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以港兴市专题信息

发布时间:2016-07-19  |  浏览:

大连港快步融入“一带一路”共赢“朋友圈”

2015-12-7 大连国资委

11月15日,瑞典马尔默市。大连港集团与哥本哈根—马尔默港务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次跨越千里的“握手”,将围绕马尔默港区工业园开发、欧亚大陆桥滚装及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邮轮母港的规划、设计与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对于大连港集团来说,今年的11月可以称为“签约月”。自11月5日与三星电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短短的10天内,大连港集团还接连与俄罗斯远东运输集团、德国国家铁路公司等欧洲企业结成战略伙伴。

梳理签约项目可以发现,大部分战略合作都围绕“一带一路”。如果算上此前与长春、通辽、中远、鞍钢、马士基等政府与企业签署的众多协议,大连港集团已悄悄在“一带一路”上建起了合作的朋友圈。大连港集团的伙伴战略,不仅让自己快速融入“一带一路”,同时借助国家战略东风,加快了“走出去”发展的步伐。

强强联手:开辟“一带一路”大通道

眼下正是北方天寒地冻的时候,从大连港出发的“辽满欧”国际过境集装箱班列的繁忙场景却在持续升温。

11月5日,大连港集团与韩国三星电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天后的数据显示,韩国三星电子从天津、上海等地工厂集结至大连港的出口货物,共16批次运至莫斯科。而此前,三星电子发往欧洲的货物从未在大连港中转。

今年10月,大连港集团为三星电子量身订制了一个新的物流方案:货物在华东、华南等地沿海港口转关后,直接通过大连港发出的“辽满欧”班列奔赴莫斯科。与此前的海运相比,陆运时间少一周,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新的物流方案不仅为三星电子服务,对LG电子、双龙汽车等其他韩国企业同样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国际通道。

与三星电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只是大连港集团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之一。11月16日,大连港集团与欧洲最大的铁路企业——德国国家铁路公司签署战略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开通 “中欧班列”,借助“辽满欧”班列,实现欧洲与日韩、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的紧密连接。目前,德国的宝马、奔驰汽车,韩国的现代、日本的本田等企业的货物,已频繁地往返于这条国际通道上。

今年7月,中远集团的“永盛”轮再航北极航道。这是继2013年8月实现首航之后,中远再次以大连港为基本港,穿越北极航道,并首次完成了双向通行。

大连港集团与中远集团的合作由来已久。北极航线比传统航线航程缩短了2800多海里。这条航线对于大连港集团打造东北亚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年6月,大连港与哈尔滨铁路局、美国UTI公司、长久物流共同开通了“连哈欧”国际班列。通过强强联手,大连港集团已在“一带一路”上布局了多条亚欧通道,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布局。

广结良缘:搭建“一带一路”朋友圈

除了与三星电子、德铁、中远等国内外企业“亲密接触”,在今年大连港集团已达成的战略合作名单上,既包括了通辽、长春、齐齐哈尔等当地政府,也包括了广州港、招商局国际、潍坊港等众多企业。如果加上2013年、2014年与马士基、中远、平安、本钢、鞍钢等国内外众多企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大连港集团已经悄悄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起了朋友圈。

大连港集团有发达的海铁联运网,集装箱班列每周运行50余班,内陆网络完成了“四大中心、12个场站、31个站点”布局,覆盖着东北地区50余个站点及俄罗斯、蒙古国、中亚五国和欧洲国家。与齐齐哈尔、长春等市合作,正是通过“政企合力”,在“辽满欧”沿线打造综合物流枢纽;与潍坊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则为打通“辽新欧”通道做好了铺垫;与平安等金融企业合作,推动了金融与物流的融合发展。

层次丰富、领域多元的战略合作,不仅为大连港集团开拓了市场,也为合作伙伴融入“一带一路”创造了机会。目前,通辽的杂粮杂豆、玉米生物科技制品等货物,70%都经由大连港出海。仅2014年,通辽市经由大连港出口的货物就达到3万余吨,出口总额5235万美元。

今年,双方就全力打造“辽蒙欧”国际物流主通道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连和通辽两市有望借助“辽蒙欧”国际物流通道,与东北亚、东南亚、蒙古国乃至欧洲实现互联互通。

海外合作: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

11月9日,大连港集团与俄罗斯远东运输集团在莫斯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大连港集团将对纳霍德卡港的基础设施改造、集装箱中转站设立、大连到纳霍德卡港航线的开辟、推进满洲里口岸跨境运输等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并就纳霍德卡港基础设施的经营进行股权合作洽谈。

一个月前,俄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法案正式生效,俄远东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大连港集团来说,在远东自由贸易区内进行布局,对于拓展东北亚区域的物流服务,意义同样重大。

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纷纷“走出去”觅商机,广拓发展空间。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旗舰”,大连港集团要确立区域性的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必然,利用“两个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是趋势,海外投资合作则是路径。

据了解,大连港目前推进的海外投资项目,重点放在了非洲、俄罗斯远东、朝鲜以及中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以多种形式参与当地的港口、临港产业和物流园区、信息和贸易平台等的建设。

吉布提港是非洲重要的港口之一。在与俄罗斯远东运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前,今年10月,大连港集团刚刚与招商局国际、非洲吉布提港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共同参与吉布提港的码头项目以及港口相关业务。

打造大连国际邮轮中心是大连港集团肩负的另一项重任。 11月15日,通过在瑞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哥本哈根—马尔默港丰富的邮轮业务经验,无疑为大连港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泰州将建设港口名城:致力以港兴城兴市

中国国际海运网

2015-12-03

1日,《中共泰州市委关于制定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对外公布。其中,首次提及在原来“三个名城”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以港兴城兴市战略,将建设港口名城。

“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在“十三五”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建设‘以江海联动、工贸发达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的新任务。”2015年11月30日,中共泰州市委召开四届九次全体会议,书记蓝绍敏在讲话中指出:之所以作这样的丰富和拓展,是因为建设港口名城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优势的最大潜力所在。港口是现代生产力集中集聚的最佳区位,是跨向海洋文明的桥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蓝绍敏分析认为,纵观泰州的发展历程,建市以来的第一个10年,全市上下抓住了组建地级泰州市的机遇,拉开了发展框架;第二个10年,又抓住了中国医药城建设的机遇,推动了特色产业的转型;下一个10年,必须进一步放大港口优势,以港兴城、以港兴市。

