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脱贫攻坚专题信息

发布时间:2019-11-18  |  浏览:

舞阳县辛安镇:脱贫攻坚工作亮点与经验做法

中原经济网   2018-09-13

近几年来,舞阳县辛安镇面对同一艰巨任务和同一个“起跑线”,按照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具体要求,以作风建设为抓手,着眼于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坚持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使扶贫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在历次观摩、考核、评比中稳居领先位次。

  抓作风 激活力 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辛安镇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重头戏,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用作风攻坚战保卫脱贫攻坚战成果。

  抓作风攻坚力促责任落实。辛安镇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镇村和各个脱贫攻坚责任人的责任,镇党政一把手扑下身子,坚持对脱贫攻坚工作亲自上手、一线示范,镇班子成员发挥表率作用,不以距离县城近为借口,放松要求,坚持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度,经常深入村组,入户摸透实情,镇村干部思想认识到位、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不讲任何条件,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添乱,通过以上率下,确保责任履行到位,打造出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好村级责任组的作用。为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全镇分9个管理区,管理区长分别有班子主要成员担任,为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对27个脱贫责任组组长实行动态管理,要求每个责任组长必须熟悉联系村的具体情况,了解上级各项政策和帮扶措施,会填写、审核档卡资料,对工作考核落后的责任组长随时调整,对新到任的责任组长有管理区长负责帮带,直到成为“明白人”,营造出“只向先进学习,不与落后对比”的浓厚氛围。同时,坚持每周五召开脱贫攻坚周例会,听取各责任组长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以台帐清单分形式部署下周工作,逐项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抓基层党建增强发展能力。辛安镇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坚持建强村级组织,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创业典型放到重用岗位,尤其是将培育“三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奉献精神强)支部书记作为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村支部书记中公务员身份的1名,“三强”村支部书记个人资产百万元左右的17名,镇主要领导不搞“遥控指挥、不当“甩手掌柜”,通过以身作则带头干、带领干,影响和带动村党支部书记,始终要把服务村民的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对无职党员实行“一编三定” 即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开展党员联系分包贫困户制度。通过以上率下、以下促上,把支部一班人团结在一起,真正拧成一股绳,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强化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首先要求村支两委干部要支持配合第一书记的工作,让他们在农村有面子、有位置、有胆子,工作舒心,一方面坚持强化工作检查、情况反馈和履职督导,镇领导主动与派出单位沟通联系,让第一书记在农村安得住身,沉得下心。同时,强化督导督查,通过纪律约束保证正常工作开展,组织第一书记分组督导观摩,交流工作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和调动第一书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成为一名精业务,强素质的第一书记,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该镇形成从上到下人人压担子、个个有任务,有效避免了工作棚架问题,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抓落实 严措施 突出问题导向促提升

  辛安镇坚持脱贫攻坚工作不搞“走读式”,更不搞“一阵风”,切实做好统筹、不打乱仗,以清晰思路扎实有序推进工作。

  认真贯彻上级要求。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难在精准。在如何做到精准上,辛安镇的秘诀就是:严格执行上级部署要求,条分缕析抓好贯彻落实。每次省、市、县脱贫攻坚相关会议召开后,该镇都及时组织召开党政班子会、镇村干部会等,对上级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把脱贫攻坚最新理论、重大部署传达贯彻到各个层面、每名干部,确保工作思想统一、导向明确、不走弯路。在此基础上,把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都分别制定工作台帐、任务清单,逐级逐人下达,层层推进落实。

  抓好精准识别。为把扶贫对象选准,辛安镇在各行政村广泛张贴群众自愿申请贫困户公告,让群众对照贫困户标准书面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户。在2017年5月、10月、2018年3月的三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中,各责任组坚持标准和程序,对照八大类负面清单,重点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户、4000元以下低收入户进行重点核查,做到应纳尽纳,杜绝了漏评和错评现象,有效提高识别精准度和群众认同度。2018年4月,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门口张贴扶贫公共服务热线电话以来,没有接到一个要求进入贫困户的信访电话。

  抓实挡卡规范。镇村两级按照档卡规范管理的有关规定,为使档卡资料信息更精准,首先对每一个镇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进行反复培训,能规范填写贫困户各类档卡资料,使之真正成为“明白人”。在此基础上要求所有档卡资料干净整洁,签字规范,相关复印件完整齐全,户说明格式规范,补充证明材料事实确凿。最后,按照户档“125”、村档“722”要求,实行统一档案盒、统一标签、统一封面、统一目录分类进行整理,正是有了从细从实要求,2017年4月,全市档卡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该镇召开。

  抓精准帮扶。如何把帮扶措施定准,辛安镇下了大功夫苦功夫,在弄清底数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统计核查,查找帮扶盲点,确保政策落实。针对贫困户家庭有劳动力的,解决农村小额扶贫贷款,安排到扶贫就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就业,搞规模养殖,搞农村小加工,安排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针对无劳动能力的户,落实好政策性帮扶措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民政低保五保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享受到位;针对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差的户,实施危房改造和“六改一增”,改善家庭居住和生活条件;针对发展动力不足的户,开展精神扶贫,鼓励其依靠自身劳动获得收入,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目前实施危房改造589户,实施“六改一增”温馨家园项目217户,安排公益岗位512人,安排贫困劳动力到扶贫就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就业109人,到户增收和金融扶贫实现全覆盖,户均享受3项以上增收帮扶措施,每户年增收8000元以上。做到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

