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6年
2016年

他山之石2016年6月30日第六期

发布时间:2016-07-19  |  浏览:

各地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的举措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开发强度的急剧加大,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停车难、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也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目前,我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供给能力有限和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同时,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丹东旅游,使城市交通压力倍增。据此,我们综合了部分城市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的举措,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发展立体交通,改善城区道路拥堵

    1太原立体交通呈现新格局一是全程无红绿灯,长风街口到机场10分钟太榆路向北连接快速化改造后的建设路,向南与晋中市榆次区的汇通北路相连通,太榆路沿线还与南中环、晋阳街、中心街、龙城大街形成交汇,在相交时全部采用了立交工程的建设方式,即太榆路主线在地面直行,其他道路或上跨,或下穿,主线一路快速通行无障碍。全线贯通后的太榆路从建设路长风街口到太原南站,只用了4分钟。一过南站,主线限速80公里无红绿灯,到达太榆路机场匝道,只用了6分钟时间,比此前节约三四十分钟的车程。二是8处重要节点,盘活城南道路由北往南,太原路快速化工程中共有8处重要节点,其中3处实现全互通。太榆路与南中环互通立交,整体呈环状,三层设计,解决太榆路主线与南中环主线的快速转换,火车新南站与太榆路南北两向的沟通,另外解决晋阳街对外出入,立交按全互通设计。太榆路与车站北街处的异形立交平台,道路南北向主线连续,车辆的左转、右转、调头功能在二层平台实现。采用地面匝道形式实现全互通,从中心街可以通往郑村等方向。三是南站启用“定向匝道”,进站需走高架如果您去机场或榆次,到南站后,无需变道继续南行即可。如果要进站,就必须选择西侧的高架路,顺高架前行,不远处会出现分岔,南侧的是私家车行驶路线,北侧是出租车、中巴行驶路线。匝道上有指示牌指路,出租车靠左,社会车靠右,再往前到岔口时,出租车进左岔口,社会车进右岔口,接站的按照指示可以直接进入地库。四是落客停车超过1分钟会被罚为了避免落客区车辆长期停留的问题,太原交警将在南站落客区启用电子监控设备,对停车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抓拍。车辆如果在落客区停留超过1分钟以上,“电子眼”将自动识别抓拍,按照违章停车来处罚。也就是说,前往太原南站送站的车辆,必须在1分钟之内完成落客。而接站的车辆,绝对不允许进入落客区。五是站前设有辅助停车场和3条地下通道太榆路上,人车互不干扰,站前配套了3条地下人行通道,其中广场南北两侧各1条,中心街北街南侧1条,设有自动扶梯。此外,在中心街两侧设置人非地下通道,设有梯道和坡道,方便行人和自行车横穿太榆路。一条地下车行通道,穿越太榆路段已预埋,出入口位于太榆路西侧,随着地块开发将完善地下车行通道出入口。在太榆路改线工程中,还设有辅助停车场。太原南站对面,晋阳街西北角附近设置一处临时停车场。

    2、兰州四版规划推动城市交通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构建“两主一辅多点”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两主”为兰州西客站和兰州站;“一辅”为榆中站(含夏官营客运站);“多点”为扩建皋兰站、永登站和海石湾站,新建城际铁路中川机场站、兰州新区站、沙九组团站和阿干镇站,改建原西固车站。构建“三主三辅一中心”铁路货运枢纽体系。“一中心”,以兰州北编组站为货运组织的中心;“三主”,结合兰州集装箱中心站、兰州新区中川货运站和榆中夏官营货运站共同组成区域性铁路货运主枢纽;“三辅”,以兰州东站、西固站和新区铁路货运站组成服务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的货运枢纽。在永登、皋兰及红古形成服务县区域的货运枢纽。二是加快高速公路规划。高速公路规划将形成“一环、六射”的环放式市域高速公路系统总体格局:“一环”为兰州环城高速公路;“六射”为兰州—重庆方向、兰州—西安方向、兰州—白银方向、兰州—景泰方向、兰州—武威方向、兰州—西宁方向的放射性高速公路。远景依托南绕城高速公路,新建清水驿—什川—皋兰—兰州新区的高速公路,形成涵盖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的高速公路外环;增加兰州—临夏—成都方向、兰州—固原—庆阳方向的放射性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三是提供多方位服务。规划了5条BRT线路,提供河口南、沙九、盐场、彭家坪、定连等外围组团与城市中心之间的快速联系服务。建设兰州中心港区客运码头,开展以黄河景观旅游功能为主的水上客运服务。依托码头布局建立水上公共客运系统。同时,规划“两横三纵”的市域快速路系统。其中“两横”为中心城区的南山快速路与北山快速路,“三纵”为联系中心城区与兰州新区的快速路。还规划形成“六横十九纵”的骨架性主干路系统,规划骨架性主干路总长度达到525公里。

