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外地经验
外地经验

河长制专题信息

发布时间:2020-06-10  |  浏览:

河长制走向“河长治”

——胶州市河长制工作纪实

半岛+阅读   2018-08-17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胶州市河长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提前半年实现全面建立河长制目标,河湖管理保护进入新阶段。

健全河长制体系,实现河长全覆盖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青岛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7年4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河长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见河长”到“见行动、见成效”,从河长制向“河长治”大步前行,在实践中作出了诸多有益探索。
为了将河长制工作做实、做细,市河长制办公室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全域统筹、河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为抓手,2017年在青岛市率先制定出台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胶州市严格落实上级河长制实施方案,制定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市级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8名为市级河长,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105名作为镇(街道)级河长,在沿河村庄支部和村委班子中选取648名村级河长的胶州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实现了“河长”全覆盖。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制度来管理河道,来管理各级河长,并把各级河长作为河道管护的第一责任人,来履行保护、管理、治理的“三位一体”职责,为河长制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53条河流一河一策,全面开展工作

在此基础上,市河长制办公室还按照“统一设置要求、统一安装格式、统一公示内容”三统一的标准,设置完成省、青岛市、胶州市、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河库(湖)河长公示牌648块,竖立在河岸醒目位置,标明河道基本情况、各级河长名单、职务、河长职责和管理目标,同时,公布监督电话和联系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

2017年5月开始,胶州市相继对辖区内的27条中小河流和26条支流沟渠,逐河逐段实地勘察,在梳理河湖现状的基础上,调查摸清河湖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治理的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制订53条河流“一河一策”三年整治实施方案。方案就是命令,市河长制办公室紧紧依托市整治实施方案,围绕上级部署,依法做好河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2018年底前,完成市级以上重要河库湖的划界工作,2019年,全面展开划界工作,到年底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完成综合治理的河库的)划界工作。2020年底,确保完成验收。

加大巡查力度,规范河长巡河频次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胶州市共组织召开河长制市级会议9次,河长制成员会议20余次,镇级(街道)会议30余次。市总河长市委书记孙永红和市长张友玉分别召开总河长专题会议、总河长会议,安排部署河长制工作。

根据省第1号总河长令的规定要求,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各级河长按照“全覆盖、抓重点、明责任”的要求,加大对包干河道的巡查力度,规范河长巡河频次。市级河长一月一督查,镇级河长一周一检查,村级河长一天一巡查。通过重点督查、定期检查、常规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河长牵头抓总,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合力,确保河长巡河取得实效。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

市河长制办公室对市级河长联系单位的工作职责提出明确要求,落实河长联系单位工作职责。并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镇办(街道)全力配合,逐河逐段实地勘察河道“五大”违法行为,共排查出违法活动、违法建筑1038处。至2017年11月30日,全面完成问题整治。期间,市河长办成立三个专项督查组,一对一、点对点地开展实地督导,对问题进行挂牌督战,销号管理,比青岛市规定时间提前一个月率先完成任务。今年河长制办公室继续组织开展2017年河库(湖)整治行动问题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治行动成果,防止问题反弹。

开展清河行动,集中清除各类垃圾

为了使整治工作顺畅,河长制办公室还不定期组织开展“清河行动”,由市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友玉主持召开“清河行动”部署会议。组织全市有关单位和镇(街道),按照“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标准要求,集中清除河库(湖)岸边、滩地和水面漂浮物等各类垃圾。各镇(街道)也全部出台了清河行动实施方案,并深入一线,到现场组织实施,每周根据进展进行通报,确保清河行动取得实效,使河库(湖)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与此同时,实施河道管护结合,成立长效管护队伍。一方面,与原有的部分水利设施管护员有机结合,整合资源,聘用河库管护员475名。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截至目前,已设立民间河长229名,河道警长53名,志愿者服务队33支。

完善污水处理体系,护好河流健康

稳步推进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闭工作,持续,善“1+10+9+X”城乡污水处理体系,铺设污水管网24公里,建成前韩、大高、葛家庄污水处理厂。整治入河排污口,实施“口长制”,一口一策,因口制宜,严格封堵整治非法排污口,强化刚性约束、确保刚性管理。

河长制工作面大、量广,千头万绪,但核心要义是让老百姓享有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获得感从未改变。基于这一认识,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表明态度、做出样子、展示形象,利用5年时间将全市重要水系流域整治一遍,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标准要求”。积极争取青岛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批复中小河道治理重点县5段河道项目,总投资1.13亿元,计划今年12月底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另外,根据胶州市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碧水河、南胶莱河、跃进河分别位于胶东国际机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殊位置,以及洋河近几年来的持续治理情况,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先行示范,计划投资6.64亿元,治理河道65.73公里,计划2019年底竣工。

实践创新无止境,从河长制向“河长治”大步前行,胶州市深入推进河长治水管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保护好河流健康生命,努力使胶州的河更畅、水更美、山更绿。

