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8年
2018年

他山之石2018年3月2日第2期

发布时间:2018-03-16  |  浏览:

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希冀。党的十九大再次将“乡村振兴”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各地的美丽乡村也再次掀开新的建设热潮。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中,总有一些走在前面的“明星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如火如荼,其在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经验做法

衢州全力建设美丽乡村

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一、农村“三治”提升乡村颜值

一是垃圾处理。贺田村创造性地建立了“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机制,把全村分为5个卫生责任区,再分设23个垃圾投放点,要求各家各户在每天上午8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到指定点投放垃圾,同时,垃圾必须严格按可腐烂垃圾、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分类。贺田村每户人家都有编号垃圾袋,既是方便检查,又是有力督促村级还建立考评机制:每月评分上报,得分高的农户可获奖励,年度最高分得主就是“卫生示范户”在总结贺田村垃圾分类处理经验的基础上,衢州全面开展“深化千万工程、推广贺田模式”行动,基本实现应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全覆盖。二是赤膊墙整治衢江区结合320国道沿线精品提升项目对赤膊墙进行整治并立面改造;龙游县将赤膊墙整治与进行乡村旅游、小城镇综合整治等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环境、村域着色、地方特色“三统一”;江山市结合省美丽乡村现场会考察线路对沿线房屋进行立面刷白改造,3个考察点实行仿古立面改造。这场赤膊墙歼灭战让斑驳破旧的围墙完成了“美容”,增添了乡趣。三是“五水共治”,治污先行。 村里家家户户的污水通过截污纳管进入污水终端,利用“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进行第一道处理,再排到田地里用于灌溉,利用庄稼对污水进行第二道处理,最后进入环村水渠供村民生产、生活使用。衢州以县(市、区)域为单位,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七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工作机构、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招投标办法、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运行维护、统一档案管理。市、县、乡镇、村就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主职干部履职、述职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建立参建各方数据库,将建设主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含村监督员)负责人、联系方式,在当地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二、振兴乡村共创美好生活

一是着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开展“全球免费游衢州、每县万张民宿床位、高端精品民宿培育、千户连万户结对共致富、寻觅衢州乡村味道”等五大行动,乡村休闲旅游直接营业收入和接待游客数均高速增长。全面实施金屋顶光伏富民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重点打造保姆、月嫂等区域品牌, 实现了农民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二是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系统推进产业开发、创业就业、结对帮扶、社会救助、健康保险、光伏扶贫六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扶贫健康保险制度。三是积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制定出台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物业经济、美丽经济、特色经济、合作经济等多条腿走路,确保到2019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各级专门强化了问责追责措施,明确对工作落实不力、消除薄弱村年度任务未完成的,年度考核评为不合格,并对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村主职干部进行责任追究。

三、精神文明激活乡村

一是农民画,扮靓了乡村,点燃了乡民。自从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画画,村里搓麻将、赌博等不良风气渐渐消失了。农闲时节、节日期间,村里都会开展书画交流、比赛组成了舞龙队、排舞队,乡村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精彩中国(余东)乡村美术馆落户衢州,这里将建设成为余东农民画乃至中国农民画的创作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成为中国农民画的集散地、中国农民画家的集聚地。柯城正以“村庄振兴、运动振兴、休闲振兴、科技振兴、大师振兴、青年振兴”等“六大计划”为抓手,加快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实现乡村振兴。二是着“最美”建设、好家风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阵地,组织开展文化礼仪、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让农民群众成主角,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民群众道德素养。深入挖掘农村凡人善举,通过“最美人物”进文化礼堂、道德讲堂,持续传播“最美”正能量。积极推动“孝贤和洁廉”五好家风建设,在农村掀起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的热潮。用好文明创建一块牌,乡风村风“美”起来兴起来。全市12个试点镇以签订文明公约、评选诚信商户、建设集镇示范样板路和文化广场等形式,推动“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四项行动,把各试点集镇打造成为村镇文明的样板示范。同时,积极探索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崇尚节俭、反对铺张。

