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物流业发展专题信息(一)

发布时间:2014-08-11  |  浏览:

郴州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4-06-08

      目前,郴州市政府正式出台文件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计划到2020年,将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为郴州市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把郴州打造成连接长株潭和珠三角经济圈、辐射湘粤赣的省际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郴州市制订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五大目标:物流业规模总量快速扩张,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3%以上,物 流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达25%;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下降到16%;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市5A级物流企业3家,4A级物流企业5家,3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物流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公共信息化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信息联动网络,60%以上物流企业拥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100%的运输车辆配备卫星导航系统;物流市场管理规范有序,50%以上的物流企业集聚于市级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根据文件要求,郴州市将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布局,加快制定《郴州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30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着力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物流专业园区,市级将建立3至5个综合性物流园区,每个县市区建设发展1至3个专业物流中心,打造一批全省有影响力、国内一流的物流园区。同时,要根据物流产品类别和特点,划行规市,分类聚集,规划建设好我市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积极探索“园中物流园”模式,依托我市省级园区,在园区中配套建设相关的物流园区。以湘南国际物流园为核心,加快铁海联运、公路港等专业物流平台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公路口岸、综合性配送中心和专业交易中心。

      郴州市还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从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奖励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及物流人才培训等。对总部在郴州且由总部统一纳税、首次获评国家“3A”、“4A”、“5A”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资金重奖。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或国内500强物流企业、跨省域地区总部设在郴州的,将给予重奖。我市对企业投资建设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实际投入使用的,按企业实际投资总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临沂发展物流业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2014-05-14

     山东省临沂市最近根据临沂商城国际化发展需求,组织编制《临沂物流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引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二是优化节点布局。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货场、机场周边布局建设物流基地和园区,打造城市物流组团。在每个县规划建设一处物流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物流节点体系。

三是引进高端物流企业。按照强链补链原则,与高端物流企业对接,重点引进高端仓储物流、电商物流、综合物流企业,建设大型仓储基地、甩挂运输中心,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基地,推进电商与物流以及实体市场的进一步融合。

四是强化培育扶植。支持重点园区、中心城区物流园区、县域物流中心建设,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综合物流园区和县域特色的物流中心。通过联盟、联合、兼并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培植荣庆、立晨、金兰等大型运输(物流)企业。

五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公空联运,构建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功能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公路、铁路、民航、内河航、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的有序衔接。

六是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加快临岚公路、北疏港公路通道建设,适时开通俄罗斯及远东、中亚及南亚、东南亚等国际铁路通道,尽快开通国际航线和国内货运航线。引进国际海运、铁路业务代理企业以及国际贸易公司,建立内陆城市公共订舱平台,实现临沂内陆港与深水港的无缝对接。

民建市委助推我市物流业发展

淮安日报  2014-05-08

民建淮安市委充分发挥界别特色,利用会内拥有20多位物流企业负责人和多位现代物流业研究专家的资源优势,于去年4月发起成立淮安市现代物流学会,积极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为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理论研究、助推物流业加速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自物流学会成立以来,民建市委已分别与有关部门开展5次专门的学术研讨活动,举办了“淮安市首届交通与物流发展论坛”,在诚信物流、翔和羚物流两家物流公司分别设立专家工作站,组建了专家工作组。去年至今,专家组成员多次深入企业各相关科室、车间、仓库,了解企业冷藏车辆情况,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把握企业现状,同时还邀请企业负责人参加全市物流配送专题专业会议,让企业及时了解淮安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学会主动与市商务局联系,推荐这两家物流企业参加我市共同配送规划论证及相关专业工作会议,积极争取将企业纳入规划之中。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组撰写了《淮安市诚信冷链物流配送公司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建议》,从冷藏运输配送服务、发展城市冷链物流配送、利用社会资源拓展企业冷冻贮藏加工服务、打造城市中央厨房配送新的增长点、注重信息服务功能再拓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可行性战略建议,受到全市物流企业的肯定和称赞。目前建议已进入实施阶段段。

阳泉出台山西省第一个“市级”物流业发展规划

中国经济网山西经济  2014-04-29

中国经济网阳泉4月29日讯(李秀军)面对煤炭经济下滑,下游产业极具萎缩,如何寻找经济发展亮点,重整阳泉其他产业稳步发展。近日,阳泉出台《阳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也许给不景气的阳泉经济带来发展的曙光。

阳泉作为山西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是山西省东部重要的能源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阳泉市的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物流业成为全市开放较早、竞争最直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

为了解决阳泉市物流业发展上存在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物流业发展信息化程度低、管理落后;物流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规划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阳泉市在山西省率先出台了首个“市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2017年),规划对阳泉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空间与潜力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度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规划》中把创新物流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阳泉未来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三项主要任务。提出了建立综合性领导协调机制,以项目为抓手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加强财税、土地等政策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培养引进现代物流业人才,完善统计制度等六项保障措施。

《规划》中特别提出:要紧紧围绕阳泉“四大战略”奋斗目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立足阳泉煤炭城市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加快物流集聚区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培育社会化、专业化和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主体,逐步形成以阳泉中心城市为节点,其他县域城市为支撑,中心集镇为网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构建以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运输服务中心为重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占主体,以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快速便捷、功能齐全、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阳泉建成晋东地区以煤炭为主的最大物流集散地和配送服务中心作为主要目标,逐步构成山西省现代物流供应链中重要枢纽和节点。到2017年底,阳泉区域物流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服务业占比达到21-23%。物流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物流运行效率、行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培育出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应用技术先进、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

《规划》中重点突出了九项发展目标:

一是结合阳泉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以生态新城物流园区为主的物流园区。

二是加快发展煤炭物流,提出阳煤集团、阳泉煤运公司等大型煤炭企业要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把物流服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加快煤炭外运通道和煤炭物流节点建设。

三是加强商贸物流建设,提出要推进商贸物流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支持商贸服务业与物流业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支持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

四是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依托主要农产品产业基地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改造。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业务,实现农产品供应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