“建设港口名城是融入国家战略的最重要抓手。”蓝绍敏透露,泰州地处长江AB级航道的分界点,是江、河、海交汇换装的重要节点。“十二五”期间泰州港已经迈入亿吨大港行列,2011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来贺信,向泰州港201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表示热烈祝贺(图为庆祝仪式场景余长江报道),2015年吞吐量将突破1.6亿吨,但是,目前以散货运输中转为主,集装箱只有21万标箱。值得一提的是,泰州港在特色化、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泰州的沿江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泰州的岸线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江海换装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据了解,目前,国际国内很多知名港口都看好泰州港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必须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整合和分工,推进港口、物流、产业、城镇互动并进,协调发展。可以说,港口名城的提出,是泰州潜在优势的再挖掘,是泰州未来优势的新定位。”蓝绍敏同时强调指出。

“以河兴市”助推港航事业大发展

中国水运报2015-10-09

近年来,伴随着“以河兴市”战略的推进,济宁港航事业飞速发展,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济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开创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辉煌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收官之际,济宁港航业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到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历史转折时期。济宁市港航局运筹帷幄,使港航建设在过去一年中不断取得突破。同时,该局在未来还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港航建设迈上新台阶

去年以来,受天旱少雨影响,南四湖水域降水稀少,湖区水位持续下降至最低通航水位以下,致使通航环境不断恶化,部分船舶搁浅,大量船舶待航滞留。济宁市港航局(以下简称港航局)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济宁辖区通航水域排堵保畅应急预案》,最大限度调集船舶,抽调执法人员全力投入现场开展防堵保畅专项整治。据统计,自去年6月中旬至今,出动船艇6000余艘次、执法人员15000余人次,使所有进出济宁市辖区的各类船舶安全通行360余天,期间无一起船民大规模上访和船舶大范围拥堵滞留事件发生。港航局还帮助港航企业开拓市场、组织生产,取得了今年上半年港航生产新成就,各项生产指标稳中有增。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2657万吨,同比增长7.18%,港口货运量1911万吨,同比增长8.76%,货运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也不断增长。

这是一场可以载入济宁航运史册的防堵保畅持久战,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通过了多少艘船舶,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干部职工,检验了党性和执行力,支持了济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省内河防堵保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济宁港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航道方面,总投资约3.2亿元的三项航道工程取得新进展,省重点工程洙水河航道实现了全线简易通航;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对白马河航道进行升级改造;北大溜航道工程已基本具备通航条件。船闸方面,嘉祥船闸于去年7月底实现竣工试航;微山一线船闸经过艰苦谈判,已于7月1日恢复施工,并与江苏沛县达成边施工边协调解决问题的共识,目前已具备全面展开的条件;京杭运河航道北延工程邓楼船闸已交付使用。长沟船闸即将竣工,年底前有望实现黄河以南京杭运河段全面通航。京杭运河东线航道已于7月正式恢复通航;韩庄复线船闸初步设计已完成,具备了开工条件。据统计,船闸建设去年累计完成投资5.9亿元。

——港口方面,2014年以来,先后依规批建了梁山港区铁水联运、嘉祥港区祥城北作业区、森达美龙拱河作业区二期等5处港口作业区,建成投产后将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900万吨,济宁港总吞吐能力将达到亿吨。

就港口水平而言,济宁市目前已拥有一批达到千吨级靠泊能力的现代化港口,市港航局一直秉承“清洁生产,美丽港航”的理念,坚持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建设“绿色港航”,加快了船舶LNG清洁能源改造步伐和船型标准化建设,合理设置污染物回收装置和清洁能源使用功能,大力开展非法小码头清理和航运防污染工作,先后清理取缔了白马河、洙水河、微山湖周边污染严重的非法码头装卸点122家,加大沿线港口作业区防污技术改造工作,综合治理了港口堆场、装卸以及车辆、船舶运营带来的扬尘污染,大力推行防风扬尘、喷淋降尘、节能减排等技术改造,严格坚持船舶封仓运营和垃圾及油污水船上归集、岸上接收、集中转运,基本实现了清洁生产。

“三争一引”成效显著。港航局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的机遇,“三争一引”(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引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争项目方面,刘楼河航道被确定纳入京杭运河湖西航道项目一并批准实施;微山三线船闸、梁济运河梁山至邓楼段老运河复航项目有望被列入交通厅重点项目,已报交通部,争取纳入“十三五”规划;京杭运河主航道升级扩能项目、下级湖主航道东西连接线项目、湖西航道、新万福河复航工程等均已纳入省交通厅重点推进计划,建成后全市港航业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争资金方面,几经努力,先后争取洙水河调概、船型标准化、应急抢通、韩庄船闸大修、韩庄复线船闸等项目资金累计达8亿多元。韩庄复线船闸更是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总投资达5.3亿元。

——在争政策方面,《济宁港总体规划》经过多年努力,于去年获得了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批准,彻底结束济宁市港口码头无序建设、恶性竞争的历史;并先后就建立“京杭运河航运调水基金,确保黄金水道四季畅通”问题,韩庄复线船闸地方配套政策及白马河收费项目保留等问题进行了多频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争取,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经过一年的统筹规划,济宁港航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首先是在海事、运政、航政管理上依法行政,推行阳光政务,使港航业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其次是围绕“智能港航”建设,把2014年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年”,编制了《港航信息化需求报告》,港航信息化建设已被纳入了济宁智慧城市建设范畴,将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平安港航”建设,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是实现港航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港航局肩负这个重大使命,制定了《全市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零容忍、全覆盖”,高度关注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特殊天气的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深入开展“六打六治”、载客船舶综合整治、安全生产明查暗访专项行动,持续保持了对各种违法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同时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方位开展水上搜救综合演练,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全系统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 活动,全员参与,全覆盖比武,大力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港航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航运实力、硬件水平、管理水平上,还体现在党风廉政和行业精神文明等“软实力”上。通过修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构建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制度体系;认真开展超标办公用房、公车清退、“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三难、两公”、作风纪律散漫专项整治和党员干部作风简单粗暴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防范了各类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去年开始,港航局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打底,以反“四风”、转作风为着力点,狠抓了各个环节的推动和落实,成效颇丰;广大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特别是船民业户的关系,全系统形成了干事创业、服务船民、加快发展的强大共识,凝聚了攻坚克难的强大正能量。

去年,港航局被推荐为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航运业在济宁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运河之都’。如今,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振兴航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提振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完成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为实现济宁航运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玄志祥说。港航局正引领着济宁港航开启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时代。

