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健康养老产业专题信息(1)

发布时间:2014-12-29  |  浏览:

内江市积极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

内江市政府 2014-11-24

(1)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落实融资、土地等6类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开办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5类医疗养老机构。

(2)延链发展。推进古宇湖阳光公寓等8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5个养老综合集成体,延长“旅游度假-养生长寿-医疗康复-研发制造”产业链,推动其与旅游休闲、健康食品等6大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17年,养老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30亿元以上。

(3)升级服务。引导养老机构与专业酒店管理、健康管理、物业服务3类公司联合经营,推行“护理、度假、居家”三分类服务,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结构合理的养老健康服务体系,力争到2017年,养老床位数达2.54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以上

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2014-08-29工作报告市民政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4〕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按照“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床位数达到2.8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养老服务提供就业岗位3.58万个以上。养老服务业成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到2017年,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以上的城市社区,75%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床位数达到2.54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以上。养老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主动强化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含内江经开区,下同)在制订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详见附件)。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规划和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养老服务设施应位于适宜老年人活动的低层,多期开发的应在首期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的,或没有达到规划和标准要求的,可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发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文化、体育及其他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逐步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鼓励开展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二)高度重视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功能,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的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作用,督促家庭成员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帮助留守、失独、经济困难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各县(区)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倾斜。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探索建立城市公办养老机构与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等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

(三)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是让居家老年人获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建立健全县(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服务机构、招募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服务商等方式,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规模,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培育和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建设,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服务。

(四)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社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为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等服务。支持社区开展老年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五)强化机构养老。发展多种形式并存的机构养老服务,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加大公办福利机构建设力度,重点为城乡“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失独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民间资本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社会资源用于养老服务,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门槛。

(六)推行医养结合。推动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开设老年病科。鼓励医疗机构转型或增设老年护理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意外伤害和长期护理等保险保障。

(七)积极发展养老产业。鼓励相关行业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各类服务,加强残障老年人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需要开发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宣传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贯彻落实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三、政策措施

(一)投资融资政策。各县(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安排财政性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将国家、省、市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落实到养老服务业,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鼓励商业保险企业设立老年人意外责任险,建立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运营风险。

(二)土地供应政策。各县(区)政府要依法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根据新建养老床位的工作目标和年度任务,按照养老床位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确定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指标,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养老床位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所需用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供地方式,属非营利性质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属营利性质的应以租赁、招标、挂牌等方式出让供地。养老服务机构的营利或非营利性质应由当地养老服务行政主管部门界定。严禁擅自将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用于房地产开发。

(三)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现行支持养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其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符合相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比例扣除。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境内外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补贴支持政策。各县(区)政府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根据养老服务的实际需要,推进民办公助,选择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平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一定的运营补贴。对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床位,原则上按每张1万元给予建设性补助,并适当补助运营费。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要将50%以上的资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要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

(五)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课程。鼓励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医学类学校要依托护理专业,拓展护理专业课程内容,创造条件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把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范围,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落实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培训机构。养老机构应当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

(六)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政策。落实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和养老用品开发,培育发展为老服务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建立为老志愿服务登记制度。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区)政府要成立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实施意见,分年度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和落实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敬老模范县(区)”创建活动。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行业规范、业务指导职责。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财政部门要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给予财力保障。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分年安排,及时下达年度用地计划。商务部门要把养老服务业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老龄工作机构要综合协调,加强督促指导。教育、公安消防、卫生、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金融、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民政部门要健全养老服务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法确定适用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范围。有关部门要建立养老服务业统计制度。其他有关部门要依照职责分工对养老服务业实施监督管理。要积极发挥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行业自律作用。

(三)加强督促,纳入考核。各县(区)要加强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工作绩效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按年度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职责,制订具体政策措施。发展改革部门、民政部门和老龄工作机构要加强对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我市加快健康及养老服务业发展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2014-11-17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中央、省财政将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纳入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加大了扶持力度,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2014年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470万元,项目涉及临翔区、凤庆县、耿马自治县。

围绕推动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我市将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快健康及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立足项目争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模式,选择条件较好的部分县(区)、乡(镇),尝试探索医疗、养老、家政、健身、旅游等各种服务业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创新支持方式,在重点支持公办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鼓励地方通过社会力量、个体私营、外资兴办、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养老、健康等服务业投入。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提高为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搞好宣传引导。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宣传报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样板典型,努力为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北京金融着力服务健康养老文体业

