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7年
2017年

他山之石2017年11月30日第11期

发布时间:2018-03-16  |  浏览:

加快推进人才强市

战略的经验做法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驱动,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汇聚各类人才。一个城市的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为此,许多城市在如何吸引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破除人才发展的各种障碍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积累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成都加快建设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

     一、持续推进政策创新,人才“质”“量”均呈“井喷式”发展

    市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为引领,着力解决长期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研究出台“成都人才新政12条”,提出了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蓉城人才绿卡”制度等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12条精准、实惠的措施,在全国“人才抢夺战”中形成了“引爆效应”,加速各类人才汇聚成都。

二、不断丰富引才手段,提升人才工作精准度

该市集中开展“‘蓉漂’人才荟”——走进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系列活动,推介成都创新创业环境、宣讲人才新政、发布就业信息、开展人才招聘,并推动活动持续升温,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实施“黄金眼”战略,运用大数据技术,采取“互联网+人才”模式,建立“大数据人才搜索系统”,实现对人才供需信息的动态把握、精准投放和有效衔接,切实提升人才工作效率。

三、全面推动服务升级,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一是推行“先落户后就业”的落户政策,实行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凭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的措施,鼓励青年人才来蓉创业就业,并跟进做好就业、培训等后续服务,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二是人才安居方面,建立了“租售结合”的住房制度,提供人才公寓、产业新城配套租赁住房和用人单位自建租赁住房,计划五年建设29万套人才公寓,确保广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扎得下根。三是建立青年人才驿站,为外地来蓉求职人才提供七天免费入住,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已实现“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全覆盖。四是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集合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增值服务,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五是创建“蓉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为人才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生活指南、在线业务预约办理等服务。

四、着力优化平台载体,促进高校院所人才成果在蓉转移转化

一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创新构建“双向离岸”工作模式,突破海外人才来蓉时间空间限制,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载体。二是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市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3家省内外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共建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成果转化区、双创集聚地等,有效推动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和人才发展。    

    五、以优势的政策为引领,形成汇聚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该市积极推动成都人才新政12条落地落实,在户政办理大厅开设了人才落户绿色通道。加快建设青年人才公屋,为落户新都居住困难的本科青年人才提供过渡性居住点。同时,新都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紧贴用才需求、紧扣问题导向,研究制定《关于深化‘香城人才工程’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逐步构建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务做好人才服务,为人才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保障是另外一项重点工作。 继续做好蓉城人才绿卡第二期、第三期试点工作,拓展人才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方式。在人才引育上,正组织实施2017年特需人才补充引进计划,按照“高精尖缺”导向,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成熟型特需人才。

天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打出引才聚才用才“组合拳”

一、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干部队伍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才能构筑人才高地、建设人才强市。选出了好班子,换出了正能量,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才能为本市开足马力、创新竞进、奋勇前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换届过程中,市委明确提出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防止“带病提拔”,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廉洁上有硬伤的一律排除,换届人选都经过了“政治体检”。换届过程中,紧紧围绕事业发展需要,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树立敢于担当、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如今,各区领导班子在各自岗位上、在新的工作中夜以继日,担当尽责,经受住了考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实干开局,精彩亮相,为本市各项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扫除体制机制障碍,大方大胆引才聚才

该市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

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理顺政府、市场和用人主体“三个关系”,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今年该市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向用人主体下放“四权”,即用人单位可以自主实施招录计划,自主决定聘任对象岗位、级别和职务,自主决定分配标准和形式,依法自主决定对聘用对象解除和终止聘用关系等。作为自主引进人才的受益单位,天津大学不仅引进了一批国际顶尖科学家,还更加注重引进有潜力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并为他们在学校的发展搭好平台。该市坚持高端引领,加快培养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坚持依托大项目好项目成建制引进人才、依托产业链分层次引进人才、依托科技型企业聚集创新型人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研发人才、依托先进制造业培养百万技能人才,积极拓展“海外引进一批”“国内引进一批”“主动培养一批”“柔性集聚一批”“载体吸附一批”五条路径加快培养引进人才,形成了覆盖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梯次衔接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

