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7年
2017年

他山之石第4期 2017年4月27日

发布时间:2017-10-31  |  浏览: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经验做法及启示

●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五种模式:第一种是龙头景区带动型。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第二种是城市全域辐射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质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第三种全域景区发展型。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等地。第四种是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区域内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山地体育等旅游新业态。其典型代表有重庆武隆、云南抚仙湖等。第五种是产业深度融合型。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及与文化、商贸、体育、教育、科研等行业的深度融合,规划开发出一批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乡村旅游等跨界产品。其典型代表有南京江宁、北京昌平等。

随着大众休闲和旅游需求的改变,全域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目前,我市围绕“六大战略”部署,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抓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生活即品质”的旅游强市目标,使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此,本期综合了部分城市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借鉴。

●经验做法

厦门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统筹规划 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厦门提出旅游业“跨岛发展·全城5A”的理念,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厦门自然生态旅游5A品牌。在全国率先推出“多规合一”的样本,空间上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审批制度上实现市、区、部门等审批服务全覆盖,信息资源上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又率先在全国推动“多规合一”立法。在“多规合一”平台上启动编制《厦门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旅游功能空间,实现旅游产业地位与价值的“双升”。二是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在旅游业发展领域的有效配置。厦门市规划、发改、土地等部门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旅游会展业被厦门市政府列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三是建立政府主管部门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园区和行业协会引领发展,各区落地推进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与各部门联手,分别对会展旅游、邮轮游艇、商贸旅游、工业旅游、文创旅游、乡村旅游、康体旅游等制订3年行动计划,共同搜集项目、共同制订标准、共同布局发展、共同制订政策,在各“旅游+”领域形成一批示范建设项目。

二、提升服务 构建全域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拓展“互联网+”,实现智慧旅游全域覆盖。建成全国领先的旅游产业管理全要素大数据分析平台,囊括了厦门市景区酒店信息、游客手机采样、行业管理、宿客数据、舆情监测、智慧网评、来厦游客消费刷卡、从业人员、旅游气象、自驾游、旅游大巴等数据,还接入全市近200路景区和道路视频信号。在GIS地图等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上,还可自动运算、挖掘、直观动态展示旅游产业运行情况和分析结果,具备数据统计、市场监管、舆情分析等功能,成为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计算器”。二是成立的“美丽厦门全域推广联盟”,搭建部门协作营销平台。通过整合全市各相关单位的宣传资源与信息,依托厦门市旅游局“三网五端”宣传营销以及国内外各种旅游推介会,共享资源、共建平台,形成宣传合力,促进全域旅游合作共赢。三是在现有基础上拓展平台功能,分享传播和导览服务。瞄准新区域、新融合和新业态旅游产品,开发全域旅游服务导览系统。已着手接入重点景区票务数据,实时掌握各景区客流动态,为游客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慧旅游服务。同时打造厦门旅游自媒体传播网,增强官方微信、APP的信息服务功能,计划新增100多块信息触摸屏,将全市旅游导览功能覆盖所有景区和酒店,真正实现全域智慧旅游。

三、厕所革命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建立推进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厦门市旅游局与各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签订旅游厕所建设责任书;执行项目进度月报制度,厕所建设进展情况直报分管副市长和各区政府,督促各区旅游部门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出台《厦门市旅游厕所建设奖励办法》,注重新技术推广应用,督查旅游厕所建设。继续落实旅游厕所扶持政策,连续3年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新建改建厕所进行奖励。重视乡村旅游新改建厕所建设,作为提升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措施。 三是旅游厕所革命助力旅游公共服务硬件的提升。按照“一核四区若干点、岛内岛外全覆盖”的规划,合理布局旅游集散服务网络。由厦门市旅游局牵头,市发改委、规划委、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厦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总部项目建设,推进“四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同时完善全市旅游集散服务点及交通枢纽旅游咨询中心()建设。 

四、全域监管“保驾”大旅游

一是成立市旅游会展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厦门市长“挂帅”,分管副市长、市旅游局局长等任副组长,各区长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会展工作,增强旅游业综合协调能力,并出台《厦门市旅游会展产业发展考核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二是组建旅游警察队伍,加强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建立了联席会议、分工协作、社会监督等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十项工作机制。三是推进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发挥综合部、协调部、推进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和旅游综合执法职能,发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作用,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建立“一口受理,分头处置,限期办结,快处先赔”机制。通过工商12315平台统一受理旅游投诉,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头处置,原则在7天内限期办结,并实行全省旅游“先期赔付”的规定。还通过开展文明旅游教育活动,倡导市民、游客向“不文明行为”说不,争做“责任市民”“文明游客”,共同维护厦门旅游城市形象,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旅游环境。

