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6年
2016年

他山之石2016年1月26日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6-07-15  |  浏览: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港口通,则经济活;经济活,则城市兴。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因此,沿江沿海城市要抢抓这一难得历史性机遇,做好港口文章,实现以港兴市。本期撷取了部分城市发展经验,以供参考。

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

全力推进以港兴市

一、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国际化综合枢纽港

一是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新建一批集装箱和散杂货码头,改善航道、锚地等设施,增强港口承载能力。二是构建互联互通的海陆集疏运网络。积极开辟新航线,完善宁波至全球的航线网络,构筑长三角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启动甬金铁路建设,积极谋划建设沪甬跨海铁路,完善铁路集疏运网络。推进六横梅山疏港公路、杭甬高速复线、甬台温高速复线等建设,构筑“二环十射四连四疏港”高速公路网。实施疏港内河工程,推进河海作业区建设,增强江海陆直达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腹地开发,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建设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打造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黄金通道”。推进“甬新欧”贸易物流线建设,增强对中亚、欧洲等地区进出口货物的吸引能力。

二、推进临港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港口经济发展高地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着眼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战略转变,推动航运物流业向现代化、高端化发展。拓展港口物流服务领域,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港口物流营运商,构建集商品交易、仓储管理、电子支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发挥港口大宗商品集散中转优势,做大做强液体化工、塑料、有色金属、铁矿石、粮油等交易品种,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完善航运交易平台,培育壮大船舶交易、航运订舱、液体化工船租运、船员培训、后勤补给、航运保险等特色航运服务业,建立“海上丝绸之路”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增强参与国际航运资源配置的能力。二是推动临港工业高端化。临港工业是宁波经济的重要支柱。要继续择优发展临港工业,坚持生态化、高端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导向,瞄准石化相关行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以及国家布局的重大项目,打造若干个强辐射力、强带动力、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临港工业结构升级。三是打造临港产业发展大平台。推进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等重点开发区域建设,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大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基地。发挥海洋经济的特色优势,启动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健全国际高端产业布局规划,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

三、发挥港口的开放引领作用,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一是加强国际国内港口合作。启动申报丝路国家港口合作组织,争取设立常设机构,加强航线航班、航运定价、信息共享、港口建设等协调合作。深化省内港口和沿海、沿江港口合作。二是推动国际投资贸易发展。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市场重新布局的有利时机,加大对重大产业的招商力度,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和产品营销基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和资本技术合作,增强跨国经营能力。三是搭建高层次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设立东盟进口产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进口货物集散中心。筹办好中东欧部长论坛、中国航海日、海内外“宁波周”等重大活动。四是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挖掘宁波的人文资源,加强城市形象推广,展示宁波人文魅力,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开辟邮轮母港航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扩大人员往来。

四、强化改革创新,激活港口经济圈协同发展新动力

一是深化港航物流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谋划建设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建立健全海铁无缝衔接、信息互联共享、通关快捷便利、运价协商调节的海铁联运发展新机制。推进港航服务综合改革,积极争取启运港(站)退税、国际船舶登记、沿海捎带等试点政策,创新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二是深化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借鉴上海自贸区,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航运发展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大力营造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发挥开放口岸功能,谋划建设梅山贸易便利化试验区,探索境外货物、资金、船舶自由进出园区的制度和政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对外开放先行区。深化大通关改革,推进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推进口岸执法部门信息系统互联共享,加强口岸“单一窗口”建设。三是深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改革。加强日用消费品、大宗商品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深化监管模式、电子支付、信用体系、退税结汇等领域改革,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四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建立健全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

烟台实施以港强市战略

推动港口建设由大向强转变

一、特色物流业务有效拓展

烟台港集团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和“烟台港精装化肥”品牌优势,通过澳大利亚化肥出口资质认证,化肥“FOB烟台”价格体系和世界化肥出口第一港地位进一步稳固;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客滚运力规模优势,依托南美、北非、中东商品车航线拓展商品车进出口货源保证体系,成功争取上海大众内贸货源,在烟台港建立分拨基地,开启以客滚班轮运输模式提供整车物流的个性化服务,推动商品车业务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扩大沿“一带一路”线路合资合作规模,烟台港集团与中国五矿、巴西淡水河谷就西港区矿石混配与保税中转物流基地项目开展合作;与山东魏桥集团、新加坡韦立集团、几内亚博凯矿业合资设立赢联盟港口有限公司,成功打造铝矾土“产-供-销-运-用”一体化物流体系,贯通中国-非洲第一条全程国际物流链。