  抓精准退出。辛安镇在落实好贫困户各项政策性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围绕贫困户“两不愁、四保障”、“三率一度”等,强化增收帮扶措施的落实,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使贫困户满意退出。为解决漏评错退问题,该镇在排查算账的基础上,先后组织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召开多次分析研判会,逐户逐人筛查,杜绝漏评错退;围绕满意度调查,各行政村在第一书记的积极参与下,村“两委”组织文艺汇演、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广大群众支持配合脱贫摘帽考核和脱贫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27个行政村满意度高达99%以上。

  抓问题整改。在问题整改上,针对上级反馈的各类问题,坚持照单全收,并对问题举一反三,坚持从基层对标,坚持自下而上查找问题,无论是16年的“回头看”,17年的“集中整改”还是当前的“问题整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村级开始深入查摆问题,提出目标措施,制定照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对照问题清单,紧扣时间节点,制定整改台账,狠抓问题整改。确保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达标不放过、群众对整改不满意不放过”。改变了文对文,乡抄县,村抄乡的问题,同时,还做到了“整改留痕”,所有问题整改全部备齐印证资料,使整改过程有迹可循、整改结果有据可查。

  抓创新 理思路 激发动力促脱贫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辛安镇坚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不断创新举措,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升脱贫成效。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澄清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底数,结合各村实际盘活光伏发电、产业基地、机动地、荒沟荒片荒塘等资产资源,充分盘活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优先在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设立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成立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土地入股,参与村经济管理,实行社会化经营,如刘庄村全村共有耕地1739亩,士兴合作社流转土地1600亩,仅次一项村集体每年受益10万余元;另外该村的瑞和建筑材料每年缴纳管理费20万元;招引的漯河东兴塑胶有限公司,不仅带动12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自2019年开始每年村集体收取租赁费10万元;光伏电站村集体年受益8.7万元等,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有的村依托村废弃学校、老厂房及集体建设用地,开展招商引资,对外联系在外创业有成人员,鼓励支持其返乡创业,发展扶贫车间及就业基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大力推进金融扶贫。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贫困户生产经营活动和增收创收项目。镇政府主动出击,克服制度瓶颈,不断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放贷模式,探索“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村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先后与玉川村镇银行、工商银行、中原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采取“四方联动”、“五位一体”等,对全镇贫困417户实施了金融扶贫。

  培育致富带头人。辛安镇将激活带头人作为经济的发展的“催化剂”,通过组织收看先进致富带头人宣传片,进村入户宣讲、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将致富信息和相关技术信息传送给农户,安排致富带头人外出培训,增强致富带富技能,树立引导作用,有效激发农民争当致富带头人排头兵,带头致富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如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兴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为镇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劲。

  大力推进电商扶贫。该镇积极鼓励支持农村淘宝、苏宁易购等电商企业在村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同时,还把电商培训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电商知识培训,支持引导村民开办网店,帮助他们对接电商平台,形成以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商等为骨干的电商队伍。如该镇的吴堂粉条,之前仅仅在周边有销售,自从参加了网店免费开展培训后,以舞阳县春峰粉条全新的管理模式,很快在网上打开了市场,目前已其客户群已成为二级经销商,提供网上及线下经营粉条、粉丝、粉皮等淀粉制品加工、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积极推进爱心公益超市建设。该镇按照促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与思想脱贫同步要求,通过深化社会扶贫,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建设15个爱心公益超市,不仅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提振主动脱贫的精气神,也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和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行动的积极性。

  总之,辛安镇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政策落实、创新发展举措,切实履行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增收脱贫、精准退出和帮扶工作职责,打通了落实主体责任的“最后一公里”。为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了成功做法,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为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聚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参考。

六盘水市突出“八个聚焦”

着力打好深度贫困村“百村攻坚”战

凉都扶贫 2019年9月25日

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六盘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突出“八个聚焦”创新实施深度贫困村“百村攻坚”,实现重点区域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对象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工作打法更加精准,确保全市96个深度贫困村按时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是聚焦吃不愁,在“吃饱吃好、结构合理、储备充裕”上攻坚突破。重点关注解决贫困群众的吃饭问题,大力实施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河谷坝区蔬菜基地工程、高山坡地喜凉蔬菜工程“三大工程”,完成蔬菜种植72.73万亩,帮助96个深度贫困村解决了贫1.2万人的饮食结构问题。明确了49776名干部对20万户60.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全覆盖,帮助解决橱柜、餐具等用具8600多套。对所有30345户160382人保障性扶贫对象,按照年均4140元的低保标准,全部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聚焦穿不愁,在“四季齐备、穿戴干净、摆放有序”上攻坚突破。结合脱贫人口“回头看”和大摸底大排查工作,组织发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3.5万人次开展大入户工作,帮助解决衣服、被褥等物质需要1400余件,开展精神文明宣讲9万多次,引导贫困户讲文明、讲卫生,保持衣服干净整洁、摆放有序、换洗及时。三是聚焦教育保障,在“全部就读、严格控辍、保证质量”上攻坚突破。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开展劝返复学1.3万余人次,并强化跟踪督促,实行控辍保学台账化管理,市纪委监委、市教育局部门牵头,组织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专项督查,倒逼责任落实。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严厉落实精准扶贫教育资助政策,下达各类资助资金5.44亿元,惠及学生52.13万人(次),做到应助尽助。四是聚焦医疗保障,在“全部参合、诊疗及时、兑现政策”上攻坚突破。全市726个行政村共配备合格村医1551人,确保每个行政村卫生室有至少1名合格村医,配齐必需药品。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合(参保)、贫困人口大病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大病救助”3个100%,全面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落实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履约。2019年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保)率100%,贫困人口就诊98万余人次,新农合补偿6480.53万元。五是聚焦住房问题,在“结构安全、门窗完备、内外整洁”上攻坚突破。全面开展农危房等级鉴定工作,对全域范围内的农村老旧住房,尤其是“四类重点”对象房进行了专项整治,共实施老旧房透风漏雨整治36060户,做到一户一户过关。2019年已开工危房改造1034户,全面完成深度贫困村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同步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六是聚焦饮水安全,在“符合标准、四季不缺、取用方便”上攻坚突破。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作,开展水质检验检测,共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74个,优化提升水质不达标的水窖共91个,共受益农村人口147.26万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七是聚焦产业扶贫,在“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上攻坚突破。重点发展蔬菜、猕猴桃、茶叶、刺梨、中药材、食用菌、生态畜牧业、石斛等八大特色产业。明确由8位市领导领衔推进“8+1”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现了各重点产业专职化负责、专班化跟进、专业化提升。今年调减籽粒玉米50.96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到436.99万亩,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5281元、增速10.3%左右,一产增加值70.57亿元、增速5.4%。八是聚焦环境整治,在“内外扫除、垃圾清运、干净整洁”上攻坚突破。组组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团委、志愿者团队和结对帮扶责任人4万余名进村入户开展“三清一改”整治,入户发动群众打扫卫生20余万人次,帮助贫困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深度贫困村庄环境改善大幅提升。

