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工业经济专题信息(1)

发布时间:2014-06-27  |  浏览:

四川攀枝花市出台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新举措

中华工具网 2013-09-06 16:26

 

  近日,四川攀枝花市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1)强化金融支持。要求各大银行原则上不得减少现有贷款规模,提高应急转贷资金周转率,在市级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其资金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7天,其他金融机构原则上不超过15天。

  (2)减轻企业负担。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专项资金,不征收所得税;对进驻园区的工业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可暂缓缴纳土地使用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小微企业收取的服务费和会费,减按60%收取。

  (3)灵活运用社保政策为企业争取发展空间。已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经认定的困难工业企业,可申请缓缴6个月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商保险及剩余保险费,缓缴其间,不影响其所属员工按政策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对保证不裁员的困难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与特殊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4)搞好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资源合理配置,探索建立相关储备机制,提高矿产资源和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对钛锭进行收储,出台收储办法。

  (5)加强产销衔接开拓市场。对保障房、市政工程、大型基础设施等基本建设项目和政府集中采购商品,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优先就近采购相关产品,对采购应用就近产品较多,经市经信委及相关部门评定为地方采购先进单位,给与表扬。

   "私人订制"更贴心 南康提升服务水平助工业经济发展

大江网赣州频道 2014-05-19

  近日,工人在南康区罗边玻纤有限公司车间的生产线上作业。据了解,该区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帮助企业融资、改进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约记者杨晓明摄

  企业帮扶——从“大锅菜”到“小炒”

  “你的企业生产车间布局不太合理,车间和仓库零部件摆放也比较混乱,各部门职责和分工不太明确。”听了南康区工信局从各高校请来的专家们一针见血的意见,东华矿业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频频点头。像这样“量体裁衣”的“专家把脉”活动,在南康屡见不鲜。针对企业不同、问题不同的实际,南康区因地制宜,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为各企业量身订制改造升级服务。

  该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现场走访调研、发放征求意见表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多方位征求企业意见,集中查找问题。针对企业提出的征租地难、融资难、基础弱等问题和诉求,快速分类梳理,切实落实挂点服务工作职责,明确需要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竞争力突出的市场主体。同时,该区毫不放松抓好节能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节能长效机制,合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努力化解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力度,保障各类生产要素供给,强化市场开拓,努力巩固工业发展向好势头。2013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6.1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16.6%;该区47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4亿元,完成增加值36.8亿元。

  资金扶持——从“舍得花”到“花得好”

  “政府服务企业,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关键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企业有困难了,政府部门在关键时刻帮一把,就能很好地激励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近日,博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是公司生存的根本,但动辄上百万元的专业检测仪器是个不小的负担。了解企业难处后,该区为博晶科技有限公司争取到国家科技扶持专项资金584万元,帮助企业加大技改投入。

  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步伐,该区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作用和资金引导作用,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激发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多管齐下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同时,大力支持汽车城、金融中心、物流园、职教园区、家具产业园区等工业平台建设,以集群化优势促进区域工业增长。

  着眼于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活力,该区还紧紧抓住省“财园信贷通”融资试点的有利时机,以财政存量资金为保证金,撬动银行贷款,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一年期以内500万元以下低息流动资金贷款问题。截至目前,该区已有76家企业获得贷款资金3475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人才服务——由“管家式”到“保姆式”

  中国(赣州)第一届人才交流大会即将于本月底在南康泓泰家具市场举行,届时将有近百家企业参加,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作为家博会活动之一,举办本届人才交流大会,旨在‘为企业找人才、为人才找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近年来,各地频现用工荒,人才的紧缺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缓解企业用工难题,该区将人才引进工作与工业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人才服务工作体系,努力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快速集聚。

  据了解,该区确立“主攻工业”为第一战略,即加快工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家具、矿产品、电子、服装等工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要实现由“量”到“质”的改变,科技人才不可或缺。为此,该区启动了“千名家具人才”培养计划,围绕造就一批精于管理、研发和营销的核心人才这一目标,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并评选出“十大营销高手”。同时,该区还不断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院校及其他组织的合作,积极选拔大专院校毕业生或本地优秀青年到大型企业学习培训。在此基础上,该区以产业为依托,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精通项目创意策划、资本运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的紧缺人才,引进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创新型人才。

  聚集人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为回应企业关切,该区坚持对企业提供“保姆式”人才服务,在各企业设立人才工作联络员,为企业提供人才需求征集、人才引进申报等服务。该区还建立起企业用工和人才需求信息库,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实时发布。同时,积极筹建“中国中部家具人才网”等专业求职网站,为企业招聘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搭建良好平台。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优化“大平台”

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 “开门红”

中国服装网 2014-05-19 栏目:null

 

  [导读] “中国经编名镇”、省级开发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作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产业用)”和国家科技部命名的“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353家工业企业中85%以上为经编及相关企业。

  “中国经编名镇”、省级开发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作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产业用)”和国家科技部命名的“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353家工业企业中85%以上为经编及相关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工业产值47.97亿元,同比增长6.1%;销售49.19亿元,同比增长7.9%;利税1.72亿元,同比增长41.4%,利润5888万元,同比增长41.1%。规上工业企业138家,实现产值30.82亿元,同比增长5.8%,销售29.05亿元,同比增长8.1%,利润6001万元,同比增长101.0%,税金9660万元,同比增长58.0%,规上企业月产值突破10亿元。其中34家规模以上产业用经编企业表现也尤为突出,实现产值17.06亿元,同比增长9.2%,销售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16.5%,利润6786.1万元,同比增长60.6%。

  一、主要做法

  1、政策扶持促进企业新跨越。根据发展实际出台扶持政策,每年设立10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中小企业增加生产性设备投入,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对通过行政程序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名牌出口商品的企业,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和经司法程序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对被评为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的企业,对持续推广运用“马桥经编”区域名牌并取得实效的企业分别给与不同级别的资金奖励。对成功办理产品商标注册的企业授权后一次性给予一定奖励,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参与标准制定、上市、出国考察和出国参展、引智引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明确奖励细则。

