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9年
2019年

他山之石2019年8月30日第八期

发布时间:2019-11-18  |  浏览:

把握优势 突出特色

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发展

大众旅游时代,人们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日受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去体验不同地方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去追寻悠久历史所留下的沧桑痕迹文化旅游作为一项具有潜力的智慧产业已经深入人心。文化旅游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城市明确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推进文化、体育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全社会共建共享文化旅游之城,取得积极成效。现将部分文化旅游实际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梳理总结,以供参考借鉴。

经验做法

洛阳发挥特色优势

着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发挥文化优势,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一是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和“博物馆之都”为抓手,持续推进龙门石窟、白马寺等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快建设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洛阳丝绸之路博物馆、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二是以公共服务体系重大专项为抓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培育牡丹书画、唐三彩、牡丹瓷、青铜器、澄泥砚等工艺美术知名品牌,推动文化与商业、商务、科技等功能融合互动发展。

发挥旅游优势,打造洛阳旅游“升级版”

  一是开发特色精品旅游路线,重点打造龙门石窟、龙潭峡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旅游品牌。二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国际化水平,打造古都文化旅游产品、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牡丹文化旅游产品等特色文化旅游精品。三是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博会展、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四是提升洛阳旅游国际化水平,加强与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交流,推进旅游产业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打造全球知名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健康养老旅游融合发展

  为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洛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依托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加大优势医疗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和高端医疗机构,培育健康养老医疗旅游集群。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健康养老示范园区,发展景区养老、生态养老、中医药健康养老等新兴养老模式,打造全国知名休闲度假健康养老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洛阳文化旅游辐射力和影响力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应以自美其美的底气、美人之美的胸怀,广泛开展与人共美的合作。加强与豫西北各市的合作,以河洛文化为纽带,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共建旅游圈、旅游带、旅游联合体为载体,推动洛阳与豫西北各市旅游业联动发展。加强与西峡、南召、鲁山等地合作,联合创建伏牛山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洛阳市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艺术创作与交流、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着力打造国际化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品牌,提升洛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承德聚集绿色能量

打造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

一、着力完善健康医疗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健全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专科医院为特色、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多种途径将部分公立医院改造为康复医院、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等机构;推广全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到2020年,使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三是推进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到2020 年,每个街道或3至10 万居住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城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着力建设市中医医院,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推行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

二、健康养老满足百姓基本需求

一是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改善公办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养老机构,到2020 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5 张;鼓励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建立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制度。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二是提高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支持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病区);推动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互联互通、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承德市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推进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老年人照料服务。

三、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承德市以创仿结合、特色突出、集约集聚、品牌塑造为主攻方向,构建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医药产业集群。承德市以建设百万亩中药花海旅游扶贫示范区为载体,以热河黄芩、金莲花、桔梗、柴胡、苦参、北苍术、枸杞等为主栽品种,建设中药材生态种植、良种繁育、科技研发和休闲养生四大基地,到2020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 万亩。大力发展中药材良种繁育,到2020年良种繁育面积达到5 万亩,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良种繁育区。推动颈复康、天原、希力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以中药为重点,打造医药产业集群。到2020 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 亿业。鼓励支持承德市数据文化创业园、承德县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引进医疗装备和器械制造企业。推进医药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培育承德国际商贸物流、承德华北物流和丰宁现代物流等3 个“园中园”,提高行业集约度。

  四、健康旅游市场红红火火

  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产业的规划下,承德市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运动休闲基地、老年养生示范基地等创建为抓手,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旅游。依托中医文化等资源,发展以提供中医药康复、养生、保健、休闲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挖掘皇家文化、历史典故、诗歌文化等,培育文化创意休闲产业,做大做强文化创意、影视演艺、数字传媒等文化旅游新业态。谋划建设环京津休闲农业度假区、休闲观光区、民耕民俗文化体验区、农业生态揽胜区四类休闲农业观光区,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科技农园。 