三、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该市在全国首创推出了人才“绿卡”制度,设立A卡和B卡,A卡关注高端,主要面向本市重点产业、领域、项目、学科发展的“三高”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发放,赋予引进人才落户、居留、出入境、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15项优惠政策;B卡注重普惠,主要面向来津工作研究生和大学毕业生,给予引进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房租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7项支持政策。在深入落实引进人才“绿卡”制度基础上,本市实施“服务清单+绿卡联盟”的新举措,为引进人才提供专属服务;建立人才市场集体户登记报备制度,实行“公安窗口+人才市场+服务专员”三位一体捆绑管理模式,为引进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加强引进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海外人才之家”建设,实行“一窗接件、综合受理、全权委托、网上预审、即来即办、比例抽检、定期评价”的一站式服务机制,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工作证、留学回国人员学历认证、人才绿卡等各类服务事项

青岛努力打造人才强市

以人才优先引领创新发展

一、坚持服务发展 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配合青岛市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制定实施人才支撑计划,为城市发展集聚“第一资源”。一是围绕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统筹推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团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每年遴选5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0名35岁以下博士进行重点资助,每年招收400名博士后给予科研和生活补贴,加速集聚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二是围绕建设国内重要区域性服务中心,确立了高端金融、专业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教育健康五个人才集聚计划,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服务业高端人才。目前,已推出实施了金融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对引进的金融领军人才给予30万一1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三是围绕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编制实施《青岛市集聚海洋高端人才行动计划(2016-2018年)》,面向全球发布2017年度引才计划公告,着力引进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人才。按照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和重大任务导向,依托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启动实施“鳌山人才”计划,对引进的科研人员分别给予每年20万一120万元的人才津贴、100万一500万元的购房安家补贴。四是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突出对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配套实施“技能青岛工程”和高技能人才专项引进计划,着力满足制造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聚焦高精尖缺 努力抢占人才发展制高点

面向全球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级水平科学家、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制定了顶尖人才奖励资助办法,对新当选顶尖人才的培养单位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500万元生活补贴对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才,按照用人单位实际给付的劳动报酬给予一定的配套资助,年度最高200万元对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助。着力打造顶尖人才创新创业承载平台,高水平建设了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专家创业创新园等顶级平台,对入驻的院士专家及团队提供1000-3000平米、三年内免房租的科研、办公用房,并提供“一对一”的管家服务。 

三、实施靶向引才 积极构建多元化引才引智体系

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引才引智体系,不断拓宽引才引智渠道。连续举办16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3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引才引智活动,积极把人才“请进来”对接。主动“走出去”揽才,每年都组成不同的招聘团组,分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中的重点城市、高校,开展宣传推介,举办系列招聘活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全国建立了首个国家级专业人才市场一一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20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努力延揽引才半径。制定“引才红娘”政策,对帮助青岛市引进人才的中介机构和个人给予5万一30万元的奖励。围绕加速人才服务行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3.3万平米的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四、力促服务升级 不断提升人才引进软实力

一是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围绕出入境和居留、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推出17条“含金量”高的人才服务政策。在青岛市人社局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将涉及高层次人才生活、创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向“专窗”集成实施了“服务绿卡”制度,建立了75人的人才服务专办员队伍,为每位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规范化服务。二是全力打造人才服务综合体。在市级层面,整合人社部门人才服务资源,将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外国专家等人才业务统一到一个平台,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强化人才住房保障。为在青就业的硕博研究生发放36个月的住房补贴,标准分别为每月800元、1200元,对急需紧缺专业,标准分别为每月1200元、1500元。加强人才公寓保障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了468万平米人才公寓、352套精装人才周转房、52栋院士公寓。 