五是发展农村新型流通网络建设,重点建设“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放心粮油”四大体系。依托“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粮油工程”和“五个全覆盖”工程,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物流网点建设,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

六是发展应急物流,建立多层次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应急生产、流通、运输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应急调控的需要。合理布局物资储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

七是发展快递物流,着力构建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面向企业和终端客户的快递物流网络。加强对现有快递企业的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品牌优、规模大、实力强的本地快递企业。

八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推进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促进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行业、企业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数据共用。

九是依托现有的产业基地和消费市场,重点打造包括农产品、蔬菜、钢材等主要物资为主,集散、储备、配送、质量检验、加工以及结算和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交易市场。建设一批以现货市场为主、交易与物流并举的复合型有形市场。提升阳泉在晋东地区物流交易市场上的话语权,逐步确立阳泉在晋东地区物资交易和物流平台的核心地位。

该规划的出台,必将为阳泉市未来五年物流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阳泉市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使之逐步成为阳泉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做出有益的贡献。 

青州市三举措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

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04-14

  青州市坚持以“发展大物流,繁荣大流通”为目标,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全力打造鲁中乃至全省的物流集散中心。目前全市拥有专业物流企业1000余家,2013年完成社会物流总额996亿元,同比增长15.6%。

一是积极推进物流集群整合。以建设“一带十大集群”为总体目标,着力培植以309国道为轴线的物流产业隆起带,依托泓德现代物流中心,积极推进物流集群整合,目前入园经营业户达到300余户,园区日货物流量约2万吨,物流产业聚集发展格局初步成形。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港天物流中心为龙头,以中瑞钢铁物流园、鲁东瓜子产业园等总投资80多亿元的近20个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目前中瑞钢铁物流园一期已投入运营,鲁东瓜子产业园、北方机床商贸物流园、中国北方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等项目顺利进展。

三是完善城乡商业服务体系。修改完善市场体系规划,加强对城区10处便民市场日常监管,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商业设施;分类调研154处农村集贸市场,加快农村日用品销售网络、农资服务网络和农副产品购销加工网络“三大网络”建设。

淮安物流业发展规划出炉 将建4大园区8大中心

搜房淮安 2014-04-09

近日,《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5)》(以下简称《规划》)出炉。该规划明确从今年开始至2025年,淮安物流业以“3平台5体系4园区8中心”为总体发展框架体系。预计到2025年,我市物流业规模(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物流成本(全社会物流总费占GDP比率)由目前的17.5%降到13%。

据了解,淮安物流业目前主要存在散、杂、乱的问题,集约化程度较低,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我市物流结点空间布局不合理,一些物流结点位于主城区,已经影响到城市交通。而且物流园区功能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物流园区发展缺乏特色。”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我市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区域,是淮河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并且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具有交通区位的独特优势。再结合经济、产业等因素,我市将在整个市域范围内,建设4大物流园区,分别为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淮安空港物流园区、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淮安保税物流园区。8大物流中心分别为:淮安盐化工物流中心、淮安粮食物流中心、涟水物流中心、盱眙物流中心、金湖物流中心、洪泽物流中心、淮安新港物流中心和马坝物流中心。

“主要根据我市各县区的实际情况,来优化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例如金湖县利用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的水资源优势,以及金马高速、金湖新港码头等重要工程的建设,重点发展金湖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等。

根据《规划》,到2020年,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集聚效应将初步显现,全市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得到优化,整合提升初见成效。这期间,将重点建设4大物流园区和淮安粮食物流中心,并逐步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到2025年,通过完善和新建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提升园区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及运营管理水平,以“4园区8中心”为总体框架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全面建成,构建起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经济合理的区域性物流服务网络。

预计到2020年,我市物流业规模达到400亿元,物流成本由目前的17.5%降到14%,新增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省级示范物流园区3—5个。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增加至800亿元,物流成本将降到13%。

政策扶持物流业发展

《规划》指出,市财政每年从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的扶持培育、自动化仓库设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

同时,将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适当增加物流业发展用地,以确保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在财政税收方面,将支持制造业企业剥离内部物流企业,因剥离物流业务新增的地方税收部分,可由同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奖励给原企业。

除此以外,将在融资与金融上给予物流企业支持,并制定交通运输方面的政策,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宜昌现代物流业新思路 区域枢纽活全局

三峡宜昌网   2013年06月27日   

6月20日,三峡物流园内人山人海,一派繁忙,园区正在为开园纳客做最后的准备。这个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的领军项目,建成后将通过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宜昌及毗邻区域物流资源,服务农业、工商业和物流业三大行业,形成统一的第四方物流运营平台。

位于伍家岗区的三峡物流园

紧随其后的,是正在紧张建设的云池物流园、云计算中心等一大批物流项目。打造三峡物流中心,建设现代化物流城市,开放的宜昌正乘势而上。

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物流业就是传统的运输业。实际上,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涉及到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管理等多个产业。

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出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字眼。2010年,《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组评审,规划提出加快将宜昌建设成为三峡现代物流中心,使宜昌成为长江上、下游物流联系的重要枢纽。

《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指出,将宜昌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辐射“一线、两点和三区”,即长江黄金水道,三峡航运枢纽过闸点和宜昌城区节点,以及以宜昌市为节点,为鄂西渝东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区域物流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西南部诸如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物资,将通过宜昌转运至全国各地乃至出海到世界各国,同时,将长江中下游的物资转运至西南和西部,宜昌独有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市场表现后劲足

高位起步,强力开局。随着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我市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大批物流企业,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港务集团、三峡茶城、兴发汽运等23家物流企业被评为国家A级,宜化物流、华翔置业、金东山大市场等21家企业被列为省重点物流企业。

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立,水运、公路、铁路、空运快速转换、无缝对接的大交通格局呼之欲出。沪渝高速、汉宜高铁建成通车,云池新港投入运营,三峡机场正加紧改造升级步伐。截至2012年,全市公路货运量达到11992万吨,港口吞吐量达到505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6260标准箱,水运货运量2219万吨,铁路货运量达1616万吨,航空货运量达9309.8吨,邮件、快件业务量达5000万件……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物流总收入600亿元,物流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加值和增幅分别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幅1.8和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不断增强。