    3、青岛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一是构建陆海空一体对外交通网。铁路:建设由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普通干线铁路构成的多层次、互联互通的铁路网络。公路:完善公路网络体系,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为基础,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港口:延续港群的布局模式,推动港铁联运,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民航:建设青岛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机场飞行等级为4F级。二是优化完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轨道交通:规划期内建设多线路轨道交通,全长约268公里。常规公交:新建约15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展设置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发展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务。规划控制84处大型公交场站用地,按照2平方公里左右建设1处公交首末站的标准进行配建。道路交通:东岸城区建设“四横三纵”、预留“一横一纵”的快速路网络;北岸城区建设“两横七纵”、预留“一横”的快速路网络;西岸城区建设“三横两纵”、预留“两横”的快速路网络。同时,提高主干路连通性和次干路、支路网密度,增强交通微循环能力。停车设施: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鼓励结合项目捆绑建设公共停车场,优先采用地下和立体停车形式;中心城区边缘设置停车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旅游停车场;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库)向社会开放。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优化完善道路人行设施,保证人行通行空间,形成连续的、宜人的、无障碍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停车点,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的出行模式。三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结合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及轨道交通站点,串联城市重点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网络体系。结合人防工程、各类建筑和广场绿地建设地下停车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过街通道;结合城市各级中心区和轨道换乘枢纽建设地下综合体和地下步行商业街;结合新区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统筹考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市政场站地下化。

   二、整合公交资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南昌全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一是政策支持。南昌先后出台了《南昌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同时制定了《南昌市关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见》《南昌市城市公交场站选址方案》,建立了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二是资源优化。南昌坚持做到城市发展到哪里,公交设施就建到哪里,公交线路就布设到哪里。在确保道路通行条件和车辆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对6条城市单行道允许公交车双向通行,使公交路权优先意识进一步强化。同时,城市公共场所重大建设项目与公交场站设施相配套,实行同步设计和施工、同时启用。其中,南昌西站从规划到建设都充分考虑了公交的布局、设施、用房和场地,实现了高铁与地铁、长运、公交、出租零距离接驳。三是绿色发展。 “十二五”期间,南昌投入近15亿元,淘汰了全部1320辆欧Ⅱ以下排放标准的公交车和1154辆出租车,购置更新了2300余辆低排放高品质空调公交车和4824辆出租车;同时,先后引进了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气电混合动力、天然气等各类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公交车870辆、出租车1329辆、绿色公共自行车9800辆,并充分利用公交场站资源优势,建设了8座天然气加气站和5座新能源车充电站。四是受惠于民。南昌的公交车已延伸到全市所有行政区域,实现了县县通公交的目标,新建区和南昌县实现了乡乡通公交。南昌采取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和发展公共自行车的方式,缓解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已投放公共自行车9800辆,建成了100个智能租还车服务站点。同时,南昌建设了出租汽车调度指挥中心,并建设了南昌市出租车智慧运营系统平台,实施24小时电话召车、微信召车等服务方式。不仅如此,该市长期坚持为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伤警察、重度残疾等六类特殊群体提供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的公益性服务;在全省首创乘公交车刷卡90分钟内免费换乘1次,中小学生乘车5折优惠。

    2、青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实行公交换乘优惠。一是出台政策。2014年,出台《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并结合国家公交条例的出台,研究修订《青岛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建立健全青岛市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实施公交换乘优惠办法,加快完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公交场站专项规划等编制和修编工作。制定公交地铁接驳方案二是完善交通路网。根据枢纽场站区位布局,加快完善公交骨干线路网;增开微循环公交线路,解决市民最后1公里出行问题,陆续开通2条微循环公交;研究常规公交与地铁接驳方案,实现公交与轨道交通间的便捷换乘;科学规划公交线路,实现线路规划、车型选择、站点位置的“三个合理化”,建立公交站点设置由交通运输、公安交通、城乡建设部门联合审查制度,减少公交线路重复设置。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三是加快设施建设。在加快配套建设公交换乘枢纽方面,实现公交和机场、铁路、港口、汽车站、地铁站等大型对外枢纽场站的便捷换乘;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配合公交都市创建,完成主城区主要客运走廊“五纵四横”公共交通专用道网络。加快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完成途经正阳东路的一批道路公交线路的港湾式停靠站建设.

