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四城联创专题信息

发布时间:2013-09-12  |  浏览:

国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做法经验

2011-10-05

       对一个城市而言,全国文明城市是最高的荣誉称号,更是对一个城市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本质是一项谋求科学发展的惠民为民工程,为创建而创建,或者掺杂形象工程的想法,是与文明城市宗旨背道而驰的。创建达标是手段,惠民为民是目的。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参评城市必须科学规划,综合布局,把各类考核指标与当地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创新机制体制,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获取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才可能水到渠成。纵观前两批被命名的全国文明城市,无一不是历尽艰辛之后才取得成功。张家港市、南京市和南宁市,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建,历经十多年的努力,才最终得偿所愿。临阵磨枪、集中整治、突击创建等,即使创建成功,也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当选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荣誉,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也是一个城市不断创新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严格、细致、全面,是对参评城市的高标准要求,也是城市建设的指南。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只是一个起点,不是终点,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

一、“全国文明城市”概述

(一)什么是文明城市

      根据中央文明办对文明城市的定义,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它是我国城市的最高的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围绕发展、服务发展、着眼发展的系统工程,其根本任务和目标是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载体,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移风易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遵循以人为本、造福民众的指导原则,把着力点放在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增强凝聚力,确立文明城市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同时,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争先创优、奋争一流的精神,为城市的改革发展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另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文明城市的创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任务。

二、专家对2011年最新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解读

自2004年第一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出台以来,我国分别于2005年、2008年和2011年等年份对第一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进行了调整与修订。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是目前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所依据的最新测评依据。

2011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考之年。文明城市的评定标准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指标体系,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更需要注意的是,文明城市的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对此,广州市专门组织专家,对测评体系的系列层面通过解读的方式,向市民全面介绍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专家解读对参评城市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一)政治文明需引起高度重视

广州市社科院政法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郭贵民认为,2011年版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把政治文明纳入到了城市文明测评体系”国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中,并且列为第一个测评项目,政治文明在城市文明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测评体系中对政治文明测评主要是对城市政务环境的廉洁和高效进行测评,以此来评判城市政治文明的程度。

城市政务环境是否廉洁和高效既反映在城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上,也反映在政府机构身上,还要表现在群众对这些人和机构是否满意上。只有政府工作人员、政府机构做到了廉洁高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说这个城市实现了政治文明。

郭贵民说,政治文明首要是政府工作人员要文明。政府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普通公民的文明素养,因它是特殊群体,还要具备特殊的文明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政治文明的提升有赖于他们的学习。在知识社会,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政府工作人员,就会落伍,肯定赶不上社会发展趋势,也难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政府行为规范也是政治文明的要求。政府行为规范首先要求决策的规范。政府决策不能仅根据决策者的意愿进行,决策时要能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政务行为规范还表现在政务行为要依法行政,一切政务行为都要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政府能否依法行政,一方面要自觉,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使政府行为只能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施。

(二)人文环境事关群众幸福

广州市社科院哲文所所长、副研究员曾德雄认为,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1年版)中有“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国民教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文体活动与文体设施、科学普及、市民文明行为、社会道德风尚等几个方面。虽然内容很多,但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是两点:一是政府的职责,二是市民的思想行为。

他认为,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政府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国民教育。

广州市社科院高研室研究员吴智文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重要性。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围绕城市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突出问题,把“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测评基本项目、测评指标、测评内容,对推动我国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安全感是百姓的最基本需求

广州市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研究员苗兴壮认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第7项是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该项包含了10项测评指标来测量社会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情况。具体指标包括安全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安全生产、治安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群众安全感等。

苗兴壮认为,安全感是人们的一项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人们只有在安全感得到充分保障之后才能有其他更高层次的追求,也只有在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有幸福感。提到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最容易想到的是社会治安。其实要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社会治安问题,而是包含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多方面,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等等。

他说,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无不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越是在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公众越有发挥自身作用的空间。市民一旦发现生产、加工或销售含有有害成分的食品的信息,就应该立即向有关管理部门举报,使之能够尽快得到控制,避免造成更广泛的危害。为鼓励市民提供信息,政府也应该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苗兴壮分析说,各种突发事件也是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因素之一,因而突发事件应急也是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方面,公众同样有着广阔的参与和支持空间。

(四)可持续是城市生态发展要义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郭艳华认为,在第八项测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分别设立了城市绿化、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土地资源管理三大类指标。郭艳华结合广州实际对此进行了解读。郭艳华说,不断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水平,不仅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实现乐居发展、建设低碳广州的重要举措。因此,广州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和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绿化体系。

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新形势下,广州还要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供资源综合利用率,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治水”工程,加强水环境监察,督促企业做好废水的达标排放工作,严防超标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和珠江,切实保护水系不再受到新的污染。

要发动企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不断完善企业自愿推进清洁生产机制,努力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开展低碳产业装备技术的集成和创新,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新的低碳商业模式,使低碳竞争力成为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然也要让广大市民成为推动低碳发展的践行者。为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和强化低碳生活、低碳消费意识和低碳生活文化。

(五)创建活动必须扎实有效

广州市社科院数量所副研究员江彩霞认为,新版《测评体系》比2008年版多了两项“基本指标”,统称“八大环境、一项活动”九大体系。“一项活动”就是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是《测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彩霞联系用了五个“给力”,对此进行解读。

领导组织要给力。自1998年广州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迄今持续近13年,领导重视,决心大,发出“要把创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的总动员令,市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城乡统筹要给力。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城带乡,联动发展。落实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媒体宣传要给力。要利用电视、报纸、电台、互联网、广告牌、手机等多种媒体,围绕广州的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以及重要庆典,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宣传现代文明。

基层群众要给力。城乡基层群众工作是重中之重,要选择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开办精神文明建设专门网站,在主要公共场所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专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三个文明”(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制度保障要给力。制度保障就是在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和投入机制三方面下功夫。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创建活动的工作标准、实施办法和长效管理措施;其次要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创建工作;最后要加大投入,将创建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验

新颁发的2011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共有9大测评项目、36项指标、126项测评内容,另外还有4项特色指标,指标体系细、考核办法严,增加了很多新的测评内容,这也对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已经获奖该荣誉的城市创建经验:

(一)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方面

深圳市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城市文明的内在要求来抓。努力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基层民主,不断优化政务环境。2005年起,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从政府层面提出了实施“问责治庸”的一系列新举措,不断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提高行政执行力,建设责任政府。不断加强规范政府行为的立法,注重依法决策、决策听证、社会公示,建设法治政府。推行行政审批事项设定法定化,实施标准化,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机制和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网上审批,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中的“自由裁量权”,加强廉洁高效政府建设。

