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金融业发展专题信息(2)

发布时间:2014-04-11  |  浏览:

福州新政促金融业发展 金融机构入福州最高奖千万

2013-11-22 新浪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讯(海都网记者 阙文龙) 从今年起,在福州新设立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购地、购房及租房等方面将享受不少优惠。福州市政府近日出台《福州市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意见》,其中规定,新入福州的金融机构,最高可获千万元奖励。该《意见》有效期为3年。

  购房租房都有补贴

  《意见》规定,对在榕新设立或新迁入的法人金融机构、地区性总部机构,购买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其补贴的总额度不超过上年度该企业缴纳税收市级地方留成的80%,最长分2年兑现。

  对在榕新设立或新迁入的法人金融机构、地区性总部机构,租用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市场评估价房屋租金的30%补贴,补助时间为2年,其补助金额不超过上年度该企业缴纳税收市级地方留成的80%。若新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价格低于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则以其实际租价为基准计算租房补贴,但享受补贴期间不得对外转租。

  新设机构至少奖百万

  另外,对在福州市区内,2013年起新设立或者新迁入的金融机构及其配套服务机构营运满一年,给予一次性奖励:注册资本在10亿元(含10亿元)以上的,奖励1000万元;7亿元(含7亿元)至10亿元的,奖励800万元;5亿元(含5亿元)至7亿元的,奖励500万元;2亿元(含2亿元)至5亿元的,奖励300万元;1亿元(含1亿元)至2亿元的,奖励200万元;5000万元(含5000万元)至1亿元的,奖励100万元。

兰州新区打造“政策洼地”鼓励金融业发展

2013-10-30 人民网_甘肃频道

·作者:

·栏目:null

  (南如卓玛 杨艳敏)16日,兰州新区召开“金融优惠政策”发布会,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史长俊表示,管委会立足新区实际,着手制定了鼓励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以期加快推进新区金融业的规模化、聚集化发展,打造辐射西北乃至中亚、西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使新区早日实现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

  10月16日,兰州新区召开“金融优惠政策”发布会。杨艳敏 摄

  16日,兰州新区召开“金融优惠政策”发布会,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史长俊表示,管委会立足新区实际,着手制定了鼓励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以期加快推进新区金融业的规模化、聚集化发展,打造辐射西北乃至中亚、西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使新区早日实现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

  “随着兰州新区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大,新区持续快速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史长俊介绍,按照政策规定,新区将每年从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以设立“兰州新区鼓励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

  史长俊说,新出台的《兰州新区鼓励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规定,根据各类金融机构对新区的财力贡献程度,在金融机构设立和引入、金融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予以奖励,同时还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包括但不限于对入驻新区的金融机构及其高管给予入驻奖励和补贴;对入驻兰州新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及一级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对各类金融机构为新区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等给予奖励和补贴等。

  “优惠政策的主要特色是受众面较广,在通过重点鼓励兼顾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也有着普惠制的普遍鼓励政策,对包括中小型金融机构、创新性金融机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均可在注册、设立、运营等各个环节享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资金奖励和补贴,”史长俊强调,此外,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小微企业还有额外的鼓励,对吸引而来的高端金融人才也有大幅度的奖励。最为关键的是,对新设立或引入的金融机构总部、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以及其他作为独立纳税主体的金融机构,享受“一企一议”的特殊优惠政策。

  据了解,兰州新区自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准建设、新模式开发、大项目支撑,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至9月底,新区累计招商引资项目191个,总投资2397.93亿元。其中引进中国铁建、绿地集团、正威集团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24家。

  目前已在兰州新区买下50亩地修建分行分支结构的中国工商银行是首家在兰州新区投资建支行的金融银行,兰州新区支行行长王再评表示,兰州新区本身前景大,现出台的“优惠政策”极大的鼓励金融业的发展,该行已出台“区域信贷政策”以服务兰州新区建设的发展。而今年7月刚刚进驻兰州的兴发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兰州新区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很有吸引力,下一步打算在新区设立网点。

  兰州新区金融办主任牛成喆称,为推动新区“优惠政策”尽快落地,新区为进驻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即新区工商、税务、规划国土、城乡建设等部门,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金融企业办理登记入驻等各类事项提供“一条龙”服务,构建服务金融企业的“绿色通道”。同时,新区金融办将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金融机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新区组织部、公安局等部门将为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在办理调入和家属随迁手续、居住等方面提供便利。

