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发展大旅游专题信息

发布时间:2016-12-12  |  浏览:

蓬莱:精准营销 树立城市“大旅游”理念

大众日报 2016年05月18日

  近年来,蓬莱以市场为导向,以线路产品为重点,一改传统手段,把旅游与城市联合包装、捆绑宣传,按照“一个声音、一起行动”的原则,组织策划了融旅游、葡萄酒、宜居养生于一体的城市整体推介活动,成功将游客目光从单一景点转移到整个城市,让人们不仅知道蓬莱阁,而且了解蓬莱全域的资源和特色,进而激发到蓬莱休闲旅游的欲望。

    特色旅游产品变身“形象代言”

  为了使游客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蓬莱。近年来,蓬莱市旅游部门通过休闲旅游地图印制,宣传视频的拍摄制作,把蓬莱的海滨风光、渔家风情、葡萄酒旅游等自然美景与人文特色融入到城市宣传片、旅游折页、休闲地图等各种宣传品中,广泛地宣传了蓬莱城市形象。把握市场散客化趋势,积极打造适应不同游客群体的个性化产品。围绕蓬莱乡村休闲主题,策划推出了“温泉养生”、“瓜果采摘”、“马场狂欢”等特色产品。

  从蓬莱仙境历史文化、八仙文化、精武文化出发策划推出了“滨海寻仙游”、“探古访仙游”、“爱国修学游”等产品,并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编排全市滨海游、研学游、摄影游等系列主题线路。推出八仙文化、海产品、葡萄采摘、美酒自酿等休闲体验产品。并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引导农村相关要素向三产转移,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实现以旅游为纽带、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景区、宾馆酒店、酒庄、农家乐之间合作,加强互送客源、互相宣传,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旅游合作机制。

    “互联网+”助力智慧蓬莱游

  除了传统宣传,蓬莱添加了“智慧旅游”要素。认识到在旅游产业中旅游目的地平台的作用已不容忽视,蓬莱市旅游部门引导蓬莱阁景区旗下蓬莱智慧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组建了以蓬莱为核心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电商平台,完成了蓬莱地区所有景区门票及部分酒店、餐饮、旅游商品、精品线路产品及部分周边县市区旅游产品的整合并上线,为游客提供单品、度假产品、线路产品、旅游攻略,打造蓬莱旅游目的地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蓬莱旅游品质,最终实现旅游者在游前游中游后的过程全覆盖服务。

  不仅如此,蓬莱不断创新网络营销,探索宣传营销新方法和新途径,推出了蓬莱旅游电商平台和淘宝天猫专营店,销售景区门票、酒店客房、旅游纪念品、旅游线路等,使游客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的购买景区门票、预定酒店客房以及蓬莱精品旅游线路等。同时将不断整合全域旅游资源,与主流互联网平台合作,在旅游电商领域打造蓬莱旅游品牌。持续优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增加点评、在线预订等功能。重视积累游客消费和体验数据,指导产品创新,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引领推动全民营销,利用游客进入蓬莱的每一个接触点,设置二维码分销体系,借助佣金刺激分销点,引导游客进行二次消费,提升区域平台的影响力和收入。

    创意营销为蓬莱旅游“再造血”

  “今年,蓬莱将继续策划推出‘仙境蓬莱旅游嘉年华’和‘乡村与葡萄酒庄体验季’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蓬莱旅游局市场营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迎合当下游客的“求新求特”的旅游心理,蓬莱市旅游部门策划推出“不走寻常路”的创意产品,推出“航空+”旅游模式,积极与韩亚航空开展合作,探索建立与航空公司旅游合作新模式,争取更多韩国游客来蓬旅游。

  蓬莱立足日益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备的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旅游升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周边城市的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了滨海寻仙、醉美蓬莱、浪漫仙境、美丽乡村休憩之旅、蓬莱长岛仙境之旅、蓬莱龙口仙境福寿之旅等休闲度假一日游、二日游及多日游产品,并将单品、组合产品、精品旅游线路全部纳入各类电商网站、旅行社线路对外进行推广。同时,积极组织蓬莱各景区参加重要的旅游展会,通过参会进一步获得更多优质的旅行社资源,与潜在的业务伙伴进行现场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洽谈,并逐步建立合作业务联系。

渝东北渝东南要走“大旅游经济”发展路径

 重庆日报 2016年06月27日

   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大力发展生态、人文和养老休闲旅游业,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大力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业。对此,我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接下来会以什么思路开展工作?6月22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我市农村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区域,如何能既立足其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又与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形成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的旅游大格局呢?刘旗表示,“大旅游经济”路径是必然的选择,也就是说,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发展以旅游为纽带的关联型经济体系,通过对旅游要素进行跨行业、跨区域优化配置,形成以旅游业为牵引、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统筹旅游大规划

  开发旅游大产业

  “发展‘大旅游经济’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统筹规划,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区县(自治县)政府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有旅游产业发展专章规划,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刘旗解释道,例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交通规划、通讯设施规划等,在编制修订时要统筹考虑旅游功能,将旅游规划内容融入其中。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则需要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有序开发,重点解决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重点旅游项目用地问题,优先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指标,重点打造一批新的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例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忠县中国柑橘城、开县开州古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懒坝LAB项目、彭水蚩尤九黎城、石柱黄水旅游度假区等。