奋起直追创新绩

尽管成绩突出,但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仍处在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起步阶段,物流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综合效率不高。“与物流发展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存在着市场主体不强,物流品牌不突出;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供给乏力;物流技术应用落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缓慢;物流企业装备和管理滞后、服务功能传统和单一、企业‘小弱散杂’和运作模式粗放等问题。”三峡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正视不足,宜昌奋起直追。目前,宜昌正精心谋划推出“组合拳”,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货物资源的分拨中转集散中心、区域物流企业总部集聚发展中心、区域物流生产要素资源交易配置中心。通向“三中心”宏伟蓝图,宜昌将把实施物流通道及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领军企业引进和培育、重点现代物流产业壮大、城市共同配送、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作为发展抓手,高标准打造三峡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等62个重点物流项目。

到2016年,建成花艳综合物流园区、太平溪物流园区、茅坪物流园区、云池物流园区、红花套物流园区、小溪塔商贸物流园区、东山商贸物流园区、枝城物流园区、三峡机场物流园区等十大物流园区。“到2016年,物流总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以上,物流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占GDP比重提高两个百分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将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以下,居全省、中部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瞄准2016年千亿支柱产业的宏大目标,宜昌现代物流业正强劲跨越。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政、商齐集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共谋物流业发展

贵州都市报  2013年12月21日 

为促进贵阳市物流业发展,昨日上午,贵阳物流企业座谈会在翘首期盼中召开。和以往的座谈会不同,当天,会场专门设在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招商运营中心,贵阳市政府、观山湖区政府领导,贵阳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公安交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物流企业代表、商户代表齐集一堂,在听过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宏泰物流园建设规划之后,还一道实地考察了物流园场地。

“货车进出老城太难了,太需要规范专业的物流园。”眼观四周,紧张而有序的施工场景,脚踩土地,踏实而可靠的真实感受,尽管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但大家的期待不言而喻。

现状:布局分散、影响交通、信息化程度低

据了解,近年来,贵阳市物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截止2012年,在贵阳市等级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达845家,当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30.43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虽然贵阳市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还是存在极大的不足。”贵阳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周勤指出,与各零散的批零兼营市场对应的是布局分散、无序的物流场地,因为长期占道经营对城市交通造成堵塞,再加上仓储、货运、停车场、餐饮甚至是公厕等配套跟不上,整个行业极不规范。此外,现代的物流装卸工具欠缺,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综合管理能力水平低、信息不对称,导致整个物流的信息流程度低下,出现有车无货、有货无车的情况,空驶率高。

“大货车的货改由小货车转运,浪费时间还增加成本。空趟成本都转嫁给零售商,最终还不是分摊到消费者头上。如果专业的物流园能直接卸货到仓库或门店,至少可以节约30-40%的物流成本,成本降低,物价自然就能得到平抑”,周勤说。

推进大发展急需做大物流业

咸宁日报  2014-01-03

随着咸宁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也愈来愈高,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工业产品、商贸用品的运输、流通能力不能满足咸宁规模化工商企业的需求,亟待建设一个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物流产业基地。

目前,我市物流行业整体上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总体上呈现“小”、“散”、“乱”,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咸安作为武汉“1+8”城市圈的节点城市,具备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坚实基础。

一是拥有的区位优势。咸安处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城市综合体的交汇中心,武广高铁、武咸城际铁路使咸宁到武汉的距离仅需24分钟,让咸安区迅速融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二是便利的交通网络。咸安商贸物流区距长江潘家湾深水码头仅25公里,距咸宁火车站货运站不到2公里,京广高铁、武广(深)高铁、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等交通大动脉贯穿南北,武咸城际铁路、杭瑞高速、京深高速、大广高速、咸黄高速、咸通高速、咸潘一级公路等公路网纵横交错,便利的网络化交通资源,是咸安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天然基础。

三是强大的产业支撑。咸安商贸物流区直接零距离贴近咸安主城区物流市场,是物流业转移的第一综合优势集中场所。项目区内现建有亿丰农商贸、五金机电、义乌小商品、鄂南茶都、钢材灯饰等九大市场,资源优势明显。咸安商贸物流区现已被确定为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商贸物流业重点项目。

为了整合优势资源,助力市、区工业崛起的需要,使咸安经济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咸安区于2009年12月成立咸宁市咸安商贸物流区管理委员会,旨在统一规划、管理、协调、服务物流区各项开发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商贸物流区共引进项目9个,其中,建成2个、在建4个、签约立项3个,共签订协议资金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实现税费收入1.5亿元,其中税收8322万元。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了咸安大道(咸安商贸物流区段)拓宽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强化与武汉汉正街、汉口北及周边城市相应市场的经济协作,着力打造“咸宁北”,建设湘鄂赣商贸物流次中心。

咸安商贸物流区是咸宁市唯一的规划连片、项目集中、功能齐全的商贸物流区,是咸宁对接“小三角”的重要平台,更是对外展示咸宁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为加快商贸物流区的建设,早日将咸安商贸物流区打造成鄂东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还需各级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尽快出台商贸物流区业相关投资、土地、税费、营运等方面的政策,并享受同咸宁经济开发区同等的优惠政策,以增强投资商、经营户的信心,便于咸安商贸物流区后续的项目推进和市场开发建设。(作者系咸安商贸物流区管委会主任任)

嘉兴多举措提升物流业发展

物流中国网  2013-12-31

今年前三季度,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5.41亿元,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834.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8.8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增幅超过40%。但这些与我市的物流资源优势还不相称,行业发展中也还存在薄弱环节。 (2013年12月)近年来,我市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之首大力推进和培育,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前三季度,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5.41亿元,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834.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8.8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增幅超过40%。但这些与我市的物流资源优势还不相称,行业发展中也还存在薄弱环节。