  牛成喆称,兰州新区将重点从政府公共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吸引金融人才等方面入手,打造鼓励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全力推动新区金融业做大做强。

汝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加快

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2013-10-10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作者:

·栏目:null

  一、充分认识加强金融工作、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金融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和部署,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将金融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有效保障了民生的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与省内发达县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金融业发展仍然滞后,在主要金融指标、金融主体的培育、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全市上下围绕一城两区两点定位和三个高于,两个翻番目标,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实施经济强市、和谐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战略,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加快金融业发展意义重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金融业发展对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高度重视,加强谋划,统筹运作,持续推进,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汝州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把握加速提升的发展总基调,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主线,以培育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重点,着力繁荣金融主体;以拓宽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杠杆为抓手,着力扩大融资规模;以优化金融环境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金融业规范发展,不断增强金融业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功能齐备、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竞争有序、服务全面的现代金融体系,把金融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30亿元,力争比2011年翻一番;直接融资总量达到30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达到240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达到90亿元。

  (三)基本原则

  坚持促进发展原则。金融业的发展要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着力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加快处置和化解金融风险,并逐步解决历史包袱和遗留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大力推进和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解决金融业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创新,不断提高金融业的活力和效率。

  坚持防范风险原则。引导金融业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注重运行质量和系统性风险监控,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更新监管理念、制度和方式,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使监管能力建设与金融发展相适应,推动我市金融业在发展中规范、在监管中繁荣。

  坚持科学创新原则。遵循金融业发展规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创新,全面推进金融业的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金融业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坚持人才为本原则。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现代化、专业化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完善用人机制,营造有利于金融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拓宽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一)着力扩大信贷投放。充分发挥银行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全市金融机构要围绕三化协调发展,认真研究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的重大发展项目,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规模,扩大对我市的信贷投放,力争新增贷存比不低于70%。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强银团贷款合作,增强对我市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对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推动全市产业结构改造和升级。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功能区、城东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信贷规模,通过表外贷款、总行、省行直贷等方式,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行业、跨市合作,综合运用信托、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充分利用省内外资金,不断提高贷款投放能力。深化政府、银行、企业对接,完善合作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全面参与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项目的谋划和运作,增强信贷投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持。

  (二)充分利用股票市场融资。认真落实《汝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汝政〔2011〕26号),加大推进企业上市的政策扶持力度,以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为重点,保持省定重点培育上市企业2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3家,选择一批小微企业纳入创业板上市后备企业库。完善推动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建立企业上市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充分利用境内外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公司债券等形式进行再融资。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进行产业和行业整合,实现整体上市或主业整体上市。到2015年,实现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2家,累计新增融资10亿元。

  (三)扩大债券市场融资规模。扩大我市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规模,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中小企业通过区域集优模式融资,尝试利用抵押、担保信用评级和偿债基金等增信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培育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推动大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显著提高企业债券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加快市城市投资公司发行城投企业债券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支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提高资本充足率,发行专项金融债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市债券市场融资比2011年翻两番。

  (四)提升保险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我市保险机构要体现各自的经营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企业年金保险业务,支持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环境污染、公众安全、安全生产等责任保险。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承保品种范围,努力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以及优质服务。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试点,引导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民生等领域,支持保险资金购买地方债、企业债,参与地方企业股权投资、并购、重组、改制上市。

  (五)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坚持服务三农方针,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严格执行奖惩考核机制,确保银行业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上年,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积极探索多种信贷模式,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统筹推进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支持政府投融资机构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不断完善网点布局,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扩大POS(销售终端)、ATM(自动取款机)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纳入担保物范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保险品种,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六)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推进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工作,重点培养扶持一批行业细分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持续成长能力强的小巨人企业集群。推进银行业机构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对还款有保障的小微企业,要优先发放贷款给予支持。进一步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六项机制建设,完善授信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建立健全独立的核算机制、高效的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和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财务辅导。深化中小企业金融超市活动,确保小微企业信贷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产品,综合运用创业板上市、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集合信托计划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完善小额贷款保险机制,积极发展项目融资领域的保险业务,鼓励合规经营的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上发挥积极作用。引导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投资,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小微企业经营特点扩大融资租赁业务,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扩大金融产业开放,发展壮大金融主体