  刘旗认为,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地脉、文脉、人脉,加强农旅、商旅、文旅融合,推进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开展风光摄影、探险猎奇、科考研究、康体养生、实景演艺等特色旅游,形成大旅游产业链。

  建设旅游大通道

  形成交通大网络

  “发展‘大旅游经济’还需要建设旅游大通道。”刘旗表示,接下来我市会构建立体化、便捷化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

  具体分为三部分:

  一是畅通旅游陆上通道。例如,支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快渝西高铁(万州―开县―城口―西安)、两巫(巫山―巫溪)高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怀复线铁路、黔张常铁路、黔梁高速、酉沿高速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并结合全市国道省道升级改造和乡村道路、撤并村公路建设任务,解决区县(自治县)之间、区县城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以及重点区域公路的互联互通问题。

  二是畅通旅游水上通道。例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忠县石宝寨旅游码头、奉节宝塔坪旅游集散码头,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龚滩旅游码头、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旅游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作都需要加快进度。

  三是畅通旅游空中通道。例如,加快建设巫山神女机场、武隆仙女山机场,支持梁平县利用现有闲置机场发展旅游航空等通用航空产业,鼓励黔江武陵山机场、万州五桥机场开发新旅游航线。

  实施旅游大营销

  拓展旅游大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渝东北、渝东南的旅游资源再好,也离不开‘吆喝’。”刘旗说,他们会按照“政府塑形象、企业做市场”的思路,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市场联动的促销机制,形成整体营销合力,提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例如,支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有关区县以“世界的长江·壮美的三峡”为主题,抱团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有关区县(自治县)以“神秘渝东南·世外桃花源”为主题,抱团举办“中国武陵山国际民俗文化旅游节”。

  同时,拓展旅游市场,不断做大游客总量,鼓励旅游企业整合资源开发各种主题旅游,开发区内一日游、区际周末游等线路产品,加强与川鄂湘黔陕等周边地区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客源地市场的区域联动和市场拓展。例如,打造“渝东南―渝东北”、“渝东南―张家界”、“渝东北―神农架”等跨区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率先试点“重庆旅游惠民卡”,发行区域旅游“一卡通”。

  鼓励旅游大开放

  支持旅游大创业

  “旅游发展还需要不断注入活力、动力。”刘旗表示,我市不仅会鼓励银行、旅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旅游项目投融资提供支持,还会鼓励渝东北、渝东南有条件的区县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接受多种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并且发挥旅游股权投资基金作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采用PPP融资模式筹集资金。

同时,我市还会支持旅游创业,鼓励各类旅游市场主体发展,联动农林牧副渔,带动就业创业兴业,支持设立渝东北、渝东南旅游产业发展创业扶持基金,通过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在旅游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打造农家乐集聚区,集中规划建设和提档升级“巴渝人家”、“森林人家”、“绿色农庄”等星级农家乐,并鼓励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创办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销售特色旅游商品,通过B2C、C2C等模式升级产业业态,扩大市场销售规模。

“十强”殊荣擦亮梅州“大旅游”品牌

 梅州日报 2016年01月05日

    25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梅州荣获2015“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十强城市大奖,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城市。获此殊荣,表明我市旅游已突破了旅游资源推广单纯依靠地理区域的模式,迈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打造“大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的重要一步。

    就目前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而言,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的几个阶段后,开始进入区域协作时代。集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品牌共建、客源互动为一体的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城市联盟合作圈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心,跨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各地依托大城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域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等战略的推动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层面的合作上不断深化,也促进了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梅州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大力开展旅游市场宣传营销,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向国内外60多个城市开展旅游专题宣传推介活动,与近70个城市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行政协调,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其核心是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是地理概念、产业概念和行政概念的统一,能够使区域旅游向着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东风劲吹好扬帆。”梅州荣获2015“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城市大奖,充分表明梅州旅游已受到了全国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梅州也已从推动旅游合作的“参与者”变为探索区域旅游合作的“先行者”。各级和各相关部门人员需顺势而为,充分依托梅州的区位、政策、资源、生态、人文优势,通过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梅州境内的景区、景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旅游市场规范整治,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将区域旅游合作推向更广的空间,使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走上快速繁荣路

