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7年
2017年

他山之石2017年12月29日第12期

发布时间:2018-03-16  |  浏览:

重视城市文化建设

助推经济腾飞发展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文化已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后劲与未来走向。现撷取部分城市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创新务实的经验做法,已供参考借鉴。 

 温州构筑文化产业新格局

 引领城市文化新发展

一、多种措施并举,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温州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1+6文件,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投资融资、园区培育、土地保障、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一揽子”扶持。制定出台《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15-2020年)》和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专门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相继创办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温州大学时尚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等三大文化创意类学院,设立温州大学文化创意学硕士点,举办文化产业专题研修班,人才培养建立梯度体系。创办了温州银行文化支行,举办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投融资活动,推动资本助力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二、整合多方资源,释放文产发展活力

  通过实施文化产业“1030工程培育计划,即筛选确定10个以上重点文化产业园区、30家以上重点文化企业作为培育对象,扶持培育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加快重点文化企业培育,通过评选认定、路演交流、宣传推介、信息对接、资金服务、教育培训等系列举措,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与浙北杭州文博会、浙中义乌文交会三足鼎立,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文博会之一。由温州文博会向外延伸,亚洲国际(温州)青年微电影展、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等一批重量级的国际文化盛会,先后落地温州。  

  三、培育优势产业,开创文产全新未来

  一是重磅推出温州网络文学原创IP众创空间。这个以网络文学原创IP为核心,打造影视、动漫、游戏、经纪、衍生品等全产业链的众创空间平台计划入驻200位以上优秀网络文学作家,计划年创作作品在2000万字以上,出版作品50部以上,改编电影、电视剧、网剧、动漫、手游等30部以上。二是特色资源和地域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温州大力培育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会展、工艺美术、新闻出版等产业门类,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群;加快创意设计与温州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推动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柔性定制、智能制造向轻工制造产业链渗透;发挥百工之乡优势,加快推动非遗产业化。集聚全国工艺美术资源优势,推动百工之乡落户温州,扩大温州百工宣传推介和对外合作。三是影视动漫方面先后摄制了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朋友圈儿》《毕业季》等多部影视动漫精品,开创了以地名命名的电视剧两次登陆央视黄金时段的先河。

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点亮青岛新征程

一、全民参与文化点亮青岛

一是青岛市加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全市13处公共图书馆和13处文化馆全部为国家一级馆。每个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实施《青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2014—2016年)》,加大区级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力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硬件的同时,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市78处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包括52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26处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各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每年在全市范围举办阅读活动。每年组织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送戏下乡进基层等群众公益文化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三是实施文化点亮青岛行动计划,满足市民各层次、各方面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成功举办无与伦比市民五王才艺大赛,领读一百天,改变人生路阅读活动,开启全民阅读新模式。

二、青岛出品精品力作叫响全国

  实施《青岛市文艺创作生产引导目录》,明确创作导向和重点支持方向,共征集各艺术门类申报项目300余个,其中3部剧本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孵化计划,12部作品获泰山文艺奖。通过项目征集和遴选评审,对体现青岛元素、时代精神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项目给予扶持和奖励,打造了一批凸显青岛印记的文艺精品。2015年,与中新社合作拍摄的4集电视纪录片《1914,青岛永不能忘》,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成为青岛历史上第一部列入国家重大理论文献题材的纪录片。 2016年,大型舞剧《法显》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代表国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演。

  三、文化产业动城市新发

市文广新局制定实施《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新业态企业认定等配套性政策。编制了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内创新推出首个与国际接轨的影视制片成本补贴政策,组建青岛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对影视产业的扶持。设立总额50亿元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对来青拍摄制作的海内外优秀影视作品给予最高40%的制作成本补贴,已吸引104家影视企业入驻西海岸新区,充分彰显了政策的后发优势。创新发展也是青岛市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青岛举办了首届创客王中王中国国际文化创客大赛,引进了国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国字号展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展,连续举办三届东亚版交会,全面展示最新版权创意成果2016年,青岛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市文广新局还多次与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中国银联青岛分公司研究开发建设文化消费云平台、发行文化惠民卡等工作。 