  (一)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方向,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制定不良贷款清收、优质资产置换、政策扶持等支持措施,经营管理重心下沉,加快达标升级,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力争到2015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翻一番,资本充足率达到11%以上,不良率低于3%,监管评级达到3级以上,综合竞争能力和服务三农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完善金融机构布局。组织或利用省级各类投洽会、交易会、项目对接会等招商平台,广泛邀请省内外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证券公司、中介机构来汝开展对接合作,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在汝建立分支机构。支持已有金融机构延伸网点,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大型商业银行全覆盖。加强与域外金融机构合作,支持天瑞水泥等业绩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规范发展社区类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担保机构。

  (三)推进城东新区金融中心建设。按照构建区域性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带动我市金融业上规模、提层次的要求,广泛借鉴国内外金融中心发展的成功经验,统筹谋划,加强规划引导,高起点建设新城区金融中心,在办公用地用房、财政奖补、税费减免、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中介机构、配套服务机构入驻,力争到2015年城东新区金融中心建设初具规模,成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资金、人才、资讯的区域性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完善金融杠杆功能,提升融资能力

  (一)深化政府投融资机构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原则,统筹运作政府性资源、资本、资金和资产,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机构。进一步规范我市投资融资公司运行机制,加快整合,充实资本,规范发展,实行统一管理,独资运营,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本金充足、信用级别高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政府主导投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积极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境内外资本,重点推动设立金融、文化、能源等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推动民间资金向产业资本转化,着力提升投资基金对我市优势产业、重大项目、高成长企业的资金保障能力。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对投资基金发展的规划指导,防范风险,规范发展。

  六、优化金融环境,建设诚信汝州

  (一)优化金融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解决制约金融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以企业信息、个人信息、行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征信系统。进一步优化司法环境,支持全面建立金融审判庭、执行庭,提高金融案件审结率和执结率,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金融仲裁工作机制,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倡导和培育信用文化,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树立诚信汝州形象。

  (二)打造金融安全区。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断提升监管协同性和有效性。加强合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自律约束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的益管。加强民间借贷管理,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动。做好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依法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金融传销、地下钱庄、非法证券、非法期货、非法保险、非法黄金交易等活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维护金融稳定。

  七、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支持

  (一)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各单位要把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完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和协调推进金融产业的总体规划、政策支持、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完善和加强政府金融办机构建设,在编制、经费和引进金融人才上予以支持和倾斜,建立与省级金融管理部门和主要金融机构高层沟通协调机制。整合我市金融管理职能,完善金融管理体制、国有金融资产监管体制。

  (二)加大政策支持奖励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金融业支持汝州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人员进行奖励;按照《汝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有关奖励规定,对企业上市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奖励;按照《汝州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试行)》,对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并形成风险损失的给予适当补偿;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意见》精神,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同时,进一步完善对新引进的金融机构在办公用地用房、财政奖补、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确保在全省有足够的竞争力。

  (三)切实加强人才保障。落实《河南省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为重点,积极培养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种金融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引进先进的金融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鼓励金融行业与政府部门干部交流。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办法,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导向性。对各单位在融资规模、机构引进、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切实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政府投融资公司考核评价工作。

宁德市将建设“金融一条街” 金融业发展规划出台

2013-09-10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作者:

·栏目:null

  争取到2017年末,各项存款翻番,达到1900亿元,各项贷款突破2000亿元,存贷款年均增速保持15%~20%。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增加值突破70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12%……近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宁德市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将金融业发展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推进三方合作共赢

  今后,通过政府的参与,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将会有更多的互动,并在这些互动中,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畅等问题。

  我市将进一步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阶段性活动,推进三方合作共赢。比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会、融资工作专题会、银企项目洽谈会,以银行为单位、以项目为核心,政府全程参与,推动企业与银行的直接对接,逐步解决融资问题。分区域、分行业,以政银企联合办公的形式,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建立完善政银长效合作机制,强化政银企信息对接,实现产业信息、财税信息、企业信息和金融信息的互通交流。

  另外,我市还将通过开展金融机构“创先争优”服务竞赛活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每年底,由市政府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部门和千家企业评议金融机构”活动,并公布评议结果,对评议前三名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我市将开展“金融一条街”的论证与实践工作,并给予土地、人才等配套政策支持,通过建立金融集中区实现我市主要金融机构集中办公,发挥金融业的规模和辐射效应。

