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9年
2019年

他山之石 2019年9月30日第九期

发布时间:2019-11-18  |  浏览:

高度重视 多方支持

加快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滑,就业压力突显,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带动和稳定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非常重要的工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本期撷取部分城市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借鉴。

 经验

重庆支持就业创业门路多 

一、促进就近就地就业方面

一是对就业扶贫车间、创业就业示范山村、创业就业示范街等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在《重庆市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或全市特色职业(工种)范围内的职业(工种)培训内的,按照培训成本或公布的培训天数补贴标准给予补贴;《目录》或特色工种之外并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的,按100元//天标准补贴,最多不超过30天。二是用人单位招用贫困劳动力就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对吸纳贫困劳动力数量较多的就业扶贫基地在申请社保补贴、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次性用工补贴时开辟“绿色通道”。

二、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方面

一是对有创业意愿并有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及时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二是落实税费減免、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三是对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按8000元/户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四是对入驻创业实体数量较多、孵化效果较好、带动就业人数较多的14个贫困区县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在绩效评估及奖励时予以倾斜。

三、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方面

一是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免费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通过购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成果的方式,按500元/人标准给以职业介绍补贴。二是对贫困劳动力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组织地输出到市内其他区县就业的,按500元/人给予贫困劳动力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对接收外地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在渝企业,按吸纳本市贫困劳动力相关条件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对在市创业的外省市贫困劳动力,按市贫困劳动力相关条件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四、就业创业培训方面

一是对组织贫因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按公布的培训成本据实补。二是对参加人力社保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力提供交通、食宿等方面的便利条件,按实际培训天数给予贫困劳动力100元/人/天的交通食宿补助,一年限一次。三是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四是对参加技工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规定免除学费、发放助学金,支持其顺利完成技工教育并帮助其就业创业。五是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要求。

青岛就业创业政策升级福利多

一、第一次性创业补贴取消现场核实,宽容创业失败

法定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人员,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创办各类创业实体,办理就业登记并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及以上的,可申领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人员,须为创业实体的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户负责人。创业者可通过青岛就业网、青岛人社APP申请或到青岛行政区域内任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现场申请。经审核审批后,将补贴资金发放至申请人银行账户。

二、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申领门槛降低,取消社保缴费时限要求

法定劳动年龄内各类人员创办的小微企业,注册登记满1年,申领补贴时法定代表人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可申领1.2万元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其中,除创业者本人外,至少1名职工在该企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补贴标准提高到2万元。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不需提供申领材料,通过青岛就业网申请可实现全程网办。也可到青岛行政区域内任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现场申请。经审核审批后,将补贴资金发放至小微企业银行基本账户。

三、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申领门槛降低,取消社保缴费时限要求

符合一次性创业补贴及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申领条件人员创办的创业实体(不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招用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与其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申领补贴时招用人员劳动合同正常履行、社会保险正常缴纳的,按每个岗位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符合条件的创业实体可通过青岛就业网申请或到青岛行政区域内任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现场申请。经审核审批后,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四、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保补贴扩大补贴险种

青岛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不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招用经本市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以及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可申领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以上年度山东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为基数,按照用人单位实际缴费比例,给予其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项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部分);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用人单位通过青岛就业网申请,经审核审批后,将补贴资金发放至用人单位银行基本账户。

五、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领程序优化

经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1年内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在青岛行政区域内从事灵活性就业并按规定进行灵活就业登记,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按照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2/3给予补贴,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500元。

六、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提高,困难企业可享50%社会保险总额返还

在青岛行政区域内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及以上的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青岛市或山东省城镇登记失业率的,2019年1月1日起,按照上年度企业及其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企业(简称困难企业),稳岗返还标准提高到上年度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青岛就业网全程网上申请,上传相关材料后由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情况、可享受的补贴(返还)金额等进行审核审批,将稳岗返还资金发放至企业银行基本账户。

七、技术技能提升补贴降门槛、扩范围,专业技术人员可享补贴

在青岛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及以上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企业在职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应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或职业技能等级目录内),可自证书批准日期12个月内可申请最高2000元的技术技能提升补贴。其中,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补贴标准按照高级(三级)、中级(四级)、初级(五级)分别为2000元、1500元、1000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不分级别的补贴标准为2000元,分两个级别的补贴标准按级别高低分别为2000元、1500元。