省委深改委推广贵溪脱贫攻坚这一做法

看看哪些经验被肯定

贵溪新闻中心 2019年5月28日

导读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贵溪市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怀感恩之心,立脱贫之志,鼓发展之劲,聚奋进之气,全力补齐脱贫攻坚的“精神短板”,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进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积累了非贫困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经验。日前,由中共江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江西改革动态》以“贵溪市‘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在动力”为题,推广了这一经验做法。

 

   

创新“增收激励法”

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劳动脱贫致富

贵溪市在扶贫工作中,注重破除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不搞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而是创新“增收激励法”,帮助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和产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实行年初签订协议,把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且有创收意愿的贫困户作为增收激励对象,签订“增收激励”三方协议;全程跟踪帮扶,帮扶单位会同相关部门从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年底兑现奖励,对达到既定增收目标的,根据增收情况,由帮扶单位按协议兑现500-800元资金奖励。2018年全市帮扶单位共计发放“奖励红包”近200万元,贫困户脱贫致富干劲得到进一步激发。

创建“爱心扶贫超市”

建立正向助困激励机制

贵溪市积极整合资源,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捐赠各类生活物资,创建“爱心扶贫超市”,建立正向助困激励机制,发挥“兑换+慰问+济困”功能,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动和善举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取商品,有效改变少数贫困户“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靠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不良习气,也理顺了一些非贫困户的不平衡心态。目前,5344名具备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覆盖率87.7%。

营造良好氛围

凝聚感恩奋进正能量

贵溪市大力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扶贫政策宣讲、评选“脱贫之星”等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扎实开展“同吃同劳动、真心扶真贫”等大扶贫、大宣讲活动,解决贫困群众信心缺乏、动力不足和“等靠要”思想问题,激发了贫困家庭的致富动力。在全市大张旗鼓开展“脱贫之星”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宣传实干争先、发家致富的先进事迹,强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为贫困户脱贫树立“比、学、赶、超”的榜样。同时,为已经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发放“脱贫光荣证”,激发贫困群众感恩心、自尊心、荣誉感,让他们脸上有光、身上有劲,形成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我能脱贫”“我脱贫、我光荣”的浓厚氛围。

贵州六盘水:用“四个三”攻坚法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

中国扶贫网 2018-11-08

贵州省六盘水市既是贫困山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4个县(市、特区、区)中有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水城县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有68个贫困乡镇(13个极贫乡镇),615个贫困村(162个深度贫困村),截止2018年8月,有贫困人口2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8%,高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且大部分贫困群众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严峻现状,为了精准破题,2018年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深入基层一线、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县区人口、经济、产业、二元结构等现实状况,突出重点难点,把握时间空间,提出了“盘州市和六枝特区两翼先行,水城县(含钟三战区北部5乡镇)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确保如期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谋定2018年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213个村出列,盘州、六枝率先实现“减贫摘帽”,水城县2019年实现“减贫摘帽”的目标,并配套出台了《实施春风行动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年实施方案》1+12文件和《关于实施深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细化了攻坚路径,明晰了攻坚目标,通过在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六盘水探索和总结了脱贫攻坚“三段”、“三级”、“三专”和“三严”攻坚法,打出了六盘水的特色、打出了干部的士气、打出了工作的进度,增强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强力推动“春风行动”“夏秋攻势”,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定基础。

围绕“三段”攻坚法这个方法路径,强化一县一策,迅速拿下脱贫攻坚战基本面

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行“三段式”攻坚法,分县区精准研判、精准施策。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的15个月分为大战、再战、续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150天(其中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为第一阶段,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为第二阶段,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为第三阶段),根据各县市区“减贫摘帽”考核时间,倒排进度,算清时间帐和任务账,明确各县市区各阶段攻坚节点和任务,达到量身安排、因县施策、精准谋划、整体部署的要求。