东莞实施“人才东莞”战略

加快人才强市建设步伐

一、引才“倍增”企业人才资助标准翻倍

一是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先期给予100万元至200万元的启动资金扶持,后期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再给予100万元至300万元的创新创业奖励。二是针对成长型企业,出台了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办法,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覆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大型骨干企业等1800多家重点企业平台。成长型企业引进的人才,按层次给予引才资助。三是注重打造招才引智品牌,先后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东莞名企名校行”等品牌活动,在人才、企业、院校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合作桥梁。 

二、育才开展各类技能实训

  在育才方面,2016年市启动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通过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举办工业机器人等12个工种项目技能竞赛开展“首席技师”培育工程并评选“首席技师”,弘扬“工匠精神”。同时,与多家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技能实训,较好地辐射带动了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化合作培养人才。依托技师学院,市率先在全省引进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先进职教模式,开展实体化合作办学。在企业中,市还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通过采取“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培养方式,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

三、聚才,优化流程吸引人才安家东莞

在服务人才方面,建成启用首个市级大型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目前,该平台围绕“服务、交流、展示、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六大功能,整合了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和人才等各方资源,建设创业咖啡厅、多功能报告厅、科技项目路演厅、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网上人才平台等功能场所,集成政策、资本、信息、成果、服务等要素,促进人才、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今年以来全面启动创业辅导、人才沙龙、松湖论剑、人才年会、人才周末等十大专题活动,搭建高层次人才学习提升、沟通交流、创新创业、共谋发展的平台和温馨生活家园。同时,实施条件准入、积分制入户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的“1+3”人才入户政策,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化办理平台,条件准入实行“即来即办”,进一步优化入户办理程序,简化入户资料要求,提高入户办理效率,推动人才顺利落户享受医疗卫生、社保、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促进各类人才扎根东莞创新创业创富。 

福州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加大人才政策制定力度

一、围绕中心,加大人才政策制定力度

该市围绕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区”叠加重大战略,不断加大人才政策的制定力度:出台了《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七条措施》,给予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奖励,给予引进的紧缺急需专业毕业生奖励,给予经认定的企业各类高层次人才个税返还奖励,给予引荐境外高层次人才的中介机构和个人奖励,给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奖励;公布了《关于加快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八条措施》,经认定的总部企业个人所得税年纳税额3万元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其子女入园、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优质学校。经认定的综合型总部企业,5年内每家每年给予2名引才名额,经市人社局核实后,享受20万元人才配套补贴、子女入(转)学、配偶安置等优惠待遇;颁布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五条措施》,对增设急需紧缺人才对口专业的职业院校给予专项补助,深化政校企合作办学,打造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提高高技能人才医疗保健和住房保障待遇

    二、全力推动,让人才政策更具操作性

  该市人社局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建立了“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县(市)区、服务企业、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四个服务机制,局领导分别带队赴各县(市)区、高新区、自贸区开展21场政策宣讲活动,送政策上门,与市县两级1092家重点企业建立联系制度。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会、邮寄、电子邮件等形式发放3万份全市人才政策汇编,并建立人才工作微信群,实时答疑解惑,实现全市重点企业全覆盖。为了使这些人才政策更具操作性,市人社局及时会同发改、教育、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出台了《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七条措施实施细则》《职业能力建设奖补政策实施细则》和《总部经济人才配额制实施细则》,全面细化人才政策条目、操作规程。同时,市人社局还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在市级奖励标准基础上再配套奖励10%-50%

三、开展督查,提升人才政策落实质量

人才政策实施期间,市人社局没有让其停留在宣传和文件上,而是建立了人才政策工作落实督查制度。由局领导带队,每月开展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督查。通过实地检查、定期报告等,检查各县(市)区落实情况,从中指导、协调、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督查结果全市通报,列入绩效考评。经过督查发现,人才政策公布以来,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出台了配套政策,全部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开展政策宣讲,组织企业申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特色。鼓楼区设置人才工作联络员,台江区建立区领导与高层次人才挂钩联系制度 罗源县建立县域内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永泰县重点打高层次人才“感情牌”等。市人社局今后将强化人才政策落实督查,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细化检查方案,完善督查内容清单,加大指导、督促力度,推进各县(市)区、高新区加快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提升落实质量。