“发展的层次不是很高,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柳国彪说,我市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道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及水上运输业上,占比高达90%以上,存在着“低小散”现象。当前,我市正通过引进新型业态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接轨上海深化合作、建立信息平台等举措,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效益。

引进新型业态大企业

解决“发展慢”问题

近日,市政府和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备忘录,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金属供应链服务中心。该项目落户在嘉兴现代物流园,将围绕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服务贸易,建设具有钢材深加工与重钢构建生产、现货自营贸易与组织贸易、仓储监管等六大核心功能的上物金属嘉兴钢材服务中心。

 据介绍,上海物贸是世界500强百联集团旗下公司,主要从事金属贸易,嘉兴项目是该公司跨出上海踏入长三角的第一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为了推进这个项目,嘉兴现代物流园管委会为我们单独成立了推进小组,目前项目推进顺利。”上海物贸副总经理韩英说。

引进像上海物贸这样的新型业态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是我市有效解决物流业整体发展较慢问题的主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发挥嘉兴现代物流园、嘉兴滨海港口物流产业园、嘉兴综合物流园和嘉兴内河港国际物流产业园等平台承载力,引进了全洲物流港(嘉兴)项目、川山甲、DHL敦豪物流、安博、玛氏食品中国配送中心等世界500强或物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70%以上的限上物流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物流园区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嘉兴现代物流园营业收入增长135.1%,税收增长63.9%。

接轨上海深化合作

解决“层次低”问题

提高物流业发展层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与具有物流优势的地区合作。近日,市政府在沪举办嘉兴—上海物流合作发展恳谈会,学习上海先进物流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做法,深化与上海的物流合作发展。

上海正大力推进“四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嘉兴接轨上海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上海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众多高层次的专家型人才、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的经营理念,这些都是嘉兴物流产业发展所急需的资源。同时,上海物流企业正加快向全国乃至全球布局,也需要在嘉兴这样的重要节点城市投资发展。

上海企业家们对两地合作充满期待,表示出下一步合作的意向。深圳美亚通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张顺延表示,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世界500强企业、汽车公司、高新技术公司等高端企业会更多入驻上海,对于嘉兴来说,可以做这些高端公司供应链上的配套商,引进这些公司在嘉兴设立配送中心。

建设信息平台

解决“效益低”问题

目前,全市限上物流企业在300家左右,仅占总数的3%,大量的运输企业都是“低小散”。嘉兴现代物流园管委会副主任庄佳玥认为,对于这些“低小散”企业,一要规范,要集合到园区发展;二要扶持发展,要有大量的货源供给它,它才能不断做大。“我们现在做的一块就是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这个是政府跟宇石物流来合作的。”

庄佳玥透露,2014年将上线一个面向全市空车的信息平台,使车辆跟货物需求形成信息连接。实际上就是鼓励这些“低小散”的运输企业依托信息平台集聚,使货跟车之间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

据悉,我市将借鉴先进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整合物流交易服务、物流作业服务、物流资讯服务等各类物流服务信息,构筑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公路港,为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撑。

深圳大力发展高端物流业

中国叉车信息网  2013-12-27

在“质量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下,作为深圳支柱产业之一的现代物流业,在“十二五”期间也要求有质量的增长。

在《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超过10%;深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比“十一五”期末提高0.26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业、流通加工、包装业等新兴业务对物流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57%,比“十一五”期末提高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还特别提及高端、高效、民生等关键词,提出深圳“率先向高端物流业迈进,建设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预计到“十二五”后期,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目前的15%降到接近14%,将为社会节省150亿元人民币,实现高效发展,使民生获益。

提升深圳物流业竞争力

从《规划》中了解到,未来5年深圳物流业将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深圳将投598.41亿元发展物流业,其中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工程、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工程等74项相关项目。

研究认为,深圳物流业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日益显现,不仅体现在促进生产要素及产品的高效流通,有效降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依托供应链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带动了金融、商贸、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和产业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高端物流业

与此同时,深圳是率先在全国提出发展“高端物流”的城市。据统计,目前深圳有各类物流企业14000多家,但有很多小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效率低、管理模式粗放,制约了整个行业向高端发展突破。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促进现代物流业高水平发展,是深圳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深圳质量”建设的需要。

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深圳将依托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物流业,建设成为具有产业支撑功能和民生服务功能的全国优秀物流服务都市、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亚太地区重要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以及与香港共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抢占技术高端和管理高端,强化模式创新与体制创新,着力发展高端物流,在“十二五”期间,将高端物流业打造成为深圳现代物流业主导业态。

为此,《规划》指出前海将是未来深圳高端物流业的集聚区。将积极促进深港两地现代物流业的深度合作,在前海形成高端物流业的集聚区,打造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航运衍生服务基地。利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特殊开发政策,重点发展提供融资咨询、融资担保、资金结算、报关通关、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

物流业与民生事业联动发展

如何提升物流效率,减低物流成本惠及民生,也是“十二五”期间深圳物流业将着重发展的方面。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在未来5年内,深圳将加快物流业与民生事业联动发展。按照建设民生幸福城市要求,创新具有小型、零散、多样特征的都市生活用品物流形态,高质量解决广大市民“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生活基本需求。

支持企业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实施科学农产品物流运作,降低物流环节成本,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物价稳定。关注社区居民需求,完善社区物流体系,构建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受益于民的物流新模式,解决好物流行为中“最后一公里”问题。《规划》明确,将适时调整商业配送、城市快递等货车的道路通行规定,重点解决这些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

此外,发展50家大型物流总部企业也是《规划》中的亮点。“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实施“梧桐计划”,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设立中国业务总部、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设立国际业务总部,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行业并购和重组,重点发展综合性物流、供应链管理、速递配送等十大类50家大型物流总部企业,打造一批总资产过10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总部企业、总资产过50亿元的职能型物流总部企业和总资产过10亿元的成长型物流总部企业。

发展物流业,政府要补位定位不错位

锦程物流网 2013-12-04

导读: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不是退出、不作为了,政府要补位、定好位,不做错位的事。

