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8年
2018年

他山之石 2018年8月30日第8期

发布时间:2018-10-11  |  浏览:

各地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作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近年来一直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当头炮、先手棋。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力带动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其他领域改革。哪里放管服改革搞得好,哪里营商环境就改善得快,哪里的市场活力就强、发展势头就好,改革溢出效应日益显现。因此,许多城市对“放管服”改革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不断用一项项改革、一个个数据诠释着“释放改革红利”的魅力,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其经验性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经验做法

厦门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积极推动审批服务靠前办、就近办、马上办

市海洋渔业局结合业务实际,将审批业务统一到渔港一线,集中时间、地点统一办理。海沧区推进“三个下沉”改革,实现“就近办”;创新“四个一”举措(“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平台”覆盖),实现“马上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快办事、办成事,实现“群众、社区、政府”的多方共赢,成为社会治理创新一大亮点。

  二、推动部门内综合窗口收件受理

以市、区政务中心为平台,逐步推动各部门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目前,已在工程建设、商事登记、车驾管、出入境、不动产登记、外经贸、社保、医保等审批管理服务中率先推行部门内综合窗口收件受理制,市民或法人到政府单个部门内任一窗口即可完成办理,既合理配置了人力资源,又有效提高了窗口的办事效率。

  三、实现预约方式办事

厦门市还借助信息化平台,推行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微信预约等服务方式,实现预约方式多元化,预约过程便捷化,方便群众和企业合理安排时间前来办事。如,市公安局出入境分中心全面推行预约办证服务,市民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网络和现场预约等四种方式预约办证,让市民可以合理安排办证时间,不用在窗口漫长等待;厦门市卫生局就医预约平台推出多年,极大地方便了就医群众。

  四、推行周末办事制度

2017年7月29日起,推动涉及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医保、社保、户籍等113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周末正常办理,有效解决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难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五、全力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服务模式创新

厦门市大力推动网上审批系统的整合,实现流程对接、联动办理、数据共享,努力让民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大力推进网上审批服务,除涉密及少数使用国家部委、省级系统审批的事项外,所有依申请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进驻率达100%。1631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全流程网上审批事项率超过80%,其中270项审批服务事项达到五星级标准

  六、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

厦门市建设了市、区两级108个部门(单位)、957个审批服务事项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实现流程优化再造以及规划信息、项目决策信息、审批信息、效能监督信息的互通共享,有效打破部门藩篱,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一窗办理。

  七、建设商事主体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商事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和“一照一码”信息共享平台,将登记许可、监管公示信息实时汇聚至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推送到相关部门,率先全国实现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积极推动“一照一码”审批信息共享平台与自贸区单一窗口对接,实现商事主体数据与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共享,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通过“数据跑路”减少企业往返。

  八、建设“单一窗口”共享平台

积极开发统一的地方电子口岸,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单一窗口”被商务部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是全国首个实现申报接口全面对接的口岸,实现了质检、海关、港口、海事、边检等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极大地减轻了进出口企业的申报工作量和物流成本负担,减少了申报单证的重复录入和数据差错,提升了厦门口岸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

   九、实现家门口自助办理

“刷脸认证+入驻24小时社区便利店”的“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模式已完成50多个站点建设,就业失业登记证明开具、居住证自助办理、交通违法处理和缴款、出入境办证网上预约、暂(居)住证年限查询材料办理、人口信息查询材料办理、开通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等项目可以在家门口的自助终端上办理。涉及百姓民生的医保、社保、公积金、公安户政等100多个便民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实现“最多跑一趟”。

唐山“放管服”

“小举措”释放“大效应”

