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城市形象专题信息

发布时间:2017-11-02  |  浏览:

人人都是兰州城市形象的代言人

兰州日报 2016年12月19日

  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再现,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多位委员分别提出提案,从不同角度呼吁进一步对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挖掘,同时依托这些内容丰富的挖掘成果让兰州变得更加有讲头、有看头、有玩头,显著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对外旅游形象。

  一个成功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激发市民归属感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共识,旅游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横向来看,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城市数量的猛增,导致同类城市旅游特色日趋趋同,旅游者越来越难区分城市之间的特性和优势。

  在这种趋同下,只有充分挖掘我们的城市文化才能充分体现城市特点,提高城市吸引力的宽度和深度。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延伸;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名片。城市文化包含有形的物质设施,包括建筑物、马路、公园,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文化符号,城市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民风民俗、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城市内在的灵魂与本质。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我们本地的文化资源,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努力扩大兰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形式和载体的创新,有效地突出城市文化形象和地域文化特色。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还离不开市民素质建设的推进。因为良好的城市形象无法脱离普通市民的生活环境而单独存在,还必须依靠制度、文化、人事的切实改变,从而产生由内而外的自信与豁达。事实上,旅游者也是城市中的生活者,对最真实的城市生活和形象有着自己切身的体会和感悟。目前兰州城市旅游形象在硬件上不断下功夫的同时,更要在软件上加快提升,要加快城市精神建设,把旅游形象贯穿到城市生活的每个具体环节中,与每一个部门、行业、岗位职责联系在一起,力求做到人人都是兰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代言人。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市民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他们的言行举止、素质状况,都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地关系到兰州的形象,展示出一个城市的风采!我们在重视城市经济发展、市容建设和环境美化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的整体素质,只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与市民群体精神气质的综合提升才能生成文化。

阳世昊:盯市场深耕作 重点做好城市形象营销

作者:孙小荣 来源:中国网 添加日期:17年01月09日

       | “515”系列访谈录

       【编者按】

       为全面展示“515战略”落地实施以来的阶段性成果,洞察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旅游深化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远景,“小荣说”特别策划【“515”系列访谈录】专题,与中国各省区市旅游委主任/旅游局局长及业界顶尖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分享他们对于“515战略”的实践认知及创新见解。

       本期访谈嘉宾:天津市旅游局局长 阳世昊

       【精彩观点】

       我认为,旅游业要树立“服务别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及时把各行各业建设成果整合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成旅游产品。从其他行业“+旅游”入手,使其他部门和行业先受益,最终实现“旅游+”的目的。

       抓厕所革命就是抓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高低。“旅游厕所”是一个局部,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

       天津可能是第一个推出“旅游促销专员制度”的城市。做企业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存在决定销售”,也就是说产品要创造出来,摆到货架上才能实现销售。如果产品上不了架,再怎么宣传促销都是看不见的,不会产生销售。这就是我们做专员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因。

       要盯准市场主体,而不是市场的监管主体……旅游管理部门不是市场主体。我们的旅游促销专员要对市场主体——旅行社和游客去发力,要深耕海外客源市场。

       我认为,旅游监管不能单纯地依赖于行政监管,应该是“行业监管+舆论监管+社会监管”三位一体,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监管模式。单纯地依赖行政处罚,还是观光阶段的监管思维和方式,因为你处罚了某个景区、某家旅行社,如果游客继续选择他,你也没办法。

       我认为做旅游真的需要沉下心来精耕细作,旅游市场要生根,要清楚自己的底细,要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在哪里。

       【访谈正文】

       孙小荣:我这个系列访谈已经采访过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宋宇主任、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那书晨主任,在京津冀区域,就差天津了。非常荣幸您能分享您在天津旅游创新发展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阳世昊:我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我看过您的系列访谈,觉得比较有意思,包括宋宇主任和那主任都谈得很有深度,更多地是一种开放式的探讨和分享。咱们一起探讨对旅游的认识和看法,谈谈天津旅游的发展。就天津旅游而言,有些方面跟“515战略”是相吻合的,某些方面还有差距,要继续努力。

       孙小荣:我做这个系列方案的初衷,就是想挖掘各地旅游的发展差异和差距,来透视在一个风起云涌般动态的变革环境下,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地方实践。

       阳世昊:我是2013年到天津市旅游局任职,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旅游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它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产业——没有一个5A级景区、一家五星级酒店是旅游局亲自建的,也没有一条路、一座桥是旅游局修的,甚至连一棵树、一株草,也不是旅游局栽种的,但这些都成了旅游要素。所以,我们说旅游是高度融合的产业,所谓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商旅结合、文旅结合、体旅结合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各行各业的资源都是旅游开发的“富矿”。

       以前,常有人说天津工业立市,缺少旅游资源,实非如此,工业大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才有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思路一变天地宽,我认为,旅游业要树立“服务别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及时把各行各业建设成果整合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成旅游产品。从其他行业“+旅游”入手,使其他部门和行业先受益,最终实现“旅游+”的目的。

       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共建共享、相融相通的旅游发展新路径:一是,致力于发挥市旅游委综合协调作用,分管市领导每年召集会议,研究推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了局领导班子与市旅游委各单位对口联系工作的机制,组织各成员单位联络员下基层调研帮扶,为各区上门送服务,解决涉旅问题,努力让旅游业“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孙小荣:这也就是“旅游+”还是“+旅游”的辨证关系。从本质上说,旅游具有依附性,它总是依附在别的优势行业、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上发展的,说到底就是“锦上添花”,为其他行业带来附加值。

       阳世昊:我认为这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刚开始是其他行业“+旅游”,逐步实现“旅游+其他行业”,就是旅游业给其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值空间。这种局面也不可能是全局,只能是局部,像一些优秀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足够丰富,所有行业都是围绕服务旅游来发展,就形成“旅游+”的格局。

       这跟“厕所革命”是一个道理。我认为,抓厕所革命就是抓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高低。“旅游厕所”是一个局部,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

       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体现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高低,是政府职能调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要义。当前,旅游市场大众化、散客化、休闲化趋势愈加明显,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滞后于旅游市场需求,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服务提升形象。

       国家旅游局坚持问题导向,从游客最细微的如厕体验抓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对厕所革命做出重要指示,汪洋副总理也做出了重要批示。厕所革命成为旅游公共服务的一个突破口,正在推动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文明旅游新形象塑造。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天津旅游工作的发力点。我们尝试在天津市29个4A级以上的景区成立天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景区之间互相宣传。同时还跟邮政局合作,把主要街区的报刊亭辟出一块作为游客咨询亭。另外,我们也支持社会资本,收购一些报刊亭,统一改造,统一包装,推出50个独立的天津旅游咨询服务亭和宣传广告载体。这些报刊亭不卖报纸杂志,只卖特色旅游商品,同时,尝试提供景区门票、饮料等的售卖,能够更好地提供便民、便客服务。

       近年来,我们在市容园林、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快推进了厕所革命,设立专业智慧型“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完善旅游标识牌。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支持配合力度,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参与,不断完善全域全程、主客共享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有关部门在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旅游需求普遍纳入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中,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预留空间、统筹推进。

       孙小荣:其实“全域旅游”的理念,就是要求城市空间及各种功能更加开放、共建、共享,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进而提升综合消费水平。

       阳世昊:我特别赞成李金早局长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就是要“一把手管理”,就是要把整个城市建设得跟景区一样。要实现全域旅游,首先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得做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由一把手牵头,设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打通行业部门的壁垒,解决水流不到头的问题。这是我刚才谈到了两个核心:一个是旅游业要“服务别人,发展自己”;第二个是旅游发展需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

       我认为旅游工作的第三个核心,应该是宣传推广城市形象,做好促销工作。习总书记讲,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要说好天津故事,塑造故事天津的形象。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要把天津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深度地整合开发好,说好天津故事、塑造“天天乐道 津津有味”的故事天津形象;二要把各单位和各区城市建设的最新成果宣传出去,充分展示美丽天津建设的新成果。

       另外,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我们要明确自身定位,做好北京的“海上国门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在促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借重首都资源工作中,把天津宣传出去。

       为了更好地对接国家旅游局境外办事处,更有效地开展境外宣传促销,我们建立了促销专员制度,建立了10个语种旅游资讯网站。明确了航班开到哪里,天津旅游的促销就跟到哪里的思路。

       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向世界展示天津旅游形象的一大盛会,更是扩大天津对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每一届旅博会都会吸引众多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前来参展。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旅博会在市场化运作上成功破题,2016年实现了接待规模27.6万人次、交易额28.5亿元的新突破。

       孙小荣:我对境外促销专员制度很感兴趣,您能不能详细谈一下?

       阳世昊:天津可能是第一个推出“旅游促销专员制度”的城市。做企业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存在决定销售”,也就是说产品要创造出来,摆到货架上才能实现销售。如果产品上不了架,再怎么宣传促销都是看不见的,不会产生销售。这就是我们做专员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因。天津的旅游产品只要进入目标客源地大旅行社向游客推广的行程单,就会有游客选择。

       我们在全局挑选英语六级以上,或者会小语种的干部,成立美墨、澳新、日韩、俄法、西意、德欧等客源地促销专员,跟当地旅游部门、旅行商、旅行社等保持联系,关注客源地旅游市场动向,邀请他们来到天津踩线、参加在天津举办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同时我们也组团去参加客源地的产业展会,促成天津旅行社跟客源地旅行社的结对合作,形成一个双向交流互通的模式。同时,借助国家局驻外办事机构提供的信息和便利,做好天津旅游的海外宣传。

       我们做客源地促销专员的目的,就是要盯准市场主体,而不是市场的监管主体。我们原来做促销宣传工作都是对市场的监管主体做工作,到哪个国家就去找哪个国家的旅游管理部门。找旅游管理部门对接是没错的,但他们只是个桥梁和纽带,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对我方游客利益提供保障,对我方在客源地的营销宣传提供帮助和便利,但旅游管理部门不是市场主体。我们的旅游促销专员要对市场主体——旅行社和游客去发力,要深耕海外客源市场。

       孙小荣:您在前面提到了行业监管,国家旅游局近两年通过摘牌、处分、警告等方式加大对景区服务管理质量的监管。“515战略”推行以来,在不文明行为整治、旅行社、酒店等领域也是频出重拳。您如何看待行业监管?

       阳世昊:旅游市场“一丑遮百好”,市场秩序整顿涉及整个城市形象。国务院下大力量整治旅游秩序,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6〕5号),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明查暗访,对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这是今后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常态。结合天津实际,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77号),明确12家涉旅部门和16个区的“责任清单”,标志着天津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新阶段。

       我认为,旅游监管不能单纯地依赖于行政监管,应该是“行业监管+舆论监管+社会监管”三位一体,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监管模式。单纯地依赖行政处罚,还是观光阶段的监管思维和方式,因为你处罚了某个景区、某家旅行社,如果游客继续选择他,你也没办法。

       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双向的,企业想方设法利润最大化,游客千方百计追求物美价廉,这就是矛盾。根本上来说,游客的消费观念也要提升。不能只怪旅行社和导游。旅行社讲诚信,游客也要讲诚信;导游讲文明,游客也要讲文明;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责任维护有序的市场环境。不能说旅行社和导游存在问题,游客一点责任也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切矛盾都是双向的。

       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归结了一套旅游市场整治的天津经验:建立了问题曝光机制,利用媒体阵地,对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公示,形成强大的舆论震慑力;建立了旅游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和涉旅投诉案件转办机制,加强与京冀旅游执法部门和我市涉旅执法部门的合作;深入推行出境游保证金“第三方存管”,防范出境游押金风险;完善约谈机制,加大旅游市场检查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市场秩序的整顿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特别是发挥好各区旅游部门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监管的一张网,把旅游监管的重要点位纳入网中,按照“战区制”落实属地责任,实现“拉网作战”“ 一网打尽”。

       孙小荣:其实相对于北京,天津也有自身的优势,从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考量,天津港口城市的优势在未来会表现得更明显。

       阳世昊:天津旅游是非常有潜力的,我们现在就要加大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北京边儿上有一个跟北京不一样风格的文化旅游城市。毛主席当年就说过,“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北京是皇家文化,天津是海派文化,洋务运动给天津留下深远的影响,在天津五大道能找到一些非常具有异域风情和小资情调的场所。

       有一次我一大早从北京坐高铁赶回天津,因为太早街上人少,我就乘公交回单位,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天津的美。平常我们坐在出租车里看不见,因为公交车高,就能看到天津流动的风情,下了公交车,我一直步行到单位,的确非常美。还有我们的海河,有人说“天津海河比塞纳河还要美”,听到这句话可能有人会笑,可当他真正泛舟游海河,尤其是体验过夜游海河之后,他就会相信这是真的,就会感到惊讶。天津需要慢游,真正知道、了解天津的人太少,这座城市的美,更多地在细节处。

       天津“十三五”规划提了个新定位,叫“国门港·世界城”,天津港是世界第四大港口,我们要打造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要拿出专门的资金支持邮轮、游艇业、房车营地的发展。邮轮、游艇是海上生活方式,房车营地是车上生活方式,我们要把房车和邮轮、游艇的生活方式这个新理念宣传好,把整个业态的产业链相关配套完善好。京津冀游客要乘邮轮往返日韩,必须要游经天津港,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总之,我认为做旅游真的需要沉下心来精耕细作,旅游市场要生根,要清楚自己的底细,要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在哪里。

 

 

义马市提升城市形象 全力打造精品城市

中国三门峡网 2017年08月22日

    “现在义马的环境多好,天蓝了、水绿了,道路整洁不拥堵。”日前,在马路边散步的李大爷这样说。近年,义马市依托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着力打造精品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路网框架,优化城市结构。今年,义马市共实施城建项目28个,按照全域城市化空间布局结构,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城区道路方面,投资1050万元的银杏路对接工程,于6月正式完工通车,不仅大大缩短了义渑两地的通行时间,更有效拉大了义马的城市框架;总投资约1500万元的泰山南路工程,6月已完成对东侧快车道的施工并通车,目前正在进行西侧快车道施工。乡村道路方面,该市推进“四纵四横大环线”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着力在连通、对接、提升上下功夫,形成农村公路交通大环线,加快310国道引线和南环货运通道建设,缓解市区主干道交通压力。与此同时,义马市积极加快康宁路、嵩山路的续建工程,银杏路提质改造工程,加快谋划银杏公园和生态公园提质改造等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地下管网,扩展空间资源。近年,义马市不断加大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力度,普查地下管线,为合理规划建设地下管网提供信息支持。目前,投资800万元、项目总长1280米的银杏路热力管网工程已建设完工,石河提水工程、河滨路等6条道路的供水管线铺设工程已相继完工,7个地段的天然气管网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5个地段的主管网和庭院管网铺设工作。

开展城市修补,扮靓城市形象。通过“四整治四规范”活动,拆除违法建筑,改造街道路面,整治环境卫生,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目前,义马市已对市区内全部桥梁进行检查修护,更换桥梁栏杆13根,桥栏板6块,改造垃圾箱基坑池90座,新建公厕7个,规划建设停车位200余个,新添置交通标志牌100余个,拆除违章建筑2978平方米,修复路灯600余处,修补路面坑槽10000余平方米,清掏检查井及雨水口300余处。

吉林市:展示城市形象 突出特色优势

作者:张雅静 来源:吉林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8月16日

    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大幕将启,吉林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吉林市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均比较顺利,已基本完成客商邀请任务,并开展客商信息录入工作。

    据介绍,在本届东北亚博览会中,对外开放合作展示馆吉林市形象展示区,总面积408平方米,经初步筛选,吉林市除在对外开放合作展示馆有114种展品做形象展示外,还有15户企业在食品医药馆参展、4户企业在智能制造馆参展。

    展示区将主要展现吉林市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形象;突出“6411”现代产业体系、“双十”重点项目、特色招商平台等内容,展现吉林市投资环境、政策、项目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展示区布局并结合吉林市特色,设置相关特效,增强展位效果:一是采取激光投射技术展现雾凇走廊,二是采用全息成像技术展现三维立体陨石景象,三是数字沙盘立体影像,四是在展示区设置VR体验区,让客商体验吉林市雾凇、滑雪、松花湖等美景。

    据了解,目前吉林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正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东北亚博览会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大会、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吉林省投资合作说明会、中国—东北亚商事法律合作研讨会、首届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峰会、中国(吉林)与非洲四国农业合作暨企业对接研讨会等会议论坛活动。此外,吉林市招商平台专题推介会拟于9月2日举办,会上,中新食品区、创新科技城、中德工业园、碳纤维产业园、航空产业园等特色招商平台将进行推介。

以地方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忠县亮出“新名牌”

作者:辛闻 来源:中国网 添加日期:17年08月10日

    这里依山傍水,独具岛城风貌,是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39.7%,绿地率达34.7 %,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这里历史文化悠久,白居易、陆贽、李吉甫、刘晏“忠州四贤”的光辉思想传颂至今,以忠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化流传千古。

    时至今日,“一江两岸三片区、内外两环连八景”,忠县已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三峡港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入选“新三峡十景”。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优势让忠县在建设中等特色城市的道路上,提出“诗意山水 活力港城”这一形象定位。今后,忠县将全力打造一个“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流、楼在林中立、人在景中游”的诗情栖居地,描绘出一幅文明祥和、积极乐观的动态画卷。

    以文脉为缘  树立城市独特品质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忠”文化已经成为忠县打造特色中等城市的“金字招牌”。这是忠县独特的历史优势,忠县县委书记赖蛟果断做出决定,要把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根植于城市之中,做到“形”“神”并重,“点”“面”结合,打造城市独特的性格和品质。

    白公祠、无铭阙、东岩古寨……等标杆性的建筑彰显着城市的忠勇,秦良玉、甘宁、严颜……等历史名人的传说流传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赖蛟表示,要将这些历史文化渗入全县人民的血脉和骨髓,就要在城市建设中将忠文化实物化、具体化、形象化。

    据介绍,忠县将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和城市出入口、旅游景点沿线注入忠文化元素,让忠文化随时随地可感知、受教化、能传播。同时深挖历史名人的光辉思想和文学作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集整理体现忠县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城市故事”,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将忠文化渗入到城市建设的每个角落。

    三峡移民记忆是忠县人民另一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忠县作为半淹县城,其老街留存了库区人民上千年的历史。对此,忠县将坚持“整体保护、空间优化、人口疏解、功能置换”的思路,修缮保护古建筑,综合运用园艺、庭院艺术,整合老街、旧房、古树等“城市记忆”,再现老街“底片” ,并打造院落式情景消费区和三峡记忆体验区,保护好三峡历史文物,建好忠州博物馆,复建天子山万福塔、翠屏山文峰塔,最大限度延续三峡历史文脉。

    “城市是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忠县的文化魅力经过规划和建设,将得到完美的展现。

    自去年起,大型实景演艺《烽烟三国》在忠县轮番上演,忠县利用《烽烟三国》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利用全国移动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大力传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对外影响、点燃城市发展引擎。

    以自然为底  凸显城市生态特色

    2016年,忠县被授予城市园林绿化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的“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2017年,忠县州屏生态廊道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近年来,忠县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对此,赖蛟表示,在建设特色中等城市和塑造“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的城市形象过程中,忠县将贯彻“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思想,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底,善于融山、融水、融绿,打造近山亲水、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

    在总体设计上,忠县严格执行《忠县城区美丽山水城市规划》,对忠州老城、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严守山体、河道、水体保护线,按照“空间足够开敞、公共交通便捷、特色充分彰显”的要求,精心设计“城市客厅”和“城市阳台”,最大限度保留山水本底,保护好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

    此外,忠县将充分利用山水地理优势,围绕“诗意山水·活力港城”形象定位,大力雕琢园林景观,打造集交通、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景观带,扩大城市绿化空间,努力实现“一步一景、一街一景、处处是景”,力争到2021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同时靓化城市夜景,按照“安全、节能、美观”的原则和“见光不见灯、暖人不刺眼”的要求,优化城区夜景灯饰照明方案,以灯光为媒,巧妙构图,力争2018年春节前,城区夜景灯饰工程要完工投用。

    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也要倡导绿色生态。赖蛟表示,忠县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引导市民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

    以建筑为媒  打造城市特色风貌

    忠县隶属重庆市,历史悠久,相当多的陈旧建筑面临新一轮的建设。在全国城镇化宏观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忠县各类项目纷纷上马,在带来各种各样先进思维和涉及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不少“似是而非”的舶来品。

    目前,忠县的建筑基本是千篇一律的“火柴盒”,缺乏特色、标志和独特感知。针对现状,忠县将整合自然环境,利用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等要素,全力打造特色建筑风貌,建设标志性单体建筑。

    据赖蛟介绍,在打造特色建筑风貌上,忠县的建筑将根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地理环境等因素打造出不同的风格,比如临港新城要突出高雅大气的现代建筑风格,选用红、白、黄为主色调,打造清新明快、绚丽多彩的风情风貌。乌杨新区要突出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要与隔江相望的银山保持一致,避免两岸色彩出现大的反差。水坪电竞小镇要融入动漫、游戏和高科技元素,打造时尚创意、青春活力的主题风貌。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形象的第一视觉。对此,忠县将引进国际大师和专业团队,根据空间布局,借助自然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对新修建的学校、医院、场馆、酒店等建筑,以及城市主要对外出入口、中心广场、主题公园等重要节点,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开展设计,精心打造一批外形优美、功能实用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忠县城市的新地标,充分展现忠县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

    以创新为法  展现城市治理特色

    近年来,随着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忠县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忠县人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据介绍,忠县今年将迎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的终评验收,以此为契机,忠县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促进社会良好风尚形成。

    此外,忠县还通过依法治理城市和创新社区治理,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城市文明进步。

    赖蛟表示,忠县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坚持依法决策,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定权责清单,最大限度杜绝城市管理中的不和谐行为。同时,在社区治理上,忠县将着力推行社区、忠州街道、白公街道今年年底要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积极推行社区自治,不断推动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社区居民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

    据了解,忠县将全面加强基础开发,更要加强功能开发、形态开发,展现出江面船队浩荡、川流不息,陆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电竞小镇活力四射、激情飞扬;《烽烟三国》流光溢彩、动人心魄;乌杨新区、临港新城建设区塔吊林立、如火如荼;忠州老城建成区整洁有序、繁荣繁华;城市居民文明祥和、积极乐观的动态画卷,使“诗意山水活力港城”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汕头市澄海区以“微笑澄海”打造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8月09日

    创文观察

    微笑,是一种表达方式,表示愉悦、欢乐、幸福。如果有人对你微笑,传递给你的便是他的礼貌、阳光以及个人修养,还有对待你友善的态度,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如果你在各种窗口前办事,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面孔,而是笑脸相迎的工作人员,同时给你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相信你没有理由拒绝。

    微笑的力量能够倡导微笑友善理念、培育文明礼仪、弘扬文明新风。从7月份开始,澄海区委、区政府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澄海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文强管工作等各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澄海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弘扬崇文重教优良传统,精心组织策划“微笑澄海”主题活动这一“自选动作”,在全社会倡导微笑理念,打造“微笑澄海”品牌,为澄海加快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端阳

    “微笑”不是表面工夫

    作为政府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重要平台,启动运行已有半年多时间的澄海区公共服务中心正是各部门践行“微笑澄海”的窗口,成为“微笑澄海”这一树立政府及城市形象的引领者。

    位于澄海区凤新二路与秀水路交界处的澄海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去年12月底正式启动以来,便采用“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运行,半年多来,共受理业务17582件,已办结业务16892件,其中即办件超12000件。

    据介绍,澄海区公共服务中心规划服务窗口36个,后台58个,其中常驻部门27个,授权综合窗口部门12个按照区政府的工作方案进驻部门39个,进驻事项540308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430大项,公共服务事项110大项,其中进驻人员27人,授权综合窗口部门12个,包括工商、食药监、卫计、民政、公安出入境、税务等部门均在公共服务中心设立窗口。

    在“集中便民”的同时,也做到“微笑服务”。走进公共服务中心,随处可见“微笑澄海”的标语。但这不仅仅是“表面工夫”,除了工作人员笑脸相迎并主动上前询问所需要办理业务外,还为等待办理的群众送上热茶。

    在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蔡乐儿看来,服务中心的“微笑服务”包括两个部分,除了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笑脸相迎外,公共服务中心还做到配套网上办事自助服务、手机充电桩、无线wifi覆盖、资料复印、便民药箱等贴心服务,天气热时还准备茶供人取用;同时,中心也通过发放《微笑澄海文明有爱》倡议书以及制作微笑墙等方式,让窗口的驻点工作人员自觉认真履行职责,以乐观和微笑面对工作,以身作则当好文明服务的引领者。

    “在我们看来,微笑服务既是打造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也是提升机关作风的一种途径。”蔡乐儿表示。

    同时蔡乐儿也告诉记者,在“微笑澄海”的倡议之后,服务中心部分较为热门的窗口工作人员保持将手头工作及等待群众接待完才下班的习惯,甚至在下午五点下班之后主动等待一段时间,避免不清楚部分下班时间的办事群众“空跑一趟”。

    部门联动提升服务效率

    在中心及窗口工作人员微笑对待办事群众及企业的同时,如何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及企业,让他们露出满意的微笑,这也是公共服务中心所追求的。

    为做好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澄海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率先做出尝试。

    6月5日,澄海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进驻公共服务中心窗口正式推出《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注销、变更企业名称由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为承诺现场办结;《食品经营许可证》注销、补发、变更企业名称、变更法人、变更地址门牌号码(实际经营场所未改变)由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为承诺现场办结;《药品经营许可证》筹建、注销、补发、变更企业名称、变更法人由法定15-30个工作日不等缩短为承诺现场办结。

    同时,食药监局还设置了“首席代表”职位,由行政审批服务股股长担任。原来需要局审批权限由局多个业务部门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股一个部门,分管领导权限也由多个分管领导简化为一个分管领导集中授权行政审批服务股。

    “前台受理资料,对于可不进行现场勘察的事项,后台立刻启动系统录入程序、审批权限由局多个业务部门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股一个部门,极大简化了办事流程,缩短了办事时限。对于需要组织现场勘察的项目,后台服务人员现场与办事群众耐心解答交流,让办事群众更加清晰明白现场勘察要点,及时整改提高现场勘察通过率。而且,对于缺少部分证件的办证人员,我们也采取‘容缺受理’的方式,根据情况先受理办理,然后再指导其在规定时间内补齐证件、手续。”食药监局首席代表魏代权表示。目前,这种方式得到不少入驻部门的效仿。

    除了在服务中心窗口能够当场结办不少业务外,还有效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提高便民效率。

    魏代权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最近正在区教育、民政部门更换办理的民政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幼儿园,由于幼儿园设有食堂,就有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民政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随着民政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变更,食品经营许可证也需要变更。

    “如果按照以往服务中心办公之前的做法,我们需要见到民政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帮幼儿园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而证书一般会被民政、教育部门收回原件;而现在,在幼儿园向我们提出申请后,我们只需要去到民政、教育窗口,确认该幼儿园正在进行民政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更换并且向我们提供复印件且手续齐全后即可办理,避免了开学后幼儿园食堂处于无证经营的风险。”魏代权说。

    除了“微笑服务”之外,澄海区还同步开展微笑机关、微笑医院等创建活动,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

岱山打造港口花园城 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

作者:刘黛琼  傅烨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添加日期:17年08月02日

    “高亭蓬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已开始施工,高亭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30%……”接受采访时,岱山县住建局总工程师叶海平对于“五大会战”中住建局正在开展的工作如数家珍。

    建设港口花园城,是岱山县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加快推进岱山县全面跨越的主要抓手。承担着港口花园城建设主要责任的县住建局,结合自身职能,攻坚克难打硬仗,保质保量赶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全年任务。

    规划引领 强化“蓝图”落实

    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力。叶海平介绍,岱山县根据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从更高层面来科学谋划好城市的未来。首次实行了规划方案设计国际招标,高标准开展《岱山县域空间发展战略与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8月份即将出具最终成果。在此基础上,全力加快新一轮《岱山县域总体规划》《岱山县城市风貌控制概念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完善,积极探索“总体城市设计-详细城市设计-实施性城市设计”三个层面的城市设计体系的建立健全,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精准的施工蓝图。

    同时,严格实施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逐步形成“没有科学规划不准建设,没有精心设计不准施工”的铁律,真正确保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山水生态禀赋更加彰显、城市特色风貌更加鲜明。”叶海平表示。

    项目带动 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今年全面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包括中心城区提升、城市景观亮化建设、城市公园绿化绿道建设、城市污水和环卫设施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中村’治理改造、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及农贸市场提升、‘三改一拆’违法建筑拆除、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等,目前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加速推进。”叶海平说。

    据介绍,今年港口花园城攻坚项目清单中,住建部门负责实施的共有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49亿元。截至7月底,已开工建设高亭长河精品示范街建设项目、高亭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提标改造项目、高亭长河路周边雨污水管网修复检测清淤改造项目等6个项目,剩余的正在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这些工作中,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已全面开展,危房改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顺利收官,“城中村”治理改造有序推进,截至7月底,已累计完成改造4.52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户数297户。此外,今年还将新建职教园区西侧道路,加快蓬莱路延伸段改造,力争贯通风景湾隧道,激活城市微循环。

    创新管理 凸显城市宜居魅力

    城市发展“三分建七分管”。叶海平介绍,随着岱山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建成区面积的不断增加,必须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全面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系统。

    近年来,岱山县在数字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数字地理信息完成1:500地形数据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岱山本岛除山体外的全部区域,天地图公共服务应用已成功运行7个。

    下一步,县住建局将充分利用城市管理局成立运转契机,共同探索完善综合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机制,深化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战略合作机制,增加平台间的数据互联互通,着力构建服务市民生活的高效平台。

以湖湘文化塑造国家中心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湖南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8月02日