临安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组合拳”发力,美丽乡村“一处美”到“一片美”

一是乡村升级临安制订了全省首个《村落景区标准》,分年建设30个村落景区,引领美丽乡村的迭代升级。二是靓镇行动为破解“村美镇破”这一窘境,使连接城乡的枢纽“腰”艳起来,临安筹,在全区15个镇街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全域旅游临安着力做强钱王陵寻祖、青山湖问胜、太湖源探幽、天目山论道、大昌化揽秀等旅游品牌,已与省旅游集团、东方园林等签订合作协议,在户外运动、村落景区、旅游小镇、大健康医疗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二、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美丽乡村“一时美”到“持久美”

一是农村治污“定制”到家临安严格实施“三编三审”和“3+2”联审,突出“一户一策”,制定了由村、到户、到每幢房子、到每一个接口的施工图,依照各村和各家实际,分别采取“集中纳管”、“联户治理”和“单户治理”等治污方式建立了“五位一体”农村治污运维管理体系建设,依托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程监控。对处于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居民集聚区等重点区域,采用微动力、人工湿地、景观塘和多级生态植物滤床等技术,提升改造300个终端,使临安农村的水更清、景更美。二是物业管理进农村临安打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升级战”,在“市场化运营、专职化保洁、智能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谁污染、谁负责”原则,试点推行以“物业费众筹、市场化运行”为核心的生活垃圾分类物业化管理机制。村民、外来户、农家乐经营户,或餐饮饭店店主均须众筹数额不同的保洁费。这一做法像城市居民的物业管理费。当然,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也能享受以奖代补的“福利”,可谓“赏罚分明”。 

三、文化礼堂育“家风”,美丽乡村“外在美”到“内在美”

一是文化礼堂“村庄客厅” 为给农村百姓打造精神家园。通过整理展示各村村情村史、励志故事、成功人士、能人乡贤,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爱国怀乡、见贤思齐的“精神殿堂”;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技能培训、岁时节庆等各类活动,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心向往之的求富学堂。二是“好家风”育民风临安立足传承千年的《钱氏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礼堂基础上,创新开展“访”、“评”、“晒”、“传”,寻访、挖掘、展示、评比、褒奖优良的家风家训,以“好家风”,促民风,转作风,正社风。临安还深化开展“好家风”进电商、组建“好家风”乡村志愿服务队等活动,还为“好家风”家庭增加贷款授信额度、享受低息贷款、开展就业推荐、赠送宽带及数字电视基本服务费等。

四、电商走俏,民宿“网红” 美丽乡村“环境美”到“发展美”

一是美丽经济的“当家花旦”依托“互联网+”和山核桃原产地的优势,临安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电商,构建了以阿里巴巴临安产业带、“淘宝特色中国·临安馆”和“微临安”为主体的线上平台,形成了以坚果炒货、生鲜农产品等为特色产品的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在巩固提升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临安还全力推进淘宝、赶街、村邮乐购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布局,加强“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区镇村光纤和物流全覆盖。实施“电商伙伴计划”,全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二是特色民宿一夜“网红” 临安享有“江南养生殿”的美誉78.3%的森林覆盖率、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躲避喧嚣的人们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临安依托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涌现出天目山月亮工坊、云泊天目、一山九舍、云相见等50多处民宿示范点。不少民宿,一夜“网红”,一房难求。

五、农地确权,林地流转,美丽乡村“形态美”到“制度美”

一是土地确权领跑全省临安作为全省农地确权的试点之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对255个村、10万户家庭开展了确权登记颁证,形成了农地确权“852经验”。建立了土地确权和数字化档案二大数据库,开发了相应的信贷产品,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正式建成,区镇村三级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门服务场所、有专业信息发布平台、有专家业务咨询、有专业法律顾问,这将为农地的“活权”提供保障。二是林权改革成效显著临安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等,在国内较早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林地流转、林权证抵押贷款,推进林木股份合作,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梅州乡村振兴路上

创优“九岭经验”