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是破解协调难题,实现多方合力构建。微信缴纳社保费需要涉及地税、社保、银联和软件公司等四方配合。市地税局统筹协调,针对系统安全、参数差异等问题先后召开8次多方研讨会逐一进行研究解决,为该服务平台打下了坚实运行的有序基础。二是破解共享难题,实现信息闭环传递。为确保社保信息的互联互通、共用共享,经反复协调,市地税局与银联、社保局达成共识并共同制定了实施方案,即以微信为平台,通过银联在线支付或第三方协议实时扣款完成社保费的缴纳,缴纳的费款直接通过税库银横联系统进入国库。同时,缴费结果也会通过社保联网系统实时反馈到社保局,成功实现了地税外网应用统一接入与地税社保联网系统、地税税库银横联系统以及社保征收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三是破解技术难题,实现安全便捷缴费。市地税局与软件公司经过数十次系统测试,攻克了参数增加、接口设置、额度限制等三十多项技术难题;采用当前最流行的H5技术开发缴费页面;利用安全链接方式向银联在线支付云账单传递数据,建立社保费专属资金通道,保证了缴费安全性;按照“金税三期”税库银系统接口标准组织报文模拟测试,实现了个人银行卡在线快捷支付和企业三方协议实时划款,税款直接缴入国库。界面操作符合省内社保费征收模式,接口标准符合省局外网统一接入要求,并通过了第三方代码安全审计。

二、变“多头跑”为“跑一头”

一是多表变一表,手续便利化。在此之前,市场主体要办理注销手续需到各个管理部门申请,并填写相应的表格。“扎口”管理后,市场主体只需填写一张由多部门重新设计、整合后的《市场主体多部门注销申请书》,大大减少了市场主体填写表格的数量。二是多窗变一窗,服务简约化。市场主体申请注销时,由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受理,一次性辅导申请人填写一张表单,并留存全部需报送的资料,在同一时间内分发至各相关单位派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市场主体只需到政务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即可办妥多部门注销业务。三是串联变并联,流转内部化。市场主体办理注销手续时,应当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办理国税、地税、工商、质检、社保、统计等部门注销手续。实施“扎口”管理后,受理窗口将受理资料一次性同步分发至联合注销各单位派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各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注销资料联动流转、并联核准。

三、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

一是将政策送到家。为做到政策透明、家喻户晓,该局制作了“残疾人办证明白纸”,明确了所需提交的材料及相关流程,对残疾人类别和鉴定机构进行公开,广泛宣传相关政策。二是将服务送上门。在残疾人办证过程中的医疗鉴定环节,针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定点医疗机构鉴定的残疾人,特别是重度肢体残疾人士,由镇(街道)或村(居)委会出具证明信,该局主动协调市残联及相关鉴定机构进行上门服务。三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代办队伍。为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定期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各镇(街道)或村(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政策指导,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自代办业务开展以来,该局已为残疾人办理证件120余件,办理时限也从原承诺时限的2个月缩减至目前的1个月,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一致认可。

推进“放管服”改革

的成都实践

一、简政放权,实施“无门槛”准入

一是“一枚印章”统审批。目前,成都实现了区(市)县两级政务审批服务中心全覆盖。二是“一个窗口”接收件。将划转各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办事大厅,设立综合性服务窗口,优化审批流程,打造“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三是“一套清单”确边界。分门别类建立“审批权力清单”“办理程序清单”和“人员责任清单”,全面公开行政许可项目和权力范围,标准编制行政审批“流程图”,提升了规范化标准化审批水平。四是“一支队伍”负专责。各区(市)县政府成立行政审批局,按照“编随事转、人随编走”原则,将部门审批骨干及编制划转行政审批局,建立精干高效的专业化审批队伍,大大提升了行政审批办件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五是“一把标尺”督全程。积极构建严格规范的行政审批监管体系,建立了行政审批“受理—审核—批准”三级审查核准,重大复杂项目审批实施“会商—审批—网上公示”,建立抽查复核、审批责任终身负责、审批行为视频监控等制度规范。