  推动融资多元化

  年底实现直接融资30亿元

  在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融资多元化”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意见提出目标,要不断扩大我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加快培育地方知名金融品牌,全市力争在2013年底实现直接融资30亿元以上。

  主要采取的做法是,大力推动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引导和推动一批经营稳定、业绩优良、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以及区域集优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实现直接融资,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永州市多措并举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

2013-08-08  中国财经报

   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7月底,永州市出台多项措施,支持金融业加快发展。

  一是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各类商业银行和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永州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业商业机构与民间资本有机融合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新设立的市级银行机构,市财政提供不低于2亿元的财政性资金存款,保护期为1年,并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助50万元。

  二是积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出台促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的扶持政策,力争三年内全面完成县域农村信用社改制改组工作。大力推进城区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整合重组工作,积极组建永州地方商业银行。加快筹建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积极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机构,继续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模,实现全市县区小额贷款公司全覆盖。20

  三是完善信贷激励政策。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投放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奖励。同时,实行财政性资金存款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贡献度挂钩,引导金融机构重点为市本级工业企业和中心城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凡市本级财政可调控的财政性资金存款增量部分,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各金融机构全年信贷投放的贡献度进行分配。

  四是全力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每年从注册地在永州的企业中筛选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进入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进入资源库的企业,投资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同时,从2014年起,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设立“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对拟上市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五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市担保公司1亿元扩充资本金,力争3年内达到实收资本3亿元以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对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1年以上(含1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其年度为中小企业担保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按担保额的0.5%由受益财政给予补贴。

  六是努力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加强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涉农业务保险,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展重点项目财产保险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建筑施工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推动建立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探索建立统一的医疗责任保险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居民、新农合补充大病保险,构建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新模式模式。  

锦江区东大街金融一条街乘势再出发

驶向快速发展的新航道

2013年05月15日

成都日报

东大街金融一条街

  东大街金融一条街位于锦江区,始于中环广场,止于沙河大桥,全长约5.2公里,向东连接成都东村与龙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向西连接春熙路与盐市口两大商圈,是连接贯通核心商业区与天府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走廊和重要的衔接带,也是成都市规划的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区。

  有专家这样说过,一个国家随着它的经济发展,它的金融实力一定要增强,金融实力增强有许多的标志,比如说一个国家有很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很发达的金融市场,它的货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但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不是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现代金融业有一种“聚集效应”,说的就是金融中心现象。过去说金融业竞争多,其实同业合作更多。独木难成大气候,银行的聚集有利于发挥整体功能。在华尔街,伦敦金融城,金融的聚集效应是最厉害的,每天巨额资金调进调出,资金的融通、拆借,各种形式的竞争、合作,使得大银行都要到一块儿去玩这个“游戏”,谁走了,谁不在,谁就要吃亏。在华尔街的那些俱乐部里,谁和谁在一起喝咖啡、谈交易,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成都,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见规模。有业内人士把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的建立,形容为放大成都的金融优势,把金融机构聚集一起就好比“收拢五指,收紧拳头再打出去更有力量”,金融资源的聚集效应将日渐凸显。

  今年6月,2013财富全球论坛将在成都举行。显而易见,这一论坛的举行,将为东大街金融一条街带来又一次勃发。乘着“财富”这条大船,东大街金融一条街势必将驶向快速发展的新航道。

  东大街金融一条街

  集聚优势初现

  如果说汉唐时期的“河西走廊”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如今的东大街金融一条街,无疑是天府之国展示国际化形象的“黄金门廊”。

  从区位上来看,金融一条街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的中心区域,处于未来两个新兴“百亿商圈”的黄金走廊,是与金融总部商务区错位发展的金融中心。

  从政策上来看,金融一条街是省、市政府规划的“西部金融中心”,区政府着力打造的金融、商务产业聚集区,具有完善的产业助推政策。

  从资源上来看,目前金融一条街聚集了美国铁狮门、韩国乐天和香港新鸿基、九龙仓、太古地产、香港置地等世界知名地产开发运营商。区域内已汇集现代服务业企业2000余家,世界500强53家、跨国公司156家;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89家,是成都金融机构聚集度最高的区域,被誉为与北京、上海比肩的中国金融市场“第三极”,中国西部的“华尔街”。金融一条街上目前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端现代化写字楼、完善的商务休闲配套设施和成熟的金融人才交流中心。

