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22年
2022年

他山之石第6期 2022年9月28日

实现从传统农业到旅游服务业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8-15  |  浏览:
打造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际上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和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已日趋明显,农业产业链打造和延伸的经营格局正从局部探索转入纵深发展阶段,对此,各地的一些经验的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宁波市三大举措
串好农业全产业链
最近,宁波“人得钱”禽蛋食品有限公司又向韩国客户发去了价值30万美元的咸鸭蛋。“人得钱”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禽蛋加工的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人得钱”牌咸鸭蛋、松花蛋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和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同时深受新加坡、日本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青睐。从蛋鸭养殖到禽蛋加工,“人得钱”公司不仅实现了产业链的全覆盖,而且带动了不少养殖户。这是宁波市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串好农业全产业链的一个例子。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宁波市把延伸产业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头戏,通过找准“链头”、拉长“链身”、串好“链条”,串好农业全产业链。
找准“链头”,就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小、弱、散的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以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宁波市有农业龙头企业115家,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连接基地28万亩。全市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全产业链5条。
拉长“链身”,就是依托农业主导集聚产业,通过“市场主导、企业带动、科企合作”等全产业链组织形式,使链条从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工商资本发展相关产业行业。目前,宁波市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已有加工型蔬菜、畜禽、水产、杨梅、葡萄等10大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从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到产业链条经济的转变。去年,“余姚榨菜”产业实现年产值超17亿元。
串好“链条”,就是通过种子种苗工程、园区(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环节,不断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通过政府激励和企业利益连接机制,将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有机串联。目前,宁波市已出台《农产品营销补助(奖励)实施管理办法》、《农业企业技改补助实施管理办法》、《农业品牌建设奖励实施管理办法》等政策,以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流通半径。余姚国家级现代农业先导区已初步实现对区外的加工、物流等要素资源的利用,实现了先导区内外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三方共建” 打造“醉”美乡村
—— 纳孔村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贵州省贞丰县纳孔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探索创新“三方共建”旅游扶贫模式,全力将纳孔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升级版。
“政府引领,群众自建”
干群一心打造“醉”美乡村
“自去年12月在帮扶干部的引导帮助下开办农家乐后,每天约有40名游客到家中就餐,月毛收入3万元,实现了收入倍增。”村民余家金自豪地说。
通过业态扶持,纳孔新开办农家乐10户,解决本村就业人员20余人,其中贫困户3户。纳孔村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五共”理念,多方征求群众意愿,政府引领制定村庄环境建设发展规划、民居改造建设规划、“旅游+民族特色文化+农家乐+民族手工艺+农特产业”等“旅游+”发展规划,共整合扶贫、发改、财政、旅游等部门资金1.3亿余元,在全村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先后实施了民居立面改造、纳孔广场、村寨大门、滨湖栈道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营造了民族旅游文化扶贫工作氛围。