八、创新实施创业孵化补贴,每个基地每年最高150万元奖补

经认定的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享受奖补政策期满后,根据创业孵化效果再给予最长3年的创业孵化补贴,每个基地(园区)每年不超过150万元。创业孵化补贴包括基础奖补和绩效奖补,基础奖补80万元,基地(园区)经评估后达到市级认定标准的给予奖补;绩效奖补最高不超过70万元,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孵化年度内新入驻企业户数、孵化成功户数、吸纳就业总人数、培育上市户数等孵化绩效,按一定标准核定。

九、首次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介绍补贴政策,促进贫困劳动力尽快就业

在青岛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19年及以后介绍扶贫协作地区(甘肃陇南、贵州安顺、河北邢台、山东菏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青岛用人单位就业,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3个月及以上的,可按每介绍1人1000元标准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介绍补贴。

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

2018年及以后毕业,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小微企业就业的派遣期内国内普通高校统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按照每人每月400元标准,给予最长36个月的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就业补贴。申请人已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或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的,不再享受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就业补贴。申请人不含小微企业法定代表人。

烟台行动引领就业创业措施多

一、强化扶持政策支撑

为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落实“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公益性岗位开发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想方设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扶持资金作用,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和各种新型就业业态的扶持,有效开发就业岗位。全面启动实施  “莱山英才计划”,对各地大学本科或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高校毕业生到莱山就业的,给予每年最高2.4万元的人才补贴。

二、强化特色行动引领

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早日实现就业。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二是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导师指导和创业贷款助推等创业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加强创业培训,使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毕业年度学生,免费接受创业培训,学习相关创业知识,提高自主创业成功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实施“大学生岗位开发计划”,有效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都会留出一定比例,专门针对服务基层的大学生,进行定向招考,重点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重大投资项目、科研助理、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应征人伍等七方面全方位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鼓励街道、社区等公益性岗位招用“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等就业存在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按有关规定落实求职补贴。对残疾高校毕业生,除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外,积极配合区残联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真正落实企业按比例吸纳残疾人的就业政策。四是实施“大学生就业服务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面公共就业服务。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在有效拓展区内110余家工业类规模以上企业岗位开发渠道的基础上,全面关注省、市各类大型招聘活动及其他招考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名制登记系统和莱山区人力资源网,及时传递给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台账,搭建双向对接平台,及时推荐有就业见习意愿的毕业生到见习基地就业并定期回访。开启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新模式,积极搭建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

三、强化专项活动对接

    根据高校毕业生不同时期求职就业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开展专业性、行业性、跨区域招聘活动,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除开展驻区高校与区内重点企业之间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活动外,还组织全国20余所知名高校进行招聘。扎实开展就业援助进家人户专项服务、创业项目展示推介会、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技能提升研讨会、高校毕业生职业倾向测评等一系列专项活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贴心服务。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和宜商宜居营商环境,突出“典范莱山”主题,用全新思维和举措,吸引越来越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归莱”创新创业。引导辖区内企业,抓住有利时机,为大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强化载体建设保障

    一是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充分利用驻地高校科研院所密集优势,与山东工商学院、中科招商集团创建莱山创新创业大学,培养和扶持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通过与区内高校创业基地(园区)及科技创业中心捆绑式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基地+产业化”为一体的创业就业链条,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双创”基地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闲置厂房和楼宇3.3万平米,建设与产业布局协调发展的莱山区“双创”基地。A区被认定为烟台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B区被认定为烟台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目前,“双创”基地已成为全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桥头堡、项目对接的好平台、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三是加快电子商务类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区域经济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打造“互联网创智园”,该园区被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坚持以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为抓手,积极推广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完善支撑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电子商务产业承载能力,吸纳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无锡就业创业精准发力亮点

  一、三年减负135亿元 稳岗补贴为企业发展增动力

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比例下调等政策落地,坚持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本市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岗补贴,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实施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展翅行动”,着力提升职工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稳定。全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鼓励、支持、引导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二、扶持八大群体创业 五项行动为创客圆梦聚合力

无锡市启动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聚焦企业骨干、小微创业者、大学生、农民、科研人员、城镇失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八大群体”,实施创业政策拓展、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载体建设、创业服务优化、创业氛围营造等“五项行动”。对“八大群体”在锡首次成功创业的,给予6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创业补贴,3年最高3万元的创业租金补贴,3年内每年每新增带动1人就业给予3000元、累计最高30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每年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创业项目无偿资助。此外,出台《无锡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新增银行直贷模式,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完善贷款奖励激励制度。 

