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21年
2021年

他山之石2021年3月18日第3期

发布时间:2021-03-23  |  浏览: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谁来守护你?谁来照顾你?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内各地养老产业的新模式,看看有什么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老年生活有“里”也有“面”

抚顺  抚顺市是人口老龄化矛盾较为突出的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约为28%,当地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依托居家养老中心建设,让老年人生活“有里也有面”

2019年9月,抚顺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建设了居家养老中心。一年多来,这个功能齐全的养老中心,解决了社区里众多老人的后顾之忧。老人们一日三餐可以在养老中心的老年食堂解决,每餐饭都可以获得政府一定数额的补贴;养老中心还开设了平价超市,米面粮油低价供应,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下单,有人送货上门;提供免费体检、理疗、棋牌室等服务;配备智能手环,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并提供“一键式”救护,他们借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对老年人看护和照料;通过建立和管理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与当地120急救平台合作,做到急救前移。

康复辅具助力“减负”

常州  “我母亲以前总觉得自己拖累子女,不大说话,也没见过她笑。自从用上了护理床,很多问题她自己能解决,不仅爱

说话了,连身体状况都好多了,我也轻松了不少。”家住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村的吴小如看到康复器具租赁宣传后,到常州市福利院办理了登记适配。没几天,工作人员就将一张免费的手摇护理床和防褥疮床垫送到家中。换床后,母亲褥疮症状得到了改善,吴小如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依照常州市有关政策,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以享受最高600元补贴,贫困残疾人和低保等困难群众可给予全额补贴。一张护理床月租150元,全市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使用4个月,之后可根据使用情况继续租赁或购买。购买了护理床的家庭可以随时折旧将产品再卖给租赁站点。目前,全市已服务老人2640人,累计提供康复辅具数量6017件。

为老人及子女减负的同时,常州康复辅助器具行业也得到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规模生产企业78家,生产产品约4000种。常州市区已有近200个社区可以实现家门口申请康复辅具。康复辅具成为残疾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

老人养老离家不离社区

泸州  1月11日,临近饭点,泸州市江阳区鹰翔苑小区茜草街道沙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营养餐厅里香味四溢,不少老人来吃饭,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餐厅工作人员则送餐到家中。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养老。更暖心的是,这家老年营养餐厅还“看人做菜”,配有专门的糖尿病饮食、低盐饮食。

这只是泸州持续优化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泸州市积极抢抓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两大机遇,探索“物业+”养老、互助式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持续照料养老社区等特色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物业+养老小区内可享餐饮、康复理疗服务。照顾饮食是一方面,小区还请来“外援”为老人提供康复理疗服务、医疗坐诊服务。他们整合本土医疗专家资源,为小区老人提供康复理疗服务、专家养生讲座、全民养生项目,还从本地培养养老服务人员,带动就业。

鹰翔苑项目部与普惠医院、江南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建立医疗绿色通道,定期开展专家坐诊,针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较轻的心理疾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24小时医疗保障服务,同时提供危重病人转院就医服务。

兴泸物业+养老鹰翔苑项目部自2020年9月16日开业以来,累计服务超5000人次,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照料、临托护理等服务,下一步将为老人提供家政等居家上门服务。

医养康一体化让养老无忧

鹤岗  “一键式呼叫系统、一站式服务模式”,鹤岗市中医医院以“医疗+养老+康复”模式建设成立了医养康城市综合体,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舒适、更健康、更丰富,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鹤岗市中医医院医养康城市综合体由医疗中心、养老中心、康复中心组成,分为医疗服务区、养生保健区、康复养老区、休闲娱乐区、综合配套区等五大功能区。

鹤岗市中医医院医养康城市综合体康复中心团队由省、市康复专家组成,配备一流的医疗康复设备,以中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为基础,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康复中心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配有一键式呼叫系统,保障随时随地关注患者的安全与病情,并配备24小时专业医护人员、专业设备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服务。同时,市中医医院康复中心还配备了骨伤及肌骨康复的物理因子治疗仪,以及冲击波、蜡疗、威发光、冷疗、盆底磁、微波等训练设备。上肢训练机器人、情景互动云康复训练系统、减重训练系统也引入了康复治疗过程。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康复训练,尽快地恢复身体机能。

能力评估救助失能老人

北京  “阿姨,您能自己活动吗?能自己穿衣、穿鞋吗?”32岁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赵叶群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赵山社区,为龚道珍家老人做综合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将为老人申请政府提供的失能补贴及购、租康复器具补贴等提供依据。

赵叶群从去年开始成为一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除了通过网络及电话等进行预审核外,他还要入户评估,与失能老人及家属面对面沟通。“我们要对老年人从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自理和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精神状态等3方面进行评估。”赵叶群拿着平板电脑,通过老人反馈的肢体动作进行测评,整套评估大约需要20分钟。

民政部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入院评估制度,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照料护理等级。

不久前,赵叶群为石景山区模式口北里社区的92岁老人纪云贤进行了评估。老人家属根据他出具的评估结果告知书,向民政部门申请到了失能补贴。赵叶群所在公司去年至今已累计为600多位老人进行了能力评估,他认为,随着老年人能力评估成为“刚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项工作中。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447.3万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3500多万老年人享受了不同类型的老年福利补贴。到2022年底前,我国将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双发展