  烟台吹响全域旅游集结号

一、精准营销:应势而为,随势而动

一是“跟着客源走”。面向高铁客源,针对性地在京沪线、胶济线、青荣线等冠名高铁旅游专列。抢抓青烟威荣城铁全线贯通的机遇,面向青岛、威海开展冬季旅游专项营销活动,有效激活了“城铁1小时圈”客源市场。二是“跟着信息走”,针对游客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强化新媒体营销,建立市、县、旅游企业自媒体营销矩阵,加强与百度、同程等搜索引擎、重点OTA网站的合作,推出具有烟台特色化的电子宣传海报、旅游MV、旅游微电影。三是融入城市综合营销。2016年烟台先后赴北京、三亚开展城市综合营销活动,与三亚结成“冬游三亚、夏爽烟台”旅游联盟城市,实行客源互济、媒体交换营销等合作。4月,烟台将赴北京开展2017城市综合营销活动。

二、精耕市场:“两圈三区”和入境客源

  一是坚持客源地营销。发出“来自大海的邀请”,邀请客源地旅行社先后多批次到烟台实地踩线考察,连续多年举办中外旅行商采购大会。二是重点客源市场营销。2017年,烟台国内市场确定“两圈三区”(青烟威城铁1小时圈、济南为中心的高铁2小时圈,京津冀、长三角、东北)重点客源市场;入境市场确定港澳台、俄罗斯等重点客源市场。自今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精耕北京、天津、上海、济南、青岛、西安、哈尔滨、香港、台北、俄罗斯等重点客源城市,采取旅游部门+龙头旅行社+旅游企业(协会)+媒体“四位一体”的运作方式,烟台营销实现了客源增长、质量提升、渠道完善、品牌提升,“在外有口碑、对内有游客”。

  三、精品活动:激活市场、激发动能

烟台充分挖掘全市范围内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分类整合,集中宣传,培育“旅游十大节庆活动”。一是立足区域市场,开展“烟台人游烟台”活动。联合行业协会,多部门联动、多层级展开一系列互惠让利活动;二是开展“上山下乡之旅暨最喜爱的乡村旅游点”等评选活动,激发烟台全域市场动能。三是精心谋划精品活动。2017“仙境海岸”中外旅行商采购大会、百家媒体采风行、百家旅行商踩线行、烟台全域旅游特色产品品鉴行、“面朝大海、相约烟台”自驾游等系列主题活动,邀请海内外游客分享烟台全域旅游发展的“饕餮盛宴”。

  泰安开启全域旅游新模式

一、“旅游+”撬动国内市场

一是成立全域旅游推广联盟。联盟涵盖旅游业、互联网、文化艺术、动漫科技、金融、通讯、交通、体育等行业,涉及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内外近百家涉旅单位。联盟以“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之“平安泰山”为核心,以全域旅游为主线,积极构建泰安旅游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形象共宣、联合营销一体化主体营销格局。积极推动“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黄河旅游目的地城市共建联盟”、“济南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等旅游联盟建设,使泰安旅游更好地融入了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区域旅游发展。二是全面实施了“旅游+”营销战略。“旅游+交通”、“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研学教育”、“旅游+太极拳”、“旅游+林业”、“旅游+航拍”、“旅游+动漫”、“旅游+互联网”、“旅游+民俗”、“旅游+购物”等,有效整合了全市优势营销资源。三是研发各种特色旅游产品。如围绕“平安泰山”品牌,策划推出了“中华泰山成人礼”、国学之道研学旅游之旅、“弘扬泰山文化、争作敢当少年”游学之旅、儒家文化深度体验之旅等一批有文化内涵、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平安泰山”为品牌,设计推出了“登泰山,保平安”泰山祈福二日游、“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祈福休闲三日游、“平安泰山,慢游泰安”文化体验三日游三条经典旅游线路。四是策划了多项主题活动撬动国内市场。将泰安旅游主题曲《家园》编制成摇滚版和民谣版,面向重点客源市场北京、上海、杭州、昆明、重庆等城市进行宣传推广。开展“平安之约”山与城的对话——2016“平安泰山”平遥国际摄影节主题推介活动,全面推介泰安旅游新形象。积极参与了齐鲁“非遗之旅”摄影采风活动,用相机记录泰安的自然风光、文化遗迹和风土人情,宣传泰安旅游独特魅力。