成都“三长联动”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2019-04-09 成都日报

官方河长+民间河长+数据河长

暮春时节,成都摸底河畔草长莺飞。作为“官方河长”,青羊区金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轶开始了一天的巡河。

“担任摸底河金沙段河长以来,我们坚持定期巡河,持续不断地巩固治水成果,并及时处理了一些发现的问题,全力让摸底河长治久清。” 一步一个脚印探索成都基层治水路线的刘轶站在岸边认真地记录巡河情况。

而让刘轶巡河更加高效的,正是成都“数据河长”——“成都e河长”手机APP。这套河长制信息系统方便了河长了解河道基本信息,及时交办问题、督促整改、验收销号。

与此同时,家住摸底河畔的“民间河长”邹志芸,积极加入到了巡河的队伍中。“我们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保护河道,志愿者与热心市民都在积极参与,形成了治水网络化覆盖,有了实际效果。” 运用“数据河长”,发动“民间河长”,“官方河长”刘轶对成都打赢碧水保卫战充满了信心。

摸底河畔“三长联动”高效巡河,正是成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直以来,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总体谋划、系统推进、久久为功、抓住关键,坚决打赢蓉城碧水保卫攻坚战,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坚实的水生态环境保障。

官方河长

成都共配置四级河长10801名

形成河长制“1+10”制度体系

据了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构建“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组织体系,成都共配置四级河长10801名,确保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同时对辖区内无河湖的也同步设立区域河长,配合推进河湖治理、宣传等工作。全市设立河道警长214名,更新河长公示牌10109个。

同时,成都形成了河长制“1+10”制度体系,出台了《关于全面实行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市域内所有湖库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明确了重点湖库(紫坪铺水库、三岔水库、石盘水库)市级河长,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网格化管理。印发金马河、锦江、沱江流域“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县级“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193套、乡镇级“一河一策”四大清单821套,编制一河(湖)一档708套。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落实落细河长制六大任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强化空间管控,深入推进水域岸线管护;着力三水共治,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狠抓流域治理,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注重精准施策,着力推进水生态修复;加强法治保障,严格开展执法监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民间河长

成都共聘请3058名各类民间河长

拓展河长制管理保护工作覆盖面

人人都是锦江水生态治理“主人翁”。“带着孩子们巡河,是希望他们了解到,现在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水环境的行动中来,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了解到很多污水进化的科学方法。”来自民间环保组织的刘耀源自发组织了相关志愿者,一起巡河,保护锦江水生态,成为一名积极的“民间河长”。

“民间河长”这种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是否受到鼓励?据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成都市在全面完善四级河长工作体系的基础上,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民间河长”,推动全民治水。

据了解,目前,成都共聘请3058名各类民间河长。“招募‘民间河长’是成都市对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有益尝试,是引导公众参与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目前,成都市河长办与民间环保组织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并借助民间环保组织的平台邀请培训民间河长,拓展河长制管理保护工作覆盖面。” 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民间河长”的引导、示范、鼓励和带动,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深化我市河(湖)长制管理工作,也是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域生态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数据河长

成都开发投用河长制信息系统

在线河长巡河率达到100%

“数据河长”将发挥哪些作用? “成都开发投用河长制信息系统,率先实现电子化巡河。”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积极推进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率先完成了“成都e河长”手机APP建设运行,管理系统PC端即将试运行。

截至去年底,注册河长达10462名,上报问题24103个,完成整改19113个,整改完成率80%。

“数据河长”有何优势?据了解,“成都e河长”既方便河长了解掌握自己负责的河道位置、水质、排口等基础信息,又方便河长及时交办问题、督促整改、验收销号,尤其是大大缩减了跨区域问题流转程序,加强了跨区域联动协作,目前全市所有在线河长巡河率达到100%。本报记者 胡清 摄影 吕甲

创新

崇州市建立全省首例 “河长制+法院”联合监管制度

“目前,成都正探索建立‘河长制+’机制,不断拓展河长制工作覆盖面。”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基层探索河长制管理新模式。

据了解,崇州市建立全省首例“河长制+法院”联合监管制度,陆续派驻15名员额法官对基层河长进行一对一的司法辅导,提高水环境问题办案的效率。

都江堰市建立“河长制+检察院”工作机制,成立生态旅游检察联络室,探索深化水生态旅游检察模式,助推“河长制”落实。

邛崃市积极探索“河长制+为村”管护模式,充分利用“为村”微信平台,广泛宣传河长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覆盖271个村,注册村民16.5万人,群众参与度极高。

现场直击

一株茂盛水草 “破案人”露出了笑容

站在成都摸底河畔,看着清澈河水中摇曳的茂盛水草,青羊区河长办主任颜崇建和他的同事们都露出了笑容。

作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基层工作者,眼前的水草能让颜崇建露出笑容,是有充分原因的。“这种绿油油的水草,要在好的水环境中才能存活下来,如果水质变差,水草就会变黑枯萎。”说起河中的水草,颜崇建有些自豪,“这些水草都是治水之后,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