精准研判是关键。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共组成6支暗访督查调研队,对各县市区开展全覆盖专项暗访督导,先后分别从六枝到盘州到水城再到钟山,一站站调研、一站站梳理、一站站分析、一站站部署,在精准排查脱贫攻坚问题和短板、全面摸底工作现状和战况基础上,逐一召开脱贫攻坚调研座谈会,以问题为导向,深刻剖析、因地布局、因地制宜、分类别指导、分区域推进,精准谋划对应的招法战法。精准研判了六枝特区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工作“十个不够”“十个缓慢”的问题,盘州市“三个不够”以及水城县“十个不”“十个滞后”的问题,钟山区“三个不清”“十个具体问题”的问题,为明确攻坚思路、一县一策夯实基础。

明晰思路是前提。在精准研判的基础上,找准攻坚节奏,先快拿下基本面,后慢补齐短板,以“大干100天、再战50天”两段攻坚法推进六枝特区、盘州市“两翼先行”,以“大战150天、再战150天、续战150天”三段攻坚法决战水城县“中路突破”,各县市区细化时间、细化目标、细化路径,逐一打好脱贫攻坚歼灭战,最终实现全市全面决胜,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因县施策是抓手。在六枝特区,要求倒排工期,实现满负荷工作法,成立指挥部,组建攻坚专班,量化考核标准,分解工作任务,层层压实市、县、乡、村干部责任,发挥前线指挥部和各方帮扶力量作用,实行日调度工作制,推进工作落实。在盘州市,要求盘州市要按照不服气变争口气、被动战变主动战、脱贫线变小康线的“新三变”要求,做到户户见面、人人过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水城县,要求全面落实好“四个三”攻坚法,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钟山区,提出实施“一体”攻坚,“分段”攻坚和“分级”攻坚法,要求四大班子政治上清醒、形势上清楚、方法上清晰,围绕考核达标的标准和任务,强化政治担当、强化通力合作、强化工作重点,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民生情怀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北部五乡镇与水城县同步退出。

任务加压是保障。在各阶段工作任务细化的前提下,着力围绕住房安全加快、饮水安全加速、教育保障加力、医疗保障加强、环境整治加油、“一专到底”加密、组织保障加重、作风纪律加压“八个加”的工作思路,把握工作节奏,用足绣花功夫,以作战的思维来制定战法,在时间空间上赢得战略主动,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围绕“三级”攻坚法这个联动机制,突出责任落实,着力构建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领下,按照“包到人、包到户、包到位”一包到底的要求,围绕县乡村“三级”联动攻坚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别挂帮两个省级极贫乡镇,19名市领导“一对一”挂帮督导19个深度贫困村,34名厅级党员领导干部挂帮联系54个村,113个市直部门挂帮联系198个贫困村,1.5万名各级干部帮扶5.9万户贫困户17万贫困人口,着力构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选派2262人(次)市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驻村轮战,明确县、乡、村三级攻坚责任,把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层级,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真正把产业扶贫责任链和工作链压紧扣实。

加强县级统筹谋划。推行县区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牵头成立县域指挥部,聚焦县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统筹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项目化台账,实行挂图作战,动态管理,定期召开专题会,调度工作推进情况。

配强乡级党政班子。从市直机关选派67名干部到162个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任党政副职,实行市县直机关党组织扶贫与乡镇脱贫“捆绑考核”。聚焦关键战役攻坚,由乡(镇)党委书记牵头危房改造,乡(镇)长牵头饮水安全,组建相关工作专班,倒排进度,查缺补漏,满负荷开展工作,切实推动工作责任落实。

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通过高校招聘、选派市县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驻村轮战、派遣优秀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等方式,配齐配强村居班子。把脱贫攻坚考核结果与村干部薪酬挂钩,实行绩效管理,每月扣除一部分薪酬作为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根据各阶段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组组通等工作完成情况兑现报酬,通过奖优罚劣,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压实“最后一公里”责任。

围绕“三专”攻坚法这个战术战法,组建工作专班,精准提升关键战役的效果质量

围绕“春风行动”“夏秋攻势”任务目标,按照“一名领导专职负责、一个团队专班攻坚、一套打法专业保障”的“三专”攻坚法,通过市、县、乡、村联动,抽调40名县级干部、7300余名乡村干部,组建县级专班67个、乡镇专班472个,同步建立市县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库1327人,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专职化负责、专班化跟进、专业化提升。确保打好“四场硬仗”“四个聚焦”“产业革命”“三改三化”等关键战役,精准提升关键战役的效果质量。

突出“三个链条”促增收。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以“三变”模式落实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大力发展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达320.75万亩,调减玉米种植142.27万亩,带动农户233.4万人(贫困户20余万人),38.36万户入股农户实现股权分红,户均分红1551元,红心猕猴桃成为贵州出口俄罗斯第一金果。

突出“三改三化”优环境。启动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和房屋靓化、庭院硬化、环境美化“三改三化”工程,加快打造新农屋、新庭院、新生活,房屋风貌改造6.85万户,房屋靓化6.2942万户,改厨18.3万户、改厕11.9511万户、改圈4.7万户,庭院硬化15.4万户;“组组通”开工3921公里,占任务数的101.37%,完成路面2659公里;开工饮水安全工程203个,完工62个,受益人口18.99万人;新建及改造电力线路850公里。

突出“三个保障”惠民生。坚持把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作为保障之策。全面清退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高中、中职学费、书费和住宿费;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和6个100%;精准锁定“四类”重点对象完成危房改造60266户,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4个,搬迁规模达到26336户1040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027户72949人,将于2018年全部实施完成。

突出“四个聚焦”强帮扶。加强六盘水和大连的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截至目前,大连与六盘水高层互访6次,结对县区间对接10余次,部门间对接交流70余批次、600余人次、调研项目200余个、走访贫困户300户,大连市援助资金1.02亿元(是2017年的2.6倍)全部投向贫困乡村。