二、“创意营销”突破国际市场

一是突破国际市场。以日韩市场促销为切入点,以东南亚和港澳台市场为着力点,以欧美市场促销为结合点,长线操作,短线突击,策划创意营销,强力撬动日韩、东南亚、港澳台和欧美客源市场。二是开展主题旅游推广活动。抓信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契机,策划组织了“魅力泰安”、“风雅泰安”、“好客泰安”等三场集文化交流、旅游推广和贵宾礼仪于一体的主题旅游推广活动,创意独特、内容新颖,面向世界各地的贵宾全方位展示了泰安旅游新形象、新魅力,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抓住日韩客源市场。精心策划由日本年轻人最受欢迎的人气歌手组合在日本秋叶原长期演唱日文版泰安旅游歌曲《家园》,全面推介了泰安旅游形象。加强与韩国山岳旅行社的合作,策划包装了新泰莲花山登山之旅专项旅游产品,成功举办2016新泰莲花山中韩户外登山活动启动仪式。

三、“节庆&微营销”效果彰显

    一是营销推广“中华泰山 天下泰安”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启动“泰山之邀·梦圆泰安”泰安旅游回馈社会全球网络抢票活动。泰安各景区组织全市25家重点景区参与,共送出免费门票57140张,价值584.5万元,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2460万用户参与了抢票活动(相当于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市的市民每人访问一次泰安旅游),活动官方平台泰山惠玩网最多同时在线访问峰值达15.3万人次/秒,首次全球网络抢票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创新推出全民旅游大舞台活动。将省内景区、景点和本市各景区、景点、旅游企业、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单位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泰山广场通过节目表演等形式,宣传推介泰安旅游形象和企业品牌。三是实现传统媒体和新锐媒体平台的融合。“天下泰安”微信营销平台全年共发送微信798条,其中头条296条,被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今日头条、凤凰网、驴妈妈旅游等大型自媒体平台大量转发。年内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2016数字话旅游中国目的地旅游与国民形象论坛”依托大数据推出六大榜单评选,该市名列2016中国旅游城市数字资产榜第五。

淄博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一、规划先行——项目开发大力度,宣传促销强深度

一是高水平设计,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淄博市聘请国内一流专家编制完成了《淄博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淄博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齐国故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规划》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规划》等一批总体发展规划,并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二是有规划,有项目,建精品,提形象,离不开宣传促销。淄博市为了提升旅游形象,强势开展宣传促销,从广度和深度上下狠功夫,成效显著。三是传统媒体宣传和新媒体营销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线上营销与线下推广相结合淄博旅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捆绑营销项目,注重媒体集中发声,实现市内主体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入境客源市场新突破。为了加大境外客源市场开发力度,淄博制定并下发了《淄博市入境旅游补贴办法》,引领入境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而“百万市民游淄博活动”,组织赴省内16市开展旅游巡回促销活动,分别与济南、青岛市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十万游客旅游互动行动计划”等活动,更是将淄博深度拓展国内客源市场的思路落实到位。

二、深耕细作——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智慧旅游建成体系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旅游产品、游客体验、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同时还挖掘淄川东庄、博山聂家峪、沂源神农药谷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乡村旅游点进行重点打造;同时,围绕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让乡村更现代。对具备一定条件的26个乡村旅游住宿单位配备电脑、身份证读取设备等设施,引导乡村旅游经营业户开展网络营销各电子商务。二是策划组织实施旅游千人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学习和考察观摩、以赛代训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市旅游行业管理机关、重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旅游扶贫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点管理及一线服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三是构建1234”智慧旅游体系。旅游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1”即建立了以旅游企业数据库、旅游资料数据库、旅游大数据为核心功能的淄博旅游云数据中心;“2”即改版了淄博旅游资讯网、淄博旅游政务网两个网站; 3”即打造了以旅游信息推送为主要功能的淄博旅游微信订阅号,以旅游公共服务信息服务查询等为主要功能的淄博旅游微信服务号和以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和移动办公OA等为主要功能的淄博旅游微信企业号;4”即建成了省内自媒体营销网络、大数据监测统计分析网络、重点景区监控网络、指挥调度视频会议网络。
    三、创新模式——新业态对接新市场,新环境服务新旅游