  2、品牌建设提供发展新机遇。自成功创建“马桥经编”浙江区域名牌以来,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先后制订了《马桥经编浙江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工作方案》,成立了区域名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复合材料用经编双轴向基布、柔性灯箱布等57项经编产品被纳入授权使用范围,41家企业获权使用。依托马桥经编产业的强大基础推广使用区域名牌,提高马桥产业用布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引领着企业创建品牌,现在园区累计创建各级名牌产品逾25个、各级驰(著)名商标逾30件。

  3、承办大赛宣传品牌新风尚。在推广“马桥经编”的过程中由发起并组织承办的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大赛截止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八届,通过户外用品设计、概念设计等方式,完美展示了海宁产业用经编企业的风采,使 “海宁经编”让世界熟知,为海宁产业用经编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好前战。据悉第九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将于今年5月18日正式启动,而这次比赛不再是往年的将经编产品设计成终端产品,而是通过原料企业、制造企业以及后整理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方式,研发设计更多经编产品,产业用经编企业面临更大的机遇。

  4、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新突破。在园区管委会的引导下,企业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步伐,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园区的主导产品——土工格栅、高强度涤纶丝、数码打印广告布、玻纤复合材料等产业用布产品都荣获了国家级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称号。目前产品已从常见的产业用布向众多高新领域迈进,用于制造游艇、飞机外壳的多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可制成高品质投影布的PET聚酯薄膜,能运用于医疗领域的高耐磨耐水洗医用革,替代集装箱的高性能涂层软体车厢材料等高新领域迈进,防静电、抗菌、防辐射等功能性面料以及高档灯箱广告布的生产技术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成效

  1、促进项目落地。政策奖励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的“刀刃”上力促经编产业升级,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刺激了产业的发展。以技改投入为例,今年第一季度,园区工业投入取得少见的“开门红”,一改往年“年初无项目”的惯例,一季度项目数达到55个,比同期增加30个,其中:结转项目38个,比同期增加20个;新增项目17个,比同期增加10个。工业性有效投资1.61亿元,同比增长96.6%,几乎翻番,为保证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提高研发能力。始终要求企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目前园区已具备生产2000多种经编产品的能力,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平均每年开发的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在50个以上,专利超过300项,新产品、好产品给企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好势头。

  3、提升企业效益。依托园区大平台的诸多优势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一季度利润的全面“飘红”。如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帘子布、灯箱布以及车用高强工业涤纶丝等产品,第一季度的利润达到3600万;浙江高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走差异化发展路线,主打军事保护和劳动防护类经编产品,其中军事“隐形”帐篷的经编产品,产品利润率在35%以上;浙江明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攻天花膜、投影布等产品,今年第一季度利润增长率超过1000%;浙江华生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了用于休闲娱乐器材的骨架增强材料,产量仅占公司产品的2%左右,但对公司利润总额的贡献接近20%。

宣州推动工业经济发力爬坡提速上行

宣城日报 2014-05-19

  宣州讯 今年以来,宣州区委、区政府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提升年”、“开发区提升年”、“项目建设年”、“开年紧抓、首季争先”等活动为载体,优化工业兴区环境,催生工业兴区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力爬坡、提速上行,工业经济在受到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呈现稳中趋升总体态势。一季度,全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2个百分点;完成规下工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1.4个百分点;规上和规下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

  提升项目质量,增强发展动力。该区建立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健全“两化”建设半月通报、每月调度、现场办公和实地督查等制度,实施专业化、产业化招商,加大组团招商、招商奖励的力度,加快引进“龙头”型、“补链”型、“壮骨”型项目。该区科学定位招商准入门槛,重点引进一批“高投入、高产出、高税收、强带动”项目。进入3月份,区四大班子领导率招商小分队,赶赴台州、萧山、无锡、宁波等长三角地区,成功举办了多场招商推介会。3月28日,该区在昆山举办的投资环境暨机械电子产业园专场推介会上,就有5个项目成功签约,协议资金达14.27亿元。此外,该区专门拿出120多万元奖金,重奖16个已建成投产企业引资单位,推动和形成了全区上下“争分夺秒抓建设、一心一意促投产”的浓厚氛围。

  扩张产业规模,聚集产业主体。该区紧盯“新型工业化提升年”目标任务,通过抓牢招商引资、抓快项目建设、抓好园区建设、抓紧规企申报、抓实对企帮扶,推动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运行质量、投入总量、产业集聚度、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六个明显提高”。该区创新综合运行调度工作举措,加强每月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调度,实时掌握“八个一”联系点中的企业和项目,及时调度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难题。各乡镇办事处、各工业园区按照“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的要求,对工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优化,对落实目标责任进行强化、刚化,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序进度推进。3月下旬,该区举办一季度投产项目展示活动。参与展示活动的10个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总用地759.6亩。10个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30亿元左右,贡献税收达2亿元以上。

  依靠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突出创新驱动和资源配置,宣州区致力做大底盘,做实主体,做优项目。该区加大培植扶持力度,推动装备制造、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转型。该区倾斜财力,重点扶持建林机械数控机床、博瑞特燃气锅炉、美乐柯工业制冷等项目。该区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项目。该区鼓励和支持立大、华卫、宣酒、精方等企业争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三九茶机、精方药业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晶瑞新材料、福美达、建林等省级和国家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加快推进。该区申报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先后获得省政府批准。建林机械有限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的“数控转塔立式钻床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2013年全省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到市项目。 (特约记者 曹光鑫)

2013年张家口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张家口新闻网 2014-04-21 

    张家口新闻网讯(记者郑媛媛) 2013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等不利影响,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提升计划”攻坚年

    市委、市政府将2013年确定为实施“工业提升计划”攻坚年,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奖励和考核办法,并与县区党政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开展了民营经济、重点项目和工业经济拉练观摩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17.8亿元,同比增长10%,累计增速居全省第7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0家,超省下达任务40家,居全省第6位,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50家,同比增长26.4%。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61.6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营业收入2905.3亿元,同比增长24.1%;上缴税金115亿元,同比增长6.4%。

    申报项目数量质量实现新突破

    2013年,全年申报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实现了新突破,共有52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支持资金6013万元。组织市机械经贸代表团赴瑞典对接招商,组团参加了第六届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与中国国际跨促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接了上海久有、复星、北京通航等一批知名企业,签署了投资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安排市级技改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扶持重点技改项目128个。年内,全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26个,同比增加76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6.4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49.9亿元。沃尔沃、张煤机、盛华一期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帮助企业解决贷款88.2亿元