围绕“三严”攻坚法这个工作保障,确保责任落实,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

通过严明工作纪律、严格督导检查、严厉追责问责“三严”攻坚法,对县市区、乡镇实施排名考核、黄牌警告、挂牌督战,通过严肃考责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脱贫攻坚抓细抓实抓到位。

严明工作纪律强约束。以严格的纪律约束,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制订脱贫攻坚期内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稳定管理办法和领导干部驻村轮战、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等管理制度,对脱贫攻坚干部实行满负荷工作法,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严明党政同责纪律、工作时间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包保帮扶纪律、驻村轮战纪律、扶贫资金纪律、考核评价纪律和约谈问责纪律等,以铁的纪律护航脱贫攻坚。2018年以来,全市组织6批共计1496名市县领导干部驻村轮战,轮战干部吃住在村,在乡镇党委的统筹下开展工作,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请假2天以内需书面向乡镇党委书记请假,请假3天及以上需经单位主要领导同意、报同级党委组织部审批。水城县史志办副主任石舒德作为蟠龙镇高仲村驻村轮战队队长,2018年4月20日下午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开高仲村,直到4月23日才返回开展驻村工作,5月,石舒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截至目前,全市调整作用发挥不好的第一书记187名、驻村干部366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91人。

严格督导检查强实效。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率队,采取“四不两直”暗访和“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对各县市区开展全覆盖专项暗访督导,先后分别从六枝到盘州到水城再到钟山,一站站调研、一站站梳理、一站站分析、一站站部署,在精准排查脱贫攻坚问题和短板、全面摸底工作现状和战况基础上,逐一召开脱贫攻坚调研座谈会,以问题为导向,深刻剖析、因地布局、因地制宜、分类别指导、分区域推进,精准谋划对应的招法战法。市、县攻坚办和职能部门紧盯国家、省在巡视、审计、督查督导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各地“春风行动”“夏秋攻势”推进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县区实行动态排名阶段评估机制,对乡镇实行“一日一督查、一日一调度、一周一报告”,对重点工作进度指标进行督查排名,排名倒数三名的乡镇实行黄牌警告、挂牌督战,累计2次黄牌警告的约谈决胜工作团长及乡镇党政正职,督促各级党员干部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实、过程实、结果实,一实到底。

严厉追责问责强作风。围绕“护民生、促脱贫”主题,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聚焦“四个意识”不强、政策落实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不规范、工作开展不扎实、考核监督不严格等七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行“督查、通报、问责”一体化,对省定2个极贫乡镇和市定11个贫困乡镇及162个深度贫困村巡察全覆盖。今年1至8月,扶贫领域共发现问题线索694件,立案515件549人,党纪政务处分302人,问责122人,以问责倒逼工作落实和作风转变。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连续刊发我市经验做法

平度扶贫 2017-07-12

平度市立足实际、先行先试,通过创新资金整合机制、严格项目程序,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项目惠民生,探索出一条提升扶贫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新路子。目前,为贫弱村庄、贫困户整合各项涉农资金1.4亿元,社会扶贫资金6028 万元,把2万多名贫困群众吸纳到产业化长久稳固脱贫链上,带动了40个贫弱村庄“摘帽”。

一、谋篇定策,架起干群“连心桥”。立足贫弱村庄“五通十有”和精准扶贫到户,推进各类资金有效整合使用,促动扶贫资金切实用在群众最需、最盼、受益最大的项目上。一是超前谋划定规划。坚持用规划规范引领资金源头整合工作,严格按照规划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实现了脱贫规划与资金保障相统一、 项目建设与资金整合相统一、 工作方向与资金投向相统一。各镇街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充分尊重考虑贫弱村庄、贫困户意见,因村因户制宜,拟出详细的年度镇街、贫弱村和贫困户扶贫规划。市扶贫办对各镇街扶贫规划进行评审,确定阶段性和年度支持重点项目,作为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的依据。二是顶层设计定盘子。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工作推进情况,研究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制定了市级领导、经济强镇联系帮扶贫困镇,市直部门和企业结对帮扶贫困(经济薄弱)村工作方案,明确联系帮扶的市级领导,安排5个镇街,对口帮扶5经济薄弱镇,组织149个市直部门和209家重点企业对贫困村、经济薄弱村“二对一”联系帮包全覆盖。为贫弱村庄落实帮扶第一书记、成员单位、规模企业,并审定项目资金整合方案。三是现场办公定资金。年初,帮包单位、“第一书记”、规模企业到贫弱村现场办公,与村“两委”干部围绕规划,进一步细化整合方案,研究措施,对接项目,议定资金。坚持“一村一纪要”,将部门的帮扶任务、议定的整合金额、规定的完成时限等内容,通过《会议纪要》形式予以明确固化。各部门根据项目资金整合方案,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项目资金,千方百计把贫弱村、贫困户帮扶的“拼盘”做大做实。四是顺应民意定项目。由村“两委”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根据村民意愿制定本村脱贫攻坚项目规划表,按先急后缓排定建设顺序,公示无异议后,经所在镇(街道)核实签字后,报市扶贫办项目管理组审核,分村、分类建立全市脱贫攻坚项目库。