南京  为着力推进区域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南京浦口区不断升级养老服务模式,开辟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条腿”走路发展路径,通过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助养助医”、居家机构科学布局“助餐助娱”,努力提高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助养助医”。公办养老机构为“特困供养老人”保障兜底。浦口区现有区级福利院1家,街道敬老院4家,实现了区、街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全覆盖,其中创建江苏省示范敬老院1家、南京市AA级养老机构1家,南京市示范养老机构试点1家。重点为特困供养人员即“三无”、“五保”对象提供兜底保障服务,2020年浦口区在全市首家完成街道敬老院消防改造达标全覆盖,并同步开展出新改造工程,敬老院内各类基本生活设施齐全,社会服务丰富,切实为特困供养人员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民办养老机构为“社会失能老人”养老解忧。市场化是养老服务业的必然方向,近年来他们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民办养老机构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并加强向品牌连锁机构或本土优质机构的倾斜,银城集团、尽孝道集团等民营养老企业有效进驻,实现了区域民办养老机构“从无到有并从有到优”的良好发展势头。近两年来,全区新增4家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近800张,并成功创建南京市3A级养老机构2家,机构价格适宜,环境舒适,服务优质,进一步提升全区民办养老床位供给,为社会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提供有力保障。

居家机构科学布局“助餐助娱”。“15分钟”社区助餐生活圈,“就近居家服务”。以老年人普遍欢迎的“助餐”服务为切入点,精细助餐站点布局,引导助餐服务“向小区嵌入”,重点在成型商品房小区、拆迁安置小区、农村集中居住片区等加强站点布局,城乡统筹推进助餐服务,近年来累计建设老年人助餐点40余家,社区覆盖率近60%,并不断缩小服务半径,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助餐服务。他们以建设打造市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抓手,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由专业养老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乐等“走进来服务”和助浴、助购、助急等“送上门服务”,让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目前,全区累计建设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家(其中4A级4家),专业居家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1揽子”措施丰富服务供给,“多元居家服务”。为进一步顺应现代养老服务形势,浦口区建立了“虚拟养老院”这一“互联网”模式的新型养老载体,线上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线下提供多元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养老服务资源一健查询,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养老转介服务。同时,积极试点推动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时间银行等养老服务,不断多元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智慧养老触手可及

合肥  “十三五”以来,为助推养老服务全面发展,合肥市建立了“1+3+X”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切实保障养老事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此外还建成16家社区托养中心,11家社区助浴机构;大力实施社区老年助餐工程,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超81%。

近日,华米科技联合合肥市红十字会,在合肥高新区天乐社区开展了一场“智慧健康社区公益关爱活动”,向社区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手表。这款由华米科技制造的智能手环和腕表,为老年人提供人体基本体征数据和运动健身指导。

“十三五”以来,全市统筹推进智慧养老机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养老服务机构专业优势,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紧急救援、餐饮、家政等服务。

其中讯飞、晶奇、华米、三联等科技企业开发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辅具等,在全市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被广泛运用和推广,提升了养老服务企业智慧化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通过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等领域落地,完成了500户的全市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改造工程,为每个家庭配备智能腕表、智能床垫、远程呼叫、陪护机器人等穿戴和智能终端设备。

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已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4家、示范街道3个、示范产品7个、示范信息服务系统6个;省级智慧养老机构9家、省级智慧养老服务中心8家。

医养结合的农村养老新大门

重庆  老有所“依”,这得益于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方面的积极探索。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积极响应国家对医养结合工作部署,深度调研全区养老人群,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以基层医疗机构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供给、提升能力、补齐短板,力争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努力构建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打造集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摸索出一套南岸特有、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

目前,南岸区共有两家公立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然而,这样的探索还在进行,南岸“医养”的全新模式正在孵化中。未来,南岸区将以峡口镇大兴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蓝本,挖掘辖区更多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潜能,不断拓展养老空间,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资源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着重接收失能、半失能及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建立落实医养结合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促进医养结合不断在南岸发展壮大!

2019年11月,位于峡口镇卫生院综合大楼的峡口镇大兴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张。有别于其他传统型社区养老机构,该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在峡口镇卫生院,除了有多功能厅、餐厅、活动室、阅览室等配套,还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周定期巡诊、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等,让老人们养老同时真切感受老有所医。

峡口镇地处南岸城乡结合部,属涉农街镇。该镇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镇内农村老人社保水平低,留守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无人照顾,家庭难以承受社会化养老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辖区居住人口逐年减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业务量下降,医疗设施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如何让留在镇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区卫生健康委积极拓展思路,探索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与转型,找准农村养老方向,加速推进医养结合,在峡口镇卫生院设立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与优质的养老服务相结合,开启了医养结合养老新篇章。

为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建设,区卫生健康委2018年申请发改委立项获批准。2019年,国家和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出台后,区卫生健康委及时向区编办申请了卫生院职责调整和变更登记,新增卫生院“养老服务和培训”职能。此外,自峡口镇卫生院推动养老服务以来,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强化资金保障,以推动卫生院“医养结合”养老建设服务、管理运行等方面有序发展。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0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