而茂盛生长的水草背后,是一群成都治水“破案人”曾蹲守三天三夜,抽丝剥茧,寻污溯源的辛勤付出。

治水犹如“破案” ,对于青羊区河长办的“破案人”来说,寻找污水排放的源头非常重要,在青羊区总结的“寻污溯源、截污控源、治污清源、防污正源”“十六字要诀”中,寻污溯源在第一步,这也是治水“治本”的关键。

时针回拨到半年前,摸底河蜀辉桥段旁的河面上突然出现大面积的泥浆水,与不远处河段的清澈河水形成鲜明对比,而违规排污者不定时地短暂向河里排放污水并不容易被抓住,这也是取证困难的重要原因。“必须找到!”这是当时青羊区河长办所有工作人员的决心,也是因此,这群“破案人”进行三天三夜的巡查蹲守,最终抓到了正在违规排污的工地。

不管是“小散乱污”企业违规排放,还是老旧院落雨污分流管网老化出了问题,经过缜密的“侦查”,这群“破案人”都尽力找到源头。而接下来截污控源就成了“必修课”,“我们针对不同河道实际,采取清淤疏浚、雨污分流、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措施,以下河排污口治理为工作重点,结合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坚决整治餐饮企业向雨水管网排放污水。同时,通过实地查勘、编制方案、现场协调等方式,实施老旧院落雨污分流改造。”

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青羊区河长办的“破案人”见证了成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进程,也因为茂盛水草在清澈河水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露出笑容。

碧水长天共一色

——我市2018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综述

2019-02-18攀枝花日报

初春时节,阳光温暖。沿着金沙江和雅砻江畔巡游,江水细波腾腾,盛开的攀枝花把清澈的江水映得通红,碧水长天之间,呈现出一副壮美色彩。

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攀枝花举全市之力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这项伟大的“治河工程”。江河湖道悄然变美背后,镌刻着我市谋定疾行、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维护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的态度和决心。

生活在攀枝花的每一个人如今似乎都切身感受到,身边的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江河河水变绿了、河道变美了,城市山水的容颜已经焕然一新。

河长治河

攀枝花临江而建,有着“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的美称,也是长江上游流域重要的生态涵养地。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用实际行动部署落实“河长治河”。

2019年春节刚过,东区向阳村石华社区党支部书记贾春梅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带领巡河员开展辖区金沙江段的“巡河”,“金沙江就在我们社区门口,我们要不折不扣保护好她,让她碧水长流。”作为我市的第四级(社区级)河段长,贾春梅和同事们坚持巡河,每日两勤,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好辖区段金沙江以及岸边的生态环境。

我市坚持河长巡河问河常态化。2018年,市级河长巡河20次,县(区)级河段长巡河465次,乡(镇)级河段长巡河5647次,守水有责、守水担责、守水尽责成为各级河(段)长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巡河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问题整改。全市共开展4轮河流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共排查问题1400余项,整改完成1200余项,通过狠抓问题排查整改,有效遏制了河湖乱象,维护了河湖健康。

2018年,我市坚持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市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情况亲自调研、重点问题亲自督导、关键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会议亲自主持,市级领导共主持召开会议19次,作出批示33件次。通过发挥“头雁”作用,促进了部门协同,形成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构建了高效运行机制,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市、县两级均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将水库、塘坝、渠道统一纳入湖长制管理体系,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行。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均已建立河(湖)长组织体系,全市共设立675名河(湖)段长,其中市级河(湖)长10名、县(区)级河(湖)段长93名、乡(镇)级河(湖)段长158名、村级河(湖)段长414名,河(湖)长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

根据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河、把关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制定了2018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和5条河流四张工作清单,对市级5条河流94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机制;根据河流自然属性,加强协同联动,主动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联防共治,建立“区域+流域”防控机制;对2018年工作要点和市级5条主要河流四张工作清单实行每月报送、季度通报、半年小结、年度考核的工作调度制度。建立起“调度制+联动制”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公安、发展改革、林业、经济和信息化、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实现协同治理。

长治久清

勤于耕耘,方有收获。攀枝花用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以主人公的担当意识,一步步筑牢长江上游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生态屏障。

2018年,我市全面完成河长制工作任务。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江河湖道治理实现“长治久清”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资源保护——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水资源“三条红线”管控机制,不断强化各县(区)年度考核力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金沙江2条主要支流、雅砻江5条主要支流水功能区划定工作。出台《攀枝花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一个工业园区只设置一个入河排污口的布局要求。建立完善全市入河排污口信息档案,对全市125个入河排污口逐一开展复核和登记;对金沙江、雅砻江干流及支流25个规上入河排污口和主要规下入河排污口设立标识标牌。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实现规上入河排污口全覆盖。

