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9年
2019年

他山之石2019年3月29日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9-07-29  |  浏览:

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与重要保证。因此,各地坚定不移地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努力在激烈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市应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转换思维、转变方式,加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经验做法,对于我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验做法

一、落实健全科技创新政策,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力度

廊坊:打好政策宣讲“组合拳”。一是编印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发放《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建设创新型城市100条政策汇编》等政策宣讲材料,使创新主体更加直观地了解、掌握各级创新政策。二是设立科技政策宣讲专题栏目。在廊坊日报设立《科技创新政策解读》专栏,对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分类、汇编、解读。在廊坊电视台开通“科技创新进行时”“科技创新专题访谈”等栏目,定期对创新企业、创新任务、创新典型进行专访,采取动态新闻、典型经验、政策解读等直观形式广泛宣传创新政策。三是开通新媒体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环京津新闻网、廊坊市科技局官网、“廊坊科技”微信公众号、“河北省政企直通信息化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定期发布、推送科技创新政策,加速政策传播速度、扩大政策受众群体。同时,利用“双创双服政学银企对接”和“60家科小市级精准帮扶”2个微信群,将所有帮扶企业联系人纳入其中,解答企业政策咨询问题。

兰州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学习考察,多方收集全国已批复的17个国家自创区的相关政策,组织认真研读,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明确了国家自创区的基本内涵、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由市科技局牵头,联合市委改革办、市委办公厅调研处、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等单位组成考察组,先后赴江苏苏南自创区所在的南京高新区、安徽合芜蚌自创区所在的合肥高新区、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积极与省科技厅做好工作汇报衔接,分别参加了省政府、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的“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讨论会”“兰白自创区指标研讨会”,反馈了意见建议。兰州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制定了“1+4+10”政策体系,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和4个平台实施方案和10个政策办法等措施,并进一步修改完善。

南京: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发布《建邺区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政策措施》,此次政策制定主要针对建邺缺国际创新合作、缺名校研发资源、缺创新名企名所、缺高端创新人才以及创新主体活力不足等方面的症结,旨在推动国际创新合作、一流名校资源落地、高端产业集聚、最优双创环境打造,积极鼓励区内企业走出去、热忱欢迎名校名企走进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科技发展。面向全球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是“建邺16条”的重点和科技创新的“重头戏”,提出对龙头企业设海外创新中心、海外研发基地,根据对全区经济和科技创新贡献度,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为集聚国际名企创新资源,“建邺16条”规定,世界500强企业、顶尖人才团队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来建邺区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对落户并经认定的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引进的外籍人才在建邺落户的,在子女入学、租房、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锦州创新政策激励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早在2014年,创新驱动战略就作为全市“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正式提出,并先后被写入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及十年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和2017年,两次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重大政策文件。其中,《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可行路径;《关于进一步加快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提出黄金10条政策,助力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发展;《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出台12条务实管用措施,吸引汇聚高层次人才来锦创新创业,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二、建立创新主体培育机制,完善科技企业服务体系 

广州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企业培育政策链覆盖到企业成长全过程。在企业孵化阶段,其能享受到创客补助、租金补贴、融资补助等普惠性扶持。对于中小微企业,采取“以赛代评”的形式,引入创业市场遴选机制。待企业已经初长成,广州则通过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入库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的支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对于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可以享受重点服务,促进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在精准服务上,广州建立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联系高精尖企业、重点服务标杆企业的服务链条。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广州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40%,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100%,形成“强化研发—规模壮大—关键突破”目标链。

邯郸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双创双服”和“扶工助企”活动,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引进、融资难等问题。组织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工程,通过孵化培育、引进创办、转型升级等方式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数量规模。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入库企业280家以上。发挥服务机构作用,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帮扶指导,推动后备企业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创建计划,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信息数据库,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力争企业研发机构登记备案数达到500家以上。

青岛:“一业一策”推进高技术产业培育。着眼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发力点,遴选重点产业方向,编制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和航空航天四个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为区市科技招商提供指导和参考。牵头制定高技术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明确25个高技术产业未来5年发展计划,着力推进仪器仪表、虚拟与增强现实、可穿戴智能设备等8个细分产业培育发展。聚焦企业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会同国地税组织高企培训。申报受理由一年一批改为两批,并增设异议申辩环节,力争符合条件的企业“一个也不能少”二是有效落实高企税收减免政策。做优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千帆计划”,精准施策,加快“小升规”“企成高”,初步形成千帆竞发态势。