一、党建牢 民心齐 党员亮身份晒承诺

在村干部、党员门口,贴着“共产党员户”的党旗状标识;九岭村南入口竖立着党员卫生责任区的标牌,并注明责任人……这些均是九岭村党组织开展的“党员亮身份晒承诺”活动的剪影。九岭村是蕉岭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九岭党总支通过“三强四带”工程,夯实组织基础;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请教专家学者、走访群众等方式,探索出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提升带富本领;通过推行农村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九岭村也是全市村民理事会起源地。在党组织引领下,村民理事会在乡村蓬勃开展。蕉岭县以九岭村为例的社会治理框架改革,调动了村民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治理能力,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九岭村村民理事会成员由有公心的长者、老党员、热心村级事务的村民及各小组党员等组成。成员构成既发挥了党组织核心作用,也调动了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在党员的带头示范下,村民放下了争执和纠纷,肩并肩推倒“烂屋”、投工投劳、共建共享。一改过去村委包揽全村的力不从心状态,实现共治善治,避免了“干部干、群众看”现象的发生。 

二、产业兴 农民富 农旅结合农民“打卡”上班

在群众当中树起面面党旗,犹如为乡村增添强劲引擎,内生动力大大增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九岭村没有“淡季”即便是工作日,同样有诸多游客驱车前来一睹连片的格桑花海的美景,催生“美丽经济”。玖岭寿莲基地是九岭村引进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是全村首个规模化产业基地。前期九岭村有少数村民试种白莲,市场反响不错,再加上九岭村有种植莲藕的习惯。党总支一班人赴江西调研产业发展前景。后期,该村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十里荷塘”。基地负责人曾平山介绍,基地初步形成了“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乡村发展关键还是要让农民与‘美丽经济’发生紧密联结村委会在推动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计划分两期拆除1.1万平方米老旧房。计划在工程完成后,引进资金发展民宿、乡村酒店,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农民增收。

三、品牌亮 取经忙 精品游线上最璀璨的“明珠”

“客韵九岭”美丽乡村精品游线项目成为九岭乡村游的一大亮点。1.1公里的旅游线路以客家文化为魂,以PPP模式,依托专业力量对九岭村乡村旅游进行整体升级打造,建成慢时光咖啡屋、长寿膳食坊、美丽乡村培训学院等。去年端午节期间,九岭村单日游客量突破两万人次。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是精品游线上最璀璨的“明珠”。这是省第一所专门以培训“三农”实践人才为目标的机构,“开学第一课”由省委农办副主任刘洪盛开讲其中深圳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党工委一个月先后组织了四批人马到培训学院“取经”。 “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别是听党代表讲党课、九岭村乡村治理经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到建成维护也很受关注

四、对话村支书 乡村振兴要唤醒沉睡资源

九岭村以党组织引领,成立村民理事会的探索并为“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多层共治”的村级治理“蕉岭模式”积累了经验。在村级治理中,主体力量是群众,核心是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尊重群众,充分发挥党员表率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村级治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大家自身的努力和共同进步。从服务村民的角度出发,在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桥梁、安全饮水等方面办了许多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每一分钱落到实处,每一个环节公开透明,让农民心里踏实。在把“种莲”确定为九岭村的主导产业前,带领村里各位种植能手,到全国各地调研学习,再加上九岭村有种植莲藕的习惯,经过筛选最后才引进企业开发“十里荷塘”。在九岭村,建工厂、引项目、找企业都经过开会层层把关,逐一审定,做到公开承诺、履行承诺,实现村民、村集体、企业多方受益。通过精品游线打造,九岭村乡村旅游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双升级,创造一批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下一步,九岭村的振兴还需要高标准规划,唤醒沉睡资源,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比如:拆除老旧房屋腾出社会资本进驻发展空间;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让游客能在九岭留下来;借助乡村旅游兴起,打好九岭村生态牌、长寿牌,增加优质农产品经济附加值等。通过上述举措,形成乡村发展合力,最终实现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的“五子登科”。

