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文化旅游专题信息(一)

发布时间:2014-08-11  |  浏览:
丽水市援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新和“致富高地”
今日新疆网 2014-07-11
  新疆网讯 近年来,在丽水援疆指挥部资金投入、项目规划帮扶下,新和县加依村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依托独特的龟兹乐舞文化优势,着力打造“天籁加依”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第一村文化旅游线路,着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所提出的“一招鲜,吃遍天”发展思路和“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的发展目标。同时,“天籁加依”文化旅游项目也符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新疆的发展要用好特色优势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要让新疆更多受益”发展要求。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规划,精心打造。加依村历史悠久,自300年以前先辈在这里挖渠引水、开荒,逐渐形成了村落,农民们一边从事生产,一边制作乐器,产品以都塔尔、弹拨尔、卡龙琴、赛台尔、热瓦甫、艾杰克、冬不拉、达普(手鼓)等民族乐器最为有名。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兴起,加依村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丽水援疆指挥部资金投入、规划指导下,“天籁加依”文化旅游项目汲取维吾尔族特色民俗精髓,贴近自然生活、展现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建设项目包括民族乐器展示中心、乐器销售厅、旅游购物街、旅游休闲园、特色餐饮饭店、生态停车场等。目前,加依村龟兹文化展示中心已投入使用,总投资860万元的“天籁加依”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开始开工建设。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集住宿、餐饮、娱乐、度假休闲为一体,真正实现民族手工乐器制作技艺等文化元素与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做好科学规划、无缝对接。
  二、开拓市场,多面促销。在丽水援疆指挥部指导下,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的“天籁加依”文化旅游项目因地、因时制宜做好宣传营销,带来了良好效果。目前加依村成功接待了6万多名中外游客,并受到好评;将“天籁加依”景区做为室外婚庆拍摄基地,吸引新人前往拍取外景,实现景区效益与宣传双促进;积极在景区组织各类活动,通过活动参与者的自身旅游观光体验,使其成为景区向外宣传的“活体窗口”。
  三、多点开花,增收致富。随着“天籁加依”文化旅游项目知名度不断攀升、提高,到加依村休闲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商机。首先,乐器需求量也大为增加。加依村现有299户人家,从事乐器制作的有106户。每年平均可销售制作的乐器达10000余件,平均每户收入达6000元左右,多的达到15000元,少的也在4000元以上,全村乐器年产值70万元,乐器制作使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其次,村民经营副业创收。沿街124户人家借助政策资金补助,有的利用自家房屋,在门前摆出了各式小吃,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既能品尝到民族特色小吃,有的则开起了农副产品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实现了农户自身致富增收,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天籁加依”文化旅游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全面带动了当地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解决加依村“人多地少”的现实瓶颈,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存环境,改变了乡村面貌,实现建成一个项目,见效一个项目。
诸城市开发特色文化资源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脚步
中国山东网 2014-07-01  
  近年来,诸城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兴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努力优化发展环境,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到目前,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1200余家,今年上半年实现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3%。
  一是工作推进力度明显增强。诸城市将建设“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集聚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特色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完善《诸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设立了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大舜文化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保证。各镇街、园区也根据实际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
  二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诸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独特,遗存古迹众多,影响力较大,开发价值较高;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旅游消费快速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产业创新业态、扩大传播、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大舜文化节、国际烧烤节、食品博览会、名家书画展等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使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日趋高涨,逐步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体,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扎实做好旅游标准化工作,促进旅游企业提质升级,全市A级景区达到11处,星级酒店11家,旅游强乡镇3个和旅游特色村2个,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高。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围绕建设世界最大最好的恐龙文化旅游目的地,市政府投入5000多万元,开发建成暴龙馆、龙立方馆和恐龙涧化石长廊等景点,完善了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以化石群主场馆和恐龙小镇为主体,积极推进对外招商,加强与港中旅集团、青岛城投集团的联系对接高水平规划建设恐龙文化旅游区,旅游招商,推进与合作。中国龙城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恐龙文化旅游区已获批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时,围绕名人文化、山水生态、民俗风情等产品,加快推进常山文化博物苑、刘墉栗园、清明上河园、雁南飞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大源生态园等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开工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9个,完成投资22亿元。
  四是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采取有效方式,突出抓好恐龙产品的对外推介,在积极组织开展恐龙化石巡展的同时,将恐龙博物馆、暴龙馆、龙立方展馆、化石长廊串珠成链,策划推出“恐龙之旅”线路产品,加强产品营销。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推出“华夏龙城”精品一日游、二日游线路,拉动团队游客数量增长;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辽宁卫视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刊发宣传稿件100多篇,有效提升了诸城的知名度。“华夏龙城”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诸城市被评为山东省全域旅游试点城市,游客总量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增长。
文化旅游“牵手” 唱响产业“大戏”
三峡传媒网 2014-05-27  
宜昌连续两年荣登“游客满意度”榜首 特色文化资源深度开掘