二、握指成拳,释放资金“洪荒力”。统筹整合各类要素,依托扶贫项目规划,引领项目资金整合,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达到“各上一门料、共办一桌席”的效果。一是财政扶贫资金“作引子”。2016-2018年,青岛市对平度市209个贫弱村庄拨付3年扶持资金共30045万元(其中,81个省定贫困村每村每年40万元、128个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每村每年30万元), 2016年一次性拨付到位。为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该市结合实际,探索了建设扶贫农创体、探索光伏扶贫试点、发展特色旅游、购置优质资产、土地流转等五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蓼兰镇依托杨家顶子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整合3个贫弱村扶持资金220万元和企业自筹资金180万元,建设占地4500平方米“智能育苗温室大棚”,将扶贫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完美结合。目前,合作社共发展大葱种植面积1200亩,节本增收110多万元,为3个贫弱村每村每年分红5万元,并将周边12个村庄的50户贫困户138名贫困群众纳入产业链,实现稳固脱贫不返贫。二是行业扶贫资金“唱主角”。主要包括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涉农资金和专项资金,变部门多头分散投入为政府捆绑集中投入。2016年共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8800万元,用于贫弱村庄“五通十有”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今年,财政局已确定1540万元“一事一议”资金用于70个贫弱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村22万元。另外,全市特色小镇和旅游线路建设、农村公路大中修和村际道路网化、电网改造等项目总投资14.13亿元,其中覆盖了大多数贫弱村庄,将极大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社会扶贫资金“补缺口”。主要包括市直单位、规模企业及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以及党员干部个人结对帮扶资金,共募集社会扶贫资金6028万元。其中,青岛和平度319名驻村“第一书记”,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302万元,实施了157个扶贫项目。各部门、企业帮助贫困镇、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116个,投入扶贫资金2014万元,结对帮扶的209个贫弱村中,有21个实现了脱贫。青岛市委组织部派驻南村镇郭家埠后村“第一书记”赵秀忠,争取协调各项资金458.5万元,帮助村庄实施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农电综合改造、文化科技下乡、村庄亮化为主的“爱民、富民、育民、安民”四项工程,仅供水项目一项,就为村集体一次性增收近6万元。

三、严查严管,打造安全“金钟罩”。一是评估评审到位。成立了18名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及复验专家库,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效益发挥到极致,确保项目和资金安全。在评估崔家集镇蔬菜扶贫农创体项目时,专家们把前5年的西红柿价格全部进行了调查,最高价时,每亩多少利润,最低价时,每亩多少利润,进行了综合分析。又对今后5年的市场行情进行了预测,确保市价最低时综合效益仍远超农粮收入,才确定项目上马。二是公开公示到位。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及村镇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扶贫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及时全面的向社会公开公布项目名称、资金规模、建设内容、预期目标、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等。三是评价验收到位。在扶贫项目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注重跟踪监管,并聘请、组织扶贫、审计、监察等部门或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对扶贫项目的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审核认定。四是资金拨付到位。扶贫项目资金报账严格执行群众参与式管理,由项目村或项目实施单位提出资金申请,经市扶贫办审核,由财政局统一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五是监督管理到位。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镇(街)、村及各扶贫项目均指定专人负责,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强化扶贫资金申报、审批、验收、拨付等多个环节规范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产生效益。

四、厚积成势,昂首阔步“小康路”。一是产业项目长久致富。产业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2016年,全市共立项扶贫开发项目189个、总投资2.39亿元,竣工118个、累计拨付资金6331万元。培育了大樱桃、樱桃西红柿、西瓜、芹菜、映霜红桃、光伏、旅游、电商等一批村级主导产业,改善了群众出行、饮水、娱乐、灌溉等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地标产品擦亮招牌。围绕全市已拥有的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1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大力推广“地理标志产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依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成熟的市场主体技术和市场优势,先后发展了60多家合作社,把5000多名贫困户吸纳到产业化脱贫链上,实现了长久脱贫不返贫。目前,平度名牌农业总产值达11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带动农民年增收2亿多元。三是“农创+扶贫”铺就新路 。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创新、创业的能力,把“农创+扶贫”作为贫弱村庄提升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来抓。截至目前,该市投资3896.8937万元,在11个镇 (街道)的50个村庄建设了扶贫农创体,平均资产收益率达到8.15%,为贫弱村庄脱贫摘帽注入持久动力。

我市创新“八个一”措施助力脱贫攻坚

迁安报社 2018-06-11

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创造性地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创新“八个一”措施,助力脱贫攻坚。

“八个一”即图、册、表、纸、信、二维码、微信群、电子档案。图,绘制迁安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图,对18个镇乡、85个村、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行政区域图上进行标识,列出是否因病、五保户、低保户、住房等级等内容。册,制作迁安市脱贫攻坚工作手册。手册中收录了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简明工作提要、脱贫攻坚政策明白纸、市四大班子包联贫困户安排表、贫困户基本情况统计表、分镇乡贫困户统计表、专项情况统计表、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等内容。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扶贫办工作人员、督导组成员人手一册,遇有政策调整和数据变更,及时调整。表,绘制迁安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一户一策”情况汇总表,对建档立卡户涉及到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教育扶贫、扶贫成效等情况进行一一列出,上墙,每户涉及到的情况一目了然。纸,印制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简明工作提要、迁安市扶贫政策明白纸,全市共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1290张,“先诊疗后付费”26家定点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和涉及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医、计生专干,人手一张,1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及卫生室全部悬挂迁安市健康扶贫政策贫困户明白卡。信,制作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封信,对列明贫困户自身基本情况,对该户应享受到的各项帮扶政策、帮扶责任人等情况一一列明,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和前景,让他们对脱贫奔小康充满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群,建立迁安市脱贫攻坚微信群、迁安市扶贫市直工作群、迁安市扶贫镇乡工作群、迁安市帮扶责任人联络群、扶贫办工作群,保障工作沟通及时、畅通。迁安市脱贫攻坚微信群邀请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帮扶责任人130多人入群,每天在群内系统地播发扶贫脱贫相关政策,进行微培训。截至5月底,共推送消息25期。电子档案,着眼“一户一策”精准深度不够等问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电子档案,每户一个二维码,连同政策明白纸一同发放到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详细了解各种帮扶信息,包括帮扶责任人相关信息、市包联领导相关信息、本户一户一策情况等,方便快捷。同时,建立脱贫攻坚二维码微网站,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全市贫困底数、各项扶贫政策、扶贫工作动态等各种扶贫相关信息。