水域岸线管理——印发《攀枝花市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方案》,全面启动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河、把关河水域岸线划界工作。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共发现问题18个,整改销号16个。开展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沿岸固废物点位专项排查,排查固废物点位47处,对13家固体废物贮存处置不规范的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 (下转2版)

(上接1版)对多家河道采砂场、废物堆存场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深化“企地”合作,初步建立了河(湖)库清漂协商机制,累计投入3000余人次,清理打捞雅砻江、安宁河漂浮物超过26000立方米。

水污染防治——制定《攀枝花市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方案》《2018年攀枝花市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工作》,与各县(区)、园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开展攀枝花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完成全市五大类源1420家普查对象数据专网录入工作。实现农业面源污染“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体目标任务。攀枝花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PPP项目全面开展,39个计划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

水环境保护——编制《攀枝花市良好水体保护方案》,每月公开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每月公开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完成2018年全市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中28家涉水单位和12家涉磷、涉氮企业自动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工作,实时对COD、氨氮、总磷、总氮四项因子进行监控。观音岩引水工程实现格里坪水厂、大渡口水厂、炳草岗水厂顺利通水,攀钢江5、江8和大渡口污水处理厂3个入河排污口污染源完成综合整治,全市5个市级、7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5个环境问题整改全部完成。1至12月,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金沙江、雅砻江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Ⅱ类,安宁河昔街大桥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Ⅱ类。生态环境部对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现场确认,未发现环境问题反弹情况。

水生态修复——投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项目资金7299万元,推进米易县安宁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修建安宁河河堤24公里,打造滨河景观长廊2公里,建成沿河健身绿道8公里,完成安宁河县城段美化绿化、草场河生态环境整治等城镇水域岸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大河流域炳仁线连接桥至阳光家园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河道0.96公里。实施米易县、仁和区、西区3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面积40.42平方公里。利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和资金,在金沙江主城区、大河流域、安宁河流域、把关河流域重点生态脆弱区开展生态综合治理,治理面积2000余亩。在安宁河流域、雅砻江流域实施退耕还林4.12万亩,管护5大流域森林面积485万亩。水生态修复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各流域森林覆盖率均达到年度任务。

天府新区兴隆街道推动河长制高质量发展

西南传媒网 2019-10-11

自河长制工作推行以来,成都市紧扣“制、治、智”三字开展工作,始终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治”水为主线,以建设信息“智慧”系统为基础,创新河湖管理手段,聚焦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多措并举,水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街道作为生态河湖保护的重点区域,以坚持目标导向,打造生态美丽河湖为目标,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再现清澈秀美河湖景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明显增强。

全面推行河长制

天府新区兴隆街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加强江湖湖库管理保护的决策部署,制定了《兴隆街道河长制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兴隆街道河长制管理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兴隆街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巡查督办制度》、《兴隆街道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部署所辖流域内江河湖库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防洪能力提升、水网体系建设、行政执法监管等河长制管理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既治乱又治病治根,打造生态美丽河湖。各级河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领责,勇于担当,集中力量啃下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中的“硬骨头”,河湖面貌得到改善,赢得群众点赞。

创新治理出成效

天府新区兴隆街道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天府新区兴隆街道设立双总河长,党工委书记、党工委副书记主要负责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和总河长,建立镇、村两级河长体系,竖立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截止目前,兴隆街道共设立镇村两级河长32名,每条河流和湖泊都有了“家长”。

2018年以来,天府新区兴隆街道总河长坚持亲自抓、带头干,既挂帅又出征,把市委市政府和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发现的问题和落实河长制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分级分段(分片)明确河长责任,逐级推动落实,真正实现河湖“有人管”。

为促进基层河长履职尽责,街道河长制办公室依据年度考核评分细则,通过现场督查与台账核查,对各村河湖情况进行考核评分,真正实现河长制管理工作纳入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惩罚”直接挂钩,迫使各级河长切实担负起河湖守护责任,推动所在区域河湖管理保护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实践中,天府新区兴隆街道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三制”,合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

一是河长制管理工作会议制度,由街道河长牵头,在贯彻落实街道总河长会议工作部署下,开展全街道河长制管理工作事项的联席会议,协助配合各级河长开展工作,与河长一起巡河、一起发现问题、一起研究对策、一起督导检查,增加各级之间的日常沟通协调工作,有效解决了街道河长办和村级河长之间的联系“断层”问题。

二是河长制管理工作信息通报制度,街道级河长制办公室通过设置公示牌、建立网络平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新闻宣传引导等方式,对重点督办事项的处理进度和完成效果等情况进行公布,从而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兴隆街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河长制管理工作巡查督办制度,制定了河长“认河、巡河、治河、护河”四步走的履职标准化流程,每次巡查要现场填写《河长制管理工作巡查情况表》,发现问题要及时拍照或摄像留存记录,并提出整改要求,通过细化工作要求,确保各级河长从认识河湖、发现问题到制定措施、开展常态化管护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天府新区兴隆街道以河长制为平台,本着“全面、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水岸同治、区域共治,让河湖靓起来,让水域美起来,打造生态美丽河湖,还百姓清水绿岸,真正实现了“管得好”。