三峡大坝、高峡平湖、激情漂流、峡江号子……5月23日,宜昌市形象展示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开播,风光绝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三峡明珠宜昌进入“全球视野”。宜昌文化与旅游的一次次融合,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大戏”。
优势聚集
抢抓发展新机遇
宜昌,山水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骚咏之词,又因三峡工程而享誉全国,文化与旅游如何实现完美融合?去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纳入千亿产业“倍增计划”。
“大品牌聚集、大生态背景、大城市依托、大交通网络以及大战略机遇期是宜昌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的五大优势。”市旅游局局长柳兵认为,综合研判宜昌文化旅游业的产业态势、资源禀赋及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目标完全有能力达到。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宜昌旅游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共拥有三峡大坝、清江画廊、三峡人家等3家5A级景区,3A级以上景区31家。随着旅游业整体形象的提升,宜昌旅游不断地为游客营造一分分意外惊喜。新年伊始,宜昌市以82.7分的高分连续两年荣登“游客满意度”榜首。
宜昌游客满意度全省第一,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更得益于城市文明的提升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平安城市……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为宜昌城市软环境注脚。
如今,“爱上宜昌”旅游品牌越来越响,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20.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29.82%。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30.4%。
牵手文化
打造旅游精品
壮美三峡,清江如画;高峡出平湖,深处有人家;屈子问天,昭君浣纱,关公横刀立马;漂流、哭嫁、峡江号子情动天下……众多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赋予了宜昌旅游更多的内涵。旅游与文化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宜昌的旅游文化内涵,成为打造宜昌千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越是地方的、历史的、文化的,就越容易吸引游客的目光。”在市旅游局局长柳兵看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二者的聚合效应,也是宜昌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的制胜法宝。
5月29日至6月2日,201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将在宜昌市城区、秭归县统筹举办。届时,将举办全国性诗会、全国性端午习俗展……众多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将一一上演;两岸三地的20多位著名诗人、全国各地180名非遗工作者等众多名家都将齐聚宜昌。
“世界端午看中国,中国端午看宜昌”,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集宜昌。宜昌旅游市场也正在积极抢抓端午文化节庆活动契机,抓住端午三天小长假的节假日旅游市场营销节点,将端午文化节的系列节庆活动内容作为旅游市场营销的内容和亮点,丰富宜昌端午文化旅游产品内涵,形成成熟的宜昌端午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宜昌端午文化旅游精品,树立宜昌端午文化旅游的品牌。
文旅融合
冲刺千亿产业
到2016年,宜昌文化旅游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宜昌文化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将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为实现这一目标,宜昌正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城市形象。
文化产业方面,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制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建立富有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钢琴文化产业园、屈原文化产业园、昭君文化博览园、关公文化产业园、巴土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力争到2016年,培育和建设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规模、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旅游产业方面,围绕全省“两圈一带”、“一江两山”等旅游发展战略,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为龙头,以城市为重要支撑,以交通线路为网络,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宜昌三峡旅游新区,培育千亿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引擎。整合景区板块,形成富有宜昌特色的旅游发展新局面。  
赤壁市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14-07-11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江桦报道:“赤壁砖茶制作技艺独特,历史悠久、砖茶品质佳。”6月28日,正在赤壁市博物馆《茶乡古道——赤壁茶文化展》展厅参观展览的内蒙赤峰茶商梁忠说。
  展厅以丰富的实物及图片文字资料,结合多媒体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包含砖茶制作技艺在内的赤壁茶文化。展出近一年,吸引了内蒙古、俄罗斯等国内外茶商、游客约2万人次前来参观。
  赤壁市是三国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兴盛达两个世纪的欧亚万里茶路的重要源头。现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文物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8处、市保单位14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赤壁独特的资源禀赋,该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遗产,擦亮“金字招牌”,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经该市文化部门申报,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拥有该项制作技艺的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向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拓展部副部长权威说,今年元至5月,公司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公司将以砖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改造现有设备,新建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
  入选了省级“非遗”名录的赤壁盆鼓,是鄂南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枝奇葩。目前,已建立了赤壁盆鼓羊楼洞传承基地。通过传承发展,赤壁盆鼓活跃在赤壁文化旅游产业中,击鼓而战、击鼓而歌、击鼓而舞的演出,让赤壁旅游景区赢得了人气、赚足了财气。
  赤壁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壁市借势发力,深挖三国文化,擦亮“金字招牌”,以赤壁古战场为核心,打造主题形象鲜明、文化概念突出、产业服务完备的集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商务为一体的新型区域,赋予旅游核心产品的文化积淀,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导游高红告诉笔者,日本、台湾很多游客,冲着三国赤壁古战场的文化魅力纷至沓来。
  该市还依托获“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羊楼洞古镇发展茶旅游。在保护的同时挖掘新店土城遗址,作为战国时期一处楚城遗址的独特历史文化,做足文化旅游开发。
  2013年,赤壁市文化旅游累计接待游客470.7万人次。今年1至6月份,已累计接待游客301.8万人次,同比增长23.2%。
鞍山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鞍山市政府网站 2011-12-28  
12月23日,《中共鞍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无疑将强力助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现在起到2015年的文化建设蓝图上,我市将为建设文化强市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鞍山文化资源相匹配、与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三转型一创新”目标相承接的文化强市,走在辽宁文化强省建设的前列。