通过实施“八个一”措施,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职责清晰,政策宣传深入人心。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享受的政策明了,各帮扶责任人对应承担的职责明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条理分明。

重庆市脱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2018-01-12

  内容摘要:重庆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从统筹推进、资源整合、创新推动、问题导向、典型示范五个方面入手,有的放矢,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使“六个精准”扶贫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取得了特色产业有效带动、项目金融合力扶持、旅游扶贫日益兴旺、电商扶贫有序推进等一系列显著成效。本报告在总结重庆市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为借鉴兄弟省市成功做法,拓展我区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由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组成专题调研组,赴重庆考察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先进经验,并深入到城口、巫溪、奉节等贫困县实地调研。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庆市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重庆市委、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脱贫为底线、致富为目标,按照统筹到区域、精准到人头的基本思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撑保障,加大政策力度,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构建“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

  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学笃用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对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全面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由市领导挂帅,组建18个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33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部实行区县委书记和区县长双组长制。充分发挥区县党委作为本区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乡镇党委一线战斗部、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三个作用”,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市、区县、镇乡、村四级书记齐抓共管。

  坚持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整合38家市属国有企业组建4个帮扶集团,重点帮助彭水、酉阳、城口、巫溪4个县;实施市内区县对口帮扶,组织160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深化鲁渝扶贫协作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签订“1+8”扶贫协作协议,率先建立扶贫爱心网站,资助贫困人口4.4万人。选派驻村工作队2915个、第一书记1688人、驻村工作队员2万余人,落实结对帮扶干部19.9万人,实现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全覆盖。

  (二)形成“目标聚焦、政策汇集、资源聚合”的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的基本原则,始终聚焦“2020年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总目标,始终紧扣“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三大任务,提出到2017年底,开州、云阳、巫山3个区县整体脱贫摘帽,13.6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底,石柱、奉节2个县整体脱贫摘帽,10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9年底,城口、彭水、酉阳、巫溪4个县整体脱贫摘帽,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攻坚目标,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脱贫攻坚的意见》一个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度贫困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等三个具体工作方案,构建“一文三案”深化脱贫攻坚政策框架。各级各部门围绕“一文三案”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办法40余个,形成了“1+3+N”的深化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聚力推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3.4亿元,贫困区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149.5亿元,筹集各类社会资金66.1亿元;创新推出“扶贫贷”“贫困扶助贷”“再贷款+”等金融精准扶贫产品30多个,贷款余额达到700多亿元,凝聚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三)落实“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精准到人”的帮扶举措

  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科学绘制脱贫任务图、时间表。针对贫困村不同类型,分类推进交通、水利、文化、金融、科技、电商、乡村旅游、就业培训、环境改善、村企结对等十大行业精准扶贫行动。针对不同致贫原因,深入实施产业扶持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资助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生态保护脱贫、保障兜底脱贫“六个一批”精准到户到人帮扶措施。累计安排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资金19.1亿元,推动柑橘、榨菜、生态渔业、草食牲畜、中药材、茶叶、调味品等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延伸覆盖,支持贫困人口参与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和电商、乡村旅游“10+2”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201个、“网上村庄”电商扶贫服务站91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2家,特色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62.7万人。借助市级扶贫集团、区县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等平台,建立劳务对接机制,培训贫困人口21.9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8.7万人,针对特殊困难贫困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万个。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政策,统筹实施贫困大学生“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学生38万人次。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五重保障”制度,对患重病、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施集中医治、居家康养等分类救治和“普惠+特惠”“分级+分类”多重补助,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帮扶59万余人次。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完成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5.39万人。坚持农村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符合条件的20.7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四)突出“集中精力、集中火力、聚焦深度”的攻坚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高、一低、三差、三重”识别标准,从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甄选出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实行18位市领导一对一“定点包干制”和“指挥长制”。18个牵头部门选派1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担任驻乡工作队长、50名机关干部到深度贫困乡镇开展驻乡帮扶;市级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精选88名干部到深度贫困乡镇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市、区县累计选派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达500余人,形成了“市领导+市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度贫困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指挥体系和“驻乡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的落实体系。集中力量实施稳定脱贫提升、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扶贫提升、生态保护提升、人口素质提升、公共服务提升、村“两委”提升等“七大攻坚行动”。建立每日讯息交流、季度报告工作、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奖优罚劣工作制度,确保聚焦聚力、一抓到底。各区县积极开展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村的识别和帮扶工作,累计识别出深度贫困乡镇39个、深度贫困村395个,一对一落实区县领导定点包干,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切实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五)建立“常态督查、严格考核、从严执纪”的落实机制