五、体育健身产业打造亮点

坚持打造特色体育产业,发展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活动,完成省级冰上运动项目基地建设,打造承德市国际冰球运动品牌,持续举办好承德国际马拉松等系列马拉松赛,拉动马拉松经济。争创国家电子竞技赛事和产业基地,支持有关高校设立电子竞技培训基地(学院)、开办电子竞技专业。扶持金山岭国际射击场项目,争创省级、国家级射击运动训练基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保健康复等行业。培育体育传媒、培训、策划、咨询、经纪、营销等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型企业。推动体育与健身、休闲、医疗融合发展,引导公众转变健康消费理念,使传统事后医疗投入转变为事前健身投入和事后医疗投入相结合。加快围场猎苑小镇、木兰围场冰雪小镇、金山岭滑雪小镇、汤河滑雪场、清河谷漂流景区、怡达自驾车基地、承德县华夏体育冠军林等项目的建设,培育避暑山庄冰上运动系列赛事、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
    六、健康食品产业渐成新宠

围绕道地药材精深加工,承德市重点开发和实施一批黄芩茶、柴胡皂苷、酸枣仁多肽、莲花糕、丹参素等高端中药保健食品产业化项目,积极引进一批高端中药保健食品生产加工项目。鼓励颈复康药业集团、河北希力药业兴隆县生物医药、天原药业等制药企业从事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依托承德市水果、山楂、板栗、杏扁等特色果品发展轻糖型、混合型等新型产品,依托承德露露等优势企业,发展杏仁系列、特色饮品等新产品;以怡达食品、宽城板栗等加工企业为重点,开发生产山楂醋、板栗奶等新产品。依托缘天然集团、承德畜牧场等骨干企业,发展有机奶、乳酸饮料等液态奶制品和婴幼儿奶粉等高端产品。依托隆化隆泉、兴隆国家粮食储备库、富龙农业等企业,发展绿色生态有机米等,培育发展杏仁油、胡麻油等食用油加工业。依托承德市高锶、低钠、弱碱等水质优势,建设国家级现代天然山泉水、矿泉水产业基地,打造“中国承德高锶矿泉城”。

扬州建设世界人民向往

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一、做响做强旅游核心区,构建大旅游格局

  近年来,扬州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世界级公园”,让扬州真正成为中外旅游旅行者的目的地。蜀冈—瘦西湖景区以“世界级”胸怀和“最扬州”味道,进行了大规模扩容和提档升级,挖掘整理了万花园、宋夹城、唐子城等,一座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世界级公园”初现芳容。“一湖”,即把瘦西湖打造成能够代表中国园林最高水平、能够提供国际标准服务、能够得到国内外游客普遍赞誉的“世界级公园”。“两古”,即展示名城形象的重要窗口——古城、京杭运河的历史起点和重要节点——古运河。东关街,这条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街,突出了“小街小巷、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市民市井”特色,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扬州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古运河沿线旅游景点串联成线,城区古运河水上游线路、瘦西湖—古运河水上游览线路开通运行,卢氏盐商古宅、南门遗址广场、马可·波罗纪念馆、吴道台宅第等一批旅游景点得到恢复。

二、出台聚焦服务游客文件,新视角解读城市

  市继出台服务民生“1号文件”、服务企业“2号文件”之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聚焦服务游客的“3号文件”《关于2018年更好服务游客建设宜游城市的意见》,努力提高游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一是实施重点景区门票优惠,瘦西湖门票价格最低至30元,全年推出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古运河水上游览线联票。二是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全面实施45项旅游业国家、行业标准和5项地方标准,推行“八有”服务。三是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能力,开设扬州西等4个临时免费换乘中心;4、5、9、10月四个月还在主要景区之间开通免费直达公交。四是全力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佩戴袖章、统一配备旅游便民服务包的旅游警察遍布全城,不仅全天候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更提升了游客在扬旅游的安全感。四是完善扬州旅游服务平台,成立扬州会议和活动服务专业机构,为来扬办会办赛办展的单位、企业提供会议会展策划、场所预订、全程接待、场馆布置、安全保障等一站式服务。