    长沙市副市长 陈中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符号,更是城市发展的力量源泉。湖湘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的重要文化,其基本精神包括经世致用的务实追求、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这种特有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引领、催生和滋润着长沙的发展,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

    长沙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文化繁荣必然是其重要标志之一。用湖湘文化来塑造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形象,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和最现实的办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应当利用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提升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赢未来。

    树立优先战略,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的特色。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把握湖湘文化特色,将文化强市上升为战略引领,制定行动纲要,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推进步骤和工作机制,打造文化创意中心、媒体艺术之都、对外交流中心,将长沙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努力造就更高的文化影响力、更大的文化带动力和更强的文化竞争力。

    培优文化资源,构筑中心城市建设的要素。教育是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精华,艺术团体是文化的结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这三者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作为文化资源要素积淀的平台。长沙要加强政策支持,培育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艺术团体,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打造要素交流与交易平台、研发与孵化平台、人才培养与信息服务平台,增强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要素。

    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中心城市建设的文脉。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最独特的文化优势。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千年湖湘历史文脉,建设文化街区、建筑群落、文化景观和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国家中心城市一定要有强大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巩固和扩大影视传媒、数字出版、移动娱乐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制造、旅游、体育、外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百亿级行业、十亿级企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开展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品牌活动,建设内陆文化交流中心。

    提升市民素质,培育中心城市建设的主体。市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形象的创造者和体现者。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形象。要围绕打造“文明高地”、“爱心城市”、“书香城市”,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促进市民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示国家中心城市主体的良好形象。

烟台城市形象推介走进上海杭州

作者:隋翔宇 来源:大众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7月28日

    7月20日至21日,由烟台市政府举办的“仙境海岸魅力烟台”城市形象宣传推介会先后走进上海和杭州,向当地市民展现“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烟台形象。

    烟台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和诚信重商的优良传统。先后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六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鲁菜之都、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多项殊荣。2016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926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9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3万亿元,居山东省首位,居全国城市第8位。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在烟台投资发展,年进出口额达500亿美元左右,居中国百强外贸城市第24位。

    近年来,烟台市高度重视城市综合营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营销团队,借助各种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打好“组合拳”,形成“联动力”,全力提升烟台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士到烟台观光旅游、定居养生、投资置业。

城市形象怎么设计?山西有了规矩

作者:李晶 来源:山西晚报 添加日期:17年07月24日

    明确要保护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确定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

    为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定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空间意向,省住建厅近日印发《山西省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今后,我省市、县在单独编制总体城市设计时将有规可依。

    城市设计先要确定特色定位

    今后,全省各市、县在城市特色与风貌编制中,将基于城市特色资源、分析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总结城市文化特色、把握城市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发展定位、功能布局,结合制约条件、公众意愿等,提出城市总体设计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策略。其中需明确要保护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确定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

    此外,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将考虑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自然形态空间(如山、水、河流、湖泊、湿地等)提出保护策略,妥善处理城市与自然、历史与发展的协调关系。

    构建有机整体的景观体系

    城市如何规划总体形态格局?《指南》将其分为空间格局、立体形态、景观体系三部分。空间格局主要分析城市历史沿革、人文脉络,提炼城市精神,根据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与城市建设条件,明确符合功能结构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

    立体形态则以现状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功能及开发建设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高度分区指引和高层建筑布局原则,塑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景观体系将梳理城市景观节点、标志、路径、边界、廊道等要素,提出建设控制引导的策略和要求。确定城市景观轴线、视线通廊和重要的眺望点,构建富有特色、有机整体的景观体系,提出景观分区设想。

    集中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地区

    根据城市中自然、人文景观分布情况,以及能够展现城市特色重要程度及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指南》将城市划分为重点地区与重点地区范围以外地区两种类型。

    重点地区,一般包括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区、历史风貌地区、新城新区、重要街道、滨水地区、山前地区等区域。该区域定义为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与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

    其中,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将展示城市魅力、强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地标。提出功能定位、空间形态、形象特征、第五立面等方面的建设指引。滨水地区将根据区位特点确定滨水区域的功能定位,构建视线通道,促进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提出滨水地区建筑高度、建筑退距和建筑形态的空间指引。

    形成网络化空间结构

    在城市设计编制的典型要素控制中,《指南》就公共空间、建筑设计、城市色彩、夜景照明等方面进行引导。

    公共空间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工建设两部分,包括绿地空间、广场空间、街道空间和滨水空间等。城市设计编制中将明确城市各类主要公共空间的分布、类型与层次,组织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形成网络化的空间结构。

    《指南》提出,需把握城市街巷肌理、历史印记和老旧建筑等传统要素,强调公共艺术的设计运用,创造具有场所精神、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梳理城市主要公共空间,加强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从强化服务功能和提升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各类型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原则和对策。

岱山打造港口花园城 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

作者:刘黛琼  傅烨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添加日期:17年08月02日

    “高亭蓬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已开始施工,高亭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30%……”接受采访时,岱山县住建局总工程师叶海平对于“五大会战”中住建局正在开展的工作如数家珍。

    建设港口花园城,是岱山县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加快推进岱山县全面跨越的主要抓手。承担着港口花园城建设主要责任的县住建局,结合自身职能,攻坚克难打硬仗,保质保量赶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全年任务。

    规划引领 强化“蓝图”落实

    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力。叶海平介绍,岱山县根据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从更高层面来科学谋划好城市的未来。首次实行了规划方案设计国际招标,高标准开展《岱山县域空间发展战略与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8月份即将出具最终成果。在此基础上,全力加快新一轮《岱山县域总体规划》《岱山县城市风貌控制概念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完善,积极探索“总体城市设计-详细城市设计-实施性城市设计”三个层面的城市设计体系的建立健全,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精准的施工蓝图。

    同时,严格实施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逐步形成“没有科学规划不准建设,没有精心设计不准施工”的铁律,真正确保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山水生态禀赋更加彰显、城市特色风貌更加鲜明。”叶海平表示。

    项目带动 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今年全面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包括中心城区提升、城市景观亮化建设、城市公园绿化绿道建设、城市污水和环卫设施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中村’治理改造、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及农贸市场提升、‘三改一拆’违法建筑拆除、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等,目前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加速推进。”叶海平说。

    据介绍,今年港口花园城攻坚项目清单中,住建部门负责实施的共有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49亿元。截至7月底,已开工建设高亭长河精品示范街建设项目、高亭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提标改造项目、高亭长河路周边雨污水管网修复检测清淤改造项目等6个项目,剩余的正在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这些工作中,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已全面开展,危房改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顺利收官,“城中村”治理改造有序推进,截至7月底,已累计完成改造4.52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户数297户。此外,今年还将新建职教园区西侧道路,加快蓬莱路延伸段改造,力争贯通风景湾隧道,激活城市微循环。

    创新管理 凸显城市宜居魅力

    城市发展“三分建七分管”。叶海平介绍,随着岱山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建成区面积的不断增加,必须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全面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系统。

    近年来,岱山县在数字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数字地理信息完成1:500地形数据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岱山本岛除山体外的全部区域,天地图公共服务应用已成功运行7个。

    下一步,县住建局将充分利用城市管理局成立运转契机,共同探索完善综合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机制,深化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战略合作机制,增加平台间的数据互联互通,着力构建服务市民生活的高效平台。

以湖湘文化塑造国家中心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湖南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8月02日

    长沙市副市长 陈中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符号,更是城市发展的力量源泉。湖湘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的重要文化,其基本精神包括经世致用的务实追求、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这种特有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引领、催生和滋润着长沙的发展,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

    长沙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文化繁荣必然是其重要标志之一。用湖湘文化来塑造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形象,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和最现实的办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应当利用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提升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赢未来。

    树立优先战略,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的特色。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把握湖湘文化特色,将文化强市上升为战略引领,制定行动纲要,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推进步骤和工作机制,打造文化创意中心、媒体艺术之都、对外交流中心,将长沙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努力造就更高的文化影响力、更大的文化带动力和更强的文化竞争力。

    培优文化资源,构筑中心城市建设的要素。教育是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精华,艺术团体是文化的结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这三者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作为文化资源要素积淀的平台。长沙要加强政策支持,培育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艺术团体,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打造要素交流与交易平台、研发与孵化平台、人才培养与信息服务平台,增强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要素。

    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中心城市建设的文脉。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最独特的文化优势。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千年湖湘历史文脉,建设文化街区、建筑群落、文化景观和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国家中心城市一定要有强大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巩固和扩大影视传媒、数字出版、移动娱乐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制造、旅游、体育、外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百亿级行业、十亿级企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开展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品牌活动,建设内陆文化交流中心。

提升市民素质,培育中心城市建设的主体。市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形象的创造者和体现者。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形象。要围绕打造“文明高地”、“爱心城市”、“书香城市”,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促进市民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示国家中心城市主体的良好形象。

重视品牌传播 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添加日期:17年07月17日

    地方品牌是城市和区域的无形资产,成功的地方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区域、行业或城市的整体认同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环节。“互联网+”的出现为品牌传播打开了创新思路和传播渠道。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其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领域。在“互联网+”环境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互联网+”与青岛市地方品牌传播紧密结合,把有限的社会资源配置到最适合城市发展的领域中,从而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亟须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青岛地方品牌传播因素分析

    所谓区域品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产销售的品牌,具有地方特色。如温州鞋、宁波服装、义乌小商品等。影响品牌传播的因素很多,诸如品牌营销、品牌广告、媒体战略、品牌传播效果等,这里从影响青岛地方品牌传播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品牌传播媒介分析。媒介对品牌的传播至关重要。广告媒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传达性广告媒介,即用现有的信息传播手段传达广告信息。第二种是集人型广告媒介,即利用众人聚集的场所进行广告信息传播。第三种是结合前两者特点的新媒体,它会使许多媒介发生变形,如电子邮件就是直邮的网络版形式。广告媒体世界分为常规媒体和非常规媒体两大类,新互动媒体、推销网站、社会公益网站、网络电影、网络广告、在线邮寄广告或病毒营销、网上购物、滚动播放娱乐节目等都在其常规媒体之列。

    “互联网+”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巨大,已经改造和影响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上购物、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诸多行业。“互联网+”涉及到的媒介数量已经占据媒介家族的绝对优势,甚至超过90%的比例,并且其传播力之强大,远超过去的传统媒介。

    品牌传播环境分析。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强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启发和开阔了对青岛地方品牌传播的思考,拓展了传播路径。目前,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最大增长点。截至2016年末,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1万亿元。阿里巴巴、慧聪网、华强电子网等多家B2B平台开展了针对企业的团购、促销等活动,培育企业的在线交易和支付习惯,同时也培育和传播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一大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也在逐渐走向成熟。这些都为区域品牌营销传播提供了互联网的外部支持环境,在“互联网+”环境下思考品牌营销传播也成为大势所趋。

    青岛市品牌传播状况分析。青岛市政府对品牌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青岛就有“创金花”等评奖与展览活动,促进了轻纺类品牌的建设,当时的“上、青、天”,就是指全国轻纺类三大著名产地,即上海、青岛、天津,这也是较早的青岛地方品牌。几乎在同一时期,山东省政府每年在青岛举办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青交会”。这不仅是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的窗口,也促进了外贸企业和外销产品品牌的建设;因为在青岛举办,也让众多青岛本地企业和品牌受益,由此享誉海外,尤其是海尔、海信、青啤等每年都是会展中的明星。2014年,青岛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品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着力培育“蓝色、高端、新兴”品牌,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产品。有55种产品、7个服务品牌被新认定为“青岛名牌”产品或服务品牌企业。2015年青岛有市著名商标505件,省著名商标459件,驰名商标123件。青岛市品牌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享有“品牌之都”的美誉。

    青岛市在跨境贸易电商服务等“互联网+”领域的探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为青岛地方品牌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方便。2016年《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青岛海关、山东检验检疫局、青岛市国税局、青岛市外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综合试验区建设的37条政策措施,打造和促进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之成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批11个重点产业园包括青岛保税港区产业园、青岛出口加工区产业园、黄岛产业园、红岛产业园、崂山产业园、市南产业园、城阳产业园、市北产业园、李沧产业园、即墨陆港产业园、胶州产业园,为全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率先走在前列。

    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Lab)2016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的企业中,青岛海尔位列第5。实际情况是,青岛的不少产品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因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有的产品只能贴别人的品牌出口销售。因此,青岛地方品牌的建设与传播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外部和内部优势因素,但距离国际品牌强势企业还有很大距离,需要引起重视。

    二、“互联网+”背景下青岛地方品牌传播策略

    制定青岛地方品牌传播战略规划。品牌的建设看似一个企业的市场行为,其实是一个城市和地区长远的战略规划,应该注意从品牌价值根本出发,策划传播方案,展开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包括品牌传播诉求点、品牌形象设计、广告语、传播形式、媒体选择、传播费用预算、传播效果检测、与地方产品相配合的营销传播实施计划等。这些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人才优势,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专业人士的指导,以及地方政府、企业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等。对于青岛地方品牌的建设,可以通过市场自行培养行为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高校专家的指导两个大的方面配合进行。一方面,动员那些经过市场大浪淘沙积淀和保留下来的、已经具有一定品牌建设经验的优势品牌和企业,与正在探索的小微企业分享经验;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协会、学会、驻青高校、院所相关专业的学者、专家共同参与调研,与企业界密切联系,针对市政府“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提供合理建议,从青岛地方品牌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青岛及地方品牌建设规划。

    行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品牌的建设更需要各方面的相关人才。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应当发挥人才聚集优势,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多方面、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提供更高更广的学术交流平台,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青岛市的品牌建设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将为青岛市整体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借鉴,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和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品牌和文化影响力。另外,通过多方交流,调整教育思路,制定更接地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青岛地方品牌建设培养人才。

    强化青岛地方品牌传播创新。

    中国企业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面临更加复杂、多元、便捷的互联网环境,媒体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企业和地方品牌的创新与发展应该以社会责任感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青岛地方品牌的建设和传播,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引起重视,这不仅是经济效益问题,更多的是对地方资源优势的珍视和责任。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肩负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价值观,中国是品牌可以跳跃式增长的最后宝地,中国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品牌的建设与设计需要创新,“互联网+”的新环境更需要各方人员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品牌传播思路和路径,将成为青岛地方品牌传播的创新驱动力。

    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发展文化旅游等,为区域品牌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政策引导和支持。目前全国各地进行的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也是区域品牌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形式。这为青岛地方品牌传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整合青岛地方品牌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即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的各种形式的沟通活动。在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互动传播将成为主流。过去面对传统媒介,人们只能靠直觉和主观经验进行媒介策略的制定和创意设计,很难全面、多视角、及时掌握消费者需求,策略的制定缺少品牌管理的严谨性、客观性、科学性,这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数据评估体系的支撑,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融合管理手段。而“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形成有效的媒体与广告、品牌与销售、策划和创意、企业生产商与销售商、消费者等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管理数据业务平台支持。青岛地方品牌应在媒体融合下,充分利用 “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社交网络营销,推送品牌相关信息,以准确的目标定位向精准的受众群推送智能手机公众号、推送平台,APP应用等模式,将消费者聚集起来,到达率高、参与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网络电视、电脑、户外广告媒体等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还可以通过节会活动,如青岛啤酒节、服装周、樱桃节、红岛蛤蜊节、胶州秧歌节等,公关活动、电视栏目、市场活动等,各种互动性媒体,共同构筑品牌营销和传播战略体系,进行青岛地方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

    总之,“互联网+”的出现为青岛地方品牌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打开了创新思路和传播渠道。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全面考虑品牌传播的各方面因素,用战略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制定品牌传播策略;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断塑造和提升品牌的品质、品位、品格,创造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青岛地方品牌和品牌集群,提高青岛地方品牌的传播力,提升品牌城市形象和竞争力。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市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彰显城市经营与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也将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

下半年合肥文化宣传好戏连台 城市形象宣传片将登陆央视

作者: 来源:合肥晚报 添加日期:17年06月13日

    千场电影下基层、合肥城市形象宣传片将在《新闻联播》前播放、纪录片《刘铭传》即将于6月中旬开机、首部民族舞剧《立夏》将全国巡演……6月9日,记者从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获悉,今年下半年,合肥在文化宣传方面将有一系列“大动作”。

    其中,历史题材的《包公传奇之天长案》、3D动画电影《大熊猫传奇》、公益电影《刘春天的春天》等众多合肥本地原创影视作品将搬上荧屏。

    ■主题活动

    以文化活动

    展示合肥发展成绩

    今年下半年,合肥将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戏曲进校园”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一批体现中央精神、符合合肥实际,反映人民心声的文化活动。精心设计“讴歌大湖名城新成就 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百场文艺演出、百场书画摄影作品展览、百条H5展示、百部(首)影视广播剧、歌曲展播等“四个一百”系列文化活动,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经济社会以及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变化和喜人成绩。

    记者从会上获悉,合肥市成为全省戏曲进校园首批试点市以来,以搭舞台、观戏台、站讲台、创平台为抓手,扎实推进“戏曲进校园十个一工程”,创新开展校园戏曲专场比赛、学校传承基地评比、戏曲征文、绘画、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全面夯实戏曲进校园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积极组织、学生乐意参与、剧团踊跃演出、社会效果良好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文化惠民

    开展千场电影下基层等

    文化惠民活动

    今年下半年,合肥还将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既成为文化发展的享受者,又成为文化发展的创造者。

    比如,采取财政买单、市场运作、群众优惠或免单的方式,持续推进高雅艺术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开展千场电影下基层、“走向文明”、“庐州放歌”、“炫动的音符”等文艺下基层活动,把文化触角向基层延伸,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利民。

西安“精细化”开展“厕所革命” 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王海鹏 来源:西安晚报 添加日期:17年06月09日

    日前,经西安市委、市政府同意,《西安市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此方案统筹规划了未来三年(2017年—2019年)西安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我们对这一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各区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是“厕所革命”责任主体
 
    此次《西安市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对责任主体和各部门应该承担的工作做出了明确分工。其中市城管局负责独立式公共厕所新建、改造和提升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分配、竣工验收和检查督导工作,做好全市环卫公共厕所相关情况的收集和资料汇总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制定公共厕所规划编制方案,明确公共厕所的布局选点、建设总量、分类形式,将公共厕所规划纳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条件,确保新建独立式公共厕所预留用地得到落实,对外开放附属式公共厕所的规划定点。市国土局负责根据规划布局选点办理环卫设施土地使用证,确保环卫设施建设用地。
 
    市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内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点)旅游厕所的规划布点、标准规范、竣工验收和检查督导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旅游厕所补贴政策。市建委负责对项目中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的建设工作,并将建成后的公共厕所移交至城市管理部门。将市城管局列入审核验收单位,并组织参与工程验收,确保规划、建设相互衔接,相对统一。市财政局、市建委负责公共厕所增设、改造和提升等有关经费保障,将公共厕所建设资金纳入城建计划,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在城建维护投资计划中安排公共厕所运行检查考核奖励费用(仅限城六区),按照市政办发〔2010〕188号文件规定逐年增加;结合公共厕所建设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的实际,合理增加考核奖励费用。
 
    市城(棚)改办负责对改造区域范围内的公共厕所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布点,预留公厕用地,落实公厕拆迁还建政策。市物价局负责制定公共厕所用水、用电收费标准,按照城市居民水电费标准进行收取。市水务局、市市政局、国网西安供电公司配合公共厕所上下水、电的项目报装,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费用。
 
    各区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是本辖区“厕所革命”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公共厕所的日常管理和改造提升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按照规划定点要求完成独立式公共厕所的建设和附属式公共厕所对外开放的工作任务,建设施工应符合规划、市政等相关部门建设要求。
  
    规划先行 确保公厕建设有依据
 
    在西安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司权看来,此次“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定点规划来解决西安公厕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以往的公厕都是各区自己选址自己建,哪里人流量大了就在哪里建公厕,这样布点建设没有科学性。他以西安城墙范围内的公厕布局来举例说明。
 
    西安市城墙范围内占地14平方公里,按照国家住建部的标准,每平方公里应建设3-5座公厕的标准,城墙范围内理论应建设的公厕在70座左右。但实际情况是,西安市城墙范围内共有公厕147座,远远超出了标准。即便是这样,很多市民仍感觉找不到厕所。究其原因就是公厕布局不够合理,有的路段厕所扎堆,有的路段却没有公厕。
 
    此次3年建设方案,让规划先行就是解决布点不均的问题。司权说以往公厕建设就是各区自己选址自己建,由于邻避效应,很多应该建设的公厕因为遇到各种阻力而放弃。现在通过规划前期布点,使公厕建设起来更有依据,不再像过去存在随意建设的情况。
 
    除了新建厕所外,对于目前现有的2221座公厕也要进行提升改造,并且还要达到二类以上标准。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现有一类公厕72座,二类公厕1920座,三类公厕94座,移动公厕135座。“这些公厕大多存在档次不高,建设不达标的问题”,司权介绍,对于这些公厕,要通过逐年改造的方式来进行提升。确实受客观原因所限的公厕,无法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男女厕位比例的,就继续按照二类标准来配备设备。
  
    推行所长制 解决管理不精细问题
 
    公厕干不干净?卫生情况怎么样……这些都需要靠后期的管理来实现。“而推行所长制就是要解决西安公厕管理不精细的问题。”司权说,过去公厕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责任没有落到实处,比如水管坏了,地面不干净,公厕管理员不管不问。而推行所长制就是将责任落到实处,各区县、开发区领导担任“总所长”,“副总所长”由街道、开发区主管部门领导担任,“所长”由所在区县、开发区干部担任。他们分别对辖区公厕进行协调、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每一个公厕都有人负责。
 
    司权说,通过这个3年规划,就是要让西安在短时间内在公厕方面做到数量充足,布局合理,档次提升。

专家学者把脉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

作者: 来源:三江都市报 添加日期:17年06月08日

    城市形象宣传语是一座城市的符号。它不仅可以凸显城市的自然风貌,还能够体现城市的文化理念,代表城市的文化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乐山城市形象,反映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市民归属感和城市凝聚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4月13日,乐山开始征集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Logo)、乐山故事,征稿截止日期为6月30日。

    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应该包含哪些元素?怎样构造城市形象宣传语?能否跳出固有思维另辟蹊径?日前,乐山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联合召开了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提炼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观点一】

    展现历史文化切莫生搬硬套

    讨论会上,专家和学者们认为,乐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城市形象宣传语应该展现和传承乐山厚重的历史文化。

    乐山本土作家汪建表示,城市形象宣传语应该突出并放大城市的特征。这里面包涵两层含义。其一,是要凸出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它自身的独特性。拿乐山来说,三江汇流这样气势磅礴的地理环境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少见的。因此,在制定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时,可以重点描述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其二,要表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众多城市形象宣传语中,都江堰的宣传口号非常棒。“闻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短短两句话,不仅描述了都江堰的地理特称,还利用双关语,把“青城天下幽”的意境和道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乐山在提炼城市形象宣传语时,可以借鉴和学习。

    乐山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科联乐山分院院长王素英则强调,城市形象宣传语在表现历史文化时,切忌不动脑筋,东施效颦。她说,很多城市提出了自己的城市宣传语。但是,有的城市提出的宣传语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无法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为了博眼球和蹭热度,言语简单粗暴,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城市形象宣传,相反还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提炼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时,务必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升华,让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还要注重传承和再现古嘉州的历史文化特质,切忌低俗化、雷人化,更不能邯郸学步,让人贻笑大方。

    【观点二】

    助力旅游发展价值取向寻找符号“最大交集”

    王素英认为,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还应该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城市形象宣传语要助力乐山旅游发展的价值取向。乐山拥有四川许多兄弟市州羡慕不已的特色旅游资源,也有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明确了建设“四川旅游首选地、绿色转型示范市、山水园林宜居城、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发展定位,特别是强调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这次面向全国、汇聚全民之智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活动,出发点是为了推动乐山旅游发展。所以,在提炼宣传语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服务“四川旅游首选地”这一定位,助力乐山旅游发展价值取向,不仅要让城市旅游名片更响亮,国际知名度更高,还要让国内外游客自然而然地在心中生起对乐山的向往,产生不得不来的念头。

    其次,要着力把握乐山独有的城市符号。城市形象宣传语字数精炼,注定了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思考城市形象宣传语时,要优先考虑最具乐山特质的城市符号,把握“我有你无”的特征,避免和排除可能会与其他城市重叠混淆的符号。也可以优先考虑众多城市符号中的“最大交集”,确保这一“交集”能够关联城市的诸多特征。

    【观点三】

    语言简明扼要外地人能看明白

    对于怎样构造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元进说:“城市形象宣传语更多的是给外地人看的。最起码的要求,外地人要能够看懂。如果连这一点都办不到,那么提炼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就是失败的。”

    陈元进认为,城市形象宣传语应该具有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简明性,言语字数不应太多,太长了,人们不容易记住。二是大众化。城市形象宣传语主要是用来推广和传播的,通俗易懂是基本要求,应避免出现生僻字和陌生词汇。三是要富有韵律感。口号最初就是用来呼喊和传诵的。城市形象宣传语作为一种口头语言,必须富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和谐悦耳,才能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旅游专家郭明兴从事旅游业20多年,曾经多次跟随市上到欧洲宣传乐山大佛景区,推销乐山旅游。他有一个切身体会,那就是形象宣传好比打广告。好的广告词,短短几个字就能让受众记住。形象宣传语也应如此。他建议,形象宣传语的字数最好控制在8个字以内。例如,“乐山乐水乐逍遥”就比“乐山乐水乐在其中”好。此外,形象宣传语要能反映乐山的突出特征。比如,乐山大佛、峨眉山。

    【观点四】

    跳出固有思维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通过形象差异化,旅游目的地使得自己区别于其他旅游目的地。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旅经系教授刘琼英说,2014年,她曾通过问卷调查旅游目的来分析旅游者对乐山旅游目的地形象预期定位情况。其中,21.1%选择了“放松心情”,13.5%选择了“观光游览”,25.3%选择了“休闲度假”,17.5%选择了“美食美味”,12.3%选择了“佛教朝圣”,10.3%选择了“体育赛事”。

    此调查结果表明,乐山城区旅游目的地形象预期定位不鲜明,旅游者更接受“休闲放松”的形象定位。

    调查还显示,旅游者对乐山城市形象的感知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佛教圣地(74.6%),美食美味(43.6%),文化底蕴深厚(31.5%),并且其正面印象远高于其负面印象。

    因此,她建议提炼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把美食打造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剑英的观点与刘琼英的观点类似。她认为,旅游的目的就是交流和欢乐,当前的旅游更注重休闲、娱乐,“80后”、“90后”这一批年轻人尤为如此。乐山在提炼城市形象宣传语时,可以考虑把“乐”字一语双关。

多管齐下提升城市形象 华蓥居住环境持续优化

作者:黄姝颖  邱海鹰 来源:中国网 添加日期:17年06月05日

    在5月下旬四川省发布的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53个候选城市名单中,华蓥市顺利成为5个省级文明示范城市候选城市之一。“这个殊荣是与我市政协和政协委员分不开的。”该市有关负责人说,“市政协不仅多次组织委员专题视察城市管理与文明创建,而且委员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建言献策,让小提案提升了城市大形象。”

    城市乱象催生委员提案

    “走在街上心里跳,担心被车闯了腰;小商小贩沿街跑,摊点车辆乱占道;污水横流难下脚,垃圾成堆臭气飘。”这是前两年市民形容华蓥市容市貌的“顺口溜”。

    针对城市脏乱差现象,华蓥市政协委员李现华、蒲诗贤等人,在长达3个月的调研、取得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联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议”的提案。他们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华蓥市注重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形成了蓥城、蓥西新城及工业新城三大城市板块,特别是新华大道、安丙主题文化公园及工商大厦、金辉大厦和连接广安城区的广华快速通道等地标性工程,成为市民称道的热点和靓点。

    然而,一个城市的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城市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城市形象,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过去相比,华蓥市的城市管理状况有很大改观,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与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省级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华蓥市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些城道店面向外延伸,有些小商小贩占道经营,有些经营业主在人行道上搭建棚架,搭建宣传台,占道经营现象还较严重,甚至还有在街道上办红白喜事、摆坝坝席的现象;城市背街小巷的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形成城市主次街道与背街小巷的管理明显分离;有些公用设施建好后管理不到位,被人为破坏;街道的非机动车道经常被小车停放,车辆在街头快速行驶和鸣笛及无序停放的现象较严重;跳广场舞、开夜店、摆夜摊的噪声、杂音太扰民,严重影响市民休息。

    明确职责防止管理“踢皮球”

    华蓥市政府收到政协转办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议”的委员提案后,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承办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办理意见,制定办理措施。

    针对以前在城市管理中存在“踢皮球”现象,华蓥市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市政环卫主要负责主城区、工业园区的清扫保洁;负责城区3000余具路灯、2000余盏彩灯的维护更换;负责市政设施的修复和城区排水设施的管理。城市园林主要负责对城区的绿化植被进行浇水、除草、补种、病虫害防治和绿化带清理;负责新华大道、同城大道、安丙公园、城北绿地公园等项目绿化。

    特别是在城市执法管理中,涉及城建、交通、市场、食品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为便于管理,华蓥市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相继新成立了城乡规划建设监察执法大队和交通运输执法大队,并进一步细化职责:市城管局城南、城北两个执法大队,依照区域分工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对临时占用、开挖、恢复城市公共用地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户外广告定点设置的审查和监督管理;负责清理取缔占道行为;配合有关部门负责临时占道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点)的规划定点和管理工作;受市住建局委托行使简易行政处罚权。

