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专题信息

发布时间:2015-11-18  |  浏览:

江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5-06-30 科技部网站

江苏省加快推进“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抓紧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2015-2020)》各项任务,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江苏经济增长新引擎。截止2014年底,共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1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33家,孵化面积2769万平方米。

一、优化建设布局。以强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创新服务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不断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全省建有各类专业孵化器108家,覆盖软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动漫、环保、新材料、工业设计、微电子、光机电等多个产业领域。全省光伏、物联网、纳米、软件等新兴产业代表性企业都诞生于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高科技新兴产业培育的摇篮。

二、完善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探索孵化器市场化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模式,推进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由早期的政府主导向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采用企业化管理的孵化器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全省60%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主体为独立公司法人,超过20%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民营企业为主投资建设。

三、提升服务功能。省科技厅每年都将科技创业载体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动。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重点支持孵化器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几年来共立项目1720项,省拨款达4.57亿元。积极支持孵化器内企业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经费7.09亿元。充分发挥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苏科贷”等专项资金作用,进一步引导创投、金融等机构加大对孵化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全省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1750亿元。积极搭建科技创业活动平台,今年启动首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在全省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业氛围。

四、创新建设模式。新型孵化器是目前孵化器行业的“奇葩”,他们形态各异,擅长和专注的领域也各有不同,但都注重早期投资与深度孵化服务相结合,线上孵化与线下孵化服务相结合,国内运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带动孵化器盈利模式向高端化转变。苏州、南京等地创新孵化器发展初露端倪,如苏州工业园区打造的金鸡湖创业长廊,针对创业者面临的痛点、难点,引导知名企业、资本、媒体、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联合创业服务机构,在较集中的区域集聚了以车库咖啡孵化模式的蒲公英创业吧、以创新工场模式孵化项目的创客邦、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CICI(城市信息云平台)梦工场、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主的苏大天宫、以媒体服务为模式《创业家》杂志等一批新型业态的创业孵化器,探索发展创业服务新模式。

目前,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共集聚了近20万科技人才,在孵企业超过2.9万家,每年新入驻企业平均达4000家以上,累计毕业企业达8243家,南京联创、天合光能、苏大维格(300331)、美新半导体、远景能源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从孵化器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万源市出台新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10-26 达州传媒网

近日,万源市出台新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新动力,实现新增长,扩大新就业。到2017年,该市实现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创新创业载体从重点布局到全面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从强硬条件到重软服务的转变,各类孵化载体达到2家,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初步构建覆盖区域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50家,培育一批创业投资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该市确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任务。即:激活科技人员、大学生、高层次人才、草根能人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鼓励各类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万源领办或合办科技型企业,大力开展群众性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孵化楼宇、社区、小镇等创新创业集聚区,建立一批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场为代表的创业苗圃,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的创新创业载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简化住所登记手续,采取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加强创新发明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落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营造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财税政策扶持,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5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新创业,重点支持初创期、种子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设立中小微型企业财政扶持补助资金500万元,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特别是新成立科技型企业的扶持,运用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等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对科技企业孵化标准厂房、孵化楼宇的办公用房、用水、用电、用气、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优惠,减轻创业者负担。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市场等融资工具拓展融资渠道,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服务窗口,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林权和知识产权等综合交易流转平台,创新质押融资模式,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小微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为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任务的完成,该市通过采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权,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办企业,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取酬,放宽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范围,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补贴力度,加大对青年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加大孵化器建设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专利实施转化,加大对农民及农业领域内创业支持等12条措施予以保障。尤其是该市对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给予了更多、更优惠的扶持,对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涉企主管单位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带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工龄连续计算,薪级工资按规定正常晋升,保留其原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不影响职称评定。允许科研院所、涉企主管单位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条件下,经批准从事创业或到企业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并取得合法收入。对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至少70%的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管理。财政资金设立的职业学校、涉企主管单位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完成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约定任务的前提下,依法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在该市兼职从事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成果转化活动,以及在该市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并取得相应合法股权或薪资。