中工网  2014-11-11

“我们将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工具和产品,加大对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第十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期间举办的“金融街论坛”上指明了北京金融未来的着力点。

李士祥表示,今后,北京将围绕更好发挥金融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深化改革创新。金融业是首都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十一五”以来,金融业在首都经济中的比重保持上升趋势。近两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1/4,在中高速增长成为首都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保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意义更加凸显。北京将更加重视首都金融业面向全国配置资源的作用,依托金融街作为国家管理中心的优势,做好对金融总部和高端人才的服务,进一步强化总部金融。同时积极搭建多样化金融市场平台,聚集高端要素资源,努力发展股权投资、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构建更具竞争力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

其次,北京还将围绕更好发挥金融业在构建高精尖结构中的引领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从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必须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围绕金融创新部署资金链和产业链,对于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也至关重要。将依托中关村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针对科技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努力完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跨境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形成全方位支持创新的科技金融一条龙,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再次,北京还围绕更好地发挥金融业对各领域改革的促进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领域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需要相互配合、协同推进。金融改革对很多领域的改革都有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比如在城乡接合部改造过程中,在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的改革方向,开创了集体土地建设项目融资的新模式,有力推进了集体土地集约利用。在下一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及在国资、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中,都将更加注重与金融改革的协同,更多地运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创新,争取取得更大的改革成效。

此外,北京将围绕更好发挥金融业在改善民生中的保障作用深化改革创新。

为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将按照首善之区的标准,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对于非基本公共服务,我们将努力形成多元投入、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格局。将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工具和产品,加大对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还将完善政策,创造条件,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到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三农”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金融改革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最后,北京将围绕更好发挥金融业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深化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核心是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应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影响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提供有力保障。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特别要抓住环保、产业、交通“三个率先”,共同推进,协同发展。当前北京将重点与河北共同推进首钢曹妃甸产城融合发展、生态建设,与天津共同推进滨海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等。通过金融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推动三者协同发展。

 要把养老健康服务业培育成先导型服务业

四川在线  2014-10-27

10月24日下午和10月25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成都分别会见来川出席第十五届西博会的戴尔全球副总裁闵毅达一行和香江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志强一行。(2014-10-26 四川日报)

今年2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投融资、土地、税费、补贴、人才等6个方面的优惠措施。同时,《意见》还指出,要按照“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而刚出炉的四川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施工图”把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作为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进行规划,笔者认为,这些都全省各地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第十五届西博会上,养老健康服务业作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成为本届西博会的一大看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客商的眼球。我们都知道,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富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是拓展中国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更是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绝佳之地。从目前来看,四川电子商务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无疑,西博会自然要为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提供一个好的展示和交易平台,这样才能使本届西博会更“接地气”,更能凸显西部区域特色,让越来越多的投资企业看好四川未来的发展前景,在深度谋划,加快推进在川投资高端健康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等项目,推动四川产业转型升级。正是如此,魏宏在会见闵毅达时说,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戴尔在川发展,希望戴尔抢抓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推动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四川。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达到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可以说,养老服务业是我国当前急需拓展的一个发展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健康服务业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

基于此,笔者建议,四川要把养老健康服务业打造成为朝阳产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要借助西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企业家抢占西部发展先机,看好西部、投资西部,兴建养老健康服务业。要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投资吸引力,吸引更多投资商来川投资,把养老健康服务业培育成先导性服务业业。

以法制化方式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中国台州 2014-10-25

10月23日,省人大代表、副省长朱从玖一行来到临海古城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展开调研,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他在调研中指出,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要以法制化方式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柯昕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斯球陪同调研。

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到去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达897万,占总人口18.63%,预计到2020年将占总人口24%。昨天,朱从玖与当地基层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大家围绕草案修改稿中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的委托评估制度、养老护理人员的岗位津贴等话题畅所欲言,坦诚己见。

在认真听取发言后,朱从玖指出,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法制化方式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养老服务工作要加强政府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使政府、社会和市场形成合力。要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尽最大努力让老年人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和实惠。要建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化系统,及时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需求和资源供应信息。要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监管机制。朱从玖表示,对此次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将认真研究、逐条梳理,使这部法规符合浙江实际。

常州将打造国内知名的的健康之城 "一街五园"