认真负责还百姓美丽河湖

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各级河长在履职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巡河、治河、护河责任上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盯住“盆”和“水”来实施河长制,集中整治乱建、乱采、乱堆、乱占,开展相关整治工作,统筹推进河湖水域空间、水环境治理和控源节污,把河长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消除了河湖常年积累下来的“老毛病”,河湖“毛病”正一个一个被治愈,生态美丽河湖逐步呈现。

同时在“民间河长”的引导、示范、鼓励和带动下,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深化天府新区兴隆街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域生态环境。

未来,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将以河长制为契机,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总体谋划、系统推进、久久为功、抓住关键,推动河长制工作呈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而努力。

 白云映碧水 水清两岸绿 南宁市全力推进河长制

广西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近来,家住南宁市仙葫开发区蓉茉社区的黄晓红有了一个新习惯,那就是晚饭后沿着与那平江平行的道路散步。而在南宁市河长制工作推行之前,这里附近的居民“闻江色变”。“原来河边又脏又臭,每次路过都会加快步子。去年经过整治,河道干净了,河水变清了,住得舒服,心情也愉快。”黄晓红对如今的环境很满足。

去年以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打造全覆盖、信息化的河长体系,持续推动绿城品质升级,使南宁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目前,南宁市15个县(区、开发区)、126个乡镇(街道办)三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率达到100%;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江河湖库从“面子”到“里子”实现全方位管控,河长制在南宁市落地生根。

A 一河一长 清水长流

南宁,依水而生,因水而秀,得水而兴。如何保护好江河湖库,事关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生活在南宁的每个市民。

漫步水塘江畔,草长莺飞,河水清澈,“水塘江的水越来越清了,也没有了前些年的臭味,沿岸都种植了大量树木花草,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良庆区大沙田街道志远社区党支部书记、基层河长刘海清感慨道。

作为河长,刘海清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巡河,看看有没有排污口排污、水面上是否有垃圾和漂浮物……事无巨细她都要管。“去年南宁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后,水塘江的治理也很快提上议程,各级河长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河段管理。”刘海清表示,除加强巡查外,他们还把推行河长制的目的和意义向居民进行宣传。

刘海清说,治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支持,不少居民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发现问题会主动通过微信群及时向居委会反馈,共同参与到河长制工作中,“河长制”在大沙田街道得到了扩面提升。以水为媒,街道与居民互动结硕果,社区黑臭水体变成“上有花,下有鱼”。

现在,像水塘江一样,南宁市3623条大小河流、745座登记在册的水库、7个湖泊都有人管。

去年以来,南宁市坚持党政主导,健全体系,夯实责任,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全力推进河长制。

南宁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第一总河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总河长。在由市长担任西江、郁江干流市级河长的基础上,按分段管理原则,由相关的市领导分别担任西江、郁江干流右江南宁段、邕江、郁江横县段、左江南宁段、八尺江、清水河、武鸣河副河长,协助市河长开展工作。

同时,创新性地将主城区18条内河河长升级为由市领导担任市级河长,明确了38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由县(区)领导担任河长,高位推进工作的落实。创新性地出台了《南宁市河长制工作巡查制度(试行)》,明确各级河长巡河的内容、方式、次数。

截至4月8日,南宁市各级河长共巡河1.6273万人次,其中市级34人次、县级427人次、乡(镇)级4721人次、村级1.1091万人次。

B 一河一策 空气常新

江面碧波荡漾,时有白鹭戏水,岸边花木交融,绿草如茵。

暮春时节,走在邕江两岸,目光所及让人惊喜连连:亭子示范段沿岸繁花似锦,绿道全线贯通,便民设施齐全,自然亲水空间多样;邕江南岸的万达茂段,大气恢宏的沿江休闲景观带与五象新区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发展同步,为新区的景观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岸的桃源大桥至凌铁大桥段凸显“平西情怀”,融合平话山歌和师公戏等民俗元素的平话怀古广场、师公戏小剧场、平话剧场等人文景点将一一呈现。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南宁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做好水文章,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邕江两岸148公里岸线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打造“百里秀美邕江”。该工程包括16个子项目,规划建设面积约2253.63公里,总投资约91.4亿元。

截至3月中旬,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约48%。其中,自治区党校至三岸大桥提升改造南岸完成70%,北岸完成77%;清川大桥至五象大桥南岸完成90%,北岸完成88%;邕江精品示范段、江南滨江休闲公园、邕江滨水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完成40%,邕江PPP项目全线开工建设,亭子旅游码头已完成护岸建设。今年,南宁市将继续加快推进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确保沿江74公里风貌改造于8月30日前完工。