大连打造文化强市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品质

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以新建图书馆、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十三五”期初落成。规划建设大连音乐厅、大连美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文化活力和创造力。完成杂技团转企改制,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图书馆、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实现国有文化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全面推进文化法制建设,完成文化产业立法,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完善文化法规制度体系。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打造新的支柱性产业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鼓励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旅游、出版传媒、网络文化、新媒体等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

二、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提升大连文化形象

要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大连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大连人文精神。大力宣传创新之星、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体现新时期大连人文精神的时代人物。同时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科理论研究和创新水平,提升大连哲学社会科学界与国内外学术前沿对话交流能力。

三、扶持文艺创作,提升文化产品品质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精品文艺创作,大连将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创新文艺创作的扶持方式,构建科学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使大连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精品生产基地,并全面提升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同时,积极打造对城市发展有长远影响的文化品牌,构建规模化、系列化、多层次的文化节庆活动品牌体系。进一步提升现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建设。

四、着重推进文化发展重点工程民生亮点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在建成一批与大连城市影响力相匹配,体现城市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化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市、区(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内四区形成500米文化圈,各区市县人口密集地区形成千米文化圈。二是文艺精品创作“5511”工程每年创作5部长篇小说、5部影视剧、1部舞台剧、1部文艺丛书。三是重点文化活动工程每年举办京剧晚会、夏季艺术节、面向基层的“五进”公益性演出,每三年举办一届新人新剧目展演。四是全民阅读工程举办“书香大连”系列活动;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实施儿童阅读书报发放计划;鼓励实体书店发展。五是深入推进公益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六是保障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针对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等开展基本的文化服务。七是设立文化遗产保护红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非遗传承工程。八是构建以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为资源平台,以街道(社区)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为接收平台,以大连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为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向市民提供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咨询,并设立互动平台。

昆明挖掘城市文化品质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更出彩

    昆明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这一新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供给模式,对公共电子阅览室开放、文艺骨干培训、农家书屋维护管理使用、组织文艺演出活动等具体服务项目进行整合打包,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投入资金、统一目标考核,实现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管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极大提升了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效能。推进昆明市文化馆、图书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使昆明市标志性中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尽快成型;加快县级“五馆”建设实施力度,提高文化站室标准,大力加强乡镇街、村(社区)两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继续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实施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农村和城市广场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着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工程:整合主城区(含呈贡区)现有群众体育设施,统一规划、整合设计,让主城区群众出门步行15分钟以内,就可以找到满足日常体育健身需要的体育设施。

二、文化遗产保护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实施了石龙坝水电站、曹溪寺等140余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推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和西南联大旧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完成了昆明市博物馆二期工程、昆明碑林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朱德旧居纪念馆、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远征军主题展览”等国有博物馆的项目建设工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初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积极开展活态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等。打造以滇缅抗战和飞虎队等为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类,以云南陆军讲武堂和西南联大等为代表的重要历史机构类,以郑和、聂耳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类,以圆通寺、西山宗教建筑群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类,以翠湖、大观楼等为代表的文化景观类,以官渡古镇、呈贡三台山等为代表的城市历史风貌类等六大类历史文化品牌。昆明还将打造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律,重点打造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民族工艺、地方戏剧等非遗文化品牌,推出一批以地方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为题材的演艺精品。

三、管理体制实现由办到管的职能转变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传统“办文化”模式向“百姓需求、政府满足”的“管文化”模式转变,打造了“春城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春城文化节“昆广网络”杯广场舞大赛,采取政府主办、企业出资、公司执行三方合作的方式进行,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有益尝试。二是引入专业赛事公司专业赛事公司对“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进行专业策划与营,使赛事品牌知名度、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昆明市将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让文化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理顺综合执法体制,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漳州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着力加快城市文化建设 

     一、注重传承 唱响千年漳府文化

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政府主导、市级为主、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机制,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在修复古城建筑的同时,更加注重古城文化的修复。在古城的保护建设中,摒弃拆旧建新的旧城改造模式,逐步推进漳州古城修旧如旧的活态保护工程。以府埕为中心,相继建成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非遗展示场馆,引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漳州非遗文化特色街;加强对炭精画、打白铁、竹编等漳州传统老行当、老手工艺的保护,使之成为古城的活化石