新疆:“一带一路”撬动新疆大旅游

中国旅游报 2015年11月27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旅游业发展纪实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如今,60年一甲子,新疆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旅游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日益提升。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一幅壮丽的旅游新画卷在我国西部迅速展开,新疆正成为丝路经济带上旅游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旅游正成为新疆建设丝路经济带核心省区的重要抓手。
  政策合力推进旅游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60年中,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短短30多年。1979年,新疆成立自治区旅游事业管理局,旅游才真正起步。当年,接待国外游客仅88人次,旅游创汇6万美元。1984年,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旅游管理职能进一步明晰。2014年,新疆共接待国外游客171万人次,旅游创汇达6.6亿美元。”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局长伊那木·乃斯尔丁说,30余年来,中央及国家相关部门、各援疆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的目标,令新疆旅游人备受鼓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多次强调,要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好天池、喀什、喀纳斯等高A级景区,开发特色旅游品牌和项目,真正把新疆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新疆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
  国家旅游局多次组织专家、旅游企业赴疆调研、考察、踩线,专门制定出台扶持新疆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支持办法。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五年来,各援疆省市相继向新疆累计投入200亿元用于推动旅游业发展。上海累计投入4.24亿元,推动旅游援疆项目55个。广东投入7亿多元,用于7个旅游项目建设。江苏省安排3.7亿元,用于伊犁20个旅游项目建设。河南、湖南、浙江、山东、天津、广东、湖北、山西、江苏等纷纷推出旅游援疆举措,带来的资金流、人流、物流让新疆旅游业受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并把旅游业定位于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丝绸之路精品线路开发出一大批旅游产品。
  针对“十三五”期间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国家旅游局将加大旅游援疆力度,在旅游发展基金中增加1亿元,总计安排3.5亿元,重点围绕主要旅游城市、重点景区、特色旅游城镇,着力提高景区道路等级,扶持建设一批旅游厕所、游客集散中心、标识标牌、自驾车服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帮助新疆完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开拓旅游市场、壮大新疆旅游产业规模,发挥旅游产业强有力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产品给力旅游越来越旺
  30余年来,新疆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企业集团等旅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天山天池景区管委会规划处处长周建民说,最早的天池景区,道路都是石子路,旅游产品简单。如今,天山天池景区游客中心随处可见,形成了现在的休闲度假、登山徒步、游船观光、科普考察、冬季滑雪等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
  中青旅新疆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穗回忆,80年代初,新疆只有3家旅行社,以入境业务为主。30多年来,新疆各市县几乎都有至少1家旅行社,旅游产品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涉及丝绸之路游、自然风光游、文化古迹游、民俗风情游等。
  在新疆从事酒店管理工作长达26年的章凌云说,20世纪80年代,新疆的酒店没有几家,星级酒店更少。如今,锦江之星、尊茂、喜来登、希尔顿、凯宾斯基、美丽华等一批国际品牌酒店纷纷入驻新疆,连锁型经济酒店、快捷商务酒店相继涌入,为新疆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谈起旅游出行方式的变化,新疆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马尔旦感受颇深。他说,20世纪80年代初,新疆航线少,机票又贵,带团去一趟吐鲁番,180公里的路得至少五六个小时,道路颠簸不堪。如今,铁路、公路、空中交通不再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高铁、旅游专列、城际列车、旅游包机、旅游包车等层出不穷,畅通的立体化交通网成为新疆旅游发展的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冀东说,为解决当前旅游业面临的旅游供给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新疆将实施“国家5A级景区三年倍增计划”,两年新增5A级景区4家,并把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整顿引入旅游景区、企业等级资质晋升和退出机制。
  增收致富旅游大显威力
   30余年来,旅游业成为新疆“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的重要产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就业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资源型城市转型,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局长刘刚深有体会。他说,克拉玛依是一座以石油产业为主的典型资源性城市。2000年,克拉玛依市成立旅游局,先后开发世界魔鬼城、石油工业旅游区等旅游景区,打造石油工业游、乡村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现在,旅游已成克拉玛依城市发展的新途径、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牧民致富的新出路。
  乌尔禾乡是克拉玛依市典型的农牧区,居住着300多户农牧民,过去过着以种地、放牧为生的日子,农牧民人均耕地不足7亩,收入不足千元。查干草村村民钟晓玲说,2002年开办农家乐以来,她的农家乐已扩建至10亩地,可同时容纳80多人用餐。去年,其农家乐收入已突破18万元。
  30多年来,一过十一,新疆旅游便进入淡季,如何破解淡季旅游这一难题?1997年,新疆第一家滑雪场白云滑雪场在乌鲁木齐县南山开业。滑雪场总经理陈连生说,当初投资200万建白云滑雪场,前几年游客寥寥无几,赔了不少。如今,伴随新疆不断加大冬季旅游的宣传力度,滑雪场开始盈利了,加上滑雪场设备齐全、活动内容丰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冬天前来滑雪、住宿、品位新疆美食,成功解决了当地100多位农牧民的就业问题。
  在乌鲁木齐县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守清看来,旅游业的富民效果已经越来越突破季节限制走向“四季富民”。如今,该县冬季已形成“冰雪+民俗风情”“冰雪+丝绸之路”“冰雪+温泉”“冰雪+自然风光”等丰富多彩的系列产品,冬季旅游为农牧民带来了占全年1/3的收入。
  伊那木·乃斯尔丁说,目前,全疆已逐步形成四季皆宜的旅游局面。截至目前,新疆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0万人,导游人员达1.3万人,6000多家农家乐解决5万人就业。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达13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区拉动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的重要引擎。
  如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正撬动新疆大旅游。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正紧紧围绕建设“一心一地”目标,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东联西出的前沿阵地。

重庆跨界融合 大旅游经济将成发展大引擎

重庆商报  2015年07月21日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近日,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联合重庆市旅游局、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就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发展大旅游经济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两翼”地区大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认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市重要生态屏障,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资源和功能定位,与发展大旅游经济高度契合,将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深度融合;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要树立发展大旅游经济的新观念,做好发展大旅游经济新统筹,使大旅游经济成为渝东南渝东北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擎。

  跨界融合 旅游业进入3.0版

  “大旅游经济”究竟该如何理解?报告认为,大旅游经济,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基础和联系纽带,守住生态环保红线,把相关旅游资源和元素充分融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打破传统旅游产业单一发展概念,有机联动三次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形成全方位、关联型、生态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体系。