    3、南京倡导绿色文明交通,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战略一是编制规则。为推进公共交通建设,相关职能部门编制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控地规划、轨道交通一体化换乘设施规划、常规公交专项规划、慢行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块一体化利用城市设计等。通过规划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城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建立公交优先和便捷的转换乘体系,从而不断改善居民出行交通条件。在这些规划中,针对各个轨道交通站点的不同客流特征,预留了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等设施,这对有效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二是出台政策。《南京市鼓励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从土地保障、规费减免、资金补助、停车收费、商业配套、运营保障等6个方面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公共停车场建设使市停车设施规划、项目储备、建设、运营和管理走上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三是清查违规行为。在强化停车秩序管理的同时,积极组织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清查配建停车场违规挪为他用行为,责令其恢复停车功能。同时进一步开放驻宁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错时开放内部停车场。对具备条件在夜间、节假日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停车设施,积极与产权单位协调,合理安排单位内部停车场停车泊位,通过错时停车,将泊位向社会开放,实现停车场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强化路面管控,严查交通违法行为

1、北京市三大行动整治“交通病”突出症结。一是严整动态秩序行动。交管部门将充分运用“罚、扣、拘”等手段,重点打击涉牌、闯红灯、闯禁行、逆行等显性违法,同步保持对酒驾、醉驾、非法改装车的常态严管。治安、交管部门将会同工商、城管部门围绕全市突出秩序乱点,开展“并肩治乱”行动,对“黑车”“摩的”揽客、占路摆摊设点等扰序违法开展综合治理。交管、刑侦部门联合深挖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违法犯罪线索,坚决予以严厉打击。警航总队、交管部门联勤联动,充分发挥空地一体化联勤优势,对各类交通违法及时抓拍、严格处罚,营造高压严管氛围。二是严管静态秩序行动。交管部门将以市政府确定的150条停车示范街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乱停车的一律处罚,影响交通的坚决清拖,切实管出效果。治安、巡警、交管将与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整治门店侵街占道、堆物堆料等突出乱象。民警还将组织居民社区、停车场、社会单位及全市学校开展静态核录,对存在涉牌等违法行为的,及时控制车辆及相关嫌疑人,迅速查处。属地公安分局组织警力加强支路、胡同日常维护管理,加大对占路经营、乱停车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占压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的,集中清理整治,保障微循环畅通。同时积极协调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物业等部门,统筹规划静态交通组织,强化日常管理,推动居民自治,确保年内城六区建成20个示范居住小区。三是严控非机动车行动。交管部门持续加强十条非机动车禁行大街的严管,不断巩固成效;全市其他道路,也将严管、严查、严罚非机动车通行违法,以及无牌、超标电动车非法上路问题,逐步推动两三轮车规范管理。治安、巡警、交管部门联合执法,重点对无牌、超标电动车及驾驶人开展盘查核录,深入排查丢失、盗抢等治安线索,及时跟进处理。

2、天水市加大执法力度,严查交通违法行为。一是高压严管交通违法行为。采取定点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查处违法停车、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逆行、闯信号、乱鸣喇叭、乱停乱放、随意掉头转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行人跨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特别要加大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出租车招手即停、三轮车违法闯禁行区行驶、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严格落实大型货车、渣土车、黄标车限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该罚款的必须罚款,该拘留的必须拘留,通过严管重罚,切实维护道路交通法规权威。严厉查处机动车违法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一批占道经营、占用路面摆摊设点、倚门经营等违法经营的行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进一步加大对公交车、出租车驾驶人管理教育,督促运输企业落实日常监管制度,确保公交车、出租车文明行车、文明驾驶。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加强重点商业场所、医院、车站周边执法力量,严查严处非法营运车辆,全力维护出租车市场正常的营运秩序,确保营运市场的持续稳定。 二是强化巡逻管控。根据辖区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在繁华复杂路段以及大型商场、学校等重点区域增派警力和执法人员,利用执法车辆交叉巡逻、喊话提醒、现场劝导、指挥疏导等管控措施,加强早、中、晚三个高峰期和节假日期间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大力清理整顿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等影响道路畅通的违法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三是强化公车管理。要加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车驾驶人的管理教育,消除驾驶人特权思维,增强守法意识,切实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秩序人人有责。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规范驾驶、安全驾驶,使公车当好遵守规则的表率。执法部门要坚持严格管理,对公车违法行为,该教育的必须严肃教育、该处罚的必须依法处罚。四是落实单位门前管理责任。各单位、各企业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搞干净门前环境卫生。要认真落实门前责任区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管理,做到每日清扫随时保洁,及时清除废弃物、积水、污物,保持门前卫生环境干净整洁。要加强责任区范围内经营秩序和停车秩序的维护,禁止店外经营和门前乱摆放商品,引导车辆按位停放。