    为持续改善民营经济环境,2013年全市安排土地指标专项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其中25个创业辅导基地完成投资18.4亿元,新建厂房16万平方米。全年举办银企保对接会、培训会68次,帮助1500多家企业解决贷款88.2亿元。全市新增融资性担保机构4家、总数达到28家,全年累计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53笔、14.5亿元。市级投资300万元新建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集中整合金融、科技、法律等服务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同时,全年共有23个产品获省级名牌产品、17个产品获省优质产品、17个产品获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称号,全市有效期内省级品牌产品总数突破100个,创历史新高。全市省“两化”融合重点企业达到29家,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6家。

未雨绸缪 沉着应对 敢于担当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黄河晨报 2014-05-17

  晨报讯(记者 张志敏)5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中困难企业的发展问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对接,相关县(市、区)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树立信心、战胜危机、渡过难关,全力以赴保运行、保增长、保安全,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市委书记王茂设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长王清宪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常建忠,市委常委、秘书长王胜出席会议。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未雨绸缪、超前决策,提出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正确把握和处理“四个关系”,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态势。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部分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引发了关联企业资金信贷和生产经营等受到影响。对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在关键时间节点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组织职能部门深入困难企业开展帮扶;市经信、发改、财政、国土、公安、安监、电力、税务、金融办等部门发挥优势,积极协调解决困难企业在信贷资金、土地、直供电、税收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行、工行、建行、中行、民生银行包括各股份制银行,主动深入困难企业及部分工业园区,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题;广大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解决自身问题,进一步盘活存量、扩张总量、做大做强。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市新列入规模企业数量明显增多,新增工业技改项目先后建成,新建工业企业陆续投产达效,一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常建忠汇报了困难企业恢复生产工作进展情况。与会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结合各自职能,就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王茂设、王清宪等市领导与大家一起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特别是对全市困难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

  王茂设指出,目前,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前4个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实现了良好开局,在全省排名位居前列。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仍需要付出超常努力。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运行和加快困难企业发展高度重视,对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宏观形势、研究具体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困难企业加快发展,准确掌握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帮扶工作小组,立足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对辖区范围和职责范围内的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认真排查,深入分析研究,科学预判形势,进驻企业开展全面帮扶;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与时俱进,尽快组织到江浙一带考察,为困难企业下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应对危机挑战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依据;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要加强媒体和网络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处理热点问题,为运城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王茂设强调,关键时期看干部、看作风、看能力、看担当。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充分认识到重点企业正常运营在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加快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始终坚持未雨绸缪、超前思维,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直面矛盾、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勇于负责,积极与企业和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渡过难关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有关县(市、区)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着力推进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以引进新项目、大项目的实际成效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促进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王茂设强调,要正确处理抓安全生产、维护和谐稳定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搞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加强源头管理和日常管理,整治隐患,堵塞漏洞,强化措施,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千方百计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的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问题,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厂风厂貌良好、社会秩序稳定,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要稳妥推进破产企业改制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作用,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消除纠纷,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王清宪指出,省委、市委对困难企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对策,安排部署具体措施。各级有关部门积极行动,结合各自职能,投入很大精力支持困难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困难企业通过合法程序尽快走上调整资本结构的轨道。企业自身要不断挖掘潜力,摸清资产底数,找准发展优势和增长亮点,增强对外融资的吸引力,在困难面前提振发展信心。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加快股权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县(市、区)要加强形势研判,提前着手、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为困难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市政府秘书长杜自立,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安、经信、人社、财政、环保、统计、国税、供销等部门,有关县(市、区)及市金融部门、银行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

甘孜州四项措施力促工业经济止滑回升

gygh.gov.cn 2014-05-13

  一是抓项目促增量。以经济增量求突破,建立重大工业项目推进责任制,继续加大服务和协调力度,明确时间节点,推动前期项目加快开工,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加快竣工。促进跑马山水泥、融达锂业二期等7个项目5月底前投产,乡城电站、金平电站、金元电站、金珠制药厂等6个项目6月底前投产,推进27个重点续建项目实施,力争年内22个项目投产达效,实现投资、产能、销售同步提升,争取全年新增销售产值10亿元。

  二是抓企业促存量。以存量经济保增长,抓好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产销衔接,扩大产品销售。加大生产正常企业的跟踪和服务,督促金珠制药老厂扩大产能,补齐欠账,确保骨干企业、优势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行“一企一策”,强化要素保障,督促鑫源矿业、融达锂业、安远矿业、金鑫矿业等14户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形成产能;抓好协调服务,帮助亏损企业查找亏损原因,最大限度减少企业亏损损失。

  三是抓园区促招商。依托特色产业园,在重点培育康泸产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湾坝工业园区、呷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等园区内交通、电力、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加强项目储备,强化项目包装和宣传推介,开展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和重点招商,力争促成3个项目落地园区。

  四是抓统计促规范。建议统计部门对32户亏损企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培训,指导企业及时正确填报生产和效益表,做到应统尽统;对符合条件申请入规的企业,强化申报条件和流程的指导,加大申规企业培育;将甘眉工业园区GDP按市州协议纳入全州统计范围,建议将22.4亿度留存电量销售指标以甘孜州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名义纳入全州统计。

霍市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西辽房产 2014-05-07

  为进一步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服务,有效缓解企业难题,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近日,霍林郭勒市出台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九条政策措施。

  实施“一企一策”。对该市62户规模工业企业和符合申报条件的8户规模工业企业,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费用减免、市场开拓、简化手续、优化环境等方面实施“一企一策”。

  财政资金扶持政策。市财政筹集担保金4000万元,与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合作,放大贷款规模5亿元。对自治区助保金贷款补助资金,市财政按1:1比例安排配套资金,放大贷款总量;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用于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对年纳税额200万元以上的当年亏损规模工业企业,根据贷款规模,给予贷款利息10%—30%的贴息;对年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的铝深加工类、机械制造类、褐煤提质类规模企业,贷款融资所发生的费用,市财政将其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30%用于扶持企业扩大再生产。