  建设文化强市,5000万元雄厚资金做保障。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设立鞍山文化发展基金,每年2000万元并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000万元并逐步增加规模。各县(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设文化强市,九大文化主导产业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印刷发行、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培训、新媒体等文化主导产业。“三带三城”将鞍山文化旅游由点连成线,再形成区域规模发展;鞍山文化产业园、鞍山动漫园、千山实景演出基地、中国评书研究传播基地,将孵化和带动具有鞍山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快速形成;数字化升级工程,将推动我市印刷发行、现代传媒、演艺娱乐等行业文化与高新技术相融合;汤岗子温泉城、海城健康产业城、千山滑雪场等温泉旅游项目将成为新的文化旅游消费增长点。
  建设文化强市,惠民工程势必先行。在建中的鞍山文化大厦将加快启用速度,同时重点推进鞍山图书馆、鞍山大剧院、电影大厦、工艺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会馆和“一场五馆”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造鞍山文化地标,规划建设中国冶铁博物馆、中国玉皇博物馆、中国评书博物馆、鞍山广播电视演艺大厅等文化设施。到2015年,实现市有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数字电影院,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健身广场的目标。  
挖掘肇东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版
  6月25日,北京文化艺术资源研究院副院长、肇东历史文化专家组组长周爱民一行来我市,就挖掘研究肇东历史文化、打造肇东文化旅游产业相关工作,与我市领导进行座谈交流。市委书记赵胜利,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波接待了周爱民一行并参加座谈。
  周爱民首先向与会领导介绍了对于肇东历史文化两年多的研究和挖掘成果,并对如何进一步打造好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建议。在认真听取建议后,赵胜利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几年来专家组不辞辛苦认真细致挖掘肇东历史底蕴、研究肇东文化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说,你们通过两年多的辛勤考证和努力,帮助我市研究历史文化,发现了186出历史文化遗址,形成了多达120多页的文字资料,这既是肇东的宝贵财富,更让我们在肇东未来发展和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上有了坚定的信心。是你们的努力和不屑追求让肇东从历史走来,成长在文化的沃土上。赵胜利说,肇东历史文化的问题是肇东真正能够升级的最强大潜力和引擎,也是提升肇东人精神头、提高肇东知名度、赋予肇东谈资的一个产业,希望专家组一行要继续深入细致挖掘肇东历史文化,用现代的科技和艺术手段、用最短时间打造出肇东文化的最高标准,真正让肇东的历史浮出水面,让我们在打造好经济发展升级版的同时,进一步打造好肇东文化产业升级版。赵胜利要求,全市跟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全力以赴支持和打造肇东文化旅游产业,要拿出做学问的劲头深入研究创新工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推动和武装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会上,王立波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并表示肇东市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专家组研究肇东历史文化,让肇东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来。王立波同时希望专家组一行再细致认真地挖掘一些深入翔实、扎实的历史文化点,让我市文化旅游更有说服力。
  会上,与会其他市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如何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做了发言,并对下一步如何打造出肇东历史文化的精彩看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吕鑫、刘鹏、张景春、徐晓平参加座谈。
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每日甘肃网  2014-07-01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清洁产业,是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带动就业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抓手。金昌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占主导地位,一产和三产比重小,这种以重化工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对资源高度依赖,直接导致环保压力大、经济抗风险能力较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我市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而且能够推动农业、工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具有一定的环境修复功能,通过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能够有效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良性循环。同时,发展文化旅游业还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黄金名片,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桥梁纽带。
  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拿出勇气破解发展障碍,以思想和行动的高度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接续产业,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要将金昌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紫金家园、生态绿城,“让住在这里的百姓热爱这座城市,让外来游客向往这座城市”。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当前要特别注重抢抓政策叠加机遇,执行好政策、落实好政策,迅速、持续、最大程度地放大政策叠加效应。
  深入实施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要抓好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支持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政策机遇,充分研究金昌文化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把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最有前景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出来,加快项目建设,培育文化旅游精品。要抓住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国家政策支持与自我创新发展相结合,重点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科学规划戈壁荒漠保护开发,防止戈壁“碎片化”。结合实施美丽乡村试点工程和扶贫开发行动,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要创新思路,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促进产业融合。从城市综合发展、整体规划的角度谋划和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着力促进文化、旅游、商贸、工业、农业产业融合,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方位地融入城市发展中,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将文化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各个方面,道路、建筑、园林、雕塑等都应体现出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特色;将发展文化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同步推进。要重点做好体育和美育两篇文章,在体育方面积极拓展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活动,在美育方面要着力发展香草花卉产业。做精“农家乐”,培育“乡村旅馆”等品牌,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要牢固树立大市场理念,加强区域联合,形成发展合力。金昌处于河西走廊“蜂腰”位置,与周边地区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要紧紧抓住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黄金期的重大机遇,围绕河西五市旅游业联动发展,通过区域联合共同打造精品线路和产品,把骊靬这样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资源推介出去,开拓更大市场,吸引更多游客,激活旅游消费。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意义重大,机遇难得,大有可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走笔