3、大连针对交通顽疾出重拳、下猛药。一是乱停车、乱调头问题。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大菜市周边车辆乱停乱放及西安路和长兴街路口车辆违章左转调头等问题,交警部门率先向这两处整治难点“开刀”,开展2次集中统一行动在依法整治的同时,针对大菜市地区交通参与者特点,及时开展宣传告知活动,向驾驶员发放交通出行引导图。二是乱穿马路问题。针对行人乱穿马路的交通陋习,支队先后4次与市文明办沟通,组织社会志愿者、交通引导员、社区工作人员约1000人,组成交通志愿者队伍,在18条主要路街和24处主要路口,按照主要路街每5米1人、主要路口8-16人的标准,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最大化向社会争取警力支持。三是严重违法问题。对涉牌涉证、货车野蛮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交警在严打重罚的同时,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案说法、原因剖析、警方提示的形式,帮助广大市民厘清此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四是酒驾醉驾问题。针对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借鉴省局春运重点违法行为诚信推送制度的好办法,正式推行酒驾类违法行为告知制度,进一步提高酒驾违法成本,消除部分驾驶员心中的侥幸心理。

    4、福州加强措施治理交通违法问题。一是应撤未撤一律处罚轻微违法网上处理2016年,福州市警方将进一步加强对未撤离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符合快速理赔情形的,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指导事故当事人规范取证,自行协商,快速撤离现场。对不按规定自行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的,民警到达后,责令当事人立即撤离并依法一律给予处罚;对于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一并处罚。对民警责令撤离现场拒不撤离的,予以强制撤离。对于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守约到快处中心,而另一方失信无故不接受处理的,经“中心驻点民警”督促通知仍无故不到的,予以记录在案,并制作案件移交通知书,将案件移交事故发生地辖区交警大队立案,按一般程序扣留车辆进一步调查处理。年底前,积极推广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处理机制,尝试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网上受理、网上定责、网上理赔,保障当事人公正快速地化解损害赔偿纠纷,提升依法治理和便民服务能力。将在福清市试点延伸推进建设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构建公路与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赔工作机制,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交通违法信息列入失信档案2016年,福州市警方还将开发交通违法行为诚信专用平台并建立数据库,启动交通违法行为诚信机制。交通违法违规处理信息将首次被纳入诚信“红黑榜”,将机动车闯红灯3次及以上、机动车逆行2次及以上、闯禁行3次及以上,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2次及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3次及以上、非机动车上高架桥2次及以上等交通违法行为列入市民失信范围。交通违法行为诚信实行两年制,第三年自动取消失信行为。

三是点对点就近指挥。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交通堵情机制,市区道路一旦发生堵情,由市公安交通智能控制中心指挥长直接“点对点”就近指挥调度骑警和执勤民警,5分钟到位实施排堵保畅和处置突发交通事故。针对节假日商圈、景区周边道路通行状态和交通节点,制定“一点一策”管控预案。保障恶劣气候下市区道路安全通行。常态化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强化电子监控抓拍,提升执法覆盖面和震慑力。警方还将通过“福州拥堵路段短信发布系统”,向即将进入拥堵区域的车辆发布提示短信,引导机动车驾驶人选择更为畅通的道路通行。四是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福州市警方将开发应用福州智能化信号灯管控平台,实现多路口信号灯中心联动控制,快速疏解市区点、线、面道路交通流,实现视频监控、远程配时、流量研判、故障报警等一体化、智能化管控信号灯功能。

