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

发布时间:2014-01-13  |  浏览: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2013-10-24   梧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黄东荣)10月23日,自治区政府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第四季度的经济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及各种困难和挑战,综合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全区经济增速回升势头仍然较弱,实现稳中求进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会议强调,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抓住施工黄金季节,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一批项目。二要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采取定点联系、主动跟踪服务等方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三要加强资金扶持,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强化财政预算资金的安排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四要保障电力等生产要素供给,加强工业运行管理,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五要扩大消费,增加出口,进一步发挥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六要加大沟通协调力度,优化项目组织管理,推进项目攻坚。七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抓好今年第四季度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明年工作。一要保持必要的速度的基础上,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二要谋划重大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政策扶持产业做优做大做强。三要储备、开工、续建、竣工一批项目,持续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四要谋划好明年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五要狠抓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市领导朱学庆、吴浩岭、黄振饶、彭健铭、钟碧珍在梧州分会场参加会议。
  市长朱学庆要求,全市各级深刻领会视频会议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的要求和部署上来,结合自身实际,下大力气抓好第四季度的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江苏: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推经济发展

2013-10-19  新华网

·栏目:null

 10月18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研究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主要的特点是经济运行平稳,可喜的亮点是新的增长动力加快积蓄,突出的难点是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加强分析研判,采取有效应对之策,始终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集中精力抓好四季度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把经济工作重心转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增长。扭住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认真落实中央即将对城镇化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要高度重视做好改善民生工作,咬住七年倍增计划不放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攻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抢抓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落实好已经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加强对上海自贸区政策的研究和对接,结合江苏实际深入谋划务实管用的改革思路举措。树立底线思维,注意防范风险,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防范个别行业、企业资金链断裂,合理控制政府债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会议强调,现在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时间,工作繁重,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结合实际学深学透用好,确保学习贯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要继续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查摆出来的“四风”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工作。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新态势新变化,超前谋划明年工作,为实现明年发展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传达学习了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精神,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固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会议还听取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巩固安全大生产检查成效,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严密抓好冬季和元旦、春节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顾雷鸣)

广东省五措施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213-07-29     政府驻广州办事处

  一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增长,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解决经营困难,抓好农业生产保增收,巩固财税较快增长势头。
  二是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打造全国信息化先导区,抓好技术创新、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积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要抓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使社会融资渠道拓宽和规模扩大,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建设和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协调和产城融合,完善城镇化的体制机制。
  五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超常规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助力稳增长调结构 地方金融改革举措竞相出炉

2013年8月28日  中国证券报评论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十条”)已过去近两月,在此期间,多地政府落实政策,推出地方版金融改革措施,近期有望在产业专项信贷支持、地方版AMC(资产管理公司)、民营银行(行情专区)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多地出炉金改举措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除上海推出地方版的“金42条”外,北京 、浙江 、山东等经济大省(市)也推出地方版的金融改革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金十条”,上海“金42条”提出,上海要结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争取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例如,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放开个人境外直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信贷方面,除鼓励银行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外,还将创新发展船舶抵押贷款、预付款保函等船舶融资业务,发展贸易融资、消费信贷、城郊经济协调发展的信贷服务以及“三农”信贷服务。

  市场人士表示,主营金融或涉及金融业务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即使是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上市公司也备受资金关注。截至6月底,A股市场共有38家上市公司发起、增资或参股小额贷款、融资租赁、担保、投资等金融类公司,涉及新增、拟新增投入逾33亿元。在这38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4家发起、增资或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占比近90%。

  酝酿地方版AMC

  温州金改近期有望再次升级,可能结合不良资产处置等问题推出新举措。据参与温州金改相关项目的人士透露,目前温州正紧锣密鼓筹建区域性国有AMC,提升本地政府在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中的参与度。

  温州地方版AMC已确定将升级为省级AMC,处理浙江全省的不良资产,初期注册资本金约为30亿元左右,业务模式参考信达、华融等四大全国性AMC。该人士透露,鉴于浙江地区的不良资产数量较大,预计这家AMC的业务量将高于此前成立的无锡版AMC。此外,温州正积极与某台资金融集团接洽,计划打造一家合资券商机构,有望成为服务两岸三地金融业务的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金十条”出台后,民营银行成为热议的话题,作为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温州有望拔得“头筹”。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近日透露,希望借政策春风促成温州首家由民间资本发起控股的银行。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从8月30日起,北京市将开展为期1个月的文化产业项目融资意向对接会,包括影视演出、文化艺术、广告出版传媒(行情 股吧 买卖点)、动漫游戏设计等4个专场项目融资对接会。届时,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新三板、保险(行情 专区)( )公司、VC/PE、交易场所、信托、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相关专业增信机构组成的“金融协同服务团”将进行融资工具、融资渠道及融资知识的宣讲培训及现场交流。此次对接会是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举措。北京市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将抓住国家深入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机遇,主动对接国家金融领域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将着力在文化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创新。

  引导民间资本

  多位专家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方贯彻落实国务院“金十条”,金融改革有望成为地方稳增长的一大助力。

  8月以来,四川 、河北 、甘肃 、广东 、贵州 、重庆 、福建等地出台稳定投资增长、力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措施。稳增长所需的巨量资金需要通过金改开辟多元化渠道、盘活存量资金。

  专家表示,在多个地方的金改措施中,充分考虑和引导民间资本是改善社会融资结构、解决地方投资建设的最优渠道之一。交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如果民营资本准入适当放开,会有很多资金进入银行业,这部分增量资金不会流向大企业,而会更多地流向中小企业,这对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大有裨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当前有大量民间投资找不到出路。如果政府搞好规划,将民间的钱引导到实体经济和有现金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或是借鉴国外的PPP模式,实现政府与市场分工基础上的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稳增长中的财力困境问题。