随着工程稳步推进,邕江正经历着一次华丽转身——水位逐步抬升,滩涂荒地变成空气清新的滨水美景,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

开展为期两年的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各类污水管网建设。截至2月底,南宁市完成约278.5公里的城市内河直排口数量、流量、水质的情况复核调查和470个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基本消灭城市内河两岸违法排污口,完成市本级污水管网建设607公里;提标扩容污水处理厂,大幅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狠抓流域性生态综合治理,将99.4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具体落实到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那考河、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等流域治理PPP项目,良庆河—楞塘冲综合整治项目,竹排江下游段水质提升系列工程等,计划总投资321亿元,力争将黑臭水体改变成环境优美的休闲公园。

C “互联网+” 青山常在

为实现河长制信息的扁平化管理,今年,南宁市率先在全区开发了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河长制”,助推南宁市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好愿景。3月26日,该平台进入公开测试阶段。

3月29日上午,南宁市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公开测试第三天,平台微信公众号端口接到首个市民举报,江南区沙井街道西明大桥东200米处排污口有大量污水排出。这一信息通过平台迅速下达到江南区河长制办公室以及相关河长,要求及时进行处理。

当天中午12时,江南区河长办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经调查发现,该处排污口因截污抽水设备故障,未对截污水池的污水进行抽取,导致污水溢出流入邕江。17时,截污抽水泵房修复工作完成;18时,排污口污水停止溢流;3月30日10时前,河面清洁工作完成。事件每一步的处置和结果都在平台上反馈,整个处置时间不到以前的1/3,效率提高80%。

该平台有PC版、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端口,整套系统应用“互联网+”,可实现基础信息在线查询、任务通知在线发布、巡查问题在线处理、重点项目在线统计、动态信息在线监测、目标责任在线考核等功能,大大提升各级河长的履职能力。

截至4月22日,该平台已整合全市市县乡工作方案中涉及的2808个村级河段现有的各种基础数据、116块河长公示牌、10个自动水质监测点、30个国控省控市控水质监测断面、47个排污口和3个测试监控视频等信息,年内将实现公开运行上线。

南宁市河长制办公室河长制工作科负责人陈国丽介绍,下一步河长制办公室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所有河流的水体实现水质的监控和视频的监控,逐步完善一河一策的内容,不断更新系统,最终实现“点一点检查河长履职,拍一拍上传河道问题,扫一扫查看治水动态”。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通过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全区前列:2017年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17美丽山水城市”;今年3月13日,南宁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初步建立起山水绿城与人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半城绿树半城楼”是南宁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到过南宁的人都称赞“这是一座可以呼吸到绿色的城市”。

河长制促“河长治” 我市河长制体系全面落实

眉山网 2019-06-24

盛夏的傍晚,市民三五成群,漫步在东坡湖、通惠河、青衣江畔,吹着晚风,呼吸着清新空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如今,我们身边的河流正悄然发生变化,呈现焕然一新的靓丽容颜,这是市民的切身感受。这些变化,得归功于河长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落实。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市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围绕“六大任务”,持续开展“四项行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河湖生态问题整治初见成效:截至2018年,市级17条河、湖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优良水体7条,Ⅳ类水体4条;青衣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岷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重点小流域思蒙河、金牛河、毛河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Ⅳ类,醴泉河、球溪河总磷浓度分别下降41.1%、9.4%……

  一串串数字,是全市上下集中发力,攻克环保难关,为守护一方“碧水清流”努力与探索的成绩单。

  扛责上肩 构建全责任体系

  我市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8条、人工湖泊1座、水库309座、渠堰451条。然而,在曾经的粗放发展中,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毛河、醴泉河、球溪河等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治理刻不容缓。2017年3月起,我市相继出台《眉山市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各区县、乡镇也及时制定印发了本区域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根据系列方案,我市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设立市级河长33名、县级河长121名、乡级河长333名、村级河长1500名,同时配套建立河道警长制,实现全市河湖长制无缝衔接、全覆盖保护管理。

  “此外,我市还新设了眉山市河长制办公室,各区县也分别成立了总河长办公室和河长制办公室,最大限度发挥各级河长办统筹、协调、督促作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创新机制,建立“双长三总、两员一警、一河一图一表一策”工作推进机制,设立双河长,对纳入市级河长制管理的17条河流(湖泊),均明确2名市级领导任河长。同时,每条河流(湖泊)设立“总监、总参、总检”,分别由人大、政协和纪委领导担任,形成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河长办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动履职的河长制整体推进体制机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河长制落实情况被纳入市、县两级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各地还将河湖管护责任细化到项目、明确到具体时间节点,层层传导压力,严格奖惩兑现。“实行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编制了17条河(湖、渠系)四张清单,进一步完善巡河督导制度、长效保洁制度,建立提示约谈通报制度,强化督查检查。仅2018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7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及专题会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开展河长制工作专题调研20多次,并针对环保涉水问题,逐县调研,“手把手”把脉、“发点球”整改;市级河长巡河184次,县级河长巡河2362次,乡级河长巡河13574次。

  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职责明晰、任务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水”工作局面。

  标本兼治 推进全流域治理

  曾经,因水质受到污染,毛河(彭山段)变成一条臭水沟。近年来,河长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对症下药开出三个药方:关停整治养殖场、建污水处理厂、调整产业结构。如今,毛河河水清澈、环境优美,每天到岸边散步休闲的群众络绎不绝。

  河湖之病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千头万绪,河长怎么干?