  制定《重庆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市委将脱贫攻坚作为专项巡视重要内容,对未脱贫的9个区县开展全覆盖专项巡视。整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力量,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实行“点对点”通报、“一对一”约谈、“面对面”指导。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区县,落实专人蹲点指导、现场督办。出台《重庆市区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较真从严开展考核评估,对考核结果靠后的,由市委领导约谈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被约谈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达16人次。出台扶贫项目资金民主决策、公示公告、村级义务监督员等十项监管制度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的意见》,逐县签订扶贫领域党风廉政责任书,定期召开扶贫资金监管联席会议,形成了内部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脱贫攻坚以来,针对33个区县开展市级集中大督查20余次,先后问责工作不力的县乡干部100余名,调整不胜任现职的村级党组织书记150余名,召回不在状态的驻村工作队员300余名。

  (六)营造“积极奉献、拼搏进取、攻坚拔寨”的浓厚氛围

  依托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聚焦脱贫故事”“跟着党报去扶贫”等专题专栏。创办《重庆扶贫专报》《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简讯》,及时宣传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大力推进以村风民俗、自立自强为重点的农村公序良俗建设,积极评选“五好家庭”、建设“六美家园”,建立脱贫退出正向激励机制和脱贫荣誉制度,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推荐评选表彰,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2名,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2个、先进工作者2名,表彰市级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198名。挑选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人、致富带头人、脱贫致富等18名先进典型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找对致富路子。

  二、几点启示与思考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感到重庆市高要求、高标准、高投入的扶贫实践值得借鉴。当前我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冲刺总攻的决战阶段,需要攻克的是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仍很艰巨。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脱贫攻坚工作:

  (一)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筑牢脱贫攻坚的基础

  我区贫困旗县基本上都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地区,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财政收入不多、居民收入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贫困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关键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把强旗县和脱贫攻坚统一起来,着力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加快构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老树开新花”,促进传统动能焕发新的生机。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蓬勃发展。着力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技能,使之融入到现代产业链当中,分享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促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二)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

  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内蒙古由农牧业大区转变为农牧业强区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出路。要切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贫困地区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带动贫困人口提高发展能力。总结推广四子王旗“贷资入股”“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溢价收购、利润返还、股份分红、工资收入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农牧民稳定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体系。积极利用电商、物流等现代商业模式对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造。建立和完善“企业+网商+种养殖大户+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建立农牧民电商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引导贫困户标准化种养殖,让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特色农畜产品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积极开发贫困地区农牧业多种功能,着力打造体验型新业态,实现农牧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

  (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脱贫致富成效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规划和支持发展贫困地区特色效益农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牧区成为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着力解决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分散户生活配套等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贫困农村牧区垃圾专项整治,加大贫困农村牧区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切实改善村嘎查卫生状况。要引导带动广大贫困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推进绿色扶贫绿色脱贫

  我区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甚至是恶劣地区,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进一步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逐步扩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范围。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收益水平,积极开发增设生态公益岗位,让他们多一条稳定就业增收的渠道。生态环境比较好的贫困地区,要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把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生态环境比较差的贫困地区,要推广鄂尔多斯市治沙扶贫模式,大力发展沙产业、草产业等特色产业;通过异地扶贫搬迁,减轻生态承载压力,并组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逐步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引导作用和倒逼机制,促进贫困地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

  (五)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补齐脱贫攻坚的短板

  贫困村嘎查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集体经济普遍薄弱,而集体经济是实现农牧民共同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要加快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加快推进清产核资和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到户,建立起股份合作制的运行新机制,不断实现和增加贫困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鼓励村嘎查集体占股、村嘎查集体代建档立卡贫困户出资占股,管理人员占股和村民共同持股,打造利益紧密联结的共享机制,各方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局面。自治区应及早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的地位、功能,提出扶持和发展措施;安排支持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给予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

  (六)坚持脱贫攻坚与扶志、扶智结合,激发内生动力

  物质扶贫固然重要,但精神扶贫同样不可或缺。从长远来看,脱贫攻坚光凭外力推动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加快改变贫困人口“被扶贫、被脱贫”的固有模式,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长期以来,扶贫项目大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导,一些扶贫干部在扶贫项目执行过程中大包大揽,形成“干部干、群众看”的“保姆式”产业扶贫现象,导致贫困群众“等、靠、要”被动式扶贫仍大量存在。面对这种情况,要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通过各种方式,对群众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提升贫困人群的科技素养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自我造血”的能力。由此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消极被动状态。

  (七)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打赢攻坚战,关键是要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培育具有较强经营创业能力、适应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着眼配强“领头雁”,大力选拔群众信得过的“创业型”村嘎查书记。围绕健全精准脱贫组织体系,大力推行“支部+N”“党建+扶贫”等组织设置模式,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公司、专业协会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促进扶贫链、产业链和支部链深度融合,互融互促。在加强村嘎查基层党组织的同时,要选好配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推动驻村第一书记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在责任落实上,推行“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列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各级书记坚守党建“主阵地”、种好扶贫“责任田”。

  (八)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开展行业扶贫和企业帮扶专项行动

  坚持分类施策,开展行业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借鉴重庆市“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做法,精准绘制脱贫任务图、时间表。针对我区深度贫困地区不同类型,分类推进交通、水利、电商、乡村旅游、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行业精准扶贫专项行动。行业牵头部门针对不同致贫原因,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措施,确保产业扶持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资助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生态保护脱贫、保障兜底脱贫“六个一批”精准到户到人帮扶措施。

  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组织一批有能力的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战。整合自治区直属国有企业组建若干帮扶集团,重点帮助深度贫困旗县;组织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专项行动。

  (九)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

  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贫困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孝亲敬老,树立良好家风。着力培养贫困户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贫困群众行为,坚决遏制农村牧区酗酒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引导贫困户破陋习、讲文明、树新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