该市在推动“草根”阶层创新创业方面,对青年、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也加大了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SYE)”,为符合条件并通过评审的创业青年申报为期3年3—10万元免息免担保创业贷款,并提供一对一导师帮扶。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工商部门注册或民政部门登记,以及其他依法设立、免于注册或登记的创业实体,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在孵化楼宇内的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补贴,同一领创主体有多个创业项目的,最高补贴可达到10万元;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10—20万元、20—50万元的配套资助。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达州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5—10万元、10—20万元的资金资助。对规模较大、成效突出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园,经项目验收合格的,可申请连续资金补助。鼓励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建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对其创办的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承担农村、农业发展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和委托,对被评选为达州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业服务超市,分别按照8万元、6万元、4万元标准进行奖励。

我国各地推进大众创业的经验做法

2015年08月17日中国创业致富报道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失业问题即将浮出水面。我国政府在此时提出鼓励大众创业计划是对的。尽管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但是,大众创新创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大众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1.科技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但现行制度在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上,没有完全理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不能从根本上释放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2.体制内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需要政策突破。目前,部分科研人员创业存在诸多限制,部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单位工资总额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的创业积极性。同时加大了创业融资的难度,也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3.需要完善现有相关政策对孵化器的精确定位,不能把孵化器当成一般性出租房、甚至房地产对待。同时对风险投资与民间借贷要真正区分开来,避免造成社会各界对孵化器、风险投资产生诸多误解。

4.国有投资在投入、退出等环节程序繁琐,国有创投公司的体制、机制需要更加市场化。政府应充分发挥具有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公司的作用,积极参与并引导天使投资,加强风险投资市场主体培育,充分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

5.进一步开放相关部门信息库,让更多基金投资人及早关注成长中的科技中小微企业。

6.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初创企业项目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支持力度。制定民族品牌扶持政策并尽快落地。拓宽投融资政策。通过大力发展各类科技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7.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技园、创业园等载体为入驻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辅导课程、加强培训,全方位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二、推进大众创业的对策

1、加快孵化器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途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努力加快形成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一流,“人才——技术——环境”三位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在借鉴其它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孵化器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

2、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

进一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来。

3、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围绕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特区”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着力聚集一批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企业技术难题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采取合作研究、专项技术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安排住房,提高生活待遇等,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4、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

从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用于科技研发经费在“十二五”期间达到gdp的2.5%,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保险业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

5、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科技人才、两种知识资源、两种技术市场,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机构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国内外企业和科技机构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公开招标和竞争,创新科技项目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扩大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与国际性合作和交流,引进管理、技术与智力。大力推进高新产业技术发展,加快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知名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三、各地推进大众创业的经验做法

(一)河北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从河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了解到,2015年,河北省将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运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施创新驱动,以创业辅导、产业集群、技术服务、品牌创建、智慧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小企业发展聚集资源,激发活力,培育新增长点。

一、强化创业辅导,推进创业创新

以创业辅导服务为突破口,优化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环境,扶持创业者,催生小企业,做大市场主体。通过实施50场“订单式”服务,实实在在帮助创业者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年新增创业辅导基地20个,总数达到385个,入驻小微企业8000家,安排就业20万人,新增市场主体10万个。

二、发展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创新

把发展产业群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的突破口,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园区 聚集区 为载体,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为支撑,统筹谋划和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加速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年新增超百亿产业集群5个、超50亿元产业集群1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总数达到400个以上。

三、搭建服务平台,推进技术创新

把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现有服务机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重点建设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标准制定、检验检测、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和服务需求。通过平台网络互联互通,建设省级示范平台、国家示范平台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带动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全年新增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5个,省级示范平台10个,争创国家级示范平台3个。

四、加强品牌培育,推进产品创新

以培育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和创建省级区域品牌为突破口,实施品牌培育梯次推进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夯实质量基础,围绕“专精特新”培育一批“唯一”“专一”产品,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着力打造“国字号”和“省字号”区域品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培育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200个,省优质产品150个、省名牌产品100个、著名商标200件,培育省级区域品牌10个、国字号区域品牌5个,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促进两化融合,推进管理创新