  三、满足多元化需求,着力打造高品质游

  扬州用市场化的办法,成功举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朱自清散文奖等一批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高端文化体育活动和一批高端的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以及瓜洲音乐节、甘泉樱花节、自在岛音乐节、环高邮湖自行车赛等特色旅游活动,通过活动助力营销,搭建形象推广舞台。扬州整合建设扬州研学旅行集散中心,推出亲子游、研学游、公益文博游和文化体育休闲游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同时,着力打造高品质酒店群,以满足扬州举办大型赛事和招引高级别会议的需要。扬州在提升传统旅游品位的基础上,正在加强推进旅游新项目招引入驻。瘦西湖景区引进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初步规划以隋唐文化为主题,打造出一个融合亲子互动体验、野外生存探险、田园乡村、生态民宿、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江都区与国内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光线(扬州)中国电影世界项目,共同建设中国影视产业梦工厂

珠海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加快迈向文化旅游之城

  一、品牌活动日渐丰富 带动作用更加强劲

  从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来看,知名度高、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品牌活动,往往可以为区域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区位优势的不断发挥以及区域的加快发展,珠海的城市品牌活动越来越多,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名片。目前,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展、马戏节、WTA网球赛,到吸引年轻人的沙滩音乐节、北山音乐节;从高端体育赛事、专业展览,到大型文化庆典、娱乐盛宴,珠海的城市品牌活动已逐渐形成涵盖多种领域、覆盖全城多个景点的格局。多元的城市品牌活动,大大丰富了珠海旅游的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体验:看精彩马戏、听中西音乐、观激情赛事、品滨海风情……珠海的城市魅力更加显现。在丰富城市旅游供给的同时,品牌活动所聚集的大量人气,也有效拉动了珠海城市旅游综合消费。

二、空间优布局 从景点到全域激发旅游新活力

  突破景区景点束缚,结合本土历史、文化、产业等资源来做文章,塑造能满足大众旅游观光休闲综合需求的旅游产品,加快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规划引领、产品服务创新和政策管理创新,加快推进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配合澳门建设世界休闲旅游中心,着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目前,珠海已基本形成了主题公园、海洋海岛、温泉养生、品牌盛事、休闲运动、乡村生态、会议会展、工业科教、历史人文、美食购物十大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成为集聚各种要素、各种消费、各种业态的平台型产业。与此同时,珠海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鼓励市场主体旅游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在丰富和完善行、游、住、食、购、娱旅游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也将对“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发展要素进行深化,并从资源、资金、土地、人才、信息、文化、管理、产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珠海的旅游综合发展要素,打造国际化旅游标准,创造全域旅游的发展环境。

  三、区域大合 珠港澳旅游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成效凸显

围绕配合澳门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珠澳旅游合作走向纵深。以“一程多站”系列产品为例,两地旅游部门联合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一方面邀请澳门旅行商和澳门旅游部门驻各国办事处代表前来珠海考察旅游线路;另一方面组织珠海旅游企业代表赴澳门参加推广活动。同时,两地联合开拓东南亚沿线的旅游客源市场,先后赴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举办旅游推介活动。加大对港澳台旅游开放合作一直是珠海旅游业的重点。依托横琴自贸片区,珠海开展对港澳台旅游先行先试,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涉旅政策措施相互延伸,率先启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港澳台目前已成为珠海重要的客源地。

儋州“请进来,走出去”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一、“三节两赛”特色会展聚足人气

  一是“请进来”方面,2010年以来,儋州拓宽文化传承、引进和开发的视野,在方向和产业上探索举办“三节两赛”。“三节”,即儋州调声文化节、东坡文化节、海南雪茄文化旅游节;“两赛”,即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赛。“三节两赛”除了展现和开发东坡文化、儋州调声等深厚的传统文化,儋州连年成功举办的海南雪茄文化旅游节和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赛,已成为当地有效对接“国际范”的文化旅游品牌。二是“走出去”方面,儋州“三管齐下”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省旅游委组织的北京国际旅博会、第五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首届中国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活动,组团到广东、吉林、澳门、香港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联合海南西部旅游联盟成员市县,成功举办2017海南西部旅游联盟(成都)推介会拍摄儋州旅游形象宣传片,全面介绍该市的旅游产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美食特产等。