  四、加强配套建设,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1、南京立足管理实际,制定停车设施长远规划。一是在规划编制层面。已完成公共停车场(站)专项规划,包括停车设施布局、用地预留控制规划。如2004年完成《老城停车系统规划与发展策略研究》,通过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参照公共交通发达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情况,进行了公共停车位、基本停车位的规划布点。《南京市停车设施规划》对市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心城区的停车布局规划,并对停车场(库)用地进行了规划控制;同年,结合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提出10处近期建设的公共停车设施。二是在规划管理层面。重点在工程环节做好公共停车场(库)、配建停车场(库)的规划指导,加强相关策略研究。鉴于以往公共停车场规划容易建设难的状况,组织开展《南京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研究》,从运营财务、政策影响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促进停车设施由空间预留转向最终建成的政策要素。组织开展《缓解主城内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政策及选址规划研究》,通过结合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在对既有老城区停车设施分区梳理与评价的基础上,从规划层面提出缓解老城内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对策,做出近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的停车规划,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下,提出针对性的停车设施建设形式。三是在规划法规方面。牵头做好《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的制定与修订。继2003版、2010版《准则与标准》后,2012年又组织完成《准则与标准》的修订工作,确保配建标准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四是在新建项目规划审批方面。严格执行《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首先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中,对建筑物的停车设施配建作明确要求;在土地储备出让时,规划设计要点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对不同用地类型的建设项目在停车设施配建方面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其次在项目审批时,对建筑的停车设施配建,在方案审查阶段严格按规划条件审查把关。最后在项目规划验收时,严格按照规划核准图进行查验。

    2、武汉加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是只需按属地管理原则备案政府投资类的公共停车设施、机关和事业单位按照办公设施新增的停车设施项目实行审批制,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行审批。变化最大的是社会投资类的停车设施、机关和事业单位利用社会资本建设的停车设施项目,只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区发改部门进行备案即可。单一功能的公共停车设施规划许可由市规划部门办理,其他类由各区规划部门办理。公共停车设施和利用自有用地新增永久性停车设施按照现行规划管理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自有用地的机械式停车设施,只要不占压规划红线,符合规划选址,通常能获得较快通过,不会设坎限制。二是新增机械式停车场不缴纳土地出让金老旧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新增机械式停车设施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及产权证,不计容积率、不缴纳土地出让金。同时,建设单一功能的公共停车设施,老旧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新增停车设施,均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此缓解小区停车难。已建成社区经业主大会同意且符合规划的,可引入企业投资建设停车设施,收费、收益分配由业委会与投资企业约定。为了按期完成目标,停车场在选址和建设不拘泥于现成做法,政策上对自有土地的机械式停车场建设提供充分条件,选址时也见缝插针,鼓励立体机械式停车场建设。三是创新停车设施点位选址方式,提升停车场规划选址的合理性。在“众规武汉”网页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及《长江日报》共同发布了“发现您身边的停车场”、 评选“荣誉市民规划师”的活动,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公共停车场点位的选址,已有万余人参与,活动持续进行中,建立起“政府选点+市民选点”的双通道机制,确保停车场的建设契合市民需求。

3、嘉兴引入“PPP”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采用“PPP”模式首次采用“PPP”模式,引进中国二十冶集团全资开发望吴门广场地下空间。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9500平方米,总投资5.3亿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基本成网的基础上,市本级引入社会资本180余万建设9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建成后纳入市本级公共自行车网络,并由市公共自行车公司负责统一运营管理。是加强道路建设建设快速路,打通“断头”路,道路打通后,构筑城市道路网骨架,路网在不断延伸拓展,为百姓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路网条件,为市区交通顺畅、缓解拥堵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运用“智慧公交”平台,轻松出行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公交出行信息功能及时把出行信息告知百姓,方便出行目前,依托嘉兴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期)项目,整合了交通运输、建委、公安交警、综合执法等部门的交通专题信息,市本级形成了包括涵盖公交、智慧电召、公共自行车、停车诱导、行车诱导、交通指数、维修驾培、交通快讯等实时信息的多功能城市公众出行服务查询系统,可通过可变情报板、网站、移动终端(禾行通)、公共媒体等多形式,实现服务查询及地图展示功能。四是“互联网+”运用在交通秩序管理和信号灯目前,市区基本实现信号灯智能化控制全覆盖。交通信号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后,交警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远程控制信号灯的设置,通过程序设置,使相邻的信号灯之间形成协调控制,实现类似的绿波带、红波带的效果,明显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另外,市区在全国首次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新加坡公交排班系统,完成了公交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建设。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