  上海、温州等地的金改措施均大力推动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改善当地融资结构。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汪进表示,国务院“金十条”强调推进金融改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望在发展贸易服务的同时实现金融创新。上海已出台“金42条”,金融市场化改革有望率先取得突破。

  多位券商人士预计,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涉及海关、税务 、金融、工商和土地等政府职能部门,围绕“外汇管理创新、服务贸易开放、区域便利化”将出台一系列政策细则,涉及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方面。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

我省各地市确定四季度工业稳增长措施

2013-10-15   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

·栏目:null

 

日前,省工信厅召开全省工业运行形势研讨会,分析当前工业形势,研究四季度稳增长工作。全省各市区提出了四季度工业稳增长的工作措施。
  四季度全省工业增长目标是“保13%争14%,力争完成全年任务”。当前,我省的工业仍然在“拐弯超车”的道路上稳健前行,稳增长为调结构赢得时间和空间,而调结构又促进了稳增长。针对四季度目标任务,各市纷纷提出对策,西安市提出了“五抓”措施:抓协调服务、抓政策落实、抓项目建设、抓产品促销、抓企业跃升。宝鸡市提出五点措施: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促进重点行业增长、加强规模企业培育、抓好县域工业发展、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咸阳市提出要组织企业开展产品推介展销,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工作步伐。铜川市提出要加快项目建设,全力开展招商。渭南市提出要抓好重点县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运行调控,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延安市提出要健全矿井建设、办证、验收制度,完成生产矿井的复工复产工作,抓好灾后工业生产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榆林市提出要释放原煤、油气产能,清理涉煤收费,搞好煤炭促销。汉中市提出要精心组织促销稳产,优化功能促进聚集。安康市提出要全力促进工业产品销售,抓好规模企业培育。商洛市提出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新增产能达产达效,全力抓好工业项目招商工作。杨凌区提出要全力构筑产销对接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升级。韩城市提出要抓竣工项目建设,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会议还要求各市区要积极谋划明年的工作:做好新增产能贷款贴息,银行贷款的时间必须是2014年,新增产能和具体工作措施要结合起来;同时要做好产销衔接,围绕产业链,围绕重大项目,围绕产品,进一步研究制定地市之间的跨采方案。

贯彻落实市政府抓投资稳增长的措施

2013-09-25  自贡政府门户网

  2013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牢牢把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力确保全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现将2013年贯彻落实抓投资稳增长措施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确保责任分工到位。为进一步落实《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2013年下半年抓投资稳增长、农业农村经济稳增长、工业经济稳增长、促进消费稳增长4个方面措施的通知》(自府办发〔2013〕39号)文件要求,我委专题召开会议,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紧紧咬住全年投资目标任务不松懈,坚定完成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加强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全力确保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完成。
  (二)加强投资目标管理。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委着力做好投资目标任务分解,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指导,狠抓项目推进力度,委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区县及项目业主单位,现场指导项目实施,确保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截止8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5亿元(完成省下奋斗目标的69.7%,超平均时间进度3个百分点)、增长26.2%,比全省高9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市州第9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33.9%、27.7%、23.8%。
  (三)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加强和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深化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强化重大项目三级责任体系,坚持重大项目列会制度、问题快速反映和解决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24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7.4亿元、增长27.7%,完成年度计划的65.5%,1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3亿元,占年计划的44.5%。
  (四)做好项目集中开工。加大对区县和市级部门开工项目的组织指导,力争每个季度集中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一季度、二季度累计集中开工69个重大项目的基础上,三季度集中开工建设33个重大项目。
  (五)夯实项目储备库。围绕国家陆续出台支持铁路、棚户区改造、信息消费、城市基础设施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的政策,积极指导区县和项目业主进一步完善2013—2017年重大项目储备库,对已储备的712个、总投资5155亿元的重大项目实行动态更新,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提高储备项目成熟度。
  (六)强化项目和资金对上争取。为保障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一方面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另一方面主动到国家、省发改部门对接汇报,力争项目资金得到国家和省上更多支持。目前,共争取中央、省投资项目76个,上级无偿补助资金5亿元;小井沟水利工程等2个项目列入2013年省重点推进的50个项目,大西洋焊材整体迁建等5个项目列入2013年省重点支持的100个项目,内自宜城际铁路等33个项目列入2013年省重点储备项目计划。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自府办发〔2013〕39号”文件要求,督促区县和市级部门全面梳理项目完成情况,找出与目标任务的差距,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过硬措施确保投资较快增长,提出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的措施和具体办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狠抓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梳理中央投资2012年续建项目和2013年新开工项目,针对项目实施进度制定推进措施,倒排工期,加大指导和督办力度,全力确保按年度计划实施。加大督促力度,促进对今年计划开工但尚未开工的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力争四季度再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积极谋划2014年重大项目,启动2014年全市重大项目编制工作。
  三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抓住当前国家政策新动向和新机遇,围绕国家重点投向,做好原东碳三分厂(西山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原川西南矿区(东兴寺)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已上报的中央投资项目的对上争取力度。