“真没想到总书记能上咱这个地方看。”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已有几天时间了,但说起当天的事,临沂中联物流的隽立峰仍兴奋不已。

11月25日,习近平来到金兰物流基地,视察物流信息中心,考察物流运输企业。他同管理人员和装卸工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物流业运行过程和成本效益,问他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习近平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据11月29日《大众日报》)

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责任,是实现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我省提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实现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输装备现代化、运营方式多样化、管理服务智能化、物流人才高端化,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网络发达、信息畅通、立体集约、成本低廉”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

“物流之都”货畅其流

11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金兰物流基地,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川流不息,一条条物流线路通达全国各地。

这个占地500亩的物流园区分为运力、分拨、仓储、信息及生活服务五大中心,是临沂最大的现代物流园区之一,是省重点项目、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重点建设项目。自2007年开始运营,金兰物流基地已入住各类业户50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服务车辆4000余辆,合作网点遍及全国,交通流量每天近万车次,年货运量700多万吨,货值近300亿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一个国家和地区物流基础和运作的好坏,已成为评价其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和商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临沂已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现有专业批发市场101个,经营面积1055万平方米,商位6.9万个,从业人员23.3万人,日客流量30万人次;全市物流园区27处,100辆车以上的运输公司达到130家,商品交易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苏鲁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被授予“物流之都”称号。

用市场之手整合资源

临沂物流线路直达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县级以上城市,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运车辆达到2万多辆次,车辆运输空载率低、效率高,可实现600公里以内当日或次日到达,1500公里隔日到达,3000公里以上3至7天到达。

市场之手实现了资源的集聚整合。在临沂,货物配送起步价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约低20%,比全国平均价格水平约低27%,临沂物流“凹地”效应凸显,带动了临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聚集与发展。国际物流园区内汇集了立晨、华阳、华派克等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了以工程机械零部件、钢材、有色金属、信息配载为特色的生产资料物流园区;荣庆冷链物流,立晨、华派克等第三方物流,金兰、天源等货运站场,黑风、交运等班线物流,经信、中联等干线货运,医药物流、图书物流、烟草物流等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产业,多元化模式物流相互补充。

临沂依托金兰物流搭建鲁南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引导300余家信息配载业户进驻鲁南交通物流信息大楼。重点物流企业、农村物流县级分拨中心等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省物流信息平台对接,鲁南交通物流信息平台、阿里巴巴临沂分站、临沂商城网上电子交易中心、网上商城等商务交易平台陆续开发使用,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政府不能退出不作为

发展物流业,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不是退出、不作为了,政府要补位、定好位,不做错位的事。近年来,我省及临沂等市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物流业发展。

临沂市将物流业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头戏,纳入全市重点发展的盘子统筹谋划、加以推进,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货场、机场周边,分别规划布局城市物流组团;按照强链、补链的原则,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物流业态、领先物流企业、高成长物流领域和物流亲和型产业;探索中小物流企业联盟试点示范工程,通过联盟、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电商物流、专业特色物流,培植打造一批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龙头骨干物流企业。

我省于去年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38号文件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国九条”细化为“省43条”,推出了减征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在用地上给予重点保障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省还将尽快出台《山东省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并据此细化全省交通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当前嘉兴市物流业发展形势分析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11-05

近年来,我市在一系列发展政策中,将物流业发展列入我市经济和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特别是在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市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之首,给予大力推进和培育,物流业总体上呈现出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发展现状

今年1-9月份,我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5.41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全社会公路、水路营业性货运量1.26亿吨,增长1.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嘉兴港货物吞吐量4834万吨,增长11.1%。总体看,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回暖和信息消费扩大,物流业发展保持稳定,出现小幅回升态势。主要特点有:

1、物流园区集聚发展态势明显。我市“十二五”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中规划了14个现代物流集聚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综合管理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集聚特色明显的现代物流园区,其中,嘉兴现代物流园、平湖独山港物流园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嘉兴综合物流园区、嘉兴内河港国际物流产业园、嘉善县现代物流集聚区、海盐临港物流园、嘉兴港区综合物流园等5个被列为嘉兴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70%以上的限上物流企业已进入物流园区发展,许多园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如嘉兴现代物流园,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35.1%;税收4422万元,同比增长63.9%。

2、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成效初显。“十二五”以来,在推动“主辅分离”的同时,物流业流程外包发展理念日益深化,传统物流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发展,例如川山甲物资供应链有限公司通过供应链管理服务,1~8月实现税收1386.4万元,同比增长13.8%。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城市配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1~8月,我市快递业务量突破5000万件,业务收入突破8亿元,分别增长66.8%和63.1%。

3、海河联运继续快速发展。我市充分利用铁、公、水、港等多式联运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海河联运,1~3季度从沿海中转至内河的货物总量为734.1万吨,增长113.5%,其中经乍浦港转运货物占88%,由嘉兴籍船泊承运占43.8%。

4、物流行业运行质量逐步提高。1~8月,物流业限上企业达到302家,增长5.6%,增加值达到17.6亿元,增长18%,利润达到3.2亿元,增长144.9%,受益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税金下降1.4%。

虽然我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我市独特的物流优势资源还不相称,行业发展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低”:

1、物流业比重较低。我市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8年的9.58%下降到2012年的7.47%,低于全省8.16%的占比,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增速为5.3%,低于我市服务业增速(10.2%)4.9个百分点。同时,我市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出现下滑,由2008年的7.19%下降至去年的6.64%。说明我市物流业发展速度慢于我市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也慢于全省物流业发展平均速度,我市物流业的优势和主导地位并没有突显出来。

2、物流产业层次偏低。突出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物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道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及水上运输业,这三个行业单位数占物流单位总数的90%以上,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小、低、散”现象,全市限上物流企业仅300家左右,仅占3%左右。二是物流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较低,据2012年企业信息化调查结果统计,在292家物流企业中,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物流配送的有90家,占比为30.8%,同时运用电子商务采购和销售的更是凤毛麟角,分别只有2家和3家,占比仅为0.7%和1%。三是物流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2010年我市该行业中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低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1.1年,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年。