二、放管结合,实施重点的科学监管

“信用积分”管理是成都实施信用监管的全国首创。一是依托“成都公共信用网”归集的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信用数据为基础,辅之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生成企业信用分数。二是根据市场主体不同的信用分数,建立信用监管的基本规则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估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股东、高管人员信用状况,根据信用积分高低实行分类重点监管。三是推进信用积分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双随机抽查、企业信用风险预警和信用核查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构建事中事后综合性监管平台。按照国务院“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建立全市统一的责任明确、任务清晰、程序规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措施。由成都市政府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三级架构组成,实现“两个全覆盖”。五是推进“双随机”抽查与“重点、分类监管”相结合,实施精准科学监管。一是建立全市“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联合监管机制。二是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人群分类监管,确保精准监管履职到位,不留死角。

三、社会共治,构建市场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守法自律。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中建立市场主体活动档案,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与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促使市场主体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履行法定义务。提供社会化的信用信息公示服务,引导市场主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诚信自治水平。二是行政指导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治。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授权信息共享渠道。按照《成都企业公共信用等级划分标准》,在不同行业领域制定相应的行业信用标准。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共治的强大作用。其中,在充分发挥12345市长热线的主渠道监督作用方面,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的投诉举报热线,统一受理、分类处理群众投诉举报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专项执法行动,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一是转变政府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二是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实现了政府服务事项“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和“就近能办、全域通办、异地可办”,变“企业办事少跑腿”为“网上信息多跑路”。截至目前,成都全市90%审批服务事项都可以实现网上办理。三是聚焦重点领域的服务效率提升。聚焦“双创”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体制,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开封“放管服”改革

向纵深发展

“减证”带动“简政”,整合实现“多证合一”

“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二十二证合一”“四十八证联办”,“三十五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秉持“于法有据、惠企利民”的原则,确定了登记、备案合并事项,既顺应企业需求,又合法合规。整合所有部门网上审批服务资源,建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审批平台。通过改革,对外受理由多单位多窗口集中至1个窗口,全流程办理时间最快压缩至24小时内,最多3个工作日,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便捷”倒逼“集中”,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转型升级

将原来分散在“三个办事大厅、四个查档地点”的业务,全部集中到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整合不动产权籍调查、交易管理、登记发证、档案管理及信息查询服务等职能,实行交易一体登记、一门统一办理、一窗统一受理、后台限时办结、效能全网监察

大胆试、自主改,加快自贸区以“新”出彩

准入阶段突出“放”,推出“商事改革50条”,实行企业“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推行“许可默认备案制、信用承诺即入制、证照分离助推制、特色套餐便捷制、专家团队帮扶制”五大类创新举措。准建阶段突出“快”,推行“以规划代立项、多规合一、整体评勘、联合图审、统一验收”五大项强制性措施,实行“帮办服务、缺席超时默认、容缺预审、联合踏勘、二次退件报告”五大项保障性措施。准营阶段突出“服”,建立了互联网、手机、微信办事大厅等立体智慧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实现100%网上审批。 

“放管服”改革的江门样本

一、 简政先减证 开办企业更容易

   江门先后推出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一系列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市场准入便利度显著提高据统计,实施“十五证合一”改革后,在该市新开办企业,申请材料比原来压减60%,办理时间压减70%以上,总耗时不超过7个工作日。5月,江门市工商局分别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合作,在全市239个银行营业网点开通银政直通车服务,为企业、群众免费代办各类商事主体的名称预先核准和设立登记业务。到了7月,银政直通车服务进一步向香港延伸。江门还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全面推行住所登记改革,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不断完善商事主体开办阶段便利化服务。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政策的带动下,江门投资者开办企业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全市通过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也正不断释放。    