  三、帮扶4万名困难人员就业 精准援助为特殊群体解压力

  无锡市人社部门通过建立“人员分类、服务分级、四级联动”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A类(重点帮扶)、B类(需要帮助)、C类(及时关注)三类,综合运用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式,实施“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推动了就业援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精准就业援助新格局,精准就业援助在机制建立、政策覆盖、具体操作等各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 

  四、校企合作深度共赢“乐业无锡”为产业转型强实力

  无锡市人社部门举办校企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为无锡企业与全国各地院校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空间不断拓宽,成果不断扩大。今年的“乐业无锡”百校千企技能人才供需合作洽谈会更是被列为2019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的子项目,活动规格、层次进一步提升。“乐业无锡”百校千企技能人才供需合作洽谈会的举办为加强区域间人力资源交流,促进校企技能人才深度合作,全面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提供了不竭动力

  五、政府购买培训服务 机制创新为市场主体激活力

  无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培训与市场脱节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职业培训实施意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广泛依托社会培训资源,采用培训价格核定与培训机构资质准入的政府采购方式购买培训服务成果。培训项目由市场需求决定,培训机构由市场竞争确定,培训成果由市场定价付费,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在培训资源开发、培训载体建设、过程监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六、上线就业失业预警系统 大数据为基础管理塑能力

  无锡市人社部门在江苏省率先创新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就业失业预警系统,于2016年起上线运行。就业失业预警系统整合了近10年来就业指标和相关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依托科学的统计手段和分析工具,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监测指标变化情况、预测关键指标未来短时间数值,拟合综合指数分析整体变化趋势。建立就业失业预警系统进一步夯实了就业失业基础管理工作,为动态掌握就业失业情况,预测未来变动趋势,研判就业形势和有效应对失业风险提供了依据。

 七、就业扶贫画“同心圆”“授人以渔”为友城增收添助力

无锡市和延安市、海东市建立劳务协作对口帮扶关系,无锡人社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一方面,建立岗位信息发布机制、赴外开展招聘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不断促进贫困人员来锡转移就业;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在当地购买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切实带动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 

八、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创响无锡”为全民创业挖潜力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着力打造“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品牌,健全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创业氛围“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建机制、搭平台、造生态,2017年推出首档创业电视节目《创客群英汇——我的创业故事》,累计推出143位创新创业典型人物,2019年举办首届“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

九、标准化工作全国领先“五个一”模式为基层服务练内力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大力推进街道(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2014年此项工作被列入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2017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标委试点项目验收,无锡市人社所标准化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经过各级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人社所标准化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制标到贯标的过程,构建起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核心,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和服务保障标准体系为支撑的人社所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一套标准服务、一个平台实训、一窗式受理、一卡通办事、一体机自助的“五个一”服务模式。

  十、深化“放管服”改革 简政放权为群众办事提效力

市人社部门积极探索“互联网+就业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金保工程二期升级,失业保险待遇给付、稳岗补贴申领、失业登记、创业扶持资金申领等11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大数据共享等方式将原74份申请材料减少45份,优化为29份;11项服务事项均可通过无锡人社网上服务大厅在线申请,实现不见面;7项服务事项线下申请可实现同城通办。如:失业保险待遇给付业务原需提供身份证、社保卡、退工单等多份材料,前往户籍所在地人社所进行申请,通过改革,目前线上线下均可办理,线下市区范围内仅需携带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同城通办,线上通过人社网厅在线申请,实现不见面服务。

镇江吸引毕业生就业创业礼包多

一、深化校企合作,精准输送紧缺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激发企业发挥吸纳就业主体作用。镇江市人社部门组织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驻镇江高校的100多名应届毕业生,走进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详细了解该公司的文化、产品和技术。公司正处于人才紧缺状态,镇江几所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与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很对口。这样的活动也受到企业欢迎。2016年启动“驻镇高校毕业生进企业”活动以来,该市人社部门先后组织3000余名高校毕业生走进企业,实地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情况。目前,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已和该市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向企业精准输送他们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全方位释放政策红利,留人率稳步提升

一是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来镇就业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高校毕业生引进政策,从落户、租房、购房等方面全方位释放红利,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镇江发展。二是镇江市规定,毕业两年内在本市企业就业且无住房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可分别按每人每月600元、800元、1000元的标准享受个人租房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毕业两年内在本市企业就业的“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驻镇高校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可分别按每人每月本科600元、硕士1000元、博士1500元的标准享受个人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三、打造高质量就业环境,提供一条龙服务