  我市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给出了答案:水陆统筹,标本兼治。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农村河塘整治,全面加强河湖水域生态治理修复,更重要的是加强源头控制,坚持治水先治污。

  截污控源治源头。我市按照“工业污水不出园、生活污水必进管、畜禽污染不下河”的要求,强力推进工业、畜禽养殖、城乡生活污水、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我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升级改造205座,已完工147座(包括主体完工),在建32座;关闭畜禽养殖场2217个,完善粪污处理设施4992个,种养结合面积120多万亩,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2%;全市化肥使用量同比降低10.98%、农药使用量同比降低3.75%;工业“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推进,1511家工业“散乱污”企业全面完成整改;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全面覆盖,建制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此外,我市还在内源治理、生态修复上下功夫。划定市县水功能区,整改入河排污口93个,开展三次集中清河清淤行动,投入资金1亿多元,组织近50万人次,动用机械近5万余台时,清运河面漂浮物、河岸垃圾、河底淤泥等约193万吨;开展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新建和改造绿色生态廊道280km、河道绿地8800多亩,栽植垂柳、海棠等绿植共计77万株。

  与此同时,我市还制定出台《眉山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眉山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撤销、调整等相关工作。全面清理了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68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入河排污口。目前,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已全部取缔。

  如今,我市各地掀起河湖全域治理的新高潮,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产,正成为我市许多地方的自觉行动。

  合力攻坚 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从水质下降,到“又闻鹭鸣声”,岷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沿岸居民笑言“又可以卷起裤腿,下河捕鱼捉虾了”。

  岷江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正是得益于我市在河长制工作中的持续发力。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还群众“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家园美景,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铁腕治污、铁面执法,创新建立“环保+公安”模式,在市公安局设立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县(区)公安(分)局设立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在各工业园区设立环保分局。大力构建由生态环境、水利、公安、农业农村、经济和信息化等多部门组成的常态化河湖管理保护联合执法队伍,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2018年,全市下达处罚决定书307件,罚款1783万元,查封扣押12件,限产停产25件,移送拘留10件。

  在这场河长制的攻坚战中,我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目前,我市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江河湖道治理实现‘长治久清’打下了坚实基础。”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接下来,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回头看”为契机,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高效落实。

  大力推进全域污水治理。全面完成205座新建、提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配套管网800千米,建设生态湿地3000亩,实现全市所有建制乡镇、人口聚集区、园区、景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重拳整治小流域污染。全面启动市内重点小流域岸线划定、综合治理,利用冬春枯水和水利设施岁修时机,大力组织开展河道清淤,实施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全面改善重点小流域水质,全市河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

  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治理流域环境。加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市、县(区)联动,充分利用已建市、县(区)协作机制,相互交流、联合行动,共同应对流域水污染问题,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确保流域水质共同提升达标。

  清水永续,河湖长治。随着一项项战略部署落地,一项项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一项项措施深入实施,河长制正在眉州大地生根发芽,为诗书城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江苏苏州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19年10月08日

2017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逐河逐湖设立党政河长湖长,实现“有人管”;建立河长湖长牵头、河道主官为“纽带”的“交办、督办、会办、查办”工作机制和跨省界“联合河长制”,实现“合力管”;编制实施一河(湖)一策、一事一办清单,实现“管得住”;坚持目标导向,打造生态美丽河湖,实现“管得好”。苏州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方水城”再现清澈秀美河湖景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苏州市地处太湖下游,境内湖泊353个、河流两万多条,水域面积3205平方公里,水面率36.9%,素有“东方水城”之称。

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富集、人口聚集,全市GDP总量从1978年的31.9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86万亿元,城镇化率达 75%,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十。

在曾经“以GDP论英雄”的发展模式下,苏州市出现了开发与保护失衡的局面,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接近 30% 的国际警戒线,人水争地矛盾凸显,侵占河湖、超标排污现象突出,群众反映非常强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11月20日,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在湖泊实施湖长制,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遵循湖泊的生态功能和特性,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苏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制定《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既治乱又治病治根,打造生态美丽河湖。各级河长湖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领责,勇于担当,集中力量啃下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中的“硬骨头”,河湖面貌得到改善,赢得群众点赞。

  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合力管”