  拓宽银企合作领域。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对贷款手续完备且有贷款额度的骨干企业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优先贷款,确保贷款规模、增速高于上年水平。全年工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余额达到300亿元,增长15%。

  简化程序、减免费用。“直通车”政策。对于历史遗留的手续不完备的园区企业,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给予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等相关手续,用于企业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对于新建项目,市本级审批的前置条件,简化程序,给予补办或免办,可以先行开工,后补办相关手续。由通辽市、自治区、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前置条件,由市相关部门帮助企业积极报批,企业做出承诺,可以先行开工;补缴费用政策。对于达产达效但未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企业,厂房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城市配套费按规定征缴后市财政留取10元/平方米,办公楼等附属设施的城市配套费按规定征缴后市财政留取40元/平方米,其余返还给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防、消防、气象、地震等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征缴后,市财政将地方留成部分即征即返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

  鼓励企业政策。对于年纳税额超300万元的褐煤提质或低温热解企业及铝深加工企业,年内上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成部分50%返还给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后,年纳税额超100万元以上的,年内实现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成部分100%返还给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电价扶持政策。对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园区、煤化工园区内的,由国家电网供电且年内缴纳增值税5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生产用电,市财政补助0.01元/千瓦时,上限不超过50万元;工业园区内网用电的规模以上企业,月均用电量在400万度以上的,按0.42元/千瓦时与内网发电企业单独签订供电量、电价协议。月均用电量在400万度以内的,按0.45元/千瓦时与内网发电企业单独签订供电量、电价协议。市财政视企业用电情况“一事一议”给予电费补贴。

  扶持地方煤炭企业。核定税收定额。对于按核定方式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统一类别,统一标准,从8元/吨、11.2元/吨统一下调至5元/吨;实行纳税奖励。年度内煤炭生产实缴税金比上年度增加的额度,地方留成部分30%以奖金返还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发展总部经济。年度内煤炭“一票结算”的税收比上年度增加的额度,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优化服务环境。针对向该市各站台、各园区企业供应及地销煤炭的煤矿生产企业,有关部门要为其建立登记制度,确保运输车辆在该市范围内畅通行驶。

  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新列为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对新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元;新取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30万元;对新取得“全国免检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15万元。对新取得“自治区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对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境外上市发生的前期费用,市财政给予100万元补贴。

  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全年投融资10亿元,用于园区供水、供电、供气、排污、道路、集装箱站台等基础设施建设

咸阳市五项措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添力

新浪陕西 2014-04-24

  本报讯(记者 郑苗裔)4月23日,记者从全市突出贡献企业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员工表彰大会上获悉,我市出台5项措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添力。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整体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44.72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加值完成194.55亿元,同比增长12.9%。

  基于对形势的准确研判,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制定一系列措施。一是出台工业稳增长措施。从促销稳产、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环境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16条“真金白银”的措施,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和非公经济“1113”工程。对335户重点企业采取多层面领导包抓措施,扎实推进“1113”工程;对规模以上企业技改扩能和贷款,继续执行资金扶持和贴息政策;对新增的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小微工业企业,给予贷款优惠和贴息。三是区域互采,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对煤炭、水泥、玻璃等大宗工业产品要求市域内采购率达到70%以上。四是积极破解土地和资金难题。市政府今年拿出6000万元,各县市区配套6000万元,联合金融机构在每个县市区设立工业发展风险补偿金,撬动金融资金,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破解企业用地难题。五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水、电、气、煤、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工作,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严肃整治“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开展“四送”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通化采取得力措施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新华网吉林频道 2014-04-03

  年初以来,通化市克服大环境的经济下行压力,采取得力措施,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1月至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8.6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排在全省第二位;累计实现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排在全省第一位;实现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排在全省第二位;工业用电量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

  以药补钢,确保工业经济稳健前行。针对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状况,通化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医药产业快发展、大发展,提高医药行业的支撑力和拉动力。一是积极发挥国家级医药高新区聚集效应,带动医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二是落实《通化市支持医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医药企业引进新品种、新版GMP改造升级等方面给予财政和贷款担保、贴息等方面支持。三是积极推进新版GMP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26户,东宝、修正、万通等一批企业已提前完成新版GMP改造,企业技术工艺水平、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四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东宝、修正等7户企业列入省“双十”工程获得支持,东宝药业正在开发的胰岛素三代产品及人血蛋白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巨大,门冬、甘精等两大系列10个产品已申请临床。1月至2月,医药行业产值增长30.8%,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51.7%;各县(市、区)工业产值均呈双位数增长,医药高新区同比增长36.3%。

  抓大促小,着力工业企业提档进位。重点抓好18户产值10亿元以上、27户5亿元至10亿元和249户1亿元至5亿元的三个层级企业经济稳定运行。对规下企业广泛发掘,重点培育,夯实基础,加强协调,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群。今年初,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户,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达552户。1月至2月,骨干企业支撑明显,修正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72.6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44.9%;万通药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48.3%;吉林四环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54.5%;亚泰集团通化水泥实现工业总产值1224万元,同比增长3.4倍。

  集群发展,突出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集中现有资源、技术和企业优势,按照差异化布局原则进行细化,加强对集群功能分区、项目定点落地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工作指导,引导全市特色园区突出主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一批标志性的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同时,在省级6个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谋划力度,培育打造新的特色产业集群。1月至2月,建材、机械、食品、化工行业工业产值持续增长,分别增长27.9%、16.6%、14.1%、9.7%。

  狠抓落实,做好产需衔接、银企对接。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充分利用省里搭建的产需衔接网络平台,组织企业参与各类产需衔接、工商对接等活动,提高本地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组织企业参加银企保对接会,协调银行再增加一部分贷款额度。进一步加大煤电油运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力度,帮助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加强生产运行监测分析,重点对八大产业、七个县(市区)、百户重点企业、40种重点产品的运行监测,对全市骨干企业实施每月“上旬调情况、中旬调预计、下旬报分析”每月三段式调度要求,分析运行走势。1月至2月,重点调度的百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的78户,利润同比增长71户,成倍增长的6户。