一是加强对引进人才和团队的保障服务,向入驻各类园区的重点人才团队提供免费招聘服务;紧贴镇江产业人才需求,组团赴高校定向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给予参加活动的单位适当引才补贴。人社部门开通服务专线和受理网站,建立绿色通道,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求职登记、就业报到、档案转接、集体户口挂靠、补贴申报等事宜。二是完善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把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列为脱贫重要指标,实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及“一对一”挂钩结对援助等举措。三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健全多部门合作和各市区协调机制,深化“产业+项目+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介绍镇江市宜居宜业环境和产业发展情况;推进人才订单式培养,了解市场前沿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

湖州聚引大学生就业创业妙招多

一、政策先行“招”

一是加大购(租)房、实习实训、来湖应聘、就业创业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含金量更足、吸引力更大。是明确各项补贴政策的执行主体、兑现程序及材料时限,并将其中市里20项就业创业补贴审核事项下放区里经办到开发区三大主寻产业企业工作的大学生,在享受湖州市规定的就业补贴基础上,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再给予大学生每年2500元就业补贴。

二、平台承载“招”

一是整合相关平台资源要素,提升各类平台对大学生及各类人才就业创业的承载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湖州科技城、众创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丰富大学生就业创业落户选择。如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十条意见》,明确湖州市3年内建设各类众创空间200家以上,吸纳双创团队3000个以上,创客人才10000名以上。 

三、校地合作“招”

一是针对到哪里去招引大学生和人才的问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深化“9360"校地战略合作联盟建设。二是组织人员先后赴兰州、武汉、合肥、哈尔滨、昆明、重庆等地25余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18个,设立人才工作站13家,大学生联络站62个,吸引5000余名当地大学生参加就业创业新政宣介会。三是开展西南、华东地区部分高校代表湖州行活动,邀请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30余所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来湖实地考察,达成校地人才智力合作意向55项。

四、乡情感化“招”

一是充分发挥湖师院、湖职院两所在湖高校作用,组织开展大学生市情报告会、就业创业宣讲会和职业生涯教育,通过主题演讲、经验分享、座谈咨询等形式增强大学生来湖留湖意愿。二是通过向2847名湖州籍2018届本科生寄致湖州在外学子的一份信》,开展“生态文明城·双创梦想地”湖州籍在外大学生家乡行、“湖州籍在校大学生走进绿水青山”等活动,积极动员在外学子回家乡就业创业。

五、企业抱团“招”

一是围绕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绿色金融等重点战略,梳理排摸全市人才需求,制定发布“4+3+N”产业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组织“金象金牛”企业、“双高”企业、高新科技企业,抱团赴专业对口高校开展小分队、专业性、高频次的招聘活动。二是密集举办新春人才招聘会、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等活动  

六、服务保障“招”

一是举办各类青年、大学生、女性创业创新大赛,充分发挥创业帮帮团、创业寻师、人才服务专员作用,全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二是成立由人社、教育、团委、妇联、住建等27个重点部门组建的全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充分整合部门资源,提供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婚恋等贴心服务,增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热线和专窗,加快推进就业创业“最多跑一次”全覆盖。 

 启示

一、搭建多元就业创业的服务平台

在秉承政府部门主导,各方组织参与的情况下,将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了解利用各种新型的新媒体载体,搭建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见习、信息发布和咨询、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服务,结合这些功能与一体,既有政府的支持,可将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新政策及时传送给学生,又能有效梳理、充分整合相关的企业资源,以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求职就业的资讯。实现社会各方全面加入,将一些公益组织性质的社会力量纳入平合。

二、促进校企合作,提供就业创业实习的载体

对于学生缺乏实习工作经验和经历,高校可以对相关专业与对口企业机构间寻求合作,在保证学生学业和安全的清况下,更多的为学生寻求社会实践或者实习载体,推动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促进在高校和企业间培育出产一学一研相结合的优质项目,互利共赢。

三、制定配套机制,改善创业环境

针对创业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一是要制定完善优惠政策,放宽对创办企业注册资金和经营场所的限制,简化审批、办证手续。二是要制定完善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要典型引路,选树一批创业典型,鼓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超过一定数额的创业企业或个人给予资金扶持。以奖代助营造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和再就业能力

培训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根据企业、市场、劳动者需求,组织开展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技能。开展订单式、特色式培训,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争取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