每个共富乡村创建村聘用乡村职业经理人。目前,35名共富乡村职业经理人获颁聘书,他们共同组成乡村CEO团队,从事乡村业态的经营管理,保证乡村业态的持续发展。
今年,酉阳还将在全县范围推开乡村职业经理人模式,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广泛吸纳有志于在乡村大展身手的新贤才,通过持续专业化培训,提升管理运营能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乡村产业规范化、专业化运作提供智力支撑。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