    城乡规划建设监察执法大队,主要负责监督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承担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关工作;受理对违反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投诉、举报;依法查处和纠正违反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负责城乡规划区内的规划监察执法;负责查处违反住房保障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业和房屋装饰装修业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管理、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村镇建设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交通运输执法大队,主要负责对违反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负责对道路客货运输等相关业务的运输质量、经营行为、价格执行及使用的证、照、牌、单、票据等进行动态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对营运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经营行为、维修质量、收费标准的监管,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对道路运输行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经营活动监管,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对辖区内的营运客货车辆及运输服务相关业务涉及的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线路牌等证、照、牌等进行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打击非法客运,维护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工商质监局,主要负责对城区农贸市场的清洁卫生和经营秩序进行代管;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依照《广告法》对户外广告内容进行监督管理,依照《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对户外广告进行登记管理。

    并逐步推行数字化城管,近两年来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建设了简易的数字监控平台,通过接入公安天网,对城市建成区范围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配备6名实时监控人员,对城区进行24小时无缝隙监控。

    多管齐下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管理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一个城市的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因此,华蓥市多管齐下,重拳出击,强力提升城市形象。

    立足素质提升,突出宣传引导,着力增强市民参与意识。坚持把宣传教育引导作为抓好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人人有责”,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及流动宣传车、街头设点等形式,发放《致蓥城市民一封信》、《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宣传资料,广泛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活动;以开展 “全市机关周五大扫除”、“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全民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

    立足环境优化,突出规范整治,着力解决城市乱象问题。统筹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形成多方联动、协作配合的“大城管”格局。加强秩序规范力度。大力整治流动摊点“以街代市”现象,严格管理城区建筑工地材料乱堆乱码、运渣车沿途撒漏等行为,有效控制网吧、烟花爆竹和红白喜事等噪声污染源,全面开展“双违”治理。今年以来,共清理流摊夜市110处,骑门占道98处,处理噪声扰民18起,车辆乱停乱放25000余起,运渣车污染道路9起,城市秩序持续好转;加强环境整治力度。配置580名环卫工人,11辆环卫特种作业车,从凌晨4点至深夜10点无间隙清扫保洁,26辆垃圾清运车每天不间断巡回收运城区生活垃圾,城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无证经营专项治理行动。今年以来,共检查食品流动摊点368家、餐饮店1281次、副食店625家,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57起,处罚没款40余万元,现场查封和异地扣押食品100余个品种,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明显增强;加强城市秩序管理力度。持续常态开展车辆乱停、摊位乱摆等城市乱象整治。科学合理规划停车位1800余个,暂停收取城市停车管理费,将城市车辆停放管理权移交市交警大队,并加大车辆乱停乱放执法力度,城市停车秩序持续好转。加大城市秩序整治力度,华蓥山宾馆院内坝坝席煤烟扰民问题及老车站、荟景时代等夜市摊点扰民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和谐盛世、海岸线茶楼、赵明华违规搭建房屋等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广场坝坝茶等违规经营场所依法取缔,老车站、老邮局、华蓥山农贸市场等多处人口密集区域的流动摊点经营秩序逐步规范。

    立足功能完善,突出基础投入,着力提升管理配套水平。通过财政直接投入、整合项目资金、融入民间资本等方式,加大城市管理基础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近两年来在市政环卫设施上累计投入900余万元,新购置高压洗扫车4台、冲洗车7台和护栏清洗车1台,添置十里长街、广华大道和新华大道等重要路段不锈钢果皮箱220个,更换老城区、工业园区塑料垃圾桶300个,城市环卫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投入70万元,完成城市移动公厕安装,投入400余万元,按照旅游厕所标准,启动滨河东路2个公厕改造工程,城市公厕环境大幅改善;城市绿化亮化累计投入7000万元,建成两个公园(安丙公园、城北公园)、四条道路(新华大道、广华大道、同城大道、章广大道)36.5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打造,投入260万元新安装城市节能路灯141盏;整合国土、住建、水务等项目,统筹中省资金1.71亿元,实施城市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完成城区河道治理和清溪河大桥生态修复工程;将清溪河、漩溪河及老城区雨污管网改造纳入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城市秩序监管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组建2个治安交管警务平台,3个治安交通卡口,12个社区警务室,新建300余个“天网”监控点位,切实加强了城区社会治安,全市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率逐年降低。

    由于管理到位,华蓥市城市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创建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市”、“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园林城市”。(黄姝颖 邱海鹰)

山东昌乐城管:开展五项整治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刘晶 来源:山东昌乐城管 添加日期:17年06月03日

    山东省昌乐县城管执法局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以实现县城提升为目标,突出抓好五项整治,引领城管执法工作深入开展,上档升级,全力为打造产城融合、山水相依、三生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多做贡献。

    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坚持打“早”与打“小”相结合,坚决把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确已形成的违法建设进行及时的拆除,保障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长效管理,全面跟进。充分运用微信群这一工作平台,进行交流、督办、推进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加强舆论导向,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开展停车秩序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部门协调联动,与县公安局在城区范围内开展违法停车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城区人行道、自行车绿道、消防安全通道、沿街通道以及道路连接口的乱停乱放行为。对于车辆停放不规范车主,进行现场教育。告知其车辆乱停乱放的危害,大力倡导文明停车。

    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疏堵结合,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通过集中整治和分片管理相结合、重点规范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引导规范和强力处罚相结合,加大巡查力度,全面清理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十乱”现象,形成常态化管理。采取延长工作时间、错时值班、蹲点管理的办法,对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引导入市经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露天烧烤、餐饮没烟、施工粉尘等行为。

    提早介入宣传。严禁露天烧烤,在烧烤的高峰期间采取不定时巡查、夜间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办法,加强露天烧烤的查处力度。室内烧烤油烟净化设施未达标的,责令限期改正,严禁噪音、油烟扰民。开展经营秩序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大型乱搭乱建棚厦拆除行动和整治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动。拆除不符合城镇容貌标准的棚厦30余个,整治100余家出店经营、300余个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通讯员:刘晶)

乐山:如何提升城市知名度 营销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三江都市报 添加日期:17年05月26日

     从4月开始,乐山广泛开展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Logo)、乐山故事征集活动,受到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热切关注。

    优秀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根植于优秀的城市形象。那么优秀的城市形象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怎样通过形象营销推动城市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和学者,他们对此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

    好的电影和故事提升城市知名度

    说起乐山城市形象推广的历程,不得不提到电影《神秘的大佛》。

    这部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0年,是国产电影中较早的一部武打片和娱乐片。该片由张华勋执导,刘晓庆领衔主演,采用了当时的全明星阵容,开创了中国电影最早的商业模式,刚上映便引起了全国轰动。与此同时,乐山也在这部电影的带动下,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从此以后,每年到乐山旅游观光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乐山本土作家汪建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游客多的时候,不仅乐山城区里所有的旅馆全部爆满,甚至连许多单位的招待所都没有多余的床位。游客当中,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可以说,《神秘的大佛》第一次让乐山走向全国,让世界了解乐山。

    汪建说:“一部好的影片,能很好地体现城市形象,极大地提高城市知名度。比如《庐山恋》,让庐山一下子火了起来。这次征集活动,我非常期待能征集到好的乐山故事作品。如果能把故事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会对乐山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参与评论本次活动的网友中,很多人对金顶、黑竹沟、成昆铁路、嘉阳小火车这些特色景点也寄予厚望,希望文艺大腕深入挖掘讲好故事。

    整体营销城市“山东经验”可以借鉴

    对于此次乐山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Logo)、乐山故事征集活动,热心市民李娜也充满了期待。她希望能征集到经典的作品,并建议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剑英接受采访时,也向记者介绍了山东省在形象推广方面的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东进行了最初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本世纪初,山东又提出了“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的旅游口号。但这些宣传语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口号都还停留在对旅游资源的表象描述和概括层次。它们都只提到了山东“有什么”,而不涉及山东的资源会给游客“带来什么”,游客在山东能体会到怎样的秀美风光和民俗文化。另外,这样停留在资源描述的口号有一个更加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山东,无法用简短的口号穷尽山东的魅力。

    2007年,山东省跳出资源罗列的旧框架,从文化的高度上塑造山东整体品牌形象——好客文化,从而提出了“好客山东”的形象宣传语,并策划了“好客山东”系列活动,在网上开辟了“好客山东”品牌专区,开通了“好客山东”官方网站和微信、微博。最后,他们还把“好客山东”作为本地旅游企业评奖的荣誉奖章。

    “山东做得最好的,就是持续的整体形象营销。”郭剑英说,从2007年起,“好客山东”品牌以文化为核心整合山东省旅游资源,逐步构建起集旅游城市目的地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产品品牌集群化发展的品牌体系。2014年,“好客山东”品牌估值就已达200亿元,实现从形象品牌走向产品品牌的巨大转变。

    “山东形象营销的案例,可以给我们乐山征集城市形象和营销提供一些借鉴。”郭剑英说,比如,我们在征集城市形象时就要考虑到统筹策划的问题。城市形象一旦确定后,就要根据统筹策划,进行全方位立体地形象宣传和塑造。换句话说,就是要有足够的产品体系去支撑城市形象。此外,还要持续地进行品牌推广,提升品牌价值。  

合肥东部新城核心区切实加强城市管理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合肥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5月23日

    合肥东部新城核心区把城市环境视为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爱护环境、营造环境,勇当新肥东的形象代表、大富美强现代化东部新城的“颜值担当”。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自觉提高主城意识和主角意识,在思想观念上、发展理念上拔高标杆,以更严更高的标准加强城市管理,对任何有损城市环境的地方,敢于亮剑,精准施策,大幅提升城市形象。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思想观上筑牢环保屏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产业定位上,走高端产业路线,聚焦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文化教育、总部经济等。对核心区内现有企业,实行“腾笼换鸟”,有序推动转型升级。对已经落户,但生产粗放、效能较低、环保落后的企业,实行整体搬迁。目前,已经搬迁尚诚塑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剩下的精诚无纺布有限公司厂房搬迁、路宝土工材料有限公司、曙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金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对企业厂房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后加快整体搬迁步伐。抓住国家环境保护督察的机会,对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提出环保要求;对环保手续不齐全的企业,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对到期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果断实行停水停电措施,直至企业搬迁或关闭,全力守护碧水蓝天。做到在发展上绝不急功近利,宁愿发展暂时慢一点,也要发展好一点;宁愿土地空间永久留白,也不要在将来因环境拥挤而留骂名。

    树立精品城市理念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以为百万肥东人造城为己任,全力打造精品城市、创造优美环境,让群众在核心区生活得更加美好。结合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绿化景观提升力度。成立城市管理提升行动工作领导组,强化责任担当,对城市立面、亮化、市政设施、居民小区、园林绿化等问题明确人员、落实责任,进行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城市“体检”行动,对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认真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对发现和收集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分类施策,实行挂号销号处理、限期整改。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投资近30万元,贯通站南路双桥新村段雨水管道;投资约15万元,在站南路(店中路至浮槎路段)建设20套临时路灯,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积极协调相关审批部门,取缔驾校学员在佳木路以西的练车、考试。在建筑工地推广使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设立渣土车冲洗点,对渣土车进行冲洗,对裸露渣土进行全覆盖,实行工地围挡全覆盖,最大限度减少渣土抛撒滴漏和扬尘污染。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全力打造宜居城市

    把人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积极推动“邻里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经济便捷的养老、健康、文化、娱乐、社交等社区服务。坚持高点站位,大手笔规划,投资约1.9亿元,全面升级改造和睦湖公园,在和睦湖周边建设道路系统、绿化、园林建筑、公园小品、景观、雕塑、生态处理工程、景观桥等,进一步丰富滨水地区特色景观效果,把和睦湖打造为城市客厅、城市新地标。采取科技手段,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新建的闻水路等7条道路和公园等项目,同步建设“智慧交通”“数字城管”“数字环保”等智慧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使城市管理更智能、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环境更和谐。

合川运用“跨界”思维宣传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华龙网 添加日期:17年02月03日

       跨界宣传文明形象。深化诚信建设,建立了多部门多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联合区发改委等多部门,开展了“诚信合川”系列主题宣传,开展了“诚信合川·为你点赞”文艺演出30场。把文明城区创建与幸福宜居家园建设、创建健康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相融合,调动全区人民共同维护创建成果,实现“全民共创、全民共享”。深化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将全区571个创建单位(村镇)纳入文明创建动态管理软件系统,开发了“合川文明创建移动督查APP”和“文明合川”微信公众号,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创建。

 

       跨界宣传政务形象。成立了合川区政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媒体与区级部门和镇街对接联系制度》,与市级媒体建立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联系。全区政务宣传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基层工作三大类,经济发展由区发改委等15个重点经济部门牵头宣传,社会事务由区教委等10个重点社会部门牵头宣传,基层工作由30个镇街牵头宣传,重点宣传政务工作的主要举措、阶段性成效和经验价值。

 

       跨界宣传旅游形象。协调旅游、工业、城建、农业、民生、经贸、交通等领域职能部门加强旅游外宣资源配置和工作协调,定期举行镇街、部门、媒体参与的新闻宣传策划会。提升旅游宣传协调力,打造了三江旅游、效益农业、宜居江城等8条采访线,策划开展了知名媒体走进合川、知名博主走进合川等、2016钓鱼城旅游休闲文化节、“我是家乡代言人”等外宣活动13次次。完善了旅游外宣资料信息库、外宣媒体编辑记者信息库、重点采访领域和重点采访对象信息库等工作信息平台。

利用新媒体构建和传播湛江城市形象

作者:陈彦 来源:湛江晚报 添加日期:17年01月11日

        当前的新型网络时代,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新媒体中构建并传播这个城市积极健康并具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形象?民建湛江市委在提案中指出,站在时代前沿,运作新型网络媒体,传播城市形象,激发市民地域自豪感,吸引游客,带动经济,促进社会发展,这对物质资源丰富、地域环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湛江,在未来以海洋为主导特色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民建湛江市委表示,可利用新型网络媒体,调动人们的传播积极性,把城市形象的构建和传播,转换为人们的娱乐和价值实现,结合以相关文化、旅游、宣传、对外等部门的工作,把湛江蓝色海洋的形象传播,做成一件成本低、乐趣多、自发性、全民性的事件。

       具体如何操作?民建湛江市委在《关于提升湛江城市形象的媒体传播策略建议》中提出,可构建、开拓多种新媒体网络渠道:

       ●湛江APP产品。智能手机在城市的普及率、智能手机的上网率已经达到90%以上,诸如广州、苏州等的中国大城市或旅游性城市,很多已经拥有城市性APP,城市APP不仅能给本市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地域性新闻、生活资询等实用性信息,增加市民的地域感情,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而且还能给游客提供便利,广泛地传播城市形象。

       ●拓宽湛江微信公众号群,设立湛江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在媒体整合中传播正能量。传统的湛江日报、湛江晚报、湛江电视台等媒体可以延伸出其网络型、社交型产品,使之成为新的传播渠道,同时,新媒体的内容也能够择优链接共享到传统媒体,湛江城市形象的营造和传播在新旧媒体中全面铺开。

       民建湛江市委认为,应发挥市民的创造积极性和传播积极性。建议中指出,在一些现代国家,为了发挥公民的传播积极性,成立了公民记者网等网络型社交型平台,并依托相关研究型机构对公民开展摄影、新闻制作等培训课程,以激发普通市民拿起手中的智能手机、PAD、相机等电子产品,记录并发布发生在城市中自己身边的事件,介绍生活中凝聚正能量的团体或个人。这种开放、民主、自发的社会传播、服务城市的做法是可以部分借鉴到我们的社会中,激发市民内心的积极性和向善性,也是湛江城市建设和形象构建传播的好方法。

       同时,可设立扩大湛江形象传播资助专项资金。转变以往传统的宣传推介湛江偏重各宣传部门、理论研究的奖励办法,可以设立湛江形象传播资助专项资金,并将目标设立为在校的中学生和高校学生,类型偏向为作品。

东莞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展现“不一样”气质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1月06日

        东莞的颜值,某种程度上经常处于“藏在深闺人不知”的状态。没来过这里的人,以为东莞到处是烟囱和厂房,难见到绿树和公园,但在过去一年,东莞频繁曝光高颜值,让外界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莞。

       过去一年,东莞捧回“国家森林城市”牌匾、清溪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示范镇;“不一样的东莞”摄影作品展在国内多地巡展,向全国呈现了东莞的城市魅力;文明创建巩固提升,不仅使东莞环境更美,还发生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学反应”……

       从制造业名城到森林城市,从文明创建到全面提升,今日之东莞,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气质,展示出了超高的颜值。

       文/胡国球 靳延明 图/胡国球 刘中 柯秋彬

       NO.1 “不一样的东莞”亮相国博

       东莞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也是一座风景如画的现代生态都市,还是一座体育激情无处不在的运动之城,更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

       2016年1月初,“不一样的东莞”摄影展亮相国家博物馆,摄影展分为“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全民运动之城”“国际制造名城”等四个篇章,共展出127幅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既有展现东莞改革创新“十大行动”的新闻图片、“影响中国的东莞人”的档案图片,还穿插了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片,内容丰富,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的城市形象,展示了东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取得的最新成绩。

       从莞香、莞草、虎门销烟、可园、醒狮等传统文化的独特影像,到音乐剧、漫博会等现代文化的精彩写照;从“森林进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的美丽景象,到新莞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从CBA“八冠王”宏远队的搏杀瞬间、世界羽毛球名将在莞角逐苏迪曼杯的激情挥拍,到市民享受运动乐趣的欢乐时光;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迈进的重要节点,到企业员工快乐工作的抓拍笑容……此次摄影展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东莞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百态,全方位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莞”。

       近年来,《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舸与荷赛大师、新华社摄影记者费茂华等摄影名家多次来莞采风,创作了一批东莞题材的作品。参展作品《不一样的女工》的作者李舸表示,“百闻不如一见,与之前大家传闻中的东莞形象不同,东莞这座城市的美丽、包容与活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摄影展共吸引了10万人次入馆观展。游客李珊珊表示,“没想到东莞的真实面貌是这样子,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有现代的都市气息,特别是生态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我很想到东莞走走看看。”

       不少在京莞籍的乡亲也亲临捧场。在北京生活了数十年的张世光,现在是北京东莞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看到家乡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感叹不已。在北京大学念书的关楠自豪地说:“看到这个摄影展,很激动。我对家乡的感情是很深的,希望年轻的时候能在外面多闯荡、积淀自己,等打好了基础,就回去建设家乡,毕竟我的根始终在那儿。”

       今日的东莞,日渐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展现出崭新形象。通过此次摄影展,更多的人能近距离感受东莞,更加全面地认识东莞。东莞也借此发出邀请函,希望各界人士多到东莞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千年莞邑的风采神韵和现代东莞的蓬勃生机。

       NO.2 成功跻身国家森林城市

       2016年,广东决定在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中开展森林小镇示范镇建设工作。去年12月底,首批12个“广东省森林小镇示范镇”名单出炉,东莞清溪镇位列其中。

       森林小镇是指在镇域范围内,具有丰富的森林、绿地、湿地资源和优美的生态景观及特色生态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均衡,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生态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且各项指标达到建设标准,并经批准授牌的建制镇。森林小镇建设是森林城市建设的延伸,也是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抓手。

       自2011年以来,东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珠三角地区打造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号召,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经过几年磨砺,在2015年底,东莞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广东只有广州、东莞、惠州、珠海和肇庆获此称号。

       目前,东莞已建成了总面积达357.58平方公里的大岭山森林公园等14个森林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37.4%,超过了35%的创建标准;建成14.23平方公里的华阳湖等14个湿地公园,公园年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东莞生态园荣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休闲游憩绿地1287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平方米,发现野生植物1630种,生物多样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还打造了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等一批生态经济新板块。

       同时东莞大力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共建成洪梅梅沙等48个森林家园,新建林业生态文明村44个,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51.82公里,建成绿道955.9公里,全市所有道路、水系基本完成绿化建设。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于宁楼表示,东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无疑为国内工业城市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真实的样本。东莞带来的启示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大力整治,工业城市可以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能够让城市里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二是要汲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走上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NO.3 文明创建提升城市价值

       2016年6月以来,东莞认真落实深化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将文明创建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以铁腕手段扎实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提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探索、推出了考评问责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几个月以来,全市镇街环境明显改观,公益宣传氛围大幅提升,社会积极参与度提高,创建成果深得民心。除此之外,还发生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学反应”,使城市价值不断提升。

       在东莞的老城区莞城,不仅加大了公益广告发布,在辖区道路、广场、小区等大幅新增公益广告牌1300余处,共1.2万余平方米,在可园北路、八达路、振华路等绘制文化墙。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让市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同时,莞城制作了大量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文明餐桌台卡,文明经营倡议书,并通过志愿者下发至社区、学校、集贸市场、商店。

       而茶山作为全市基层文明创建示范镇之一,镇容村貌也发生了根本改观,起到了明显的带动效应。昔日违法广告牌林立、满墙“牛皮癣”,而今整齐划一的商业牌匾,洁净锃亮的瓷砖墙面,站前路至茶兴路的十里旧街已换新颜。

       “站内外环境整洁干净,设施很人性化,浓厚的公益广告宣传氛围也让人耳目一新!”在东莞火车站站前广场,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发出赞叹。他印象中火车站免不了脏乱差,而面前的火车站广场不仅干净整洁,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公益广告。从“茶山八景”到“茶山歌谣”,从“茶山旅游地图”到“茶山味道”,既融入了核心价值观,又将茶山的村名、村景、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让人眼前一亮!

       据统计,自去年6月东莞开展文明创建行动以来,推动上马了一大批文明创建基础工程,全市各镇街(园区)投入9.5亿元,新安排实施了311项文明创建项目。全市223个村(社区)增设专题宣传栏、特色标识牌、文化长廊、文化墙绘等宣传项目,提升了村居文化品。另外,全市593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

       除了推动基础工程建设之外,治理城市“牛皮癣”方面,东莞创新性地建立了城市“牛皮癣”号码停机处理工作机制。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大监管力度,实施高频呼叫号码的信息提醒,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牛皮癣”。在治理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上,市工商局频出新招,一是指导镇街通过资金补贴和奖励破解集贸市场整治资金瓶颈问题;二是指导镇街政府对市场进行分类管理,设置“流动摊贩安置摆卖区”。

       环境的改善,对企业更有吸引力了,带来的是助推经济的发展。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说,抓文明创建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风、抓生产力。

       3个示范镇经过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后,焕发了新颜,投资优势凸显,其中横沥镇首次入选“2016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麻涌镇吸引了京东、阿里巴巴、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云南城投等优质企业,茶山镇则吸引了保利、碧桂园等优秀项目落户。

       吕业升表示,接下来,东莞要在整治突出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目标,在“整治、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重点在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村庄治理、市民文明习惯培养及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谋求创新突破,全力推动全市文明创建取得更大成效。

       延伸阅读

       东莞主题纪录片开机拍摄

       前不久,由东莞市委宣传部策划,讲述东莞先行创举和真实故事的主题纪录片举行了开机仪式。主题纪录片将分为五集,由东莞广播电视台和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制作完成后将争取在全国平台上播出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形成了特有的“东莞模式”“东莞现象”。为了讲好“东莞故事”,呈现“不一样的东莞”,近年来,东莞市积极推动和扶持本土题材纪录片创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连续五年举办“发现精彩·东莞故事”微电影大赛,邀请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拍摄东莞题材纪录片,推出《东莞风华》历史文化系列纪录片等。

       2016年,东莞又策划拍摄五集大型主题纪录片,从经济发展、城市变迁、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讲述东莞先行创举和真实故事,让外界看到“与过去印象不一样、与网络印象不一样、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东莞新形象。同时,东莞作为转型时代中国的“缩影”和“标本”,希望通过挖掘自身发展的典型故事,解读当代城市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改革的探索,以反映转型时代的中国城市发展变迁历程。

       纪录片总导演宋璋表示,该纪录片计划拍摄一年,将以城市、制造、经济、生态等为重点,多层面诠释东莞城市里的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东莞城市形象提升 推进空间集约发展

作者: 来源:东莞阳光网 添加日期:16年12月23日

    过去的五年,东莞城市形象不断更新、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莞将大力推进城市空间集约开发。加强规划统筹和空间管控,推动跨行政区域的片区规划建设,构建疏密有度、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塑造城市品质特色。着力打造一批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提升一批森林公园、农业公园、湿地公园、街头绿地,形成“拥江抱湖、河海汇流、山水辉映”的城市魅力,让东莞更加宜居、更加优美。

  建立“一张图”规划管理制度体系

  塑造城市品质特色,推进城市空间集约开发是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着力打造一批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提升一批森林公园、农业公园、湿地公园、街头绿地,形成“拥江抱湖、河海汇流、山水辉映”的城市魅力。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对重点特色地区的控制引导,打造一批城市景观新地标、产城融合新载体、宜居生活新社区。加强人文历史建筑保护,合理开展旧城区改造,留住城市的“根”和“魂”。

  培育中国特色小镇

  除了建设美丽村居之处,未来五年,东莞城市交通更加便利。东莞将大力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加快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大路网升级改造力度,打通市际市内断头路,完善区域交通微循环。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供水、电网、天然气、防洪排涝等公共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杭州三绝”城市形象礼发布 丝扇茶“组团”显杭州韵味

作者: 来源:浙江新闻网 添加日期:16年11月24日

       G20杭州峰会之后,外界对杭州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此背景下,如何让杭州更好的走进人心、打动人心,也成为该市着力实现的目标。在杭州企业层面,这样的努力已经开始出现。

       日前,由万事利集团主导,旨在挖掘中国城市文化特色,助力打造中国城市新形象的“丝绸之路城市礼”开发计划启动,杭州成为首发站。启动仪式上,由万事利集团、顶峰茶叶、王星记三家老牌企业联合推出的“杭州三绝”城市形象礼正式发布,其由丝绸、茶叶、礼扇共同组成,极具杭州韵味。

       “丝绸之路城市礼”,是万事利集团在中国城市亟待培育新形象、展现新魅力的背景下提出的最新概念。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表示,“丝绸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瑰宝,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件商品,是串起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情感纽带,用丝绸承载中国的城市文化非常贴切。丝绸不仅仅是面料,更是文化载体。”

       李建华介绍,在“丝绸之路城市礼”开发计划杭州站推出的“杭州三绝”组合城市礼,包含“西湖山水”、“荷语清风”、“峰会珍藏”三个主题套装,其不仅各具特色,也将三家老牌企业的国际品质带入产品设计生产的个环节,坚持手工的高贵,以匠心打动世界。

       以“西湖山水”主题套装为例,其中的万事利丝巾设计灵感来自西湖山水,轻柔光泽的真丝材质将西湖山水的灵气表现出来,极具层次感。西湖龙井茶则精选正宗西湖区春天明前珍贵嫩芽,经过传统工艺,由几十年炒制经验的炒茶师炒制而成,外形茶光扁平直、香气栗香浓郁,滋味甘醇鲜爽。而其中的“最忆是杭州”手工折扇,扇面为《西湖全景图》,展现西湖的自然神韵,重现西湖的自然山水代表性元素。

       据了解,目前万事利已为国内数十个城市提供丝绸形象礼设计定制服务,如杭州的《西湖十景》织锦画、北京的《璀璨中华》丝绸邮票珍藏册、上海的《老上海》真丝织锦扇画套装……

       李建华介绍,“丝绸之路城市礼”开发计划首批将着重选取在海陆丝绸之路上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城市。近期,万事利集团将陆续与这些城市进行实质性合作。

临沂市临沭县狠抓园林绿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朱孔荣 来源:山东省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添加日期:16年11月23日

       入冬以来,在山东省临沭县城区活跃一支绿化养护管理队伍,他们挥舞着绿篱机和剪刀,冒着寒风忙着修剪行道树和绿化带,并且用草绳、塑料膜等物品,给行道树穿上了“防寒服”……了解内情的人却说:“这是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冬季苗木管理、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缩影。”

       为不断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园林所牵头,大力推行了“三抓、三提”工程:即抓好苗木定型修剪、提升绿化档次,抓好冬季防护、提升苗木成活率,抓好日常巡查,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效能,力争将园林绿化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抓好苗木定型修剪,提升绿化档次,他们组织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巡回城区道路、公园和广场等区域,对各类乔、灌木以及绿化带进行整形修剪,去除病虫枝,清除绿地内越冬杂草,营造文明和谐的园林绿化景观;为抓好冬季防护、提升苗木成活率,他们针对天气渐凉、许多苗木已进入休眠期的实际,从园林所技术科抽调专人,组织成立了苗木专业防护队伍,并筹集资金购买了草绳、塑料膜和钢管等物品,抓住这一关键时节,采取支撑、涂白、“穿衣”、“搭房”等办法,对抗冻能力差的苗木实施了安全防护,确保园林绿化苗木安全越冬;为抓好日常巡查,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效能,他们结合城区园林绿化分布状况,制定了绿化巡查方案,实行分段、划片层层承包,并且注意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园林监察人员坚持全天候巡回城区道路、广场和公园等区域,对占用、破坏公共绿地以及人为砍伐树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不姑息迁就,将城区苗木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到目前,这个县已修剪绿化带100多万平方米,涂白各类苗木13万棵,用木棍、绳子塑料膜支撑、捆扎各类苗木3万多棵,给香樟等抗冻能力差的苗木搭建越冬房100多间,查处毁绿案件5起,有效提升了冬季养护管理水平,美化了城市环境。

专家学者为兰州城市形象 “点睛 ”“把脉 ”

作者:张万宏 来源:兰州日报 添加日期:16年11月07日

      11月5日,兰州市城乡规划局系统第7期“规划大讲堂”在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控人居遗产院院长张杰教授做了题为《兰州城市风貌与色彩规划研究》专题讲座,并就我市城市风貌与城市色彩的构筑同与会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