  在服务方面,金融一条街拥有“团队、专业、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1+6+N”的楼宇专业化服务模式以及商会协会为依托的企业信息共享平台。

  多头并举

  迎接“财富”

  美国铁狮门、九龙仓、新鸿基、香港置地、合景泰富、花样年、太古、远洋地产、阳光保险、广联置业、明宇集团……东大街,成为成都国际国内品牌开发商聚集密度最高的一条街道,被地产界、金融界共同看做是与北京、上海齐平的中国金融第三极,可谓西部“含金量”最高的一条街道。

  为迎接2013财富全球论坛的举行,东大街金融一条街谋定而速动。

  首先是完善区域城市规划。按照国际化标准和“四态合一”的理念,从建筑形态、交通组织、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东大街沿线城市规划。同时要突出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加快完善东大街产业发展规划,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东大街高品质建设。

  其次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东大街项目促建力度。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新鸿基环球贸易广场、香港置地环球汇、泰合国际财富中心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度,为即将竣工的铁狮门晶融汇、阳光保险大厦等项目引入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以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东大街的功能品位。

  同时加大城市形态提升力度。大力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加大东大街沿线旧城改造,启动东大街牛市口片区旧城改造,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东大街沿线拆迁改造,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和产业承载力。在提升街区形象品质方面,加快东大街沿线道路、外立面和绿化等风貌整治全面提升街区形象品质。

  此外还实施招大引强选优。围绕金融一条街产业规划及发展重点,加快土地招商推介和挂牌上市,积极引入具有国际水平的大企业、好项目,打造一批高品质商务楼宇。加大楼宇二次招商,培育亿元楼宇和特色楼宇。加快建设成都民间金融街,提速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

  借力财富全球论坛

  谋求新一轮勃发

  有业内专家指出,建设金融中心是成都从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传统的商贸业附加值偏低,成都中心城区的承载力已经不足,而且国外和沿海的资金西移加快,成都应该借此机会提升产业能级。银行保险业的发达,可以带动一个城市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房地产、IT及信息产业等,并增加对律师、会计师、咨询、评估等现代服务业人员的需求。锦江区金融一条街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初具规模。

  今年6月,成都将举办2013财富全球论坛。“此次论坛将汇聚世界顶尖企业总裁、国际政要和学界精英。”2013财富全球论坛领导、嘉宾邀请接待组相关负责人陈赋透露。这是成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成都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建设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2013财富全球论坛主会场设在锦江区,更是将顶极盛宴送到“家门口”。对东大街金融一条街来说,本次论坛将是一次全面推销自己、吸引世界眼球的良机,是一次寻求高端智慧、探索高端合作、搭建高端平台、引进高端产业的良机,是一次让规划与定位有更多名家来点评和献策的良机,无疑将为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的发展装上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

  首先是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的城市形象将得到提升。芬兰外贸部长亚历山大·斯图布表示,通过财富全球论坛,成都可以进一步推销自己;通过财富全球论坛,也将有更多的企业了解成都和四川。财富全球论坛自从1995年创办以来,只在世界最有活力的城市举办,如新加坡、华盛顿、香港、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成都有幸能举办这样一次盛会,这不仅说明成都在国际财富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现实演绎了成都在世界的活力。而此次盛会主会场设在锦江区,无疑将有利于全面提升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的国际化形象。

  其次,东大街金融一条街国际化进程会得到推进。历史证明,财富全球论坛对于举办城市有极大的经济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帮助举办城市的企业走向世界。笔者从锦江区了解到,该区正在努力将金融一条街打造成为充分展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风貌的“城市会客厅”。如何国际化,除了参与国际合作,融入国际经济大环境,更要努力通过举办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盛会来加强世界对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的了解。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召开,这对推进东大街金融一条街的国际化,让它更多地进入国际视野十分重要。

  成都借力财富全球论坛,力争今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过半数。对于市民而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级产品和服务的便利,也能从成都产业全球化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工作机会、创业机遇和机会。财富全球论坛参加者,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的负责人,论坛主会场设置在锦江区,客观上会把更多的世界500强带到该区,也给世界级巨型企业了解、认识、感受东大街金融一条街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样一次论坛的举办,将会带动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入驻东大街金融一条街,促进金融一条街成为西部地区世界500强的桥头堡。

  举办财富全球论坛,能否把财富论坛的“财富效应”转化好、利用好,是衡量论坛是否举办成功的根本标志。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并强表示,面对“财富”的到来,需要考虑怎样才能让这次论坛成为成都未来发展的持久增长动力,怎样把这个“一次性”的论坛变成更大的吸引力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来促进成都加快发展,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锦江区而言,同样如此。

  “财富”之船已驶来;锦江区金融一条街亦将搭乘这艘大船,乘风破浪,蓄力勃发!