二、将建设日韩近洋集装箱干线港

一是港口生产方面,烟台市将建设日韩近洋集装箱干线港。与此同时,将完善综合港口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大宗散货运输,打造环渤海矿石中转分拨基地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基地港、再生资源进口基地港、北方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中国化肥出口基地港。二是航运发展方面,烟台市港航局将推动烟台市航运企业由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发展。扶持发展大型豪华客滚船,拓展对韩日客滚航线,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航运支撑;扶持航运企业发展大型专业化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输船队,着力增加航线航班,扶持开辟到欧美的集装箱航线。三是邮轮游艇发展方面,将加快邮轮建造和航线开辟。渤海轮渡公司计划投入20亿元建造2艘6万吨左右、载客2500人左右的邮轮,打造中国邮轮龙头企业,开辟山东半岛至韩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邮轮航线,以及上海、三亚、舟山至台湾、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航线。四是加快邮轮游艇码头建设,推进雨岱山游艇码头项目,尽快将芝罘湾港区散杂货码头改造成可以靠泊国际大型邮轮的专用码头。积极争取引进游艇制造项目,促进全市游艇产业发展。

三、错位发展 打造港口经济新优势

烟台港紧抓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商品车出口量的不断增加这一机遇,依托芝罘湾港区15万平米专业商品车堆场和专业的商品车装卸队伍等优势资源,开辟了南美和非洲以及国内沿海大港的商品车运输航线,与20多个汽车品牌合作,运输网络覆盖东北、华北、华南地区。在芝罘湾港区商品车业务不断膨胀的同时,烟台港蓬莱港区则依靠自身的工艺和服务优势,抢抓木材货源,成为中国十强进口木材港。根据港区特点,实行统一规划、错位发展,烟台港四大港区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补充的良性发展格局,打造了港口经济新优势,西港区的矿石、原油业务,芝罘湾港区的商品车、集装箱业务,蓬莱港区的木材业务,龙口港区的工程机械、散杂货业务,分别在国内航运市场中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四、为危化品企业提供“体检式”安检

针对烟台市港口危险货物企业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强度高的特点,烟台市港航局积极探索创新安全检查模式,在烟台市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全面推行并进一步完善了“体检式”安全检查体系。2015年9月份,山东省市两级港航管理部门联合组织省内危化品专家在莱州港驻点一个周,对中海港务、东方港储两家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纵到边、横到底的“体检式”检查,在企业资质、项目核准、项目安全“三同时”、消防环保等专项验收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排查,在检查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体检式”安全检查内容,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码头和仓储罐区等两套完整的“体检式”诊断安全检查体系,检查项目达到518个,涵盖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码头、仓储罐区的重点安全管理环节,检查表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基本满足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码头、仓储罐区安全检查需要。

营口打造物流之都

开启以港兴市新时代

一、多式联运 升温“一带一路”东线

营口港至波兰华沙、白俄罗斯岑特罗利特的中欧集装箱直达班列在去年6月相继开通,每周横贯亚欧大陆桥,加上此前开通的莫斯科直达班列和正在推进的合作项目,营口港直达欧洲的班列年底将达到5条;码头边,来自我国沿海省份、日韩和东盟的集装箱源源不断运抵,其中包括7月初营口港试水“互联港+”战略后到港的首单跨境电商商品。营口港处于东线丝绸之路经济带T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东联日韩、西接欧俄、南揽东盟。运往欧洲的货物包括数码家电、机械五金、服装鞋包、日用百货、电子电工、汽车配件、美妆日化、化工精细、橡胶塑料等九大类近500种产品。抢抓中韩自贸协定头道商机,营口港与阿里巴巴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建立B2B业务,带动B2C业务。为避免“空箱回”而积极揽取货源,营口港向西在俄罗斯和欧洲建立货源基地,储备了160万吨货源,还与多家物流商谋求合作,包括建设一个300亩的物流园,吸引货物进入中国大市场。