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支持引导信息化服务商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息化产品,满足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35家中小企业中开展全信息化精益智慧管理试点,推广冀凯集团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提升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主线,实施管理咨询与创新成果、订单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相结合,推进管理咨询活动,为管理创新助力。

(二)河南省:推出多项举措激发大众创业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河南省推出多项举措,有效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热情。主要举措:

一、加快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摇篮。近年来,河南省十分重视孵化器建设和发展,通过加快孵化器自身载体建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金融对接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全省孵化器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14年12月,河南省政府又出台了《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 2017年 》,对孵化器发展进行全方位支持。《行动计划》明确了近三年全省孵化器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目标、整体布局和重点项目,拟定了多项促进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措施。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计划新认定或组建省级孵化器60家以上,全省孵化器数量达到120家,实现所有省辖市、省直管县 市 和高新区的全覆盖,力争每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一星级以上的产业集聚区至少建设一家孵化器。同时,推动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新型孵化器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孵化器协调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强化考核评价,对全省孵化器进行动态管理,对通过考核的国家级孵化器、年度考核优秀的省级孵化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及以上大学科技园,省财政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补;对新认定的省级孵化器,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补。对已认定的省级及以上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经年度考核合格,按照其上年度服务数量、效果等的量化考核结果,每年给予一定的运行成本补贴。对省政府确定的新建、引进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重点支持。

目前,河南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已达74家,实现了全省18个省辖市、21个高新区全覆盖。

二、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河南省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创投机构风险补偿、种子资金配套支持、科技人员创业资助、大赛创业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在全省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2014年,河南省制定发布了《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豫科〔2014〕66号),《办法》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备案条件、程序和管理要求。

《办法》指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备案条件:一是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企业法人;二是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三是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四是企业上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的2%以上(注册不足一年的新办企业不受此款限制);五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专有技术。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注册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8700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284项,支持金额6777万元。

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对大众创业创新的支撑

为推进大众创业创新,河南省积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12年12月,河南省政府与招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支持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招商银行还建立“千鹰展翼企业库”,每年在全省选择200家企业,提供综合贷款支持与服务。2014年8月,河南省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全方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要从五个方面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

《意见》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方位科技投入体系,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到2020年,科技投入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激励机制、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机制、科技创业投资机制、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其他力量协同创新机制、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等。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市、县级科技投入考核工作。推进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全方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千鹰展翼企业库”已入库企业489户,授信248户,授信金额63.85亿元。

四、积极培育“新三板”后备企业,助力其尽早“转板”

“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在当前创业与创新的背景下,“新三板”正在成为沟通各种社会资源和创业创新的重要环节。河南省高度重视培育“新三板”后备企业。2014年4月,河南省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关于做好“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储备和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从六个方面做好“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储备和培育工作。

一是要加大“新三板”业务知识培训普及力度。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会,发放知识手册等形式,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

二是抓紧建立“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数据库。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可以同时申请进入“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数据库,接受相应培育。

三是抓紧制定对“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的扶持政策。针对“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不同阶段的情况,研究制订相对应的扶持政策。

四是优化金融和中介机构服务“新三板”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引导具有资质的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积极为“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五是及时报送“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储备和培育工作信息。

六是做好“新三板”挂牌企业风险预警和防范工作。高度重视并积极掌握本辖区“新三板”挂牌企业风险隐患情况,做好风险研判。

五、组织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大赛对于搭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创新平台,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自2009年起,河南省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创新创业大赛,共征集2000多个企业和团队参赛,引入创业资本对获奖项目投资1.84亿元。

2014年12月,河南省科技厅又主办了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大赛共设立了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大学生优秀项目奖、优秀组织奖四类奖项,河南省200多名科技创业精英参加了大赛。此次大赛,共有86个企业、团队和单位获奖;有4家省内外创投机构与5家雏鹰大赛优秀企业初步达成投资意向,拟投资额达4800万元;6家优秀创业团队已成功注册企业;招商银行已将24家优秀企业全部列入“千鹰展翼企业库”进行融资扶持。