二、创新意识 让文化走出了家门

漳州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科技、创意设计融合发展,基本形成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等新兴业态。万利达打造互联网+”产品矩阵,青蛙王子、恩扬工艺动漫形象走出国门。同时,积极开展文创活动,呈现成果多、人才多、平台多、活动多等特点。在第二、三届福建省最具创意文化产品评选中,漳州一等奖作品数、入围作品数、参赛作品数均居全省首位;文创作品虎见成为福建文化旅游吉祥物,获“2016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及第二届海峡两岸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创意类铜奖,文化旅游宣传片《虎见!福建!》《虎见!漳州!》点击量超千万,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成功举办双创在福建首场活动,成立漳州市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漳州牛庄文创园、创客龙商学院、墨卡动漫、迪安动漫文创持续火热。

三、品牌建设 助力文化产业拓展

  诏安的书画、华安的玉石、漳浦的剪纸、平和的奇兰……文化的价值在品牌中体现,也让当地群众受惠于文化品牌的繁荣北溪明珠华安产九龙璧玉,伴生出这里的华安璧玉文化产业链;铁观音高山茶园得益于创新发展茶产业的政策和互联网+”旅游+”等模式,茶叶生产加工升级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走出了一条富有北溪特色的茶文化之路在书画之乡诏安,精心规划建设沈耀初美术馆、海峡两岸诏安书画创意产业园、中国诏安书画城等一批书画艺术平台项目在蜜柚之乡平和,当地大力推动平和蜜柚与文化衔接。例如,在蜜柚的表皮上进行画画、写字,以及种植过程中引入文化内涵。如今,伴随着蜜柚不断做大做强的市场空间,平和的林语堂文化白芽奇兰文化以及克拉克瓷文化等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注重开拓海外市场,诏安电动玩具挺进巴西足球世界杯、索契冬奥会赛场,雅歌乐器、钰丰乐器、恩扬工艺品出口日增,文化出口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眉山提速城市文化建设

提升文明素养及经济竞争力

一、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强化人才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文化立市建设。设立文化立市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组织全市文化立市工作,自上而下形成组织有力、措施得力、保障给力的工作格局和浓厚氛围。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出台《关于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推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城乡文明三个一流,建设文化强市。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市区县把文化立市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专项目标管理,作为衡量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市区县财政资金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文学艺术创作、广电节目制作等专项资金,扶持文化项目。

二、立足东坡文化,为建设富裕美好新眉山提供精神支撑

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深度融合,要突出文化特色,办好东坡文化节、樱花节、中国泡菜博览会等节会,办出全国影响,办成知名节会。要推进现代城市人文精神培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书香眉山 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努力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格局。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性、紧迫性,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抓产业项目一样抓文化项目,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形成协力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文化符号”融入到城市建设,彰显独特魅力

一是坚持以规划为前提。文化部门参与监督城市规划评审,严把城市规划环节的文化关;邀请文化专家担任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严把城建项目的风貌关;突出东坡文化和眉山特色,编制《眉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二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把文化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城市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承载,提升城市的文化感召力。围绕城市品位提升,策划包装、规划建设了一批主题公园和特色街区。三是坚持以文化为灵魂。把川西宋式确立为眉山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风貌,在标志建筑、景观通道和景区景点中融入主题元素,增强城市文化  灵动感。采用东坡诗词名言名句命名街道、建筑和地名标识,增强市民共同的历史记忆。

四、将“众筹众办”运用到文化发展,凝聚社会力量

一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出台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了民办公助、民营公管、民享公补的工作机制,改善公共文化条件和环境,提升了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培育民间文化组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公开采购机制,以项目扶持方式支持和引导民间文化组织发展壮大,成功培育一批民间文艺院团,高水平创作一批深受群众好评的文艺作品,精心举办了一系列主题品牌活动。三是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开展种文化身边人演身边事原创活动,把送文化下乡与培育本土特色文化相结合,引导社区、新村群众积极参与广场舞、舞台剧、大合唱及其他本土文化活动。