湖州德清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先行

一、把改革“盆景”连成风景

德清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5大改革领域、18项改革任务、68个改革项目全面推进,将涉农改革“化零为整”,把改革“盆景”连成“风景”,聚焦“绿富美”,推动农业集成发展,释放出巨大红利,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德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让农业更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全力打造中国乡村振兴先行区。走进德清阜溪街道郭肇村农耕博物园,一座座颇具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一览无余的广阔田园令人心旷神怡。农耕博物园占地1000亩,已建有农耕文化馆、中国美丽乡村讲习所和丝之始、茶之味、瓷之源等专题馆,这里已成了一个庞大的传统型农耕文化风景区。依托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变景区、农田变景点、农民变导游。
    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
    德清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振兴农村产业,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以“江南水乡、沈约故里、休闲农业”为特色的新安镇舍北村,结合下舍村省级粮食功能区和新桥村精品示范村景观带,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生态种养殖,以荷叶蒲漾自然资源为依托打造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综合园区。作为中国“股票田”的发源地,钟管镇沈家墩村结合种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经济转变。在雷甸镇雷甸村何家埭港,民居、碧水、喷泉、凉亭相互映衬,美不胜收雷甸镇结合治水拆违、城中村改造,打造建设“综合指挥室”和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4个平台,实现了全天候、全过程观察治理情况,实时掌握治理动态。德清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示范村新市镇舍渭村,河畔的民居经过改造,出落得更有韵味,倒映在水中,如同一幅水墨画。在乾元镇新田农庄温室大棚,农庄里装了自动排水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连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通过智能化监管与调节,草莓的品质更有保证。通过不断革新农业技术、引进智能化设备、提升经营理念,当地已发展成集采摘销售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美丽农业”,让产业发展和旅游有机结合,既“美了环境”,又“鼓了口袋”。

三、金山银山法治是靠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社会治理是关键。全县181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点实现了全覆盖,律师在村委会“坐堂问诊”,为农民送去了家门口的公益法律服务。村级法律顾问还建立了“法律服务微信群”,村里有了矛盾纠纷,法律顾问就直接建小群进行调解,生动践行了“自治+德治+法治”的乡村治理模式。

美颜值 兴产业 富百姓

“美丽莆田”的乡村振兴实践

一、擦亮“面子”:走向“幸福” 留住乡愁

东大村“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路上有保洁员,河道有打捞队,垃圾按户分类,村里统一收集,镇里中转,县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困扰东大村多年的农村垃圾问题得到解决。如今,东大村道路整洁,溪水清澈,新建成的12公里环溪绿道曲径通幽,风车、凉亭等穿插其中。莆田是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福建省唯一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莆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傅冬阳说,以“美丽莆田,幸福家园”为抓手,莆田先后在121个村开展幸福家园建设,通过推进“裸房整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工程,村庄“颜值”不断提升,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二、拓宽“路子”:千村千面 百舸争流

上世纪90年代初,上塘人抓住了饰品加工行业的“东风”,从事金银制品、首饰工具加工和销售,逐步形成“珠宝一条街”,将原有的盐碱地变成了“金银滩”。如今,“金银滩”发展“金银城”: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集珠宝制造、工艺展示、文创体验、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上塘银饰小镇应运而生原本拥挤嘈杂的上塘珠宝一条街已变成崭新亮丽的银饰展销中心。上塘村还将建设银饰文化博物馆、文化创意体验街、特色工艺馆、创客聚落等新片区,拓展产业功能,打造集聚银饰珠宝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旅游、娱乐等于一体的产业园。

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引入百威英博雪津啤酒厂生产基地,打造成啤酒小镇,工业旅游带动周边乡村;城厢区涧口村则通过土地整理,搞规模经营,成为花卉、果蔬特色村……

三、充实“里子”:长线发展 多线增收

作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莆田丰富的历史遗产成为不少乡村致富新路。后黄是个华侨村,19世纪末开始就有不少村民下南洋做生意,村里现存60多座历史古厝,既有传统红砖厝风味,也有南洋建筑特色。村委会将这些古宅从华侨后人手中租了下来,精心修缮,用来发展民宿,出租给画家、摄影家、收藏家等作为工作室、展馆。此举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给当地产业锦上添花。