B.把握机遇再迎新挑战

2015年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间点,航运业将面临诸多挑战,港航局肩负的使命也愈发重大。

从国内看,港航发展最大的环境变化就是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就港航业的投入格局来看,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财政收入增幅下降,这必然会影响对港航业的直接投入。港航特别是内河航道、船闸等基础设施投资,全部由政府包揽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大宗货物特别是煤炭、钢铁等市场起伏不定,在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国际航运市场的供求变化会以多种方式传导到国内乃至航运上。这预示着国际、国内对港口业务的需求将告别“高增长”,进入“温和增长期”。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港航局准确捕捉到新常态下的种种机遇。首先,新常态下国家政策“红利”将越来越多。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国家敞开了更加规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的新大门,建立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机制,即“七大工程包”,包含420多个项目,预计投资超过10万亿元,国务院43号文件明确规定,“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此外,山东省也向社会推介了50个PPP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可以预见的是,港航业今后扩投资、上项目、稳增长的宏观政策环境将更为宽松。

其次,在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京杭运河山东段、湖西段航道扩能改造纳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经济带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9省2市,地域广阔、市场巨大,机遇众多。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工作会上指出,加快干线铁路网、内河航道网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支持铁路、沿海和内河水运等低成本、大运量的运输方式发展,加快综合运输枢纽、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多式联运为载体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同时,国家大力度推行简政放权、权力下放、提高效能。国家当前正在调研京杭运河航道建设事权划分,这将会大大提高地方依托主航道发展支流航道的积极性。特别是随着3月1日《航道法》的实施,为航运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保障。

可见,新常态下的航运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港航局将用好政策、敞开大门,吸引有识之士投资内河水运业,促进航运业持续发展。“只要我们港航人敢于正视挑战,善于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创造港航业发展新辉煌,开启新篇章。”玄志祥对港航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C.勇担重任拓展新天地

“十三五”规划是山东进入新常态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能否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事关“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和“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事关港航的发展大局。按照计划,济宁港将于今年完成港航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完成港口吞吐量5200万吨,同比增长5.05%;完成水路货运量3840万吨、水路运输周转量185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7.6%、10.78%;完成水路客运量212万人次、水路客运周转量940万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1.85%、13.26%。减少一般事故,杜绝特大事故,保持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港航局力保今年底前实现黄河以南济宁段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着力解决白马河、洙水河、北大溜航道工程推进的瓶颈问题;千方百计争资金,争政策,尽快破解济宁市主航道航线单一以及当前形势下东线断航西线不畅的窘迫问题;力争上马和筹备一批新项目,特别是围绕京杭运河长沟下游段主航道和湖西航道升级扩能;高质量抓好韩庄船闸大修,力争在汛期到来前全面完成,为下半年恢复通航奠定基础;加大航道助航设施、警示标识建设和水上服务区建设,确保航行安全畅通。总之,港航局将致力于建造一干多支、干支相连、顺畅互通的水路运输网络体系,突破各种瓶颈制约,为“十三五”快速发展,尽快建成亿吨大港奠定坚实的基础。

港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要跟上时代,尤其是航道监管水平的现代化,安全监管的科技化,船型建造的标准化、大港作业的自动化,港航生产的清洁化,应急救援和安全检查装备的先进化。针对这些工作,港航局强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境界,特别是在港口审批、船舶建造等方面可适当增加一些现代化、清洁化的刚性要求,在装备引进方面既要考虑承受能力,更要引入现代化理念,充分考虑设备性能的先进性。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各个领域的逐步实施,努力提高港航业现代化水平,使济宁港真正成为拥有亿吨能力的全国内河先进港口,并在未来能引领市场。

此外,港航局将继续深化“平安港航”建设,真正做到隐患治理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继续强化“三争一引”,重点围绕京杭运河长沟下游段主航道和湖西航道升级扩能、新万福河复航、微山三线船闸等争取项目;重点围绕韩庄复线船闸配套、洙水河调概资金到位、船型标准化等争取资金;重点围绕事业机构改革、船检费、过闸费、安全经费、PPP和BOT融资建设模式争取政策;重点围绕船舶安全检验、工程和信息化建设引进人才。继续强化依法治航,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继续加强港航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行业优秀服务品牌,引导港航企业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注重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港航、理解港航、支持港航、投身港航,为港航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基础设施的完善、港口建设的升级、行业管理的提升、资金制约的破解、作风建设的加强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靠强有力的执行力来解决。当前,全市港航系统干部职工总体的执行力比较强,港航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不断激发全体港航人的创业激情,把切实提高执行力放在突出位置,心无旁骛、狠抓落实,形成一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总之,伴随着航运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港航局任重道远,目前全市港航职工正积极响应玄志祥局长提出的:“全体港航人应以发展振兴济宁港航为己任,担起一份责任,朝着既定目标殚精竭虑、驰而不息,努力擦亮并举高济宁‘运河之都’这块金字招牌!”

做好港口文章 推动“以港兴市

濮阳搜房 215-06-24

自去年12月底我市提出“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短短六个多月以来,一江两岸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港口建设突飞猛进,交通网络加速编织,临港产业厚积薄发,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港口经济呈现“逆风飞扬”的良好态势。

1-5 月,全市共完成港口吞吐量3693 万吨,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9441 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5.29%、105.8%;水路货运量、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33%和26.1%;累计进出口货物总量614.3 万吨,同比增长15.7%,占全省外贸货运总量近六成,位列全省第一。出口货物总值1.86 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喜人的港口数据,展现了我市港口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坚持规划引领。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总体发展规划,把马鞍山摆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里,找准功能定位,谋划“以港兴市”。根据长江经济带总体发展规划,调整完善马鞍山港口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查。马鞍山市九华路过江通道、慈湖公铁两用过江通道等5 个过江通道已列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所附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为构建衔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撑起筋骨。在省政府制定的《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中,马鞍山港被定义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

加快港口建设。推进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综合网络建设,一批国省道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马滁高速、205 国道北段改建工程、206 省道郑蒲港段工程今年内建成通车,226 省道二期改建工程、206 省道和县段工程有序推进,巢无高速、367 省道今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投资1 亿元的天顺港口集装箱新堆场建成,我市集装箱量将新增1 万标箱堆存量;此外,投资3.5 亿元的慈湖综合码头也正在加速建设,预计年底建成,届时我市可停靠的万吨级海轮泊位将达到13 个。与此同时,我市加强郑蒲港一期运营管理,郑蒲港二期8 个万吨级码头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取得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对该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批文;积极推进慈湖码头和马钢、长江港口、万能达电厂等企业码头升级改造工程,推动我市船型标准化进程,谋划长江支流航道建设,加快港口公共泊位、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港口通过能力。目前,我市已编制上报总投资40 多亿元的港口水运“十三五”重大项目;总投资20 亿元、新增通过能力2200 万吨的快捷物流、精细化工等10 个码头通过市岸委会审核,也正在快速推进。