湖南日报  2014-05-06
  5月1日,晴朗的天空下,吉首市矮寨大峡谷间的矮寨大桥,熠熠生辉,蔚为壮观,游客们纷纷以桥为背景合影留念;而花垣县排料乡金龙村30岁的苗族青年艺人龙光青,在矮寨大桥上表演苗族绝技——上刀梯,更令游客们欣喜若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指着矮寨大桥观光电梯,信心满怀地说:“吉首旅游业的井喷现象,及特殊困难中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的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吉首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2013年,吉首接待游客750万人次,同比增29.9%,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占GDP的45%,5年翻了5倍,这些都是绿色增长。”
  走资源为本特色为王之路
  转型发展,知易行难。
  尽管,吉首市没有锰矿藏,但最高峰时期的2007年,涉锰企业多达12家,年产值高达5.7亿元,占当时GDP的33%,是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也正因为此,境内的万溶江和峒河,都被老百姓称为“墨水河”。
  2008年,地处湘西集资风暴中心区域的吉首市,是当然的重灾区,且有了“十年无法恢复元气”的预言。锰矿企业,也是集资的元凶。
  痛定思痛,这一事件反而成了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吉首市的决策者们,开始了转型发展的苦苦探索。
  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于2001年考察自治州时曾提出——旅游是湘西发展的最大门路。
  从自然资源看,吉首的德夯大峡谷,是知名度很高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之紧紧相连的,是峡谷中的峒河又是国家湿地公园,是跨越崇山峻岭的矮寨国家森林公园;并由此而派生出的文化与自然结合的“矮寨特大悬索桥”,这种资源的“叠加”性,唯吉首独有,对游客的吸附效应很强。
  从文化资源看,德夯大峡谷里有18个纯苗族村,人们讲苗语,穿无领绣花衣,以歌为媒,自由恋爱;人们用原始的方法造纸、织布、染布、榨油,民族风情奇异而独特。
  而自治州有高达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人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自治州是全省平均数的4倍;历史文化名人,则是全省平均数的1.5倍;因而CDI——地区文化聚合力,仅次于长沙,居全省第二位。
  “吉首最大的优势资源,是文化和生态资源;资源为本、特色为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将其确立为吉首市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写进了吉首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中。生态文化产业,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城市品牌引领文化旅游产业
  大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得好的城市,走的都是差异化发展之路。
  吉首市的决策者们深谙此理,于是按照“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总要求,坚持“特色彰显、优势优化”的基本原则,突破体量性制约,挖掘潜在性价值,策划并启动“谷韵吉首”的城市品牌建设,并将其当成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引擎。
  一个个活动,为城市品牌的打造而精心安排。
  2013年11月8日,全省三大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之一国际鼓文化节,在矮寨大桥下的矮寨古镇热闹开场举行。
  来自湖南、贵州、广西、重庆、湖北、台湾的23支鼓队,把鼓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赛鼓》、《恋鼓》、《拦门鼓》、《猴儿鼓》、《朝鲜族长鼓舞》、《瑶族长鼓舞》、《非洲Djembe鼓》。
  “鼓王争霸赛”也激情上演,100多位好手参与角逐,最后苗族小伙子时节海和苗族姑娘杨欣,分别荣获“第三代猴儿鼓王”及“第六代苗鼓王”称号。
  2012年9月15日,首届矮寨国际低空跳伞节暨阿迪力矮寨高空走钢丝,在矮寨特大悬索桥上激情上演。
  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42名跳伞运动员,奉献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跳伞表演,实现了工程奇观与极限运动的完美结合。
  而阿迪力与他的两位弟子,则共同在350米的高空,长达1432米钢丝上,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2013年4月27日,33岁的有着“全球平衡超人”称号的挪威人埃斯基尔,在矮寨特大悬索桥距离地面350米高的钢梁上,不带任何保护装置成功进行叠凳子、滚筒平衡、平衡梯平衡等系列大挑战,刷新了五项新的世界纪录。
  这一系列活动,绽放了太多的精彩,让世界旅游界的目光,投向了这里。因此,去年底,美国NBC评出的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时,矮寨大桥赫然在列。
  “谷韵吉首,带您走进神秘湘西”,已然成了旅游界的一句时尚用语;将吉首打造成“武陵山片区旅游中心城”的愿景,正在实现。
  吉首市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龚迎春告诉记者,以矮寨大桥和矮寨公路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艺节目《湘西·风雅颂》,以矮寨大桥为题材的电影《德夯大桥》正在策划之中。这两个项目力争同时展演和上映,通过双核引爆,形成强大的核聚变,从而在中国旅游演艺界和电影界,卷起一股强大的“湘西旋风”。
  将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推进
  秦国文将吉首经济形象地比喻为一头“经济之牛”,驾驭它的“牛索子”,就是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一个个项目,为吉首市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量身定制。
  在乾州古城里,建成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在峒河文化公园里,建成了黄永玉艺术四桥;在寨阳乡的中黄、平年、卡比等苗族村寨,以著名作家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为蓝本,建设“娘主题公园”,并与保靖县正在开发的吕洞山五行苗寨,连成一片。
  正在建设中的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占地16.9平方公里,总投资15.2亿,包括湘西能工巧匠创业坊、黄永玉美术馆等项目,已进入湖南省第一批“十二五”时期创意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名录。
  吉首至茶峒高速公路德夯出口处的吉斗寨游客服务中心,于2013年5月1日投入使用,日接待能力达8000人。而在游客服务中心对面山坡上,正在建设矮寨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吉首市市长李卫国告诉记者,吉首市要围绕矮寨大峡谷和矮寨特大悬索桥,大手笔地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开发“天桥、天路、天台、天瀑、天幕、天险、天梯、天宫”等举世无双的奇景,总投资达2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拉伸吉首市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水到渠自成。
  2013年初,步步高集团、华润集团等12家企业,已入驻吉首市的武陵财富中心,绿色生态的区域性总部经济开始启动,当年实现产值1.01亿元,实现税收473万元。
  吉首市2013年矿产品加工业的占比,现在已下降至GDP的9%;而第三产业的占比,则升至62%;财税收入,连续5年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由5年前的3.74亿元增加到8.21亿元。
  2014年1月,湖北华龙村集团与吉首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0亿元开发建设吉首的乾南、乾北生态新城;2014年2月,吉首市与深圳禾田居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旅游发展合作协议。
  中国社科院《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发布,吉首市连续9次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并获批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市。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番禹日报  2014-04-12
   在广州必去的旅游景点,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位于番禺大石的长隆。日前,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长隆集团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文化企业。