3、物流需求拉动力低。从微观主体看,目前我市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还普遍对物流市场缺乏认识,大多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以企业内部自给自足为主,很少需要市场提供的专业物流服务。据2012年对于工业、商贸企业信息化调查结果看,在42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大型批发和零售企业中,分别有11.1%、5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物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市物流业发展应当把握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嘉兴作为长三角的区域中心,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抢抓机遇。

一是要把握扩大内需特别是信息消费需求的战略机遇,在有效满足消费需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中发挥物流业更大作用。

二是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和供应链一体化,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交易活跃的专业市场和生机勃勃的电商市场,积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分层分类,梯度培育,特色发展好全市的新市镇,加快3个省级小城市和12个市级小城市试点镇建设,加强城市物流服务体系的改造和建设,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四是要把握创新驱动的战略机遇,鼓励物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五是把握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机遇,抓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建设的契机,主动承接自贸区物流溢出业务。

六是要把握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推行绿色物流、循环物流、低碳物流,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规划层面,进一步完善落实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依托我市发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优化物流节点布局,调整与补充“六园十心多点”的空间规划布局,建设交通设施导向型、货源地导向型、城市生产生活配套型物流园区,抓紧做好铁路物流中心、公路港等一批项目的规划选址工作。

2、在政策层面,研究制定加快我市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意见。为有效解决物流业整体发展较慢,物流企业“小、低、散”等问题,尽快制定出台物流业发展政策,政策上体现以下扶持重点: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园区配套;二是鼓励引入企业总部,引进具有新型业态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规范和鼓励在嘉兴参与物流活动的企业注册在嘉兴;三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设备更新改造,激励企业创新发展,走节约集约发展道路;四是加强资金、土地要素及税收支持;五是创新人才服务、车辆管理的支持。

3、在载体层面,进一步加快物流园区和项目建设。着力提高物流园区的层次,积极寻求与具有物流优势的大集团合作,创造更为优越的配套服务,抓紧做好我市现代物流园、嘉兴港综合物流园、独山港综合物流园、内河港综合物流园等园区对接上海自贸区活动,主动把握自贸区的溢出效益。在项目方面,抓紧谋划和对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深化省物产集团、上港集团的合作,争取铁路物流中心等项目早落地。明年,结合我市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调整,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引导作用,一方面引导物流项目向物流园区集聚,另一方面也倒逼物流企业自身走集约节约化发展道路。

4、推动“六港联动”发展。立足大物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公路港、内河港、海港、空港、铁港、信息港“六港”联动发展,破解长期困扰海河联运、铁公水联运等多式联运的瓶颈问题,打通各种运输方式的连接通道,特别是在现代物流园、嘉兴港区综合物流园等园区配套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5、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借鉴先进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如传化物流基地),整合物流交易服务、物流作业服务、物流资讯服务等各类物流服务信息,着手构筑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公路港,为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撑。

6、完善物流统计制度。目前我市交通物流企业有万余家,而仅302家纳入限上企业统计范围,因此,一方面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更多企业纳入限上统计;另一方面,完善统计制度,做好限下企业的统计调查工作。(嘉兴市发改委)

发展咸宁物流业要“抓大不放小”

咸宁日报  2013-10-25

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区域,必定有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来做支撑。发展咸宁物流业,要注意“抓大不放小”,“抱团取暖”。

全市共有物流企业389家,职工从业人员4402人。随着传统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和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部门主辅业分离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开始起步,咸宁物流业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目前,我市物流产业领域操作模式过于传统,技术装备落后,很多的物流企业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较低层次运作阶段。流通业态上缺乏创新,基本沿袭批量进货、销售或采取一手进一手出的方式,不注重供应链的管理,忽视服务链的延伸,物流的纵向和横向被分割切断,企业内部产、供、销部门还是分别设置,产供销过程中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分割。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回收和加工等部门分割设置的单项物流形成不了系统物流,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提升物流园区的功能来消除这种不适应。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应根据园区的战略定位和服务范围来确定。全面提升物流园区的功能,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此外,目前我市从事物流业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紧缺。当前,亟须培养一批既要懂经营管理,对现代流通服务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还要懂得软件管理系统、电子交易、金融服务、投资担保、加工配送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政策上给予支持非常重要。物流产业必须从政府的角度进行引导和帮助,才可以彻底缓解这一矛盾。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盈利大户和纳税大户,政府有义务帮助企业解决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为物流产业提供支持。诸如设置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扶持现代物流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设,提高区域物流产业智能化运行水平和物流效率。同时,进一步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并尽快全面推广,使具备物流纳税人资质的企业尽快从中获益。

从国外发达的物流来看,如美国大中小城市周边都布局着物流园区,而且功能完善。这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支撑了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发展。国内的情况也验证这一点,一些经济发达、发展快速的城市或区域,都有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来做支撑。

如何完善咸宁的物流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咸宁发展物流产业,要注意不要“抓大放小”。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引进物流企业时,过于注重大企业的引进。事实上,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时候他们都被冷落和忽视了。

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困扰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最近到一些地方调研发现,一方面很多的物流企业拿不到地,一方面一些物流园招不到商。为什么?因为想进去的企业在投资的强度、税收上满足不了政府的要求。

进不了园区,物流企业只能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地建设自己的物流基地。不集约、不集中、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各级政府在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物流是基础性产业,在税收、投资强度上,把它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设施去看待,重点关照。

现在一些园区里面入驻的企业,真正做物流的也不是很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物流园区,还比较少。为了适应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为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搭建一个物流基础设施的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咸宁物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抱团取暧”,参与其中。     

南阳市开创商贸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产经信息网 2013-10-14

“发达的商贸服务业,是城市繁荣发展、宜居宜业的重要标志。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步伐,提升首位度和宜居度、承载力和辐射力,这一决策,为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新机遇。”10月9日,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文涛接受采访时说。