大连市  市委、市政府将重大问题决策情况,特别是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决策,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每年年底和年初,市政府通过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大连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将上一年为民办的实事完成情况向社会公示,同时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新一年为民办的实事,并将责任人、责任单位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对于涉及民生关系到广大市民切身利益的决策,实行听证制度,召开听证会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市民代表的意见,从而使决策符合民意。坚持开门抓作风建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社会评议。在10个政府部门进行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试点,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行政服务、便民服务网络。开辟了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将政府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大连市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编制了《政府信息目录》和《信息公开指南》,开通了“大连市信息公开网站”,成立了市政府行政投诉中心,开设了“12345”大连市市民服务热线电话,市民投诉热线年均接线率98%、社会满意率达到93%。

秦皇岛市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市委常委会研究制定了以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廉洁自律、发民主等为主要内容的6项作风建设制度,在全体市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解基层的“十个一”活动,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检查,弘扬言出行随、行胜于言、言行一如的工作作风,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积极推进区、街道和市直机关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探索建立巡检工作制度,加大党务公开工作力度。

(二)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方面

深圳市  市委市政府努力建设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充分利用深圳市的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加强立法工作。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不断推进社会领域的立法进程。近年来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制定并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欠薪保障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等法律,在全国率先为社会行为定规,为社会建设立矩,以法治保和谐,以立法促文明,提高了文明创建活动的权威性和可持续性。

大连市  以法律六进为主渠道,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管人员、农民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通过普法讲师团、深入机关、乡村、企业、学校、讲授法律知识;通过组织考试督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通过“送法进村屯、建设新农村”主题系列活动,万册书籍和10万张传单等送进村户,提高覆盖面和普及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80%以上。市法律服务指挥中心开通了。12348法律服务短信平台,群众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得到法律服务,此外群众还可通过电话留言、网上咨询等方式随时得到法律咨询服务。全市街道、社区居委会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737个,其中街道设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78个,社区居委会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59个,街道、社区居委会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达100%。

南宁市  以建设“平安南宁”为目标,大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维护全市政治社会稳定,做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

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了《南宁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形成了妇女维权的社会化网络。成立了广西第一家“青少年维权中心”,被确定为全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工作试点城市。通过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服务、邻里互助、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使孤寡老人得到精心照顾。实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制定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应急预案,建立函盖外来农民工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有力保护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市建立了1000多个残联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就业服务,实施“扶残安居”工程、“光明工程”、“扶残助学”工程,做到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应保尽保。

秦皇岛市  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在全市城乡广泛建立全民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社区)四级交通安全组织。在各单位、各社区开设交通安全课,用实例教育市民群众遵守交通规则。在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公务车司机中广泛开展“争当文明驾驶员”活动,引导公务车司机带头遵章守纪、文明礼让,告别开霸王车、酒后驾车、占道停车、违章驾驶等不文明行为,做文明行车的模范;在出租车行业继续开展“争做文明使者,争创星级服务车”活动,引导出租车司机文明行车、礼貌待客;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当文明交通标兵”活动,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交通法规教育实践活动,争做“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员和生力军。

(三)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方面

深圳市  深入开展“共铸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春风行动”,在全市职业中介机构倡导诚信服务,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平守信的职业介绍市场条件。强化“诚信立身、信誉立业”,先后在食品、卫生、水、电、气等重点“窗口”开展行业规范服务达标活动,促进各行业不断完善从业标准,提高职业道德,确保服务质量,树立行业新风。开展“打假”、“打盗版”专项整治。“百城万店无假货”、“无假货一条街”和创建文明市场活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欺诈等社会公害,树立一批诚信守信商业道德示范单位和个人职业道德标兵,优化市场经济环境。

大连市  广泛开展了百万市民共筑诚信、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商务区、诚信物业和文明住户、诚信经营车等“诚信大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快政府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社会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实行为民办实事公开征集制度,促进政府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连续五年开展了“社会评议整顿作风,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企业“诚信档案”,制定了《关于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实施方案》,逐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有序开展。不断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推广了“道德记录卡”的经验,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加强防范和打击不诚信行为,建立健全了打击假冒伪劣、欺诈经营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理机制和打击走私贩私的举报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走私贩私活动。实施“三绿工程”和食品放心王程、推行定点屠宰、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等,让安全、健康的生活必需品进入流通渠道。建立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社会信用的监管力度,对公务员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坚决惩处,营造了良好社会信用的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公信力。

南宁市  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吃、穿、用”等方面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商品,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工商、质监、商务部门开通监督举报电话,有效受理群众投诉。加强对市场的巡查检查,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各种违法违章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加强打击侵权盗版力度;查处涉嫌侵犯著作权案件,积极配合海关做好缉私工作,全市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产商品事件,没有集中性、区域性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窝点和市场,没有重大走私贩私案件,没有窝藏和集中销售走私物品的,窝点和市场。开展“开放创新年”、“创新年”、“全民创业年”活动,有效杜绝了行政部门利用职权向企业及办事人员吃、拿、卡、要,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窗口”行业服务水平,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诉处理机制,每年组织各界人士对政风行风进行评议。

秦皇岛市  在全市深入开展“双百服务竞赛”活动。以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为重点,搭建各种平台,利用举办服务技能大比武、擂台赛、观摩赛等形式,练绝活,增技能,评选“百个服务窗口’’、“百个服务明星”,进一步掀起比学习、比技能、比服务、比效益,争做一流员工、争当岗位服务能手、争创文明行业的热潮。

(四)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方面

深圳市  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在全国率先建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理论研究工程,打造深圳学派。加强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深圳读书院”、“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创意十二月星期天”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购书、读书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方式。常年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文博会艺术节”、“外来青工文化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演出活动。

南宁市  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形成了元旦春节系列活动、元宵佳节大型广场舞会、第三届农民工艺术节、月秀越精彩一南宁市月月服装节、少年儿童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展演、夕阳秀艺术大赛、青春艺术大赛、绿城歌台等十大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批业余文艺队伍茁壮发展。每年的大型广场文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晚会已成为南宁的文化品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每年举办的元旦冬泳邕江、全民健身月活动、解放日长跑、龙舟赛、健康跑、三人篮球比赛、老年人文体大赛、气排球比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都吸引市民群众踊跃参与。

