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7年
2017年

他山之石第 2017年10月30日10期

发布时间:2017-11-02  |  浏览:

撸起袖子加油干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伟大奇迹。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各地围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从政策设计、工作机制、方式方法和考核验收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撷取部分城市精准脱贫的经验做法,以供借鉴参考。

驻马店精准发力

全面打好精准脱贫组合

一、夯实三个责任

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即市委、市政府负总责,各县区和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承担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县区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部署、带头驻点联系、带头调查研究、带头督察督办。二是夯实帮扶责任。即联系贫困乡镇的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工作队员承担的帮扶责任。各级帮扶单位积极帮助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完善精准脱贫方案,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夯实督导责任。即脱贫攻坚督导组承担的督导责任。市委督导组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严格落实定责、考责、问责,通过跟踪督察、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各县区、各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督导,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有效推进。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一是做好精准识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出以公心、秉持爱心、工作细心,逐户调查、逐户核对,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合理确定贫困对象,确保做到应扶尽扶。二是做好精准施策,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按照省委提出的“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制订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实施方案,采取不同措施,综合施策,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做好精准管理,解决好“真脱贫”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脱贫认定机制,严格审核把关,真正做到未脱贫的一个不漏、已脱贫的一个不留。

三、完善五项机制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的通知》,着力完善脱贫攻坚五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负责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党政一把手担任本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扎实有效的举措,强化脱贫攻坚的领导保障。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单位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完善村级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完善扶贫脱贫力量村级协调推进机制,避免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统筹协调各方面的扶贫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更加广泛地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当中。三是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坚持以脱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切实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扶贫资金整合利用效益。四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驻马店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暂行办法》,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树立导向,推动工作。五是完善督导问责机制。着力完善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等制度,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抓落实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督察、审计、巡察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项督察、随机抽查等办法,摸清真实情况,真正通过强有力的督查促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抓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以县区为主体,统筹县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确保各类扶贫项目早规划、早实施、早见效。一是建立脱贫项目库。按照贫困村脱贫摘帽的7个标准,对计划脱贫的贫困村认真开展自查,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由县区相关行业部门统一规划设计,建立项目库,安排项目资金。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照项目库,进行项目规划,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项目资金。二是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进度。建立健全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长效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贫困乡村项目建设,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快项目建设。为加快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各县区按要求,缩短项目评审时间,简化招投标程序,加快扶贫资金财政评审和招投标工作进度。财政部门增加了评审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定了招投标时间,确保了脱贫攻坚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五、抓产业培育

一是摸清底数,制定规划。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对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拉网式普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贫困村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以科技为依托,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认真进行了规划。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摸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乡镇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区域化合理布局,厚植发展优势,彰显地方特色,做到“一乡一业”。重点抓好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流通业等产业。同时,对贫困村产业发展进行分类,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安排,把适宜种植的交给农业部门,把适宜养殖的交给畜牧部门,把适宜搞旅游的交给旅游部门,由它们分别对农户进行业务指导,开展技能培训,给以项目扶持。三是强化基础,调整结构。用好土地治理、小农水、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等资金项目,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进行贫困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不同类型的订单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立体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建立平台,培育主体。市、县两级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土地流转补贴、政府入股、农业保险和对资金奖励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扶持。成立市、县扶贫产业担保平台,为贫困户或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相关企业实行贷款担保,并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由县区财政进行全额贴息,减轻带贫主体的资金压力,增强其自我发展和带动能力。

六、抓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培训。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真正成为指导县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市委、市政府举办了145个乡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政策培训班,对全市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培训。各县区也分期分批对村两委班子人员、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员及乡镇扶贫干部、县区扶贫办业务骨干等扶贫工作一线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澄清底数。教育部门对贫困村逐村进行了摸排、普查,摸清了需要救助的贫困家庭学生数量,按照救助标准制订救助实施方案;民政部门摸清了贫困村需要兜底人数,按照低保、扶贫两线合一要求,制订了兜底实施方案;卫计部门摸清了贫困村需要大病救助的人数,制订了大病救助方案;住建部门摸清了贫困村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底数,做好了实施方案,逐户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三是抓好落实。教育部门实施了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

内江全程精准

开创清准脱贫新路子

一、 “实”字当头,把责任扛在肩上

内江市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市、县(区)、乡镇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了脱贫攻坚工作“双组长”负责制市县(区)两级扶贫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兼任同级政府副秘书长和县(区)政府党组成员。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了脱贫办并实行集中办公。市脱贫办实行“一周一会商、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制度,压紧压实脱贫攻坚各项责任,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层层问责追责,确保工作有力有效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探索、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围绕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内江市制定《内江市县(区)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将县(区)和24个市级部门纳入了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核,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准”字着手,让扶贫成为真扶贫

内江市先后两次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再排查、再识别,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增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应纳入尽纳入。精准识别后,内江市选派干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精准识别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一对一针对性帮扶。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脱贫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对已脱贫对象继续给予适当支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完善已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机制,着力解决脱贫户因病、因学返贫和持续增收等问题,提高社会救助、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已退出贫困村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培育和集体经济发展。到2020年,实现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持续达到当年退出标准。