       兰州是一个自然景观丰富的山水城市,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城市特色空间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公园、绿地、道路、河流、商业街区等,兰州拥有的最大河流资源是黄河,兰州要打造现代化城市的形象,就要依托黄河把城市风貌的特色美联系在一起。在当日的讲座中,张杰教授从我市的城市风貌、城市色彩、城市特色资源及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方面入手,梳理了我市的城市发展形态,提炼了城市发展的要素,探讨了利用交融的理念使传统街道轴线、滨水景观带、历史文化景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两山夹一川,塔城一桥连;三带隔两峪,两心两轴牵”的兰州城市特色空间结构。

       “城市不是被‘鸟瞰’的,而是被感知的。”在兰州这样得天独厚的特色空间条件的背景下,兰州要挖掘城市色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重视色彩资源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价值,打造具有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内涵的色彩特征,充分展示城市“山、水、城”和谐统一的空间格局,体现城区新形象特色,有必要对兰州城市色彩进行引导和控制。

       “色彩要被认同,就一定是多元共生的。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不美的搭配。”张杰教授认为,兰州色彩研究要从现有特色出发,充分尊重自然特征。色彩选择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文化、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对建筑色彩进行有效控制,使城市色彩自身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规划不仅从色彩景观学的理论和原则出发来确定城市色彩的使用与搭配,更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于城市现有公共空间和场所进行归纳和提炼,根据不同公共空间的使用需要及属性,确定各种特定城市空间内的建筑色彩使用原则。做到“色彩”与“空间”的统一、“色彩”与“功能”的统一、“人工”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与“多样”的兼顾、“设计”与“控制”的结合。尽量避免单纯、机械的建筑色彩安排,而是将色彩的运用与城市的具体空间结合在一起,显示出兰州城市空间的结构与特色。

       城市色彩是兰州城市规划不可忽视的元素,挖出自己的色彩文脉,成为彰显兰州艺术品位非常重要的“一笔”。张杰教授通过对城市色彩现状分析,依托兰州山水环绕的城市格局,突出南北两山和黄河的色彩特点,划分了重点色彩控制区(黄河滨河控制带、沿山控制带、城市结构特征控制区、重要道路控制带)、一般色彩控制区和色彩协调区,分区域对城市色彩进行了规划,对建筑景观色彩提出了引导性和控制性要求,努力塑造空间色彩和谐的城市新形象。张杰教授指出,兰州城市整体为淡雅明快的暖色系,局部地区辅助以深暖色系和深灰色系,形成“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色彩基调,与黄河山体厚重、古朴的浅暖灰色基调协调,严格控制城市特色区域色彩,突出强调城市节点色彩景观,整体塑造城市色彩特色。

       据了解,此次“规划大讲堂”由兰州市城乡规划局主办、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办。旨在进一步提高兰州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现城市形象特色,控制和引导城市色彩标准化、规范化。与会人员对于张杰教授的精彩讲座给予高度赞扬,对其如何控制城市色彩,控制城市色彩的具体方法,以及勾勒和描绘符合兰州城市定位和特征的城市色彩研究表示认同。同时,这期规划大讲堂分析的兰州城市色彩控制和引导对业界人员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推进兰州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对外传播好青岛城市形象需要从六个方面努力

作者: 来源:青岛新闻网 添加日期:16年10月31日

        近年来,随着青岛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青岛的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国内外开展的各种调查和排行中,我们总能看到青岛名列前茅。

       当然也要看到,城市本身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为更好地传播青岛形象,首先要确定目标国家和目标受众。将精英群体和青年群体作为目标受众,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交流沟通工作,争取凝聚一批、吸引一批、影响一批。

       其次要用好社交媒体平台。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从传统媒体时代进入全媒体时代,基于“社交”的Web2.0和基于 “人工智能”的Web3.0开始流行。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越来越应该成为我们传播青岛形象的重要渠道选择。

       第三要借助大型节庆活动和重要赛事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和传播城市品牌形象,是很多国际城市的共同选择。

       第四要借助形象宣传片可视化、冲击性强、覆盖面广、适合新媒体传播等特点,与国际知名纪录片公司或国际公关公司合作,提升宣传片的国际色彩和专业水准。

       第五要组建好专家、企业家、媒体人、普通市民四支队伍,讲好青岛故事。

       第六要加强城市形象传播工作的效果评估。

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下建设“奥运名城”城市形象策略研究

作者:孙焱 来源:张家口日报 添加日期:16年10月24日

       城市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经济特色等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等的总体评价与印象。良好的城市形象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还能体现城市魅力与吸引力,聚集资金、技术、人才。因此经营良好的城市形象被许多城市提升至发展战略的高度。

       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下建设城市形象的作用

       社会公众对世界的认知大多都是来自大众传媒信息。至2015年工信部公布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75亿,移动互联网络平台及其信息传播新媒介改变着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公众、游客和商家大多数时间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信息,然后作出一些相关的决策,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平台成为国家与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

       张家口市作为首都的北大门和军事要冲,由于地理位置特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实现半开放政策。作为一个经济后发,相对沉寂的城市,曾经张家口在全国并不具备很高的知名度。但随着近几年对外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与外部地区联系的不断紧密,特别是被誉为“中国66号公路”的草原天路在社交媒体的快速爆红,让张家口一夜成名,凸显了移动互联网在城市宣传中的强大力量。如今,正值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历史时期,借国际国内目光聚焦张家口之际,搭建智慧城市促进城市建设,依托移动互联网络促进城市形象宣传,建设国际化“奥运名城”城市品牌,对于张家口是一次城市建设大幅提升的机遇,也是塑造、提升和传播我们城市形象的最佳时机。

       依托移动互联网络平台城市形象建设策略

       一、明确城市形象定位,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城市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智慧城市。科学规划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过程是明确城市形象建设的过程,也是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张家口市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筹办举办冬奥会、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机遇,全力打造“清洁、秩序、美丽、文明”的国际化奥运名城的城市形象。从“以人为本、智慧服务”出发,聚焦政务管理、社会民生、经济支撑三大智慧主题,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把着力打造水源涵养功能区、绿色产业聚集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城市和奥运名城作为城市发展方向。

       二、夯实智慧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内在实力

       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为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按照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16年是我市进行智慧城市的元年,是基础建设年。目前,张家口市已经实现城镇化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方面,已全面升级到4g移动通信网络,已实现部门(大类)数据共享。今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应分为两步:第一初步完成全市云计算数据共享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信息安全等相关技术,对管网、交通、市政、环保、农业、税务、民政等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形成城市数据资源池,满足城市各类业务、行业、公众对数据交换和对接的需求,实现数据增值服务。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工作初期要对全市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应制定数据入库的统一标准规范。第二初步完成全市统一政务专网建设。政府政务专网建设是实现城市管理、行政审批、公共安全、应急救灾等高时效、高安全性的大数据传输支撑平台。为保障政府部门安全保密通信,从而提高城市应急响应效率,保证城市稳定和运行安全,因此搭建城市政务专网时要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冗余度。

       三、以智慧交通、智慧旅游便民应用项目为先行示范,打造城市品牌

       依照张家口市打造国际化奥运名城的城市形象发展目标,以2022年联合北京举办冬奥会为契机,围绕葡萄(酒)品游,滑雪温泉,草原温情、民俗精品、历史文化“五大旅游特色”进行城市品牌宣传,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公信力、号召力、开拓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今后要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和智慧交通便民应用项目,在张家口目前现有道路路网、城市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智慧交通运行调控指挥与协同体系以及智慧化交通出行服务体系,实现城市道路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发布和交通事件检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此外还需进一步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智能化监控系统,构建智慧的旅游管理体系。优先集中力量实行智慧交通、智慧旅游领域重点应用建设,不仅可以为全面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经验,而且可以大幅提升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幸福感,为“清洁、秩序、美丽、文明”的国际化奥运名城城市品牌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市民参与

作者: 来源:苏州新闻网 添加日期:16年09月26日

        □博士、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讲师 杜丹

       草根文化产品,无法用“完整”“优美”等主流评价的词汇来形容,也没有运用高超的技巧和工具,但它们是市民建构城市自我认同的重要视觉媒介。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普及,城市形象的建构已不再由城市宣传片和商业广告所垄断,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字相机,围绕城市风景展开的生产与消费,即UGC(用户生成内容)影像,建构了城市形象的自我认同与传播。

       2015年6月至今,我们以优酷视频中市民或游访者拍摄的,以苏州城市景观为主题的13部UGC视频以及11部官方及商业城市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对视频中苏州的城市形象及其相关的评论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

       第一,官方城市形象宣传片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很难促成城市与市民及时有效的认同与沟通;

       第二,城市市民拍摄的UGC视频,在网络空间中被大量转载和讨论,它们与官方的城市形象宣传形成呼应、补充和挑战;

       第三,UGC视频呈现了市民与城市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市民对城市自我认同的渴望,并彰显出市民在参与可沟通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显然,在城市形象的建构中,官方宣传片是苏州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媒介。从2007年至今发布的11部城市形象宣传片来看,这些影像都运用高科技数字技术、主流审美和宏大的叙事框架,完美”地塑造了美丽苏州的城市形象。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城市宣传片中的苏州形象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在内容设计上,往往反映苏州在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冲突时所无法避免的身份认同危机;在场景叙事中,宣传片往往局限于城市风景的“完美”呈现,而忽略市民的日常生活体验,这不仅让观看者很难区分形象的差异,达成人们对城市独特的记忆,更难以形成市民对城市的自我认同。

       与这些同质化现象对应的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市民对城市形象的“吐槽”与官方的“完美”形象形成了差异与对抗。作为草根的文化产品,很多UGC视频无法用“完整”“优美”等主流评价的词汇来形容,也没有运用高超的技巧和工具,但它们是社交平台中网民热议的话题,更是市民建构城市自我认同的重要视觉媒介。

       从市民的生产策略看,他们主要运用了控制影像场景、扫描城市细节、剪辑影像片段并重构叙事的方法来实现城市形象的再生产。UGC视频的消费与生产不仅打破了城市形象塑造的唯一性,还加速了苏州城市形象在“云端”的动态呈现和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发掘新媒介传播中的本土文化资源,重建基于新媒介的城市认同已成为当下城市形象建构的新趋势和关键要素。

       首先,在媒介融合时代,UGC影像与城市的形象关系密切,是除官方宣传片之外传播城市形象的最佳载体,应该得到城市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城市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市民的参与,新媒介中城市形象的生产和传播,更依赖大众的参与和互动,没有人的参与,就无法建构城市的形象,无法形成城市的身份认同,也很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独特的苏州文化。

       其次,“苏州形象”的决定要素不仅仅包括城市的整洁外观、道路交通发展、雄伟的地标建筑等,城市形象的宣传,说到底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城市是否具有可沟通性的综合评判。就形象宣传片的内容生产而言,在强化官方叙事的同时,还应引入民间叙事作为一种标识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的补充叙事功能,以唤醒市民对苏州传统区域性文化的认同和记忆。对传统的再造既要呈现苏州的特色,也要防止怀旧意识的同质化,避免刻板形象的负面效应;在城市现代性的展演方面,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力图展示传统、现代和谐对话与交融的城市形象。苏州形象中的现代性也应区别于上海、北京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要突出以个人为主体的生存体验。

       最后,新媒介背景下苏州形象的传播,应突破既有传统媒介单一的局限,开拓融合媒介的多元化,重新整合与传播城市形象。这其中,要充分了解潜在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媒介消费习惯、审美偏好与价值取向,在相关的新媒体接触点上,与受众建立有效的互动协商关系。此外,还要有效地管理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城市形象品牌,以受众喜闻乐见的视觉形式传递城市信息。只有建立良性的沟通与协商机制,才能及时达成城市的管理目标,进而更人性化地建构起有意义的“苏州形象”。

城市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市民的参与。丹东应搞一个不用摄影那么专业的比赛,用手中的手机展示家乡的美好形象。

临沂市临沭县实施10项城建工程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朱孔荣 来源:山东省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添加日期:16年08月24日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沭县按照“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目标要求,抢时间、争主动,坚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抓好兴大街道路改造、顺河街综合整治、育新街综合整治、苍源河南岸道路建设、中山路与沭新街交汇处渠化、中山路人行隔离栏安装、青石路路面修补、振兴路南段综合整治、振兴路中段道路建设和滨海街综合整治等10项城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明确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先后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城建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城建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工程建设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了目标责任,实行一级抓一级,逐级抓好落实,确保城建工程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严格质量标准。根据城建工程建设目标时限,逐一列出工程建设推进计划,并张贴上墙。还结合总体计划和目标要求,组织城建、园林和市政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测量、规划设计、障碍物清理、场地平整、苗木栽植等各项工作,严格施工工序,严格操作规程,严格监督管理,尤其在规划设计、水稳层铺设、沥青铺筑等关键环节上,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的办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建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并安排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督导小组巡回各个工程建设现场,采取现场督查和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及时调度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研究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调整推进方案,确保不耽误工期。

       截至目前,这个县实施的10项城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其中兴大街道路改造、顺河街综合整治、育新街综合整治、苍源河南岸道路建设、中山路与沭新街交汇处渠化、中山路人行隔离栏安装和青石路路面修补等7项城建工程已全部完成,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振兴路南段综合整治、振兴路中段道路建设、滨海街综合整治3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力争9月底全部完成

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看晋中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

作者:智慧萍 来源:晋中日报 添加日期:16年08月22日

         蓄积发展力量 催生魅力城市 ——

        一座砥砺前行的城市,总是在追求自己的春华秋实。

        一个宏伟远大的目标,成就于锐意进取的勇气智慧。

       “苦干三年,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所谓第一方阵,就是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和区位影响要进入全省前列。城市建设作为拉动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对于实现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晋中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着眼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狠抓宜居城市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

       晋中这座“实力之城”,正以追风之势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刷新自己“腾飞”的高度与速度。

       完善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首先得益于基础功能的不断完善。

       晋中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里子面子齐抓的要求,以服务改善民生、设施配套完善为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市城区实施了“北进、西联、南扩、东延”扩城战略,连续多年实施“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全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使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长远需要。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投资1159.29亿元,实施了1968项城建重点工程,是“十一五”投资的10倍。

       连续多年实施“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公共服务、出行畅通、生态文明、设施提质、住房改善、城中村改造等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重点工程掀起建设高潮,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片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不断加大力度,使群众住房条件有效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山西省高校新校区及配套市政设施建设、汽车园区路网建设、汇通路拓宽改造、主干道路综合整治、内环快速化改造、大西客专站前广场和通站路建设、龙城高速及东出口道路建设”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完成,以及东南外环快速化改造、龙湖街东延等3个城市快速路建设项目、6个城市主干路建设项目、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2号线项目等多项工程铺开,构建了内通外联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晋中市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工人文化宫、晋中第一人民医院迁建、烈士陵园、殡仪馆等公共建筑、医院、学校和商业服务项目加速推进,助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同时,市城区大力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小街巷改造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有力夯实了基础配套设施。

       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晋中进一步突出了生态环境的品质提升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相继实施了晋商公园、潇河湿地公园、百草坡森林植物园、社火公园等公园建设项目,经纬绿地、晋华片区绿地等街旁绿地建设项目,汇通路绿化、龙湖街绿化、迎宾东街绿化等道路绿化建设项目。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增绿化面积1726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55平方米。其中,市城区新增绿化面积977.63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到37.02%,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01平方米,公园绿地总量明显增加,布局日趋合理,城市绿化品质不断提高。

       创新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个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努力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是政之所求,也是民之所盼。

       晋中实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建管分离,强化城市规划和管理职能,破除体制障碍组建了市规划和城管局,改变以往城市管理滞后、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推进全程性的管理规划和日常控制,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性、系统性,全面提升晋中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综合执法工作,晋中积极协调理顺市城区、开发区、榆次区城市管理执法区域和管理职责,全方位、多角度、有举措地强化和推进城管综合执法工作。通过“执法与管理并重、服务与监督并行”的举措,建立了权责明确、属地监管、各司其责、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

       不断改进创新城市管理。按照“全天候、全覆盖、有规矩、有人管”的目标,开展了市容环境联合整治、露天烧烤整治,取缔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烧烤摊点,建立便民市场,推广无烟烧烤,通过“疏堵结合”,饱受市民诟病的城市乱象得到遏制;开展户外广告、扬尘治理、清理“小广告”等专项行动,并积极筹备实施主干道十字路口街景整治和更新部分道路市政箱柜工程,力促街景市容焕然一新;积极探索和创新城市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市政服务进社区”活动,与榆次区9个街道办事处、66个社区建立起三级联系服务机制,形成了街道社区干部及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合力。

       加快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市城区数字城管指挥系统于今年1月份运行以来,实现了对城市管理的“实时监控、主动发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理”,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介休数字化城管项目已经正式运行;昔阳县、灵石县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初步达到数字化管理城市的效果;寿阳县数字化城管项目工作方案已起草,正在与相关平台对接;其它各县也在加快推进中。

       扮靓城市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夏日,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内,蜿蜒的绿道旁绿树葱葱,绿草如茵,风景如画;街心公园,不少市民漫步享受惬意休闲时光。家住市城区文苑街的张大爷由衷地说:“你瞧,这道路平坦宽敞,街道干净整洁,公园绿树成阴,真是天蓝、地绿、环境美啊!”

       “生态、宜居”是城市建设中的点睛之笔。近年来,晋中将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加强河流生态综合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元素统筹考虑,探索城市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全力打造园林绿化精品,实施公园绿地品位化、道路绿化特色化、住宅小区园林化、机关庭院花园化、防护林带生态化、生产绿地规模化、美化工程精品化、绿化管理规范化,形成公园(广场)为靓点、道路绿化为框架、庭院(小区)绿化为依托、城郊绿化为屏障的生态绿地系统,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在市容环境卫生方面,晋中探索出一条“变封闭为开放、变依赖为竞争、变服务为经营、变无偿为有偿”的良性发展之路。据统计,到2015年底,市城区城市公厕增加到148座;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增加到87.16%;道路洒水面积、城市道路洒水率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加到85.57%;医疗垃圾统一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全市建成城市容貌和保洁示范街34条,四星级以上公厕达到31座。全市11个县(区市)全部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并正常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93%。

       此外,晋中重视环境保护,实施污染防治,推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紧紧抓住“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四个关键环节,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行动计划为核心,注重综合施策,强化责任落实。2013年至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完成29个方面150项任务5983个治理项目。在水污染防治上,晋中以饮用水源地安全为目标,以地表水生态补偿考核为手段,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据统计,2015年,市城区二级以上天数251天,较2014年同期的246天增加5天;优良率68.8%,比2014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pm2.5浓度57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同期降低10.9%。

       有序、整洁、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成为市民的共识,所形成的辐射效应、带动效应、示范效应、激活效应,极大地促进了晋中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去年为例,晋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位列全省前三,公共财政收入总量跃升全省第二。今年1至5月,晋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6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居全省第一,这也是晋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第14个月取得全省排名第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晋中,这座魅力之城,正在蓄积更加强劲的发展能量,必将在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中展现别样的精彩,开创各项事业新境界。

山东省昌乐县城管执法局加强市容管理改善城市形象

作者:毛瑞金 来源:山东昌乐城管 添加日期:16年08月05日

       山东省昌乐县城管执法局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规范摊贩经营秩序,清除各类违法行为,狠抓市容市貌管理,全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实行疏堵结合的管理办法。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城市道路状况等,整合各种资源,规划设置了19处便民餐饮摊点群和3处蔬菜瓜果疏导点,配合城区3处农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的5处大集,将城区的流动摊贩纳入规范管理,让摊贩进入摊点群和市场经营。根据城市管理需要,在城区施划了3000多个机动车停车位,以及1万余米非机动车停车区,引导驾驶员有序停放车辆。在街道两侧不影响市容的位置,设置了31处便民粘贴栏,让市民可以发布各类便民信息,减少乱贴乱画。

       常态化巡查管控。自4月份以来,执法队员每天早上5点上岗,晚上有人值班,24小时不间断管理,通过徒步巡查和车载巡查相结合、延长工作时间和错时值班相结合、日常分散管理和集中综合整治相结合等办法,加大巡查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和取缔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扯乱挂等“十乱”违法行为。今年前7个月,纠正和取缔违法行为7000余件次,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多渠道宣传投诉举报电话,让社会各界充分知晓;发布《关于对城市管理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通告》,让市民知道城管执法管什么,那些事可以举报的违法行为;24小时有人接听电话,及时接听群众投诉举报,指派责任单位进行处理。今年1到7月份,接收群众投诉举报600多件,均较好地得到解决。

录入:wfliujing 责编:钟欣

 

乌鲁木齐塑造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质

作者:吴卓胜  海婷 来源:央广网 添加日期:16年07月19日

   7月的乌鲁木齐流光溢彩,从老城区到新城区,城市路网交错、居住区绿树成荫、文化古迹、景观打造,无不显现出一座城市规划的布局和精细化管理。

  “有brt、高铁,然后交通南湖北路北移,就特别方便。还有五大场馆,大使馆、体育中心、还有一个音乐馆、有一个欢乐谷”新疆俊发绿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某楼盘的负责人魏俊慧,正在向购房者介绍楼盘优越的地理及周边环境。

  近年来,乌鲁木齐按照“南控北扩、西延东进”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城市向北部新区拓展、向东西两翼延伸。会展片区,成为诸多房产企业青睐的重点区域。城市规划显示,这一片区未来还将划分为会展博览区、总部经济区、金融商贸区等十大功能区域。

  魏俊慧表示:“绿城主要是开发高端住宅小区,这个城市的规划方向满足了这个地块未来业主一些生活呀、文化呀一些品质上的需求。所以我们就选择在这个地方,目前在建的写字楼有超高层酒店,有公寓。”

  目前,乌鲁木齐会展片区已经有绿地、宝能、绿城等众多地产大佬进驻,曾经的城市郊区,成为了人们热捧的商住小区;曾经的荒郊野外,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而这,只是乌鲁木齐城区规划中,“外塑形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以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以城市设计为核心,做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规划控制。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包括国际会展中心片区、高铁片区、天山区等共32项46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覆盖率达90.15%。其余51平方公里已列入今年编制计划,正在组织实施之中,将达到控规100%覆盖。

  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邹学思说,提升城市品质,“规划”是排头兵:“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分析城市的发展规划的特点,统筹规划城市的空间规模产业这些布局,加强规划管理和主动服务,更好的创新,做好城市的规划服务工作,让我们的规划有更好的引领的作用。”

  文化品质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灵魂。留存城市历史的记忆,才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厚度。作为经常往来于各城市景区观光的雪莲花旅行社负责人钱春龙说:“我们每次给学生们搞乌鲁木齐“红色”旅游,毛泽民故居、八路军办事处是必来的一个地方,这里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来更加地了解、热爱这座城市。”

  城市品质是反映城市建设发展质量和内在精神品位的统一体。规划一座城市,不仅在生产、生活之间保持和谐,更要凸显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以此彰显城市个性与品位。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邹学思说,目前,已提出城市特色风貌打造的示范性区域的选址和范围,尊重自然生态背景和城市历史文化,目的就是提升城市品质。

  邹学思说:“我们的这个城市他是有发展历史的,这些建筑都是一些很好的见证。体现出我们这个城市是厚重的,有文化的,有传承的。今年我们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加强专项规划的编制。今年是445项我们现在的办结率达到了85.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8%。我们的规划的设计,把城市建立的更美丽,更美好,实现我们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个目标。”

如何塑造城市形象

作者:杨泳 来源:人民论坛 添加日期:16年07月01日

      【摘要】城市形象该如何塑造,国内许多城市还在探索的道路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执行模式。文章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从依据、内容、核心、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重点指出了城市形象塑造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能给城市形象塑造的设计者与决策者一定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 CIS 系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础是城市属性定位,这种属性定位来源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城市经济、城市精神、社会需求。一个城市的形象塑造要与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气质结合起来,传承固有的特色不断创新变化,不断美化自己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魅力。

       城市形象塑造的依据

       城市经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形象塑造应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依据,体现城市综合优势。经济发展越快,城市的发展也就越快,城市的区域也迅快扩大,城市的建设紧锣密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形象塑造要先于城市的建设规划,避免城市的盲目发展,要用形象塑造系统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准确定位城市形象,按照城市经济实力规划建设,同时建设规划中处处要体现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价值和品味,拉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地理位置:城市的地貌形态特征也是城市形象的特色。依据不同地貌而聚落的城市表现出不一样的城市形态、建筑风格、景观特色、社会风气等。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质,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所处的地域文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塑造的设计源泉,离开地域文化,就无法体现出城市的本质。地域文化的形成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每个城市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城市所呈现的面貌就不一样,如济南所处的地域自然特征是低洼地,地下水形成了很多的喷泉水,因此也就形成了泉城文化的特质。山城重庆所处的地理特点是山地地形,因此,城市在高低错落中形成了山城特色,也出了有名的山城“棒棒”。因地制宜塑造城市形象,顺应城市所处的地域自然特征,对其进行改造、利用和创造。

       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精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对城市居民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从实践到理论的高度升华。城市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注入的精、气、神,具有凝聚人心、唤发斗志、统领行动、催人奋进的作用。城市精神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引领、约束、激励市民。凝聚城市居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意愿,焕发出建设美好城市的原动力,把市民的素质引领到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中来。城市精神是城市塑造形象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市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作为城市的精神,向世界坦诚自已的追求,迎接八方来客。

       历史文化:每一座城市在发展进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发展不易,文化的形成更是不易,历史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是城市发展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每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沿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在城市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历史越悠久,文化的底蕴就越深厚,城市形象就越鲜明,越具有特色。不同历史文化的城市就有不同的历史形象,城市的历史形象就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记忆,是城市形象的塑造的根源,例如南昌起义的历史给南昌市留下了永恒的历史文化—“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精神,南昌也被誉为“英雄城”。

       城市活动:城市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城市活动提升城市的活力,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城市活动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拉动经济增长。城市活动也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城市特色,是城市居民和城市外部公众对一个城市的认知,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城市形象塑造要考虑城市活动的品牌形象,城市活动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城市形象塑造的内容

       简要的说,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在公众心中形成的印象和评价,是城市外观面貌与内在品质的综合,就跟一个人的形象一样,外貌特征和内在品质组成一个整体形象。城市形象的塑造相比一个人的形象塑造要复杂很多,城市形象太抽象,实施的主体太多,内容太丰富。首先要分析定位城市形象塑造的依据,理清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形态特征,然后进行城市形象的定位。定位精准了,而后就做好形态辅助,如城市徽标、标志物等,还包括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形象塑造系统是依据现代企业的形象塑造系统(CIS)的基础而提出的,将现代企业的CIS系统理论构建思路引入城市形象塑造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找出本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和特色,并建立一套独有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并加以推广,使之成为城市发展有效资源、竞争的软实力。城市形象塑造同企业的形象塑造一样也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既视觉系统(VI)、理念系统(MI)、形为系统(BI),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城市形象塑造系统的主要内容。

       城市形象塑造的视觉系统是指城市给人的视觉感受部分。通过人的视觉就能感知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形象塑造系统中最容易被公众感知的视觉印象,也是城市形象最直观展现,包括城市颜色方案、城市建筑风格、城市格局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规划等一切用视觉感知的部分。视觉系统设计就是对城市的环境与空间导向进行设计,让人从视觉方面准确感知城市形象,同时通过空间导向系统设计一座易读的城市,用多种图标系统、信息系统、查询系统、便民服务系统等把复杂的城市环境变得简单明了,使行走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从城市的视觉系统中熟知城市,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感受城市魅力。另外从互联网和多媒体传播方面也要统一设计视觉系统,包括网站建设、数字媒体、霓虹灯等。视觉系统能让人们立刻就能感受到城市形象的魅力,产生对城市的好感,拉近人们对城市的距离。可以说城市视觉系统是呈现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对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

       城市形象塑造的理念系统是指城市发展的方向问题。理念指导城市发展的方向,为城市的发展统一思想核心。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塑造,理念系统是核心内容,一般是由城市管理者根据城市的历史发展、经济特色、地域资源而提出,用这种理论思想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号召城市居民为城市的发展作项献。理念系统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问题,包括城市的宗旨、城市的使命、城市的发展策略、城市的精神、城市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风气等。

       城市形象塑造的行为系统是指整个城市中群体活动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模式。也包括个体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包括城市居民生活水准、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公共关系、城市居民的行为言论、职业道德等。行为系统的塑造是要与理念系统相辅相同,理念系统在行为系统中得到体现。行为系统的塑造就是倡导城市居民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现城市的高度文明,营造城市的和谐幸福的氛围,让城市居民有幸福感,安居乐业。

       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

       城市形象塑造系统内容多、范围广、层次丰富、管理复杂、实施困难,因此准确塑造城市形象要抓住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每个城市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淀下的文化是城市的品牌文化,众所周知的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如南昌的八一军事文化和名楼文化就是南昌文化特色,是南昌的品牌形象。城市文化赋予了城市形象美好的品质和丰富的内涵。美国现代设计之父埃利尔-沙里宁认为通过城市的形象就能看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的文化会在城市形象上体现出来。美国建筑大师沙利文也是曾说根据你居住的房子环境就知道你这个人的文化情况,根据整个城市的形象也就知道这里的人们在文化上的追求。城市形象是对城市历史文化高度体现,世界上著名的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其城市形象的核心体现是这些独特的文化,并且形成了文化品牌形象,使得城市的知名度闻名遐迩。如法国的戛纳、美国的洛杉矶是世界最著名的影视娱乐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音乐之乡,被誉为音乐城等。这些城市的文化定位赋予了城市形象美好的品质。中国也有很多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如江西景德镇等,它们都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展示其城市的风貌,吸引着人们的向往,留在人们心中永久的印象,这些印象都是以其文化要素传播给人们。因此城市形象的塑造其核心内容是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只有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才能让城市形象形成品牌,才能让公众产生向往,才能让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而形成独特的形象特征。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需要继承其历史文化。在城市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下了优秀的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这是每个城市所特有的内涵和品质。以城市文化为基础,把市民气质、生态环境、人文精神等城市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这种文化是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础,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价值标准。