“借台招引,宁波援建”
外引内争打造“醉”美乡村
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纳孔村按照招引结合、外引内争发展思路,抢抓宁波市海曙区、宁波银行业协会对口帮扶乡镇机遇,投入帮扶资金210万元,为165户群众实施民居改造等项目,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美化;投入125万元,帮助当地农民种植优质铁皮石斛150亩、猕猴桃、车厘子、高钙苹果等精品水果近4000亩、精品蔬菜500亩,建立纳孔村阳光雨露大棚蔬菜基地。增加就业岗位让无业可扶的农户实现收入倍增,依托纳孔特有的布依民族文化资源,引进浙江商会进驻纳孔村开办全省首个民宿酒店,着力优化景区服务环境,共解决当地农民就业36人;通过阳光雨露蔬菜基地解决就业11人。
“村级搭台、村企联建”
精准发力打造“醉”美乡村
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三变”促“四化”(“四化”即村级平台化、村委公司化、村民股民化、服务社会化)为发展目标,创新农旅结合,以村支两委为平台,积极引导农民用土地、资金等现有资源入股纳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种植花草,形成“花海”与三岔河景区管理公司合作经营。操作方式为景区管理公司占股60%,村级旅游专业合作社占股40%(其中,10%作为合作社运行经费、10%作为村集体经济、20%为合作社发展基金;60%给土地农户占股)。合作社占股中的20%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本村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置办旅游服务设施设备、组织培训贫困农户、对特殊贫困农户进行慰问等,在有效消除“空壳村”的同时,助推贫困户脱贫。
通过“三方共建”,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发展中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纷纷返乡创业。村民岑立江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在浙江打工学到的技术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墙纸手工加工作坊,他把原材料分散到村民家中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共带动50余人就业创业,务工人员年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他年收入就超过了15万元。
农企合作 孩子开心 农民得利
—— 世纪阳光营养餐配送中心
清晨时分,贞丰县工业园区内的一家厂区内已忙碌起来,伴随着不断的锅铲声,一阵阵饭菜香从厂房内飘然而出,一辆辆配送车也整齐地排成一排,等待为全县37所中小学校学生配送一天的用餐……这便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集中配送学生营养餐的贞丰县世纪阳光营养餐配送中心。
贞丰县世纪阳光营养餐配送中心在注重学生营养膳食、安全膳食与当地农户互利共赢两者结合上下足了功夫。
于2015年8月正式运营的贞丰县世纪阳光营养餐配送中心,以“企业用心、孩子开心、家长舒心、学校省心、政府放心”为出发点,与龙场镇对门山村、者相镇冬妹村、永丰街道大碑村等27个惠农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签订长期食材供销合同,带动种植蔬菜3900亩、养殖生猪1700余头、土鸡3000余羽、绿壳蛋鸡15000余羽……不仅保证学生餐食用料的原生态、有效解决了农户农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将农产品销售中的红利惠及到1098户贫困户中。
在营养餐制作上,该营养餐配送中心更是实现了专业化和产业化,聘请了专业营养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身体成长需要配备不同菜品,运用高端自动米饭生产线、高温蒸煮消毒机及全自动中央整体厨房等设备,实行规范化生产餐食,并根据不同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采取熟食盒餐、熟食分餐和生食净餐三种方式配送,真正让学生吃到安全、营养、可口的营养餐。
除了解决农户农产品销售问题,该营养餐配送中心还以就业方式助推地方精准扶贫,优先把当地返乡农民工、贫困户作为招收对象,解决了325人的就业难问题,其中贫困户86人。
目前,该营养餐配送中心已实现为全县38426个中小学学生供餐。下一步,该营养餐配送中心将会继续按照营养餐集中配送模式,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吃上放心的营养餐,也会有更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实现脱贫致富。
电商搭网 农货出山
—— 大数据电商产业创业园
打开手机、电脑轻点,不久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家生态产品就会被送上门。在贞丰,大数据电商产业创业园便是让“农货上网”这种时髦事开始进入百姓生活,更是让“贞丰造”农货走出贞丰、甚至走出贵州,进入更多人的生活和视野。