市政府出台2013年下半年抓投资稳增长八条措施

2013-09-12  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下半年抓投资稳增长、工业经济稳定、促进消费三个八条措施》(川办发〔2013〕50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广安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各地各部门结合省上通知要求和市上贯彻意见一并执行。
  一、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各区市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投资和重点建设工作,对照全年目标任务,找准差距,增添措施,做到目标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要倒排工期,定量分解细化,做到任务到领导、责任到部门、目标到项目。要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市发改、住建、环保、统计、经信等职能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提升项目服务水平。确保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8亿元以上。
  二、扎实抓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各区市县、园区、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保障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滚动充实项目储备库,努力为投资的持续增长提供后续动力,力争三个园区和六区市县新储备重点项目600个。要根据国家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政策,围绕铁路、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消费、节能环保等领域,包装一批项目,切实做好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等前期工作,力争列入中省规划。要扎实推进列省考核的23个重大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全力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新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保持投资的强劲增长势头。一是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华润雪花啤酒厂扩能迁建等重大工业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正威聚酰亚胺新材料等项目建设;促进四川辛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摩托车缸头生产等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开工建设国道210线邻水城北至重庆界改建工程等项目;扎实推进邻水县关门石水库工程、渝广巴高速公路广安段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华蓥市天池湖水利工程、广安奎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竣工投产。三是着力抓好社会事业项目。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加快教育、卫生、扶贫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奎阁三甲医院、武胜县自来水厂等项目;加快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农村校舍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华蓥山矿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华蓥市蓥城自来水厂、岳池县东湖学校等项目。
  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紧紧抓住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机遇,面向北京、长三角、珠三角、重庆等重点地区,开展投资促进活动。精心组织参加世界华商大会、中国科博会和西博会,聘请中央部委、知名院校专家作为广安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工作顾问,加强与央企、国内外500强等重点企业对接,致力引进重大项目。抓好签约项目落地服务工作,重点加强民企入川、央企入川和港澳企业入川三大投资促进活动,以及华商大会和西博会签约项目追踪落实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广深产业园、渝广电子产业园以及金山科技城、住宅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尽快签约入驻。落实项目责任领导和部门,对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度,为项目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五、充分发挥民营投资主体作用。认真贯彻《广安市政府投资项目BT、BOT建设方式监督管理办法》,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吸纳民间投资,积极鼓励和规范社会合法资金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市内外行业动态、投资管理规定等相关信息,积极拓展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范围。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购买地方债务、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六、积极破解投资建设要素瓶颈。各区市县政府要加大力度,多形式多领域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做好土地年度计划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用地总量。盘活用好土地存量,建立工业用地低效闲置利用退出机制。争取国家将我市列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市,实施一批土地整理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用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主动对接国家信贷政策,争取各类银行的贷款支持,促进我市信贷规模合理增长。充分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给,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需要。
  七、优化提升项目管理环境。认真梳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凡中、省决定取消、调整的项目我市一律取消、调整;根据法律法规颁布、修改、废止情况,依法应当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按要求取消;市、县级行政部门依法均可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原则上由区市县行政部门实施。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明确审批的标准、条件、权限、时限、责任,有效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纳入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确保项目加快推进。
  八、切实加强投资督查考核。将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目标考核,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等形式,督促项目建设,按月通报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345个项目和向中省争取的237个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对工作不力和进度缓慢的责任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年终给予表彰,努力为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开展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
2013-09-25  平顶山新闻网——平顶山日报

    本网讯(记者程颖)记者9月24日获悉,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确保全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我市决定在全市开展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

    据《平顶山市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要求,我市将抓住年底前100天左右的时间,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跟踪落实,确保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7%以上。

    在稳增长方面,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扩生产,在市场中成长壮大。重点是要加快装备制造业、不锈钢产业和尼龙化工产业的产能释放,平高集团、河南隆鑫机车公司、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等企业要开足马力,加快生产。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级或区域性的综合性展览会,对企业参展的展位费用,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给予专项补贴。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材料、设备招投标过程中,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采用本市产品。对年内将要安排的采购项目,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面向本市产品,本市产品供应企业要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

    针对目前面临困难的重点行业困难企业,开展专题帮扶,促其稳产达产、开拓市场、解困突围。对煤炭行业,要提升洗精煤产量和焦化下游化工产业链的产品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引导煤炭企业与电力、焦化、钢铁等重点用户签订长期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对钢铁行业,尽快实现由生产商向生产服务商转变,坚持生产和营销并重,建立企业与下游用户战略合作机制,积极开拓市场,稳定生产。对化工行业,延伸产业链条,降本增效,扩大市场;推动氯碱化工企业享受我省直供电试点待遇。

    对我市在建的工业项目进行梳理,列出单子、制定台账、倒排工期、分包推进,争取提前投产达效。百日行动期间,对列入台账的项目一律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项目竣工验收。同时,企业要克服困难,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项目建设周期,加快推进建设进度。

    努力提高“平顶山制造”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份额。鼓励我市名牌企业经营品牌,用企业自有技术、专利和标准开展品牌输出。

    开展物权集中办理活动。在中小企业物权大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没有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的中小企业物权证照办理问题,采用集中办理等形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集中解决一批政府招商承诺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通过集中办理等形式,落实政府承诺,打造优质投资环境,为大招商活动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进一步清理和减少中小企业审批和收费事项,鼓励各县(市、区)开展涉企审批的集中办理和上门办理活动。

千方百计调结构 全力以赴稳增长

——旅顺经济开发区奋力实现双过半

2012-08-09   大连招商网

    近一段时期以来,旅顺经济开发区喜事连连——庆祝园区成立20周年的鞭炮声刚落,大连南通舵叶项目建成投产,北车研发中心迎来主体封顶,西部临港新城建设火热推进,一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截至6月末,开发区实现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8%;在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因素影响下,奋力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今年是旅顺经济开发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重要一年。年初以来,旅顺经济开发区以喜迎园区成立20周年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强做优园区经济。

在北车集团大连齐车公司我们看到,车间内天吊穿梭,焊花闪烁,工人们正在紧张地生产着出口澳大利亚的矿石车。据公司总经理王会武介绍,今年公司已拿到国外铁路货车订单近2000台,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凭借一流的管理和雄厚的研发能力,大连齐车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铁路货车出口基地。