三、“施”字为重,开启脱贫攻坚加速度

内江市相继出台了《内江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内江市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同时,根据致贫原因将全市贫困户进行细致分类,并制定实施了“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使帮扶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省上为内江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市级20个牵头部门精心编制了农业、商务、就业、教育、卫生、财政等22个扶贫专项2017年工作计划各县(区)编制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把今年计划退出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脱贫人口的住房安全、就业增收、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等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全部纳入其中。

四、“聚”字牵头,奏响扶贫开发“大合唱”

一是开展领导和部门联系贫困村行动。全市36名市级领导、138名县级领导、168个市级部门和398个县级部门参与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二是开展群团脱贫帮扶行动。市总工会免费培训贫困农民工开展送温暖活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活动;市妇联推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开展手工、家政、电子商务、种植养殖业培训。三是开展个人爱心捐助活动。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帮扶作用,引导各类帮扶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精准倾斜深入开展“万企帮万

“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栋梁工程”“扶贫一日行”等活动,创新推进“扶日”“结对认亲、爱心扶贫”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五、“智”字压轴,从根本切除“穷根”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内江市32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村”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全部创办了农民夜校并正式运行,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全省统一要求设立的教育扶贫基金、医疗扶贫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产业扶持基金的基础上,探索成立了特殊帮扶基金,今年将进一步发挥好“五项基金”作用,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贫困家庭不因学因病负债,确保特殊困难群众等得到及时救助。内江市将改进完善贫困群众帮扶方式和动员方式,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广泛开展“感恩奋进”“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法律七进”“树新风”等主题活动。

铜仁扶贫资金监管“六强化”

确保精准脱贫成效

一、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只有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压实担子,才能保证扶贫资金有人来管。为此,铜仁市对市、县、乡三级在扶贫资金管理运行上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市级负责全市扶贫资金的协调、督查与监管;区县人民政府对扶贫资金管理负总责,其主要领导在扶贫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运行上负第一责任;乡镇人民政府是扶贫项目的实施单位,乡镇长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人,也是乡级报账的主要责任人。通过此举,将各级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监管中的责任进一步明晰,不仅层层传递了压力,更强化了县乡两级政府 “一把手”的责任担当,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二、强化制度保障

为更好的使用、监督和管理财政扶贫资金,进一步防微杜渐、堵塞漏洞,约束和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确保扶贫资金管理有章可循,该市下发《铜仁市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健全完善了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监督问责、绩效考核制度,全方位建立了管理规范、程序通畅、符合实际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选定、申报,资金的申请、报账,项目的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切实增强了规范化操作能力,保证了扶贫项目立项审批规范、项目建设推进顺畅、资金报账有序、项目实施效果显著,从制度上堵住了腐败漏洞。

三、强化过程监管

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和痕迹管理。首先在市级层面强化动态监管,开展扶贫云实时监控,要求县乡扶贫和财政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将报账信息录入“贵州省扶贫云”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市级按月进行调度监管,以便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其次建立扶贫项目廉政档案,规定属凡扶贫资金的项目,要通过全程跟踪监管方式,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和档案标准建立廉政档案,要求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的全过程资料必须规范齐全,并按照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原则进行管理。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关键环节进行全程廉政档案管理,有效地将廉政建设融入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了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推进,从源头和过程监督中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四、强化督查考核

铜仁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作为考核区县扶贫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脱贫攻坚考核监督和督查巡查等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年初即制定了扶贫资金督查考核的细则与方案,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情况、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情况、市脱贫攻坚专项基金使用情况等作为重点的考核督查内容,每年随机抽取到位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5—10%进行验收,其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的督查与考核,及时发现扶贫资金管理及使用中存在的漏洞,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治,提升了扶贫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五、强化公示公开

资金项目的公示公开,是自觉接收社会监督,提升群众知情权,确保资金使用阳光透明的重要手段。市规定扶贫项目立项后,县级扶贫办应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或当地主要媒体公开实施单位、资金规模、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相关项目信息;项目启动实施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在15个工作日内在项目区内公开项目建设相关信息。通过网上与现场、县级到村级的多渠道公示公告,社会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更加透明。

六、强化全员参与

为避免扶贫资金的使用由少数人或村干部说了算,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市规定在扶贫资金使用前,必须认真听取群众呼声,要通过召开村委会、群众大会等广泛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把项目的决定权、资金的使用权等交给群众,保证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在项目的实施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市在市、县、乡三级成立了扶贫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督促财政扶贫资金的规范使用;市县两级纪检系统则把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作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重点,对扶贫领域违规违纪违法的易发多发环节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指导监督;在项目建设所在村组则成立项目监督小组,由群众推荐德高望重、公正廉洁的村民代表,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的民主监督。