扩大对外开放。做好综合保税区申创、口岸扩大开放、国家进口指定口岸申报等工作,着力打造外向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目前,综保区申建正在有序推进,肉类和粮食指定口岸已获批正在筹建,冰鲜、整车、种苗等其他指定口岸正在积极申报,郑蒲港口岸对外扩大开放有望近期获批。与此同时,我市深入推进与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港口协会、中国口岸协会、中国民生银行等深度合作,加强与上海港等港口的合作,努力形成较强的产品集散中转和物流配送能力,实现“到马即海”。通过多次对接,我市拟与舟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立马鞍山船舶构建制造基地和粮食、煤炭、铁矿石、海鲜等物资大型交易市场;而前不久我市天顺港与南京、宜宾、唐山、合肥、淮安等港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也进一步提升了天顺港在长江上游和东北亚等地的影响力。

打造载体平台。把郑蒲港新区作为推进跨江发展、实现“以港兴市”的重要平台,按照“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思路,完善新区规划,高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新城商贸等产业,着力将其打造成合肥经济圈及皖北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打造成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和现代化新城区。目前,郑蒲港新区30 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框架全面拉开,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7 个,协议内资385 亿元、外资8600 万美元。已与深圳洋浦中良海运公司完成签约,计划每年新增不少于2 万标准集装箱。御香苑冷链物流项目、盛通物流园等重点临港项目持续推进,御香苑项目全面开工,冷库将于今年12 月完工并投入使用;盛通物流园项目1 号库则已封顶。金林铜材、高科技产业孵化园、机械电子创业园等一批项目已陆续投产。

“以港兴市”演绎“速度与激情”

中国水运报 2015-05-06

近日,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慈湖万吨级综合码头堆场工地又打下了一根水泥搅拌桩。今年以来,马鞍山一江两岸大地上,持续演绎着“以港兴市”的“速度与激情”。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港口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交通网络、发展临港产业、打造载体平台……马鞍山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构自己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角色,增加自己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权重。

建设提速 步伐铿锵

慈湖万吨级综合码头,从2014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在短短8个月时间,376根桩牢牢深扎水下,慈湖综合码头的雏形已屹立在长江边。预计今年年底,慈湖综合码头将建成投入使用。届时,这片闲置的120亩土地将变身为7万多平方米的堆场,马鞍山可兼靠的万吨级海轮泊位也有望达到12个。

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马鞍山天顺港也“牵手结盟”宜宾、南京、唐山等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顺港新建的10万平方米堆场区能容纳一万标箱中转,更是为“结盟”做足了准备。此次战略合作,也将进一步提升马鞍山港口在长江上游和东北亚等地影响力。

“以港兴市”、“江海联运”、“立体交通”、“通关一体化”,这些曾经陌生而抽象的概念性词语,在一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发展建设中正渐渐具象起来。2014年,郑蒲港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二期码头项目申报也在有序推进,马鞍山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8100万吨,位居长江内河主要港口第5位,喜人的数字更是为马鞍山“以港兴市”树立了新标杆。

今年一季度,马鞍山市共完成港口吞吐量218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7万标箱,同比增长43%、99.5%;外贸货运量300万吨,同比增长15.3%;水路货运量872万吨、货运周转量38.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0.8%、33.9%。港口数据的“开门红”也坚定了马鞍山推进“以港兴市”的信心。

从一个点出发,由近及远,波及八方,“以港兴市”的宏图徐徐展开,“以港兴市”带来的美好前景也越发真实,马鞍山人对“港口兴旺、城市繁荣”期待绵延无尽……

主动作为 引领发展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之前,马鞍山即开始谋划“港口”这篇大文章。2014年,《马鞍山港总体规划》、《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发展规划》相继通过国家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政府评审,确定了马鞍山“双核十二区”港口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更是为马鞍山带来了重大利好——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马鞍山市九华路过江通道、慈湖公铁两用过江通道等5个过江通道被纳入其中,为构建衔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撑起筋骨。

在安徽省政府制定的《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中,马鞍山港、郑蒲港被定义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规划引领建设,发展纲举目张。

2015年2月6日,马鞍山市召开“以港兴市”动员大会,对推进“以港兴市”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以港兴市”,叫响“以港兴市”,做响“以港兴市”,不断开创马鞍山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局面。

“以港兴市”各项工作从此更加扎实地推进,“以港兴市”驶入快车道——

合作建设 扎实推进

马鞍山推进以港口为中心,以铁路、公路、水路、管道、信息化等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消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肠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立体交通。目前郑蒲港新区支撑港区的48公里起步区路网已经成形,347国道拓宽改造将于今年6月份全线贯通,马滁高速、205国道北段改建工程、206省道郑蒲港段工程也将于今年内建成通车;此外,226省道二期改建工程、206省道和县段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巢无高速、367省道今年内也将陆续开工建设。铁路方面,商合杭铁路含山段开工建设,合芜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宁芜铁路扩能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北沿江铁路、慈湖公铁大桥、九华路过江通道3个项目预可报告均已上报省发改委。不仅如此,马鞍山还持续推进与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开展沿江内河LNG(液化天然气)布点建设,力争建设纵横贯通、立体发展、互联互通的综合运输网络。

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在综合保税区的申创、国家进口指定口岸的申报等工作,有利于打造马鞍山外向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目前,综保区申建正在有序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成功获批,郑蒲港口岸的对外扩大开放有望近期获批。此外,马鞍山港加强与上海港“点与点”跨区域通关合作,争取郑蒲港成为上海港在长江沿线的延伸港,并依托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机制,与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的相关口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港兴市”需要“筑巢引凤”,推进产业发展,加快港口建设。马鞍山通过科学规划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商贸等产业,加快形成临港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马鞍山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围绕临港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郑蒲港新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7个,协议内资376亿元、外资8600万美元。北京御香苑、成都置信总部基地、南京大学工业研究院等一批项目签约,金林铜材、高科技产业孵化园、机械电子创业园等一批项目已陆续投产。