晋江加快促进金融业发展

2013-07-30 光明网-泉州晚报

   本报讯 近日,晋江市委常委会第59次(扩大)会议研究通过《晋江市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鼓励发展小微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准金融领域,鼓励晋侨台外金融合作,健全和丰富多业态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产品创新体系,优化金融软、硬环境。

  据悉,《意见》制定了“设立奖励、创新奖励、环境营造、金融合作”等方面的鼓励措施。设立奖励上,对法人金融机构、区域性分支机构、金融配套机构与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注册奖励,给予办公用房补贴。创新奖励上,设立金融创新奖,设特别奖和常规奖项,奖励金额50万元到15万元不等;设服务小微企业奖励,对设立专营机构的一次奖励10万元,年度贷款余额每增加1亿元,奖励10万元,最高50万元,同时还对增资扩股与机构升格、网点设立进行奖励。环境营造上,对个税、培训机构、信用平台建设方面进行奖励。金融合作上,对境外金融机构或资本投资进行奖励,鼓励民间资本运作,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用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咨询公司、票据中介、小额贷款公司,按其注册资本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 (陈维曦)

  千万元级储备项目达398个

  本报讯 在“深化项目落实年”、“五大战役”等活动的强力推动下,晋江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今年1-6月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73亿元,增长27.0%,千万级别工业储备项目充足,重点发力技改项目。

  据悉,今年晋江共储备了39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本级工业项目,预计总投资6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亿元。此外,一些优质新兴产业项目也相继落地。比如引进生成了恒安智能化、信义玻璃、明彩印刷等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启动了食品产业园、时尚鞋服园等新拓园区建设,完成省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安海园45家企业签约入驻……

  113个本级重点技改项目成为储备项目中的重点。今年上半年,这些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26.95亿元,进一步推动晋江产业创新转型。1-5月,晋江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261.08%、143%。

  从市场表现来看,制鞋、纺织服装行业的规模企业已通过技改创新,相继步入差异化发展的轨道。在市场定位方面,一批企业相继试水细分市场,转型户外用品、儿童用品、时尚用品;一批企业通过引入高校资源,在新型材料、功能面料开发应用上取得了新突破。在品牌经营方面,安踏、七匹狼等一线品牌企业纷纷引进高端智能化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市场综合竞争能力。(黄小环)

  3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揭牌

  本报讯 近日,鲤城区常泰街道五星社区、金龙街道后坑社区和浮桥街道坂头社区3个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分别举行揭牌仪式。

  建设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是鲤城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既是深入开展“百万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该区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校舍、街道社区活动场所、闲置楼房等,改建成一批设有科学活动室、学业辅导室、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场地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属于完全公益性质,融宣传教育、科技实践、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老少携手、老少同乐等形式,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和文体活动。(林正顺)

  经济责任审计构筑“防腐墙”

  本报讯 去年以来,鲤城区进一步强化审计责任,按照“凡离必审”的工作要求,审计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促进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化、透明化。

  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工作方针,该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的精神,扎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以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重点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决策程序与效果、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通过审计,核实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情况,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2012年以来,该区完成21个单位、26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共查出主要问题资金768.29万元。

  该区还制定出台《鲤城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执行及整改情况联合督查暂行办法》,强化审计督查,对整改落实不力、屡审屡犯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此举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构筑起一道“反腐墙”。(肖铭微)  

寿光市优化“三个环境”助推金融业良性发展

2013-07-30 中国财经报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出台金融发展扶持政策,在风险保障方面,设立“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基金,财政按年均新增贷款额的1.5%给予风险补偿;市财政出资2亿元引导建立“过桥互助基金”,为企业贷款提供“过桥”服务。在金融机构引进方面,5年内给予新进驻金融机构上缴地方税收50%-100%的补助。