秦皇岛市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征集、提炼新时期“秦皇岛人文精神”活动,收到各类应征作品2900多条。注重培育、宣传先进典型,连续10年坚持开展“文明秦皇岛人”十大标兵评选活动,培养树立、宣传表彰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社会反响强烈。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评选道德模范活动,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通过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向组委会推荐身边的各类先进典型,全市掀起了一股“发现模范、推荐模范、学习模范、争做模范,的热潮,最终授予徐长霞等25名同志“全市首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全市形成了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社会氛围,市民对先进典型的知晓率达90%以上。

(五)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方面

深圳市  2007年1月,颁布实施了《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南宁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南宁市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方向,启动五象新区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

对城市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建成了快速环道、环城高速公路、五象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一批室外无障碍公厕和无性别公厕、公园轮椅席位、低位服务台、公共电话亭、柜员机等特色优质项目,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2006年,南宁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

(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方面

大连市  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中国人居环境奖,被国家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秦皇岛市  始终坚持城乡生态一体化,全力组织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大力弘扬培育和普及森林文化,努力打造“绿化+文化”的特色生态城市。

(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方面

深圳市  创建工作扎实有效、亮点纷呈。深圳是全国最早建立义工组织的城市,现有注册义工17万人,人均义工比例最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义工精神已深入人心。深圳的民间慈善组织众多,除服务本市市民外,常年在全国各地开展“希望工程”、“光明行动”“募师支教”等助学支教、扶孤助残、疾病救治等慈善活动,把深圳人的爱心洒遍大江南北。

捐献骨髓、捐献眼角膜和捐献器官等新型公益事业也在逐渐发展。从2003年起,深圳市文明委每年开展一届“深圳关爱行动,现已举办5届,共组织开展了8000余项活动,吸引上千万人次参与,募集社会捐款3亿多元,以各种形式关爱和帮助来深建设者、困难群众、未成年人、特殊职业人群等需要帮助的人,成为深圳社会各界集中展示爱心的大舞台。健全社会参与机制,使群众成为创建活动主体和创建活动受益者,促进文明创建活动的社会化。

大连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创建工作作为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摆到位、抓到位。

大连市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考核之中。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根据大连的实际,制定了每个年度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和06—08年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规划,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按照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不断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市委、市政府实行有力措施,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与管理之中,作为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调整班子、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市文明委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文明机关、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内容,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进了创建工作的持久性和常态化。

南宁市  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坚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群众的眼前事,身边事做起,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容不断充实,经验不断丰富,充满无穷的魅力。

全市建立了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文明委领导体系健全了文明委会议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了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的管理办法、评选表彰机制,各类创建活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

秦皇岛市  建立健全了重点责任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文明城市巡访团巡访结果专报制度、“一把手”问责制度、创建工作年度绩效考核制度、社会监督机制和创建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车体广告、楼宇宣传栏等多种宣传阵地和形式,集中宣传创建活动中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提高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市级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开通“文明秦皇岛在线”网站,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宣传作用;市委、市政府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正式写入《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侯马“四城联创”打造秀美城市升级版

2013-06-17   临汾新闻网

近日,侯马市连续4天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村(社区)负责人近千余人赴长治市参观学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如此大规模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是该市从未有过的。回来后,该市市委、市政府又及时召开大会,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对下一步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从而把“四城联创”工作推向了高潮。

多年来,侯马市注重抓好城市环境治理、美化、亮化、硬化等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打造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丽城市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坚定不移。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侯马市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市、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山西省首家县级环保模范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综合性宜居城等荣誉称号,连续10余年被评为山西省卫生城市,连续5年蝉联山西省“蓝天碧水”工程优秀县市称号。

去年,新任侯马市委书记李朝旗到任后又接过了“治理环境,美化、亮化、绿化”,使城市提档升级的接力棒。他认为作为内陆城市,经济要发展、项目要落地,必须有一个优美城市环境做支撑,一个城市环境越好,文明程度越高,城市形象越佳,才能凝聚人心、聚集人气,形成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洼地效应。为此,在年初召开的侯马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确立了全面建设富裕、秀美、文明侯马,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四城联创”目标,全面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使城市环境更为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更为精细,社会更为和谐,打造城市成为山西最宜居、最秀美、最文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为了使“四城联创”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不走过程,确实见到成效,侯马市对四套班子进行了分工,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倒排日期,做到层层有压力、人人头上有指标,经过近6个月的努力,从而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做到无乱扔乱倒、无乱贴乱画、无乱停乱放、无乱堆乱摆、无乱搭乱建。同时,对市区采取拆除、改造、新建等方式建设87座公厕;对城中村旱厕进行冲水式或无害化改造,如今改造率已达80%以上。对各商业街巷、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做到经营摊点布局合理规范,两侧建筑整洁美观。同时,加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和处理场环卫设施建设,做到垃圾不露天、不落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完成汾河两岸3万亩堤防护林带农田林网改造任务,进一步加大了新田路、市府路、北外环路、高速路引道的绿化和美化力度,对新建小区和单位庭院严格按照绿地率不低于35%的标准植树增绿。同时,高标准建设游园、绿地及防护林。目前,长10余华里、纵贯侯马南北的浍河湿地公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初步实现了人在树中、村在林中、城在绿中的秀美侯马目标。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全市13家工业企业的14项工程减排改造,目前已完成12项,有两项正在紧张实施中。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铸造企业1家,砖厂2家,水泥生产企业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磨机3套。投资120余万元建成了集监测、监控、监视三位一体的在线监控平台,对全市所有工业企业的排污和污染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同时,对全市450辆出租车实行了油改气改造,对市区85辆公交车、城郊78辆城际公交车改造使用双燃料,大大减少了烟尘的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政务大厅、公交、出租、交警、银行等全市22个窗口单位,开展“文明服务”活动,确保达到“优美服务环境、优质服务效率、优良服务程序”。市文明办还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和评比,对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差的通报批评,并写出检查。同时,侯马市还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对全市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行为进行曝光,使市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山西霍州市吹响“四城联创”进军号

2012年04月17日 临汾新闻网

为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近日,霍州市举行“四城联创”暨“环境整治年”启动誓师大会,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和谐城市和开展“环境整治年”活动的热潮之中,以此吹响“四城联创”的进军号。