借着旅游的红火,村民们有的发展民宿,有的从事安保,有的售卖特产,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美丽乡村建设看“焦桥示范”

一、“五区共建”的“焦桥示范”

焦桥镇结合自身实际,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五区共建”的指导思想“五区共建”,就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树立村级班子威信,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打造基层建设的“先行区”;做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的“样板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探索增收渠道,打造村级增收的“试验区”,让美丽乡村建得好,留得住;推广现代农业理念,做好传统农业文章,建好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积极发掘各村历史文化背景,把美丽乡村作为宣传乡风文明的主阵地,把项目区变成乡村文明的“引领区”。

二、特色产品发展实现新突破

焦桥镇项目区结合大棚种植业,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结合西侧紧邻的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打造饱含“乡亲、乡情、乡愁”的特色主题文化旅游景区,切实增加村级收入。后三村有种植蔬菜大棚的传统优势,借助“绿春元”无公害黄瓜这一优势,焦桥镇为该村免费装上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还种上了新品种黄瓜。焦桥镇综合创业服务中心正积极与各地化妆品企业和高档餐厅进行对接,后续还计划与休闲采摘相结合,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该镇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的方式生产无抗(生素)鸡蛋,促使传统养殖转型升级。该镇美丽乡村建设另一个“主阵地”,是位于北部的省级“乡村连片治理”项目片区,此项目涉及东直村、西直村、刘桥村、小杜村、张官村共5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名片”。

三、两年内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焦桥镇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543”奖补政策,从2017年开始实施,镇财政按照各村投入资金50%、40%、30%的比例进行奖补,引导激励各村抢先机、争主动、快推进,争取早日建成美丽乡村升级版村庄里,有着浓郁农耕民俗文化的小景随处可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焦桥镇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掘,如焦桥袁紫兰是清末的传奇家族,2017年4月份,“丁酉年山东袁氏恳亲祭祖大典”在焦桥镇东平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袁氏宗亲参加了这次活动,这让东平村在全国袁氏宗亲中声名鹊起。东平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已围绕袁氏故居、春晖堂等袁氏历史文化资源做出了整体规划设计。

获得启示

一、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组织保障

一是要强化组织机构。充分发挥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作用,相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专门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明确和强化各县(市、区)和有关市直单位相关工作职能和机构力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严格督查指导。按照“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建立调度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调度协调会议,常态化深入各县(市、区)和重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征求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工作落实,实现工作目标明确、协调有力、推进有序。

二、大力培养乡村技术型人才

一是设立高级技工技术学校,着力培养实用人才、管理型人才、经营型人才。二是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以及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多渠道为农村选拔高素质人才。四是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政策支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交流体系,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合理规划布设乡村基础设施

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继续全面推进“畅通”工程、甚至是“户户通”工程,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并加大对乡镇企业的环保问题进行监管。三是对目前规划不合理的农村网线进行集中整改,合理避开农业建设的区域,解决电网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解除一张张“空中蜘蛛网”,为现代化新农村振兴建设扫除障碍。四是着力重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污水排放及垃圾处理三大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分类分级对农村生活生产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美化村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使农村卫生保洁形成长效机制。
    四、培育精品宜居美丽乡村
    一是要以“一盘棋”的思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创新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注重农村特色,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集成优化相关土地政策,推进乡村资源要素整合。二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庄的环境整治力度,逐步消除村域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三是依法保护、合理挖掘、有序利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把这些“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独特的村落历史文化元素,有效利用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保持乡村风貌。四是培养农民现代社会生活理念,倡导农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的理念,用良好的民风、村风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打造乡村品牌 发展产业链

一是健全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扶持体系,立足全市农业资源禀赋,突出重点和特色,挖掘资源潜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重点培育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产业集群、乡村休闲观光产业集群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 规模大、 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搞好技术升级、 新产品开发,发挥企业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在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养生养老、创意农业、乡村手工艺等新型业态,以农业新业态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并与农产品品牌形成产业链。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