优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围绕打造豫鄂陕省际区域性商贸中心需要,按照现代化商贸流通网络体系要求,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对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加快形成科学互补的商业网络体系。目前,南阳市已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商务部流通促进中心开展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修编工作进展顺利。

促进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配送中心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大型连锁超市、流通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建设农产品直采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深化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基地配送等对接模式,促进农村日用工业品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

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促进南阳市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合作,支持流通企业开展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开展在线信息发布、商品展示、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业务,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加盟,引导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领域、多地区拓展。完善城市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与集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物流配送。

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实施“雁阵计划”,运用连锁经营形式改组提升传统商业,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特色街、专业街、步行街以及沿内河商业区,创建一些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央商贸中心。完善酒店和餐饮特色街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街区,提升住宿餐饮业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加快社区生活服务公共平台建设。重点发展社区中小型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早点快餐店、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以及洗衣、修理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打造民生服务平台。

强化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完善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提高报送速度和质量,提升市场分析和预测、预警能力。完善市场供应应急预案,抓好肉、糖、菜等重要商品储备,确保市场供应。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屠宰管理信息化和质量安全可追溯。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绍兴】创新驱动点燃现代物流业发展引擎

中国交通新闻网  2013-10-10

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绍兴县现代物流业伴随着轻纺市场逐渐壮大。通过对传统货运业的优化升级,以全县产业发展为依托,绍兴县充分利用“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资源优势,借势长三角商贸物流群,创新驱动服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助推“工业强县”和“服务业兴县”两大战略。

注重产业特色,聚商引流显优势

作为全国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之一,绍兴县纺织品市场专业化与纺织产业高度聚集的良性互动,使纺织品物流需求量大且集中。另一方面绍兴县又是一个纺织原料严重缺乏地区,大部分纺织原料、染化料都需要从外地调运,轻纺产业配套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

轻纺产业集聚为绍兴县物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全县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3291万吨,货物周转量63.84亿吨公里;2013年1-6月完成1675万吨、货物周转量33.5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1.88%、12.18%。供、产、销、运的相对集中,产生了稳定、持久、集中且大量的纺织产业链物流需求,增强了绍兴县现代物流发展后劲。

另一方面,绍兴县陆路交通外接内联,水路运输通江达海,通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嘉绍大桥的开通改变了绍兴交通格局,使之由“交通走廊”升级为“物流枢纽”,绍兴县物流产业通过借力“公、水、铁”和“大桥经济”,拓宽货运流通渠道,进而形成“物流洼地”,汇聚人气商机。近几年来,外地物流企业争相抢滩绍兴,如美设等国际货运公司纷纷到轻纺城考察物流市场发展潜力。

完善基础建设,政策引导强实力

目前,绍兴县柯桥联托运市场现有联托运经营户153家,其中公路货运配载、代理经营户129家、铁路货运代理经营户4家、航空货运代理经营户3家、散发经营户17家。正在建设中的滨海物流中心是绍兴市规模最大的物流平台之一,总占地面积600余亩,项目总投资5.8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50000平方米。绍兴县通过积极引导本地物流产业做大做强,借力政策重点扶持物流龙头企业,推进国内物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今年县滨海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和浙江绍广物流有限公司分别获得70万元物流基地补助资金和20万元物流龙头企业补助资金。

作为外贸大县,绍兴县国际物流需求旺盛,2012年绍兴县积极构筑国际物流服务新平台,出台《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013年上半年报关业务同比增长118.6%,1-7月完成提还箱25319标箱,进出场44137标箱,同比增长89.2%和89.4%。随着与上海港、宁波港的深化合作,在全省首推“全球拼”业务,变单一的出口目的地拼箱为全球多个目的地拼箱,方便零担货物出口,形成货物出口拼箱规模集聚效应。同时启用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进一步增强绍兴县国际物流竞争实力。

坚持节能提效,创新发展促转型

通过优化运力结构,提升运量是当前绍兴县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又一举措。引导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轻纺城联托运市场物流企业大型车辆“本地化”运作,1—8月全县营运货车16506辆(载重51186吨),其中厢式货车、重(大)型货车和专用车辆分别为2939辆、2623辆和228辆,分别占比约18%、19%和1.6%,同比分别增长约2.6%、14%和13%;同时已淘汰危货车辆6辆、转籍5辆,更新及新增重型专用车辆8辆,有4家物流公司新购置奔驰、斯坦尼亚等高端大型重卡53辆。

绍兴县通过大力推广“甩挂运输”,减少车辆返程空载率,最大限度节约候车装卸时间。今年该县浙江绍广物流有限公司投入418万元新购买5辆全市最先进德国卡曼低能耗牵引车,使单车运输百吨公里油耗比传统运输降低约11%,通过车辆技改提升效率,投入8万元技改资金加装车载3G无线视频监控设施,绍兴—广州物流运输线甩挂运输月均30多趟次,已占该线运输效益14%。

现代物流如同城市的血脉,通则活力显、优则效益升,绍兴县凭借产业轻纺产业集聚优势,创新驱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又快又好发展。

海南全面推动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

中国行业研究网  2013-09-24

海南检验检疫局与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在海口市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海口港发展合作备忘录》,推动海南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争取使海口港早日迈进亿吨大港行列。

海南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贝景波说,海南检验检疫局将推进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监管水平,支持海口港做大做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贡献。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林毅表示,将加强与检验检疫机构的合作,争取使海口港早日迈进亿吨大港行列。

按照双方签署的备忘录,双方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共同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不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发挥交通电子口岸(EDI)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通过进出港船舶信息、出入境舱单、运单、作业流程等信息与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的交换,实现进出口货物、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旅客及口岸服务单位相关信息的共享共用,缩短进出港旅客、船舶和货物在口岸停留的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进出境人员及货物监管,强化运输安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强部门联动,建立进出码头、场站的集装箱、货物、拖车等信息的共享机制及电子闸口放行的管理模式。