2014年09月28日 常州晚报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提及,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最近的第四波“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的是“健康保健时代”,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事实上,在我国,健康产业俨然成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而我们常州,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围绕“研究、产、游、购、养”——未来,常州将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的健康之城

中国常州网讯 9月26日,中国健康行业BD动态与趋势专题会议在常州国家高新区举行;9月27日,2014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交流对接会在西太湖的都喜富都滨湖酒店举行,同一天我市又在市行政中心星聚堂举办第二届养老产业招商会。在2014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健康养老成为一大主题。

会场:

首次接触,就有很多企业对常州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个月前,武进区专访团率先到访台湾与我们的健康产业进行接触。我该感谢常州人的热情到访,才促成了这次台北生物产业协会的回访。”台北市生物产业协会理事长田蔚城坦言,“仅仅从地图上看,常州就具备区位优势。而更为重要的是,比起长三角地区许多趋于饱和、无地可用的城市,常州4.39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还有足够的可开发空间。”

和田蔚城一样,来参与2014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交流对接会的许多企业代表,似乎在很早以前就对常州健康市场做了功课,在这次交流对接会上,大部分与会的企业代表并不回避自己想要立足常州,争抢国内市场的企图心。来自台湾的一位生物医疗器材同业会的顾问坦言,“截至2013年底,常州有户籍人口365.91万,其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以目前常州人均期望寿命78岁来看,仅仅一个常州的健康产业市场就有巨大的空间。”

昨天下午,在我市举办的第二届养老产业招商会上,我市向与会客商推介了26个重点项目,包括地块开发类、公办民营类、加盟连锁类、资源对接类和人才培训类等5个类别,并有9个项目进行了当场签约,其中,由(法国)欧葆庭(中国)股份公司、法国爱德思集团、泰富集团三方签署的协议项目将成为我市首个纯外资高端养老项目。

实况:

常州健康产业中的制造业版块,其发达程度让人惊讶

短短一两天的实地考察,台湾健康产业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们发现,他们并不是较早到常的一批业者,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已经落户常州。

    近年来,常州逐渐形成了以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和常州国家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为中心的一南、一北两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形成了高分子材料、外科植入物、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康复器材和诊断试剂六大制造板块。

其中,仅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就汇聚了67家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制造企业,280余家医疗器械商贸公司。有不少还是国内外知名企业。例如,专业从事喉罩导管等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江苏法福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客户皆为欧美500强医疗器械公司;还有全球最大的天然纤维制造公司瑞登梅尔公司,生产的药用辅料主要面向全球和全国知名制药公司。而美敦力、柯惠、捷迈等医疗器械的国际巨头,以及兴和制药、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等近100家知名企业则汇聚在常州国家高新区。  不论是西太湖还是常州国家高新区,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例如,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除了量身定制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独有优惠政策,从研发、孵化、产业化到经营全方位予以支持。还向企业提供孵化平台、公共实验和检测平台,并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向园区企业提供协同创新平台。

而常州国家高新区,则成立了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业务发展联盟,致力于为生物医药领域同行牵线搭桥,为医药健康企业提供实效性发展平台。目前,联盟的核心成员囊括了诺华、辉瑞、赛诺菲、罗氏等全球30强医药集团,以及国药、上药、天普生化、复星医药等国内龙头企业,已成为中国大健康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化交流平台。

2013年,全市仅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就达561亿元。

愿景:

到2020年,打造养老产业的“一街五园”

未来,健康服务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常州要打造成国内知名的集“研、产、游、购、养”于一体的健康之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已明确将养老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10大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着力打造。《常州市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3-2015)》提出,要“依托常州旅游、医疗、养生资源,提供以高端医疗、特色养生、休闲度假为内容的优质养老服务,形成基本养老全面、高端养老优质、相关业态繁荣的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到2020年,我市将基本形成“一街五园”养老服务产业格局,即:光华路老年产品一条街、武进西太湖健康医疗产业园、溧阳天颐谷养老产业园、金坛东方盐湖城养老产业园、新北小黄山养老产业园、丽华地区养老服务产业园。

作为首批申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我市今后将从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产品开发和养老人才培训4方面下功夫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巴南打造“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 更注重健康养老