  苏州市委市政府牢牢扭住河长制湖长制这个治水“牛鼻子”,把推进生态美丽河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苏州市设立双总河长,市、县(区)、镇(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和总河长,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湖长体系,竖立河长湖长公示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截至 2019 年4 月底,全市共设立各级河长湖长 5106 名,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了“家长”。

  2017 年以来,苏州市总河长亲自抓、带头干,既挂帅又出征,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层层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和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分级分段(分片)明确河长湖长责任,逐级推动落实,真正实现河湖“有人管”。

  为促进基层河长湖长履职尽责,苏州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区县、街镇党委政府的责任红线,将河长制湖长制纳入市委市政府组织推动的重点专项工作或急难险重任务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官帽子”“钱袋子”挂钩,倒逼各级河长湖长切实担负起河湖守护责任,推动所在区域河湖管理保护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8年,全市各级河长湖长累计巡河巡湖超20 万人次,主持召开工作部署会、督办会、座谈会 3 万多次,组织完成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保护、长效管理等各级“一事一办”工作任务清单 1.3 万份。

  河湖实现了“有人管”,摆在各级河长湖长面前的下一道难题是如何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治水合力,尽快解决河湖突出问题。苏州市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用“三招”实现了“合力管”。

  第一招是建立了河长湖长牵头、河道主官为“纽带”的“交办、督办、会办、查办”工作机制。苏州市设置了市级河道主官,由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协助配合市级河长开展工作,与河长一起巡河、一起发现问题、一起研究对策、一起督导检查,同时承担部门之间、区县之间的日常沟通协调工作,有效解决了市河长办和市级河长之间的联系“断层”问题,有效解决了市河长办工作中的层级问题。2017 年,“苏州河长配备河道主官”获评中国水利“2017 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第二招是建立“联合河长制”,推进跨省市河湖联防联治。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起“联合河长制”,推动跨省界河湖的联防联治工作。吴江区河长办和秀洲区河长办联合发文,互聘 58 名联合河长,设置联合河长公示牌,建立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水质联合监测机制、联合执法会商机制、河湖联合保洁机制、河湖联合治理机制,一批存在多年的跨界河湖治理难题得到迅速解决。

  第三招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形成社会共管共享格局。苏州市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把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河长等打造成一支重要的管水护水力量,2018 年共聘请社会监督员、民间河长 1.6 万名,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加入“河湖治理群”,群策群力保护河湖。

  河湖管理保护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河长湖长该怎么干才能把河湖管好护好?苏州市制定了河长湖长“认河、巡河、治河、护河”四步走的履职标准化流程,细化工作要求,确保各级河长湖长从认识河湖、发现问题到制定措施、开展常态化管护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昆山市依据苏州市河长履职标准化流程,推出基层河长履职“六步法”,包括:一看水,查看水体颜色以及水生动植物生长是否正常,水体是否有异味;二查牌,查看河长公示牌有无缺失、信息是否准确完整等;三巡河,对河道、河岸、河面开展三位一体巡查;四访民,基层河长主动亮明身份,向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五落实,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六回头,对整改是否到位、问题是否反弹、后续管理是否跟上等进行“回头看”。

  针对河湖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苏州市围绕河湖近期(2017-2020 年)治理目标,组织编制了“一河(湖)一策”,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一事一办”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措施,制定路线图与时间表,并实行“一事一办”和“一单一销”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管得住”。

  苏州市以河长制湖长制为平台,以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为核心,水岸同治、区域共治,让河湖靓起来,让水域美起来,打造生态美丽河湖,还百姓清水绿岸,真正实现“管得好”。

  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发挥了“头雁效应”

  苏州市以河长制湖长制为平台,把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生态美丽河湖作为新时代的工作着力点,让“褪色”多年的河湖重现碧波荡漾的景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现河畅景美、水清岸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必须坚持党政同责,抓住党政负责同志这个“关键少数”,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压力传导机制,把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河湖治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平衡开发与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根子上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苏州市第一总河长把推动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政治责任,在落实河长巡河、治河、护河责任上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发挥了“头雁效应”。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认真履行河长湖长职责,主动扛起河湖管理保护责任,抓部署、抓落实、抓督办,把河长制湖长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苏州市各级河长湖长履职过程中,聚焦“盆”和“水”,紧盯“责任田”,统筹谋划、系统治理,消除了河湖常年积累下来的“老毛病”。通过创新设立“联合河长”,打破行政界限壁垒,实现区域共治;创新设立河道主官,弥合部门界限,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河湖水域空间、水环境治理和控源节污,统筹推进河湖集中“治乱”、系统“治病”和科学“治根”,河湖“顽疾”正一个一个被治愈,生态美丽河湖逐步呈现。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苏州市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加快推进产业能耗结构优化工程、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工程、工业领域能效提升工程、资源循环综合推进工程、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工程和绿色低碳示范引领工程,以河湖管理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为苏州市留足生态空间、绿色空间、发展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