目前,旅顺经济开发区今年计划实施的38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其中,投资1.9亿元的南通舵叶项目日前投产;大连机车旅顺基地一期工程现已完工,二期联合厂房、辅助楼、零部件周转中心和综合楼业已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投资20.7亿元;旅顺新港扩建项目完成填海造陆1.3平方公里,新建码头泊位7个;大名工业孵化园、大连块牌润滑油项目或已完成主体工程或即将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开放工作,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境内外重大产业和资金转移承接地。1至6月份,新签约项目8个,投资额超亿元的就占到了5个。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加快绿色崛起,使旅顺开发区成为大连市“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亮点。

管委会副主任刘健表示:下半年,开发区将深入贯彻区委全会精神,继续实施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调结构,全力以赴稳增长,确保全年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一是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加快推进大连机车旅顺基地一期、南通舵叶等项目达产达效;加快推进快牌润滑油、佳丰结晶器等项目竣工投产。二是打造一流服务环境,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软环境治理年活动,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基层为企业“把脉开发”,通过建立银企对接机制,破解辖区中小融资难问题。继续用足用好辽宁沿海经济带等相关政策,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做精做强。三是突出实效性,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开展。围绕船舶制造、机车制作、重大装备制造、港航物流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大力引进高端配套项目和节能环保项目,确保特种集装箱专业化生产基地等在谈项目早日签约落户,不断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的层次和集聚水平。四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认真做好《西部临港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调编工作,重点抓好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确保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年内初具规模。

如今,旅顺经济开发区正朝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全力打造千亿元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山东退税款一月内退付 促外贸稳增长调结构

2013年09月12日  大众日报

  本报济南9月11日讯 记者今天从省商务厅获悉,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实施意见》,应对当前进出口增速放缓的复杂严峻形势,促进全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
  意见提出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2013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对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境检验检疫费。
  意见提出生产企业退税审批由县(市、区)国税部门办理。在确保退“安全税”的前提下,在1个月以内将企业退税款退付企业。对交通运输工具和机器设备等生产周期1年以上的产品实施“先退税后核销”退税政策。对重点出口企业实行凭电子信息退税,先退税后复核。对境内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实行增值税零税率。
  意见明确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2013年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规模达到210亿美元,力争对一般贸易出口覆盖率达到25%以上。意见还对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贸易融资服务水平、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外汇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

山东廊坊市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十条措施

2012-12-17  中国品牌服装网

  近日,记者从市商务部门获悉,为全力应对外需疲软、成本上升、进出口下滑的严峻外贸形势,确保全市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成效,我市就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制定出台了十条具体措施。
  积极有效应对贸易摩擦。支持我市外贸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充分发挥市进出口商会作用,协调国家级行业协会关系,做好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援助,维护我市出口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做好机械、电子、家具等重点产业预警工作。
  充分用好双多边贸易安排。鼓励企业用好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强化对自贸区优惠贸易安排的宣传、普及和解读,帮助企业了解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和各自贸区的降税时间表,及时发放免税商品清单,用好优惠原产地规则。借力中日韩自贸区提升为国家战略,深度拓展日韩市场。
  鼓励引导企业扩大进口。深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用足用好国家进口贴息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生产原料及稀缺资源进口。积极推进进口预付款保险和进口保理保险产品,为生产原料、重要资源、关键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提供风险保障和扩大开证额度。
  加快建设外贸发展载体。深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用足用好国家、省各级各部门的政策资源,优先支持外贸转型基地的发展。重点对廊坊电子信息出口基地、霸州金属玻璃家具出口基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基地内小微外贸企业投保给予政策倾斜。着力完善和强化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我市展会对外贸易洽谈功能,加快会展平台建设。重点扶持我市有潜力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加入“中国诚商网”,低成本开拓新市场。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外贸竞争新优势。
  优化外贸市场结构。充分利用各类国际知名展览会,稳定欧盟、北美市场,扩大东盟、中东市场,开拓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开展和参加多种形式的贸促活动。精心组织广交会、昆交会、亚欧博览会、北京国际汽博会、深圳高交会、台湾建材展、马来西亚中国商品展等重点国际性展会,力促100家重点企业抢客户、抓订单。组织21家外贸企业参加“河北省纺织服装、轻工、农产品国际对接会”,助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纺织服装、轻工、农产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优化贸易方式结构。逐步扩大一般贸易比重,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值链,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鼓励企业发展保税货物仓储、配送、分拨等物流服务功能。利用廊坊出口加工区的载体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加工贸易企业进区;积极落实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措施,设立审批专窗或绿色通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做强做大外贸主体。对年进出口额超4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力争进出口额增长;对中小微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确保其进出口额不下降:积极引导有能力、有潜力、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力争出口零突破企业再增100家;加速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力争年新增备案企业120家;紧盯重大外资项目,加强调度,提高合同履约率、外资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尽早开展进出口贸易。
  加大外贸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家、省稳定外贸增长政策的宣传工作,扩大全市企业加入全省外贸系统和进出口企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覆盖面,将国家、省、市进出口政策措施等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外贸企业。做好百家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进口大户企业监测,加强月度进出口统计分析工作,加大通报督导力度,确保全市外贸稳定增长。
  加强对外贸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廊坊市涉外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交流情况,分析外贸走势和面临形势,落实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外贸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发挥各部门政策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及时有效解决外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宁德市出台十项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2013-07-08  新浪