  总体上看,脱胎于旅游产业,大旅游经济又体现了跨界融合、以人为本、生态经济等三大特征。“如果说过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览胜观光分别为旅游发展的1.0版本和2.0版本,以跨界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大旅游经济则是传统旅游的3.0版。”报告提到,大旅游经济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要素和元素全方位渗透到一、二、三产业,以及城乡建设、交通设施完善、环境保护和文化挖掘等各方面。

  引领发展 大旅游是基本路径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什么需要发展大旅游经济?报告认为,大旅游经济是未来引领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其一,大旅游经济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新优势的内在要求。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区域自然生态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比如,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区县数量约占全市一半、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但2014年旅游总收入不到全市三分之一,旅游业增加值仅占四分之一,游客接待总人数不到三分之一。”报告认为,只有以大旅游经济为牵引,深挖资源潜力,夯实基础设施,才能加快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新优势。

  其二,大旅游经济是实现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对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定位的必然选择。“大旅游经济是以旅游为纽带的关联型经济发展体系,但不局限于旅游产业本身,它还能提高山地生态农业的效益、增强绿色新兴工业的特色、提升特色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优化城镇功能与风貌。”报告认为,大旅游经济既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又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成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定位,协同推进发展与保护的动力和路径。

  其三,大旅游经济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和作用的最佳诠释。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优势在于生态、绿水青山,压力也来自于生态、绿水青山的保护和发展,而大旅游经济的发展基础就在于绿色化。

  动力效应 大旅游带动大发展

  大旅游经济对提升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产生强大牵引力。报告提出,具体来讲,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带动作用。

  一、带动交通设施完善。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过去的交通建设往往孤立地考虑单项设施,或简单按照行政层级来确定道路等级,很多旅游景区(点)进入性很差,难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大旅游经济会带动交通要道的互联互通,不断改善交通的便利性。

  二、带动城市(镇)主体功能完善。发展大旅游经济要从直接旅游接待、间接配套服务等各个层面,提高“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会不断带动城市(镇)“软”服务、“硬”功能的完善。

  三、带动最终消费。旅游业具有“动力效应”,游客不仅会在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观光等消费,还会产生餐饮、住宿、游乐、购物、会议、养生等综合性、多样化的终端消费,进而促进旅游目的地形成消费经济链及相关产业的聚集,最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带动一、二、三产联动。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不仅可以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提供巨大的市场,还能促进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比如大旅游经济会因人口流动直接或间接引来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进而带动和促进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文化娱乐业、对外贸易等,甚至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带动就业与富民强(区)县。旅游作为富民经济早已成为共识,大旅游经济比狭义的旅游产业带动了更多的关联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六、带动投资合理增长。大旅游经济是突破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全面结合,走向旅游综合开发模式,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更大。

  四条路径 大旅游经济开花结果

  如何让大旅游经济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开花结果?报告认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大旅游经济,要坚持四条路径。

  做强做大旅游业是核心。比如挖掘文化元素,推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唱响旅游品牌,体现各区县的资源个性;做精旅游单元,渝东南渝东北区县旅游要连线、相互合作,既要打造仙女山、桃花源等精品景区,也要打造城镇旅游综合体;渝东南渝东北区县要进行整体营销,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创新发展旅游度假、滑雪花草、养生养老、影视演艺、邮轮游艇、自驾露营、旅游地产等新型旅游产品,把乡村旅游作为新的增长点。

  三产联动是关键。要以大旅游经济带动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三类乡村田园旅游产品,即主题田园农业观光度假产品、传统村寨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农户型体验旅游产品。促进第二产业互动发展,大力开发以大生态区为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制品和旅游纪念品。引领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商贸服务业、金融业、养老服务、健康服务、问题会展等全面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和城市(镇)功能建设是支撑。完善内外畅达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外部进入骨干性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推动长江、乌江的水运航道整治和港口码头建设,以及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区县际干线公路建设,强化区县城、乡镇与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完善重点城市(镇)风貌和各项功能设施,体现渝东北和渝东南各自的生态特色和民族风情。

  合理规划是前提。科学制定旅游景区规划、用地规划、线路规划、城市(镇)功能规划等。市级部门在编制规划时,要将旅游规划内容融入其中;渝东南渝东北区县在编制规划时,要考虑大旅游经济的发展布局,实现旅游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五大举措 推动渝东南渝东北发展大旅游

  如何推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大旅游经济?报告认为,要推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大旅游经济,需要五方面的举措。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全市要编制大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市级部门和渝东南渝东北区县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及专项规划时,要有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篇章。

  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高铁及铁路网络、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等建设,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规划建设邮轮游艇母港和沿江公共旅游码头,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建设通用机场、旅游直升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的保护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功能。

  三是加强旅游单元设计。根据资源禀赋和季节特点,唱响旅游“四季”歌。渝东南打造国际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借鉴美国国家风景道模式,推出桃花源寻梦国家风景道、乌江画廊国家风景道、黄水林海国家风景道、边城古镇国家风景道。渝东北推进大三峡旅游线联动,促进形成大三峡水上旅游线、大三峡陆上旅游线、大三峡高铁旅游线等多种旅游方式,做深、做足、做透三峡旅游。