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中,该市将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大力整治乱贴乱画、乱拉乱挂等行为,全面整治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等不文明行为,治理规范市区范围内所有门店牌匾、广告牌、霓虹灯、公告栏等设施,对垃圾全部密闭清运,日产日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大力实施“四化、四改、六个一”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全力推进村镇环境治理。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中,该市将抓好城乡绿化美化,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村镇、机关活动,创造条件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空地植绿、立体布绿、全市补绿,增加城乡绿化覆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强力实施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墙面绿化、游园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量,提高绿化档次,扩大绿化覆盖面积;开展创建园林式小区、园林式道路、园林式单位等活动,提升绿化建设标准。在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中,该市将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达标企业,一律予以关停;对新建企业,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区内燃煤锅炉、茶浴炉、食堂大灶及其他营业炉灶的综合治理,凡在集中供热、供气范围内的,一律实行集中供热、供气;凡是不具备集中供热、供气的一律强制使用清洁燃料;加强城市规划区内饮食摊点监管,禁止以木炭、型煤、焦煤等为燃料进行加工生产活动。在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城市中,将加强集贸市场基础硬件建设,完善配套消防、供排水、垃圾收运和防尘、防蝇、防鼠设施,严格实行规行就市管理,合理设置经营摊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重点改造完善国道、省道、县乡交通干道路面、路沿石、护栏、排水设施,完善更新安全标识,搞好绿化隔离带和两侧防护林带建设改造,加强市区交通秩序管理,合理配置红绿灯、科学设定时间,合理规划城区内道路交通标线,规范客运行为,严肃查处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确保城乡交通秩序安全畅通;加强临街工地监管,对施工工地必须实行围栏施工,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禁止车辆带泥上路和沿街沿路抛洒行为。

誓师大会结束后,该市四套班子领导和与会的16家单位及青年志愿者共计2000余人对花坛、护栏和路沿石进行清洗粉刷,掀起了“四城联创”活动的热潮。(范韶华)

山西霍州:三项措施打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2012年05月14日 临汾日报    

为全面贯彻我市“环境建设年”活动,掀起城乡环境整治新高潮,近日,霍州市召开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在总结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在整治重点上,该市将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重点干线环境卫生整治。高速路、国道、省道、县乡级交通干道等公路两侧视线内的残垣断壁和有碍观瞻的临时建筑物,各种垃圾、废弃建筑材料等都将一律清理;公路两侧的地块要形成连片绿地,不见裸露黄土。二是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乡村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全面清理,彻底消灭村庄内及沿街、沿路、沿河、沿渠垃圾乱倒、乱堆、乱放现象;积极引导农民主动疏通排水明渠暗沟,完善村庄排水设施,搞好清除“四害”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村内积水问题。三是强化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城区所有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做到大街垃圾不落地、小区垃圾袋装化。施工车辆拉运散状物必须加盖篷布,严格控制拉运沙土、建筑垃圾产生的扬尘污染。

在方法措施上,他们一是组建专业管理队伍。由各职能部门抽出专门力量,成立卫生巡查队,设立专职的清扫保洁人员,负责对环境卫生整治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乱倒垃圾等违反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制止。同时,实行群众自家门前垃圾清扫包干制度,做到自己门前自己清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区,规范清扫车和洒水车的工作频率和密度,扩大垃圾压缩车的工作范围,增加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在旅游景点,硬化、美化、绿化空旷地段,足量配备果皮箱。在村庄,根据实际设立垃圾收集点,由专人负责清运,做到定时收集,集中处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三是完善环境整治机制。在整治活动中,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相互支持,不推诿扯皮;对于职责互有交叉的工作,合力攻坚,全力解决,真正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整治工作合力。

目前,一场轰轰烈烈的城乡环境整治大会战正在霍州大地蓬勃开展。(刘薛平)

“四城联创”凌海好戏连台

2012-10-24  辽宁日报

今年以来,一个以创建文明城、园林城、生态城、宜居城为目标的“四城联创”活动在凌海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是一项深得民心的联创活动,这是一场城乡建设的攻坚硬仗。 4项争创,26家部门和单位联袂参战,建立了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格局,凌海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高亢激昂的文明赞歌。

围绕打造最宜人居、最宜创业、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凌海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现代化气息和对外影响力更加显现。“四城联创”,为凌海建设与发展增光添彩,为建设文明幸福新凌海推波助澜。

今年初,凌海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响亮提出,要在全市开展以打造“文明城、园林城、生态城、宜居城”为目标的“四城联创”活动。

在“四城联创”过程中,凌海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句话,既让群众受益,更让群众满意。

一出联袂出场的重头戏拉开大幕:市文明委于4月9日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四城联创”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总体工作;成员由26家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4月17日,市政府召开“凌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

至此,一场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联创活动在凌海大地风起云涌。

盛夏周末,凌海明珠广场歌舞如潮,百姓演出好戏连台。“百姓舞台优秀节目展演”已成为凌海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块响当当、沉甸甸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7月5日晚,凌海花园新区里好不热闹,首届“树新区文明形象、展居民时代风采”专场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小区居民吹拉弹唱,12个节目让2000多名观众好评如潮。72岁的张大爷高兴地说:“我老爷子也过了一把明星瘾,咱们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 ”

这是凌海争创“文明城”、全民参与兴文明的一个侧面。

争创“文明城”,凌海大兴文明礼仪之风,全面提升城乡民众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在城区,凌海紧紧围绕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关系和公益活动等方面内容,实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城乡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及卫生、科技、环保、五老志愿者等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扬光大。一个以学雷锋、学郭明义、学凌海国税局为主旋律的学习活动在凌海蔚然成风。

在大凌河街道凌南村,去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听知识讲座、上技能培训课已成为村民的家常便饭。凌海市双羊镇新站村的农民文化书屋里,看书的农民把书屋坐得满满的。在农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目标,实施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以“一路一线文明带”创建工程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伦理道德、科学、文化、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的素质。文化(体育)广场、“农民文化书屋”、村村通有线工程、电影放映,让农民眼界大开、知识大增。

萧军公园里,碧水清清、绿树成荫、风光旖旎,一派“清水鱼跃、风飘花香”的美景。绿树掩映下,几位老人自拉自唱,兴致正浓,“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声在公园里回荡。

以增加绿化面积为重点,以实现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目标,坚持还绿于民,实施“规划定绿、建园添绿、沿路植绿”的多元化城市绿化工程,对城市主干道、城市出入口进行大规模绿化,努力打造“园林城”。萧军公园、九华山公园、大凌河水上公园、明珠广场和市府广场已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绿”已成为凌海街头的一大亮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8.21%,城市绿地率达20.73%,人均公共绿地实现11.6平方米。

站在大凌河桥上举目望去,大凌河畔一片新绿。一株株黑松、塔松、桧柏、银杏、日本红柳、垂杨柳在大凌河凌海城区段迎风摇曳。

规划用地200亩的大凌河街道尤山子村的无公害采摘生态园区已经开工建设,沼气、秸秆气化技术将在园区应用推广。

打造“生态城”,凌海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实施生态建市战略。在城区,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整治大凌河水环境,推进大凌河清淤工程及景观河建设进度,确保城市提档升位。在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菜、果、畜等生产基地建设齐头并进,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村居社区化”在向村民招手。