  长隆集团坚持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产业,经过2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之一,是广东省旅游文化的“名片”。
  充满文化气息的旅游王国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是集旅游景点、酒店餐饮、文化演艺、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是全国首批、广州首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长隆旅游度假区以“世界眼光”和“敢为天下先”的高度和气魄,不断引领行业之先,拥有集世界级尖端游乐和大型演艺于一体的游乐园、全球动物种类最多、种群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全球最大最奢华的现代马戏表演、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水上乐园、全球最具特色的湿地动物生态公园、中国最佳生态主题酒店等众多业内首屈一指的旅游精品,被誉为“世界级旅游王国”。
  长隆旅游度假区中最具文化气息和特色的,当属长隆国际大马戏。长隆国际大马戏始创于2000年,累计演出4000多场,接待观众超过1500万人次,是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广东省著名“文化旅游名片”。拥有全球最大专业马戏表演场,由23个国家300多个马戏演员和上千只珍稀动物联袂演出,是目前世界上演出场地最大、演员国籍最多、节目内容最丰富的大型国际马戏艺术节目。
  为配合广东省文化大省、广州市国际文化名城建设,为了探索文化产业新的合作模式,摸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经验,长隆集团提出了申办“国际马戏节”的申请。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1日,由国家文化部和广东省政府主办、珠海市政府和长隆集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珠海长隆隆重举行并已取得巨大的成功,长隆集团旗下的现代马戏文化从此走向世界。这个大型国际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广东省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对国家文化艺术走向世界,促进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动漫产业成为发展亮点
  近年来,广东长隆集团还重点加大了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先后与中央电视台、嘉佳卡通频道、南方少儿频道、广东珠江频道、广东体育频道、《岭南少年报》、《孩子》杂志等合作,围绕长隆集团卡通形象——卡卡虎推出系列电视栏目和漫画连载等,受到广大观众和读者的高度喜爱。在长隆旅游度假区,随时都可以看到卡卡虎,每年为1300万游客带来无处不在的欢乐。由于极高的知名度,2010年亚运会期间,长隆卡卡虎还曾成为广州亚运会的动漫志愿者形象,为广州亚运会圆满成功举行贡献了力量。长隆卡卡虎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家喻户晓的动漫明星。
  2014年,长隆集团还与湖南卫视等合作,以长隆为核心拍摄地拍摄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于春节期间火爆上映,并创造了席卷7亿票房的惊人成绩。
  2010年,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正式启动,这是长隆集团全面吸收全世界先进的文化、科技,巨资打造的又一个世界级超大型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引入大量的世界顶级文化演艺和项目,是长隆集团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阿坝州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中国阿坝州  2014-03-20
  一是做大做强旅游精品,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做优三大世界自然遗产“两极”精品(九寨沟、黄龙、大熊猫),全力加快四姑娘山、卧龙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四姑娘山·卧龙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品质,进一步加强三江、毕棚沟、九顶山国际高山滑雪场等自然生态及特种旅游新产品建设。全面打造草原湿地生态观光精品、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及以汶川、理县、茂县等生态农业基地及科技示范园区为主打的新兴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加快构建“一线一廊六带”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文化特色突出产品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进程,将文化产品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切实加强对绉舞、卡斯达温舞、瓦尔俄足节、花儿纳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积极开发藏羌刺绣、藏羌工艺品、藏式版画、唐卡等特色旅游商品。精心打造映秀东村创意文化园区。倾力打造特色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文化品位、塑造特色品牌,全力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藏谜》、《羌魂》等文化旅游标志性演艺产品,深度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精髓,形成大批精品剧目和佳作。优先发展藏羌特色浓郁的“特色美食”、“主题酒店(或客栈、旅社)”、“农(牧)家乐”、“特色商品”等各类文化产品,充实我州文化产品内涵。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旅游市场秩序优化。加强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管理,严厉查处无证照经营、宰客、强买强卖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规范旅游经营秩序,整治净化旅游市场。大力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建立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公告体系和违规记录公示制度。从制度上、政策上、资源上深入细致、全面科学研究旅游市场管理策略。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促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大力提升旅游现代营销意识,主动与国内一流、省内一流的旅行社进行洽谈,达成战略合作,建立契约关系。积极邀请国内省内一流的旅行社和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等部门,开展旅游战略合作研讨,共同挖掘、设计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并在阿坝州旅游政务网上公布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大宣传、大促销提升我州生态文化旅游知名度。(阿坝州旅游局)
武山: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武山网 2014-03-19
  3月15日,武山县召开全县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3年全县工作,表彰奖励先进,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加快小康建设进程。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从即日起,中国·武山网将以系列报道形式,深度解读2014年各项工作谋划。
  武山:立足优势 突出特色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3月15日,武山县召开全县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4年全县文化文物旅游工作要紧紧围绕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胜地和全省旅游示范县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着力完善服务功能、打造祈福品牌、强化宣传推介,全力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抢抓机遇,深掘资源,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紧抓全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把建设特色文化大县作为总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深度挖掘文化遗产资源,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开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培育优势,打造精品,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深入实施“旅游富县”战略,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健康发展的原则,编制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省、市旅游发展基金,不断加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抓好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加快形成“红黄蓝绿墨”五彩四季游旅游格局,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新看点;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宣传营销,强化培训管理,不断优化全县旅游环境,全面提升旅游对外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力。