  四是积极探索大旅游经济投融资机制创新。建立旅游重大项目库,研究编制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旅游重大设施资金评估方案。以市旅游发展资金为引导,吸纳社会资金,设立旅游文化投资基金。支持旅游企业贴息贷款和上市融资,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支持采用PPP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五是要加强市旅游经济领导机构的统筹力度。不断巩固和完善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大旅游经济发展工作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大旅游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大旅游经济发展格局。渝东南渝东北区县要迅速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大旅游”的工作机制,科学设置考核目标。

  声音

  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

  旅游线路要整合 不能只看自己“一亩三分地”

  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表示,以大旅游经济助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旅游业增加值在全市的占比从目前的26%提高到40%。

  如何提高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旅游增加值?他认为,在宏观上要抓工作机制、抓规划引领、抓项目落地,在技术层面还要抓产品线路、宣传营销、智慧旅游等具体策略。

  “目前,我们正在重新编印《重庆旅游宝典》,重点展示各区县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线路。”刘旗说,渝东北、渝东南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观光游览产品,另一方面还应该重点推出休闲度假产品,吸引过路游客,延长消费链,并按照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群体,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旅游线路要整合,区县不能只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实现相互合作,形成跨区域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线路,实现景区之间游客互送、合作共赢。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

  发展大旅游经济 要构筑“大区域整体营销”

  在宣传营销方面,首先,要有一个吸引眼球、让人遐想、勾起旅游欲望的形象营销口号。其次,要有一支专业化的宣传营销队伍,要利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推广。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表示,渝东南渝东北区县要发展大旅游经济,就要形成“大区域整体营销”意识和工作方法。

  “应改变各区县、各景区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形成大生态区的整体旅游主题定位。”他表示,各区县应联合开展主题营销、品牌营销、标识营销,充分利用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等重大活动进行宣传和招商,共同提升大生态区旅游整体形象和特色旅游品牌,并加强大生态区与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跨区域协作,合理推进跨区域的旅游整体发展。

    做大旅游新产业打造邯郸新名片

邯郸日报 2015年11月24日

    办好邯郸旅游,是邯郸人企盼的事;办好邯郸旅游,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宜居、宜业、宜游”三大前景目标之一;办好邯郸旅游,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强市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6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3处,星级宾馆28家;旅行社80家,有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6家,旅游商品产销企业56家,旅游车辆500多部,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逐年递增,旅游业正在成为拉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但与外地市相比,我市旅游业仍存在着旅游格局不大、发展资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基础建设不到位等不足。把这些问题放到“解放思想大讨论”当中去讨论,我认为,要做大邯郸旅游业,打造邯郸新名片,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强化区域合作,建立大旅游格局。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契机,主动融入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大局,争取把我市更多景区纳入京津冀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安阳、晋城、邢台、聊城等中原经济协作区城市推出区域旅游一卡通,实现区域旅游实质性合作与发展,大力推进四省交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建设。继续与铁路对接合作,突出抓好铁路专列游。加大入境旅游招徕力度,拓展海外入境旅游市场。

    强化基础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加大财政投入,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研究招商政策,改进招商方式,通过以山引资、让利引资等方式,招大商、引大资。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重点集中景区道路建设的投入,将旅游道路建设优先纳入全市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市各景区间构建一个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全面实施旅游景区整改提升工程,重点抓好游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步游路、标识标牌等旅游公共设施升级改造,在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主要城市广场以及主要商业聚集区等建立公益性旅游信息咨询中心。

    深化旅游业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黄粱梦吕仙祠、响堂山石窟等文物旅游景区,做出文物监管保护与开发经营互助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营销管理团队,解决文物旅游景区发展缓慢的问题。深挖赵王城遗址公园、邺城遗址等景区的旅游潜力;做大做强邯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招商融资新平台。

    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坚持人才发展优先战略,培养一批有激情、肯干事、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为全面提升旅游业水平提供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完善旅游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欺客宰客、超低价格恶性竞争等旅游市场顽疾;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调整完善价格机制,规范价格行为;弘扬文明旅游风尚,开展旅游志愿者公益服务,提高旅游者文明素质。

    强化宣传推介,打造邯郸旅游新形象。把旅游宣传纳入全市对外宣传的大盘子,在国家主流媒体、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邯郸旅游形象。在主城区、高速公路等主要节点设置旅游公益广告牌。在机场、高铁站、汽车客运站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广泛投放邯郸旅游形象宣传品。在市内主要媒体预留一定比例的时间、版面进行公益性邯郸旅游形象宣传,全面提升邯郸旅游宣传水平。

  宿迁市湖滨新区高点定位

“大生态、大旅游、大产业”呼之欲出

新华日报 2015年01月05日

   宿迁市湖滨新区区域面积44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6平方公里),下辖6个乡镇(社区、场圃),背靠三台山,坐拥骆马湖,大运河穿境而过,既有河湖、湿地、岛屿,又有山林、温泉、古镇,生态与自然相映成辉、人文与历史相得益彰,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禀赋独特,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前景广阔。