市工信局:通过“六个强化”措施

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信阳市人民政府 2014-04-02

  今年第一季度,我市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实现了一季度的“开门红”。信阳市将通过“六个强化”,大力扶持增量,努力遏止减量,力争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一是强化企业产能挖潜。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深入一线,逐户摸底,找出影响企业运行的关键因素,一企一策,研究落实解决办法。对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能快则快,开足马力,提质提速,使其满负荷生产。对已经建设完工的工业项目尽快组织投入生产,尽快入库。

  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分析。要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系统,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原材料等数据的分析,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局性、苗头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搞好预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强化企业市场开拓。把促进企业销售作为帮助企业的首要工作,要帮助企业跑销售,跑市场,做企业的销售员,带领企业走出去,通过采取召开各类产品推介会、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到大中城市推销地方产品。对我市基本建设,技改、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等大宗产品和设备,优先采购地方产品。根据行业情况实施电价补贴政策,对企业增加电量予以补贴。

  四是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本着服务经济、有利发展的原则,研究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煤电油运等问题。积极争取增加用电容量,协调电力部门加强输变电网络建设,保证企业生产用电。

  五是强化资金帮扶举措。要加强银企对接工作,协调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加快贷款投放速度,尽快解决骨干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对中小企业贷款要加大担保授信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加快投放速度。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资料库,畅通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获取渠道,便于了解、研究、分析和判断企业信用状况。

  六是强化专项专题调研。组织相关部门组成专门调研组针对工业企业存在的用工成本、土地、环评、资金等问题进行调研。(市工信局办公室供稿)

宜宾将通过五措施抓好工业经济发展 壮大总量规模

 四川在线 2014-03-24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记者 马春莲 实习记者黄崧伦)3月21日上午,宜宾市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召开,四川在线记者从会上获悉,宜宾将切实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眼于壮大总量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同步创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做实园区、做优品牌,迈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步伐。

  据了解,2013年,宜宾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33.5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7.6%,实现利润217.3亿元、利税331.2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8户,总数达到578户。完成工业投资366.6亿元,同比增长14.8%。完成技改投资222.3亿元,同比增长14.9%。完成技术创新投资17亿元,同比增长88.8%。

  目标:总量规模壮大 结构优化加快

  2014年,宜宾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主要有“总量规模壮大”、“质量效应向好”、“发展潜力增强”、“结构优化加快”等四项目标任务。

  总量规模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50亿元,增长11%以上,确保总量稳住全省第三的位次。

  质量效应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2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产业园区用地产出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下降率三项指标完成省上下达目标。

  发展潜力增强。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11%以上;技改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技术创新投入2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50户。

  结构优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措施:五项措施抓好工业经济发展

  推动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支持五粮液、丝丽雅、天原、川茶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各种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为国有投资公司或减持部分国有资本。

  做强临港优势,发挥引领带动新作用。加快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港、开放港、创新港建设,推进“三港融合”、立体发展。积极推进与上海港、沿江沿海发达地区、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及行业领袖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开发模式和运营机制,奋力探索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壮大的新道路。

  培育新增长点,催生增效提速新动力。巩固和优化名优白酒产业,恢复和提升煤炭产能,加快现代化大型矿井新建步伐,推动主导产业回升。同时,支持“六大基地”优势骨干企业加快新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本地企业在外产业“回引工程”,加快推进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13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推进产业优化,拓展提质转型新领域。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名优白酒、综合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剥离或外包非核心业务,启动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着力节能降耗抑制产能过剩。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改革发展新环境。建立公平开发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加快园区运营模式机制创新,强化政府服务引导,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实体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发展产业基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发展。

2014年锦州市采取五项措施强化工业经济运行

中华工具网 2013-12-23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科学细致制定2014年锦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在保证现有企业正常增长之外,尽量挖掘新的增长点,确保全年指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强化运行协调调度。对全市百户重点企业全部纳入运行监测网实行重点监控和重点调度,定期组织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

  三是强化重大项目的投达产工作。对2013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77个竣工投产项目,实行包、保、扶政策,特别是生产用电、流动资金、原材料供应上要优先保证。

  四是强化市场开拓工作。分地区、分行业举办建材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输变电产品、通用机械、工程机械产品等多场地工产品产销衔接会,全年不少于10次。

  五是强化银企对接工作。利用银企对接、多家联保、企业互保等多种形式,形成上下联动,企业互动的常态化融资保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金融进园区、助集群、帮企业。

【西宁市】五项措施助力工业经济运行

青海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3-11-13

  一、强化运行监控,坚定不移抓增长。一是全力抓好运行监测。继续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强化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监测分析和协调服务,坚持专项调研和综合调研相结合,避免出现行业性、区域性的整体滑坡;二是全力抓好目标进度。紧紧盯住全市目标和各地区目标任务,加强与各地区的沟通衔接,倒排目标,逐月落实,确保全年增速目标的顺利完成。三是全力抓好企业减亏。按照省经委《关于做好工业企业减亏增盈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企业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国内经济变动趋势和国家经济政策走向,全面了解企业原材料供求、价格变动、市场销售和生产经营状况,通过企业挖潜增效,降低生产成本,积极盘活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有效化解有色、黑色、化工、光伏等受冲击较大的重化工行业和企业的稳产减亏。