漳州六大举措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漳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3-07-02字号:T | T

  近日,漳州市委宣传部、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文广新局、文改办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助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意见要求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基地,加强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开漳文化、海丝文化、土楼文化、茶文化、民间工艺文化等漳州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积极培育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特色文化旅游区、文化创意旅游区、历史文化街区,引导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二是做大做强一批文化旅游融合企业,按照提升品位、扩大规模、培育龙头、做大做强的要求,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形成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三是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打造具有漳州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全面宣传推介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重点支持海峡两岸(漳州)花博会等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鼓励各地举办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四是鼓励发展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品,支持重点景区打造文化品位高、震撼力强的演艺精品,加快南靖土楼、东山风动石等景区高端演艺产品开发,使其成为景区亮点,鼓励文化创意和旅游资源相结合。五是开放开发文化资源与文化设施,围绕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推出更多面向广大游客的文化旅游精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龙海月港、平和南胜窑、华安东溪窑遗址)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六是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开拓,通过联合举办文化旅游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推进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沟通合作。
乐东开发多元化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中国山东网 2014-01-07 16:11  
  乐东尖峰岭天池风景如画。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乐东的民族民俗文化、本土历史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厚,如何创新开发方式,充分挖掘、培育、塑造乐东的特色和卖点,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效应,是需要我们下功夫、做文章的。”11日下午,乐东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龙江智谈起文化旅游时,如是说道。
  整合资源创新业态
  乐东靠山临海,与国际旅游胜地三亚市毗邻,境内有全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的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有神奇独特的伟人形象自然景观———毛公山,此外,古海遗迹、西山岭石景山、佳兴岭、古榕群等,都颇具旅游开发价值。除了美丽丰富的自然景观,乐东也有着优质的文化资源。大安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黄流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花灯艺术之乡”,千家镇被文化部命名为“海南省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保护工程试点单位”。
  “不能搞单一开发,就文化搞文化,就海滩论海滩。乐东文化资源丰富,只是欠缺好的开发方式。”龙江智表示,必须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整合自然景观、特色文化、休闲农业等资源,打造品牌效应,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业态。
  在龙江智看来,乐东旅游不能仅仅做一个外在的形态,更要把形态、文态和业态有机结合,“当文化融入旅游,旅游便也有了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文化也得以更好地展现、弘扬和传承,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具有愈发鲜明的特色。”
  龙头带动建设品牌
  “今后,我们将以龙头带动为抓手,解决旅游吸引力问题。”龙江智告诉记者,乐东文化资源较为分散,旅游开发不能只有星星没有月亮,要在重点旅游景区中融入文化元素。除了传统的融入方式,比如在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毛公山旅游景区等组织黎族织锦、民间剪纸、藤竹编织品等供游客观赏购买外,更重要的要将本地文化、海洋文化等融入到乐东风情小镇建设中,融入到旅游业态开发中,融入到全县公共景观设计中,创意策划和规划建设一批主题化旅游业态、文化型的主题雕塑,形成文态、业态、形态、生态的深度融合。显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将促进当地就业和群众致富,以及更好地保护本土文化。“要做到这些,首先要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打好根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毕竟,本地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不能丢失。”龙江智说。
  但就目前来看,文化遗产的展示仍停留在简单陈列的层面,龙江智说,要活化文化遗产的魅力,就要结合本地自然景观、休闲农业等,在融合开发过程当中注入新的生命力,激发文化旅游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创建特色项目,打造白沙河谷这一类型的人文景观与休闲生活相融合的平台,以及引进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对接文化艺术机构等,也不失为发展文化旅游的一个有力举措。(见习记者赵优特约记者孙体雄)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走具有灵璧特色崛起之路
佛晓报 2014-01-06
  本报讯 近日,市政协副主席、灵璧县委书记唐庆明做客人民网,就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与网友进行交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灵璧县的实际情况,唐庆明指出,灵璧县资源非常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文化独特,在发展经济的时候,灵璧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以此助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灵璧特色的崛起之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灵璧也在努力打造“显山、露水、透绿”的宜居城市。唐庆明表示,在城市建设方面“实施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生态城和优秀旅游县城五城联创,其目的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的良好,最终要把灵璧打造成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山水园林城市。”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唐庆明表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够促进宜居、宜业城市发展。”“过去由于考核体系不健全,围绕GDP打转,造成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发展,不适应建设宜居、宜游城市的需要,所以现在应该在发展上做出改变。”“摒弃以消耗资源来换得经济发展的落后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要坚决淘汰落后的产能,来实现绿色发展。”对于建设宜居宜业环境的重点,唐庆明表示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大环境。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助推灵璧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我们有两大战略,‘131’文化产业化一体化战略以及打造‘123’文化品牌战略。”唐庆明提到,“131”旅游文化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围绕灵璧石、虞姬、钟馗画三元文化,把灵璧建设成一个国家级的观赏式综合基地。“既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又推进旅游文化资源的市场化,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随着灵璧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及磬云山地质公园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旅游产业群的建成,和4A级景区的成功申报;随着“一会两节”的成功举办,灵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灵璧的知名度、美誉度正在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具有灵璧特色的崛起之路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普遍好评。