从凌海市城建局12楼向下眺望,凌海市区尽收眼底。市区,高楼耸立,车水马龙;大凌河畔,碧波荡漾,绿树婆娑。一幅崭新的宜居城市画卷在凌海30平方公里土地上风行漫卷。

构筑“宜居城”,凌海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倾力开拓“滨海、临河、依景”的“和谐、幸福”新驻地。

无论是修路、绿化,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凌海市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把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全力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200处“抛头露面”的建筑立面粉饰一新;投资1.4亿元,总长15.7公里、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11条城市主街道路焕然一新。 “十二五”期间,凌海城市规划面积要发展到31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要发展到30万人,建成融现代气息、时代特色、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为一体的景观城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经验采集

2012年03月13日   溫州卫生局

一、衢州市创卫工作的主要做法:

2003年创成省级卫生城市。2005年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08年通过省级复核考核,2009年10月取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现场督查创卫工作,分管卫生、城建、工商等多位副市长按照各自分工分头进行协调督办。市人大、政协每半年组织代表和委员开展检查活动。每年两次的“清洁家园”行动周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体上阵。各区块、部门主要领导也主动深入一线,靠前组织、靠前协调、靠前解决问题。同时,对创卫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单位、处室、专人。

(二)齐抓共管,真抓实干。一是建立工作体制。建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1名市委副秘书长任创卫办专职负责人,3名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卫生、工商、建设局长任创卫办副班主任。专门抽调工作人员20余人,实行集中办公。自上而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卫组织体系。二是理顺工作机制。加大投入,投资3.2多亿元新建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并进行城郊村改造、农贸市场提升,社区四化等工程。设立监督机制,将创卫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年终考核和满意度测评的内容。实行分片管理,将市区分为20个片,抽调工作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进行网格化全面督查。开通创卫办热线电话,接受群众投诉。

(三)以人为本,创建为民。一是营造氛围发动群众参与。新闻媒体对创卫工作进行立体化、滚动式、全方位报道,做到“天天有新闻、周周有专题”,在公共场所设置大量的创卫宣传广告。二是强化教育提升群众素质。广泛开展“创卫生城市、做文明市民”活动,向广大市民宣讲市民守则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三是破解难题赢得群众支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六类行业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管理问题,占道经营、交通违章、油烟污染等难点进行专项整治。

二、金华市创卫工作的主要做法:

2004年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2005年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调整,创卫工作处于停滞状态。2007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09年10月取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一)加强领导,推进创卫务实高效。明确创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经常研究创卫工作,做到逢会必讲创卫工作、逢报告必有创卫内容、掀起创卫高潮。细化创卫考核方案,把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单位评优创先的前置条件,与领导政绩和部门年终资金挂钩。

(二)广泛动员,发挥市民创卫主人作用。在各大媒体开设创卫专栏,对市区创卫活动进行全方位的采访报道。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性组织的优势,推动全民创卫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夯实基础,改善创卫硬件条件。完成旧城拆迁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抓好三纵三横等一大批主干道建设,解决了一环、二环路网畅通问题,打通十多条断头路,重要城际干道相继开通。投资十多亿用于城市美化工程,修建和改建城市公共设施。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施水库引水工程。

(四)狠抓整治,全力攻克创卫工作难点。一是加大城中村整治。全面开展了以路面硬化、卫生洁化、村庄美化为重点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整治工作。二是集中整治五小行业。通过树立样板街、样板店,典型引路,全面推广,不断提高五小单位的持证率和规范达标率。三是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建设了新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了兰溪门和四牌楼菜市场,极大地规范了农贸市场的经营秩序。四是强化市容卫生管理。招聘600名创卫协管员,走上街头开展交通管理、文明劝导、门前三包监管和创卫宣传。

(五)建章立制,不断创新创卫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创卫活动长效机制,以街道为单元组织开展辖区城管工作,行政执法、工商、卫生、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将执法人员配置到街道,由街道统一指挥,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网格化管理。二是健全创卫社区共建机制。建立市领导联系社区、机关部门分包路段、机关与社区共建等制度,帮助社区有效解决创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完善道路清扫保洁机制。将市区四个环卫处合并成立一个新的环卫处,形成了管干分离、精简高效的环卫运行体制。

三、舟山市创卫工作的主要做法:

2003年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后,2004年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09年向省爱卫会提交申请报告,通过省爱卫会考核并向全国爱卫会进行推荐,2010年4月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技术评估,2011年11月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一)领导重视,创建氛围浓厚。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创卫联系点制度。市委、市政府分别确定一名领导负责创卫协调和日常工作,其他市领导分别负责部门、区、街道。在主要路口设立大型公益宣传广告,各主要街道、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机关企事业单位均设立宣传牌和横幅广告。各新闻媒体统一行动,以媒体联动方式,对创卫工作进行大力报道。

(二)创卫办力量强大,组织机构健全。单独设置创卫办,在市委市政府大院办公,抽调卫生局、城建委、城管局、工商局、宣传部等20余人组成创卫办,常年集中办公。分管副市长任创卫办主任,任命2名副县级干部为创卫办专职副主任、相关部门领导兼任创卫办副主任。同时,舟山市委组织部选派市管后备干部到市创卫办挂职锻炼,增强创卫办的组织协调能力。创卫办下设5个处室。市创卫办每年办公经费200万元,用于日常运作。

(三)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力度大,投入多。舟山市将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秩序管理、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管理、食品安全、“五小”行业管理、农贸市场整治作为创卫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组织专项整治。每年根据工作需要,推出几个专项整治活动,并落实整治经费。

(四)培育创建精品,亮点突出。实施了建筑垃圾分类处理。餐厨垃圾加工成有机饲料。开展星级卫生社区创建,夯实细胞工程,城区67个社区创成五星级12个、四星级20个。创建海鲜排挡一条街,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如沈家门海鲜夜排挡。这系列亮点为舟山市的创卫工作锦上添花。

(五)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考核督查。舟山市把考核督查作为推进创卫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的考核督查工作。市政府将创卫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分值为10分,实行定期评估、年度考核。新闻媒体开辟对多个专题栏目,开设创卫投诉热线,组建“市民创卫查访团”进行督查。

四、对我市创卫工作的建议:

一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创卫工作的领导。全市上下要进一步重视创卫工作,把创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紧抓好,科学安排创卫进度,全力以赴进入创卫倒计时工作状态。