(三)铜陵市:就加快推进大众创业工作提出若干意见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放宽登记条件。实行“五个放宽”:放宽投资领域,建立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放宽企业出资方式,支持投资人用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以及股权、债权转股权等方式作价出资;放宽企业名称条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中小微型企业后,在不侵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允许其保留原有字号和行业用语;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符合条件的,允许一址多照。

2.加大创业补助力度。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各类创业群体)个体经营、合伙经营或独自创办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吸纳3人以上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次性2000元—5000元的创业补助。

3.把园区外创业企业纳入房租补贴政策范围。各类创业群体在创业孵化园区外租用经营场地、初次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运营12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500—1500元的房租补贴。在创业孵化园区外租用经营场地且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初创型小微企业,按每平方米每月5元的标准给予房租补贴,最高补贴面积400平方米,最长补助时间36个月。

4.鼓励来铜创业。各类来铜创业群体创办实体企业,除享受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创业扶持政策外,优先安排园区厂房租赁或用地支持,优先入驻市人才公寓,优先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就近就学,享受免费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档案托管、用工招聘,以及政府补贴性的“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等服务。

二、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1.开辟初次创业企业信用贷款“绿色通道”。各类创业群体初次创办小微企业的,经行业协会、小微企业互助协会或创业园区推荐,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市创业专家志愿团评审认定,发放“初次创业企业绿卡”。市金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持卡企业提供担保,并联系银行为持卡企业提供不低于1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该类贷款的担保费用,由创业扶持资金承担。

2.充分利用省创业引导资金扶持创业。积极推荐、争取省创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利用省创业引导资金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初始创业提供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开展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抵押放大2倍的贷款。

3.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凡在铜陵市创业的各类群体,个人没有商业贷款余额的,均可向市人社部门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未享受国家贴息政策的,由市、区创业扶持资金贴息。

4.利用政府采购合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各级政府采购部门确定试点银行并签订协议,允许中小企业以政府采购项目《中标通知书》和合同为担保,向试点银行申请额度不超过政府采购项目合同额80%的贷款。

5.支持创业园区建立融资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创业园区设立孵化专项资金,为创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周转等服务。经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市创业孵化基地,入孵企业超过20家的,可用自有资金设立不低于200万元的孵化专项资金,市创业扶持资金按照20%的比例予以配套,配套资金最高不超过60万元。创业园区选择确定定点金融机构,按不低于1 5的比例,为创业企业提供贷款。

三、加快创业载体建设

1.鼓励兴建创业载体。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创业孵化园区。经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市创业孵化园区的,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建园补贴。各级政府投资兴建的创业孵化园区,给予每个园区15万元的建园补贴;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创业孵化园区,给予每个园区10万元的建园补贴。

2.增强园区持续孵化能力。建立能进能出机制,一般企业孵化3年后必须搬离孵化基地,对于重点扶持的行业可延长1年。提前或孵化期满按时搬离创业孵化园区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定额社会保险补贴。在认定为市民营创业孵化园区内创业的入孵企业,给予场地租赁费用补贴。认定为省、市民营创业孵化基地的园区,根据吸纳企业户数,由市创业扶持资金按照3000元户·年的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创业服务补助。认定为市民营创业孵化园区,其上缴的土地使用税、房产营业税,由同级财政按50%予以补贴。

四、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1.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市、县两级创业服务网站,打造创业政策一站通。全面建立乡镇、社区、创业园区创业服务机构,完善创业服务网络。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创业项目,开辟“创业项目超市”,促进创业项目与创业者有效对接。对创业成功、拉动就业明显、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提供人(单位),给予1—5万元奖励。对为本市规模以上企业提供配套的创业项目,正常经营2年以上且带动就业20人以上的,给予项目提供方一次性15万元的奖励。

2.强化创业培训。根据创业者、创业企业的需求,设置创业培训内容,优化创业培训形式。以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为基础,创建铜陵创业学院,构建创业者终身教育体系,以“为创业者导航、为企业家充电”为宗旨,着力打造全市各类创业人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和交流平台。鼓励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辅导站,建立起“一院多站”创业培训体系。