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出口电机质量安全示范区,将80%以上电机出口企业纳入示范区管理,享受示范区内优惠检验检疫措施……今后,宁德市的出口企业不仅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措施,还能享受到如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高效率等更加优质的服务。
  近日,宁德市政府办转发了宁德检验检疫局《关于进一步服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十项措施的通知》,以努力推动宁德外经贸发展。这十项措施包括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挥优惠原产地政策作用、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
  打造全国首个
  出口电机质量安全示范区
  想要进一步促进外贸增长,首先要打实质量,打出品牌。对此,宁德市的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出口电机质量安全示范区,并力争示范区年内通过省级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并申报国家级验收。
  宁德市计划将80%以上电机出口企业纳入示范区管理,享受示范区内优惠检验检疫措施。对示范区内企业先行先试出口电机产品“3+3”检验监管模式,确保辖区出口电机产品国外零通报。
  与此同时,深化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将宁德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覆盖范围扩大至辖区内所有养殖水产品,创新实施以“合作社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提升水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对外扩大出口,力争年内辖区水产品出口增长30%以上。
  此外,还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对辖区内进出口敏感商品、输非商品、消费品企业及小微企业实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稳步扩大出口免验的产品范围,2013年力争推荐1~2家名优出口企业申请出口免验资格,通过出口免验品牌带动辖区出口企业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升级。

节约通关时间7万小时以上
  今后,宁德市将为企业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通知明确指出,要将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现行优惠通关便利化措施的企业受益面提高到80%以上,力争年内为辖区企业节约通关时间7万小时以上。
  宁德市将优化配置各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充分运用诚信管理、分类管理、风险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为辖区内企业提供常规模式、检务放行模式、机审快核模式、系统放行模式等四种通关模式的最优化组合配置。
  在优化配置各项通过便利化措施的同时,宁德市还将加快验放效率。对符合条件企业全面实施出口报检无纸化和通关单无纸化,缩短检验检疫周期20%以上;全面实施“111”出口农食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将出口农食产品平均抽检比例从25%降至5%;对辖区70%以上工业品出口企业实施验证管理模式,将出口工业产品抽检比例降至2~5%。
  实现电子监管
  覆盖率达90%以上
  为使检验检疫更加便利,宁德市将推进电子检验检疫建设,加快进出口电子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电子监管覆盖率达90%以上。
  同时,宁德市还将大力推进口岸查验监管平台和信息化平台“两个平台”建设,全面建立闸口放行机制,实现对进出境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的闸口管理,提升口岸检验检疫监管能力、放行速度与服务水平。
  除此之外,在提升检验检疫工作服务效能上,宁德市还有一项重要举措便是转变机关服务作风。通知要求,要健全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严格兑现24小时预约检验和“5+2”“白加黑”工作承诺;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窗口服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建立行政许可专窗,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对目前实际运行的8项行政许可审批业务中的5项审批业务全面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实现行政审批周期缩短30%。(记者 吴宁宁)

用改革的办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2013-12-11 柳州日报

   “不用前置审批,不用认缴资金全部到位,不用住所产权证明,昨天交材料,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11月20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分局办事大厅里,刚刚办好企业注册的深圳市平安达金晨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先生言语中透出兴奋。
  三年前,韦先生和朋友就想创办一家小微企业,但由于门槛太高,一直拖着。今年3月深圳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后,他们终于顺利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改革带来‘一箭三雕 ’的好处。”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0%,促进了经济增长;新增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增长势头最猛,促进了结构调整;新增就业120万人,促进了民生改善。
  今年以来,改革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各个环节—— —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大刀阔斧精简机构,自我革命简政放权。今年以来,国务院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此后,一系列有利于添活力 、稳增长的改革措施密集推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使民间资本的市场能量得以强力释放;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使外贸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小微企业暂免增值税和营业税,使市场主体减轻负担、快步前行……“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减负松绑,这些举措意在激活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提供内生动力。”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改革,撬动了转型升级。
  2012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在上海先行先试,今年8月1日试点扩围到全国,预计全年减税超1200亿元。从试点 情况看,改革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了二三产业融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央并未简单使用短期刺激政策推高经济增速,而是坚持通过改革推进转型升级:资源价格改革,倒逼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铁路工程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对民间资本开放,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新的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产学研一体化,为中国经济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指出,面对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局面,中国领导层专注结构性改革,将推动中国经济不断释放正效应。
  改革,促进了公平正义。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近日发出通知,从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锋指出,这一改革将解决当前存在的两项制度准入门槛、保障标准不同,不能调剂使用等问题。
  站在更高的民生保障起点上,单靠政府投入越来越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创造更有利于保障民生的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多个领域的民生改革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通道;县级医院改革直指“以药养医”,挤出药价水分;提高了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教育公平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即使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中央也注重以改革统筹各项工作,成为今年以来宏观管理方式的最大创新,是今年能够实现良好开局的关键所在。”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
  时至年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总方向 、时间表等,并对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抓紧贯彻决定精神,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唤之欲出。
  “经济体制改革将发挥‘火车头 ’牵引作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当前我国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下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通过加快经济领域改革将释放更多发展动力。