  (本报通讯员员)
海南本土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与旅游融合创新模式
人民网 2014-01-05
  2013年12月29日拉开大幕的2013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成为一个展现海南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舞台:当晚开幕式举办地三亚千古情景区内,集中展示黎族织布、制陶、黎乐、蜡染等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社会期待的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项目三条风情街之一的1942民国风情街,作为2013年海南欢乐节海口分会场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近年来,一批以展现本土特色文化、现代时尚文化等为特色的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在海南岛成功演绎出另一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特色之路。
  文化与旅游
  融合发展创新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但让旅游产业价值得到了提升,也让文化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013年欢乐节期间揭开面纱的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项目三条风情街之一的1942民国风情街,取材于冯小刚导演电影《温故1942》中的街道建筑原型,对上世纪40年代重庆街头的真实生活场景进行实景演绎。欢乐节期间,1942街将对1940年代重庆街头的真实生活场景进行实景演绎,民国学生装、旗袍、黄包车、报童等将为今年的欢乐节增添另一种节日氛围。
  “如果说过去到海南旅游就只是欣赏美景的话,现在还将融入更多文化的魅力,这会更加增强海南旅游的吸引力!”正在热映的今年贺岁大片《私人订制》由于是在海南取景,电影首映当天,电影在海南的取景地相关旅游企业、各大旅行社就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各种海南岛“私人订制”旅游产品,将海南今年冬季旅游市场促销推向一个新高潮。
  政策扶持
  助推文化产业大发展
  在我省认定的32个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与海南优势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极好范例,不少项目其实就是海南文化旅游景区。呀喏哒雨林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景区、天涯社区和大致坡中国戏剧家活动基地被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2013年11月,我省专门出台《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为我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有序发展,提供法律法规的保障。
  根据《办法》规定,我省将开展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活动,入选的项目和企业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享受优惠。凡是获得“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文化企业,将被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税收、人才引进、资金、政策等方面,享受省级重点工程的优惠待遇。
  一批重点文化项目
  百花齐放
  2013年11月,我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活动工作组分别对海口、定安、文昌、澄迈等市县报名参评的园区和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初步评审。这也标志着此项活动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申报的4家产业园区,其中海南省动漫产业基地将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动漫创意研发基地、动漫国际会议中心;海南国际创意港是海南首个以产业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为核心、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创意产业园区项目,主要立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旅游产品、酒店用品、高端礼品、创意农业及建筑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为入驻企业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前端市场需求对接提供高端增值服务。
  为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探索和构建国际旅游岛科学发展路径而设立的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将以文化产业为重点,探索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建设规模大、开放度高、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杨春虹)
  (责编:吴昊、魏炳锋)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论坛博客微博SNS聊吧图片
韩城: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中国陕西  2014-01-02
  10月31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一市一策”系列新闻发布会韩城专场在西安举行,韩城市市长张建中向媒体介绍了韩城开展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体化开发提升规模
  韩城西承关中、北接延安,空间和区位特殊。据张建中介绍,自2012年5月计划单列以来,韩城政府着力实现“三个提升”:一是以高起点规划提升档次。把编制规划作为计划单列的首要任务,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要素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真正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二是以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品位。照组团化、品牌化、整体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坚持扩容提质并举,两年实施34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3亿元。三是以一体化开发提升规模。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郊村向城市集中,镇郊村向小城镇集中,周边村向中心村集中,用高标准道路全线贯穿。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 加快转型与结构调整
  工业是韩城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韩城两年来实施产业升级项目35个,建成了全国单体最大的焦化企业陕西龙门煤化工公司。目前,韩城已经形成了1300万吨煤、1100万吨焦、700万吨钢、300万千瓦发电、300万吨水泥、165万吨煤化工的产能,成为陕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当前,韩城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朝着新型工业强市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目标奋进。