3.弘扬创业精神。设立“大众创业奖”,对受表彰的创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广泛宣传各类创业典型事迹,营造“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每3年组织一次创业项目大赛,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强的获奖项目落户铜陵。

五、强化资金保障和管理

1.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市、区财政广泛筹集创业扶持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统筹各类创业资金,年投入创业扶持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区级创业扶持资金按上年末辖区人口数不低于10元人的标准设立。

2.加强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创业扶持资金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实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荆州咸宁十堰黄冈成就各具特色

2015-5-21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5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第三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闻发布会上,荆州、咸宁、十堰、黄冈纷纷展示了各地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全方位扶持成为各地的共识。

荆州:公布“权力清单” 为企业减负

实行创新创业,为企业减负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荆州市使用的"法宝"是扩大"先照后证"的范围,实现"一照通用"。

该市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经过两轮清理,行政权力由4702项减少到2908项、减少38.2%,行政审批事项减少20.1%,县市认真完成第一轮权力清理,并公布权力清单。

政府加大对中介机构清理和规范力度,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与市场中介组织严格做到机构、人员、职能、财务、办公场所"五分开",促使市场中介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解决明脱暗挂的问题。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辖区界限,推行同城通办,扩大"先照后证"范围,实施企业登记"一表通",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联办",实现"一照通用",同时简化合并登记资料,将申请表212项填报事项合并为87项,将30份申报材料减少为12份,提升行政服务效能,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该市还加强企业信息公示力度,建立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对少数恶意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竞争、妨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维护好市场秩序。

咸宁:“众创空间”推动本地信息化

在咸宁,创客协会、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新型创业孵化模式正逐步红火,该市着力构建的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社区——众创空间,正成为创业者进入市场大潮的前沿阵地。

赤壁绿购网自2014年9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已入住商家200多家,上线产品6大类、18小类、1800多种商品,涉及有机水果、蔬菜、休闲特产、纯净水、粮油副食、调味品、茶叶饮料等多个产品品类,在线交易额已突破4000万元。

以创业带动就业,该市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本地信息化建设,“一网一平台五终端”(包括市本级、崇阳、通山、咸安、赤壁)本地信息化系统于去年10月投入使用、已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有创业孵化基地25个,在孵创业实体3775个,在孵实体就业人数3.6万人,累计带动就业5.1万人,累计进驻创业实体5800个,创业实体孵化成功3610个,孵化成功率95%以上。

为让创业高新区发展壮大,该市整合长江工业园、咸安、赤壁、嘉鱼、通城等五个园区,打造若干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学研研究院,成功培育咸宁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北科技学院校园孵化器和赤壁市电商科技企业孵化器等3家省级科技孵化器,填补了全市科技孵化器空白,在孵企业100余家。

以“互联网+”为抓手,该市成功引进了天助网、本地宝等互联网企业正式入驻,促进了更多创业者的加入和集聚。2014年,全市企业专利申请量560件,同比增长92.44%,专利授权总量502件,同比增长37.16%,两项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10亿元,居全省第五位。

十堰:多元发展打造"创业舞台"

十堰市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着力汇聚全社会创新创业正能量和新能量。目前,全市共培育自主创业者14万人,带动38万人成功就业,各类创业实体已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十堰市出台了《十堰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指导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市共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3个。其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三家。4688个创业企业入驻,从业1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60家、3800人进入创业基地见习。

为给创业大学生提供优越的创业环境,该市实施了"十堰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 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导师帮扶、跟踪帮扶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市人社局和湖北医药学院在全省率先创立了十堰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共引领300多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市人社局会同团市委成功举办了三届十堰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充分展示了当代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风采。

该市定期组织专家对项目动态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劳动就业管理局会同团市委建立了"双带双新田园小康、扬帆计划项目、艳阳天青创工程等多个项目库,引领了大批青年自主创业。该市每年定期开展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市妇联每年评选"十大创业标兵"和"40名巾帼创业之星"活动;各县市区积极举办创业明星人物评选表彰活动,让群众创新创业学有标兵,干有榜样,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黄冈:栽好"梧桐树"吸引"金凤凰"