二、桥头经济 新平台展开新空间

围绕“桥头堡”营口港,营口全力打造四大重点开放平台:营口综合保税区选址论证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营口中韩自贸示范区申办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欧班列”对接潍坊至营口的辽鲁陆海甩挂航线,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营口玉原集团罗马尼亚麦道(中国)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成为我省企业走向欧盟的重点区域。这一紧扣“一带一路”的开放体系,对外达欧俄通四海,对内整合运输流、资金流、信息流,为现代物流产业总量扩张和业态升级带来基础和空间。四大开放平台对外与全球市场和资源互联互通,在国际分工中争取份额,在域内建设港前服务、物流配送、仓储加工、保税库、电子商务和贸易结算等专业园区或功能板块,引聚大宗物资贸易经销商。

三、四个基地 支撑东北亚物流之都

一是物流集散基地。以规划面积8.25平方公里的港口物流贸易园为基础园区,加快迪威视讯跨境电子交易平台、中国华信贸易结算中心、中铁物流结算中心等一批物贸结算和电子交易项目建设,拓展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粮食、果蔬、钢材、汽车配送服务,依托港口服务全力打造联结欧亚各国及我国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的全程物流大平台。二是产品加工基地。瞄准海外市场,发展本地产业,对过境货源进行产品深加工,一方面加快本地企业“走出去”步伐,打通对中亚、东欧地区出口渠道,力促农产品深加工、服装、箱包贸易,拓展东北三省粮食产品及山东省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来”高水平的资源,促进工贸一体化,比如建设俄罗斯产品加工基地,利用俄罗斯资源品种丰富、数量多、质量好、绿色、价格低的优势,制成产品,提高附加值,再运回俄罗斯销售或在国内销售,也吸引长三角地区和韩国出口欧洲的货物生产商在临港陆域建设生产基地。这一举措同时为营口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开放新动力,优势产能也将沿着这条通道走出去。三是金融商贸基地。营口创办港口金融试验区完善物流金融体系,培育证券、期货、保险业等发展,以辽宁北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为龙头牵动“一间屋子几张桌子”的金融、类金融和中介服务“小块头”企业发挥“大能量”,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到营口设立机构,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效率水平。四是跨境电商交易基地。营口搞“互联网+”,阿里巴巴(营口)产业带上线运营,向全球打开“营口制造”的展销窗口,不久营口又成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运营城市之一,并且颇有远见地组建了第三方独立运营商。下一步,营口市将推动跨境电商物流园区建设,提高跨境电商回程货源充裕度,大幅降低跨境物流成本。

秦皇岛提升港口竞争力

努力推进以港兴市

一、内外兼修抢抓黄金机遇期

机遇与挑战历来是并存的。秦皇岛港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未来实施节能技改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在“十二五”期间,秦皇岛港先后实施了带式输送机逆流程启动、顺停、减电机运行、港区供热整合、成品油自动化伴热技术、大型电动机械变频调速技术应用、节能型变压器应用、绿色照明灯具推广应用等大量节能措施,超额完成了河北省“双三十”节能考核指标以及“十二五”节能量考核指标。今后,除了进一步采取新的节能减排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对已投入运行的节能项目进行维护与管理,使已完成的项目实现经济运行。

二、软硬兼施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创建绿色港口需要“软硬兼施”。“软”是指要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强化考核监管及目标责任制,完善港口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宣传,提升绿色、低碳意识和环保理念;而“硬”是指要加大科技创新,增强港口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百年能源大港秦皇岛港寻求绿色发展路径除了建立健全绿色管理制度和提升低碳发展硬件实力外,还要从源头——货物抓起。以被视作港口污染“大户”的煤炭为例,与原煤相比,洗煤、精煤、洁净煤作为现代清洁能源,不易起尘,避免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现在秦皇岛港精洗煤的吞吐量在煤炭总吞吐量中占比能够达到60%-70%。同时,环保也要产生效益,形成产业,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秦皇岛港的中水处理,就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模式。“绿色”理念应该是贯穿于港口生产全过程中的。

三、头等大事,多管齐下有良策

粉尘防治工作一直是港口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被列作“头等大事”。秦皇岛港专门成立了粉尘防治项目推进小组,建立健全覆盖从翻车机房到装船作业,整个生产流程的港口粉尘治理体系;同时,成立了环保创新工作室,开展除尘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实验,探索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提高除尘效果。在日常管理中融入精细化管理,将除尘设施用到极致,落差最小,车速最优,“冲”、“洗”、“盖”、“喷”、“堵”等手段相结合,使粉尘排放污染降到最小,保证港区和市区的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改进防风网项目建设,提升港口环境治理水平。继续推进污水回用工程。如今,虽然已经解决了码头含尘污水的入海问题,还将继续对码头冲洗或降雨过程中形成的煤污水、含尘污水进行收集、处置、回用,提高污水回用率,彻底实现码头污水零排放的目标。继续推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和引入,主要包括将目前以喷洒水为主的除尘方式改为以干雾除尘为主;对具备条件的转接点实行全封闭控尘;完善堆、取、装大型冬季除尘设施;增设码头冬季作业吸尘设备的引进加强抑尘剂、润湿剂、泡沫剂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等。同时,还将通过引进智能化管理方式,将天气变化与洒水相结合,做到科学合理地洒水抑尘通过进行优化布点,加密监测,将科学手段与管理工作相结合。