  二、完善帮扶措施,全力以赴抓服务。一是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围绕帮扶企业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宣传好省政府应对当前工业经济的十项举措和省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60条措施,增强中小微企业抓机遇、谋发展的意识;二是认真研究梳理问题。对排查出的各类问题抓紧梳理研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门别类地提出解决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对共性问题,根据涉及企业的不同情况,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逐步研究解决;对个性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及时跟踪解决。凡本级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解决;本级解决确有困难的,及时上报省政府。切实做到帮扶工作条条有记录、事事有人盯、件件有着落;三是注重解决实际困难。力争通过帮扶活动的开展,为企业在资金、建设用地、人才及用工、基础配套、市场开拓、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着力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三、做好摸底调查,千方百计抓培育。一是抓一批中型企业的入规储备。进一步加强对临近规上企业的统计监测,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夯实拟入规企业基础性工作,强化跟踪和服务,为明年入规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二是抓一批小微企业的入规培育。深入实施小微企业的培育工作,重点抓住青海肥通、青海迅立包装一批特色小微企业的培育,通过给予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加速成长;三是解决一批拟入规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研究分析解决企业入规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明年拟入规企业的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四、加快培育产业,持之以恒抓转型。一是强化上下游产业对接。按照《青海省投资推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下发《西宁市贯彻落实<青海省投资推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产业和产品名录,组织召开全市建材行业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材行业与房地产企业、环保项目与环保设备生产企业专题对接会,并取得一定效果。下一阶段,重点抓好部门工作任务的落实,在求实效上下功夫,按照省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组织实施好各项投资要素的保障对接,特别是在明年的普遍性采购中重点向本地企业倾斜,力争通过具体、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地区产业发展;二是加快重大产业基地项目对接。根据省政府《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重大产业基地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认真研究重大产业基地产业定位、企业引进上下游产业对接等问题,做好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围绕北川工业园区铝产业链延伸、新型建筑材料、有机化工等项目积极开展深入对接,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三是加快中小创业园的建设。抓紧编制创业园区控制性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落实创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完善项目融资手续,尽快落实创业园区建设贷款,通过中小创业园区的启动,培育壮大地区产业规模。

  五、抓住关键环节,有的放矢抓招商。一是加大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对“青洽会”和“城投会”签约项目进行再梳理,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强化跟踪落实和协调服务,力争北京兰龙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人造金刚石及煌盛集团PVC复合材料等招商引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二是超前介入创业园区的招商。按照已明确的中小创业园区发展定位,超前谋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努力为中小创业园搭建产业链之间、供求之间相互支持的合作平台,提升园区产业链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加快重大产业基地招商。重点围绕北川广西平果铝业15万吨铝棒材、兰州新海天铝业10万吨铝棒材、青岛宏基业有限公司20万吨PVC精深加工、甘肃金昌化工20万吨多孔硝酸铵等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工作。

湖州南浔区以治水为突破口

四大措施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10-26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南浔区以治水为突破口,四大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展现“水晶晶”的南浔魅力。

  一、下定决心,推动“四大行业”整治

  南浔区涉及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的整治企业共97家,占全市的39.9%,其中印染41家,制革21家,造纸2家,化工33家,分别占全市的43.2%、87.5%、5.6%、37.5%,在湖州市三县三区中任务最重。根据省市“关停淘汰、整治提升、搬迁入园”三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各镇、开发区和区级部门通力协作,科学合理制定关停淘汰、整治提升企业的政策标准,以行业验收标准以及经济指标、生产规模、废水能否纳管等为主要抓手,改变企业低、小、散现状,确定了“三个”一批名单,即97家企业中关停淘汰31家,整治提升64家,搬迁入园2家。截止目前,已有30家主要生产设备拆除,彻底关停到位,完成率为96.8%;整治提升企业66家,均已完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同时邀请省环保、行业、能源专家进行了统一评审,确保方案“时间可行,技术可行,经济可行,管理可行”,其中63家已全面开始实施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主体治污工程建设、厂房改建及美化等工作,实施率达到95.5%;有2家企业已完成整治任务等待验收;2家搬迁入园企业也已经在开展前期征地等准备工作。

  二、合力攻坚,坚决淘汰“低小散”企业

  按照“全面排查、整治非法、淘汰落后”的总体思路,重点突出主要做好重污染、高耗能、低效益和无证无照企业的淘汰,明确目标年内共淘汰“低小散”企业1000家,三年淘汰3000家。同时制定了“低小散”企业认定标准和淘汰验收办法,每周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镇、开发区淘汰企业进行核实,验收结果通过《南浔时报》向社会公开。目前已淘汰755家,完成年度任务的75.5%。同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对群众集中反映对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开发区新安片区小木工板加工片区、练市镇北堡村、水口村、西堡村废旧塑料加工片区、双林镇三新线、坞仁村5号桥北堍东、三田洋村废玻璃加工片区进行集中整治,目前已淘汰小木工板、塑料粒子、小玻璃作坊137家。通过部门和镇、开发区联动还取缔了无证照码头吊 36台;取缔无矿山加工机组6座;拆除涉矿码头7座。

  三、树立标杆,做好10大转型升级项目

  根据南浔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确定10个“腾龙换鸟“作为转型发展的典型项目,通过定期报送进展情况,及时反映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需求;建立区级、部门、镇三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责任明确,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目前开发区鸿翔化工厂转型电梯配件项目和旧馆镇塘南丝织转型不锈钢管加工项目已投产;练市镇东方皮革淘汰削皮生产线新建以皮革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已开始建设,分三年完成;和孚镇淘汰洋东化工转型星光农机研发中心项目和石淙镇银桥建材升级隧道窑项目正在建设中;南浔镇磷肥复肥有限公司转型电梯配件企业项目正进入方案设计,报规划处审定;双林镇淘汰兴达化工厂新建新型纺织项目,目前化工厂已关停,设备正在拆除;菱湖镇菱化转型汽车配件项目,目前菱化旧厂房已拆平,一期铝压铸和凸轮轴机加两个项目正在图纸设计;善琏镇华生建材转型特种油生产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千金镇振阳纸业转型新型纺织项目,振阳纸业已停产并拆除部分设备,新项目正在洽谈中。

  四、顺势而为,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以水环境治理为契机,结合“四大行业“整治和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企业装备水平,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截止目前,南浔区共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41项,总投资近5亿元;其中设备投资3.2亿元。其中湖磨、彩蝶、盛利染整、荣凯生物等4个项目列入浙江省级节能技改重点项目,30项列入湖州市节能技改重点项目。这批节能技改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企业销售收入4.5亿元,新增税收3000万元;可分别减少COD、氨氮排放164.4吨和15.2吨;可腾出用能1.6万吨标准煤。(湖州市南浔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委员会会)

渭南十条举措力促工业稳步增长

陕西手机报  2013-06-16

    近日,渭南市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工业稳增长的意见》,要求要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推进会精神为重点,出台“十条措施”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确保全年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等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今年以来,渭南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发展新兴工业的着力点,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消费品工业八大品牌建设、研究制定了《工业企业新增产能项目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办法》和《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保产促销奖励,重点鼓励支持龙门钢铁集团、尧柏水泥集团、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陕煤重装LED光电公司等市域内支柱和新兴产业企业加大促销力度,确保实现“双过半”和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0%,工业生产实现良好开局。面对工业增长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要求采取有力举措,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考核。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工业经济作为发展之首,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市上将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加大对工业经济考核的比值。