近年来,贞丰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培育“三种”(药、果、蔬)、“三养”(鸡、牛、猪)特色产业。全县完成了15万亩花椒、砂仁、生姜、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25万亩核桃、李子、葡萄、火龙果等精品水果种植,7.5万亩蔬菜种植和年出栏生猪20万头、牛2.4万头、金谷黄鸡120万羽(只)。而正是瞄准全县日益规模化种植的农业特色产业,拓展传统农货销售渠道,贞丰县让传统农货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成立了大数据电商产业创业园。
在园中生态农特产品展示区内,全县规模化种植的花椒、砂仁、火龙果、石斛等150余种特色农产品得到集中展示,琳琅满目。不仅如此,还整合顶坛花椒、金谷黄鸡、下江黑猪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业和粽子、糯米饭等远销全国各地的特优小吃,以及这150余种产品,合力打造出“贞丰一品”品牌,利用入驻园中的京东、苏宁易购、乡亲淘、贵州布苗乡等40多家电商企业运营平台,让“贞丰农货出山”,实现全县零散的产业结构向规模化、产业化、数据化的大农业模式发展。
让“贞丰农货出山”有了更广的销售路子,怎样让更多的百姓学会利用互联网卖农货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贞丰县将电子商务的根基植入到了农村,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建立邮政电商、贵州聚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乡村淘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80余个、50个“乡亲淘”村级O2O体验店,让农民在家里就能把农产品货架搬上互联网电子货架以及实现线上消费。与此同时,贞丰县大数据电商产业创业园为培养更多的电商人才,将开展“521创客工程”电商人才培训,每期对50名大学生、20名退伍军人、10个返乡创业人员进行电商培训。
农旅结合走新路
烂田成为“聚宝盆”
—— 小屯镇“满饶溪谷”生态养殖观光园
“嘎、嘎、嘎……”走进小屯镇“满饶溪谷”生态养殖观光园,记者被眼前一片鸭叫声所吸引,一群活蹦乱跳的鸭子在池塘里悠闲自得地觅食,时而追逐打闹,时而钻入水中,每当有陌生人走近,它们就张开翅膀乱舞,好似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很难想象,眼前这片300亩土地的生态养殖观光园,曾经是一片一年四季难以耕种,没有经济效益的沼泽地和烂田,通过引进公司,在小屯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投入资金1000万元,变废为宝,成为了今天的好山水、好田园、好乡村,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小屯镇“满饶溪谷”,谷内有生态养殖观光园、农耕体验园、400户特色田园民居,核心区占地300亩,观光园以“绿色餐饮·品质生活”为经营理念,采取“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基地+精准脱贫户(农户)”的方式,形成农旅结合“四化四赢”(四化:村委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东化、村务社会化;四赢:村集体赢利、精准脱贫户赢利、土地农户赢利、公司赢利)发展模式和“资产量化、精准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互利共赢”利益联结机制。
园区通过辐射带动区域周边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及经果林、花卉种植等,实现精准脱贫户(农户)收入倍增。已安排精准脱贫户119户入园,共投入扶贫资金59.5万元。按照每户入股5000元,每年每户固定分红1500元。此外,聘请部分贫困户到公司务工,保障稳定工资收入。土地农户按每年400元/亩保底进行分红,每年经营纯利润的10%为土地农户分红收益,不足400元/亩的按400元分红,超出400/亩时,按实际收益分红。同时,引导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实现收入倍增。
“满饶溪谷”坚持“农业·生态·旅游”多元化发展的理念,采取“农企联动”的方式,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备、娱乐设施齐全、服务功能一流、示范带动明显、产业分布科学、绿色环保认证、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新型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观光园已流转土地300亩,养殖鸭类10万羽、鹅类5000只、投放鱼苗10万尾,年出栏鸭30万羽、蛋700万枚、鱼20万斤,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润300万元以上。后期可辐射带动区域内及周边乡镇共同发展,可实现一年内出栏鸭300万羽以上、蛋4000万枚、鱼50万斤,产值1.2亿以上、利润2000万元以上,带动精准脱贫户近万人。
火龙果 “致富果”
—— 龙之谷精品火龙果高标准示范园
站在山坡上的一处观景台上极目眺望,四周山坡斜坡面上全是一层层坡改梯后的“碧绿阶梯”,阶梯上一株株新绿从一排排1米多高的水泥柱子上攀爬向上,景象蔚为壮观。这就是位于北盘江畔白层镇坡们村的贞丰县龙之谷精品火龙果高标准示范园。
“这里就是示范园农旅结合产业扶持核心示范区,目前已完成5000亩的火龙果种植和育苗大棚、灌溉管网、一二号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园区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火龙果全身都是宝,果肉本身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花朵可用来炒、煮、煲汤等,具有止咳清火,明目、降压效用;火龙果枝条能提取有效成分,对虫咬炎症等有着很好的疗效,是一次投入,长期收获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水果。
