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6年
2016年

他山之石2016年10月31日第十期

发布时间:2016-12-12  |  浏览:

转变观念 创新服务

着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力量之源,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也把就业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本期综合了部分城市在就业业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借鉴。

青岛以技能培训引领

高质量就业创业 

    一、以组建“大数据”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一是建成就业信息数据库。青岛市城阳区一方面采集全部户籍人口和在册外来人口的培训、求职信息,另一方面采集企业的行业、规模、用工等信息,将供需双方信息建档立册,电子化录入,并随时动态更新,实现对全区每一名自然人、每一家企业培训需求和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就业服务网。青岛市城阳区将所有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全部网上公布,特别是将技能培训的所有项目、计划班次、开班时间以及求职者和企业招聘信息全部“晒”到网上,实现培训与求职的准确匹配。三是成立电话外呼中心。转变传统热线电话被动接听模式,由就业信息指导员根据采集的信息,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主动向有培训就业需求的居民提供专门指导服务,实现技能培训、岗位需求等服务信息的“一对一”精准投送,最大限度实现“培训即可就业”的目标。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对不同群体分类施训

    一是对高校毕业生及普通创业者突出创业孵化培训。青岛市城阳区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孵化能力培育,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创业技能,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通过创业走出一条全新的就业之路。同时,积极创建服务于普通创业者的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为其提供办公场地、项目推进服务,推动“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二是对普通居民突出公益性培训。为便于居民就近就地参加培训,青岛市城阳区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的以公益性为目标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技能培训学院,学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有培训需求的居民全部实行就近就地、有针对性,根据需求设置的免费培训。三是对农民工突出实务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工从事短期零工的需求,青岛市城阳区投资1850万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为5544平方米的城阳就业创业广场,设立了技能培训区、求职招聘洽谈区、综合服务区、家庭服务业综合区、生活服务区、创业基地、娱乐休闲区七大服务区域。立足市场需求,针对农民工开展实用技能、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等培训,提高农民工基本技能,打造集职业培训、零工交易、就业服务、家政服务、人力资源机构交易服务、创业孵化为一体,管理有序、运行规范的基础就业服务平台。

    三、以优质服务为保障,促进培训见实效

    一是实行培训地点与参训学员的“零距离”,在培训模式上实现新突破。打破以往在区级统一报名组织培训的传统格局,针对不同群体建设相应培训机构,构建培训网络,使得所有培训实现了就近报名、就近编班、就近参训,让老百姓不出街道甚至不出社区就能参加培训,大大方便了老百姓。二是开展各级培训机构共同协作的“零间隙”,在培训方式上实现了新突破。实践中,青岛市城阳区以三级技能培训学院为轴心,规定各个街道只要有一个专业报名达到15人以上就开班培训,对于报名零散、技能操作性强、街道不便组织的少数工种统筹到区技能培训学院、社会办培训机构,甚至区市外各大专业院校集中开班培训,通过各级培训机构的相互支持、相互补位和协同运作,做到培训工作的“零间隙”,确保报名人员都能参加培训。三是做到培训工作的“零门槛”,在培训条件设置上实现新突破。学员报名时,不论是户籍居民还是外来人口,不论是否属于就业年龄,不论是就业人员还是失业人员,只要有接受培训的意愿和需求,都可以报名参加培训。培训主要采取以符合享受培训补贴政策条件的人员为主开班培训,其他人员跟班旁听,让所有有培训需求的人员都能接受免费培训,实现“全民大培训”。

达州全方位多角度促进

 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全方位支持,完善政策体系

结合达州实际,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继续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的通知》等,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着力将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从毕业年度高校大学生扩大至毕业5年内和在校大学生,将校园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项目给与支持,对城乡低保家庭和残疾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离校前后实名信息衔接机制,不断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全方位保障,突出基地建设

坚持每年认定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见习基地,为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目前,全市确认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等54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充分发挥创业园区孵化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推荐、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成功打造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8个。

三、全方位服务,强化创业指导

坚持实施SYB创业培训,创新开发大学生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联动工作机制,降低创业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简化贷款程序。