    目前,全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骆马湖旅游度假区),世界级文化遗产2处(大运河、龙王庙行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龙王庙行宫、御码头御马路、青墩文化遗址、大运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龙王庙会、柳琴戏),省级森林公园2个(三台山森林公园、湖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湖滨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龙王庙行宫、三台山森林公园、中国水城欢乐岛),休闲俱乐部3个(骆马湖乡村俱乐部、马术俱乐部、游艇俱乐部),主题公园4个(克拉嗨谷、宿迁嬉戏谷动漫王国、中国水城欢乐岛、罗曼园婚庆文化园),影响力较大的节事活动4个(骆马湖渔火节、皂河龙王庙会、骆马湖生态四项国际精英赛、越野车锦标赛);旅游酒店7家,重点旅游餐饮企业20余家,可接待2000多人住宿、近万人就餐。

    今年以来,湖滨新区把旅游业作为湖滨新区产业发展的第一板块,紧紧围绕全市旅游业新三年提升计划,按照“大生态、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统筹好规划整合、项目提升、营销拓展、配套完善、景区创建等各项工作,丰富旅游发展内涵和质态。一是以旅游规划为引领,谋划发展旅游产业。坚持高点定位,建立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构建以骆马湖旅游度假区为主体,三台山森林公园、皂河古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旅游格局。环骆马湖旅游总体规划、三台山森林公园规划由市规划局牵头实施,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查,环湖旅游总体规划正在完善修改,三台山森林公园规划正在进行项目设计方案深化。骆马湖—三台山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完成初稿,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提升方案委托省旅游局发展咨询中心编制,目前已启动实施。二是以旅游项目为核心,着力打造旅游产品。三台山森林公园扩面提质工程、运河文化城东湖景区一期进展顺利,婚庆文化产业园、马术俱乐部投入使用,游艇俱乐部项目分步推进,北京美合集团水上旅游项目已形成意向。三是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加强旅游营销推介。成功举办了皂河庙会文化旅游周、越野车障碍赛、“五一”旅游音乐节、台商高尔夫联谊赛、生态四项国际户外运动精英赛、骆马湖渔火节等节庆赛事活动,正在筹备苏北第二届汽车越野赛、首届骆马湖彩灯节。今年已接待游客288.8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其中团队游客31万人次,同比增长6.75倍,实现旅游总收入20.28亿元,同比增长44.5%。四是以景区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景区档次。积极开展国家级景区创建工作,三台山森林公园创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乾隆行宫、克拉嗨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验,湖滨公园入选“江苏十大避暑胜地”,骆马湖畔入选江苏中秋赏月佳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神木:一个能源城市的大旅游格局

榆林日报2015年07月08日

  神木县丰富的历史积淀、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壮美的自然景观赋予这片沃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富矿”。近年来,该县抓住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机遇,不断发力,构建全景式大旅游格局,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旅游业这个阳光产业前进的步伐变得铿锵有力。即便在去年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该县共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10多亿元,GDP占比上升到1/60,走向由“黑色”转变为“绿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整合7个核心景点。

  在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神木县入围全国十强排名第七。其实,神木不仅是工业强县,也是旅游资源大县。

  “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县相比,神木县的旅游资源和煤炭资源一样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在数量丰富、品类齐全,而且该县还具备了资金优势和名县效应的品牌价值,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神木县旅游局局长雷杰祥说,神木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除了世界级大煤田、全国百强县、全民免费医疗、15年义务教育等吸引人们眼球,神木县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大景区”,借此将“神木”打造成一块旅游金字招牌,充分挖掘、包装核心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名气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神木县旅游产业走向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介绍,神木县主要由7个景点构成旅游产业核心。首当其冲的是当前火热的石峁遗址。从当前考古发现来看,石峁极有可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史价值不可估量,有望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进入世界各国的历史教科书,同时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中国旅游的名片。未来建成的石峁遗址公园将是神木县旅游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神木因煤而闻名,搞煤炭为主题的旅游便是因势利导。世界煤炭地质公园是基于神木地处世界级大煤田神府东胜煤田腹地,煤田体量大、埋藏浅易开发、瓦斯低安全性高,资源禀赋非常好,以此提升神木县深厚的煤炭工业文化以及境内拥有诸多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原煤生产矿井和煤炭深加工企业,打造一个国际级煤炭主题公园,以煤炭形成史、挖掘史和利用史为主线展示神木的煤炭工业文明,发展煤炭工业旅游。

  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也是世界级珍稀鸟类遗鸥最大的繁殖栖息地,神木县利用沙漠、淡水、遗鸥打造集沙漠风情、水上乐园和观鸟天堂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旅游景区。麟州古城即杨家城,历经唐、宋、元、明四朝,是研究宋代边关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将杨家城打造成为宋代边关军事体验区,再现当年生活与战斗的情景,使之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郎山不仅地势险峻雄奇,更是一个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山上建成的各类宗教建筑达30余处,每年在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的大型传统庙会中,游客人数众多,影响很大。沿黄生态风景区是基于黄河流经该县98公里,根据沿途有美丽的黄河晋陕峡谷、一望无际的万亩枣林、原汁原味的陕北民风民俗、壮丽的黄土高原、气势雄伟的天台山,又是神府革命根据地、刘志丹东渡黄河、红三团、白求恩医院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所在地,而将之建成陕北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因《平凡的世界》而走红的高家堡古镇,始建于明代,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旅游文化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三十六营堡之冠”、陕北四大名堡之一、长城要塞的袖珍城堡,高家堡古镇保护开发的潜力与价值十分明显。高家堡城外有东山龙王庙建筑群、老爷庙建筑群、千佛洞石窟群、万佛洞石窟群等众多庙宇和石窟。在石峁遗址的带动下,高家堡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把神木县当做一个景区,用3条精品旅游线路便能整合这7个核心景点。”雷杰祥介绍,第一条为陕蒙高速公路沿线,将红碱淖与成吉思汗陵串联起来,游客可在一日游中体验边塞和大漠风光,目前每年已有50万人次的接待量。第二条是工业走廊线,从榆神工业区部分所在地的大保当镇开始,到大柳塔镇,还能连接石峁遗址、高家堡等地,每年将有100万左右的接待量。第三条是沿黄线路,主打乡村旅游。“正是这3条线路,组成了神木全景式大旅游,足以让游客处处感受神木的神奇和神奇的神木。”雷杰祥说。