今年1—3月,郑蒲港的货运量达3000标箱,预计全年货运量可达3万—5万标箱。与此同时,马鞍山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航运物流公司,目前已引进5家船代、货代企业,并与洋浦中良海运、中艺国际储运达成合作,吸引腹地集装箱货源通过马鞍山港口中转。马鞍山通过港口、物流、产业的有机结合,推进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协调互动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港兴市”,渐行渐近。

打造民生交通 助力“以港兴市”

中国当涂2015-04-14

核心提示:205 国道北段改建工程高架桥段10月底前建成通车、新增公交车70台……4月10日,记者从全市交通系统2015年工作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新开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点项目1个,完工2个;将完成50公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和150公里通村道路升级改造,并实施47 座农村危桥加固改造。此外,我市今年还将完成港口吞吐量9000万吨,力争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万标箱,力争12万标箱,全面推进“以港兴市”建设。

205国道北段改建工程高架桥段10月底前建成通车

今年,马鞍山将全力推进一批国省干线建设。备受关注的205 国道北段改建工程高架桥段已经进入了箱梁现浇阶段,接下来,我市还将加快推进该工程高架桥段、马钢厂区段建设,确保10 月底前建成通车。

206 省道改建工程郑蒲港段为郑蒲港新区对外交通主干道,其开工建设一直备受百姓关注。今年,我市不仅要加快推进206 省道郑蒲港段建设,确保8 月底前建成通车,而且还将按节点要求推进206 省道和县段、226省道二期工程建设,并开工建设367 省道。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加快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项目,确保8 月底前全部完工。

加快宁马一体化、芜马同城化进程

今年,我市将推动苏340 省道与马濮路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皖苏衔接段路基年内将全线贯通;此外,我市将密切关注苏341 省道建设进展,年内实现314 省道与苏341 省道衔接段路基贯通,明年全线通车。

为加快宁马一体化、芜马同城化进程,我市还将继续推进206 省道乌江至沈巷段建设对接;推进367 省道与苏312 国道新线规划对接,围乌路与宁陆公路、澄湖路与宁丹公路、博宁通道与将军大道等项目对接和衔接。水路上,我市将推进驷马山乌江船闸复线项目与南京市对接,加快项目建设,同时,做好秦淮河、芜申运河等河段改造的地方协调保障工作。

新增70 台公交车,新增和调整7条公交线路

为了提升公交服务能力,让市民有一个更好的乘车体验,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主城区、各县区、开发园区公交发展以及各组团间的交通衔接,协调各县区、开发园区做好城乡客运枢纽、换乘场站的选址和建设。此外,更令人期待的是,2015 年我市拟增公交车70 台,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7 条,新建改建公交站亭10 座,还将进一步完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和“掌上公交”查询系统,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为市民带来乘车便利。

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

今年,我市将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深化与外港合作、积极发展临港经济、培育临港产业、推进“通关一体化”,步步为营,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郑蒲港码头一期运营管理,我市将深化与上海港、盐田港、舟山港的合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郑蒲港指定口岸和外籍轮开放申报工作,在肉类指定口岸获批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粮食、整车、冻品、种苗等重要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商贸等产业,着力把郑蒲港打造成外向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

此外,我市还将继续推进郑蒲港二期项目,完成防洪评估等前期工作。加强航道管理,实施支流航道疏浚任务,保障青山河、姑溪河等重要支流通畅。通过加快新码头建设以及实施老旧码头升级改造,来改善我市“硬件设施”;通过加快港航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大通关建设,来提高我市“软件能力”,全面推进“以港兴市”。

完成47座农村危桥加固改造

今年,我市还将加大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农村危桥加固改造和美好乡村建设力度,完成50 公里农村公路、150 公里通村道路升级改造和47座农村危桥加固改造,力争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早日惠及群众出行。此外,为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我市还将继续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完成2 条客运班线改造,引导农工班线逐步实行公交化运营。加快实施乡镇客运站、候车亭、招呼站改扩建,实现有站候车,最大限度满足乡镇群众出行需求。

马鞍山开启以港兴市新时代

中国当涂2015-03-27

2014年12月26日,郑蒲港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二期码头项目申报正在有序推进,在国家推进实施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黄金水道上重要的“节点城市”,马鞍山抢抓“天时”,用好“地利”,提出“以港兴市”战略,开发皖江北岸唯一的万吨级深水良港——郑蒲港,擘画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昔日铁花飞溅构造这座城不屈脊梁,如今中流击水成为这座城不竭动力。

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江流域便迎来了发展的“ 黄金期”,而马鞍山市快人一步,早在2011 年9 月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就提出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其中之一便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在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马鞍山形成了拥江发展的新格局,以港兴市、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这一目标在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逐渐明朗,2014年12月27日,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正式提出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 以港兴市”,叫响“ 以港兴市”,做响“以港兴市”,不断开创马鞍山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局面。

“ 以港兴市”,我们坚持规划引领。2014 年,《马鞍山港总体规划》、《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发展规划》相继通过国家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评审,确定了马鞍山“双核十二区”港口发展规划;同年9 月,马鞍山成功举办了“中国长江经济带港航发展座谈会”,聚焦长江经济带和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建设,取得一批丰硕成果。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马鞍山市九华路过江通道、慈湖公铁两用过江通道等5 个过江通道被纳入其中,为构建衔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撑起筋骨。

“以港兴市”,我们加快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我市按照“严格控制增量、优化整合存量”,开展岸线综合整治活动,加强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港区布局,推行岸线有偿使用,完成老码头升级改造工程,审批通过10 个通过能力2200 万吨的新码头,在建的慈湖港综合码头工程将于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郑蒲港一期码头建成开港后,郑蒲港锚地也建设完成并同步使用,二期码头项目正在申报。目前,总投资5 亿元的钢晨物流园一期项目竣工,总投资20 亿元的御香苑冷链保税物流加工园等一批大项目已开工建设,我市设立综合保税区的申请也已上报至国务院。我市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将港口、物流、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临港产业链,持续推进“一基地四园区”建设,推进港城一体、产城一体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以港兴市”,我们构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集疏运体系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管道、信息化等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消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肠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铁路方面,宁安城际铁路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即将建成通车,北沿江铁路、慈湖公铁大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公路方面,姑溪河大桥建成通车,205 国道北段高架桥段开工建设,206 省道郑蒲港段路基工程已经完工,一批省、县道建设继续推进,九华路过江通道、太平府大桥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水路方面,推进支流航道升级改造,对姑溪河、青山河、驷马山干渠、得胜河等重要支流航道实施清淤疏浚,启动郑蒲港一、二期码头前沿掉头水域疏浚工程,全面提升通航能力。此外,我市建立并不断优化马鞍山港口综合信息平台,力争建设纵横贯通、立体发展、互联互通的综合运输网络。