       城市形象塑造的措施

       处理好新老城市的关系。新指的是城市新区域,也可以说是城市新形象。旧指的是老城区,也可说是历史形象。老城区就是这个城市的历史,老城区的建筑一般不太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因为陈旧、狭小。那么在继承老城区的风貌,保留其特色的同时,又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老城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街道,要对其进行开发和修缮改造,不能简单地拆除老城区。要通过扬弃的手法,以点带线,再形成面,把与城市文化相对应的商业文化引入到老城区,把整个老城区的商业打造成具有历史形象的商业文化,因此,城市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根本。把城市的历史文化注入到现代城市的发展中,继承优良的传统,丰富文化底蕴,形成鲜明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与传播城市精神风貌。

       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和商业特色。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留下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和商业特色,其中包括标志性建筑、特色的商业街道、文化景观及设施等。城市的文化环境是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历史文化环境和商业特色一定是有发展文脉的,断了文脉则就无法营造城市的文化环境。商业特业其实也是商业文化的一种表现,也需要继承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把城市形象塑造好。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和商业特色不能一蹴而就,绝不是仅仅建几个文化公园与主题广场,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打造文化环境的硬件也要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需要一点一滴的建设,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明确的建设思路、确实的建设步骤、有效的管理运作。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可以传播知识,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享受。

       打造城市的文化魅力。现代城市除了经济实力外,更需要有这种无形的魅力,塑造城市形象就要打造这个无形的城市文化魅力,让这种魅力光芒四射。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来打造精品特色的文化设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折射出城市文明的延续和文化积淀。其次要培育独特的文化氛围,突出城市的主题精神,弘扬城市的主旋律和美好的社会风气,创造和谐的城市环境。最后是要有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包括人才成长环境、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延续、创新历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不能脱离城市的历史文化,要传承城市的历史形象,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并体现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中。在建设新城市的同时不能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更不能脱离城市历史文化而凭空创造一个新的形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要进行继承、延续、创新。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是长期的、系统的,必须长远计划、整体规划,继承文化、突出特色,精心打造新旧城区的建设,让公众通过城市的发展变化感知新的城市形象,感受城市生活的美好。

       塑造城市形象把城市面貌、城市活动、城市理念三个方面共同进行统一塑造。城市面貌是城市形象的基础,是城市形象塑造系统中的视觉达传设计,指的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和导向设计;城市活动是城市形象塑造系统中的行为部分,指的是社会秩序、公共管理;城市理念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力,也是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共同理想,是城市形象的灵魂,体现在城市的精神、文化活动和发展战略上。这三部分要共同规划、共同塑造、协调统一的进行,内容上互相对应、相互吻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以真正的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塑造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城市形象的塑造要比企业形象塑造复杂,涉及的内容很多,除了注重视觉系统的塑造外,更重要是城市理念与行为。城市形象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忽略城市理念、人文精神和社会品质的塑造,而只注重建设几个大的形象工程是不正确。认为建个大广场、建个景点、建座高楼,搞点市花、市标、吉祥物等就有了城市形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没有城市理念的“面子工程”这不是真正的城市形象,目前很多城市的形象塑造存在着这种认识。

       第二,城市形象塑造是要让城市公众认知这个城市,信赖这个城市,让城市居民对城市产生差异化认识的同时,上升成一种对城市的信赖和尊重,同时产生自豪感。让城市以外的公众对这个城市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任何一个城市在历史的发展中会沉淀下多种多样的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挖掘这些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的挖掘需要取其精华,扬长避短。要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符合城市精神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甚至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文化主体。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要把这种文化主体进行发扬光大,让其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力。因此,城市形象的塑造不是简单的客观设计,而是一个具有战略高度的整个城市创新设计。

       第三,城市形象塑造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实施,相互配合。同时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长远的规划设计,要有可持续发展,不能做短期规划和建设。城市形象塑造有视觉系统、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这些系统需要有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城市形象塑造的负责部门,每位城市居民也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共同维护城市形象塑造中的视觉、理念、行为系统的完整。全城居民要成为城市理念、城市行为的实践者和创新者,这样城市形象才能真正塑造并实施。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S1310)

章丘市山水园林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作者:陈雷  孙兆栋 来源:中国环境报 添加日期:16年06月29日

       实施减排项目159个 核发环保标志22万枚

       山东省章丘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四大工程,提升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市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为让市民享有更多蓝天,章丘市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组建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办公室,切实发挥协调推进作用。实施大气治理工程74个,对7家重点企业实施除尘、脱硝、脱硫升级改造,全面淘汰铸锻企业燃煤窑炉。推广清洁能源,完成对36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取缔193家“土小”企业,累计核发环保标志22.5万余枚。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资12.6亿元实施减排项目159个。

       章丘市是个依水而生的城市,为打造亲水型宜居城市,构筑水畅、河清、岸绿的亮丽景观,章丘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碧水工程,推进水生态治理。健全“治、用、保”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依法取缔湖泊湿地附近的违规生产企业,突出抓好流域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完成绣源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持续治理工业废水,提升中水利用能力。

       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章丘市大力实施绿地工程,坚持把林业生态和城市绿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植树造林、绿地建设力度,创建章丘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兼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县(市)之一。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章丘市大力实施清洁田园工程。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有机肥、节水灌溉、生物杀虫等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清洁能源,建成农村沼气池2.7万余口,安装农村太阳能热水器6300台、农村太阳能路灯600余盏,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化外交与城市形象的建构

作者:余国江 来源:中国网 添加日期:16年06月28日

       ——以扬州对韩交流为例

       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的大都会,连接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城市之一,多年来扬州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崔致远、鉴真、普哈丁、马可�6�1波罗等先贤为文化桥梁,不断加强对韩国、日本、中东、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其中,从2001年起,扬州以崔致远为主题,推动对韩国的全方位交往,逐渐将自身打造为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构筑文化桥梁,打好“崔致远”主题牌

       1992年中韩建交后,两国之间的官方和民间往来都日趋频繁。扬州作为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也在寻找加强对韩交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崔氏宗亲会派员到中国,根据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记载,寻访与崔致远在唐朝生活、学习、为官等有关的遗迹。与崔氏宗亲会相关人员接触交流之后,扬州方面认为可以打好“崔致远”这张主题牌,扩大对韩国的宣传和交流。

       崔致远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特别显眼,但是梳理崔致远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了解其在韩国的历史和现实影响之后,发现他可称为中韩传统友好交往史上的代表人物。他12岁入唐求学,18岁中宾贡进士,后在溧水、扬州等地任官。回到新罗后,大力传播唐代文化。崔致远去世后,被尊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现在韩国还有大量的崔致远遗迹和纪念物。崔氏后裔组成的韩国崔氏宗亲会是重要的民间团体,成员达200多万人,在韩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2001年,扬州首先以唐城遗址博物馆为依托,设立了崔致远史料陈列馆,并请韩国社会科学院理事长金俊烨题写了馆名。馆内举办了“来自新罗的友好使者——崔致远与扬州”陈列,展出与崔致远有关的各种史料、图片和实物。同时,在唐子城南门遗址外刻立了崔致远经行处遗迹碑,供崔致远后裔参观瞻拜。在此基础上,又开始筹建专题的崔致远纪念馆,定位为集纪念、展示、参观等功能于一体,并力争将其打造为扬州与韩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06年10月,扬州市政府开始崔致远纪念馆一期工程建设。该工程也得到了韩国政府的支持,被列入政府预算,给予资助,韩国有关团体和个人也纷纷捐款。2007年10月15日,崔致远纪念馆正式开放。2012年,扬州市政府决定对崔致远纪念馆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升级。通过馆舍出新、陈展提升,崔致远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塑造城市形象,打造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扬州崔致远史料陈列馆、崔致远纪念馆的建成,经行处遗迹碑的刻立,以及中韩崔致远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在扬州和韩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吸引了大批韩国客人来到扬州,追寻崔致远的足迹。扬州也以崔致远为中韩友好和交流的桥梁,每年举办一系列对韩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与韩国的友好交往,文化外交的成果丰硕。

       首先,扬州与韩国之间的传统外交不断深入。韩国政要先后来扬州访问,加深了对扬州的了解。龙仁、庆州、丽水、济州、大邱等与扬州结为友好或友好关系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友好往来不断加强。扬州市以崔致远为纽带,开展中韩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举办了若干届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周,举办书法、图片、时装、电影等展览和乒乓球、围棋大赛等。为培养韩语人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海学院与韩国东洋大学、庆北专科大学合作,开设了韩语专业。

       其次,扬州与韩国的民间文化外交也得到拓展。自2001年起,每年10月15日,韩国崔氏中央宗亲会代表团来扬州举行崔致远祭享活动。韩国和扬州本地媒体对祭享活动进行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崔致远纪念馆开展以崔致远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了中韩书法邀请展、韩国著名画家张荣一画展、北京书法家李龙吟书崔致远诗作展、“笔墨千秋友谊万年”书画摄影展、韩国风情图片展、十年回眸展等系列展览,与韩国孤云国际交流事业会、秋史学会等学术团体共同举办以崔致远、郑梦周、中韩友好交往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学术信息和资料。韩国KBS电视台、 YTN电视台、联合通讯社、《中央日报》、《每日经济》、《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来扬采风。韩中友好协会、韩国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等友好团体与扬州的交流也不断深入。

       通过政府、学界、民间团体及友好人士等多层次的文化互动交往,扬州与韩国各界的文化联系不断扩大、深化,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也得到提升。正如崔致远后裔、韩国国会议员、扬州“城市贵宾”崔载千所说,“北京是中韩交流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韩交流的经济中心,扬州是中韩交流的文化中心。”

       扬州对韩文化外交的经验和启示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扬州在对韩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硕果累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为我们对外交往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城市形象定位准确,主打文化交流牌。扬州历史上是重要的对外交往窗口,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海岸线的推进、交通区位的变化等原因,扬州逐渐退出了一线城市的行列。在对外交往中,扬州的优势明显,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与各国、地区之间都有传统交往的代表人物;劣势也很明显,就是现在的政治、经济、交通地位不突出。如何扬长避短、挖掘优势,考验着主政者的智慧。扬州选择在韩国有重要历史和现实影响的崔致远为突破点,建立崔致远纪念馆,在对外宣传中将扬州定位为崔致远的第二故乡和在唐朝为官最为得意的地方,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这一突破点,与对日本的鉴真、对阿拉伯地区的普哈丁、对地中海地区的马可波罗等一起,形成了一副文化外交的组合牌,共同构建了扬州在国际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城市形象。

       其次,以点带面,夯实对韩交流的文化基石。扬州对外文化交往,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重点和亮点。对韩国,这一重点和亮点就是崔致远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在建立崔致远纪念馆后,扬州又系统梳理了扬州与韩国传统友好交往的历史,对郑梦周、安歧、朴齐家、柳得恭、金正喜、郑元容、权敦仁、刘清岚、赵玉坡等一批与扬州有关的韩国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收集他们的书法作品、书籍等资料。2012年10月,崔致远纪念馆接受了郑梦周第二十四世宗孙郑来晶先生捐赠的郑梦周半身铜像,并将该铜像陈列于“跨越千年的记忆——崔致远与扬州”展览中。2013年10月,韩国龙仁市政府再度向扬州捐赠郑梦周全身铜像,韩国迎日郑氏圃隐宗亲会代表团在铜像前进行了祭享先祖郑梦周的活动。秋史学会也派员来扬州,调查阮元的相关遗迹。可以说,现在以崔致远和一批中韩传统友好交往人士为桥梁,扬州与韩国各界的心理距离、文化距离不断拉近,这成为扬州与韩国之间文化外交的基础。

       再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外交,拓展交往领域。扬州与韩国政府、友好城市、民间团体、友好人士等都有不同层次的文化往来。例如韩中友好协会、韩国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等友好团体,由前政要、企业界、文化界名人等组成,在韩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一直致力于促进韩国和扬州的友好交往事业。与这些团体的文化合作和交流,即是扬州对韩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扬州也注重扩大文化交流的领域。扬州大学等高校开设韩语专业,设立专门的中韩文化暨崔致远研究中心。2015年6月,扬州博物馆与韩国群山市近代历史博物馆签订友好交流协议书,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些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外交活动,扬州在韩国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的扬州城市形象为更多的韩国人所熟知和喜爱。

       余国江:扬州崔致远纪念馆•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业务部主任。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用更多公共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开封日报 添加日期:16年06月15日

        近日,开封市2016年“欢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正式启动。作为省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这项活动已在我市持续开展多年,既深受市民欢迎,又成为城市的一个形象品牌。

       “欢乐周末”之所以赢得良好口碑,一是它真正服务于市民,夏季和秋季在各个社区广场,市民能经常就近观看演出,博得片片欢声笑语;二是群众参与度高,一大批专业和业余的文艺爱好者走上舞台表演过节目、展示过才艺;三是节目注重唱响价值观主旋律,有一定的质量和水准。在我市,像“欢乐周末”这样灿烂多姿的公共文化品牌还有很多,它们和文化产业项目一样,以独特的魅力塑造着古都开封的文化风骨。

       公共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我们在大力发展高品质、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必须重视打造更多公益性、普惠性的公共文化品牌。优质的公共文化品牌,既能让市民增强精神文化的获得感、自豪感,成为城市巨大的凝聚力,又能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元素产生向往心、靠拢心,从而增强城市旅游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诚然,近年我市也有少数公共文化项目缺乏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有的县区举办文化节会,得不到群众的广泛响应,成为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有的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缺乏充分的策划和宣传,成为黯淡无光的粗糙制品,搞一两场便草草收场了,这样既影响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兴趣,又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因而,打造公共文化品牌,首先,要突出市民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建立公共文化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征求群众对公共文化项目的评价和需求,把舞台搭到最接地气的地方,为市民送上赏心悦目的精品节目,彰显便民悦民的普惠本色。

       其次,要注重为文化品牌准确定位。近年我市一年一度成功举办的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节会活动,就是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开封历史文化特质和郑汴文化交融,不断赋予其深厚的内涵和时代的活力。要针对我市老城区居民比较密集的特点,广泛举办广场舞大赛、非遗展演和戏迷擂台赛等传统特色文化活动;针对新城区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较多的特点,广泛举办读书朗诵会、道德文化讲堂、音乐走秀盛典等现代高雅文化活动;围绕我市发展宋文化旅游品牌的现实需求,进一步谋划和做好环龙亭湖、环城墙、环开封西湖以及乡镇特色景区的公共文化项目,并辅以有力的包装和推介,既能准确契合景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又能赢得广大群众和游客的认同参与,取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再次,要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和保障。围绕“有场所、有人才、有经费”的要求,各级应逐年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在城市各区域建设一批设施完备的群众文化广场,在新城区加快建设新型文化场馆,为举办大型文玩展销会、书画交流会、全民阅读活动等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平台。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公共文化项目所需的策划、创意、营销和编演人才,深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资源,依靠政府推动和群众参与,真正创建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用更多知名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气质和魅力。

一座鲜花盛开的城市 铜梁“十二五”时期实现城市形象大提升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 添加日期:16年05月09日

   核心阅读>>

  从铜梁“大门”鲜花大道走进城区,淮远河穿城而过,街道整洁宽敞。尽管已是隆冬时节,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花香。

  今年7月,铜梁区启动鲜花大道景观提升工程,这条全长约3公里的景观大道,将栽种紫薇、春鹃、红叶石楠等植物,建成后将成为铜梁首条鲜花示范大道。不仅如此,铜梁还将在城区“六横六纵”主干道种满鲜花,让铜梁成为一座四季鲜花盛开的城市。

  “铜梁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铜梁区城乡建委主任王文宇表示,在全域规划、重点突出的同时,还要加强城市中“点、线、面”方面的打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功能配套设施,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在改变广大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彰显现代城市的独特内涵和迷人魅力。

  回望 ——

  越走越精彩的城建舞步

  在许多人眼中,精心打造、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无疑是铜梁城市建设品位提升的一个转折点,让铜梁正式成为渝西地区耀眼的明珠。

  事实上,它只是近年来铜梁城建的一个小小乐章。“十二五”以来,铜梁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

  “最大的变化还是这两三年,铜梁的建设发展真是突飞猛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许多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得到解决。”铜梁籍摄影师张自力,如今一有闲暇时间,就会拿起相机,走上街头。从自己相机小小的取景框里他发现,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铜梁城区的现代化味道开始越来越浓。

  2012年4月至2014年,铜梁区建委对城区道路实施了全面综合改造,包括人行道面砖更换为花岗石并改造了道路排水管网,对城区车行道全面进行了沥青路面铺设和交通标线施化,对全区景观灯饰打造,路灯改造,沿街门头门柱、店招店牌改造,盲道完善改造,城区绿化及市政小品建设等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城区品质。

  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旧城改造,铜梁区城乡建委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主任务,着眼于全区1340平方公里发展大局,立足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以城市“东拓、南扩、北延、西进”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区“六个一体化”布局建设,城镇面貌实现大幅度提升。

  为了打造一个环境优美、人际和谐、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市,铜梁区委、区政府以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四位一体城市发展新区”为总纲,以“一体两翼”为总规,“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极大改善、社会稳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铜梁”正逐渐显露真容。

  仅2015年,铜梁区相继完成了城区剩余街道黑化工程、城市道路完善工程、城市文化提升工程、城区管网改造配套工程、南环路工程、30个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及裸露地面改造、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等项目。预计到2016年,铜梁将构筑起5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区、50平方公里缓冲区的“大城区”框架,城镇化率达到52%。

  探寻 ——

  领衔渝西的城市品质

  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城镇化主战场”是铜梁面临的又一挑战和重大机遇。

  在大刀阔斧的“城市手术”中,如何在平衡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彰显个性?怎样放大一座城市的视野,怎样确立一座城市的功能地位,怎样确立一种既符合地域特征、又富有特色竞争优势的现代化城市?这一直是铜梁区城乡建委在推动每一个项目工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个难题。

  为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四位一体的城市发展新区,在“500米福利”基础上,铜梁区城乡建委相继完成了人民公园二期工程、青少年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二期的建设,并分别对城区两大主题公园人民公园、雪庵公园进行了提质升级改造,使两公园个性特点、文化内涵和观赏、娱乐性更强。

  同时,“十二五”时期,铜梁区城乡建委大力推进场镇广场、公园、市场、街道等场镇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整治、道路拓宽及沥青路面铺设、中兴路龙门街等主干道的外墙清洗和空调室外机移机加罩、主干道门头门柱及店招店牌改造、主干道路灯更换及景观灯饰工作以及公交站亭、果皮箱、导视系统等城市小品建设工作,全区城市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大路、桥梁好比是主动脉,为整个城市运行服务,而广场、公园、市场、街道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基础设施做好了固然能改变城市形象,但更重要的是方便百姓生活。”铜梁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道路、桥梁、城市公共配套等都将成为铜梁的一张张新名片,让这座城市更加年轻和富有活力。

  “铜梁城市变化之快,让不少外地游客都感到惊讶。”长期在主城和铜梁两地奔波的市民吴桐说,以前主城到铜梁至少需要2个小时,现在上高速后半个小时就到。“从外达到内畅,这得益于铜梁区委、区政府大手笔的城建投入。”谈起铜梁城建的一个个亮点,吴桐如数家珍:新城核心区、淮远古镇、滨河公园、人民公园等。一有闲暇,许多市民都会走出家门,去巴川河边休闲散步、运动健身,城市建设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铜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先后完成龙腾大道、产业大道及小安溪片区金阿路、1号路、3号路等道路1073.47万平方米,南环路、北环路、迎宾路延伸段等城市环线道路正在建设中,所有城市道路分别进行了两期“白改黑”,新建的城市道路表面全部铺设了沥青混凝土,明显改善了城市通行条件和环境。

  蝶变 ——

  变化的不仅仅是一座城

  5年时光,并不是很长的一段岁月,但在见证了这5年城市建设辉煌发展的铜梁人眼里,5年前和5年后仿佛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路宽了,水清了,天蓝了,景美了,短短5年之间,铜梁的城市建设仿佛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一次天翻地覆。

  按照大小“一体两翼”规划战略,2016年将启动城区管网雨污分流二期项目、三环西互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南路综合整治工程、南城片区路网项目、金龙大道提质工程、白龙立交工程、城市迎宾大道、北环路、玄天湖进湖公路、淮远河风光带工程等全新项目。随着一个个城市建设工程的完成,城市建造者们步步描绘出来的未来城市发展新版图正被定格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上。

  不仅如此,“十三五”时期,铜梁还将主动对接重庆市三环高速、市域铁路西环线、市郊铁路S3规划,全力推进市郊铁路、铜梁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干道规划建设,三环高速铜梁段建成通车;启动一体两翼大城区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城区环线道路、主次干道及断头路建设,建成投用南北汽车站,加快形成“一环四射、六横六纵”的便捷交通网络,同时强化“用水、用电、用气”保障,完成医院、学校、便民服务、雨污分流、公租房建设等民生项目,全区城镇快速发展。

  “这所有的城市建设项目,都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得到了全区人民的拥护支持。”这座新城焕发出了新的青春活力。但这些并非全部,变化的还有人们的观念。
  在铜梁区区长唐川看来,“主要是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才成就了这些变化,这是我们这几年最大的变化,也是我们这座城市将来发展的最大一笔财富!”过去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谨小慎微,小富即安。但如今,原来死的、不流动、无价值的城市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都变成了活的,流动了,有价值了。

  按照规划,“十三五”时期,铜梁区城乡建委将坚持以人为本和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元素融入和城市场镇管理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建管,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力争城镇化率每年递增1.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60%。

  迅速的改变,冲刷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传统记忆。人们在陌生中惊叹,在惊叹中重新书写着对这座城市的理解,而亲切则在于她每一步精彩的改变,都为百姓创造着新的希望。而这,就是铜梁城市建设中的大气与活力所在。

兰州市全力推进环境整治 切实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颜晨 来源:兰州晚报 添加日期:16年05月05日

       5月1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高速公路沿线及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紧盯工作重点,硬化细化责任,全力推进整治,切实提升城市形象。副市长张国一、市政府秘书长唐琦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近期尤其是4月30日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工作的情况,研究梳理了兰州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沿线及城市出入口环境形象上存在的问题,对每个县区管辖路段的任务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

       袁占亭强调,高速公路沿线和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是城市的“第一印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各级领导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工作中做到“眼里有活”,多到一线去研究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尤其是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在工作上既严又实,亲自上手,靠前指挥,为基层同志做出表率。要围绕广告设施、环境卫生和违章建筑三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短期的集中整治,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消除环境“乱象”和“视觉污染”,让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督查部门要全程跟进督查,实地察看突出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对于问题已经明确但整治不力的,要及时启动问责程序。

       袁占亭要求,下一步,将尽快召开全市城市工作暨城市精细管理攻坚战动员大会,掀起一个较大声势,持续抓好这项工作。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措施,形成市上统筹监管、县区负责实施、乡镇街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层级化、动态化、长效化管理,从根本上保持公路沿线、城市出入口和整个城市的良好环境面貌。

山西昔阳县红色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完美融合

作者:闫丽丽 来源:中国网山西 添加日期:16年04月06日

        一种精神印证着一个新城的文化神韵,一个新城见证着一座县城的历史足迹。

       近年来,昔阳县大刀阔斧进行城市绿化,初步形成了以道路、河道绿化为骨架,庭院绿化为基础,公园、街头绿地为重点,防护林为屏障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同时,以“大寨精神”为支撑,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绿化中,更加彰显了昔阳县城文化特色。

       驱车穿行过繁花似锦、林阴夹道的207国道景观路,县城北入口敞开了迎接的怀抱。 “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团结起来,去夺取更大的胜利”等一组组反映大寨精神的标语口号,作为一种红色记忆,很容易让人想起农业学大寨时期大寨人艰苦奋斗的劳动场面。敬佩、惊讶与欢欣,不觉间已将游子紧紧拥抱。

       今天的昔阳县城,天蓝水碧,民风和畅。宽敞整洁的好人广场上,绿色掩映中的青色窑洞一字排开。广场的最上方,一个大大的“忠”字在三面红旗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两侧绿茸茸的草坪中,金色的向日葵环绕的红色“忠”字夺人眼球。草坪上矗立的“一切忠于人民群众,一切忠于党的领导”几个大字,道出了人民公仆的心声。坐落于“毛泽东思想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大幅标语中的超大电视屏幕,彰显出现代城市的气息。

       好人广场侧面的东门坡,左侧民居的石墙上,错落有致地描画着红旗、红五星、天安门、丰收景象,“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述说着松溪儿女对国家制度的由衷拥护;右侧是引人入胜的剪纸文化长廊,通过传统的文化形式,让游人体会春秋时期民间制造陶鼎的艰辛,品味崔判官的传说,回忆张奉璋广阳破敌的呐喊,感受乔增禄抗日就义龙城的壮烈……

       红旗一条街上,毛主席画像、雷锋精神、愚公移山场景、工农兵舞台、四个样板戏、新中国成立时期的香烟纸盒,仿佛引领人们穿越数十年时空,重新回到上世纪中叶。青砖、木门、窄街、窑洞,整齐而别致。城关人民公社、红星大队的大喇叭不时启动广播,墙上、标语牌上刷着那个时代叫得最响的语录。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或带着探究的眼光端详一段特殊的历史,或抱着朝圣的心理感触着那面旗帜,由于和大寨结缘,“红旗一条街”已成为昔阳县响亮的旅游文化品牌。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中午时分,游客可以走进人民食堂,领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跨进红色的大门,迎面而来的12个大字让人感受到了当年农业学大寨的豪情,院子里,火红的辣椒串、金黄的玉米垛子、圆鼓鼓的红南瓜、青色的石磨石碾,丰收的喜悦便瞬间包围了你。走进餐厅,品味着食堂窗口前“勤拿少取,谢绝浪费”的提示;把玩着印有人民大会堂标志的特色茶杯;感受着《我站在虎头山上》歌声中的豪迈,吃着热乎乎的南瓜、红薯、玉米,嚼着香喷喷的压饼、煎饼、烧饼,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流金岁月。

       今日的昔阳,大公园、小游园星星点点地遍布在繁华的县城中。在兼顾休闲、绿色、美化的同时,昔阳县还创新性地铺陈开诚信墙、英雄画廊等,让群众们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熏陶。行走在昔阳县城的街头、公园、广场,随处可见点缀以鲜明大寨文化特色的雕塑、景点造型、文化石,遍及县城的64处红色文化符号和200余座文化墙,将大寨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绿化中,更加彰显了昔阳县城的文化特色。

       当人们走进昔阳博物馆去抚摸家乡历史的脉搏,梯云阁五彩的霓虹点亮山城的夜空;当全周文化园的渡槽疑似彩虹飞架,乐民广场大屏幕开启信息无限;当厚道文化墙前人们驻足沉思,富民雕塑前品味艰辛岁月,红色刻石、红色雕塑、文化墙、博物馆、全周文化园这些公共文化符号逐渐走近了生活,走进了心灵……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五城联创”活动使兰州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作者: 来源:中国文明网 添加日期:16年03月30日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在行政机关工作的李志是一位登山爱好者。每个周六早晨,他都要5点半起床,一路小跑上白塔山,登九州台。沿途,郁郁葱葱的林木,唧唧啾啾的鸟鸣,一蹿而过的野兔……这一切都让他陶醉不已,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好多年前,南北两山只有一棵树,现在,两山的绿化面积达到了58万亩,有240多种树。10年前,山上听不到鸟叫,现在有50多种鸟在这里栖息,还有70多种动物。这些都说明,兰州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了。不久的将来,我们兰州人也会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美好环境中……”说起这些,李志的脸上写满了憧憬。

       创建国家园林模范城市是“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兰州市加快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58万亩,开始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实施两山建园工程,主要是利用两山现有的生态绿化林地,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先后完成了徐家山公园、五一山公园、火车头公园、建设公园、金城公园、兰山公园、元峁山公园、凤凰台公园等山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开工建设的北麓山公园和长洼山林场已进入收尾阶段,准备竣工验收。两山建园工程的实施,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为市民创造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和健身场所。

       今年元月,兰州市被省上命名为“甘肃园林城市”,这标志着创建国家园林模范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爱国卫生人人有责

       岳友崧老人今年85岁了,但是精神还很足。每天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4点到6点,他总是雷打不动地准时出现在省气象局到拱星墩加油站的这段路上,用铲刀铲除野广告。从1998年住到东岗东路时起,9年来风雨无阻。“马路这么宽,这么平,楼房又盖得这么漂亮,如果树上、电线杆上贴满了野广告,看起来实在不美观、也不卫生。”老人这样解释他义务清除街头野广告的初衷。

       “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这已经成为兰州市民的共识。在“五城联创”活动中,兰州市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来抓。两年来,市创卫指挥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创卫达标活动。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每月的第一周确定为全市“爱国卫生活动日”,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动员全市人民大搞爱国卫生。市上四大家领导坚持每月督查市容环境卫生,现场办公,解决了一大批难点问题。市创卫办动员辖区单位、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鼓励群众反映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新闻媒体组织千名监督员、千名志愿者、千名文明使者,深入一线进行宣传和采访报道,对一些脏乱差现象进行曝光,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创卫舆论氛围。

       兰州市还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市、县区、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级网络机构,基层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

       重拳整治环境污染

       截止今年9月27日,兰州市空气质量一级天数达到17天,二级天数达到211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天和57天;三级和五级天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天和18天,创造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份好成绩的取得,更增强了全市人民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信心。