身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黄冈市,以四方"联姻"的方式广联高校科研院所,该市启动实施 "黄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并与23所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省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接收全国高校实习实训大学生12000名、吸纳大学生就业5000名、支持大学生创业1000名。

该市出台了"创天下"计划,打造"5+1"创业生态链,建立创业前有准备、创业中有支持、小企业能做大的创业体系。一是"十免"扶持。3年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客户接待室、会议室、创业沙龙活动场所,免费提供网络接入、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科技项目申报、政策指导、专利申请等贴身服务;二是"五有"保障。按照有资金扶持、有办公场所、有厂房、有住房、有创业导师的原则,成立三支天使扶持创业基金,免费为入驻企业提供3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场所、500-1000平方米的厂房、免房租住房、聘请黄冈籍知名企业家和本地成功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一对一"为创业者提供支持;三是"一直通"服务。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行零收费、零干扰,在孵化基地设立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该市募集资金近5000万元,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为大学生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截止目前,全市孵化基地共带动大学生就业1800人,创造税收近800万元。

宁阳:搭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2015-10-26 泰安要闻

齐鲁网泰安10月26日讯(宁阳台潘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需要人才,也需要资本的保驾护航。在全民创业大潮中,宁阳县着力做好人才与金融结合文章,为人才创业构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创业发展环境。

赵岩是县城一家琴行的老板。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开始经营乐器,但始终没有固定的场所。去年,赵岩在办理了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后,便有了现在的经营场所,他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在销售乐器的同时开展培训业务,营业额实现持续增加。

赵岩介绍道:“ 这项贷款平常按季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全部结清后可获得政府部门的贴息,非常适合我们大学生创业者。”

为落实好这项政策,积极组织各商业银行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引导,及时解决贷款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努力实现应贷尽贷。据统计,小额担保贷款自推出以来,累计为大学生创业者发放资助资金1620万元,有效拓宽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

今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各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新合源公司新上了二期项目,实现逆市扩张,而这些正源于资本市场的力量。去年7月,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以股换股的方式与上市公司常铝股份完成并购重组,实现了间接上市,交易价格达2.7亿元。

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总经理王全伟说:“公司上市后定向募集资金9000万,用于精密铝材冲压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已建成投产3个多月,新项目的投产扩宽了公司产业链,并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与新合源同样受益于资本市场的,还有华兴纺织集团。今年华兴纺织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与中船融资租赁公司合作融资2.4亿元。

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我县把资本市场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培训提升和政策激励“双管齐下”的方式,鼓励企业家进军资本市场。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借壳收购等方式与上市公司合作,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目前,我县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3家企业签订新三板挂牌协议,4家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0余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注册展示。

山东华阳迪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卢英华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后,运行更加规范,拓宽了融资渠道。推动了公司由基础化工向新型肥料转型升级的步伐。另外在新三板挂牌本身就是一种免费宣传,有助于树立公司品牌形象。”

目前,我县逐渐构建起政银联合扶持创业机制,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采取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办法,借助金融机构资金和成熟运作模式,放大财政资金“酵母”作用,解决融资难题。去年以来,先后组织走访企业200多家,达成贷款意向9.5亿元。