二、点线面一体推进全域旅游

一是“点”的建设方面:以东坡文化旅游区为重点,做深做精中和东坡文化古镇等8个文化底蕴深厚、吸引力强、知名度高的特色小镇深入开发乡村旅游,打造力乍村、南罗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推进种桑养蚕、雪茄种植、玫瑰体验产业园、黄花梨产业园以及那大镇10万亩“中国农业公园”的建设建设南茶公园、中湖公园等,进一步建设精品城市以鼎尚时代广场、夏日广场等为载体,加快推进澳门街、城北世家等休闲购物场所的建设,发展购物旅游和游憩商业,打造旅游购物特色街区和旅游美食特色街区。二是“线”的建设方面:儋州建成了东坡文化旅游区旅游公路,基本建成那洋线至鹭鸶天堂景区的旅游公路,正在筹建白马井至八一石花水洞、和庆至兰洋以及滨海旅游公路,洋浦至万宁高速公路建设正在有力推进。三是“面”的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五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正在实施光村银滩综合旅游开发区路网、雅拉河大道及其路网以及南海云都、城乡智能网络等工程推进旅游标识系统建设,该市已完成旅游交通标志牌建设150多杆(块)建设了12家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点),正在筹备建设全域旅游那大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多次开展乡村旅游、安全管理、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四是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该市将全力推进儋州智慧旅游建设,构建儋州市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旅游综合管控平台、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和旅游大数据统计比对平台等,进一步加强对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服务和管控,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化、高品质的服务,对全市旅游行业动态进行精确统计和科学研判。

  三、在大格局中发展新兴旅游业

  儋州乡村旅游努力方向为,着眼全域旅游,着力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格局。一是“一心”,即做强中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包括以东坡文化旅游区为中心及中和镇域等,建设儋州乡村游对外宣传窗口和游客集散、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旅游营销、综合管理中心。二是两带”:环湖国际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带。在环松涛天湖区域,重点开发养生度假、野奢体验、原生态野营基地和山乡水寨度假村、精品农家乐、特色渔家乐。滨海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带。在200多公里滨海区域,实施自驾车营地、养生度假基地、休闲度假地产、海钓大本营、游艇码头、时尚运动等高端特色项目。三是“三片区”:东南部生态养生度假片区,结合原生态环境设计多元化乡村旅游路线;中部观光休闲农业片区,建设一批特色农庄、农事体验基地;西北部滨海民俗风情体验区,打造“奇异的火山岩海岸、高端滨海休闲运动度假地”,并构建“儋州调声民俗体验综合体”。

对策建议

   一、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全域旅游的大趋势下,各个相关旅游企业对于高素质的旅游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能满足企业要求的旅游信息化人才很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高校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是理论脱离实践,导致学生毕业后其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不能及时进入工作角色。因此要注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墨守成规,应当有所突破,拓展培养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加强与信息产业技术部门、旅游产业研究部门等的合作。

二、注重旅游品质的提升

的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山水和历史古迹,又有红色文化资源。因此要综合开发我的优势旅游资源,充分红色旅游、边境旅游、山水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充分结合起来,开发养老、健康、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品,形成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走旅游产业化之路;同时,强化餐饮、民俗、礼仪、食品安全、卫生、接待服务和乡土文化方面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并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大格局。

三、扩大品牌赛事的影响

品牌赛事能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影响力吸引力明显不足,我们应不断完善设施,对照赛事品质和跑者体验方面,要按照国际田联标准,提升赛事品质。对照参赛人数和宣传推广方面,要多管齐下,对内对外增加跑者,吸引游客。河口美景如画,是国家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基地,有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通过观摩学习等途径学习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经验,争取开展皮划艇国际公开赛事。在赛事开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皮划艇文化氛围,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全新的“玩江”方式,让皮划艇运动成为丹东的一张新名片。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