四、全方位援助,拓展就业渠道

积极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劳务合作洽谈会。定期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困难大学生基本情况、人员信息、就业需求等,将困难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优先提供就业帮扶,并跟踪做好政策咨询、职业指导、人事代理等服务。大力开展“高层次引才”行动、大学生村官选聘、“三支一扶”等措施,多渠道、多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九江就业创业

扶持政策形成体系

    一、政策扶持 拓宽就业之渠

    近三年来,出台关于推动以创业推动就业、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等10余个政策文件,惠及所有城乡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对象和项目全面覆盖。同时继续大力推进“一网五点建设”,扩大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范围,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企业用工需求状况调查,根据收集的缺工岗位、工资指导价位等信息,对缺工信息甄别,分类整理,分析缺工原因和用工规律。通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手机短信、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专栏等形式发布就业政策,拓宽不同层次劳动者的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二、授人以渔 开启就业之门

    九江市劳动就业服务局通过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指导、企业登记、小额贷款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同时结合“春风行动”,积极开展以“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服务宣传工作,突重点、有针对的强化“招工、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根据培训人员文化程度的不同,精选培训内容,科学有效的继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校企合作”和企业自主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就业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促进了企业稳岗用工,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三、服务护航 消除后顾之忧

    九江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充分挖掘贷款资源,通过“政企银”三方合作的形式,主动对接新开瑞型材市场、新三鼎装饰材料市场和21世纪家具广场等创业人员较多的市场,经过上门服务、降低反担保门槛等措施,对创业者应贷尽贷,营造了良好的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在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方面,通过下放审批认定权限、对接“财圆信贷通”企业和创业孵化基地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榆林搭建就业平台 

拓展就业渠道

    一、举办培训有实效 提高技能促就业

    每年春季举办“促进就业再就业特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主要涉及商贸服务业、建筑业、能源化工、批发和零售等行业。2014年以来,结合榆林实际,市总工会采取委托培训、直接办班、合作办班的方式,开设了驾驶员培训、月嫂培训、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培训等20期培训班。去年,市总工会为了给中省驻榆企业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中省驻榆企业职工驾驶员培训活动。通过由企业提供培训场地,驾校派教练员和教练车进驻企业的方式,利用职工节假日或下班时间开展小型汽车驾驶员培训,解决企业职工面临的远离城区和业余时间少等问题。培训费用采取培训机构优惠一点、企业工会补贴一点、市总工会支持一点、职工个人负担一点“四个一点”的方式解决。此外,市总工会还举办职工素质培训班,提高岗位竞争力,促进就业。

    二、采取多种措施 拓宽渠道促就业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市总工会依托基层工会,搭建供需平台。以乡镇、街道社区工会联合会为依托,充分利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现有的信息载体,搭建起用工和求职的平台,为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基层工会将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和求职人员求职愿望信息摸底登记,并在服务大厅LED屏滚动播放,求职人员有务工意向时,工会干部及时联系用工企业,让他们面对面洽谈。榆阳区金阳社区工会联合会、神木县神木镇工会联合会等基层工会,坚持一年四季利用此方式为辖区内无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市总工会与人社部门,积极探索失业人员外出务工新途径,与经济发达地区“联姻”,促进企业与劳动力结合;与外地工会联合,实行跟踪掌握,跟进服务;与比邻地区利用网络平台,实行招聘、应聘对接。通过多种渠道,有效实施劳务输出。

    三、整合社会资源 保障就业能力

    市总工会为失业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小额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和申办程序,推荐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到人社部门参加创业培训,争取创业贷款,积极促进他们自主创业。经与市人社局协调,每年将人社局培训经费拨给市总工会100万元,用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确保每年完成培训2000人次,有效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为了规范培训机构,促进就业,市总工会坚持不自办机构、不养人原则,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报名,以竞争择优合作的方式,承担市总工会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先后对全市20家有法定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评审择优确定16家为工会定点培训机构,其中3家为全国总工会授牌的工会定点培训点,5家为省总工会授牌的工会定点培训点。