为了繁荣地方金融业态,我县大力发展、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近几年,先后引进和改制设立5家商业银行、9家保险公司。全县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保险公司24家,证券公司1家。同时,积极审慎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引导他们立足本地市场,发挥“小、快、灵”的优势,以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满足各类人才的融资需求。地方金融组织开展了过桥贷款、信用贷款、保单质押等差别化业务,极大地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空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朔州市有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2015-11-03 黄河新闻网(朔州新闻网)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创业扶持。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朔州市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及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的贯彻意见及责任细化方案》。同时优化创业创新相关财税政策,对创业者在项目、资金、场地等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健全创业孵化基地政策体系,适当放宽初创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积极营造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增强支撑作用。大力推进各类创业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为创业创新搭建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共建有13个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大学生创业园6个(1个省级,5个市级),创业实训基地7个,总建筑面积达96945平方米。共入驻创业实体2100多户,培育创业项目200多个,涉及种植、养殖、商贸流通、工艺品加工等行业,可吸纳创业人员2400多人,带动就业7000多人。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创业能力。整合培训资源,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拓宽培训对象的覆盖面,提高全民创业的能力。围绕市场需求,从培训的师资、场地到培训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进行精心筹划,大胆创新,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创业创新。以六大职业学校为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抓好大学生创业创新培训,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机结合,提高了培训质量。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借助电视台、报社、新闻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团市委联合劳动保障、金融机构等多家单位举办了朔州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得到了全市广大创业者的热烈响应,吸引了各行各业创业者的目光,参赛项目涉及高效农业、工业制造、商业贸易、文化创意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众多产业,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绵阳:打造创新创业沃土  汇聚发展强大动力

2015-06-17 中工网--《工人日报》

“带着一个富有创意的大脑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就可以在绵阳实现你的创业梦!”这是去年以来,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领导到外地宣讲绵阳创新创业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时常说的一句话。

这会不会又是一句漂亮的口号呢?

到绵阳实地采访,记者发现绵阳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也对这句话的诚意和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有数据显示,2014年绵阳新注册私营企业近万户,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新注册中小型科技企业2226家,是上一年的 3.8倍。2014年四川省新增中小型科技企业,绵阳占了近三分之一。2015年一季度,绵阳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74户,平均每天新增7户。

绵阳紧紧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国家推动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孕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提供新沃土,推动城市发展迈上新里程。

政策利好营造好环境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迸发创新创业活力,首先要有好的政策支撑。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在政策上迎来一系列支持。

去年12月,绵阳获国务院批准执行中关村政策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项先行先试政策。这4项政策包括: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参照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允许在5年内分期缴纳。

而在此前,2013年四川省为绵阳科技城“量身定制”了10条支持政策措施,下放了部分省级行政审批权,绵阳市也出台了20余项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中央、省、市三级政策的对接,形成了具有绵阳特色的“十有”政策:创业创新有扶持、外来创业有住房、初创企业有场地、注册登记有便利、创业贷款有担保、风险投资有补偿、税收贡献有奖励、专利转化有资助、技术创新有专项、优秀人才有重奖。

“十有”政策涵盖了企业成长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为项目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土壤。

为吸引人才,绵阳市大力实施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采取设立6000万元/年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颁发高层次人才证、提供科技人才公寓等措施,重奖资助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去年一次性发放了6650.5万元奖励资金,最近又拿出1000万元对到绵创新创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在绵购房给予一次性补贴。

随着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创客”加速向绵阳聚集,去年全市接纳高校毕业生13577人,其中硕士985人、博士304人,以绝对优势居全省第二位。

这几年,作为全国首批16个“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中唯一的地级市,绵阳打出一系列金融创新“组合拳”,创建了2家科技支行、6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7000万元的科技信贷融资风险池和总额3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担保资金,培育了9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8家,引进了60多家风投创投机构,汇集风险资本近18亿元,初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促进了金融资本与企业双赢。

去年金融机构累计向2046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40亿元,科技贷款余额150亿元,累计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1.49亿元。同时设立1000万元/年的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鼓励创新,实现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两年翻番。

内江市全力做好“三项工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2015-10-30 四川新闻网

今年以来,内江市就业局始终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全力做实“三项工程”。即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引领工程”、实施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回家工程”、保障企业稳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稳心工程”。

扎实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引领工程”。全市各级就业部门加强与教育、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逐一核实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结合内江产业实际,创新开展高校毕业生电商培训、创业培训等,截止九月底全市已分解下达两批共计1075名(其中含外地毕业生40名),目前全市各县(区)已全部录入已经将基本信息录入金保网,并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开展CETIC职业指导测评。截止九月底,全市累计为65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650万元,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9764万元。