一手调结构 一手稳增长

2013-11-19许昌新闻网

   近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得了如下数据: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59.6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较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
  我市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前三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377.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9.7%,四大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截至10月底,全市年初入库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已经完成投资2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3%,组织产销对接会10次,对接签约金额85.9亿元;
  目前,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前三季度我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4.5%;
  ……
  数字凸显变化,数字见证发展。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将正在调结构、稳增长,如火如荼开展“百日攻坚”工作的活力许昌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积极稳步推进,我市的“百日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我市致力于打造许昌经济升级版,工业经济实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工业结构优化的基础进一步筑牢,稳增长、调结构的动力更加坚实,全市经济以平稳较快的步伐走在了我省各地市前列。
  关键词:项目建设
  【相关链接】10月23日,我市制订并印发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细化了33条措施,其中突出了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稳增长基础的内容。截至10月底,全市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已经完成投资2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3%。
  落实项目推进机制。我市认真推行市、县两级联动项目推进机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列入台账的12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一平台三加快”,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全市85个重点工业项目、120个年初入库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度的关键问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对预计年底前达产的森源重工年产5万辆电动专用汽车、平奇纳米粉体新材料等5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我市正在建立台账,全力推进。截至10月底,全市年初入库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已经完成投资2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3%。
  促进项目投产见效。对今年以来已竣工的39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我市帮助开拓新项目的产品市场,提高产品产量和产销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完善稳增长的各项机制。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我市建立和坚持“百日攻坚”旬报告、月督察、月通报制度,逐渐完善了重点企业政策咨询会、产销产业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用工对接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稳增长机制。
  关键词:结构优化
  【相关链接】10月30日,我市首期“两化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班隆重开班,全市百户重点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代表近200人参加了培训。我市注重通过“两化融合”调结构,今年以来共建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10个、实施重大信息化示范项目35个、推广了20家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
  项目谋划调结构。我市围绕优势产业,特别是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不锈钢、电梯、煤化工、烟草、食品、金刚石及制品、纺织服装、发制品等十大产业链,先后谋划了12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其中85个为市级重点项目。
  产业升级调结构。我市着力发展壮大“三四五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区各自突出发展一到两个主导产业,以长葛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襄城县煤焦化循环产业园等为带动、引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并改造提升纺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钧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
  集群培育调结构。我市积极培育发展“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10个产业集聚区中8个为省级产业集聚区,其中中原电气谷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个均投资居全省前列。
  “两化融合”调结构。我市加快推进企业制造模式和企业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众品食业被评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许继、森源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通过“两化融合”,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企业服务
  【相关链接】11月13日,许昌市工信局联合许昌县人民政府举办了产业产销对接会,4家推介企业及120余家相关企业和涉企部门参加。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已成功举办了11次产业产销对接会,共组织企业382家次,签约金额89.6亿元。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我市近期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制定并大力实施大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小微企业的培育计划,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亿元以上“小巨人”企业分别超过7家和1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家。
  提高问题办理成功率。通过认真研究工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资金及相关政策落实等问题,我市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重点企业政策咨询会,宣讲产业政策、面对面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重点企业政策咨询会10次,办结企业反映的问题172个,办结率98.6%。
  扎实开展产销对接。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食品、铸造、机械加工、纺织服装、能源等多个行业的产销对接会11次。通过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帮助企业挖掘合作潜力,我市逐步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主动,参与广泛,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我市企业也扩大了产品销售,拓展了市场空间。
  破解融资和用工难题。今年以来,我市共召开银企对接会3次,签约金额283.8亿元,履约率达到95%。除每周举办一次企业用工招聘会外,我市先后深入10个产业集聚区和企业现场,为档发、纺织、机械加工等286家企业举办用工对接会46场次,招聘工人5000余人。
  关键词:监测预警
  【相关链接】记者日前从市工信局获悉,11月15日,我市今冬供暖工作已经整体准备到位,预计12月1日即可向全市居民集体供暖。许昌天健热电公司、河南能信热电公司等热源企业,严格按照我市供热要求,保障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调度,并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
  提升监测分析水平。我市建立了深入企业调研、学习研究涉企政策、职能部门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市、县两级联动体系,坚持统计分析月报、主要工业品价格旬报和重大动态日报制,提升了日监测、旬报告、月分析、季总结、年发布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企业风险防范。通过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收缩应收账款、科学盘点库存等措施,我市较好地遏制了财务风险苗头。我市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用记录较好、有市场但经营暂时困难的企业实行贷款展期,原则上不降信用等级、不抽贷、不压贷。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我市制订并完善了保煤、保设备、保运输、保安全等各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12套,切实保障了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调度,春运保运、度夏保电、秋收保油、度冬保电保暖等工作均获得全省先进并受到表彰。通过各项强化监测预警措施,我市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工作开展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好好。

“广东服务”成稳增长主力军

2013-12-05   虹口报

  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广东第三产业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军”,经济结构调整成效逐渐显现。前3季度广东第三产业的GDP贡献率高达52.8%,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创1987年以来的新高。
  改革开放以来,体系完善、体量巨大的“广东制造”支撑着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发展略显缓慢。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广东提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加快发展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旅游、健康服务等9大行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加快成长为全省经济新引擎。根据《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广东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要提高到48%,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2015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万元以上。
  据统计,今年前3季度广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5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高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几经努力,目前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4.8∶48.2∶47.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12年全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广东服务”前景可期。当前,广东依托毗邻港澳的优势,抢抓内地与港澳CEPA自由贸易协议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签署了广东—东盟经贸服务贸易协议,重点打造广州南沙新区、珠海横琴新区、广州中新知识城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粤港澳服务业合作,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随着前海、南沙、横琴等重大平台建设的顺利推进,广东今年掀起了服务业投资热潮。前3季度,广东省服务业投资完成10072.42亿元,同比增长20.8%,高于整体投资增幅2.6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达65.7%,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不容乐观的对外贸易形势,服务业的“吸金”能力不减,反而成为外资竞相进入的“热土”。今年1月至9月,广东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2个百分点。 据《经济日报日报》