近年来,贞丰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河谷地带气候资源优势,以台湾昕运国际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农科院为技术支撑,引进优良品种发展火龙果特色产业,推进精品水果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而在龙之谷精品火龙果高标准示范园内,预计每年可亩产4000斤,按每斤10元价格计算,年亩产值可达4万元,仅核心示范区鲜果年产值将达2亿元。
发展火龙果产业,不只是园区企业赚钱,老百姓也受益匪浅。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带动周边7个合作社,240户农户,共计1031人,以林下生态养鹅基金、土地流转租金、务工收入薪金、返包股金的“四金收入”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据该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示范园区+合作社+农户”合作,预计户均年收入在2万以上,其中养鹅收入3200元,土地租金400元/亩,务工收入14400元,返包分红1500元/亩。
除此之外,该园区还将建设1.5万亩,覆盖白层镇、鲁贡镇、沙坪镇、鲁容乡的火龙果规划化种植区,在带动沿江区域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同时,利用北盘江畔独特河谷文化、自然生态、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逐渐建成一个集山地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乡村和民族文化、火龙果系列产品加工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产变三产 “接二连三”
—— 纳孔生态观光体验农业园
纳孔生态观光体验农业园位于者相镇纳孔布依古寨,园区按照纳孔“枫林河岸,休闲纳孔”的旅游定位,实施“一产变三产,接二连三促发展”模式,以农旅结合助推产业扶贫。
一产变三产,
实现从传统农业到旅游服务业的转变
通过对园区提升改造,提高土地产值和农产品价值,增加园区旅游服务功能,建成生态观光体验农业园,实现农旅结合。依托纳孔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建成5千米生态自行车道、800米瓜果长廊、200米生态长廊、5亩生产观光大棚、3亩科普观光大棚、20亩亲子开心农场。将农业科普教育、农业体验互动参与、花卉培育加工、特色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不断丰富农业内涵,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形成科普与农耕文化展示与水岸休闲精品游览区。园区有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和农产品检测设备,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种植模式,增加了种植品种,提高了蔬菜产量,确保了蔬菜品质。
目前,园区已与当地多所开设营养餐学校以及州内部分大中型超市供货合作,提供品种齐全、绿色、放心的蔬菜;通过升级改造园区水体景观,建成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滨水咖啡屋和休闲垂钓区,打造集农业种植、花卉观光、田园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观光体验农业园。
接二连三促发展,
农旅结合助推产业扶贫
一是拓展业态空间,大范围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户增收。挖掘民族民间工艺,鼓励家庭作坊制作布依刺绣,在园区将花卉制成布依香包,作坊加工统一销售,让妇女家中就业,实现增收。提升农产品产业链,组织群众园区就业务工,集中培训后将精品果蔬如西红柿、草莓等做成微植物变成旅游商品销售。
二是集中闲散资源,多层次合作无风险实现农户增收。利用已经成立的旅游专业合作社和园区合作,将农户闲置分散的土地由合作社流转后集中统一管理入股,占股40%(其中,10%为合作社运行经费、10%为壮大村集体经济、20%为合作社发展基金;60%为土地流转农户红利),实现农户收入“基本保障+效益返利”。创新农企结合新模式,由园区无偿提供土地、种子和技术让农户种植,园区采取订单收购和农户自售的模式,让农户转变“等、靠、要”,实现“学、创、收”。
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水果黄瓜、纳孔油桃、四月李等绿色食品,还可以畅游花海,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下一步,纳孔生态观光体验农业园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扩大,紧跟国家供给侧改革动向,不断优化产业种植结构,提高产业质量和产品品质,实现管理创新、协调共赢、绿色生态、资源开发、群众共享的发展。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0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