一是打造安全、放心的旅游服务环境。淄博把旅游环境建设作为提升旅游竞争力、塑造城市形象、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方面,努力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城市功能设施的完善:新建、完善通往旅游景区道路标志牌394块;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716座。二是相继建成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拥有中英日韩文的淄博旅游网站、面向公众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热线和投诉电话开通,游客可随时随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方式反映诉求、了解信息。三是加大旅游市场规范整治和安全工作力度。重点抓好旅游服务标准化、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旅游投诉处理机制、搞好导游员管理等工作。与市文明办等部门建立的文明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则更扎实地推进了淄博文明旅游城市的创建。

昌平打造全域旅游新形象

一、美丽昌平因业态而活

  着眼提升业态,完善旅游消费不同形态,积极顺应旅游常态化、消费个性化、供给精准化的发展态势,对现有旅游六要素的业态体系进行分析、调整、完善,既大力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又加快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运动探险、美食购物、健康养老等旅游产品,随着旅游发展步伐加快,今后将形成以“文、深、慢、漫、精、境”和“文、商、养、学、闲、情、奇”为主的全新旅游业态,延长旅游消费链,让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在“全域旅游”的平台上充分自主选择。届时,北京昌平全域旅游示范区将真正让游客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二、推进“旅游+健康休闲”,打造健康中国昌平样本

“旅游+”正在成为旅游行业运行的重要方式。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昌平旅游业发展健康旅游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昌平旅游委充分挖掘当地健康旅游资源,开发温泉养生、中医药养生、美食养生、户外健康运动等特色产品,打造健康旅游基地。来到昌平,在天然氧吧呼吸负氧离子,在户外天堂享受运动乐趣,在温泉私汤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禅修圣地净化身心感悟人生,在食色昌平品尝健康美食……立足生态优势之上的“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也将成为昌平旅游未来重要的经济形态。在昌平的旅游资源中,与户外运动相关的景区景点比较突出。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要求,聚焦温泉养生、体育休闲等特色资源,用好汤泉古镇、长走大会、善行者公益徒步等品牌,发挥好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京后花园风景区等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运动健康、生态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全域营销助力昌平“京津冀旅游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是综合发展的一体化,旅游一体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一体化可以取得多元综合效益,一是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形成旅游景点群体文化效应;二是可以通过旅游加快三地交通,人流,物流的一体化进程。三是可以以旅游为平台,促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形成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综合效益的凸显,还能开创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新常态模式,开启旅游经济新常态时代,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昌平旅游委坚持全域营销观念,围绕“爱上昌平”品牌,不断扩大营销规模、提升品质、丰富内容、加大新媒体合作和应用,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昌平旅游委积极借助天津、河北的优势媒体和自媒体资源,在温泉节举办期间,面向京津冀推出“爱上昌平森呼吸,健康昌平活力”的品牌理念。并策划一系列网络营销活动,

四、“温泉之乡”向“温泉之都”提升

自昌平小汤山镇申报“中国温泉之乡”成功以来,昌平的温泉开发利用总量就一直位居北京各郊区县之首,已形成集保健、疗养、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温泉产业,具有开采集中、利用范围广泛、应用技术先进、开发管理到位、采灌结合等特点。为了进一步加快昌平由“温泉之乡”向“温泉之都”的提升过程,扩大小汤山温泉品牌的影响力,此次温泉节还将推出“泉新体验”——“亲历北京手绘昌平”外国人眼中的美丽昌平活动。其间会邀请在京及京津冀周边工作生活的外国驻华使馆、国际商会、国际组织机构、外资企业走进昌平,体验昌平文化旅游,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深度亲近体验昌平的旅游资源,传播昌平,从而扩大昌平旅游的海外影响力。相信将有更多具有昌平特色的旅游企业及产品为广大市民及外国友人所熟悉。

敦煌展示全域旅游新魅力

一、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一是围绕《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敦煌市编制了“多规合一”总体规划、敦煌大景区建设规划、敦煌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等30余项规划,建立了旅游发展与城乡发展、产业聚集、生态保护等多规衔接、相互融合的规划体系。二是将文化旅游开发与云计算、新媒体、电子商务等高科技、数字化手段相结合,打造了线上推广展示平台——敦煌智慧旅游官网、电商交易平台——驼行网、服务体验平台——全覆盖的智慧景区。三是不断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建立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与丝路沿线50多个地市、国内70多个景区()建立了旅游产业联盟,与2个国外城市、4个国内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敦煌旅游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二、延长游客旅游时间