  全新定位 高位规划——

  形成大旅游经济,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曾打工在外的澳俊琴,今年2月份回到老家高家堡古城,重新在南大街开起了夫家祖传的月饼店。不到4个月,纯收入上万元。原来南大街没有商铺很冷清,而现在已经开了10多家店铺,生意兴隆。如果澳俊琴还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同在古城西大街的杭海霞便是“大张旗鼓”了。得知高家堡古城将开拍电视剧后,杭海霞从去年开始,便着手张罗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她说:“已经给农家乐投资了10多万元,因为团队还没形成,接待量有限,目前只接待预约的游客。”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人看准了神木这块旅游沃土,纷纷出资打造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的综合服务能力。

  “神木县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打开局面的过程。”雷杰祥说,2003年成立县旅游局后,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思路,全县旅游工作也经历了由停滞不前到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大步前进的转变。

  据介绍,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神木县旅游产业存在角色定位不清晰、景点投资主体不明确、文物旅游各自为政等问题,处在一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位置。而如今,该县提升旅游产业高度,推行大旅游概念和泛旅游产业理念。即通过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县城的综合服务能力,将神木县城打造成全县游客集散地,由县城向各旅游景点分流和回收客源,保证旅游产业能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受益,形成大旅游经济。旅游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一、二、三产都有涉及,与生态建设、城镇化建设、城市改造、增加农民收入等很多重大问题息息相关,只有用发展旅游产业的眼光审视一、二、三产,统筹规划,实现旅游产业与农、工、文、商的充分结合,形成自然观光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商业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才能全面提升这些产业的附加值,最终形成泛旅游产业理念。

  “神木县已经成立了隶属于政府的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要通过这个集团积极探索国有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运营模式,说白了就是撬动民间资本。”雷杰祥说,旅游产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它需要整合行政管理、公共工程、土地、税费优惠、营销促进、招商引资等各种资源与措施,进行政经结合运作,才能统筹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大发展。而只有明确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即旅游产业要符合市场规律,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思路,才可保证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又可有效减少因行政变动对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旅游产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神木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将进行统一规划、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全县国有文化旅游资源及景点景区,推进全县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该集团已经洽谈成功,将吸纳神东、神东电子、中电国华等大型企业资金,投资煤炭地质公园等工业旅游市场。而已经形成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神木县解家堡民俗大观园,则是混合所有制的成功典型。

  “通过撬动民间资本,让企业运作,旨在逐步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手笔、高档次目标,增加游客接待量。”雷杰祥介绍,为此,该县当前还在进一步详细做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抓紧建设景区,包括争取中省市一切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谋划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核心景区建设孵化成一批可以实施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做好具体景区详规,确保景点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具有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社会就业率,促进能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链条 加速升级——

  5年内建设3个景区,一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落地生根

  “如果神木县能5年内建成3个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景区,就可以全面带动全县的旅游产业发展。”雷杰祥信心满满,而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在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内,一些关于乡村生活的实物、影像等,勾起了一批批游人的乡愁。据了解,该县于去年完成了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创建3A级景区的工作。在荣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该园还被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点”。

  在红碱淖景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码头醒目地矗立,神木县已启动了红碱淖5A级景区创建工作,目前已顺利通过了关于“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验收评审。目前,红碱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残疾人通道、叨唠则人行木栈道、景区排污管网改造工程、码头道路工程等均已完工并验收。在红碱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成后,湖泊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也在顺利推进,该工程共计划实施5大类24个项目,已开工项目相继完成,实施效果明显。

  据介绍,为了壮大神木县旅游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该县结合省“美丽乡村旅游”、“最美乡村公路”和县“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黄河沿岸风情旅游。该项目着重打造以高家堡古镇为中心的秃尾河沿川乡村游、以神木为中心的窟野河沿川乡村旅游、以天台山为中心的黄河沿岸风情游3条路线。目前,该县已投资200万元编制《神木县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及重点乡村旅游产品策划》,项目前期考察调研已完成,现已进入招标程序。该县去年投资78万元,建立了高标准、高层次的神木旅游网站,为快速提高神木旅游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县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重新制作完成神木旅游画册和拍摄旅游宣传片。