二是市创卫办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建议从重点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着手收集和整理创卫台帐资料,加强部门和区块的协调和督查,确保创卫软件过硬和市创办的政令畅通。

三是加强与省爱卫会和国家爱卫会的联系和沟通,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对我市创卫工作的调研和指导。

四是抓紧实施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今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五是深入开展创卫宣传,设计宣传活动载体,营造全社会参与创卫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平市大庆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考察报告

 2012-11-21   市电子政务信息中心

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2011年9月7日至11日,由市政府雷晓达副市长带领北湖、苏仙区政府,郴州经济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管委会,市卫生局、市城管和行政执法局有关领导和市创建办相关人员赴吉林省四平市、黑龙江省大庆市(以下简称两市)考察学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功的经验。两市领导高度重视、高起点规划、高投入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力度宣传、群众高度热情参与,高效率落实责任制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经验深深地感动和启迪我们学习考察团的每一个成员。现将两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功的经验报告如下:

一、高起点规划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两市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建设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健康素养为出发点,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立足点,以坚持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全体市民参与,各级各部门联合行动,超常动作,严管重罚为手段,规划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吉林省四平市于2000年决定创建卫生城市,2002年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合格,2003年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黑龙江省大庆市是1998年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经过10年苦战,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

二、强化领导,高位运作,建立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

两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都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各区(管委会)和市直各部门的一把手为指挥部成员,针对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指挥部每月一调度,十天一例会,通报情况,部署任务,协调解决问题。四平市规定,每天早晨5—7时半是各级领导抓创建工作的时间,8点以后投入正常工作。在攻坚阶段,每天早晨5时,市长带着各区和相关部门一把手现场办公,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对工作进展完不成计划,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责令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说清原因,并承诺限期改正。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作不落实的问题。黑龙江省大庆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实行市级领导包区,处级领导包社区,科级干部包段,街道社区包居民小区的责任制度,逐级管理,层层落实。同时从市人大、市政协各抽2名领导,从5家市级班子中各抽1名副秘书长组成督导组,深入一线明察暗访,督查整改,促使一线工作人员经常是昼夜坚持在整治现场。在攻坚阶段,大庆市的主要领导每天晚上9—12时召开碰头会,沟通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三、凝聚各方财力,高投入创建工作

吉林省四平市采取经营城市的措施,多方筹措资金20亿元,改建城市主次干道50余条,完成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迅速改变了城市面貌。他们的主要措施:一是由市政府集中各职能部门的预算外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出让城区地块时一并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三是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拨款、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四是在城市新区开发中给予开发商一定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进非赢利性投资;五是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对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如天燃气、热力公司等的经营权、使用权采取拍卖、转让、抵押等方式广泛吸收非政府投资再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全民投入,全民管理城市,如城市的绿岛栽花、街道清雪都是由区政府组织各单位职工开展义务劳动完成,有18条街道的人行道是按照谁的门前谁出钱统一组织铺设的。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各企事业单位都是自筹资金拆除和改建所属房屋、电力电信线路,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黑龙江省大庆市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和沼泽治理等环境改造项目。2010年,仅用于灭蚊工作的费用就多达3000多万元。

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吉林省四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后,与创建前相比,5年时间GDP增长了1.5倍,工业企业结束了连续10年亏损局面并盈利4.5亿元;招商引资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有1户世界500强,9户国内500强企业落户四平,在2005年四平——香港项目推介会上一次签约资金23亿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后,又先后荣获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在中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评比和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中均居于前列。

四、各部门高水平管理,合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两市将创建任务分解后,各部门对照标准,分别制定本行业的管理规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黑龙江省大庆市针对“五小”行业和小餐饮总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监管难易反复的特点,重点强化监测监管。一是创新监管办法,对1.3万“五小”行业和小餐饮户实行“三张脸谱看卫生”的量化分级动态管理办法,规定“五小”行业和小餐饮10项卫生监管标准全达标的贴“笑脸”,有3项内不达标的贴“平脸”,有4项不达标的贴“苦脸”。“三张笑脸”很快引导了消费者,被贴了“苦脸”和“平脸”的门店生意锐减,促使业主不得不改善卫生条件。二是强化专业监督力度,从社会上公开招聘700名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卫生协管员开展卫生监督工作。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严厉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严格消毒程序,实行餐具集中消毒,定点配送。经过高水平的整治,该市“五小”行业和小餐饮达标率达到93.5%.

五、高力度宣传创建工作,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

广大人民群众能不能积极参与,决定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成败。两市在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创建工作方面花了大力气。一是由市委宣传部门组织各新闻媒体全方位开展创建宣传,要求创建工作广播天天有声,电视天天有影,报纸天天有内容,而且要保证播(刋)出时间,保证篇幅,保证质量,确保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部署和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新闻单位为了保证宣传频次和宣传效果,确定专人、专机、专车负责采编,分别的开设了不同专栏,每天播(刋)出稿件4篇以上,多的达22篇。二是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各学校组织学生上好健康教育课,学习创建知识,开展“小交警上岗”、“争做文明小市民”、“周末卫生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激发中小学生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热情,形成了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积极互动,形成“小手拉大手”共同参与创建的局面。三是实行公开曝光制度。吉林省四平市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到尖,整改反馈跟踪到边”的曝光制度,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该市每天同时派出15组记者在市城区内抓拍损绿、毁绿、乱丢乱扔乱倒垃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翻越护栏等不良行为在市电视台《共同家园》栏目播出,曝光后行为人及其所在单位和主管局的领导都要上电视作检讨,对没有单位的行为人,则由其所在社区、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分管区长作检讨。检讨后,所在单位或社区街道都纷纷以此为戒教育职工和居民,提出整改措施,电视台再进行跟踪报道。这一做法在市城区内产生了震动效应,对教育全体市民遵守城市管理规定,提高各单位落实管理责任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市电视台“共同家园”也成了收视率最高的栏目。

六、高效率地落实创建责任追究制

没有责任追究制的责任制只能是一纸空文。两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为了有效地解决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都成立了责任追究小组。四平市的做法是由市创建办组织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次不合格,由责任追究小组给予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报批评,两次检查不合格,责任人必须调离岗位或下岗,中层领导必须辞职。发生严重问题的,要追究责任部门主管领导的责任。超过规定时限,整改不达标的责任单位,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大庆市的做法是建立城市卫生工作问责制度,由市责任追究小组根据《关于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效能监察的方案》,结合督办、检查、考评情况,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效能评估,针对不作为、不落实等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这次在两市学习考察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使我们进一步厘清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思路,学到了不少创建工作方法,增强了创建成功的信心。今后,我们将更好地运用两市创建成功的经验,为郴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