二、 聚焦“准营”难  分类改革51项后置审批事项

江门公布的《江门市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分类改革目录(第一批)》,发现《目录》包括了港澳企业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审批、食盐零售许可证核发、外商投资经营港口业务的备案初审等51项属市、县事权的后置审批事项。江门将对这51项审批事项采取四种改革方式,即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审批改为告知承诺制、加强准营管理,进行分类推进,试点先行。其中拟取消审批4项、改备案10项、改告知承诺11项、加强准营管理26项。以食品经营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人承诺制”试点改革为例,目前江门已通过“申请人承诺制”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4868张,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最多在5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证。 

三、 监管不放松  年内全面实行“双随机”联合抽查

江门在全省率先上线市县两级通用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随后,江门在全市全面实施该项改革,目前已实现全市所有市场监管部门抽查“全覆盖”。据统计,该市“双随机一公开”系统现已收录1614个随机抽查事项,并录入3685名执法检查人员和39万余家抽查市场主体。 江门召开“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动员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推进会,并举行全市首次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行动启动仪式。在现场,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生动场景:轻轻点击几下鼠标,只需几分钟时间,便成功实现了监管执法人员与抽检市场主体的随机配对。江门将全面推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实现对企业“一次检查、全面体检”,从“多次检查、重复体检”向“最多查一次”转变,整合部门行政资源,减少执法行政成本,共享抽查结果。此外,江门还在全市推行重点行业企业主体责任承诺制,目前已有近5000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等主体责任承诺。同时,该市还将通过完善信用约束机制,推动多部门信息共享,实现联合惩戒。

获得启示

一、提高认识,着力解决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深化“放管服”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简政放权,原则是放管结合,方式是优化服务,要重点把握3个环节。放权环节,要重视提升事前简政放权“宽进”的含金量。“放”主要是简政放权,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全面解决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重点在于合理界定政府行政审批权力边界,做到“应放尽放”,持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一照一码”走天下,坚决取消有形和无形的各类市场准入限制性、歧视性“负面清单”,实现“无门槛”进入。监管环节,要重视提升事中事后“严管”的精准性。“管”主要是放管结合,核心是在“放”的同时,推动监管工作重心由市场主体准入的事前审批管理向市场经营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社会信用监管,注重“双随机”抽查的市场主体监管与市场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管相结合;构建共治共管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主体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服务环节,要重视提升政务服务“高效”的规范性。“服”主要是规范化服务,核心是在“放”和“管”改革深入推进的基础上,规范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化和法治化水平,重点在于切实转变政府服务观念,聚焦“双创”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效率改进和提升。

二、理顺机制,大力解决“准进不准营”的问题

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要彻底清理和取消政府以及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制定的各类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政策和规定,及时主动解决阻碍新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不公平、不平等、不灵活的政策规定,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要做创新创业的推动者,而不是行政干预的指挥者;政府要主动转变在岸上做“拉拉队”,到跳下海去一起划桨助力的“加油队”。凡是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有利于就业创业社会稳定的民生业态,有利于绿色环保的大小项目,都要实施无门槛市场准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三、加强监管,重点解决创新风险问题

政府要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是在新经济领域,要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逐步完善已形成规模、影响力较大的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制度体系。探索对跨界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部门协同监管,要更加包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业态发展,提高行业自律管理水平和能力,搭建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桥梁,不断促进规范发展。同时,公检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要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是在新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履职中,应当充分考虑新经济发展监管中的试错容错特点,研究探索建立双向“试错容错豁免”机制。一方面对新经济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引导为主,免于行政处罚;另一方面对“试错容错”的管理干部也应当免于行政追责,营造宽松的新经济发展环境。

四、学习借鉴,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难题

政府行政服务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领、政策扶持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通过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经济市场主体。政府要坚持主动服务、效率优先,减少直接行政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行政服务要不仅限于开辟“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网上政务”这些有形措施的深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政策支持、标准规范、资源开放等方面服务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支持企业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方面,给予更加有力的银行贷款、发展基金、土地征用、税收优惠、招投标项目等政策支持,营造创业创新的“高地”、招商引资的“洼地”,并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提高企业获得感和认同感,这才是服务到“家”。

     

 

(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