三是加强疫病疫情防控合作,构建多层面的联防联控机制,通过播放广播、录像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出入境旅客宣传我国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等法律法规,联合举行口岸疫病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发生重大疫病疫情时,相互配合落实各项应急检疫措施,及时切断传染源,防止疫情传入传出。

四是加强口岸设施建设合作,联合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港口保障能力。在完善港口、码头、航道、口岸设施功能建设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与相互合作,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通航安全和通关保障能力,互相提供设施利用便利,务实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口岸监管能力的提升。

五是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合作联络协调机制。双方建立总协调人和对口联络部门机制,负责商定协作内容、出台相关措施,加强定期通报、信息宣传及沟通协调合作工作作。   

湖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中国湖州门户网站 2013-09-18

2013年,湖州市现代物流业以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着力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强物流企业培育、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大物流集聚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物流项目建设。半年来,全市现代物流业增长平稳,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培育发展良好,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一、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紧紧围绕提升平台集聚效应,加快推进德清临杭物流园区二期工程、长兴综合物流园区B区工程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截至6月底,德清临杭、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分别完成投资1.27亿元、1.72亿元,分别为年度计划的84.7%和68.6%。

二、物流项目进展顺利。全市重大物流建设项目14项,计划投资12.7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7.8亿元,完成计划的61.2%。

三、物流企业培育良好。一是对照省级交通重点扶持物流龙头企业认定条件,积极争取、推荐上报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南浔鑫达物流为省级交通重点扶持物流基地和龙头企业,现南浔鑫达物流已列入省交通重点扶持物流龙头企业;二是继续通过引导企业开展创A工作,提升物流企业综合服务实力。截至6月底,全市共新增3A级物流企业2家、1A级物流企业1家。

四、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行业推动、企业主体”的原则,继续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园区通”工程,扩大一卡通覆盖面。上半年,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上下流信息化互联,引导一通物流与美欣达集团的信息化互联,目前已达成合作;南浔鑫达物流中心甩挂运输建设项目已完成干线运输平台及信息系统改造。

商丘市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3-09-13

商丘市充分利用该市交通区位优势,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培育并做大做强物流市场主体,有力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积极谋划打造大型物流园区。以梁园区铁路货场为依托,加快西货场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一个能够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的高标准物流运输格局,围绕郑徐高铁、国道310升级改造,加快协调区域内场站项目的建设,构建铁路公路、人流物流联合运输无缝对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是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鼓励和支持重点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资、合作等形式,形成规模优势。加快物流企业标准化建设,对辖区内货运站(场)物流公司企业全面开展质量信誉考核,应充分发挥政策及资源优势,鼓励物流企业参加国家A级企业评估工作。目前,共有各类A级物流企业70多家。

三是积极围绕物流业发展开展调研。按照国家物流业发展相关规划要求,对物流运输企业进行全面摸底,与生产加工、运输物流企业进行座谈,积极征求各方面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建议,结合我市经济和产业特点,做好编制区域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强化管理,规范物流市场秩序。联合工商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从事货运代理、货运配载、仓储服务、货物中转、搬运装卸业务的单位逐一进行审核,对无证无照物流货运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未取得经营资格或营业执照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予以取缔,有力的维护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严格规范物流企业经营活动,对违规经营,不正当竞争,欺骗敲诈等破坏物流货运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服务质量差,检查不合格的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取消经营资格。

政策措施助推物流业发展

柳州晚报  2013-09-05

9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鹧鸪江钢铁物流园,看到园区里的仓储区堆放了大量的钢材,大型车辆进进出出。入住园区的市美桥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人甘先生说,2007年,他就从玉林来到柳州,从事钢材贸易生意,鹧鸪江钢铁物流园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钢材生意的开展。我市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全市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从布局、规划、管理、环境、信息技术、物流人才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目前,这些建议正逐一变成现实。

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物流业发展

“‘十二五’期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50亿元。

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建成5个年交易额百亿元以上的大型物流基地。”这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

据了解,2011年和2012年,我市相继出台了服务业“1+7”和6个政策性文件。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市把物流业发展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2011年下发了《关于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工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的意见》等6个政策性文件,逐步形成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正常体系,在资金、土地、税费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如对新增限额(规模)以上的生产性物流业、生活性物流业、快递业等企业上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地方留存部分以项目扶持形式返还50%;支持工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对工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新设立的物流企业,3年内每年新增的企业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属地方留存部分,全部奖励给剥离物流企业等。

做好物流业发展总体布局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建议,应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市、县、乡三级物流服务网络。

对此,市商务委介绍,我市制订的《柳州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物流业规划布局作出了总体安排,提出在快环经济圈产业园区和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大型生产性物流园区(基地)及集加工、交易、质押、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大宗商品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等各关键节点布局场站建设项目,在柳东新区规划布局柳州出口加工区,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市、县、乡三级物流服务网络等规划发展思路。目前正考虑重新制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和部分近期专项规划。

按照“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筹划一批”的原则,我市组织策划了一批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4个千亩级物流园建设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鹧鸪江钢铁物流园一期基本完工,并于今年3月份正式投入运营,目前,该园区已经有20多家钢材经销商进驻,基本形成一个以柳钢生产基地、物流园铁路专线货场、鹧鸪江码头作业区三位一体的钢铁物流集港中心。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广西长乐现代物流园、柳州粮油物流贸易中心项目征地及前期建设也稳步推进。另外,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一期基本完工,广西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柳州桂中海迅阳和示范性物流配送中心、鹿寨县桂中建筑装饰材料物流城项目、宁铁柳州汽车工业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桂中海迅、广西柳州物资储运、中铁柳州物流、国联物流、糖网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已成为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物流骨干企业。

商贸物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市商贸物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有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广西汽车贸易园、飞鹅日用品批发市场、柳州市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柳州鹧鸪江钢铁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顺达通综合批发市场、柳北钢材大市场等8个市场,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的物流企业10家,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据了解,2012年,广西仅有的10家国家级AAA级以上物流企业中,柳州占了7家;13家物流企业被列为国家税收试点物流企业。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