“以港兴市”,我们扩大开放。我市加强大通关建设,推进集装箱就地报关直运,“三个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郑蒲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和口岸扩大开放进展顺利,参与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后,就地出口报关量增长1.8 倍。我市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发展江海联运船型。加强与上海港等港口的合作,依托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机制,马鞍山口岸与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相关口岸形成了良好合作机制。2014 年,我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各项指标“低开高走”,实现逆势上扬,创开港以来历史最好成绩,位居长江内河主要港口第5 位,外贸直运量、外贸集装箱量、进出口到港船舶等三项口岸重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以港兴市新版图

安庆“铁公机”建设上演加速度

华夏经纬网 2015-01-29

安庆港口

“区域之争就是枢纽之争,就是物流成本的竞争”。地处长江咽喉的江北港口城市安庆,近年来科学规划交通运输版图,在加快“铁公机”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点提升公、铁、水的衔接,努力将安庆构建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过去的一年,该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一批批重点交通工程实施,让安庆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破解港城矛盾一年关停五码头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庆同时处于长江黄金水道水深变化的节点,是万吨级海轮由海进江的中转点。近年来,长江航运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安庆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2014年,安庆作出建设安庆新港的重大决策,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由“滨江城市”向“港口强市”的跨越发展。为此,安庆成立港口岸线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大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加强长江岸线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停止审批长江干线皖河口至鸭儿沟范围内的港口使用权,关停了5家安全隐患较大,污染严重的城区码头,强力推进安庆新港建设。

“公铁水”联运打造两个万吨级新港区

根据规划,安庆将高标准建设皖河、长风两个万吨级泊位的新港区,老城区码头将全部外迁至新港,同时建设一批集装箱、滚装船运输泊位。

在实施中,安庆将重点提升公、铁、水的衔接,加大力度提升入港铁路,推进江铁联运,积极建设港区周边集疏道路,提升进出港区道路等级。安庆新港皖河农场作业区规划岸线11公里,纵深超过1.5公里,计划在作业区兴建一级疏港道路连接332省道、济广高速以及规划中的北沿江高速,同时从阜景铁路引铁路专用线进入作业区。该港区将逐步拓展贸易、物流、加工和保税等相关功能,发展成为内外贸和长江中下铁水联运、水水转运中心和具有保税功能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同时,将利用港口资源,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计划在长风作业区建设环城东路,同时通过阜景铁路、合九铁路引支线到作业区。

去年安庆还着力推动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启动内河航道三年升级行动计划,开展华阳河、皖河、长河和罗昌河航道深度调查,构建干支直达的内河航道网。

“铁公机”建设上演加速度

去年,安庆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除了水路,铁路、公路、机场均一批批重点交通工程相继实施,让安庆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同时在建两座跨江大桥其中,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及北岸接线等项目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预计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成皖江上游第一桥。去年12月底,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开建,竣工后将成长江安庆段第五条跨江大桥。

去年底,全省最长公路隧道——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明堂山隧道左线顺利贯通。今年底,这条穿越大别山、全长180公里的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车。

两条城际铁路有望一个开工一个竣工今年下半年,建设6年的宁安城际铁路有望通车运营,安庆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另外,合安九城际铁路今年有望开建,建成后安庆铁路也将结束“断头路”的历史。

机场启动改造工程春节前将复航安庆民航旅客吞吐量、货邮行吞吐量均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继2013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1万人次后,2014年上半年安庆民航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80%以上;实现货邮行吞吐量688.94吨,同比增长101.81%。为满足波音、空客等大型主流机型的起降需求,去年7月20日安庆天柱山机场启动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目前改造工程已完工,将于春节前复航。另外,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的安庆新机场选址完成,正在审定之中。(安徽商报 乔剑 文/摄 安庆港口图)

连云港增强港口综合能力 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

中国港口网2016-1-6

港口是全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有效抓手。连云港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围绕“整合联动、提质增效”,全面增强港口综合能力,打造干支线密集、航班集中、具备大批专业化泊位和完善集疏运体系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港,不断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对全市上下来讲,就是要着眼对外开放大局,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同心协力增强港口功能,共同打造一流口岸,使之成为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强大引擎。

增强港口综合能力

推动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载体

【建议原声】加快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港口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建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连云港lng接收站、徐圩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工程,实现赣榆港区15万吨级航道、灌河港区5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

【解读】吴以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港口管理局局长):2016年,我们将把强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定位,高水平、高质量编制连云港港口“十三五”规划,修编完善港口总体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港口口岸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的建设清单,推进时序及实现路径。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完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建成徐圩港区东防波堤、赣榆港区防波堤二期延伸段;开工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旗台作业区液体散货泊位2个,建成启用徐圩港区一港池、二港池多个码头泊位,提升出海口功能。全面建成启用北疏港高速公路,力争建成连云港区皮带运输廊道工程,加快推进连盐铁路徐圩、赣榆港口支线建设,开工建设灌河港区疏港航道,加快推进徐圩港区疏港航道前期工作,构建“一港四线”海河联运网络,打通连云港服务苏北及长江经济带通道。

【建议原声】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新增通过能力1.2亿吨。推进内河码头建设,强化功能布局与海河联运,打造一批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港口作业区。

【解读】丁锐(港口控股集团董事长):按照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要求,我们将围绕“以港兴市”战略和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定位,以“二次创业、提质增效”为主题,发挥港口整合联动、抱团经营的优势,重抓功能完善,建成连云港区旗台液体散货泊位和赣榆港区液体化工罐区工程,推进赣榆港区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集装箱物流场站,徐圩港区一二港池多用途泊位及一二突堤陆域形成工程,以及灌河港区燕尾港作业区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协同推动30万吨级航道二期建设、两翼港区口岸及泊位开放等工作,发挥好港口的“核心区”、“先导区”作用。同时,瞄准内河这一差别化优势,依托新云台内河码头和灌河港区,锁定通榆河、京杭运河、淮河三条干线,重点挺进苏北、皖北、豫南、鲁西南四片区域,以“信息互享、资源互用、生产互助”的联动思维和“一站式服务、一单到底”的服务方针,凸显全程物流链服务优势,确保海河联运量成为新的增长点。