    认真贯彻省政府工业稳增长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折不扣地把省上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对工业企业继续暂停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对煤炭企业暂停征收东大门建设生态补偿基金。落实省上对1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实行税收返还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促进产品销售。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等贷款贴息,促进中小企业做强做大,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同时,安排1000万元用于开发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租金补助,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工业产品销售。积极组织域内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工业产品展销推介会,大力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市域内支柱和新兴产业等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保产促销奖励。

    着力抓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新增产能项目贷款贴息。加强银企合作,适时召开流动资金贷款、新增产能贷款及重点工业项目贷款对接会,进一步引导和争取金融对工业的支持。同时,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对产品有市场、有销路且前景较好,2013年新投产的新增产能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新增贷款贴息。积极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实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奖励政策。市财政安排500万元用于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每新增一户规模以上企业奖励资金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

    与此同时,要持续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大综合协调,切实做好工业企业生产要素的保障;强化监测分析,不断提高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水平;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工业发展。  

榆林推出十条措施稳定工业增长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2014年05月09日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讯(记者 王雄)面对第一季度榆林市工业经济市场需求不足、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榆林市政府坚定信心,沉着应对,从释放产能、减轻企业负担、拓宽产品销路、加大实体企业金融支持等多层面出台《榆林市2014年工业稳增长十条意见》,激活经济发展引擎,提振经济增长信心。

受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环保压力和市场供需矛盾影响,一季度,榆林市工业经济运行波动较大,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行的态势,1—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8.1%,较去年同期下滑0.9个百分点。《榆林市2014年工业稳增长十条意见》从保持主要工业产品稳定增长、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和拓宽销路、减轻企业负担、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主体培育、实行产品促销奖励、新增产能项目贷款贴息、推动产业调整转型等措施,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榆林市稳定工业增长具体举措有:该市加快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工作,提高煤矿核定产能;加强与长庆、延长、延安石油公司等中省企业对接,争取第二条供油管线尽快开工,保持主要工业产品稳定增长。落实和争取神朔线、太中银铁路和西康二线、黄韩侯铁路原煤运力,同时加快研究煤炭经销模式转变,建成启用榆林煤炭交易中心,争取在榆林设立煤炭期货交割仓,制定“榆林煤”标准,实行产品促销奖励,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和销售。降低企业成本主要为继续停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一律取消未经国家和省级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从低收取,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出台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方案,降低载能企业用电成本,用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市、县财政实行奖励,增强企业主体培育。对今年新竣工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产能项目,由市、县财政给予一个季度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兰炭、金属镁、聚氯乙烯、汽车、轻纺等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调整转型。资金扶持主要为建立融资企业后备库,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多平台的银政企对接,构建多元性融资体系,财政投入一亿元“助保贷”铺底资金,出台《榆林市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实施方案》,形成信贷资金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

为确保工业稳定增长,榆林市提出了全市主要工业品增长目标,其中煤炭产量要达3.75亿吨,原油1265万吨,原油加工420万吨,天然气165亿方。

玉门市强化措施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新华网甘肃频道 2013-10-14

  一是密切监控经济运行情况。严格落实重点企业旬报、月报制度,重点对52户规模以上企业、23户预期达到规模以上企业、15个重点工业产品价格建立了监控调度和预警通报制度,实行逐月分析和预警监控。

  二是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平衡。建立企业互为市场长效机制,成功申报25种重点工业企业产品为酒泉市互为市场供需目录,先后为12户企业协调解决了产品市场、供电问题,为宏宇食品、聚馨麦芽等6户企业申报铁路运输计划650车皮,发运货物3.9万吨,解决了企业的运输难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融资服务。组织邮储银行、甘肃银行、工商金融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对接,先后帮助浩海焦化、普罗生物、源森冶金等55户企业获得融资贷款9.3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四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了19户土法烧制石灰窑企业,优化了建材市场环境。先后召开了4次经济运行分析会和12次专题协调会,集中解决了普罗生物、绿地生物、锦辉长城等6户企业原料供应、燃油保障等问题。(何玉佳)

南平市五措施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

中国南平 2013-08-27

  今年以来,南平市用好用足国家、省上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坚持“绿色”发展,突出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产业提升、平台拓展,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平稳。1—7月,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698.07亿元,增长14.6%,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14.8%,增幅位列全省第五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51.02亿元,增长14.3%,增幅位列全省第五位。完成工业投资159.23亿元,同比增长33.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2.2个百分点,增幅连续5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其中技改投资完成79.39亿元,比增82.1%。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6.3%。主要采取以下五个方面措施:

  一是抓政策落实。出台《南平市工业企业、外贸流通性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实施办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和扩大先进技能。出台《2013年全市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业对标与节能降耗、创新驱动发展、“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等六个专项行动计划。出台《工业经济运行考核办法》,对市直企业、市本级三大组团、县(市、区)工业运行特点,按月分解、调度,跟踪、落实。

  二是抓技术改造。制定《2013年度工业投资和技改项目考评办法》,分季度对各县(市、区)、市本级组团技改项目进行考核、考评,对存在问题及时通报和协调解决。加大对企业技改扶持力度,市工业发展基金重点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贴息和设备技术补助。1-7月份,全市重点工业在建(技改)项目191项,总投资282.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9.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2.99%。我市列入省级工业转型创新百项千亿投资计划(第一批)5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49亿元,占年计划投资70.75%。谋划、实施一批重量级产业龙头项目,包括太阳电缆公司异地技术改造、百亿循环经济专业园等项目。

  三是抓产业集聚。组织、实施机电制造、食品、旅游千亿,生物、林产、纺织箱包五百亿产业行动计划。市政府出台《关于发展专业产业园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若干意见》,重新梳理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定位,每个园区按照“1+2”(一个主导产业、两个辅助产业)或“2+1”(两个主导产业、一个辅助产业)产业模式,确定主、辅产业。出台《关于促进县域间飞地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各园区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集聚。实施专业园区建设“六个一”工程,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专业园区,由市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通报。