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切实保障各项任务预期达标,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温委办发〔2010〕140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12〕96 号)精神,决定开展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行动目标

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创建实施细则,将创建任务逐级分解,倒排时间抓进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导考核,确保创建任务有效落实:2013年6月底前基本达到创卫考核验收标准,向省爱卫会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2013年7月至11月进一步完善提升验收条件,2013年底通过省爱卫会验收。

二、主要任务

(一)城市基础设施提升集中攻坚行动。

1.环卫设施提升。加强环境城市环卫设施配置,做好日常管理和保洁工作。6月底前完成提升垃圾坞4165座;9月底前完成所有垃圾桶加盖密封更新,增设1050个果壳箱;11月底前完成垃圾中转站达标改造。

2.道路改造和维修。全面完成44.65万平方米破损道路的改造和维修,其中主次干道要在9月底前完成,其余道路要在11月底前完成;5月底前完成道路沿线(人行道)绿化缺株的补植、补种;6月底前完成破损、缺失照明设施的修复和配备,路灯亮化率达到95%以上。

3.公厕整治。要抓紧出台建成区公厕整改提升方案,调整公厕布局。6月底前完成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农贸市场和城市主次干道、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厕改造,达到二类标准以上;6月底前,完成清晰规范的导向性标识设置;11月底前完成其余公厕的改造,达到三类标准以上;强化公厕的日常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免费开放的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厕所的监督检查,以及对物业、老人协会、村等非环卫部门管理公厕的监管。

(牵头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

(二)集贸市场整治集中攻坚行动。

1.农贸市场整治。6月底前完成32个无星农贸市场达标改造,对35个有星农贸市场规范提升,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的要求。

(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委、市城投集团、市名城集团、市现代集团)

2.无证小菜场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档次,11月底前完成138个无证小菜场整治工作,达到《浙江省小菜市场整治标准规范(试行)》要求,如拆建改造的须符合一星级农贸市场标准。

(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委)

3.马路市场整治。原则上一律退路入室,有特殊需求的,设立临时疏导点,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整治有序;其余的一律取缔;在9月份前完成整治。

(牵头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

(三)废品(再生资源)收购整治集中攻坚行动。

6月底前完成206个有证废品收购站的改造提升,达到标准要求;9月底前完成取缔307个无证废品收购站;主城区内的废品收购站规范经营,证照齐全,堆放整齐,环境整洁,不影响市容。加强闲置地的管理,严防垃圾和废品堆放。

(牵头单位:市供销社;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城管与执法局)

(四)营业点卫生整治集中攻坚行动。

1.小餐饮卫生整治。规范小餐饮管理,提高持证率,做到证照齐全,消毒措施到位,食品安全有保障。6月底前持证率要达到80%,9月底前持证率要达到100%。

(牵头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

2.“四小”卫生整治。加强美容美发店、浴室、歌舞厅、旅店等“四小”营业点卫生整治,提高持证率。6月底前持证率要达到90%,9月底前持证率要达到100%。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管与执法局、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

(五)城中村整治集中攻坚行动。

1.城中村改造。加强城中村拆迁力度,列入拆迁范围的,尽快拆除,2013年全部拆除的21个村,已进场施工的,按建筑工地要求,加强管理。

(牵头单位:市住建委;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

2.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对在2013年底前无法拆除的211个村,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行环境整治,重点是道路硬化、路面洁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和沟渠畅通清洁等,并纳入“两无三化”考核。

(牵头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住建委、市文明办)

(六)市容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

1.沿街空调外机整治。6月底前城市主次干道和窗口单位视野范围内的空调外机统一提升到位。其余道路有条件提升到2.5米以上的空调外机应逐步提升到位,无法提升的空调外机应统一规范设置,安装装饰空调外机罩;对新装修店面的空调外机设置高度必须达到2.5米以上。

2.车辆乱停放整治。按照机动车、非机动车分区停放要求,9月底前完成停车秩序整治。

3.城区小广告整治。9月底前完成城区小广告清除。加大执法及处罚力度,堵疏结合、长效管理,确保城区视野范围内无小广告乱涂、乱画、随意张贴、散发的现象。

4.洗车店整治。6月底前完成有证洗车店的整治,9月底前完成51个无证洗车店改造整治,做到污水入管,环境清洁。

5.空中管线整治。9月底前完成114条道路空中管线的整理;11月底前完成其他道路及社区空中管线整治。

(牵头单位:市城管与执法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经信委、温州电力局、市电信分公司、市移动分公司、市联通分公司)

(七)公共卫生整治集中攻坚行动。

开展100场健康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活动,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市区30%学校达标;开展“树新风、改陋习”活动,整治“随手抛、随手摘”等行为;启动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创成1个省级示范区;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规范病媒生物密度监测,降低“四害”密度,创建省级“灭蚊先进城区”,通过省级“灭蝇先进城区”复查。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行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至4月20日)。

制定创卫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各牵头单位必须在4月26日前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市创卫办。各地各部门要细化任务,宣传发动、摸清底数、落实责任。

(二)专项整治阶段(4月21日至11月30日)。

各区政府和市级功能区管委会负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做好指导、协调、监督,保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创卫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由市联创办、市创卫办定期督查、通报,确保工作进程。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份)。

结合创卫要求,验收和巩固集中攻坚行动成果,查漏补缺,继续推进全市创卫整治工作。

四、工作职责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负责行动总牵头,市创卫办负责日常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政府联系工作副秘书长担任各项集中攻坚行动的联系领导和协调人,主要职责是定期主持召开会议,听取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等的行动进展汇报,部署工作任务,协调和解决集中攻坚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牵头单位职责:负责制定各集中攻坚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标准、配套措施、资金方案;督促和协调责任单位落实各项攻坚行动措施,掌握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度;协助联系领导、协调人定期组织召开会议,负责督查、汇总各项工作进展;建立汇报制度,定期向联系领导、协调人汇报工作进展,向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市创卫办通报工作进展。如遇部门职能调整,事随职走。

责任单位职责:按创建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组织宣传,负责抓好集中攻坚行动的具体实施;确定本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及时与牵头单位沟通工作进展情况、需协调解决的问题,负责各项议定措施的落实;定期向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通报攻坚任务的进展情况,确保创建任务按时完成。