江门人才强市建设提速

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一、实施人才强市“十四条”打造人才高地

江门围绕“人才强市”,先后出台了《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江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等人才政策颁布实施《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提出,江门市重点引进和培养五类人才,包括: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拥有适用专利、发明人才。持海归创新创业,对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等。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激励创新型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和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和资助暂行办法》、《关于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作为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十四条”政策的必要补充,用真金白银重奖人才、团队、平台和高科技企业。 

二、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发展平台

为满足博士后人才创业创新需求,江门市在“硬件”和“软件”上多管齐下,服务人才、留住人才。门市正高标准建设示范中心,将示范中心打造成为服务五邑地区博士后工作的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并设立海外服务工作站和示范中心国际孵化基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江门创新创业。同时,依托总投资23.5亿元的高新创智城打造“博士后人才城”,建设集“培养、苗圃、育成、加速器”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形成优越的博士后人才创新“生态圈”,并在“博士后人才城”内打造博士后“双创园”。此外,江门市打造“人才大厦”,建设“江门市博士后创客空间”,购置一批人才公寓供博士后免费使用,还将建立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境内外优秀硕士研究生集聚创新创业。 

三、打造“学院之城” 建设开放式创新共同体

江门建设“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打造开放式创新共同体。全力支持五邑大学加快创建特色鲜明的广东省高水平工科大学,加强学科建设,加大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成为高等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继续推动五邑大学开门办学,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推进五邑大学与各市(区)共建一批产业学院、研究院,探索五邑大学与海外大学联合办学模式。打造“学院之城”,建立江门五邑高等学校(学院)校院联盟,支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与台山合作办好新宁学院,力争设立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加快推进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提升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江门技师学院、台山厨艺学院发展水平,推动江门市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成为江门(五邑)开放大学,打造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共享平台。巩固提升各市(区)中职学院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江门将全力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五邑大学向省争取获得更大的职称评审权,增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育适合江门市产业发展需要的博士后人才,争取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高端专家,满足五邑大学重点学科及地方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此外,针对五邑大学引进人才的不同需求,由专人做好跟踪服务,落实政策待遇。

四、建设“人才岛” 打造人才“双创生态园”

江门提出了把潮连岛定位为江门“人才岛”的战略部署。所谓“人才岛”,就是围绕潮连岛,依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江门技师学院等,打造高技能人才基地和双创园。主要做好“人才岛”的整体规划;建设高档人才公寓,启动珠西智库建设,引进高端专家团队,建设人才园区;高标准做好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工作,修建环岛栈道、四季花海、湿地公园等;深化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盘活资源,引进优质民办学校,把潮连岛打造为人才集聚、教育培训的核心区;紧紧围绕潮连岛深厚人文底蕴、生态禀赋和教育资源,实现“文化、教育、科技、人才”四位一体,把潮连岛规划建设为珠西乃至珠三角宜居宜创、富有文化气息及教育内涵的“人才岛”。

    五、打造珠西技谷 探索人才“菜单式”培训模式

江门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珠西技谷”。在贯彻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江门在西部台山等市实施“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帮扶计划”,对新培养的高级技师一次性资助1万元生活补贴;在东部蓬江等区实施全国首创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养老保险补贴办法”,对在企业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按个人当年缴纳养老保险费50%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长补贴9年;在新会区工作的高级技师还可享受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推出高技能人才新政:对获批设立的技师“名师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资助10万元;实施企业“首席技师”津贴制度,每年从企业遴选20名达到市级顶尖水平的高技能人才,授予江门市“首席技师”称号,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市政府津贴1500元。对获得高级技师后在江门工作满1年的,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1万元。企业或培训机构等每成功培养一名国际认证的本地企业高技能人才,给予不超过2万元的资金资助。江门市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菜单式”培训模式,推动本市企业、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自愿参加组成职业培训联盟,围绕江门打造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等产业提供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