巴南网 2014-09-23

华龙网9月23日9时55分讯(记者伊永军)今(23)日上午,重庆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做客《华龙会客厅》,在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决策提出实施一周年之际,在谈到巴南区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定位时,巴南提出了打造“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生态健康体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

李建春表示,由于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战略决策的提出,巴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坚定,确定了今后巴南区定位方向,就是打造“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生态健康体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其中,“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体现都市功能拓展区的生态屏障、城市宜居功能,集中展现重庆主城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风貌;“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教中心功能和服务影响力;“生态健康体验区”是在承担保护并利用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责任的同时,向社会提供生态健康服务;“商贸物流集聚区”着力打造主城南部物流中心和综合枢纽,是体现国家中心城市作用的首要功能;“先进制造业基地”体现都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功能,是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主要载体。

李建春说,从城市建设的格局,打造“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要求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生态与城市的融合。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过去城市发展中不太重视“以人为本”、生活质量提高,这次重视起来了,所以在这一轮的功能定位当中,特别注重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巴南区文化休闲、健康养老的项目现在正在建设之中,一旦建设成功之后,对老百姓的生活改变将更加明显。

澄迈打造健康养老产业走出“绿色崛起”之路

新民网 2014-09-20

《瞭望》周刊报道澄迈打造健康养老产业走出“绿色崛起”之路

“世界寿乡”掘金健康养老产业

本报讯6月2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刊发《“世界寿乡”掘金健康养老产业》一文,报道了澄迈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禀赋,借力“世界寿乡”品牌,创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以健康养老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报道介绍,为了使“长寿之乡”的品牌造福当地父老乡亲,澄迈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深度挖掘富硒、生态、休闲等长寿元素,大力发展长寿食品、生态旅游、生态地产、休闲文化、康复康体等五大健康养老产业,满足公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打造高水准的现代服务业”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发展方略。

五大健康养老产业为澄迈的发展找到新动力。自2010年起,澄迈GDP增速连续四年排名省内首位,经济总量位列海口和三亚之后的省内第三位。去年澄迈GDP超越200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6959美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文章指出,除了大自然赋予的资源优势,澄迈长寿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上的创新。为探索保护和发展“和谐共生”,澄迈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于2008年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县委书记挂帅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委员会,并制定了生态现代化建设近期、中期、远期规划目标,用40余项与生态挂钩的指标引导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脱钩”,倡导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新型发展道路。在保护好“长寿家底”的同时,澄迈县把长寿产业的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增长的新引擎。一系列突破性的产业政策推动澄迈健康养老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苛刻的生态保护机制为澄迈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创新性产业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过去几年间,澄迈产业转型成效初显,水、空气、森林覆盖率等环境指标保持领先,绿色GDP占比超过70%,健康养老产业获得大跨步发展。

报道同时指出澄迈的养老资源基础十分薄弱,单靠财政资金支持养老产业显然很难。为此,澄迈正在着手修订完善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探索完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

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

遵义晚报  2014-09-19

新华社9月18日电民政部网站18日发布了由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0部门近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到2015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运营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

老床位数达到30张,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

在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到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病床数(含住院护理)达到4.97张。到2020年,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比重快速提高,护理、

康复、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病床数(含住院护理)达到6张,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25%,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为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在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方

面,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广覆盖的体育健身设施体系。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市公共体育场、群众户外健身场地和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普及,每个社区都有便捷的体育健身设施,每个行政村都有适合老年人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

泸州江阳:积极扶持和规范管理 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内江日报  2014-09-12

四川新闻网泸州9月12日讯(李盛琴)江阳区现有社会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1354张,月平均供养社会老人1200多人,其中200张床位以上的有4家,发展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程度均走在全市前列。江阳区积极扶持和规范管理社会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江阳区2011年先于省市出台了《泸州市江阳区社会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社会养老机构申请、审批、日常管理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为江阳区社会养老机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审批手续上尽量简化、优先,在收费上进行优惠。从资金上进行扶持,江阳区继2011年开始在全市率先每年实施社会养老机构运营补助后,2013年又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一级社会养老机构每年每张床位补助720元,二级社会养老机构每年每张床位补助600元,2013年共发放社会养老机构运营补助57.438万元。截至今年,江阳区累计发放运营补助90余万元。

此外还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审查力度。月审社会养老机构安全工作和规范管理情况,区民政局定期对辖区内个养老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并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季审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综合年审,根据审查结果,按得分高低评出等级。