宁波: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175%加计抵扣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企业研发后补助。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加大科技创新券支持力度,推进省内及长三角地区通用通兑,支持创新型初创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开展高新技术苗子企业认定。落实中央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神,拓展科技经费列支范围,允许列支中试、产业化试制样机、产品以及设备、设施。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明确70%以上的财政科技资金用于支持企业项目,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项目。在完善创新载体建设上,推动科研机构积极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新型研究院所建设体制,鼓励区县(市)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布局“一区一特”产业研发平台建设。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企业孵化能力

江门: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一是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探索与港澳合作双向建立孵化创新载体,支持市有条件的孵化机构在港澳台及海外建设创新孵化基地,鼓励港澳资企业或者港澳孵化机构到市参与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港澳青年创客提供项目孵化、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做强做大“创新创业大赛”品牌。继续举办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探索举办江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对接大湾区港澳创新资源,探索融入港澳创新创业元素,引进和滚动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湾区科技型企业。

铜川: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通过市级新认定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高校、科研院所在铜川设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或者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设立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技术创新试验企业等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呼和浩特大力开展创新载体和研发机构培育工作。力争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争取获批自治区级众创空间7家、自治区星创天地3家,认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5家,争取新增各级各类创新研发机构10家以上。一方面将积极推进科技城建设,积极为入驻科技城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引进国家和自治区研发团队创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另一方面将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推动以金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西部城区发展;同时推动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力争建成面向全市一站式服务的科技大市场,并出台配套服务的政策和管理制度。

广州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取得突破。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获省政府批准组建并正式挂牌,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印刷及柔性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分别获批组建。将继续实施科技金融三大行动计划,发展股权、信贷、资本市场三大平台,确保创新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金融产品的有效服务供给。加快集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机构,吸引国内外优秀投资机构在穗设立各类创投子基金,争取年内设立20只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广州将继续优化提升孵化育成载体。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育成体系,切实提升孵化育成能力和水平,在IAB、NEM领域打造若干国际化、高品质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确保孵化企业留得住、发展快、长得大。

泸州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按照“互联网+”建设思路,以O2O模式建成“川南(泸州)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交易实体市场”和“酒城科创航”,抢占先机打造省内领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为川南地区首个线上线下科技资源交易实体市场,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和科技资源共享。高起点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已建成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老窖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等132个创新平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孵化链基本建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江阳区成功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四川省第六个成功创建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先后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中关村沿江技术转移中心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构建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解决泸州产业发展中一些关键技术性难题。

  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长沙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下放长沙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明确在长沙的高校、科研院所,如需申请长沙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需明确单位、科研团队、科技人员相应的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从而推动在高校、科研院所“三权”改革。出台《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操作规程》,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不受当年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的政策。鼓励长沙市属国有企业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夯实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支持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研发平台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支持。打造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长沙市政府、国防科大、中国电子等多方联合共建长沙军民融合先进技术研究院,按照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模式,整合创新资源,建立地方与军队院校、军工央企更加紧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体制。 

青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千帆创新创业品牌,开展天使投资对话、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千帆成长营、技术转移大会等系列活动,助推百姓实现创业梦想。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和技术转移补助办法。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出台国内首个地方服务规范。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打造海外技术转移示范基地,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成果交易模式,首次进行“互联网+”拍卖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助推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一行三局”紧密合作,积极推进“银企对接”“投保贷”“政银保”等工作,不断创新股权、债权、担保、保险各种融资模式和产品。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在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拓宽市场化资金供给,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各类股权众筹平台、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方式,为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此来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江门打好科技成果转化“三张牌”。一是打好“院士牌”。了解院士及其团队最新情况,完善五邑籍院士资料,筹划举办院士咨询会(专家论坛),邀请部分院士回乡调研,为市发展出谋划策,结合实际引进院士团队及其科技成果到市转化,鼓励建立院士工作站,吸引创新人才、项目,为市科技发展提供新动能。二是打好“大科学装置牌”。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积极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对接,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主动对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拓展江港澳合作发展空间,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三是打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牌”。建立市政府与五邑大学市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开展科研、人才、技术等资源供需对接,促进五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五邑大学与香港高校深化合作,重点推进五邑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教育部粤港联合实验室(智能纤维与纺织品)建设,争取香港高校与五邑大学等单位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宿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推动天使投资机构落地,引导一批天使投资机构来宿开展投资业务,服务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融资需要;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各类科技成果在宿迁落地转化;推动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投贷联动”科技金融产品,通过推广“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模式,满足企业中长期发展资金需求。打造新型研发创新链。引进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搭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桥梁,破解传统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僵化等问题;加快建设“线上+线下”的宿迁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提高科技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支持。举办特色产学研活动,引导企业转化各类科技成果。重点组织好接轨上海、西北行、东北行等六大系列产学研活动,帮助更多企业对接优质科技成果;加大对创新平台载体的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各类科技成果;加大对海内外高端人才(团队)带技术成果、带项目到宿迁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举办第二届宿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国内外各类优质创新成果落户宿迁。