   强招商稳增长促投资 荆州吹响年度冲刺号角

2013-12-04  楚网

   2日下午,江陵科技园工地现场塔吊回转,运输车辆繁忙。在这个总投资30 亿元的科技园内,目前已有6 家中小企业进驻,30 多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
  放眼江陵经济开发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正在建设中的工地,塔吊、脚手架随处可见。近年来,江陵县根据自身特点,将煤电、煤化工打造为龙头产业,随着天银循环、斯米克新型材料等一批项目落地,节能环保产业也逐渐成为江陵的特色产业……现在的江陵正着手填补昔日工业发展不足的短板,产业特色日渐形成。
  江陵工业的加速发展,正是壮腰工程实施两年来,荆州工业前进的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增幅始终保持30 %以上。元至10 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2 .1 亿元,同比增长30 .6%,超去年投资总和,是全省四个突破千亿投资的市州之一;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 .9 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4 位。
  数字中可以窥见荆州2013 年全年的发展状况,也为荆州吹响了2013 年的“冲刺”号角。
  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掀热潮
  今年以来,我市狠抓“招大引强”不放松,一场空前激烈的招商“攻坚战”悄然打响。全市各地高密度派出小分队外出招商,到荆考察的客商也络绎不绝。
  据统计,元至10 月,全市新引进投资2000 万元以上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258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9 个,10 亿元项目20 个,工业项目232 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0 个。其中,市直驻点招商专班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 个。
  不断刷新的招商数据令人振奋。如今的招商引资工作,比的不仅是谁招的项目多、谁招的项目大,更多的是比较哪里的项目最快落地、最快见成效。
  招商队员们用自己的“奔走”实践,逐步探寻出一条适合荆州发展的招商之路。
  11 月30 日上午,总投资38 亿元、以空间通讯科技为核心的“中国·天谷”项目在沙市区关沮镇正式破土开工。项目以华讯方舟“AirMobi 移动宽带网络”核心技术为依托,打造上下游原材料、元器材供应、中游产品、服务集成、上游国家通信网建设运营。可以预见的是,项目所在的关沮镇凤凰村将在产业带动下,由一个传统村庄演变为未来的现代科技城。
  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了荆州招商引资的聚焦点。一年前荆州的电子通讯产业几乎一片空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伟特电子、长江液晶、同洲电子、中国天谷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纷纷扎堆荆州,逐渐发展为荆州招商引资的新支柱,产业招商的“马太效应”逐步显现,搭建起荆州开展优质服务、深化“以商招商”、“ 产业招商”的舞台。
  这一变化,显现的正是荆州招商引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口,开启了产业发展新方向。大项目越来越多、产业层次越来越高、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变化昭示着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一手抓“量”上的增长,一手抓“质”的提升。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收注册资本金61 亿元,占全年计划的97 .6%,其中工业项目实收注册资本金 36 .7 亿元,占总额的60 .2%。实际到位资金为641 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7 .2%,增长40 .2%。
  投资增长 稳步前行增后劲
  在投资稳步增长的同时,荆州的三产业贡献率明显提升、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要素保障衔接较好等特点逐步显现。
  元至10 月,全市三产业完成投资440.8 亿元,同比增长46 .7%,较去年同期提高26 .7 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17 .3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0.7 亿元,增加81 .8%;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9.8 亿元,增长64 .5%;文化、教育和卫生等民生项目完成投资30 .1 亿元,增加38 .4%。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增长亮点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是工业园区道路更畅通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备了,荆州发展的“硬件”更“实”了,为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大项目能够更快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重点项目能否快速落地建成投产见效,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期,市委、市政府对一批未开工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项检查,集中协调督办,形成“倒逼”态势,确保尽快开工。元至10 月,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22项(不含房地产),同比增长132 项,完成投资603.3 亿元,同比增长48 .6%,高于投资增幅18 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24 .3 个百分点。
  凯乐长飞、法雷奥、国顺铝业、家和宝厨具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长江镍业项目虽未建成,但其部分配套下游企业已有意向入驻荆州;高田汽配、中国天谷等一批大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种种迹象标志着这一批招商引资而来的大项目,已由前期准备阶段逐渐转入投产见效阶段,正渐渐融入荆州发展,为荆州经济增长增添新亮点,为“壮腰”培植后劲。
  为了进一步畅通项目落地之路,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我市还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全市7个重点项目通过银企对接会获得23 .8 亿元的银行意向贷款,27 个重点项目获得234 公顷的省级土地专项指标,近500 个项目获得21 .1 亿元中、省资金支持,项目落地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
  抓投资促落地打赢“收官之战”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指出,元至10 月,全市完成全年投资工作目标任务的79 %,与全年目标尚有差距,这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增加了压力,工业项目储备不足、数量不多、完成投资额不高,都是影响工业投资增长的重要“病因”,值得正视和思考。
  2013 年四季度“百日会战”已经正式迈入攻坚阶段,能否完成投资增长35 %的全年目标?能否打好一场漂亮的“收官之战”? 如何抢抓改革机遇,增总量、调结构,实现科学稳步发展?
  面对产业发展不足、工业投资不足等现状,荆州必须对症下药。
  狠抓工业项目投资。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延伸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我市要力争在引进50 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上实现突破。同时,着力推动各县市开发区、华中农高区、各县市临江临港工业新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征地拆迁等工作进度,进一步提升各类工业园区的积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投资主战场和招商平台作用。
  强化招商项目落地。进入今年最后的冲刺阶段,各部门更要“倒逼”自己,对未开工项目进行逐个梳理,切实解决项目在申报、实施中涉及的困难,倒排开工工期,创造一切条件力争项目早日启动,形成新的投资增量。
  强化投资运行监测。围绕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的工作要求,全市要强化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深化协调服务,强化推进措施,发挥好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的推动作用,坚持大员上阵,抓协调、抓服务、抓推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打响“收官之战”的同时,也要提前谋划2014 年工作。据初步摸底,2014 年全市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50 项,年度计划投资985 亿元,其中,10 亿元以上项目69 个。
  【产经观察】做实做厚经济工作“里子”
  元至10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2 .1亿元,超过去年投资总和,是全省四个突破千亿投资的市州之一,且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 .9个百分点。“ 行百里者半九十”,站在2013年的尾巴上,荆州要想拿到满意的年度成绩单,还需要振奋精神,自加压力,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决心,才能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要把经济工作的“里子”做实做厚,就要抓投资、快落地。
  在投资上,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荆州硬件的“吸引力”,筑好巢,引凤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坚持招大引强,完善、延伸产业链,想方设法谋求新的投资,做大做强经济底盘,从而提高总量。抢抓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在“落地”方面,通过招商引资而“情定”荆州的项目,还需要各部门进一步细化服务,为项目落地全程“护驾”,为项目建设清扫障碍。只有项目尽快建成才能尽早产生效益,为荆州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
  明年是实施壮腰工程十年目标“三年见成效”的关键节点,荆州必须自我加压,不等不靠、不留后路,千方百计提升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用发展传递正能量,用发展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荆州日报