  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省健康养老服务事业的建议

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4-09-11

一、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解决老人健康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2年末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截至2012年年底,长春市户籍人口总数为75012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16.6%,比2011年增长1.8个百分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显示,2012年80岁以上老人全国已达到0.22亿,并以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持续到2025年,失能老年人口已达3600万人,慢性病老年人达到0.97亿人,且将在2013年突破1亿大关。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患病、残疾、痴呆、卧床老人的增多,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也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老年健康养老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养老服务产业滞后,推进健康养老事业发展迫在眉睫

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意味着潜在养老需求的增加,具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4万个,拥有416.5万张床。截至2013年6月底,长春市共有养老机构468家、养老床位3270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20张床,比2012年下降3.3个百分点。另外失能老人和慢病老人的增长,医疗健康保健服务成为老人的第一需求,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数据,目前全国老年病医院只有61家,与老年健康紧密相关的康复医院全国也只有265家,其中城市地区219家,农村地区46家,全国有护理院41家,全部集中在城市地区,现有老年卫生服务资源明显不足,尤其是农村卫生护理设施更是奇缺。由此可以看出养老服务产业已经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

三、国家宏观政策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新机遇

今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35号文件,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的一举多得之策。《意见》以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为基本原则,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吉林省人民政府也于2012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省养老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可见各级政府已经把加快社会养老服务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点位置,宏观政策释放利好信号,必将为养老服务事业带来全新发展的崭新机遇。

四、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三缺”问题严重

1.养老机构数量不足

近年来我省老龄化的特点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地区分布不平衡、未富先老、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尽管养老服务事业有所发展,但与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仍不相适应。目前养老机构按举办主体划分包括政府办和社会办两种类型,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并逐渐释放,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积极性增高,但由于规模大回收期长,实际我省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量还不足20%;举办性质和注册方式不同也导致享受的政策优惠有所差异,难以享受到相关税收等优惠政策条件;受相关审批条件限制导致无法注册、无证运营的养老机构亦不在少数。虽然养老机构在增加,但由于老龄人口的飞速增长,使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呈下降趋势,距国家养老发展“35-40张床/千人”的目标还有差距。

2.专业护理人员不足

随着老龄人口构成的变化,失能老人的数量在增长,按照护理人员与失能老人1:3的配比粗略推算,全国每年新增专业养老护理人员就达50万人。现今的老年护理人员多数为下岗职工或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护理技能。国家有关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全年共有4656人次参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鉴定,其中3828人通过。虽然专业养老护理队伍有所增长,但与需求仍形成较大反差,其中护理员培训师资队伍不足与不均也是目前护理培训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全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全国养老服务业走势月度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在全国师资培训数量是偏低的。

3.资金投入不足

截止2013年3月包括吉林省在内的18个省市先后实现高龄津贴按月发放,针对失能老人的护理补贴制度也正在启动中,但总体看,老年福利制度覆盖面还不够广,尤其是一些民办机构除了前期投入的资金外,基本上靠收入住老人所得费用运营,据我们调查发现后期投入不足让那些本已经存在先天缺陷的民办养老机构更是“雪上加霜”。另外从养老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我省地方福彩公益金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也不够。

五、社会力量助推养老事业力度不够

养老行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健康可持续等特点,涉及医疗、康复、金融、旅游、地产等多个行业,但由于我省养老服务经验和资金不足,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模式单一,还没有形成养老产业链,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业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六、养老模式多元化急需分层管理

中国的养老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逐渐淡化,家庭人口减少,独生子女供养老人在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力不从心现象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居家养老需求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应急救助、家政服务、集体活动和精神慰藉等,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家庭照料资源减少、空巢家庭增多,仅靠子女完成养老已成为不可能的现实,所以家庭养老观念已逐步改变,多数老人更期待在社区能享受到有效服务或依靠机构实现集中养老。对于不同的养老类型应该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七、老年精神和心理关爱还需专业化

从国家统计数字可以看到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老年痴呆患病率为4.2%,抑郁症患病率为4.4%,人口老龄化的同时,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加速发展,老人精神和心理养老需求增加。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精神,加快制订我省相关政策细则,形成养老服务标准,并监督落实。

二、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新建新增养老床位,以发展增量,拉动配套服务产业发展并刺激内部需求。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进程,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事业。