深入实施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回家工程”。内江市积极响应中央、省委的号召,提出了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农村改革、互联网+、民生改善、基础建设、资源对接、资本合作返乡创业“八大回家工程”。同时,依托现有的各类园区等资源,快速搭建承载平台,已在全市三县三区设立7个川商“回家工程”创新创业孵化园,打造形成“园中园”格局。为进一步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市委市政府出台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园区建设五类优惠政策,市、县(区)、开发区每年安排专项返乡创业资金2000万元,并保障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需求。开辟返乡创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对进入创业园区兴办企业的,提供集中上门办照服务。

做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稳心工程”。全市就业部门认真落实失业保险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的稳岗补贴政策,激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现已补贴17户企业,资金198.33万元。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管理,根据资金和服务对象的人数,合理确定纳入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具体工作种类,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实行用人单位空岗申报制度,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认定,为就业110储备可调配岗位。结合内江产业更新升级的实际情况,做好产业转型过程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重点开展为房地产、建筑业的转岗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各类转岗失业人员推荐工作,提供创业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等,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绵阳市五年建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众创示范区

2015-10-20  四川在线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引擎”,日前,我市正式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支持政策,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打通创新创业通道、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到2020年,力争把绵阳建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众创示范区。

高度汇集创新创业力量

《意见》提出,要努力集聚国内外创新力量,建成西部领先、辐射全国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到2020年,创新创业者突破30万人。

提升科技人才创业动力。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可带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工龄连续计算,薪级工资按规定正常晋升。高校院所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在科技城转移和交易,所得收益按65%-90%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设立的创业实体(如开办网店、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对作为科技型企业骨干创新人才或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大学生,在绵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给予安居补贴。

支持其他群体创新创业。组织实施“绵阳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向符合条件并通过评审的创业青年发放3万—10万元免利息、免担保、免抵押的创业资金贷款,贷款周期为3年;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向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提供最高20万元贷款。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用好用活60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根据不同层次给予20万—100万元一次性资助、100万—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10万—50万元安家补助、2万—20万元岗位津贴;对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给予100万—500万元资助。落实引进人才社会养老、医疗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

快速发展创新创业载体

《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到2020年,孵化器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以上。

广泛培育创业苗圃。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在有条件的区域,打造“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创业社区。利用高校院所周边存量土地和楼宇联合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建设创业场、创业咖啡、创业茶馆等一批“孵化+创投”模式的孵化器。

加快建设专业孵化器。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专业领域创投基金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利用工业用地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改变科技企业孵化服务用途的前提下,其载体房屋可按幢、层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产权登记并出租或转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给予专项项目支持50万—100万元,用于孵化器软件建设和发展。

高度聚集创新创业资本

《意见》提出,要通过创投、银行、担保、保险、融资租赁、小额贷款、证券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和服务机制模式,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一定的财政贴息。

建立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科技保险、科技小贷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鼓励担保公司开发金融服务产品,面向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和信用贷款。完善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建立市场优选机制,推动绵阳创业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意见》提出,要高度聚集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完善服务链条,建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体系。到2020年,线上线下服务机构达到300家以上,创业导师达到500人以上;实现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2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升规数量达到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进、新建一批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积极开展创新券、创业券补助政策试点,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利用创新券、创业券,向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购买所需科研服务。

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协调驻绵科研院所开放不涉密科技资源、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建立兼顾各方利益的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对新通过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评审的企业,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得中国专利(含外观设计)金奖、中国专利(含外观设计)优秀奖的企业,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同时,还将重点打造“科技远程会诊单”、“创业特派员”等产品,全力构建线上创新创业网络空间;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大力推广“一站式”代理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通过各类活动开展,打造活动品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意见》提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1.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到2020年,实现创新创业者突破30万人。

2.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到2020年,孵化器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以上。

3.加大创新创业投入: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一定的财政贴息。

4.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升规数量达到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福利补贴有哪些:

1.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可带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工龄连续计算,薪级工资按规定正常晋升。

2.高校院所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在科技城转移和交易,所得收益按65%-90%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

3.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设立的创业实体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

4.实施“绵阳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发放3-10万免利息、免担保、免抵押的创业资金贷款。

5.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向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提供最高20万元贷款。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