五、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拓展人才智力引进渠道

中山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一是要营造好人才的成长环境,利用好原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培育好实用紧缺型的“大国工匠”;加强与高端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合作,与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联合搭建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等人才培育和科研实验基地,引入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二是营造好人才的生活环境,发挥中山的天然优势,创造高品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空间,发展高端医疗、 高端教育、高端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要素,打造高端便利的宜居环境。三是营造好人才的发展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搭建形式多样、操作灵活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突出人才效益最大化,不但能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

宁波:创新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顶尖人才计划,加快引进知名科学家。深入实施“3315”系列人才计划,集聚培育国家、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加大海外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海外工程师及外籍设计师、规划师、咨询师等高层次国外人才。加快推进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两证合一”试点,争取《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批权限,签发外国人才签证(R字签证)。着力吸引青年特优人才、青年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高级人才,加快引进以•英”“•归”“•创”“•苗等为重点的青年人才。

扬州:为优秀人才提供平台、搭建舞台。凡在扬州的单位科技人员申报成为两院院士的,给予新入选人才100万元奖励和100万元工作经费;做出特别贡献的顶尖人才,按照“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聚焦发展人才、民生人才、文化人才、乡土人才,定期遴选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开展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择优给予5-10万元项目资助;拓展建设“名师工作室”,采用“领衔专家—指导专家—培养对象”多层级梯队,以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高技能等领域为重点,组建200个左右“名师工作室”,培育1000名左右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优秀本土人才;重点集聚和培养领军型企业家500名,新生代企业家500名,县级以上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500名。 

兰州引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一是集聚科技人才,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先后出台《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指南》等规范性制度,注重项目的科技创新属性,考量人才的引领性。二是探索建立了柔性引才的体制机制,在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中,引入项目领衔人这一概念,支持、鼓励项目承担单位采取聘用制、雇员制、合作制等“柔性引进”的方式,坚持开放包容、不拘一格、合作共赢理念,引进省内外技术领域内领先的专家、人才团队作为项目领衔人,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与技术合作,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兰州市创新创业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千人计划”专家等一批高端人才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兰州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民生改善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三是组织“活力金城”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对大赛中评选出的优秀人才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40万元的研发补助资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兰创新创业。

◎对策建议

、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

    各级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更加重视和关注科技创新工作,使企业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科技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培养企业树立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的新机制,推进产品升级,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财力投人力度,要制定有关能兑现的政策措施,健全企业科技创新的投机制形成以政府投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货款投为支撑,民间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化”的科技投资融资体系、确保企业科技创新的经费足额到位,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二、切实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核心是要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集聚科技资源的能力,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功能。因此,要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加大对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提升研发水平,把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政策落到实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孵化、融资、信息、技术、管理、培训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奖励激励措拖,引导鼓励建立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平台。

    三、推进产学研互动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具备丰富的高级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科研成果基地,而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科技部门要有效的推进已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院地、校地、企业产学研长期合作,引导企业与区内外、国内外的其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有效合作,利用他们的科研力量为企业服务,解决我市在企业发展中的难题。科研部门要指导企业的技术开发,加快技术引进和购买国内外技术,促进企业自助创新能力

四、优化科研环境,推进资源共享
  加大科研软硬件配套建设,在资源共享上,科技主管部门通过建成一批开放性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等,有效解决科研大设备的共享问题。整合现有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宽数据库来源和种类,由政府牵头,将各高校的国内外科研文献数据库免费接入企业使用,为科技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使用便利的、涵盖各技术领域的网上文献检索和获取平台。在科技交流上,要在科技工作者工作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的情况下,拓宽公共服务平台的覆盖面,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
    五、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扩大资金投。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二是支持企业从制度和培养两个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适当提高创新人才的福利待遇,建立基于创新的激励制度,营造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企业还可将每年销售收中一定比例的资金固定作为技术研发创新的专项资金,并积极与政府、金融机构沟通,获得税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三是建立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导向的再教育再培训机制,通过成人高考、继续再教育等途径,促进科技工作者积极完成更高学历的学习和进修,加大高学历科技工作者的比例,使各企业的科技队伍的学历结构更科学、合理。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