  二是优化担保环境。采取财政出资、企业投资、民间募资等多种形式,加快组建政策性、非盈利政府全资或政府参股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商业性、盈利性专业担保机构。目前,全市注册担保公司已发展到20多家,其中融资性担保公司5家。

  三是优化信用环境。突出抓好“三工程一平台”建设,即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覆盖”工程、以组建20个互联信用社区主要内容的城镇“信用引领升级”工程、以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为核心的企业“信用联盟增信”工程和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娄底市

金融业发展驶上快车道之举措

2013-07-04   作者:

·栏目:null

 娄底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近日,从长沙银行总行传来消息,湖南银监局以湘银监复[2013]175号文核准长沙银行娄底分行筹建,目前各项前期筹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员工招聘与培训、办公场所基建与装潢等进展顺利,长沙银行的进驻将为娄底金融业发展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同时截至5月末,娄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0.8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这表明了自去年以来娄底市推进现代金融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初步良好成效,同时也是娄底坚持 “外引内育、狠抓对接、构建体系和力推上市” 金融业发展战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标志着娄底金融工作和金融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作,着力支持金融业发展,市政府金融办认真扎实履行工作职责,指导协调全市金融部门突出改革创新发展主题,着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和金融支撑。整体来看,娄底市金融业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开始显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金融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快速提升,金融发展正由数量增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全市总体金融运行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运行稳健”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外引内育,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市场体系上,娄底已大体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上,初步建立起以各类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机构为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为自律组织的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市现有银行业机构17家(含正筹建1家),保险公司24家(其中财险13家,寿险1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8个,各类融资性担保公司17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含已批筹3家)。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了招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交通银行和长沙银行等四家银行,引进组建沪农商双峰、涟源两家村镇银行,协调指导成立了市担保行业协会,组建与重组担保公司3家,股权投资基金2只(含正在组建的1只)。

  二是深化改革,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近年来娄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的情况看,娄底、双峰、冷水江三个农商行组建的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尤其是娄星区农信社加快了组建进度,有望确保在年内成功组建娄底农商行。2012年,涟源、双峰两家沪农商村镇银行的组建标志着娄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6月末,两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74066万元,贷款余额为42765万元,有效发挥了对县域信贷投放的补充作用。同时,驻娄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市银行机构共计推出了创新型抵押贷款、质押贷款、联保贷款和服务方式等四大类16种创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其中“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贷款、“集镇商铺贷款”、“运单质押贷款”和“铬铁质押贷款”等创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得到了人民银行长沙中支的重点推介。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担保业务等新品种也持续推出。

  三是量质并举,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金融规模快速扩张,资产质量显著提升,银行机构总资产达1057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76%。截至5月末,全市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7.1%,高出全省0.2个百分点;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99.83亿元,存贷比59.9%,在全省排第4位,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除贷款外,全市银行业还通过委托贷款、联合贷款,开具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其他金融业态总体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优化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市政府金融办把部门垂直监管与地方协调服务结合起来,牵头协调市人行、娄底银监分局和其他相关市直单位的“一办一行一局”的区域金融监管协调体系日趋完善。在监管方式上,注重把抓好日常监管与防范金融突发事件紧密结合起来,金融监管协调和经济金融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不断完善。目前辖区内冷水江、涟源、双峰进入“省级金融安全区”行列,辖区各县市区均达到市级金融安全区标准;2011年娄底正式列入全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创建试点资格的首批试点市之一,当前正着重落实创建试点的各项措施,采取实质行动确保在今年底成功创建成为“湖南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