       长期以来,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兰州市积极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初步走出了一条创新路。2005年,兰州市启动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即一年完成公交车天然气改造,两年完成出租车改造,三年完成燃煤锅炉(大型集中联片供热锅炉除外)清洁能源改造。清洁能源“123”工程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3.55亿元,已建成10座压缩天然气站,公交车、出租车清洁能源改造全部完成,共改造车辆6200辆。按照计划,兰州市还将改造1107台燃煤锅炉,2005年至2006年完成了改造任务的24%,今年列入计划准备改造的燃煤锅炉有150台,目前已经完成70台,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准备的有29台,进入设计阶段的4台,正在施工的1台。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且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2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为了提高上述指标,兰州市抓紧整治违法超标排污企业。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2.0万吨/日污水处理及1.68万吨/日回用水处理工程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经整改,解决了污水流入雨水管网的问题。为了规范整治所有的排污口,改善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今年市政府投资3800万元,建设10.4公里污水截流管网,目前,设备调试、试车和市政部门污水管网碰接工作正在进行,工程完工后将减少七里河区段及安宁区段黄河风情线污水排放口117处。雁滩南河道污水截流工程正在抓紧进行,9月底前可关闭河道的91个污水直排口。

       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织

       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2005年,兰州市决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利用兰州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兰州的影响面、提高兰州的知名度,塑造兰州的新形象。

       在2005年半年中,兰州市完成了申报起步打基础、定方案、摸底子以及历史文化遗存文献检索等基础工作,申报工作随之转入以历史文化遗存调查为主的实质性攻坚阶段。目前,各相关部门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任务。各县区重点对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及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市直相关部门按各自管理权限,对所管辖的革命纪念地及文物古迹进行了调查,分别提交了综合及专项、专题调查报告。申报办公室已开始汇总整理,编印基础资料集,为撰写全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报告提供第一手材料。

       为了营造申报舆论氛围,兰州市组织了兰州历史文化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历史兰州》的拍摄工作,先期已完成了白衣寺、金天观、五泉山、白塔山、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城隍庙、白云观、明肃王府和明肃王墓的现场取景拍摄。成功举办了“历史兰州”摄影大赛和老照片征集展览活动,共展出181幅摄影作品,既展示了兰州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文化遗存和民风民俗,又使广大市民全面认识兰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兰州市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整理编印了《兰州民间歌谣选》、《兰州民间故事选》、《兰州民间传说选》、《兰州鼓子词曲选》、《兰州青城西厢眉户小曲选》等。

乌海市乌达区补短板优品质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乌海网 添加日期:16年03月07日

       2016年,乌海市乌达区聚焦补短板、优品质、提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改善人居生活环境。2016年,乌达区将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提质改造,编制棚户保留区、解放路改造等5项规划设计,高起点启动滨河西区功能布局规划;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筹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集中改造老旧管网、路灯照明等薄弱设施,加快实施水质净化厂、引黄供水等项目,建成保障性住房集中供热和华电余热利用工程,新增供热面积65万平方米;实施主城区道路贯通工程,新建兴业路、新民街等道路10公里,改造南环路、先锋街等12条破损道路;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循序渐进推动旧城区更新改造,多措并举消化房地产库存,适当调整套型结构,满足群众合理的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提高园林绿化品质。乌达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沿路添绿、沿边扩绿、沿山造绿、沿湖增绿,实施皇冠路、双拥街等道路绿化项目,加强乌阿边界防护林建设,开展西山和工业园绿化提质工程,打造沿乌海湖生态绿化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7平方米;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统筹兼顾色彩搭配和层次形态,塑造一批与水体景观、街景改造交相辉映的园林绿化精品,让城市更显舒展大气。

       增强城市管理能力。乌达区继续健全“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机制,强化公共场所、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行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联合执法,推进服务范围向农区和矿区延伸,实现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加强老旧、弃管小区物业管理,引进扶持具备实力的物业企业,推行菜单式服务模式,不断提高优质物业覆盖率。

“十二五”巢湖城市形象不断优化

作者: 来源:合肥在线 添加日期:16年03月03日

  “十二五”期间,巢湖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项目带动四大战略,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过去五年,等高对接、加速融入,省会意识牢固树立。巢湖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行政区划调整等工作要求,顺应全市人民群众期待,以省会为标杆,等高对接、加速融入,实现了观念、体制、机制与合肥先进理念、成熟模式的快速接轨。城市规划上站在了“合肥高度”,维护民利上借鉴了“合肥模式”,工作推进上彰显了“合肥速度”,工程质量上体现了“合肥标准”。“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得到广泛认同、合力共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省会意识逐步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过去五年,负重求进、克难攻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面对经济下行、体制转轨的双重压力,发展不足、发展不优的双重矛盾,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巢湖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在发展中解决人员安置、三产下滑、产业转型、要素制约等问题,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年均增长9.5、30.7、10.7、15、8.8个百分点,2012—2014年连续3年进入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县;2013年跻身中部百强县。

  ——过去五年,逆势求胜、创先争优,发展信心日益提振。在整体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巢湖市尽心竭力、善作善成,逢冠必争、遇奖必夺,一次次谱写了后发先至、弯道超越的新篇章:获评省双拥模范城,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省优秀金融生态市,第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级)、省文明示范市,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市,连续2年获评全省计生先进市,连续5届获得省“江淮杯”评比表彰,获评“2014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三线三边”环境整治连续3年在合肥市位居第一,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4年位居合肥市前列。

  ——过去五年,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队伍基础不断夯实。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和挑战,巢湖市始终着眼大局、放眼长远,以久久为功的理念、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殚精竭虑、夙夜在公,集中精力、心无旁骛,致力于打基础、强基层、惠民生、聚民心,创造了不平凡的贡献和业绩。这充分说明,巢湖市有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只要巢湖人锐意进取、奋力争先,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巢湖干部队伍仍将大有作为,巢湖这方热土必将大有可为。

佛山:民俗中传播城市形象 乐善中展现城市文明

作者:何宁  邱乐昀  禅宣 来源:中国文明网 添加日期:16年02月24日

  举着风车,带着生菜和葱,念着“行通济、冇闭翳”的祝语,向捐款箱中投下一份善心……昨前两日,超过70万人走过32米的通济桥,这些画面通过央视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直播。行通济,传播的画面是热闹的民俗活动,透射的是禅城作为岭南文化集中地的文化幽香,传递的是禅城乐善、仁爱的城市文明内涵。

  民俗传承:通过行通济认识禅城

  “行通济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不少市民都有这样感觉。行通济正跳出佛山,成为一项影响越来越广的民间活动。广州游客搭地铁前来,外地游客“入乡随俗”,外国友人连续多年行通济,央视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

  一场民俗活动,缘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在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眼中,祈福的文化特质无疑是促使他们参与行通济的理由,在一年开春之时,人们通过特定的民俗活动寄寓对生活美好的祝愿。而在中央和省级媒体眼中,行通济吸引数十万人参与,成为保存完好、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的样本,其延伸出的慈善内涵,又是体现文明促进向上的正能量。因此,央视以“祈福行通济,慈善献爱心”为题对行通济进行了报道。

  “明清时期佛山就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形成的祈福、行善的行通济民俗就具有开放性、普适性。如今,同城生活的便利和媒体、民间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力。因此,行通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民间文化组织、佛山市学思口述史研习所负责人姚远说。

  随着行通济活动的举行,一年一度的佛山(禅城)岭南年俗欢乐节也落下帷幕。2016年是岭南年俗欢乐节举行的第七年。从2010年起,禅城区从元旦前至元宵节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举办该项活动,传播民俗、历史文化吸引游客。2016年春节假期,就有157.37万人次游客到访禅城,同比增长62.79%。包括民俗在内的历史文化,正成为城市形象民间认知中的禅城的通俗名片。

  发散芳香:讲好故事传播城市形象

        通过紫禁城和胡同,人们感受北京; 通过麻辣美食和朝天门码头,人们认识了重庆。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语境中,文化符号是一种贴近受众、容易引起共鸣的渠道。禅城,除了传播深远的武术、粤剧、石湾公仔等文化遗产,民俗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得到深入挖掘。

  春节期间,祖庙、仁寿寺的“头炷香”祈福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形成了拜祖庙-游岭南天地的固定线路。2016年年初七,“佛山·禅城欢迎你”的花车在龙狮的陪伴下出现在英国伦敦街头,在华人春节大巡游活动中展示岭南文化。连续多年,禅城区邀请外国友人行通济。2015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活动期间,禅城区邀请省内外200多家旅游单位的代表看民俗、寻文脉,推介禅城旅游;2003年以来,禅城恢复华光诞民俗活动,每年引来众多国内外的粤剧爱好者朝拜粤剧宗师。行通济、北帝诞、秋色、华光诞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如今已不仅是本地民众民间文化的盛事,更成为吸引外地游客、传播城市形象的窗口,维系沟通海内外的通道。

  “历史文化多年沉淀的芬芳能够幽幽地散发出来,持续不断为城市发展助力。”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说。要将芬芳发散,无疑需要强化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016年的区委全会报告将提升文化内涵作为禅城“品质化提升”的四个着力点之一。报告提出,要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擦亮岭南文化名片,讲好“禅城故事”,打造禅城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其中,对民俗文化寄予重任:丰富“北帝诞”、“行通济”等民俗活动,举好文化旗,串好旅游线,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在禅城“玩上一天、住上一晚”。

城市形象鲜明 哈尔滨旅游业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作者: 来源:哈尔滨日报 添加日期:16年02月19日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产品体系日益丰富 产业投资不断加速 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哈市旅游业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冰城夏都”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新成绩,队伍建设呈现出意气风发的新气象。

  去年全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649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7.9亿元,总收入同比增长15.4%。旅游业成为促进哈尔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新引擎。

  哈尔滨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品牌影响力扩大,“冰城夏都”知晓率高达95.3%,旅游市场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去年以来,哈尔滨先后获评2015年度中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城市,荣获“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城市TOP10,入选春节期间国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冰雪节成为世界顶级冰雪盛会,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入选全球杰出景区,冰雪旅游霸主地位全面彰显,哈尔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哈尔滨旅游业靶向营销策略结出硕果,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哈尔滨接待省外游客比重达到55%,与上年同期相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增幅高于旅游接待总数量增幅,哈尔滨旅游业呈现出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华丽转变。

  抢抓历史机遇放大城市特色

  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共生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哈尔滨坚持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旅游+”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不断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增长强劲

  2015年全市新建旅游文化项目18个,完成投资19.7亿元,续建项目20个,完成投资60.8亿元。以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为代表的一批超大项目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显现;新海都国际温泉旅游城、五洲动漫城等综合体开发加速;呼兰河口水上乐园、英杰温泉等休闲度假类产品不断涌现;华南城、永泰世界、松松小镇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兴旅游板块快速崛起

  香坊区变“工业老区”为“旅游新区”,城市东南板块“旅游黄金廊道”初具规模。平房区、松北区借助“旅游+”,高效对接传统产业和现代科技,以生态工业为主的区域旅游带正为哈尔滨新区起步腾飞注入新动能。阿城区、宾县全面启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以及开发“五色旅游”的尚志等新兴旅游胜地的轮廓不断清晰,为区域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皮草”成为新时尚

  哈尔滨旅游业态向文化交流、绘画艺术、时装展示等更多行业迈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群众休闲消费明显提升。连续两年,中央大街的客流量日均增加近10万人次,主要商圈的客流量同比增长15%,工农业旅游人数倍增,旅游季演艺质效提升。以途家等为代表的分时旅居度假产品进驻冰城。“旅游+皮草”成为新时尚,形成了60多亿元的庞大市场。

  机场客流增幅居东北四大机场之首

  在旅游的带动下,铁路、公路、航空客流量连创新高,去年冰雪节期间,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月平均增长19.5%,增幅列全国30个超千万机场之首,全年旅客吞吐量增长14.8%,居东北地区四大机场之首。

  巩固传统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特色旅游品牌效应彰显活力迸发

  过去一年,哈尔滨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扩大规模影响,提升层次水平,核心旅游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十一”黄金周,哈尔滨接待过夜游客达37.84万人次,过夜旅游收入11.76亿元。哈尔滨跻身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三甲和全球避暑名城百强。哈尔滨旅游全面进入“两季繁荣、四季发展”的新常态。

  冰雪旅游

  霸主地位彰显

  打好冰雪旅游同冰雪文化、体育、经贸、时尚竞相发展的组合拳,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显著提升,连续多年位居冬季最热旅游城市前列。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去年实现接待过夜游客598.84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7.37%,达历届之最。以哈尔滨为龙头的五大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全省、蜚声国内外。冰雪旅游霸主地位全面彰显,哈尔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避暑旅游

  品牌效应凸显

  以“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为牵动的夏季避暑旅游取得新突破。太阳岛、呼兰河口等6个湿地旅游景区的规模质量不断加强。全新组合的16条高品质湿地线路带火了自驾游和自助游市场,推动湿地旅游质效提升。啤酒节吸引100余家啤酒展商和非啤企业参与,实现营业收入973.97万元,同比增长98.9%。五花山赏秋节、老街音乐汇、万人徒步大赛等群众性活动持续升温,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创新方式方法注重综合发力

  城市旅游形象日益鲜明靓丽凸现

  过去一年,哈尔滨推动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传统营销向精准营销、线下宣传向线上宣传的转型提升,城市旅游品牌打造成效明显。

  加强城市

  形象宣传

  创新以央视为主体的宣传形象投放模式,连续在《新闻30分》、《朝闻天下》黄金时段播出城市宣传片,持续提升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迷人哈夏”开幕式期间,重要侨领、知名旅行商、航空企业代表以及境内外媒体等300多人齐聚冰城采风,网络点击、媒体曝光率近亿次。

  入境游客

  实现正增长

  通过加大哈尔滨机场过境72小时免签政策宣传、搭建合作平台等措施,深入开展以俄罗斯、港澳台地区、韩国为重点的旅游交流合作。今年开始,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实行7天入境免签证政策、日本东京开通直飞哈尔滨航线、韩国全境免除旅游签证费用。5年来,哈尔滨入境游客首次实现正增长。

  加大网络

  营销力度

  依托哈尔滨旅游微博、旅游网上营销平台、旅游微信订阅号发布旅游特色产品、线路组合以及餐饮、购物、住宿等信息。哈尔滨旅游支持力指数位居世界63个重点旅游城市第15位,“冰城夏都”知晓率上升到95.3%。荣膺中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城市和十大最具特色旅游城市,位列中国2015“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城市前十强。

  优化资源结构调整供给需求

  旅游发展要素丰富完善升级拓展

  过去一年,哈尔滨坚持创新驱动和整体协调,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旅游要素多维发展、质效齐升。

   98条精品线路引领全省旅游

  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开发体系逐渐完善,哈尔滨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已形成旅游精品线路98条,成为引领全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卖点”。

   “哈埠菜”四海飘香

  通过电台、报纸、微信、微博等方式宣传哈尔滨美食,扩大“哈埠菜”影响。全新编录《吃遍哈埠菜》美食图书,全面推广传统美食和特色餐饮。29家“哈埠特色饭店”成为来哈游客品尝美食首选,锅包肉、苏伯汤等特色菜肴深受欢迎。

  获评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城市

  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累计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凯宾斯基、喜来登等高星级酒店建成投用。新(改)建旅游厕所110座,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城市。

  旅游商品研销方兴未艾

  加大扶持力度,搭建供销平台,旅游商品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哈尔滨旅游商品开发工作整体推进。“麦秸画”、“尚冰”等原创旅游商品渐成体系,产销两旺。

  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环境持续改善总体向好

  过去一年,哈尔滨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牢牢抓在手里、扛在肩上,以让环境更加舒适、让游客更加满意为目标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推进行业标准化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制定并实施旅行社、旅游餐馆、旅游购物商店等企业质量等级划分评定地方标准,全年取消7家宾馆的星级资格、注销15家旅行社许可证资质。5家景区荣获平安景区称号,3家旅行社晋级全国百强社。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建立完善三级旅游投诉网络处理、东北四城市旅游质监长效合作等机制,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全年共检查旅游企业333家、导游员293人次,受理、处理有效旅游投诉案件243起,为旅游者挽回经济损失近30万元。

  开展文明旅游工作

  严格开展“三行教育”,“文明与旅游同行”、推广“最美导游”、寻找“最美领队”等活动成效明显,文明旅游氛围逐渐浓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北大荒国际饭店、哈尔滨青年国际旅行社被选树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7家企业被团中央评为“青年文明号”,17名游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好游客”,7名导游被评为“中国好导游”。

  开展从业人员培训

  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全市旅游投诉和不文明事例实现“双降”,行业服务水平和诚信质量实现“齐升”,第四季度位列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第6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旅游行业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明行业”。

  数说“十二五”旅游

  “十二五”时期,哈尔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团结带领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着力构建“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城市,扎实推进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设,旅游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品体系日益丰富,产业投资不断加速,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7亿人次,是“十一五”期间的1.77倍

  “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总收入3376.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7倍

  2011年以来,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左右,相当于全市GDP比重的10%以上

  “十二五”以来,全市吸引旅游投资接近900亿元

  旅游区

  新增质量等级旅游区25家,其中4A级8家,3A级17家

  旅行社

  新增旅行社184家,其中国内入境旅行社142家,国内出境旅行社39家,国内边境旅行社3家

  导游员

  新增导游员6762人。13所高等院校和8所旅游职业学校开设旅游专业

  “十二五”以来,城市旅游品牌实现了从“冰城”到“冰城夏都”的嬗变,知晓率由65.9%升至95.3%,哈尔滨在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度和来哈意愿排在全国前列。

  图绘“十三五”规划

  今后五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是:到2020年,将哈尔滨旅游业打造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个,使全市5A级景区数量达到3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达到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3个,“冰雪之都、避暑之都、音乐之都、时尚之都”四大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成为东北亚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国际一流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全球时尚旅游城市。到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

  “十三五”时期,哈尔滨旅游业将实施“135”战略思路,逐步构建“125”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五区联动”的旅游空间发展态势。

   135战略思路

   1条主线

  把旅游业打造成稳增长的新引擎,全面提升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牵动作用,推进哈尔滨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3个跨越

  以推动产品升级和完善服务体系为基础实现跨越,让“哈尔滨+”成为引领全省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以中俄旅游互动发展、对俄旅游大力促进为契机实现跨越,建设东北亚地区的休闲旅游核心地;

  以持续推进哈尔滨建设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实现跨越,将哈尔滨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5大转变

  使旅游产品向互动性转变;使旅游产业体系向新业态转变;使旅游服务向标准化转变;使旅游开发向系统化转变;使旅游运营管理向智能化转变。

   125产业发展布局

  着力打造哈尔滨都市旅游核心区

  松花江黄金旅游发展和哈亚冰雪生态两个旅游带

  以区域旅游资源为主建设哈尔滨新区、西部、北部、南部和东部五个特色旅游功能区

为市民营造宜居宜业美好环境 看贵阳南明区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车善红 来源:贵州日报 添加日期:16年02月19日

       近年来,贵阳市南明区围绕“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目标,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突破口,改建棚户区为小广场、小花园,建立与公园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坚持“条专块统”,创新城市道路保洁方式,推行社会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统筹调度  形成合力

       南明区成立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督查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双月调度,分管领导一月一研判工作机制”,由区委专职副书记统筹负责城管工作,加强区委对全区城管工作的统筹领导和指挥调度。建立区级领导包保制度,明确区四大班子成员对联系点的城管工作进行包保帮扶,共同推进全区城市管理工作。

       按照“只拆不建”和“多拆少建”的原则,短短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蟠桃宫、米市巷等8个非成片棚户区改造,新增绿地4588平方米,新建休闲、健身广场4754平方米,900余户5000多百姓从中受益。 2011年至今,南明区先后完成了彭家湾、五里冲等15个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改造面积477万平方米,城市空间得到扩大,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建立区、乡(社区)、村(居)扁平化管理工作机制,下沉232名城管队员到各乡、社区,区级保留一支40—50人的应急执法队伍,夯实基层执法力量,强化社区管理职责,并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划清责任区域,在全区形成以网格化为日常管理主体、以应急执法队伍为力量补充的工作体系。

       属地管理  权责统一

       突出抓好乡、社区对辖区城市管理工作日常保洁、管控的属地责任,解决好乡、社区有权、有钱办事的问题,量化、细化对乡、社区的考核奖罚标准,使乡、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做到权责统一。区里投入资金900万元,每月向居委会拨付5000元专项工作经费,解决基层单位有钱办事的问题。对乡、社区城管工作进行量化,建立考核奖罚措施,将城管环卫部门、社区服务中心、保洁公司和居委会责任一体化。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组建40人的城市综合执法应急机动队伍,集中执法力量及时对辖区的重要区域、重点节点进行集中整治;投入3000余万元,由市政所负责对全区市政道路的破损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青云路、市南路、解放西路等31条市政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和修复。

       抽调人员组建4个城市管理专项督查组,每天对各乡、社区和城管部门的城管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通报,已督查出比较突出的问题300余起,下发“整改令”13份,“督办令”1份,目前全部督促整改完毕,督查考核工作日益常态化。

       理顺体制  市场运作

       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条专块统”的工作思路,理顺区政府、区城管局、社区和部分乡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责、权、利”相协调,实现“政事分开、管干分离”,改变政府“大包大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集中精力当好“服务员”、“裁判员”,充分发挥社区、乡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作用。2015年起,全面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在试运行的基础上,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对中华路、瑞金南路、遵义路等的21条主干道和39条各乡、社区服务中心的背街小巷,实行市场化投标管理保洁,全面推开环卫作业市场化管理。

       全面启动样板街工程。以瑞金路、中华南路清扫保洁工作作为带动其他路段清扫保洁工作突破口,以样板街和“创卫”工作为标准,全面提升责任路段清扫保洁工作标准。2015年上半年,共计组织5000余人次,清洗遵义路、瑞金南路、中华南路、宝山南路等主、次干道30余次,清洗面积10余万平方米。规范门面延伸占道2246起,取缔违章占道经营10250起,销毁经营性煤火炉灶682眼,拆除各类不规范广告牌378块(面积1460平方米),收扣销毁野广告20300张,查处人行道违停车辆226辆,查处夜间非法洗车行为208处(次)。

辽源:以旅游发展塑造城市形象

作者:王玥涵  王强 来源:新文化报 添加日期:16年01月27日

       新增3个“吉林省特色旅游名镇(乡)”,5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已拥有3个4A级景区和12个3A级景区,2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单位”;鴜鹭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吉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辽源市旅游发展亮点频现,成绩斐然。

       辽源市地处吉林省中南部,曾经是一个以产煤为主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辽源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以城市的转型升级为依托,将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在近些年国内旅游发展热潮中,辽源抢抓机遇、突破创新,现已成为吉林省旅游发展中的一匹强劲黑马。2015年,辽源共接待游客216.11万人次,增长15.81%;共实现旅游总收入31.74亿元,增长25.13%

       辽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在2015年初召开了辽源市旅游业发展大会,成立了辽源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辽源实现了旅游业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托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项目建设

       使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如今到辽源,游客可选择的景点及旅游方式非常多:去龙首山魁星楼登高望远,到扎兰芬围影视基地看明星大腕儿,到鴜鹭湖滑雪场体会童真乐趣,抑或到特色山庄品尝辽源特色美食。辽源以其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多层次化的旅游享受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2015年,辽源通过政府科学决策引领旅游业跨越发展。辽源市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旅游工作会议和辽源市旅游业发展大会精神,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全面拓展观光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强化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升级。

       一年来,辽源市积极推进鴜鹭湖旅游度假区、矿山湿地公园和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等16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谋划包装了南照山鹿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乌龙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11个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吸引域外投资。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高速公路站口、东丰县油菜花景区、东辽县乌龙山景区设立了大型旅游广告牌,在高速口电子屏幕宣传旅游节庆活动及信息。认真落实旅游“厕所革命”战略,全力推进辽源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年内完成新建设旅游厕所73座、改建21座。

       规划布局

       让城市被旅游发展氛围所覆盖

       辽源旅游以休闲起步,立足自然资源优势,文旅融合,高点定位,大规划打造区域旅游新概念。目前,该市以旅游发展为纽带,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发展、推动项目建设、带动农民致富,整个城市已被旅游发展的大氛围覆盖。

       在规划布局上,辽源重点打造四个板块。一是打造城市时尚旅游板块。把城市作为旅游产品,强化时尚创意设计,提升城市休闲公园、特色餐饮、主题广场、夜市夜游等旅游功能,开发中高端旅游产品,优化信息、交通、金融等旅游服务。二是打造生态乡村旅游板块。丰富森林氧吧、田园风光、健康食品、家庭农场、绿色果蔬种植采摘等休闲旅游产品,提升现代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的体验品质。三是打造文化风情旅游板块。重点打造传统文化祈福之旅、中华国乐研学之旅、田园艺术探访之旅、满族皇家围猎之旅、民间艺术体验之旅、矿山文化追忆之旅和红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四是打造工业旅游板块。依托高精铝加工、装备制造、纺织袜业、生物制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智慧城市等优势产业资源,着力发展以房车、户外用品等休闲产业为主的休闲制造业和工业旅游项目。加大工业旅游产品研发力度,建设名牌产品工厂店、直销店,创新工业旅游产品。

       惠民富民

       为辽源旅游发展开启新时代

       在辽源,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唱响着“惠民富民”的主旋律。辽源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三级联创,坚持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位于辽源市金州乡的四A级景区鴜鹭湖旅游度假区就是旅游强乡镇的一个最好例证,该景区近两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不仅为景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带动周边农民搞起了家庭餐馆、旅馆、农家乐;随着景区的日益扩大,周边老百姓根据游客需要,还种植了经济作物,整个乡镇在该景区的带动下日子越来越好,农民越来越富。

       全民参与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动力之源,辽源市旅游局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自驾游、体验游、亲子游、乡村游、娱乐游、冰雪游、自然游和健康游等特色产品。2015年4月开展了“缤纷春色游辽源”主题户外休闲旅游推介活动,邀请了50余家新闻媒体70余人及辽源户外运动群1200余人,大力宣传辽源春季特色旅游产品。2015年7月举办了鴜鹭湖花海开园推介活动,邀请了省内外30多家旅行社进行商务洽谈,省内20余家媒体对鴜鹭湖花海进行了深度报道。花海开园当日,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近期,“辽源市首届冰雪旅游节”盛装启幕,冰雪节围绕“激情冰雪、乐游辽源”这一主题,重点推出19项丰富多彩的冬季冰雪旅游活动,活跃了辽源冬季旅游市场,为老百姓奉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冰雪盛宴。

       惠民的实质是方便于民,去年“5·19”中国旅游日以来,辽源市旅游局还开展了“爱旅游、爱生活、游辽源”主题旅游服务进社区活动,通过印制宣传资料、宣传板、节目演出等形式,送服务信息和优惠政策到市民手中,邀请长影交响乐团到辽源进行了专场演出,现场观众达2万多人,这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在家门口获悉旅游咨询,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和称赞。

       如今,辽源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强市,旅游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的发展,社会活力全面迸发,旅游效能不断显现,全市因旅游发展而上演了一幕幕华丽的嬗变。本版策划 辽源市委宣传部 辽源市旅游局

枣强城市形象实现“蝶变” 八大秘诀治理城市顽疾

作者: 来源:新闻快报 添加日期:16年01月26日

   眼下虽是“三夏”时节,可漫步枣强街头你会惊喜地发现,年年令人头疼的马路上晒麦子的“壮观景象”倏忽消失,不仅四纵五横的县城主干道上没有,就连外环路上也难觅其踪,而且整个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细心的过客还会发现,县城沿街没有了烟熏火燎的烧烤,没有了乱贴乱画的小广告,而城管队的巡逻车、洒水车一直开到了县界……枣强从过去的一座“土城”到如今的靓美城市,种种城市顽疾在这里是如何得到治理的?那么,就请你跟随记者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1 提早动手天天查 麦子不在路上晒

  每年的麦收季节对县城居民来说几乎都是一场“噩梦”——拖拉机载着黄灿灿的小麦“突突突”开进城,将道路两侧“通吃”,有的甚至将麦子摊到了路中央,给行人和过往车辆造成很大安全隐患。虽然政府年年下禁令,但总有人充耳不闻,甚至为“抢占地盘”大动干戈。

  为根治这一“顽疾”,枣强住建局提早动手,距麦收前一个月就派出工作人员分头行动,向粮食等部门求证在公路晾晒小麦不仅妨碍交通,还让小麦饱受汽车尾气、沥青等污染,在土地儿上晾晒最合理最安全的事实,印成明白纸;深入周边乡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劝止;并将政府禁令提前送达各乡镇……麦收期间,城管队员更是分工包段,每天上街巡查,24小时不间断,发现情况及时汇报现场解决……如今“三夏”已近尾声,枣强县城没有出现一例在马路上晾晒小麦的情况。

  2 严查严打不手软 大车过境把“帽儿”盖

  在对违法建筑行为“零容忍”的基础上,枣强住建局协同多部门联动,严查渣土车过境时的撒漏和扬尘问题。

  他们深入各建筑工地,严格限定运载砂石料货车从县城通过的时间和路线,要求渣土车尽可能绕开县城主干道,并一律在夜间10时以后运送。对必须要穿城而过的运载车辆,除了要求每辆车加盖苫布或围挡外,还要及时通知城管,安排专门保洁与监管人员实时盯守,发现撒漏及时清扫。城管人员全天候轮班巡查,一旦发现敞开式渣土车及时拦停,劝其“盖帽儿”;对故意不设围挡或现场不听劝阻者,及时会同交警等部门予以查扣,并按照砂石料撒漏面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顶格处理,绝不手软。实际执法中,他们把和谐执法放在首位,对因特殊情况造成道路撒漏的车辆实行人性化处理,以批评教育为主……今年以来,共查处违规运营的渣土车25辆,司机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再不违犯。

  3 集中整治分区管理 沿街烧烤无烟霾

  入夏以来,街头烧烤又成了各地环境治理的“重灾区”。但在枣强县城沿街而行,根本看不到有露天烧烤摊点,即便正餐时间到烧烤店,门前也是有人无“架”。入店才发现,里面其实烧烤“正当时”,但只闻烤肉香,不见烟雾绕。

  原来,在夏季来临之前,枣强住建局就制定方案,重拳出击,对沿街从事露天烧烤的60家经营户逐一摸排,其中38家为门店,其余无固定场地。城管大队联合环保、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提前印制了《关于对城区露天烧烤专项整治的通告》等明白纸,逐一发放到户,要求流动摊点进店经营,所有烧烤门店更换无烟烧烤工具或安装烟尘净化处理设备,对拒不整改的强制关停。同时将城区划分为南、北责任区,实行分区管理,专人包店,一旦发现违规经营,严肃追究经营户及执法人员责任。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摊点3家,没收烧烤工具并进行了警示教育;勒令12家门店按要求整改并增置了除烟设备。每天的经营时间,分包人员经常到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了城区沿街烧烤无店外经营,无烟熏火燎现象。

  4 “一日处治”疏堵结合 街头“牛皮癣”清得快

  漫步枣强街头,牌匾整齐划一,墙壁、玻璃洁净如洗,被称作城市“牛皮癣”的街头小广告不见踪迹……枣强住建局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推出“一日处治”模式,并实行疏堵结合,彻底根治了这一痼疾。

  所谓“一日处治”,就是坚持昼夜巡查制,将沿街单位、门店等按段划片分包到人,即查即清,保证24小时内将各类小广告清除干净。他们专门组建了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一旦发现违规乱贴乱画者,责令其立即清除,并予以适当处罚;对屡禁不止、影响范围又较广的小广告,执法人员即除的同时还要“挖源头”,揪出行为人面对面说服教育,并予以严惩……目前,已清除街头各类小广告3000平方米、玻璃贴字1500余处。

  工作中他们还发现,街头小广告之所以屡禁难止,还在于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对此,他们坚持疏堵结合,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千方百计疏通宣传类广告的张贴通道,目前已在县城花园路、裕华街、富强路等街道安置公共宣传栏和广告牌20余处。

  5 专人管理全天保洁 水冲式公厕受欢迎

  脚难下、味熏天,曾是枣强县城以往公厕的真实写照。去年以来,他们投资50多万元,将城区原24个公厕全部改建为水冲式,安装了照明设施,并对内外墙面等改造提升,部分公厕还设置了残疾人通道,安装了安全扶手及冬季取暖设备,彻底解决了以往公厕“脏、乱、差”难题。

  为给更多群众提供便利,他们努力提升公厕配置率,在各主干街道人群密集处及大型公共游园、广场新建公厕10个,设移动公厕5个。每个公厕均安排专人24小时保洁,并由环卫部门定期督查。一位经常出来遛弯的老人笑呵呵地说:“如今可是真方便了,出来再也不用担心无处上厕所了!”