一是构建立体式、便捷化交通网络体系。完成了敦格铁路、机场扩建、215线过境段、瓜敦高速、景观大道、景区公路等20多个内联外通项目,增开省内外旅游列车8对,加密重点城市航线20条,敦煌国际航空口岸获批,敦煌至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旅游包机业务顺利推进。二是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培育引进《敦煌盛典》《又见敦煌》等文化演艺项目,策划举办朝圣敦煌系列活动、音乐节等节会活动,开发文博体验、乡村休闲、户外运动、沙疗养生等新兴旅游业态,研发丝绸制品、艺术图书、临摹绘画等敦煌特色产品,让游客在敦煌平均游玩时间从1.5天延长到现在的2.1天。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出台千万套票赠游客、百万陇人看文博、万名学子免票游、千家社团组客游、百家宾馆饭店半价住、全市景区优惠游等6大优惠政策,举办冰雪节等特色活动,引进《丝路花雨》《天鹅湖》等经典剧目,打造敦煌大剧院新春演出季。2016年冬季,游客同比增长46.8%,敦煌旅游正在由“夏秋火爆”向“冬春升温、全年恒温”转变。

三、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敦煌市投资近10亿元,实施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和雅丹、玉门关等西线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玉门关、悬泉置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二是构建多级游客集散服务体系。在接待设施提档升级方面,敦煌市积极引进建成华夏、万盛、富丽华等一批国际酒店,建成运营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鸣沙山·月牙泉游客中心,新建敦煌旅游集散中心及玉门关、雅丹景区旅游服务中心。三是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备。改造提升敦煌夜市和党河风情线,新建月牙泉小镇、敦煌小镇、大唐文化街等特色街区,全面提升公园广场、城市道路、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市政设施。

四、优化资源强化管理

一是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敦煌市组建成立了敦煌大景区管委会,统筹旅游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科学管理,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充分发挥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阳关玉门关两个大景区聚集要素、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探索旅游监管体系。组建敦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及旅游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旅游警察中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执法大队和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清晰、部门联动、紧密配合的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三是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公司。通过整合原有三大融资平台,盘活市属景区经营性项目,参与文化旅游项目经营开发,探索了集团化、市场化运营旅游资源新模式。

●获得启示  

    一、建规立制实现有序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应首先通过建规立制来保障全域旅游工作的有序推进。一是创建全域旅游工作小组,建立了多部门协作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二是制定全域旅游规划。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以及土地规划、海洋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制定《旅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与国土、林业、农业及各镇规划相互融合的旅游发展规划;三是做好相关专题培训,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旅游是一个体验、分享的过程,游客的感受特别重要。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改善旅游交通。不仅要开通通往市区通往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还应新购置旅游观光巴士,全面替换到期的旧公共汽车,以满足自由行游客的出行需求。二是制订跨市旅游公交经营方案,规划开发旅游公交线路,实现市际接驳。三是建立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憩或了解交通、景点等信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修内功增实力,打响全域旅游品牌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还要勤修内功增实力。一是在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不断建立完善全域旅游资源项目库,凸显“边境、民俗、生态”等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以鸭绿江为核心旅游精品。二是整合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不断丰富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内容,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三是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彻底改变原有单一的观光模式,打造以“体验”为核心的多业态复合型旅游基地。四是科学开发五龙背、东汤、北井子和椅圈温泉资源,实现温泉产业链的延伸,打造以温泉开发为核心的康体养生旅游精品集群。

四、借“互联网+”加强营销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发展全域旅游,应加强自我营销。一是加强与邻市的一体化合作,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推出一系列专题推广活动。二是积极开拓省外市场,在市旅游局的统筹下,前往外省市举办旅游宣传活动;三是到外省市取经,学习其先进经验,以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步伐。四是向社会公众推广“丹东市旅游局”“丹东智慧旅游”等微信公众服务号,注重与同程旅游、蚂蜂窝等全国著名的旅游电商合作,建立以新媒体为核心,层次丰富、针对性强、扩散力好的宣传营销体系。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