  保护与开发同行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韩城以历史文化而闻名。今年1-9月,全市旅游人数达到2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水平。2013年9月,司马迁景区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在回答关于旅游开发和保护问题时,张建中说,“韩城计划从今年起,全力推进总投资60亿元、规划区面积24平方公里的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用两年时间完成古城保护改造工程,用三年时间全面建成,打造国内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文化旅游名市。”
诸城市围绕四大资源加快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
  今年以来,诸城市积极抢抓被列为省全域旅游发展试点市的改革机遇,积极围绕恐龙、名人、佛像、山水生态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
  一是围绕恐龙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充分发挥恐龙文化产业在全市乡村文化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抓好恐龙文化产业核心招商,加快规划建设恐龙地质公园主场馆、世界恐龙小镇、嘉年华娱乐区等一批恐龙文化旅游项目集群建设,着力打造成集科研、科普、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
  二是围绕山水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立足市内特色山水众多的资源优势,突出抓好障日山、马耳山、常山、竹山、大山、卢山、潍河、涓河以及昌城万亩板栗园、桃林万亩茶园等20多个乡村旅游载体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编织形成森林生态游、运动休闲游、观光体验游、乡村采摘游等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
  三是围绕名人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积极发挥诸城名人众多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利用好名人馆、博物馆、超然台、大舜文化节等名人文化载体的同时,加快推进王尽美、臧克家、王统照、张择端等名人故居的修复重建工作,突出抓好清明上河园、刘墉栗园等一批名人文化创意项目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名人文化崇尚之旅”。
  四是围绕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以烧烤文化、茶文化等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为载体,在举办好诸城(国际)烧烤节等民俗文化活动的同时,着力加快推进雁南飞生态旅游综合体、竹山生态谷等一批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着力加快构建民俗文化游的新亮点亮点。
2013年秭归文化旅游发展实现“六大突破”
三峡传媒网 2013-12-30
  本网讯(记者 喜子 通讯员 樊晓俊)2013年,秭归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打造“中国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以规划编制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落实政策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六大突破”。
  即在规划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县委政府领导“大手笔、高标准、宽视野”的总体要求,聘请高端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完成了《秭归县旅游发展规划》总体方案,解决了长期以来全县无旅游发展规划的窘况。《规划》在总体定位上,明确了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确立了“三峡大坝屈原秭归”的主题形象;在空间上,明确了“一核一轴九景区” 布局;在产品开发上,明确了屈原文化体验、三峡风景观光、山水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康体以及特色专项旅游等五大基础旅游产品体系;同时,还建立了开发项目库及开发时序,完成了全县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明确了旅游规划的保障体系等。
  在政策争取上取得新突破。今年10月28日,县委、县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十条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突破了长期无旅游发展优惠政策的困境,极大地助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努力争取三峡屈原国际文化旅游区进入省政府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项目,省及国家非遗示范基地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
  在区域融合上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秭归加大与宜昌、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区域融合的力度,拓宽了秭归旅游发展市场。6月19日,正式开通了副坝旅游专线;交运集团的长江8号、9号豪华邮轮于11月16日正式下水试航;还与重庆和神农架等地加强了密切联系,并在产品上予以了对接和营销。
  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突破。打造了秭归历史上室内首台大型歌舞剧《峡江风情?青滩姐儿泄滩妹》,并多次成功公演;协助屈原故里景区打造《民间记忆》演出,受到游客的特别青睐;承办了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走进屈原故里、建东村巡演活动;举办了简朴而热烈的、群众广泛参与的端午节,中央电视台给予直播,极大地提升了秭归旅游的知名度。
  在发展业态上取得新突破。随着秭归文化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和扶持政策的出台,一批新型业态也应运而生:金城集团成功打造首台峡江风情剧、新高湖自驾滚装游轮从秭归启航、屈姑食品成功开发上百种旅游商品、旅游母港扩建项目启动、高峡平湖新产品横空出世等,提高了秭归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在宣传营销上取得新突破。在政府的支持下,秭归首次加入爱上宜昌营销联盟,接待旅行社达600多家,积极对接河南、河北、陕西等北方市场取得历史性突破;对长三角市场进行了巩固,打造“屈原秭归三日游”产品受到江苏等地客人的认可;与中青社联系,开发了韩国入境游产品,开拓了秭归旅游新市场。
宜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蓝图出炉
腾讯网 2013-12-16
  宜旅宜昌,势必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记者昨悉,市政府办印发宜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到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何为“两带五心”?
  如何让旅游城市更美,为游客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宜昌将打造“两带五心”。
  两条城市景观带即城区沿江景观带,重点建设葛洲坝、西坝、滨江公园、和平公园、磨基山、天然塔、虎牙以及沿江灯饰景观工程,适时启动城区江上夜游项目;三峡机场至夜明珠进城高速公路景观带,配套完善标志性景观、形象标识牌、植被生态景观以及民房造型改造等,建成生态景观廊道。
  五个都市旅游服务中心包括以汉宜高铁、宜昌东站和三峡机场为核心,建成都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以夷陵广场CBD、解放路步行街、九码头万达广场、中央商务区四大商圈为核心,结合西陵区、伍家岗区旧城改造,建成都市文化娱乐游憩中心;以平湖半岛为核心,加快推进长江三峡游轮中心、三峡国际会议中心、平湖半岛、西陵峡口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建成都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大道商务会展新区,重点建设好三峡国际会展中心,突破性发展会展旅游业,建成都市商务会展旅游中心;修建石板生态公园,同步规划兴建世界农艺博览园,使其成为以农艺及科技为题材的主题公园,并建设点军五龙旅游新区,打造江南旅游新区,建成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与重庆游船差异化发展
  为与重庆三峡游船形成差异化互补发展态势,宜昌引导新建、改扩建适合内河休闲度假旅游的豪华旅游船,推进长江游轮船型标准化、大型化,发展新型环保观光游轮、游艇,形成以高峡平湖豪华度假游和“两坝两岛一峡”休闲观光游相结合,三峡旅游与支流观光、城市夜游、湖泊休闲相结合的游轮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游轮业发展模式从单纯追求数量规模的外延扩张型向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娱乐功能和消费功能,加大游轮二次消费力度。
  提升城市休闲娱乐区

  将重点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娱乐项目,发展娱乐性演艺和群众性游艺娱乐事业。整合艺术院团及演出场所资源,推进演艺市场资源联动共享,培育演出产业链,引导演出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超市化方向发展。加快演出协作网建设,打造演艺剧目创作生产、营销推介、演出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改造提升宜昌城市休闲娱乐区,建设特色文化街区。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