配合单位职责:及时与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抓好议定措施的落实。确定本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做好集中攻坚行动的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各地、各部门要把创卫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亲自协调,各项创卫专项整治按时间节点、难易程度,有计划推进。要进一步深化市领导和市直单位联系制度,切实解决创卫攻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市、区财政要加大创卫相关经费投入,对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及城中村环境整治、“五小”行业卫生整治、集贸市场整治等提供经费倾斜,为创卫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的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二)合力推进,破难攻坚。

建立每月一次工作例会制度,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形成合力。建立周通报制度,每周公布集中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建立领导协调制度,集中攻坚行动各联系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与困难,破难攻坚。各区政府和市级功能区管委会作为创卫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创卫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安排,按照具体实施细则、工作进度及完成时限的要求,逐项对照标准,切实落实责任到位。

(三)强化督查,责任追究。

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市联创办、市创卫办要牵头组织督查组及媒体监督、市民监督等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工作督查,对各地各部门进行督查。各创卫牵头单位要开展集中攻坚项目专项督导,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按月通报市创卫办,推动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将工作进展及整治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考核,在逐级签订责任书的同时,要明确奖罚措施。对在创卫集中攻坚行动中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主要领导、有关人员应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将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并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卫宣传活动,动员广大党(团)员、干部、市民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尽一份义务,出一份力量。市级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应加大创卫宣传力度,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像,电台有声”。各区、市级功能区要组织力量开展进居到村、入户到店的宣传,各街道、社区和村居要运用一切可用的阵地,如微博、短信、论坛等开展宣传,进一步营造创卫浓厚氛围。

突出特色创模  彰显城市亮点

 --湖北省宜昌市创模经验

2012-10-25  竹溪新闻网

宜昌市总人口406万,城区人口160万,2011年生产总值2140.7亿元,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财政收入211亿元。自2005年开始启动创模,历时5年,建成了湖北省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2011年底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双双实现了湖北省零的突破。

一、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

全市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7个,成为保障宜昌三峡库区水质安全的立体防线和环保屏障。

加强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柏河流域、香溪河流域、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其中先后投入3亿多元对黄柏河流域进行综合防治和系统治理,使其由过去的Ⅴ类水质提升到Ⅲ类水质。这一治理模式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黄柏河流域治理的做法在小流域治理中很有代表性和指导性”。

开展库区生态预警和水质同步监测,建立健全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应急监测机制,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库区全面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要求,呈现出江清岸洁、百舸争流、青山绿水的亮丽景象。

该市编制了《宜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建设,保护区内均设置公示牌、警示标志、界桩、围网,现场应急物资和设施齐备等,并从2007以来每年开展一次饮用水源水质全分析监测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均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同时建立了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目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了市民饮用水环境安全。

二、以垃圾处理为焦点,重点加强后污染治理。

宜昌市对垃圾渗滤液排放处理和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作为环境保护的焦点、难点问题,重点加强了对这类后污染项目的处理、处置。

发挥了模范城市的示范作用,根据环保部最新颁布的创模指标及实施细则,主动加压增担,高标准严要求投资2000多万元对城区黄家湾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2008年建成的黄家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改造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两级碟管式反渗透技术(简称DTRO),出水水质提前3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达标率为100%。宜昌市渗滤液改造工程多次得到环保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得以推广。

利用市域新型水泥产业优势,因地制宜,采取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回转窑焚烧工艺,在对城区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浓缩等预处理后,作为华新水泥公司水泥生产的原料在窑尾掺混焙烧,有效杜绝了二次污染,实现了污泥的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节约了处理成本,同时为全国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探索了成功之路。

三、以生态家园为要点,切实加强新农村环保。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宜都、远安成为全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试点县(市)”。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当阳市、远安县已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远安在省内率先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通过生态治理,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0多万亩,天然林保护1200多万亩,植树造林20多万亩。目前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4%,全市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面积比例达到1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以监管执法为靓点,坚持做好点线面控制。

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全过程防范污染的体系,工业治理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目前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连续5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其中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亚洲规模最大的酵母制造企业,投资1.3亿元,先后启动四期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解决了酵母废水治理这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多次得到了环保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该市将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纳入到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制定了《宜昌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形成了由企业自筹、环保补助,运营委托第三方负责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监管模式,全市国控企业在线监控执行率达到100%,形成了以市环保局为中心,以县市环保部门为监控终端,涵盖全市主要排污企业的监控网络系统,使全市环境执法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宜昌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作为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以解决市民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实施了“蓝天”、“碧水”、“安静”、“工业污染防治”、“创模细胞”等五大创模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地表水、大气、声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全市人民积极参与,热心支持“创模”工作,连续三年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超过85%。

目前,该市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环境管理能力充分,环境法制建设高效健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形成“碧水绕城、青山环城”的城市生态环境。

彰显临安特色以环境促发展

--浙江省临安市创模经验

2012-10-25 十堰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官方网站

临安市位于杭州市上游,属杭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全市人口52万,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340.76亿,工业增加值198.71亿元,财政收入39.23亿元。2003年10月启动创模工作,2007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创模专家组的技术核查,2011年1月正式获国家环保部命名。

一、创模做法

1、源头护水,防治并举,落实主要任务。临安是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肩负着保护下游地区200多万群众的饮用水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创模以来,始终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来开展,严把规划执行、项目审批、污染整治、执法监督“四个关口”,注重城市水环境布局,深化“源头护水”文章,使“源头护水”成为临安更好更快发展过程中的主音符。2003年至今,全市生产总值已增长了1.05倍,但苕溪水系临安段水质却始终居浙江省八大水系水质的前2名,交界断面汪家埠水质始终稳定在Ⅲ类水以上,确保了“一江清水送出境”。

2、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夯实工作基础。创模以来,累计投入32.17亿元,重点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宁静、洁净、农村生态等 “六大工程”,建成一批对改善环境基础设施起关键作用的重大项目。同时,全面规范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把持证排污作为企业评先创优的前置条件,严把发放关,严格发放程序,实施分类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实践证明,排污许可证已经成为遏制企业非法排污的“杀手锏”。

3、节能减排,优化结构,提高根本成效。一是有序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关停并转印染、化工、粘土砖瓦厂等污染企业,全面淘汰区域内所有的10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关停18门以下砖瓦企业13家,小冶炼、小竹浆等“五小”和新“十五小”企业20家。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与浙江林学院合作,打造“绿色硅谷”。加快推进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全面开展节水、节地、节材活动。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始终把清洁生产作为实现产业“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重要抓手,强化污染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5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综合物耗、能耗、水耗较大幅度减少,有效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4、城乡共建,形成强势氛围。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媒体、学校、社区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形成深厚创建氛围,倡导“绿色消费”。二是领导带动。始终把创模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创模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创模工作。强化创模工作“一把手”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