  四是抓招商选资。围绕实施千亿、五百亿产业,策划绿色产业招商项目134项,总投资827亿元,先后在杭州、苏州、长乐、福清、东阳、温州等地举办绿色产业项目对接招商活动,对接项目244项,总投资额624亿元。成功举办第十六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园区招商,签约合同项目总金额突破1000亿元。认真落实、积极推进民企产业项目对接工作,2011-2012年入省库民企产业项目145项,累计开工130项,开工率89.66%。今年以来新对接民企产业项目131项,总投资471亿元。在省第三届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上现场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138.24亿元。

  五是抓优质服务。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小微企业产品研发、适用技术推广、技术难题攻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咨询服务。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依托市建行,开展助保贷业务,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截止目前已向中小企业放贷近3000万元。加强政银企对接,今年以来已举办两次政银企对接会,现场签订贷款合同54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突出抓好“朝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武夷特色馆”、“武夷茶城网”等一批综合平台类电商,组织实施“千家企业上网工程”,力争使南平市一批优质小微企业和优势特色产品的电子商务水平、品牌推广、营销规模得到突破性提升。

长治市六举措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shanxi.gov.cn 2014-05-12

  今年,长治市将采取六项举措,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全力攻坚,力促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一是抓好207个新兴产业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简化新开工项目手续办理程序,提高效率。通过加强银企对接、组建投资公司、创设发展基金等方式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全年新兴产业固定资产达到480亿元以上,增长30%以上。二是延伸拓宽十大产业链条。重点引进煤层气综合利用、焦化副产品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先进、成熟技术;把煤焦化、煤气化、煤电化、新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优势产业。瞄准产业前沿填补空白,培育发展数控装备、高端制造、激光技术、软件服务等新产业,不断培育新优势产业,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四是着力构建科技支撑。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每个产业集聚区有2-3个科研分院作为支撑,为集聚区建设研发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创办“工业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分院”,建设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通过科研项目订单培育方式,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五是强化传统行业提升。加快推进大机焦建设,再建5座6.25米焦炉,共计产能1100万吨,全面提升焦炭行业装备水平;加快提升钢铁产品档次,在首钢长钢、长信等企业新上一批包括异型钢、精密铸造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链延伸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六是加快建设电力基地。重点推进漳电2×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等项目建设,争取到2015年,全市电力装机规模由目前的660万千瓦增加到1000万千瓦以上。

鄂州经济开发区:五大举措力促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亿房 2014-05-09

  鄂州开发区五大举措力促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准确研判经济运行走势,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早分析、早预警、早调度。针对今年以来减产和处于半停产的企业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帮助制定年度增产方案和措施,打开市场,对于有新增潜力的企业,积极引导做好挖潜补缺,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做好骨干企业培育。围绕骨干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骨干企业”和“小进规”企业库,大力推进传统企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强对企业融资、“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重点支持顾地科技二期、金牛管业二期、晨风掘进、湖北鄂重、海泽机械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化解发展瓶颈制约。加强电力、能源、资金和重要生产资料等要素的调度,提高土地、资金、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保障水平,做好产业政策与信贷、财税政策的协调和衔接,帮助园区企业缓解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性因素变化对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水平。

  四是大力培植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的主抓手,牢固树立“攀高求大”的招商理念,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大招商、招大商,对重点区域部署招商网点,对重点城市驻点招商,围绕优势产业优势项目招商,抓好新增长点的培育,关注重点项目的跟踪追进工作,力争今年有20家以上亿元工业项目落户我区。同时狠抓项目建设,重点保障顾地、金牛、多佳、超凡、恒信德龙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开明高新、金色农华、卓炜科技、捷力衡器、宏广钢构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

  五是全面深化企业服务。深入推进“第一助理”工作机制,完善区直部门及“第一助理”联系服务企业考核办法,使全区党员干部投入主要精力重点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提升规划、土地等行政服务效能,做好手续代办、证照办理等相关事宜,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效率。

商丘市工商局多举措服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4-04-28

  近日,商丘市工商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单位。下一步,商丘市局将按照省局、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工商职能,采取多种举措,全力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坚持“宽进严管”原则,一方面,将注册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进一步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登记注册材料审查,实行登记材料形式审查;另一方面,建立和执行好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黑名单”管理制度、市场主体抽查制度、失信联动惩戒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自律作用,强化市场主体自我管理责任,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以信息促监管,以监管保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市场主体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商标战略。以贯彻新修订的《商标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为契机,强化商标注册、管理、运用和保护,全面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大力培育发展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依托夏邑县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虞城县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主导产业等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力争建成4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其中1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示范基地。建成4个市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其中1个市级产业集群品牌示范基地的工作目标。力争2014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或地理标志1件、河南省著名商标16件、商丘市知名商标26件。

  三是强化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在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的同时,以食品安全、放心农资、虚假广告等为重点,严查涉及民生、安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公平竞争的违法违规案件,特别是深入推进投资类行业清理整顿,稳步开展投资类企业短期“瘦身”工作,加大非法集资广告的查处力度,强化投资类企业的行政指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转作风提效率。深入开展“三个手把手”、“四个面对面”活动。“三个手把手”,即:注册登记指导手把手,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对申请注册登记的市场主体实行手把手指导,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和窗口服务承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实现工商注册登记服务便利化;商标战略实施手把手,主动走进企业,走进村镇,提前介入,培育、帮扶有优势、有前景商标和地理标志,增强企业和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服务新农村建设手把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深入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开展红盾护农、合同帮农等行动,积极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四个面对面”,即:调查研究面对面,真正在基层沉下去,蹲下来,听真查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行政指导面对面,不仅在工作方式上和市场主体面对面,直接沟通指导。在制订行政指导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时,也和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和市场主体面对面,站在第一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去制定规则,通过行政指导有效提升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形成工商行政指导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互动;政策宣传要面对面,充分利用法制宣传“八进”和12315“五进”活动,把工商部门便民利民和服务发展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让人民群众了解政策规定,享受政策红利;市场巡查面对面,将市场巡查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触角,要真查实看,真正掌握市场主体的情况,不能巡而不查,查而不纠,纠而不处。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