【建议原声】加快g204、s242、s245、s236等国省干线公路及徐新、连淮、连宿等疏港公路主干线建设。建成青连、连盐、连淮扬镇铁路和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开展沿海高铁、连临铁路前期工作,构建沿海沿陆桥高铁路网。加快推进灌河航道整治及等级提升工程,形成西连京杭大运河、南接长江的内河干线航道网。

【解读】杨新忠(市交通运输局局长):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抓住用好重大机遇,保持定力,坚持求进,统筹做好交通运输各项工作。重点加快连盐、连镇、青连等多条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连徐客专等;推进连云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完成站前广场,地下、地上配套设施,保障2017年铁路站房设施顺利对接运营。

建设港口经济圈:宁波今年头等大事

2015年02月10日刊中国经济时报

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宁波,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1月8日,在宁波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明确指出,要在新常态下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引领,把港口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重塑再创宁波的竞争优势。在刚刚举行的宁波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建设“港口经济圈”放在首要位置提出。由此可见,建设港口经济圈已成为今年宁波的“头等大事”。

图景已清晰

作为沿海地区,宁波经济比全国更早进入“新常态”。特别是进入“十二五”后,宁波在政策和要素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弱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除了2011年增长10%,其他几年均徘徊在8%左右。

“只有从港口这个自身最大的资源优势考虑,实现港口辐射半径最大化、港口功能最大化、港口经济最大化,才能使宁波在国家战略中找到‘重要的一席’。”刘奇表示,今年宁波要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发展,要抓的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港口经济圈”。

尽管“港口经济圈”还是个全新的概念,怎么建?如何建?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但图景已越来越清晰,这点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可以看出。

卢子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抓手,引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宁波都市区规划建设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全国多式联运枢纽。优化“无水港”布局,建设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示范通道,构建“甬新欧”贸易物流线,促进港口腹地向长江流域、西北地区延伸拓展。

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开放合作上,申报设立国际港口合作服务组织常设机构,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指数平台,积极筹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和“中国航海日”活动。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推进国际空港物流园区、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港口经济的核心圈、覆盖圈、辐射圈和互联互通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和长江经济带龙头的龙眼作用。

整合核心优势

将港口经济圈作为宁波今后一个时期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抓手,可以说是应时顺势。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黄荣程认为,充分聚合资源和优势,发掘有别于其他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特质,才能确立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的主导权。

“应重点整合放大港口、开放、产业三大核心优势,即构建深水港、江河港、‘无水港’大港口联盟,深化城市国际化、经济外向型、贸易便利化大开放格局,打造临港制造链、价值链、服务链大产业体系。同时,全力补齐港口经济贸易功能不强、综合型重大对外通道不畅、政策体制创新支撑不力,这三块相对‘短板’。”黄荣程说。

“过去宁波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实现城市与港口的互动发展,现在‘港口经济圈’指明了宁波今后的发展方向。”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商会副会长吴友水建议,在建设港口经济圈的过程中,宁波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首先,要高度重视新一轮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以“港口经济圈”为引领,争取国家政策“红利”,抢占先机,争当样板;其次,应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加快海铁联运发展,构建绿色环保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此外,还必须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准入门槛,对传统产业痛下转型的决心。

四方面寻求突破

提升港口经济圈带动作用的关键在于发挥港口优势,宁波港口发展多年,成绩斐然,但遇到的瓶颈也不少。比如,港口大而不强,辐射功能不足,重大通道建设滞后,圈内城市互联互通不够顺畅,合作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核心区政策支撑相对不足等等。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发改委副主任詹荣胜指出,新形势下,尤其面对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宁波抢抓优势,必须突出“呼应战略、突出重点、合作共赢、改革创新”这四个方面。

一是战略上,要积极争取港口经济圈融入国家战略,争取将上海自贸区经验推广复制,把上海“两个中心”、舟山群岛新区的政策向宁波延伸。

二是硬件设施上,应尽快启动甬金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等对外铁路建设,完善宁波穿山北港区铁路支线,实现宁波—新疆—欧洲的铁路运输无缝对接,带动宁波港在中西部的“无水港”布局。

三是产业联动上,谋求港口经济圈联动新优势。拓展大宗商品和中高端消费品贸易范围,提升港航服务影响力,推进临港工业全产业链合作。做大做强以港口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等特色优势行业。

四是开放合作上,要主动搭建国际贸易合作平台、对外经济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合作平台。

宁波“港口经济圈”重塑新优势

中国宁波网2015-08-03

0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浙江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开放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唐朝时,这里是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之一,史载“海外杂国,贾船交至”。2014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26亿吨,居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0万标准箱,居世界港口第五位。今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9.3%,首次超过香港,跃居全球第四位。

依托世界级大港,宁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设“港口经济圈”,推进城市国际化水平,以开放促转型。

建设“港口经济圈”,第一步棋是做强港口的竞争力。

7月21日下午,一场大雨突如其来。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一号泊位,两艘国际货轮正在装卸作业。雨幕里,“美总温哥华”号驶离码头不久,另一艘货船又缓缓靠岸。码头上,桥吊高耸,货车不断。

“正在装卸的是达飞贝多芬号,载重5.76万吨,驶往新西兰。”该公司营运操作部值班经理林彬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宁波港一年四季都很忙碌,这里创造了每小时235.6个自然箱的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

同样忙碌的还有铁路北仑港站。“海铁联运”战略让宁波港承载着中西部省市出海的梦想。来自江西上饶、安徽合肥及周边的义乌、台州等地的货运班列抵达后,就地完成装卸,从宁波出海,驶往东南亚、欧洲、非洲。

“大有极限,强无止境。如何从世界大港迈向世界强港,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童孟达介绍,宁波港正在从单一的码头经营延伸到以码头为基础的港口物流,形成T字形产业体系,延伸T字中“港口物流”这一竖,同时,加强资本运作。码头经营、港口物流、资本运作3个板块互相促进,助推宁波港向强港迈进。宁波港的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深水枢纽港、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

建设“港口经济圈”,需要加强城市的辐射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宁波港提前布局。

先看“一带”: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双重班列”远至新疆、西安、兰州等“一带”节点。同时,优化重点城市无水港布局。再看“一路”:宁波已经与全球21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宁波,城市因港口而繁荣,企业因港口而勃兴,产业因港口而集聚。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吴杰说,公司“走出去”的步伐恰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吻合。从1999年起,公司开始开拓西非市场,从单一产品销售转向工程总包。他说:“我们不仅要走出去,还要扎下根。最近,我们与已经走出去的‘宁波帮’合作,在西非建设一个工业园,逐渐辐射周边市场。”