商洛鼓起精气神

探索精神文化脱贫新模式

一、宣讲提神“长志气” 
  商洛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积极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整合并科学配置资源力量,及时制定下发了《商洛市精神文化脱贫实施方案》,以精神文化为媒,改提米送油以文化人。商洛市县区镇办三级联动,深入开展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活动。各县区均成立了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宣讲团、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文艺宣传团4支宣传队伍,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为原型,通过政策引领、典型示范、道德滋养、文化惠民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思想,努力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互促进。

二、道德教育“树标杆” 

商洛市通过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公婆”“道德模范”“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向模范人物看齐,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在贫困村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推行一约四会,大力整治在婚丧嫁娶方面存在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在贫困村群众集中居住的村庄、院落、广场设置善行义举榜,宣传展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典型好人,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不仅在贫困村推行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制度,还进行了诚信贫困户的评选活动,规范村民的言行,并通过先进典型的表扬鼓励和对后进典型批评教育,使村民逐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致富靠勤劳的思想,从而打通了该村发展的思想血栓 
  三、文化惠民“暖人心”

商洛市充分利用各种文艺手段,多管齐下,开展文化文艺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同步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主动策划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以丰富多彩的优秀精神食粮为脱贫攻坚增添精神动力。各县区利用乡贤骨干文化队伍,吸纳农村文艺爱好者,组建若干文艺宣传队,以脱贫政策、脱贫致富典型事迹、移风易俗等为素材,排演一批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小戏、舞蹈、小品、相声、快板等文艺节目,深入贫困村巡回演出。同时,市文化部门为全市贫困村里配备了电视、音响、舞蹈服装等器材,使村民们开展广场舞、健身等活动更有条件了。举办的商洛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脱贫攻坚在行动文艺汇演,全市各县区贫困户代表、镇办书记、第一书记、村支书代表及市直相关人员近千人参加此项活动,把精神文化脱贫行动推向了高潮。

四、宣传引导“造氛围” 
  商洛市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各县区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发放口袋书、展映展播、选树典型等方式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宣传,群众反响良好。市委宣传部组织市级媒体统一开设了勠力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宣传专题专栏,《商洛日报》头版、商洛广播电视台《商洛新闻联播》节目每天推出重点稿件。全市及各县区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醒目位置,长时段、大板块、多频次集中刊播优秀公益广告,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氛围。制作脱贫攻坚政策和先进典型宣传册、宣传片,向贫困群众和镇办、村组干部、扶贫干部免费发放,在本地广播、网站展映展播。充分利用辖区固定宣传牌、专栏橱窗、宣传展板、文化墙、灯箱广告、LED显示屏、村级广播室、宣传车、标语喷绘等宣传工具在辖区主要路段、村庄院落、十字路口、村级文化广场、村委会办公室、人口密集场地等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宣传,不断扩大社会宣传的覆盖面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淮南精准扶贫多点发力

精准脱贫见实效

 一、体制保证,扶贫时不我待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市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成立了由淮南市委书记、淮南市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性大会,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各相关县区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调整和充实了扶贫开发领导和工作力量,贫困村配备了扶贫专干,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的工作体系。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就业助医、社会保障四大脱贫攻坚工程和人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社会帮扶四大扶贫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和“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活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机制创新,激发扶贫能量

淮南市确定了建立包括1个指导性文件和18个配套文件在内的扶贫攻坚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形成组合拳,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同时,围绕工作检查、调度、报告、评估、考核等方面,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完善了《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加强和完善“双包”工作的意见》、《贫困对象退出管理办法》、《脱贫攻坚成效评估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7个办法。  

三、精准识别,夯实工作基础

淮南市开展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履职情况检查和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核查月活动,市县乡三级不仅派出工作队,派出督查组新识别贫困人口更正完善基本信息重新制定帮扶措施。同时,淮南市建立脱贫攻坚基本信息网上监控(PBT)平台,做到了各项信息到户,“四项清单”一表清,更加方便查询、监督、检查、问效。为提升扶贫工作水平,淮南市编发了《脱贫攻坚政策问答》和《脱贫攻坚操作规程》,方便工作人员学习查阅,开展扶贫业务培训。

四、项目带动,实现稳定脱贫

各县区积极履行在产业扶贫中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牢牢把握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实施、管理等重点环节,规范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千方百计谋划扶贫项目。目前,淮南市已建成村级光伏电站27座,已完成招投标135座,其中98座已开工建设。按照年度规划,今年全面完成全市162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的建设任务。今年,淮南市已把农村低保从2400元/年人,提高到3180元/年人,提前达到脱贫线。

五、社会帮扶,汇聚扶贫合力

淮南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先后下发文件,完善帮扶措施,加强双包工作。30名市领导带头参与联系重点乡镇,并参加包保贫困户,共136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民主党派、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和军队、武警部队、驻淮单位等参与包保,实现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包保全覆盖。在“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对接活动中,市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商会帮多村”等方式,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做到了民营企业帮扶全市162个贫困村全覆盖。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