五、将“核心价值”融入到各个环节,构建和谐眉山

一是立足文化感召,用优秀作品感染人。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三贴近,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文艺作品。二是立足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激励人。深入挖掘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大力开展道德模范、眉山好人和最美人物等系列评选、宣传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三是立足创建活动,用核心价值培育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协同推进法律七进社会治理创新十城联创等工作,切实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开平树立文化自信 

城市文化建设充满活力

一、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

一是坚持将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全市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一级站标准,其中,三埠、长沙、大沙、金鸡4个镇(街)的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特级站标准。对比《江门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建设标准,开平提前3年完成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切实改善文化民生文化。在开平市文化馆、图书馆保持国家一级馆这一重要牌子的同时,开平市新建了长沙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和苍江体育广场,进一步满足市民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需求。三是探索文化服务新举措。把握开平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纳入省第一批试点单位的契机,探索建立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管理体系、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考核评价五统一服务模式和运行保障一体化、服务方式标准化、文化服务共享化、文化品牌特色化、志愿服务共创化五个化运行机制。 四是通过实施文化重点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开平市政府和爱心人士谭逢敬先生共同出资的方式,投入3800万元建设开平谭逢敬艺术院,将建成一个高标准艺术院、开平公共文化设施新地标;开平市博物馆新建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将打造成多功能的综合性博物馆。

   二、紧扣民生热点打响文化惠民新品牌

  一是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新年音乐会、潭江春色新春系列文化活动、走进艺术殿堂”——公益服务春季培训班、我在这里成长”——暑期公益艺术培训班、旅游文化节、金秋曲艺敬老周活动、周末艺术小剧场、三送(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等已成为开平市的品牌文化惠民活动。此外,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平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各镇街文体中心已连续多年免费开放。二是坚持小城办大事的理念成功承办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和书坛点将”——首届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等国家级书法展览;举办了《向沙飞致敬》——开平纪实摄影大赛和百年沙飞摄影展,打响沙飞摄影文化活动品牌。

  三、着力打造精品增强文化创作新动力

  一是探索建立业余文化人才数据库,成立了12个文艺协会,吸纳业余文艺骨干近千人。同时,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进文化惠民。二是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各单位的文化资源,协助组织、扶持成立200多支文艺队伍,涉及合唱、舞蹈、戏剧、书画、曲艺、摄影、文学等多种类型;三是充分调动业余作者的创作积极性组织重点作者外出采风、邀请专家举办创作讲座、召开作品研讨会、扶持重点作品创作。四是以文化培训基地为平台,建设人才梯队。用好开平市乡土文化人才培训基地这一平台,举办开平民歌、粤曲写唱知识等培训,培养发掘乡土文化人才。五是致力于开平文艺精品的创作。五年来,全市共有700多件作品在全国、省、江门获奖,有713件作品在地市级以上展出或文艺刊物发表。 

  四、摸准时代脉搏构建文化市场监管新体系

一是切实推进执法体系建设从执法体制机制入手,落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建立完善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主动接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服务与监管平台,对执法数据、执法信息、办案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主动参加省、江门市开展的执法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切实加强执法检查。开平市文广新局深化与开平市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堵疏结合,坚持重点清查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保持文化执法高压态势,经常性地开展音像、网吧、演出、娱乐、文物、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等的治理整顿工作在确保文化市场内容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督促文化经营场所尤其是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演练。同时,注重加强对文化经营单位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规范经营活动。三是立足地方实际,积极培育特色文化企业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协助水口珠影文化广场申请办理相关证照,该文化广场包含电影院、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场所、网吧、出版物发行等文化产业,将打造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

五、探索统筹发展开创文保事业新格局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将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工作纳入财政预算;以世界遗产管理标准为要求,在国内首创碉楼认养保护新模式,有序开展碉楼以及相关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先后对司徒美堂故居、红线女故居等文物进行修复。二是非遗工作水平整体得到提升。依托侨乡深厚的文化资源,深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已建成并开放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还举办了非遗巡展等活动。三是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改革、制定实施文化事业单位三定改革方案和建立健全人员聘任制度,形成了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