稳增长调结构 促改革优环境

   2013年12月03日  邯郸日报

 

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高和平

   本报记者  佘志娟   作为全市综合经济部门,市发改委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总遵循。围绕如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环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高和平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高和平说,作为拉动投资、加快转型的重要举措,我市围绕稳增长,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高质量投资拉动不动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1155工程”,即100项开工在建项目。包括总投资1540亿元的冀南新区纳米涂镀板、武安竟和弓子板等50个新开工项目和武安奥钛新能源、广平宇康汽车等50个续建项目。100项竣工投产项目,包括总投资778亿元的临漳戴克电器一期、馆陶金环瑞吉德装备制造等项目。总投资2130亿元的50项重大前期项目,其中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等10个重大前期项目,以及500项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核准或备案。

   高和平说,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市发改委进一步修改完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适时上报我市《钢铁产业减量调整和整合重组实施方案》,争取省政府早日批准;研究出台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产能退出交易机制、下岗职工分流办法等配套政策;加快武安、永年、矿区三大重点区域整合重组步伐。同时,加快落实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邯郸经济开发区、冀南新区“两核突破”为载体,以新兴际华新兴产业基地、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六大基地”为重点,积极推进武安奥钛新能源产业园、新兴际华应急装备产业园等重大支撑项目建设。

   谈及如何深入推进分管领域改革时,高和平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研究提出全市经济体制领域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力争在行政审批、产业调整、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稳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做好煤气公司改制扫尾工作;做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落实国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推行居民生活用气阶梯式价格制度,研究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可行性方案,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政策。此外,还将探索实行农村自来水从建站、管网、水表入户到收取水费的统一定价模式,理顺农村自来水价格;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2个县、3-4个镇和园区,以新型城镇化、土地流转、园区建设等为重点,探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谈到优化发展环境,高和平表示,要及时做好国家和省投资权限下放衔接工作,除国家明确要求和省发改委规定的必须由市级审批的9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外,其余全部下放到县级,做到该取消的事项全部取消,能下放的事项全部下放;坚持项目审批“一日备案、三日核准”工作制度,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确保明年削减煤炭能源消费总量478万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创建“能效领跑者”省级单位3家、市级20家,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10项,谋划推进重点节能环保50项工程;实施循环经济“6123”工程,即创建示范县6个,园区10个,企业20家,项目30个。

 

工业稳增长促发展攻坚战传捷报

2013-11-29  吉林日报作者:

·栏目:null

 

  本报讯(许文清记者王春宝)自四季度初白山市工业稳增长促发展攻坚战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市)区严格措施、积极行动、全力推进,攻坚战效果初显。10月份,全市工业经济扭转了年初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当月工业增速达到21.5%,位列全省第一位,高于9月当月增速28.4个百分点;累计增速5.5%,高于9月累计增速3.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是白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主动力。今年,白山市工业经济受大环境和煤矿停产整顿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增速大幅下滑、效益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全市114户停产企业中,除33户原煤生产企业正在进行整合、验收外,其余81户企业已有61户恢复生产。
  1月至10月,工业项目开工562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0.5亿元,为年计划的97.3%,同比增长16.6%,其中技术改造投资208亿元,为年计划的96.7%,同比增长12.3%,有54个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到11月末,各地基本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指标,其中,江源、临江、长白完成年计划的100%,抚松、靖宇预计分别超出年度计划的25%和2%。
  抓帮扶,提升质量。在全市确定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包保中,对包保企业落实了责任领导和派驻企业联络员,包保责任人能够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抓复产,盘活存量。把全面启动企业生产作为主要攻坚目标,实行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包保责任制,一企一策、一企一责任人。对特殊困难企业,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最大限度支持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抓投产,扩大增量。增量不足成为目前制约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加大了对已投产的琦祥纸业二期、东北亚铁路集团石膏板、硅钙板材等综合开发、鼎元虹桥纸业、喜丰节水器材等82个项目扶持力度。紧紧抓住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等政策机遇,进一步推进了政银企合作,全力扶持有销路、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满负荷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据悉,1月至10月,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民营企业户数、个体工商户完成较为理想,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85.5%、100.4%、91.0%。

   南阳市召开“稳增长 调结构”银企对接会

2013-11-25  大河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等重点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的资金保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南阳市于2013年11月20日组织召开全市“稳增长、调结构”银企对接会。各县市区主管副县市区长、金融办主任;高新区、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及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局、发改、工信等市直部门的负责同志;各驻宛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及信贷部门负责人;100多家代表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市发改委、工信局分别通报了全市前10个月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人民银行南阳中支、南阳银监分局分别就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加强银企合作,保持合理信贷投放等工作作了发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部分企业、县市区进行了典型发言。银企对接会共签约企业、项目171个、签约金额234.57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17个,金额48.3亿元。
  贺国营市长在讲话中指出,下步工作中,金融机构、银行、政府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银企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金融机构在做好项目筛选、储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上级行的沟通汇报,加大信贷规划的争取力度,争取规模倾斜;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企业信用评级知识培训、信贷政策辅导等,增强企业对银行融资产品的认识和选择;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入研究我市小微企业的特点和运行规律,通过对信贷产品和抵质押物的持续创新,积极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企业则要增强现代金融意识,抓好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控制度,主动争取信贷支持;要诚信经营,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还本付息,以良好的信用形象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银企双赢、政策引导”的方针,把金融工作摆在经济发展全局性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在“涉贷”收费、涉贷审批登记等方面继续提升服务质量,为银企合作共赢创造便利条件。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