四、狠抓落实,节能减排成效凸显

秦皇岛港的节能措施主要是新增取料机,实现一线双机配煤工艺设备改造升级,提高装卸效率采用带有能量回馈的变频器积极采用谐波治理技术采用最新技术的电容动态补偿。在管理方面,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降低管理成本合理调配煤种、垛位,减少大宗煤种运距搞好技术练兵,提高职工设备操作水平。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港口能源消费以电力、柴油和热力为主。自2010年起,“东港供热整合”工程全面完工后,引入电厂蒸汽和热水替代了港口燃油锅炉和燃煤锅炉。秦皇岛港东港区实现了无燃料油伴热、无燃煤锅炉采暖,因此港口碳排放下降趋势。

秦皇岛港建立了环保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股份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环保工作,并设立了专门的环保主管部门——卫生环保中心。各主要生产单位设立主管副经理和专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日常生产过程中环保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将环保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横向到部门、科室人员,纵向到班组工人的环保责任网络。从区域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设施运行、生产现场环境管理等方面对基层单位进行考核,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实施奖罚。

五、拓宽渠道,资金投入不差钱

在资金投入上确实在不断向环保倾斜,近年来,秦皇岛港累计环保投资7亿多元,平均年度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5%左右,其中2012年秦皇岛港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环保项目达到2.7亿元,2013年达到2.13亿元。同时,充分利用秦皇岛市环保专项返还资金的优惠政策,认真履行环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环保验收、财务审查等相关手续,保证环保专项资金申请和使用过程及时、顺利。此外,秦皇岛港还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根据重点工程的实施进度,将节能减排资金按年度纳入预算管理。拓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及社会资金,扩大利用外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外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探索碳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六、绿色智慧齐头并进

秦皇岛港智慧港口建设旨在打造集物流作业、电子政务、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煤炭物流信息枢纽港”。一是集中内部管理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内部综合管控平台,实现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分析决策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日常运营管理、生产统计与决策分析提供依据。二是建设生产营运集成平台,使港口生产运营由传统分散“单打独斗式”调整为统分结合,形成计划、调度、生产、收费管理与信息传递的双重闭环。三是打造集电子业务、物流服务、煤炭交易、航运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实现电子数据的信息交换服务。四是对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进行能力集成,搭建一个云计算中心,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同时把原来下属港口的机房升级为二级云计算中心,实现上下互动、横向互备、集成一体的云计算中心体系。

青岛加速港航发展

迈出以港兴市坚实步伐

一、着力增进人文交流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开展教育、旅游、海洋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积极拓展青岛友好城市圈,填补青岛与中亚国家友好城市空白。发挥青岛与东盟、欧洲、日韩的合作优势,开展国际论坛、投资洽谈、贸易博览会等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发挥“帆船之都”城市品牌优势,与沿线城市合作推进海上休闲体育中心建设。与沿线国家开展旅游深度合作,联手开发国际旅游精品项目。

全力提供特色航运服务

对接“一路一带”沿线重要国家和城市,积极提供特色航运服务,提升青岛服务业能级。完善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增强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增强董家口港区保税交易、国际配送、国际会展功能,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和能源储运中心,建立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鼓励和支持区内金融机构提供跨境融资和离岸金融服务。

大力提升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地位

充分挖掘青岛产业基础、航线资源等优势,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连接东南亚和中亚、中东欧国家的枢纽城市,建成高水平国际物流服务园区。推动前湾港与胶州集装箱中心站优势互补,实现铁路无缝连接。鼓励青岛中远、青岛远洋等物流龙头企业利用自身海上的优势,开拓中亚方向货源,开行国际班列,为国际班列提供集散服务。