  6 四小时内恢复通行 混凝土路面修补快

  枣强县城主要街道有一半以上属于混凝土路面,过去一旦有破损,修补最少需要10天时间,给县城居民出行和道路交通造成很大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枣强住建局引进一种高效复合修补材料新工艺,最多只需4小时修补路面就可恢复正常通行。

  此项新工艺操作简单,只需针对城区破损、裂缝的混凝土路面进行挖补即可完成,不需大型工程机械全程作业,而且只采用半幅局部施工,不用断交,2—4小时即可全面恢复通行,有效避免了因大面积开挖、修护周期长等造成的资源浪费、长时间断交、噪音污染等问题。目前,此工艺共为县财政节省资金近千万元,城区道路完好率达到99%。

  7 顺势而为大胆创新 城管巡街到城外

  “两个月前俺们这里的街道还又窄又乱又脏,你看现在,又宽又干净又漂亮,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如今,家住肖张镇的刘老汉一看到统一着装的城管队员每天都来镇里执法巡查,脸上就乐开花,他总忍不住上前嘘寒问暖。

  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枣强县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县城规划由原来的“一线两城”(肃临线,大营镇区和县城区)扩张为“一线三城”,将县城北部重镇肖张镇融入其中,积极对接市主城区和衡水湖,迅速打响县城北大门面貌提升攻坚战。枣强住建局顺势而为,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肖张镇区的改造提升,使昔日革命老区摇身一变成为现代新型城镇。他们又大胆创新,将县城管理的成功模式大胆复制运用到肖张镇,并将其街道管理纳入县城统一管理中。以此为契机,城管大队的巡街路线也由以往的县城区域,分别向东南西北扩展延伸至门庄、康马以及冀州交界、滨湖新区交界,并分段明确责任人,以便更好地促进县城与市主城区和衡水湖等地的对接。

  8 构建“大城管”格局 犄角旮旯也不怕“晒”

  自己的“地盘”里,绿植是不是该修剪啦?路灯还亮不亮?垃圾箱外有没有垃圾?建筑围挡是否完好?井盖是否安在……每天走在大街上,每一个住建人心里都揣着自己的“小九九”,因为这一切不仅关乎自己的“业绩”,更关系着自己科室的声誉。

  都说城市环境三分建七分管,枣强住建局从上到下都有严格细致的分工和责任,比如局班子成员都有分包的街道,员工有认领的责任区……他们各司其职,却又相互交叉完美融合,甚至沿街每一个犄角旮旯,都成为他们的“竞技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而一旦出了问题,“该打谁的板子就打谁的板子”,绝不含糊。

  于常处着眼、精处着力、细处着手,不断创新思路,以人文管理推动城市形象更上新台阶,这是枣强城管的新理念。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不等不靠,结合新形势,大力实施了“一线工作法”,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柔性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以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和阳光管理,架起了城管与民众之间的连心桥。像治理占道经营、乱设摊点等问题,他们开辟疏导通道,联手爱心企业在花园路、新开街等建起便民市场,并着手打造“主干道严禁、支次道严控、背街里巷规范”的摊位管理格局;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坚持实施错时、延时管理手段,以动态执法方式重点解决突发案件,并会同工商、交通、公安、交警、社区等部门联合处置各类问题,“联动”一体管理,以城管执法的“全民化”,构建起“大城管”格局,让爱城市爱本职成为每一位住建人乃至每一位居民的“习惯”和坚持。

  本报记者 王文冉

  记者手记

  精细化、无缝隙管理,精准化分工,“柔性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为枣强城管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也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一点一点消融了城市被管理者心中的坚冰。如今,城管队员执法时听到的不再是冰冷的话语,看到的不再是刻意的躲避,而是暖暖的问候和真诚的笑容。而“日报告”、“周点评”、“月汇总”等奖评制度的实施,则为城管后续管理和工作改进提供了保障机制。特别是每月工作点评中推出的红黄旗制度,更注重精神的嘉奖,打造科室竞争意识,也引燃了人们工作的激情。去年,枣强县顺利通过省园林县城验收,并荣获省人居环境进步奖。枣强住建人的精气神和冲天的干劲儿,值得学习和深思……

山东昌乐: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作者:刘晶 来源:山东昌乐 添加日期:16年01月21日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昌乐县坚持“有作为、树形象、创品牌”的队伍建设理念和打造“理性城管、法治城管、全民城管、品牌城管”的工作理念,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在精上做文章,在实上下功夫,在严上树形象,在长效上立规矩,全力提升城市形象,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水平。

        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工作理念从重管理转变为重服务,坚持用70%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服务,用20%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用10%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执法;创新管理办法。根据城区居民生活习惯、小区布局等实际,设立了十三处临时餐饮摊点群,定经营地点、定经营时间,定经营范围,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方便了市民生活;实行“点、线、面、体”全息化标准式精细管理。以十字路口、集贸市场、常年经营摊点等为点,落实包靠人员,形成分片包干、分工协作全覆盖工作架构。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6万余元,在城市主要街道设置了31处便民广告张贴栏;投资20多万元,划定停车位3300多个,规范了停车秩序;投入资金25万元,将所有禁行标志牌全部更换为标准铁质线杆和版面的禁行标志牌;投资60万元,在县城新昌路与利民街、新昌路与恒安街、方山路与昌盛街等路口,安装人行护栏2000余米,使上述路口车辆乱停、行人乱走、摊贩乱摆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打造工作亮点。

        加强渣土运输、超重车辆查处。对参与渣土运输的70余辆运输车全部按照要求进行了改装,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强化运输途中管理,对违规运输、沿途撒漏、乱拉乱倒的,及时发现,严厉处罚;昌乐城区的80余家烧烤经营业户全部使用了无烟炉具,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使用无烟烧烤炉具的城市。

五年砥砺 巴中城市形象悄然蝶变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添加日期:15年12月25日

        12月10日,在阔别家乡五年之后,袁梦杰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巴中,汽车驶出巴中西收费站,一条宽阔的迎宾大道呈现在眼前,道路两旁绿草如茵,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浓浓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我曾经生活的巴中?”袁梦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一切变化,缘于大手笔规划和高效率建设。“十二五”期间,巴中市开启规模宏大的城市建设,紧紧围绕“秦巴山区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的目标,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五年蝶变,一个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新巴中在川东北拔地而起。

       【回望十二五】大手笔规划三区同建 四级联动 走出巴中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路子

       巴中地处四川东北部,过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欠账大,偏远和落后,曾是巴中的代名词。“虽然很难为情,但放在过去,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职于政府某部门的陈刚说:“虽然建地设市以来,巴中城市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直至十一五末,巴城的面貌还未脱离‘乡镇版’”。

       2012年,巴中迎来崭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层面的秦巴山片区扶贫规划出台,巴中被确立为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多年的心愿,有望实现。围绕着“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巴中市谋划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两化”互动、城乡统筹,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市中心城市、县城、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的四级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一城三区三副五廊”空间形态,以建设新城、拉大框架为重点,做强产业为支撑、提升品质为关键,走出巴中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其中,“一城三区”是指中心城市的巴州主城区和东翼兴文新区(巴中经开区)、西翼恩阳新区;“三副”指平昌、通江、南江县城3个副中心城市;“五廊”指依托巴广(元)、巴南(部)、巴达(州)、巴汉(中)、巴万(源)5条大廊道的城镇带。

       至此,巴中城市建设的规划蓝图惊艳亮相,并且迅速在全市范围内铺开。其后,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城镇建设大会战”中,巴中市又再次将“加快新区、园区和社区建设”提上日程,并作为了一项重头工作推进。

       大笔挥洒,浓墨重彩。几年之间,四百万巴山儿女多年的梦想,终于逐渐照进了现实。在“三区同建、四级联动”的大手笔规划引领下,巴中城市建设迅速推进,突出产城一体,新区带动园区建设,中心城市和3个副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功能逐步完善,人口、产业集聚洼地效应逐渐凸显。注重产村相融,以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为重点、以农村新型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巴山新居工程大力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4年末,巴中全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9.3%提升至36.12%,巴中新型城镇化步入质速并重的快车道。

       高效率建设多点开花 亮点纷呈 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但是,怎样的城市,才是让人们生活更好的城市呢?

       12月8日,巴中小伙李力迎来了自己的大喜日子。在外漂泊多年,他和女友一起回到巴中举办婚礼。喜上加喜的是,李力的老家旧宅被划入拆迁范围,新分配的一套三居室公寓已经到手,并且装修完毕。“我和妻子决定了,今后就留在巴中,不再出门了。”李力说,这些年,巴中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和那些大城市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巴中,既能满足个人发展,又可以享受舒适稳定的生活”。

       和李力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巴中青年都选择回到巴中居住和创业,市民的幸福指数正不断攀升。“十二五”期间,巴中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森林公园城市”为工作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配套,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五年之间,该市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效改善,城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以市民备受关注的市政道路建设为例:2011年以来,巴城先后新建了回风大桥、麻柳湾大桥、东门大桥、陇桥立交、西华山2号隧道等城市桥梁隧道12座,不仅建成了绕城环线的西环线和北环线,巴恩大道、中杨干道、江南二环路柳津桥至南坝段、龙泉路口下穿式车道、兴合大道一期建成通车,同时,还完成了对巴城东西出口、江北大道、望王路、佛江路、巴州大道、南坝将军大道、回风东路和北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全面改造升级,内畅外达的交通格局逐渐成型。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群众享受的福祉还不仅于此。“十二五”期间,为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改善市民生活和居住环境,该市大力实施“五创”联动,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园林绿化建设等系列惠民工程。

       全面实施城市风貌塑造工程,先后新建回风亭、新天地、桑园坝等城市广场游园10个,完成人民广场续建和草坝街等特色街区的打造,整治主要街道建筑立面320多幢,改造小街小巷90多条,新建改造公厕62座,新建城市绿地6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高达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目前,巴中市已成功创建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四川省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同时,全市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县城2个、示范乡镇16个、示范村庄180个。

       在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巴中坚持民生为本,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行动”,使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以来,该市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2.07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11.18万套(户),完成投资150亿元,启动拆迁安置还房建设730余万平方米。期间,巴中将农房危改与巴山新居建设有机结合,加大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力度,累计完成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18万户,让全市2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同时,大力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把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向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1120套。

       五年间,巴中新型城镇化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或许,世上本就没有“最好的城市”,但巴中却一直朝着“让人们生活更好的城市”的目标努力奋进。

       【布局“十三五”】未来可期巴中城市建设的规划蓝图

       2015年,在巴中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这一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布局“十三五”的关键之年。

       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五年,巴中市将如何规划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的追赶超越?为此,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专访了巴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向诚明。

       记者:过去五年,巴中在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曾涌现出来许多亮点和成绩。布局“十三五”,巴中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是什么?

       向诚明:思路和规划,需要立足于现实。过去几年,巴中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确实付出了巨大努力,过程固然艰辛,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巴中建成秦巴山区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作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发展质量为重点,以城镇建设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城镇功能配套,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同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繁荣同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0年,巴中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要力争达到46%(每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记者:众所周知,巴中的城市建设曾经一度受困于基础设施薄弱。目前虽已有较大改善,但未来巴中在这一方面将如何继续破局,实现追赶超越?

       向诚明:巴中属于后发地区,城镇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配套体系较为薄弱,与周边城市相比确实有一定差距。“十二五”期间,我们在这一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物力财力。目前,虽然这种情况得到了较大程度改观,但依然不容轻视和乐观。

       未来五年,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继续夯实基础,更加注重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更加注重生态绿色和文化传承,进一步加强城镇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燃气、垃圾污水处理、防洪排涝、人防、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与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十三五”期间,巴中城市建设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各组团间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建设恩阳至巴州至兴文轨道交通,实施城区地下综合管线改造,推进城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实施莲花山-鹰嘴山山地城市公园、兴文九寨山公园、恩阳义阳山公园建设,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巴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推进恩阳古镇打造,抓好蜀道申报世界自然和文体遗产工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形成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人居环境。

       记者: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好。未来,巴中在城市建设中将会有哪些惠民措施,让百姓真正享受到切实的福利?

       向诚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必定是要以人为核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老百姓最关注什么?我认为,还是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提升,人们能否安居乐业。

       未来五年,巴中的城市建设将把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根据规划,2016年-2018年,我们将新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0.6万套、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6.25万户。截至2020年,全市的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要全面完成,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逐步将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化。

       【数说巴中·未来可期】

       “十三五”规划,巴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力争达到16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

       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60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

       2020年,全面完成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任务,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改造农村危旧房24.5万户;

       2020年,全市农村聚居度力争达到50%。本版采写白川东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谢颖本版邛崃优化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质

作者:易奉洪  李颖 来源:成都日报 添加日期:15年12月09日

        阳光下,河滩上一丛丛芦花染上一层金色光晕,站在君平广场沿河的休闲长廊上望去,江水东流,天空中偶有一行雁阵飞过,邛崃市西河的冬日景致别有一番舒朗与开阔。“以前这里又脏又乱,自从改造好后,我每天早上都到这里来健身。”退休教师王家荣高兴地说,再也不用走远路到南河河滨公园去了,“你看,这里的风景也很美。”

       “大城市,细管理。”君平广场的改变只是邛崃市市容市貌变化的一个小切片。背后,是邛崃市城管局积极主动回应群众的呼声,打响城市管理转型升级攻坚战,履行好政府管理职能,凸显政府管理痕迹的主动作为。

       城乡环境,既是生活环境,也是发展环境,抓城乡环境整治,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福祉。对邛崃市而言,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是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相辉映的“品质邛崃”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尾雁快飞”,献力“首位城市”的现实需要。

       邛崃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按照“打基础、抓配套、强管理、统筹提升”的指导思想,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城镇与乡村同步联动,以“四改六治理”中的市容市貌治理与农村环境治理为重要抓手,以城郊结合部专项治理、“百村容貌整治”等专项工作为依托,不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市城乡环境品质和城市形象品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故事1 ]

       强化机构责任 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今年3月,一块“邛崃市城市管理局”的牌子挂在了临邛镇南街36号的门口。

       据悉,为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邛崃市委、市政府在整合原市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局承担的城市管理职责、原市林业和旅游管理局承担的园林行政管理职责、原市城乡环境治理办公室所有职能的基础上,成立了邛崃市城市管理局。

       “新成立的城管局主要承担城区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园林绿化、广告店招和市政设施维护、数字化城市管理等职责,牵头负责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改六治理’和扬尘治理。”邛崃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日常职责之外,“大城管”总体要求被提出,城管局还增加了牵头建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体系和责任体系,担负城市领域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责。邛崃市委、市政府将邛崃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邛崃市“四改六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该局。

       从治理办到城市管理局,机构的变革,拉开了邛崃市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序幕。

       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反复性,邛崃市城市管理局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施“中队包片、小组包块、队员包段”的“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数字化城管的“平台”优势和街面执法的“点位”优势,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和管理行为的实时精准,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益。

       “依托网格化运行机制,执法大队在日常巡查工作中采取错时、延时和分班管理的办法,对我市南街、西街、棉花街、东街、文君广场、河滨公园等城区重要节点和旅游景点,实行定点管理与机动巡查的方式,对商家越门经营、流商占道售物行为进行严格治理。”该负责人介绍,1-11月,邛崃市城管局共规范城区街道商家越门经营行为8300余起,引导规范流动商贩5000余人次。

       同时,今年,邛崃市城管局还与一、二类街区临街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城市管理的群众基础,确保城市管理不留死角。截止11月底,已同南街、东街、玉带街、永丰路等30余条主次街道的2309家临街商铺(单位)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并由城管执法队员在日常巡查管控中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对商家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故事2 ]

       精细化打造 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推进常态化治理,实施精细化打造,带来的是城市面貌质的改变。而最直观的变化往往体现在硬件环境的改变。

       凤凰景观灯在马路两旁依次排开;乔木、灌木、草坪、草本植物的多层组团,使人回归自然,与背景林、骨干树营造出宜人的生态感觉;统一设置交通信号灯、道路指示牌、车道隔离栏等使道路风貌协调统一……作为邛崃东西向主干道,总投资2466余万元的凤凰大道的改造工程拉开了邛崃市道路改造的序幕。

       目光转向城市北面,临邛大道(邛崃收费站至金三角)的改造提升工作正进入紧张收尾阶段。“这两条道路既是城市主干道,也是连接城区与高速的重要交通节点,事关邛崃的门户形象。”邛崃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邛崃市投入7800万元,对主要入城通道凤凰大道、临邛大道、蜚虹大道进行品质提升,目前蜚虹大道、凤凰大道已改造完毕。此外,还同步实施了新邛路邛州大道、文星巷、蜚虹街、金宝街、汇源街等道路提升改造,全面改善邛崃城区道路骨架形象。

       着力打造“一街一景”,除了道路改造提升,邛崃市还因地制宜建设邮票绿地、小游园。“除了引入社会资金,改造君平广场等。城管局还投资360万元,启动了19个‘城中村’闲置地块改造。”该负责人介绍,这些或垃圾成堆、或荒草遍地、或泥土裸露的零星地块,将因地制宜用于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例如蜚虹小区北侧金三角正在进行绿化健身广场建设,高宇上品公馆东侧道路口完成绿化遮挡。

       此外,邛崃市还加大城市立面综合整理,店招广告整治,努力提升城市“容颜”。据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投入280万元整治改造南街、凤凰大道等主要街道店招1300余间,改造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计制作凯祥摩尔国际、女人街等新建商业体180余个店招、40余个广告方案并督促实施……

       通过对出入城通道和交通干道违建的拆除、路面整治、店招店牌规范等风貌整治工作,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美化公共环境,邛崃城区形成了疏密有致、开合有序、高低错落的新型城市形态。而凤凰造型路灯、汉风文化浮雕花池等细微之处,又体现出这座城市传承文化基因,延续文化脉络的人文情怀。

       [故事3 ]

       建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持续优化

       不仅是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在由邛崃市城管局牵头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成效同样突显。

       村民的房屋掩映在林盘间,干净的村道在碧绿的田地中蜿蜒,将林盘内的人家连接了起来,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走进前进镇双江村,干净、整洁、有序是这个小村子给人的第一印象。

       村子里的东岳码头是一个健身广场,也是附近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广场是我的保洁区域,每天早晚打扫两次,包括清运垃圾、清扫公厕,傍晚还会顺便帮忙打开广播,方便附近村民在这里跳舞。”保洁员张长生一边扫落叶一边告诉记者,由于广场是休闲区,人多,过去一向是垃圾的“重灾区”。自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除了我们做好清洁,大家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了,“现在,我的保洁工作轻松多了。”

       双江村村支部书记杨久昌告诉记者,双江村良好的卫生环境得益于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全村配备了11个保洁员,分时段实施动态保洁,保洁面达100%,保障了村容干净整洁。“保洁员每天早晚打扫两次,垃圾房三天内清理一次。镇治理办、村环境负责人不定期检查保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推进,农村硬件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管理也要统筹推进,一盘棋思考。”邛崃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外观改造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管理问题更为复杂,是整治的难点。

       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抓好垃圾清运、保洁管理等工作,保护好整治成果,使环境治理工作保持常态化。新建平乐、高埂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在各镇乡新建垃圾中转房700座,配齐清运三轮车、垃圾车、洒水车、人行道冲洗车等设备。“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实现全覆盖,今年4月,邛崃市顺利通过了国家10部委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检查验收。

       新闻延伸

       加大资金、人员投入

       全力护航平乐·天台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

       构建与平乐大环境相融合的自然景观组团、与古镇意蕴相吻合的田园印象,增添带平乐人文符号的水车、驿道、小桥、关隘石墙……近日,来到平乐古镇的市民下高速后,会看到从高速路口至平沙落雁已形成一条完整的景观走廊。

       “平乐·天台山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首先启动的就是基础设施与入口景观打造工作。”邛崃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邛崃市第4次规委会通过了《“平落古镇”入门景观及节点提升打造工程设计方案》,投资2060万元,对平落高速出口-平落绕场路-黑天鹅养殖基地沿线进行景观节点打造,项目总规模约4万平方米。

       据悉,目前,已完成高速路口至平沙落雁节点。2016年,邛崃市城管局将继续加大资金、人员投入,全力护航平乐·天台上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计划投资约2亿元,实施平乐古镇螃蟹沟绿化提升、安乐堰景观打造、公厕新建及提升改造工程;寿高路(平落-天台山-石塔寺段)两侧景观提升、环境整治工程;天台山山门区域景观提升、公厕改造提升项目等14个项目。

       “除了平落古镇黄金堰污水治理及景观打造工程,其余13个项目将全部于明年年底完工。”邛崃市城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该局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抽调7名精干力量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项目推进工作;此外,还专门抽调4名人员到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参与执法,其中平落3名,羊安1名,参与对景区综合管理工作。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巴中市住建局提供

宜良从源头提档升级城市形象

作者:安福燕  孙玉雪 来源:昆明信息港 添加日期:15年12月04日

  为深入推进宜良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管理水平,改善城乡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县城综合整治。通过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实现宜良城市形象品质新提升,进一步巩固承办市五运会过程中环境整治成果,打造“花乡水城 宜居宜良”的城市形象。

  “为把宜良环境提档升级,我们积极组建了14个专项工作指挥部,针对全县脏、乱、差问题从源头解决,为全力建成大美宜良努力着。”宜良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才方说,为确保综合整治取得实效,行动组采取“四强两严”的措施,“敢”字当先,“严”字当头,“强”字实施,全力以赴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注重细节

  “五小景观”凸显城市特色

  为全面推进宜良县城乡园林绿化进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整治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管养效果,实现城市形象品质新提升。宜良县通过精品公园建设、“五小景观”打造、精细化管养、花卉布置等措施,对城市主要道路、重要区域、节点、街头绿地、小游园及县属公园进行绿化景观综合整治和提升,进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水平;严格审批、落实监督,对占用绿化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及周边区域绿化景观进行统一、有序管理,以此推动宜良县生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最终把宜良建设成宜人宜居的“花乡水城”。

  “五小景观”工程打造,是指完成一个生态小游园、一个精品小绿地、一个特色小景观、一个绿化小廊道、一个温馨小庭院的“五小景观”建设,并始终按照“查缺补漏、建绿增绿、见缝插绿”的要求,对城镇的庭院、社区、机关单位、道路、公园和乡镇(街道)集镇所在地进行全面绿化。

  “在新建公园绿地的同时,还融合宜良县历史、经济、文化、环境等特点,以乡土树种为主,搭配种植花卉、彩叶树种,适当种植景观树,营造优美园林景观。”李才方介绍,这种合理选种,科学搭配的方式,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更加展现宜良的传统艺术风格、体现地域文化性。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做好重要集镇道路、节点、区域及场所周边绿化补植补种及花卉布置工作,对城区汇东西路、汇东东路、钰桥路、起春路等14条重要城市道路进行补植补种和花卉布置,精细化管养提升振兴街、温泉路、汇东路、东环路等32条城市道路,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商会林等42个街头绿地、公园广场及交通环岛,形成了花带图案和园林景观艺术。

  人人有责

  “门前五包”提升城市品质

  要把宜良建成宜人宜居的城市,市容环境一直是重点治理的方向。在宜良,有着独特的“门前五包”责任制。城区商户的“门前五包”责任书签订率已达到100%,“门前五包”制度,即在“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包设施、包文明。每年由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到各物管公司、企业、单位、街道签责任书,并对城区10条重点整治提升的道路进行现场勘察,形成了“一路一表”的任务清单,对街边非机动车停放进行规范整治,大道车辆顺向停放、车头一致。

  为了树立执法的良好形象,还成立了经过整体素质训练的宜良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联合执法行动组,全力改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优化人居发展环境,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组建了7个中队和1个办公室,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电视宣传、发放宣传单、短信通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发动全体财政供养人员、中小学校学生入户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县电视台设立专题栏目,做到天天有报道、日日有曝光。

  李才方说:“在综合整治期间,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严格依法执法,在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各执法部门都有行政处罚权并敢于碰硬,开拓性地做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规范管理

  星级评分激发大能量

  树更绿、路更宽、城市更美好,这是每一个市民都希望的事情。为了让宜良县人民能够享有一个更加舒适、靓丽的生活环境,通过加大道路清扫管理、暴露垃圾整治、完善环卫设备等全方位系列化的环卫推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宜良县良好城市环境的营造。

  “人是流动的,车是流动的,所以垃圾的产生就不会是固定的,为了让宜良良好的城市环境真正做到常态化,我们加大了道路清扫保洁的精细化管理力度。”李才方说,要把城市清洁做好,除了市民的自觉性,保洁人员的配备也是极其关键的。为让保洁人员更加有认真打扫的积极性,现在,整个宜良县被分为东片区和西北片区两个片区打扫,又由片区到组分成24个小组进行清扫。把清扫质量标准细化到各小组,并实行“片区评级”,每个月评出星级小组,每年列出10万元作为奖励。这样相互竞争的方式,让保洁员对片区的清洁真心付出,认真清扫,而市民看到每天清扫得那么干净的街道,也不忍心再去破坏。

  每晚8点以后,宜良县的永安路和永昌街成了市民们吃宵夜的首选地,纷杂的人流、随地乱丢的垃圾、烧烤的烟雾弥漫着整条大街。宵夜摊作为夜市里的重头戏,环境脏乱是最大的问题,“引摊入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作业。每天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2点是夜摊的重点整治时间。怎样解决?宜良出了新招。把夜市、跳蚤市场的路边经营户规范管理起来,把这200多户散乱户规范起来,就更轻松地管理好。

  停车泊位的收费管理一直是大问题,宜良也有绝招。让停车管理员身兼数职就是治理时放的“大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7个停车泊位协管员,停车协管员在收停车费的同时,要配备马甲、小桶、火钳、毛巾,做好保洁员与监督员的职能,如果做不好就会由执法大队对其进行处罚。

  在提档升级城市形象的道路上,宜良县从源头开始抓,一点不放松,只为了把更美好的环境呈现给市民,所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注重实效、全面提升”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县综合整治。在近半年的时间里,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整合资源开展综合整治,县城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秩序、临违建筑、重点河道、户外广告设施、店招店牌、建设工地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宜春塑造养生休闲城市形象

作者: 来源:中国网 添加日期:15年12月02日

       近年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全力塑造“月亮之都、禅宗圣地、温泉之乡”旅游总体形象,正发展成为一座声名远播的养生休闲城市。

       据宜春市人大主任任桃英介绍,目前,宜春已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休闲胜地”、“最养生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近日,2013“美丽中国·休闲城市·魅力乡村”记者采风行活动来到宜春,记者们就被这座春意盎然的城市所深深吸引。他们攀爬秀美的明月山,参观宜春博物馆、宜春城市规划馆、明月山机场,亲身感受在温汤镇有近2000年历史的“华夏第一硒泉”,体验明月山顺天维景国际度假酒店的室外温泉,品尝迎客茶和艾叶粑粑等当地小吃,与城市艺人、市民进行深入访谈,全面感受到“月亮之都、禅宗圣地和温泉之乡”的魅力。