建设“港口经济圈”,需要提升产业的支撑力。

依托港口经济,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航运交易所等企业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勃兴。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2012年初正式运营,去年交易额达4482亿元。交易所总经理朱金祥指着“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牌子高兴地说:“这是发改委授予的,上周刚拿到,也是现货交易所唯一的一块。大宗商品的交易核心是物流、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我们的使命是探索互联网+商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通过他们搭建的平台,为企业提供交易、清算、物流、金融等全流程服务,做到了“交易标准化、实物交割个性化”。在宁波航运交易所,除了建设宁波航运订舱平台、智慧航运平台等,从2013年起,还发布了海上丝绸之路指数。目前,宁波发布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5.2亿元,同比增长8.5%,宁波市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2%。

在对外开放中,宁波具有较大先发优势。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加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宁波落地,通过深化开放助力宁波转型升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宁波要在扩量中提质,在扩量中转型。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我们主动担当、积极行动,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抓手,提升宁波国际化程度,打造活力宁波,实现可持续发展。”

卢子跃表示,宁波谋划“港口经济圈”,不是单纯地推进对外交通的互联互通,也不是单纯地发展港口经济,而是围绕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以港口腹地和综合运输体系为依托,以港口产业链为支撑,大力构建跨区域、大容量、高效率的经济要素交流网络,努力成为集聚配置国际贸易、港航、物流资源的战略高地。用5到10年时间,宁波要基本建成长三角港口经济中心、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开放门户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

防城港:百舸争流千帆竞 港口经济兴港城

防城港市新闻网 2015年12月28日

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40万吨级码头及配套进港航道工程将于2016年开工兴建,建成后,防城港市将成为除宁波、青岛、湛江之外第四个建设40万吨级泊位码头的城市

2012年防城港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058.44万吨,首次突破亿吨大关;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560.5万吨;201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500.71万吨。2012年至2014年,防城港市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8.45%的平均增速。2015年1~10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315.62万吨。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依托港口经济的带动,防城港市经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整体发展势头。

港口作为对外贸易的节点承担着重要任务,同时也为其所在的城市建设临港工业区,发展制造业、进口原料的出口加工业等产业创造良好条件。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的形成,以及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崛起,充分印证了港口对城市甚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历经47年的建设与发展,防城港已成为全国12个沿海主要物流港之一,也是西南港口群的第一大港。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而兴,其核心竞争力在港口,发展的最大优势也在港口。近年来,防城港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沿海沿边开放的优势,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大力推进边海经济带建设,着力发展港口经济,带动了防城港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市港口办副主任韦学敏介绍,今年1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湘军就边海经济带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时强调,防城港市以港立市,港口经济是全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港口作为对外联系的门户、经贸往来的枢纽,是拉动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是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科学基建,筑牢港口经济腾飞之根基

10多年前,随着“还岛于港”的实施,行政中心北移,港区全部让位于港口发展,防城港市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至2014年底,防城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1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6个。截至目前,防城港市已建成20万吨级深水进港航道和3个20万吨级码头,已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个港口通航。

然而,随着港口的飞速发展,出现的集疏运能力的不足,凸显了防城港市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没能同步跟上。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韦学敏说,目前,防城港市正在继续推进企沙南港区、东港区建设和渔氵万港区提升改造,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港口码头泊位或航道建设,加快建成东湾大道等疏港公路。同时,防城港市也在加快通用机场申报工作,做好港口与铁路、公路、航空的衔接,提升港口货物集疏运能力,进一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

今年4月15日,防城港市和北部湾港务集团就战略合作协议举行签约仪式,我国第四个40万吨级码头项目正式落户防城港。项目预计2019年完工。码头投入运营后,防城港市港口可增加2500万吨的年吞吐量,将进一步巩固防城港作为我国西南沿海地区主枢纽港的优势地位。

产业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很难落地,更难以发展。金湘军就港口经济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防城港市要通过港口建设推动临港产业发展,以临港产业的大发展促进港口的大建设,实现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发展。

合理布局,开启港口经济集群之优化

因为港口的优势,2000年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落户防城港,该项目的主要原料大豆、主要产品植物油实现了港口码头、生产线、仓储的联通输送。随之而来的盛隆冶金、中油能源、武钢、中广核、中电、金川、海森特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项目也纷纷落户防城港市。防城港市港口经济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项目的落地,不仅仅是该产业的独立发展,更应该是相关产业的横向集群式发展。2014年召开的全市重大产业工作会议强调,防城港市要充分利用港口核心竞争力,在产业层面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不能跳过产业层面来谈项目,一定要站在产业体系中考虑,一定要集聚成几个产业群。

目前,防城港市的食品、钢铁、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围绕这些主导产业,防城港市进行了针对性地突出主导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工信委于2014年从产业体系考虑引进了一个生产硫酸钾、复合肥的项目,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该项目一年能够消耗金川60万吨的硫酸,金川的余热余压可以直接输送到它的工厂,它的副产品是30万吨的盐酸,正好用作武钢不锈钢产品的清洗。

围绕龙头项目做长产业链,推进关联企业和项目集中布局,加快形成一批港口经济产业集群。防城港市将以大西南临港工业区、企沙工业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生产要素聚集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加快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区。

拓展职能,助力港口经济发展之多样化

“防城港拥有指定进境水果口岸这一优势条件,然而不能仅仅是过境,而是要争取把水果留下来,形成一个集散批发产业链,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韦学敏说:“不仅仅是指定口岸这一优势,我们市还有其他的港口优势,应该把这些优势拓展开来,以此积极推动港口经济更健康更多样化的发展。”

自建市以来,防城港市港口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港工业、装卸、陆运、物流业、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相关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防城港市港口经济发展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息息相关。

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防城港市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生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充分利用沿边综合金融改革试验区这个平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方面,防城港市积极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同时加强鲜活农产品、海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我国从东南亚进口的水果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依托指定口岸优势,加之防城港市的交通、冷链物流建设的完善,我们打算在此建设一个进口水果集散地,形成一个健全的集散批发产业链,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惠及我们当地的群众。”7月20日,第二批进境水果到岸时,广西防城港市方舟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振华告诉记者。无独有偶。近日,在广西科元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该项目负责人肖涤说:“当初选择落户防城港,区位优势以及便捷交通、物流,都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港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对城市发展影响重大。防城港市在加快边海经济带建设中,将深化对港口经济的认识,对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内涵、新要求,发挥港口龙头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港口经济。(记者 姚卫东 张若衡)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