  市场倒逼 顺势而为——

  旅游市场“脱胎换骨”,安全管理有条不紊

  走在没有门票等费用的高家堡古城,各种指示牌、标志特别清晰显眼,街道干净整洁,讲解员更是耐心地解答游客的各种询问,一切显得井井有条。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高家堡拍摄前后,我们根本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就在今年清明节小长假前也未做任何准备,没想到一下子涌来4万多人,高家堡各种设施和服务都跟不上,让我们措手不及。”高家堡文化站站长乔世民告诉记者,正是这种倒逼现象,让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一鼓作气,赶在下一个小长假“五一”来临前,整改完善了2个停车场,征收开放多处洗手间,培训了15个讲解员。在“五一”期间,先后共计有140个民警、30个特警、50个交警维持秩序,15个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县乡两级抽调质监和食监共20名工作人员流动检查,保障了游客的餐饮安全。

  要想敞开大门广迎四方来客,就必须做好所有相关的准备工作。神木县认清了形势,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管理能力。为狠抓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开展了景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针对景区环境、服务质量、旅游秩序等;加大对旅行社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零团费、虚假广告、不签订旅游合同或违反合同约定以及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检查导游计分制,监督旅行社服务质量,认真受理旅客的投诉,从源头上控制了重大旅游投诉案件和“黑社”、“黑导”、“黑车”等违法经营事件的发生。此外,还加强对星级酒店的管理力度,健全投诉机制。

  给游客创造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主要取决于加强和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据雷杰祥介绍,神木县通过定期不定期对各涉旅企业监督检查,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和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县旅游局联合安监、消防、卫生监督、质监、海事、运管等部门,对旅游企业的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特种设备、游乐设施、游船快艇、旅游汽车以及安全应急预案、安全标识标牌等进行全面联合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并加以整改,确保旅游安全。同时,该县还集思广益,强化宣传营销策略,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神木旅游;在红碱淖等景区开展“安全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强化旅游教育,培训各类人员近300多人次,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洛阳:加快转型升级 打造“全域旅游”

 洛阳市旅游局 2016/8/18

  作为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指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高效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

  旅游业是洛阳市传统优势产业。今年以来,我市以“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前7个月,全市共接待游客6745.73万人次,同比增长9.83%;旅游总收入541.68亿元,同比增长10.29%,全市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

  拓展“旅游+”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以老君山、白云山等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以孟津荷花节、汝阳杜鹃花节等为代表的县域节会旅游产品;以万安山野生动物欢乐世界、凤翔山庄等为代表的新兴旅游产品;以《功夫诗·九卷》、隋唐百戏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如今,许多来洛游客感叹,洛阳的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许多特色鲜明的旅游新业态产品吸引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旅游+”战略,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在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

  “牵手”体育。“体彩环中原”2016自行车公开赛洛阳洛宁站、2016年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春季冠军赛、“山水画卷·古镇寇店”第三届洛阳大谷关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邀请赛……各类比赛的开展,让这些游玩好去处成了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牵手”农业。围绕“农”字,我市不少县(市)区相继开发了垂钓农家乐、果园农家乐等系列农家乐旅游产品。每逢节假日,市区周边田园采摘、生态垂钓、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大批游客。

  “牵手”会展。2016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名优产品博览会、2016首届国际丝绸之路文化峰会、家国天下——中国女性领导力论坛等一系列大型会展和商务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来洛洽谈贸易、观光旅游。

  大融合,形成大产业;大融合,带来新突破。随着我市旅游业与农业、体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我市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多元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日益提升。

  转变思路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旅游业发展至今,已进入自助游、休闲游时代,单一的景区观光游已难以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唯有跳出旅游抓旅游,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休闲基地来规划建设,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向大市场、大产业。

  今年召开的洛阳市旅游工作会议,将“全域旅游”确定为新时期洛阳旅游的发展战略,推进城市旅游全域化,积极营造“城市即景区,生活即旅游”的城市景观。

  栾川以将全县变成一个大景区为目标,打造国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孟津县以建设“全域乡村休闲旅游公园”为抓手,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着力把小景点连成大景区;嵩县按照“生态优先、旅游带动、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的原则,把嵩县全域打造成一个开放式5A级景区;汝阳县按照“全域旅游”的思路开发五大旅游产业板块,引领全民参与“全域旅游”开发……

  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积极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如今,洛阳旅游正从以往的景区、乡村旅游点等“点”上的开发建设,转变为旅游目的地“面”上的规划建设,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的旅游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观光游。

  多措并举 力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到来的大众旅游时代。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洛阳旅游业迎来发展黄金机遇。站位全局,我市将旅游业定位为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纳入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提出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打造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洛阳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旅游部门将紧紧围绕“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旅游精品项目。重点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古城保护与整治、万安山综合开发、老君山、白云山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逐步形成若干核心景区带动、众多特色景点环绕、丰富多样、互为补充的旅游景区和景点集群。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积极支持发展一批文化体验类项目,加快大型演艺项目创作及运作步伐;加快旅游与体育融合,依托举办全国性、国际性高水平赛事,探索赛事体育旅游、节庆体育旅游、专项体育旅游等新模式;加快旅游与农业融合,高水平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开发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层次较高的精品旅游乡镇。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标准,抓好全市旅游咨询中心网点、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区和3A级以上景区旅游停车场建设,引导扶持重点旅游县区规划建设旅游房车、自驾车营地,提升旅游道路、城市主干道等处的旅游标识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等工作。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