三、开展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扶持相关大专院校开办专门化人才培养专业,鼓励企业高校联合开创养老护理人才产学培养新模式。建立培训机构,加强对现有养老护理队伍人员的职业培训并建立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四、鼓励和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开展养老产业医养结合项目,结合我省地域特色开发“候鸟式”养老项目,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网络化与信息化形式深入社区,提供更多便捷和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制定更加明细的管理服务标准。通过分层分类管理推进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六、通过开展老年心理学等专业建设,系统开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形成老年心理学学科体系和队伍,推进老年精神和心理关爱走向专业化。(省民盟)

河南南阳:文化养老添彩健康晚年

中国老年报  2014-09-10

本报讯 河南省南阳市委老干部局高度重视文化养老工作,从2006年起把老干部工作重心从抓“两项待遇”落实向服务“健康老龄化”转移,通过健全文化养老机制、搭建平台,使离退休干部积极健康地应对晚年生活。

该市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先后开展了“深化离休干部亲情服务”“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推进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老干部大学规范化建设”“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2013年制定了《关于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了文化养老工作调研座谈会、经验交流会,通过转移工作重心,把文化养老元素融入老干部工作之中,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该市紧紧抓住示范性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以市、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为重点,以单位、社区老干部活动室为补充,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精心构筑文化养老阵地。新建的南阳老干部活动中心于2013年投入使用,南阳老干部大学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市区离退休干部的学习活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从2007年起,各县区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并相继投入使用。目前,各级各单位建老干部活动室(中心)860个,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各地各单位对老干部活动室进行了达标升级、验收评比,使其达到“六有”(有学习资料、有娱乐器材、有电教设备、有取暖降温设施、有活动制度、有固定经费)标准。

为引导离退休干部广泛参与文化活动,该市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活动团体建设结合起来推进。2007年起,各级各单位按照“有利于参加活动、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组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如联合党支部、社区临时党支部、群团组织临时党支部等。各党支部以“争创‘五好’党支部、争当‘四好’党员”活动为载体,搭建“学、教、乐、为”的平台,为文化养老提供组织保障,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近年来,南阳离退休干部文化活动团体不断发展壮大,有依托老干部局、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等成立的书画、摄影、诗词楹联、门球、风筝协会等,有依托各单位成立的文化、健身、发挥作用团队等,这些团队成为老同志文化养老的有效载体。市老年摄影协会在市委办公楼前自办橱窗,宣传各地各单位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城市建设的新面貌、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市门球协会力求“小型活动月月有、各种比赛季季办、大型活动年年新”,多次组织老干部门球队参加各类比赛。南阳老干部艺术团成立20年来,深入机关、工厂、学校、部队、农村演出200多场次,并屡次在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奖。还有一些团体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如西峡孔子学会大力弘扬儒学文化,南召楚长城研究会致力于发掘保护楚文化等。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50%的离退休干部参加到各种文体团队中,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老同志发挥特长、娱乐自我、服务社会、实现价值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我州培育宜居健康养老养生休闲度假新兴产业

2013-11-15  中国金州·黔西南

我州将宜居健康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进行培育,为做好这一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州委、州政府专门邀请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策划专家之一、北京金必德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金裕德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沈青率领的专家组到我州调研。11月13日,在兴义举行了《黔西南州宜居健康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规划》调研座谈会,听取专家对我州发展西南宜居健康养老养生休闲度假项目示范区提出的策划思路和规划建议。州政府副州长黄曼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沈青向我州与会人员介绍了世界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情况、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认为我州适合发展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有条件率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养生养老发展道路和模式,率先探索建立中国西南绿色生态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率先探索建立民族特色的国际养生养老文化宜居试验区。要发展养生养老产业,黔西南州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显著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他还提供了规划设计途径,提出了策划思路和规划建议,强调要把养老养生项目规划设计与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结合起来,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特色发展的途径。

黄曼表示,我州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个旅游休闲度假、宜居健康养老养生的好地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的人群日益增多,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已变成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州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拟把黔西南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运动康体相结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积极培育这一产业。此次邀请沈青等专家前来我州,就是要共商《黔西南州宜居健康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规划》大计,由州委、州政府统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把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成为全州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据了解,为进一步掌握我州发展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详细情况,沈青一行将在11月13日至19日到我州各县(市)、义龙新区进行调研。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