提早谋划打造完整的邮轮产业链

青岛以争取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青岛邮轮旅游业加快发展。提早谋划打造完整的邮轮产业链,加强邮轮科技前瞻布局,做好豪华邮轮的关键技术储备,攻关豪华邮轮的自主设计及装备制造能力,努力推进邮轮制造业发展,推动邮轮旅游向邮轮产业迈进。

五、积极开展航运政策创新

争取复制在上海和天津试点的国际船舶登记政策,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程序,试行预登记和第二船籍港制度。在前湾保税港区内注册的航运企业,已获得香港船籍的中资船舶,经申请备案后可以直接获得中国国籍。推动实施在上海及国内其它港口报关启运经前湾保税港区中转出口的货物,享受提前办理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中资方便旗邮轮从事以青岛为母港的两岸四地邮轮运输业务。推动青岛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鼓励以青岛为枢纽基地开展航空货物和国际快件中转集拼业务。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并扩大至水运口岸。

加快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积极申建青岛自由贸易港区,与日韩在跨境贸易、跨境投资、离岸金融、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等领域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争取国家批准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大港邮轮港区内开展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

马鞍山强力推进以港兴市

努力促进转型发展

一、规划引领:区划调整开启港口时代

随着《马鞍山港总体规划》、《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发展规划》相继通过国家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评审,马鞍山市“双核九区”的港口发展规划已经明确。省政府制定的《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把马鞍山港、芜湖港联合打造成江海联运枢纽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近年来,马鞍山市成功举办了长江经济带首届港航发展座谈会、2015年长江港航工作座谈会暨水系运管工作会议,聚焦长江经济带和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建设,取得一批丰硕成果。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马鞍山市九华路过江通道、慈湖公铁两用过江通道等5个过江通道被纳入其中,为构建衔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撑起筋骨。

二、交通网络:集疏运体系建设托起港航蓝图

四通八达的集疏运体系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保障。马鞍山长江大桥飞架南北、S206郑蒲港段工程建成通车、G205马鞍山段全线贯通、宁安高铁将马鞍山带入高铁时代”,为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以港兴市”战略提出以来,马鞍山市与港口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五年累计投资超20亿元,完成郑蒲港一期、太平府港区综合码头、慈湖港区综合码头、郑蒲港锚地等重点工程,芜申运河马鞍山段建成交工;完成姑溪河、石杨河、驷马山干渠、裕溪后河等航道疏浚维护工程;并将马钢、长江港口、万能达电厂等企业码头靠泊能力由5000吨级提升到20000吨级。2014年12月26日,郑蒲港一期开港运行,结束了安徽省江北无深水良港的历史,为合肥经济圈及皖北地区通江达海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郑蒲港二期码头项目申报正有序推进。

三、大港崛起:临港产业明晰转型路径

“以港兴市”需要“筑巢引凤”。通过科学规划临港产业空间布局,马鞍山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商贸等产业,加快形成临港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马鞍山市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围绕临港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郑蒲港新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个,协议内资425亿元、外资1.2亿美元。建设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竣工1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7家。总投资5亿元的钢晨物流园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20亿元的御香苑保税冷链物流园正在加快建设,郑蒲港总部基地、盛通物流园等一大批重点临港项目也在快速建设之中。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航运物流公司,目前已引进5家船代、货代企业,并与洋浦中良海运、中艺国际储运达成合作,吸引腹地集装箱货源通过马鞍山港口中转;投资4.7亿元的长江港口仓储物流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通过港口、物流、产业的有机结合,将推进马鞍山市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协调互动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扩大开放:以更宽的视野发展港口经济

马鞍山天顺港牵手结盟宜宾、南京、唐山等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顺港新建的10万平方米堆场区能容纳一万标箱中转,更是为“结盟”做足了准备。随着开放合作的不断深入,马鞍山市政府与舟山市政府签订了加快推动江海联运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市组建跨区域合作联盟,在港口建设、货源组织、江海联运等领域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多次对接,两市也在加快研发江海直达船型、在马建立远洋渔业分基地及海鲜交易市场等方面,按近期、远期目标,细化方案,分步深入推进落实。在省内,马鞍山市与合肥市签订了推进合肥港与郑蒲港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形成错位发展、协调一致的区域物流发展格局。与此同时,综合保税区申建有序推进;马鞍山海关同步深入推进无纸化通关、关检合作新模式、区域通关一体化等各项改革,以吸引更多的进出口企业就地报关直运,目前,无纸化通关比例达到100%。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