       在宜春主打的“月亮之都”品牌中,位于城南的明月山是月亮文化的发源地。景区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罕见的富硒温泉、久远的禅宗文化、闲趣的农耕文化。如今,明月山景区按照“山下有个月亮湾,山上有个月亮湖,沿途遍布月亮景,处处皆是月亮情”的布局,精心构建了一条由10个景点组成的“月亮情之旅”。为使月亮文化植根宜春人的生活中,从2007年开始,宜春每年举办一届月亮文化节。6年来,多家央视品牌栏目走进宜春。

       作为宜春休闲旅游的另一张王牌,温泉之乡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宜春根据全市各温泉点水质的成分和与周边文化背景的不同,凸显“泉以硒为贵”,构建“宜春温泉,十泉十美”的发展格局,即彰显明月山温汤富硒温泉,重点打造明月山洪江禅修温泉、樟树易达卤盐温泉、铜鼓福润温泉和汤里温泉、丰城隍城温泉、奉新九仙温泉、靖安江钨温泉和恒茂森林温泉、袁州梅花温泉等十大特色温泉,形成了种类丰富、品质一流的温泉旅游产品体系。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温汤温泉。温汤温泉有近2000年的历史,享有“华夏第一硒泉”的美誉。其日出水量达万吨,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无色无味,可饮可浴。如今,温汤小镇拥有天沐·明月山温泉度假村、维景国际温泉度假酒店、地矿温泉山水疗养院等20余家度假疗养机构,长年聚集了来自上海、湖南、广东等地的“汤仙”、“汤迷”,吸引了众多外来客商的投资。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宜春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市内拥有两大名寺、三大祖庭、十大寺院、上千座佛塔,纵横九岭山脉,绵延五百里,蔚为壮观。如今,宜春市正以“一线两园一中心”科学整合禅宗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禅都”宜春。“一线”是指沿九岭山脉,精心构建禅宗旅游精品线路。“两园”是指宜丰县的东方禅文化园和宜春市中心城区的禅都文化博览园,这两园回答了“禅从何来”和“禅到哪去”,通过游历两园,游客可深刻感受禅理的奥妙所在。“一中心”是指位于明月山景区内的仰山国际温泉禅修中心,游客通过听禅音、沐温泉,达到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宜春市副市长周志平强调,宜春要优先发展旅游业,力争建成一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服务周到、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区,精心培育旅游商品、休闲农业、城市观光、特色餐饮、保健康复等配套产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养生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为福州城市形象加分

作者:黄戎杰 来源:福州日报 添加日期:15年10月30日

       给全国人民带来许多欢乐与美好回忆的青运会结束了,但是青运会并不是“风过无痕”,它为福州城市带来了诸多的改变,并将影响着榕城的未来。

  青运会为福州带来了美誉度的提升,全国范围内的运动健儿、教练员、媒体记者汇聚福州,榕城厚重的历史、优美的生态、通达的交通,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青运会为福州带来了开放度的跃升,福州人用自己的热情好客、大气包容,敞开怀抱迎接八方宾客,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其知名度在潜移默化之间不断上升;

  触动福州发展的脉搏,我们可以感受到,青运过后的福州更加从容、自信,承办全国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的历练,让福州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前,已然拥有了更多的底气和勇气。

  美丽的福州 处处是风景

  “难舍青运,更难舍有福之州。”惜别榕城,央视青运报道团队的记者何静发出这样的感叹,相机中的一组组图片,承载着她对福州的美好回忆和依恋之情。

  何静的感叹,道出了不少参加青运会宾客对福州的印象。

  在他们的眼中,福州厚重韵美,三坊七巷的白墙灰瓦、船政文化的思潮引领、寿山石的奇巧瑰丽,闽都文化的每一处都值得他们细细品味;

  福州大气壮美,气势恢宏的海峡奥体中心、高楼林立的金融商务区、通达四方的现代交通体系,让福州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和活力;

  福州清新秀丽,蜿蜒曲折的栈道,透过斑驳的阳光,沉醉在茵茵花草之中;乌龙江畔,迎着落日的余晖,晚霞金光让人心醉……

  “女为悦己者容”,为了让各方宾客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福州近年来在不断精心装扮自己的容颜,多年守护下的“青运蓝”“福州蓝”,让这座城市天天蓝天碧水好空气,让不少来榕的宾客感言:“ 随手一拍,都是美图。”

  不仅仅是福州靓丽的环境,此次青运会的赛事组织、后勤保障等也让宾客赞誉有加,穿行在赛场内外、大街小巷的志愿者尽职尽责、服务热情,犹如城市一道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给到过福州的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誉度,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迎接青运会,4年来,我们细细雕琢这座城市。不光是外在的生态环境、市容市貌、交通出行,也包括内在的市民素质、文明服务。在外地人眼中,青运下的福州,城市更靓丽,生活更宜居,市民更文明,榕城处处皆风景。一个个点赞,一声声赞誉,在提升福州美誉度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强了福州的城市竞争力。

  开放的福州 知名度跃升

  在中国城市的版图上,人们习惯上把北上广称为“一线城市”,而福州和其他一些省会城市、直辖市被列为“二线城市”。

  即便在二线城市中,福州与天津、重庆、杭州、成都等相比,名气上也落于下风。“厦门是福建的省会?”这样的提问曾让不少福州人尴尬。

  青运会从城运会演化而来,规模大、规格高,就国内来讲,影响力仅次于全运会。青运会的举行,让福州进一步敞开了胸怀。作为承担青运会开闭幕式和60%以上赛事的主赛区,福州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500名体育人士和数以万计的体育爱好者,以及全国各地的媒体朋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比赛在福州、生活在福州、休闲在福州,都成为了福州的义务宣传员。

  此外,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赛事的密集报道,福州的城市形象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福州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特别是这次是首届青运会,福州也深深地打上了青运会的烙印,以后只要提及青运会,大家就一定会想起“福之州、青之运”,就会想起福州。

  在关注体育比赛、文化交流的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也把福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收入镜头,把在福州的美好记忆带回家乡,与朋友们分享,这无疑也极大提高了福州的知晓率和美誉度。

  可以预见,在“后青运时代”,福州的知名度将扶摇直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关注福州、聚焦福州,走进福州、投资福州。

  担当的福州 更自信从容

  精神,是城市之魂,也是这场盛会带给福州最大的一笔财富。

  4年时间,福州完成了一场高难度的青运会筹办考试,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对于如今的福州,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但迎接考试的过程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2011年8月,当城运会(青运会的前身)的光环“花落”福州时,福州人在欣喜之余也有着一丝忐忑和疑虑,毕竟福州没有承办过如此大型的综合体育赛事。届时,纷繁复杂的赛事组织工作如何展开,没经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基础薄弱,来得及吗?上档次的宾馆酒店偏少,如何提供良好的接待保障服务,没有底?面对庞大的参赛团队和观赛群众,交通安保能应付得过来吗,又是一个重大考验。

  一个个矛盾、困难和问题接踵而来,摆在了福州人的面前。但是福州人没有退路,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正是凭着勇于“亮剑”的担当精神,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福州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4年来,福州全城“动员令”,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市民人人争先出力,体育场馆建设、市政设施配套、环境综合整治、交通路网改善、酒店景区提升、志愿文明服务、市场开发运营等工作全面展开、有序推进。多年的艰辛付出、砥砺前行,换来了八方宾客的一次次点赞。

  “青运会是对福州城市整体实力的一次综合考验。福州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也看得出福州人干事确实是铆着一股劲,有勇气、有担当、有韧劲。”青运会首席专家刘清早教授这样评价福州。

经过青运会的洗礼,福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也让全国人民认可了福州。我们可以自信地告诉世人,今后的福州将用青运会的历练演绎更加完美无瑕的盛典,创造更加荣耀的辉煌。

汕头需提高城市形象认知水平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添加日期:15年09月22日

      汕头,这个城市的视觉识别系统已经到了不得不设计的时候了,否则对汕头在国内、国际的形象营造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汕头能够建立观察智库,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进步。对于城市的未来规划、发展政策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之,所谓“智库”(think tanks)是一个辅助政策制定的高端研究、提案机构,包括范围很广泛,比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政策等等。智库绝大部分都是非营利机构,种类繁多,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是非政府型的,享受免税待遇,在其他国家有政府利益集团及商业机构资助,从事与之有关的研究和咨询工作。

       “智库”这个术语出现在1950年代,但是最早的智库可以上溯到19世纪,英国伦敦在1831年成立的“防卫和安全研究学院”(The Institute for Defence and Security Studies,简称RUSI)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智库。智库种类很多元化,其中有一些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城市遗产而组建的,比如“遗产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更多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智库,对政策形成起到参考和协助的作用。

       汕头位于粤东地区,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对周边有辐射性影响作用,通过成立这样的一个参考型的智库,对于集思广益非常有帮助,因此我对于这个智库的建立是很支持的。

       城市形象往往通过两方面而建立。一个是具体城市的本质,也就是说这个城市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城市的形象设计与之相符,能够推动、促进城市发展;第二个是形象设计的质量,形象对于本质的辅助作用颇大,因而需要有很好的团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执行。

       国内大部分城市在19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推出自己的形象、口号,包括视觉标志、导识系统、市花、城市色彩体系等等。在这些城市形象中,部分设计得很突出,也有部分不够成功。从过去的一二十年发展来看,一套成熟、优异的城市形象系统,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义来讲,城市形象由城市本身自然环境、经济构成、社会状况、特色建筑、商业背景、交通设施、教育水平等元素构成的,而其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城市形象包括:城市人文体系、城市历史沉淀、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识别系统。我们在这里谈的仅仅是最后一个,就是视觉识别系统的建立而已。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有一支很强的国际水平的形象设计团队,原院长靳埭强、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吴勇、徐楠、蔡仕伟老师均是国内很突出的设计家,有完整的本科生、研究生队伍,并且积累了多年从事包括重庆市在内的城市视觉形象体系的经验。

       汕头,这个城市的视觉识别系统已经到了不得不设计的时候了,否则对汕头在国内、国际的形象营造会造成一定的阻碍。由于各方面原因,比如地理位置离“北上广”这样主要发达地区较为偏远、人文历史沉淀和强烈的地方方言比较独特、经济发展离开发达水平尚有距离,汕头作为一个人口500万的城市在形象方面还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视觉形象系统需要统一布局,在全市的各个公共系统里面导入,否则仅仅浮在标志水平,就远远达不到提高城市自身形象的作用。我们从过去十年设计城市视觉识别形象的城市来看,好像澳大利亚的悉尼、美国的旧金山、德国的法兰克福、日本的东京和京都,都有很强烈的个性特点,对于提升这些城市的国际认知水平非常有帮助。

       我希望汕头也能够在这方面给予投入,提高这个城市的形象认知水平。

“多彩贵州”城市形象品牌营销策略方案

作者: 来源:《新营销》 添加日期:15年09月17日

  央视广告公司 中视海澜 营销部推荐

  2011年8月1日,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为主题,一部制作精美、立意宏大的贵州形象广告片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等黄金时段播出,打开了一扇让世人了解贵州的窗口。同样是在2011年,与贵州形象广告片同步,“贵州”形象标识发布。符号化了的“贵州”两个汉字中,隐约展现了贵州喀斯特地貌的景观,民族风情、物产资源、多样文化,贵州的山,贵州的名胜古迹,贵州的酒都以大写意的挥洒整合其中。通过几年多方位的策划传播品牌营销,切切实实给贵州带来了多方面的收益。多彩贵州风在贵阳天天演出,2012年演出收入突破了5000万。多彩贵州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占地7000亩。多彩贵州沉淀了很大的商业价值。多彩贵州酒,投资7.2亿,解决了1000多人就业。贵州旅游业近几年每年增长30%,2012年贵州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较上一年增加300亿,旅游业占到GDP的6成到7成,已经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事实上,早在2005年贵州就开始启动吕牌宣传活动,当时贵州省形象的严重缺失以及误读,改变贵州在他人眼中落后、贫穷的形象。正是在宏观的意识大背景下,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贵州形象传播策略。

  双轮三化:打造 “多彩贵州”名片

  贵州城市品牌塑造主要采取“双轮三化”模式。所谓双轮,就是通过对外宣传等公益化的活动培育品牌,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支撑品牌。公益化活动由贵州省政府主导,比如“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歌唱大赛,国际原生态摄影大赛等,针对贵州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寻找提取特色和提升品牌的方式、方法。关于品牌市场化运作,2005年底,贵州省委成立了直属于宣传部的副厅级单位多彩贵州中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专门的机构解决市场化的问题。

  此外,为了专业化地运作品牌,贵州省寻求外脑帮助,请品牌专家介入。“我们考虑的问题,一是品牌价值标准化,二是品牌市场运作专业化,三是品牌宣传多样化。

  市场化方面,对于与“多彩贵州”有关的设施如果是公益性的使用免费,但是要经过严格审核。如果是用于企业的商业化运作,则设立了相应的门槛。首先要看企业的实力,信誉度,以及企业从事的产业与“多彩贵州”的关联度如何。其次,我们探讨了一个授权模式,比如商标维护管理费,或是品牌入股。除此多外,企业要缴纳加盟费。多彩贵州中心主要负责品牌管理和维护。央视广告公司 中视海澜,推荐
  整合传播: 立体式推广“多彩贵州”

  对“多彩贵州”品牌,贵州省进行多方位、组合式传播,将文化与经济、新闻与文艺、境内与境外糅合到一起,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从以旅游文化对外宣传为主,转变为时政经贸与旅游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对外宣传。“近年,贵州省大力开展旅游文化对外宣传活动,初步树立了贵州‘宜游’、‘宜居’的形象。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在既继续抓好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工作的同时,又把搞好经济贸易、社会发展、投资环境等领域的对外宣传提到重要位置,逐步让外界对贵州省形成‘宜业’的认知,进而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形象识别。在时政对外宣传方面,贵州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座谈会、金融支持贵州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对外宣传活动,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周晓云说。

  其次,从以形象对外宣传为主,转变为形象对外宣传与新闻、文艺对外宣传并重。事实上,要更有效地塑造贵州形象,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周晓云认为:“近年来,贵州省委外宣办继续加强贵州形象宣传的力度,在央视大规模投放贵州形象广告,‘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已成为贵州形象的代名词,赢得广泛赞誉。今年3月,经过近一年拍摄制作,新版贵州形象片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屏幕,引起较强反响,扩大了贵州形象宣传的渠道。”同时,贵州加大新闻对外宣传的力度,整理推荐重点选题,争取重要媒体在重要时段和版面刊播贵州正面报道,通过第三方,更加权威、客观地向外界展示真实的贵州。此外,贵州还高度重视影视作品创作,借助影视作品讲述贵州故事、塑造贵州形象,《绝地逢生》、《奢香夫人》等贵州题材的电视剧先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广泛关注。

  最后,从以境内对外宣传为主,到境内、境外对外宣传并重。对于贵州这样国际化程度、知名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针对境内目标地区的宣传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周晓云承认,贵州还要不断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多彩贵州”在境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贵州的境内宣传已经有了相对较为成熟的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对境外宣传的需求必然会逐渐强烈,境外宣传与境内宣传的协同配合会逐渐增多。近年来,我们先后赴欧洲、日本、美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形象推广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央视广告公司 中视海澜,推荐

  纲举目张:放大“多彩贵州”集群效应

  贵州高度重视品牌形象塑造,提炼出“多彩贵州”品牌概念,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形成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贵州“符号”。

  首先,研究分析贵州的独特性,确立“多彩贵州”地域形象品牌。2010年“多彩贵州”注册商标,作为国内率先全面注册的省级文化品牌,目前已有46件“多彩贵州”商标注册证,460项“多彩贵州”商标权注册 到位。目前,“多彩贵州”品牌整合演艺、会展、工艺、金融等产业,在市场上不断发展,拉动投资4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延伸。

  其次,挖掘优势资源,致力于形成“多彩贵州”品牌集群。近年来,贵州围绕各市 州的特点,培育了一批地域性的子品牌和子概念,如贵阳“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遵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等。通过打造了品牌使“多彩贵州品牌形象越来越丰满。

  最后,策划实施对外宣传活动,不断丰富“多彩贵州”品牌内涵。连续4年,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举办旅游推介,“多彩贵州”国片展,多彩贵州风文艺演出等系列旅游、文化交流活动,扩大“多彩贵州”品牌影响力。

  双渠道触达:高空覆盖与近距离互动

  在“多彩贵州”形象宣传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后,2012年5月10日,贵阳地域形象宣传广告片在央视1频道、新闻频道午间12点30分《新闻30分》栏目播出,时长15秒。此次在央视投放贵阳地域形象宣传广告片,是贵阳加大地域形象宣传力度、突出贵阳生态优势、展示贵阳现代化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举措。

  央视作为全国性的大众传播平台,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可以为贵阳地域形象传播提供强有力的品牌背书。此外,央视也是传统媒体领域受众最为广泛的传播平台,覆盖面广,受众群体庞大,可以确保广告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触达最广泛的受众。

  从2009年至今,贵州在央视的形象宣传片投入,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从1亿到近2亿,高投入得来的是高回报。从2011年8月贵州开始集中投放央视,据CTR监测统计,到2012年12月31日,共有9亿人通过央视收看贵州形象宣传片,平均每人收看20次,收看3次以上的观众达到6.3亿。

  在运用传统大众媒体进行广泛传播的基础上,贵州还运用新兴媒体平台进行补位,使传播更加立体化,全方位触达受众。2011年7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网推出“微博贵州”,每天实时发布党委、政府重要信息,目前拥有近54万粉丝,在中国600多个政府宣传官方微博中名列前茅。贵州省政府新闻办还相继在腾讯网、人民网开通官方微博,并被人民网评为2011年“十大政务微博”。继“微博贵州”开通后,贵州9个市、州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在腾讯网集体上线,“贵州微博大厅”也在2011年年底推出。目前,贵州各级政府机构开通微博60多个,涉及外宣、公安、旅游、医疗卫生、工商税务、市政等部门。

  周晓云说,贵州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起来,使80/20法则与长尾效应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借助权威的强势媒体央视进行高空覆盖,一方面通过新兴媒体与受众互动,贵州以双渠道塑造多彩贵州形象,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央视广告公司 中视海澜 营销部推荐)

(五)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现有的市图书馆、博物馆设备陈旧,正常维护和更新改造投入不足,软硬件条件较差;在市场经济和旧城改造的冲击下,原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有的搬迁,有的变卖,有的拆除;文化产业资金筹措渠道不畅,社会参与度较小;文化产业创新机制没有形成;公共文化设施运行单位人事、分配、考核制度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城市精神、城市色彩定位缺失。鹰潭由于建市时间不长,城市精神、城市色彩定位至今缺失,使得鹰潭在城市化进程中难以得到文化元素的哺育和浸润,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风格。

    (二)城市建设理念不新。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往往更注重经济效益,而对城市形象的文化特色关注不够。一方面,在城市开发和旧城改造中,没有选择性保留含有特殊文化遗存的古迹和古代建筑,无形中造成了鹰潭城市鲜活个性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规划设计水平不高和资金投入不足,未能将鹰潭特色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城市有形的建筑物之中,致使城市建筑“千楼一面”现象的存在。

    (三)历史文化遗存和现代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对珍贵的文化遗存的挖掘、整理及宣传、推广工作相对滞后,比如龙虎山道教文化和春秋崖墓文化的知名度落后于其他世界自然遗产;道文化的表达、宣传、传播仍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阶段;铜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内容和标准;角山商代古窑文化、书院文化、“韬奋”文化等仍处于开发起步阶段。

    (四)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建设相关人才匮乏。一方面,兼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以及公共艺术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显得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各类文化人才尤其是城市文化创意与管理的人才也严重匮乏。

 

沈阳征集城市形象宣传语

http://china.toocle.com 2009092307:54 生意宝

生意宝0923日讯    
  本报讯(主任记者 高晓红)为提高沈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沈阳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从现在起征集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用语,截稿时间1020日,征集结果11月初揭晓。 

  本次征集活动由沈阳晚报、沈阳网承办,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委会,先海选出入围作品,在媒体上公布,由群众进行集中投票,最后综合专家评审和群众投票的情况确定获奖作品。宣传语要有鲜明的沈阳特色,一看便知是沈阳;句子不要太长,以不超过14字为宜;句式要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要富有感染力、亲和力。 

  征集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入围奖10名,颁发荣誉证书。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和电话,请投稿人自存底稿,来件恕不退还。最终确定的宣传用语,版权和使用权均为征集组委会所有,不再另付费用。 

  投稿方式:请将来稿寄至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沈阳日报集团D座沈阳网收,信封上注明沈阳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字样。邮编:110014。沈阳网也将开辟征稿渠道,详情请关注沈阳网首页,网址www.syd.com.cn 

 (一)以城市精神、城市色彩的定位,导引城市形象建设方向。城市精神是支配市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力量。要广泛征集、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认同感的鹰潭城市精神,对内体现凝聚力,对外展示亲和力。色彩是城市的建筑语言、形象体现。要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确定城市的主色调及辅助色。通过城市精神和城市色彩的定位,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领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一是做特城市出入口。要将道文化、铜文化、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符号有机地融入到鹰潭主要公路、铁路出入口以及连接出入口的街道、建筑、路灯、护栏、路牌、公交站等设施,使其以物的形态来体现城市理念、城市形象,让八方来客对鹰潭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做旺城市中轴线。要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沿龙虎山大道和龙虎山大桥这一中轴线,合理分布文化、体育、休闲、商贸和文化产业园区,使之成为鹰潭最重要的文化街区和文化产业长廊。三是做靓信江两岸。对信江两岸实行差异化文化发展战略,南岸以主题文化公园建设为核心,北岸以市艺术中心建设为核心,注重“临江形象”的塑造,形成一江两岸既富现代气息,又充满文化、生态氛围的靓丽景观带。四是做精老城区。要强化城市景观元素设施的精细化修建管护。对城区内现有的花坛、电话亭、公交站台、书报亭、广告牌、垃圾桶、邮箱、指示标牌、灯杆等城市公共设施,要有精细化修建、管护措施,及时修整残缺、破旧的设施,在确保功能性的前提下,进行美化。适时适当地融入鹰潭文化元素,逐步完善设施的风格、色彩、图案和标志等,让人们在休闲的生活中得到鹰潭文化的滋养。五是做响街道名称。要合理利用鹰潭辖区内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命名城区新修建的街道,做到地理依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的有机融合,彰显有特色的路名文化。

   (三)以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彰显城市形象文化魅力。一是突出道文化,全力打造“三个中心”。打造龙虎山世界道教朝圣中心。要借助道教深厚的历史资源和广泛的影响力,精心策划和持续组织一系列国际性有影响、有震撼力的道教文化活动,把龙虎山打造成世界道教信徒的朝圣中心。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重视开发具有道文化创意的旅游纪念品。打造鹰潭道教养生保健中心。以道教养生理论为依托,结合现代科学养生理念,引进和培养一批有实力的养生保健企业,建设具有道文化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基地、道文化养生保健园、中药材生态基地和健康养生产品销售中心。打造道文化研究和道文化知识普及中心。积极组织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和普及活动,扩大道文化的影响力。在市内各公园建设道文化知识普及园地,将《道德经》和道文化其他经典中与修身、齐家、治国等相关的经典名句(略加注释),隽刻在公园的路旁、水边、林中,供游人研习和体验。在全市党政机关中率先开展道文化知识普及活动,引领更多的市民成为鹰潭历史文化的宣传员。二是提炼历史文化精萃,建设“三大主题公园”。建设“雄鹰文化”主题公园。在现有的鹰潭公园,展示雄鹰文化,通过在园内以中、英文(图)介绍世界各地鹰的种类、形态、习性和分布,让人们在游览中,充分了解雄鹰精神。建设“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信江南岸的滨江公园处,是鹰潭最早的对外开放的商埠码头,也是鹰潭经济、文化的发祥地。可以将当年船民、码头工人、市民的劳作及生活的习俗、情趣、场景等,通过画展等形式予以呈现,打造鹰潭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古窑文化”主题公园。在积极争取角山古窑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认真编制保护方案,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设角山古窑遗址文化公园,再现3500年前我国最早的制陶和陶器贸易文化。

   (四)以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奠定城市形象的文化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市艺术中心,使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得到同步改善。

    (五)以营造文化氛围为契机,扩大城市形象的文化渗透力。一是强化网络、电视传播平台。充分利用“一报两台”及现代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鹰潭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加强全市广播电视广告管理,规范商业广告内容,净化声屏音屏,提升新闻媒体品位;创新宣传方式,在市一报两台开设固定栏目节目,积极开展鹰潭历史文化、城市精神的研究、讨论和宣传推广活动。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媒体,在国内主流网站设立宣传鹰潭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的连接网页,全面系统地介绍鹰潭城市发展和旅游资源,展示鹰潭独特的旅游产品及城市风采。二是组织策划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要继续办好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畲族文化艺术节等具本地特色文化活动,扩展和延伸文化活动的内容,扩大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同时要选准如论坛、赛事、朝圣、观光、艺术节等有效载体,加大对城市及城市文化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现有人才,加快培养一批鹰潭自己的文化人才。要以灵活方式与优惠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面向全国、全省、全社会招聘、引进高精人才,或征集、创作以鹰潭文化资源为题材的文化产品,促进本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四是促进市民素质在受益中提升。组织实施“市民文明公约”大普及活动,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相关文明行为准则;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的大众化、经常化、规范化,从而给予市民更多的人文关怀;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增强凝聚力和亲和力,培植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让市民发自内心地呵护鹰潭,热爱鹰潭。

通过城市管理不但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物质环境,而且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和谐、活泼快乐、礼让互助、精神高尚的文化环境。这就需要用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管理。但是,今天一些城市在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在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在管理效应上重近期轻长远。由于不能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不断从更高层次上寻求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导致往往在城市问题已然成堆、积重难返之际,才开始采取各种应急与补救措施。“城市病”所产生的系列病状及后遗症,病根在于城市管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应有的文化视野。

经过一年的广泛讨论和深入调研,我市于2011年1月正式确立了以“活力”为核心价值,以“每天绽放新精彩”为整体宣传口号、以莞香花为设计原型的东莞城市标识系统。联席会议昨日审议通过了《东莞城市形象总体规划工作方案(2011-2015)》。

  方案透露,我市将强力推广使用城市标识,目前清华大学东莞城市品牌形象课题组已编制《东莞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即将印发市直各部门、各镇街参考使用。

  会议要求,市内各级各部门要在日常办公、公务活动、市政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标识,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城市标识的宣传和应用,营造浓厚氛围。同时,为了防止标识被滥用、冒用,我市将对城市标识申请商标注册保护。

  城市标识出台后,我市拟于近期联合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在北京策划举办“中国城市形象论坛”,正式在全国层面发布和推广东莞城市标识系统。

焦点1:如何推广使用?

  六大渠道全面推介城市标识

  城市标识一经出台,如何全面推介是首要任务。方案透露,将从六大渠道入手,推动全市上下正确使用并积极对外推介城市标识,营造浓厚的城市形象传播氛围,分别是:

  出台规范:目前,清华大学东莞城市品牌形象课题组已编制《东莞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将印发至市直各部门、各镇(街)。同时,对城市标识申请商标注册保护,防止标识被滥用、冒用。

  政府带头:市内各级各部门在日常办公中(公务信函、礼品盒、礼品袋、个人名片、座位牌、纸等)带头使用城市标识。各镇(街)、各园区机关在办公用品中大力推荐使用城市标识。

  公务推广: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在今后的公务活动包括外宣、外事、招商、旅游、文化、会展等活动中,统一使用并积极对外推介城市宣传口号和城市标识。

  市政应用:在市政设施、市内主要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中广泛使用城市标识,在市内人流密集地规划设计推出城市标识户外广告。

  开发产品:以城市标识为基本元素设计开发系列城市礼品、纪念品、外宣品,在政府公务接待和会议活动中使用,并在市内主要参观点、旅游景点等免费派发或售卖。

  企业运用:鼓励我市商业机构、知名企业合法使用城市标识,扩大标识的宣传面。

  焦点2:如何统筹管理?

  将成立东莞城市形象管理委员会

  城市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更好统筹管理城市形象工作,我市将借鉴国内外城市形象传播的成功经验,成立东莞城市形象管理委员会,由固定机构和团队进行专业化的城市形象统筹管理。

  下来,还将制订东莞城市形象传播年度计划,并将市直各单位、各镇(街)的相关亮点活动纳入整体传播之中。各镇(街)、各园区下来会设立城市形象管理专员。

  根据方案,城市形象传播今年列入我市领导干部培训课程,通过举办一系列城市形象传播培训活动,提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传播意识和传播水平。

  同时,将组建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邀请国内外城市形象传播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资深媒体管理者、文化名人等,组建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借助其专业知识和社会关系,为我市城市形象传播提供智力支持。

  焦点3:如何进行传播?

  全方位宣传推介城市形象

  《东莞城市形象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出台后,我市即将在北京策划举办“中国城市形象论坛”,并正式向全国发布和推广东莞城市标识系统。实际上,这只是宣传推介的方式之一,方案明确,将通过包括各类媒体、各大活动等在内的“全媒体”广泛推介,具体而言:

  媒体宣传:将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大众传媒、户外广告、机场媒体等各类传媒资源,全方位宣传推介东莞城市形象。同时,策划一系列正面的、持续的、有价值的城市新闻点,吸引媒体全面、客观、主动宣传报道东莞。

  活动宣传:组织若干大型文体活动、大规模采访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市民参与体验城市魅力系列活动,策划城市形象高端论坛等大型主题活动,对内、对外传播东莞活力。

  影像画册宣传:我市将与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团队合作,拍摄若干富有创意、含东莞形象元素的宣传短片,并通过电视、网络视频、分众传媒等途径广泛播放。同时,制作城市宣传画册和系列城市宣传折页,并在机场、火车站、景点等城市接触点销售或免费向游客发放。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