  近年来娄底市金融业发展和金融工作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具体是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综合运用“两种手段”,有效提升全市社会融资总量。一是运用好间接融资手段,做大全市间接融资总量盘子。近年来,娄底市政府金融办积极履行协调职能,引导驻娄各金融机构向上争规模、促投放,争取银行总行、省行对娄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认同,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自资金支持;向银行机构推荐选好选准项目和企业,引导、鼓励驻娄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强协调对接,努力做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建设的融资工作。二是运用好直接融资手段,着力提高全市直接融资比重。积极鼓励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同时全力支持娄底高新创投基金的组建,切实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今年以来,娄底市政府金融办加大了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紧盯国家“新三板”和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扩大的进展情况,初步做好了相关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资源储备工作,引导和推进辖区内企业综合运用企业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第二,扎实抓好“两个对接”,促进政银企合作。一是抓实银企项目对接。近年来,娄底市政府金融办积极作为,搭接银企对接平台,创新对接形式,引导银行机构采取综合对接与专项对接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对接覆盖,同时狠抓对接成果落实,构建激励措施做好资金与项目的对接落实工作。二是抓好政银战略合作。近年来,娄底市政府金融办加大了协调争取力度,巩固和深化了与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总行、省行等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扩大与尚未在娄设点的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争取更多的对娄开展业务和寻求更大金融支持。第三,着重把握“两个重点”,实现体系建设与企业上市新突破。一是突出抓好招“行”融资工作。在成功引进了招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交通银行和长沙银行的基础上,继续主动作为,重点抓好了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来娄布点的协调、对接和服务工作。优化对驻娄金融机构的考评工作,鼓励全市推动开展金融行业的综合性创新,努力降低融资成本,着力优化投融资环境,发挥新机构的“鲶鱼效应”,切实搞活地方金融。二是突出抓好企业上市工作。做好全市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的培育,做实企业上市相关知识的培训,坚持“构建平台、引导扶持、梯次推进、重点推破”的原则,重点培育了一批资质优良的拟上市企业。同时紧盯红太阳新材、三泰新材两家的申报创业板首发上市的进展,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力争近期实现娄底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第四,切实强化“两个建设”,筑牢金融发展和改革基础。一是切实强化地方金融项目和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现代金融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包装金融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大了万宝金融产业园区的规划立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实现金融资源集聚与产业集中发展。坚持以分类发展行业、整体建设体系的原则,做好了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商行组建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的各项服务工作,力争以增量促存量,通过新型金融机构的组建推动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和地方金融体系的健全完善。二是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底线思维意识,以深入创建省级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和省级金融安全区为抓手,严厉打击区域内非法集资行为;支持金融监管协调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体系,及时研究制定处置应对措施,尽早发现处置苗头风险,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隐患,确保区域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支持银行合法的债务维权,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着力将娄底构建成区域“信用高地”和“资金洼地”。(市政府金融办供稿)

合肥重金支持金融业发展 企业融资至少奖励50万

2013-05-31 万家热线

  资讯标签:上市企业再融资财政补助企业发展合肥市财政局

  核心提示:合肥将重金支持金融业发展,无论是即将要上市的企业,还是首发上市及上市企业再融资的,合肥市财政都将给予100万元补助。

  IPO或将在八月中下旬重启,合肥市对于资本市场抱着“志在必得”的决心。

  昨日,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获悉,《合肥市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已印发,从今年1月1日起,一年期限内,无论是拟上市企业,还是首发上市及上市企业再融资的,合肥市财政均给予100万元的补助。

  企业融资:至少奖励50万

  对于合肥金融业的发展,合肥市这次是不惜“血本”。

  记者在试行政策中看到,企业因上市而改制,其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同级财政给予等额奖励。

  在安徽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的以及获得境外上市监管部门受理函的拟上市企业,合肥市财政给予100万元的补助。首发上市及上市企业再融资的,合肥市财政给予100万元的补助。企业进入“新三板”、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融资的,合肥市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已享受财政补贴的拟上市企业,如果三年内未能上市,全额退还财政补贴。

  展会:8000平方米以上,每展位补150元

  在合肥举办超过400个标准展位或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全国性、区域性展会,室外按每个标准展位150元给予补助,室内按每个标准展位200元给予补助。全年在合肥举办室内展会面积累计达到5万平方米的会展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小微企业参加省级以上政府举办的国家级大型会展或国外知名会展的,合肥市财政给予参展的小微企业每个标准展位2000元补贴,单个企业最多补贴两个展位。

  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申请国际认证、商标等所发生的费用,合肥市财政给予20%的补贴。

  国宝级餐饮企业:一次就给50万元

  合肥新引进国内外知名特色餐饮企业直营连锁店,企业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该市留成部分,三年内按其等额标准的50%给予奖励。本地餐饮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评为中国特色餐饮50强、中国火锅品牌20强、中国快餐小吃20强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华老字号的企业,给予管理团队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安徽省老字号的,给予管理团队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获得合肥名牌产品的,给予企业5万元的奖励。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