成都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促进就业创业

一、开展专项招聘活动

    通过举办旅游人才专项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夏季特大型招聘会,共组织36家企业,提供1129个岗位。

二、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时间节点,通过开展进校园活动、网上公示、现场讲解、电话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式,转变就业观念、熟悉就业政策、提升就业能力。特别是为了解除毕业生面临的档案去向、入户、党组织关系挂靠等实际问题的困扰,做好相关政策及办理流程的宣传。

三、开展就业见习活动

按要求完成就业见习基地审核,目前已建立30家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手机和发布见习岗位200余个。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见习基地的审核和见习人员的管理,协助申报审核见习补贴。

四、开展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招募活动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稳定和扩大就业,在市人社局统筹下,启动2016年度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活动。510日、12日已分赴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西南财经大学温江校区进行两次定向招募。下一步,将再赴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进行现场招募,在市人社局统筹下组织公开招募。

五、开展创业服务活动

通过已建立的4个基层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创业援助;通过举办创业培训活动,对即将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引导,对已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提升培训,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现已开始对1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请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通过开展创业跟踪帮扶活动,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发放创业补贴等服务。

六、开展高校毕业生报道接收服务活动

对当地生源毕业生返蓉情况和青羊区企业引进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报到流程,突出实名登记和精准服务。提供档案管理、集体户挂靠、党组织关系接转、未就业登记、创业意愿登记、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推荐、就业岗位推荐”等一站式服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招聘活动、岗位推荐等信息,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资阳着力推动区域

就业创业工作

一、搭建人才交流合作服务平台

    实现地区间人才交流网站资源共享,用人单位、求职者可以通过资阳公共招聘网发布招聘或求职信息,可以按照区域远近、薪资水平、具体岗位等,定向搜索全省范围内合适的求职者或岗位,并可发送面试邀请或简历。劳动者还能了解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信息,与专家远程互动,实现综合就业服务“定向到点”。做到信息随时更新,保证了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实现进行选择。

    二、坚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季度通报

    目前,成都经济区就业服务区域合作8市之间已形成按季度相互通报“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制度,使区域合作8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资源共享,及时了解区域间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动态和人才流动实时变化情况,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就业服务。

三、积极推进区域内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通过多种措施,让广大求职者充分、平等地享受就业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区域内劳动者创业和就业。以信息网络系统为支撑,构建成都经济区八地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平台,加强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对区域合作城市的求职者一视同仁地提供免费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铁岭以四种特色培训

  推动就业创业工作

一、面向全体创业者开展助推培训

针对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已经创业或准备创业的,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培训。例如依托辽北技师学院,对调兵山市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创业带头人进行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经过10天有针对性的培训,有72人顺利通过结业考试。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反响热烈。

二、开展文化工作者创业培训

服务市政府“打造东北书画第一市”的战略构想,该市在东北物流城建设了文化创业园区,文化产品的网上营销初具规模,但创作和商业人才比较匮乏。为了帮助更多的有志之士在文化市场创业,该市设计了针对书画创作和电子商务的专题培训。2016年确定了1500人的书画电商类创业培训任务,目前该培训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创业培训

    铁岭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与市财政局就联合下发文件,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明确规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培训,希望乡镇政府和各类农村合作社中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影响力,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发挥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带领广大农村劳动力共同创业,共同致富。在此政策的支持下,辽宁工程职业学院积极与各县(市)、区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创业培训,将培训班办到了县里、乡镇里、村合作社里,真正将创业理念送到了农民脑中。

四、认真开展大学生创业引导培训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该市克服了培训经费紧张的困难,坚持为全市所有毕业年度的大学生进行统一的创业引导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得到了学生和高校的拥护和欢迎。该市还重点开展了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的征集和展示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投身创业实践。

绵阳“六到位”推平台建设

助力就业创业

    一、机构设置到位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办理、全面覆盖的原则,根据区域分布和服务人数等实际情况单独设立或者共建平台。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统称为“××乡镇(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统称为“××村(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机构标识牌样式,在同一县(市、区)或园区范围内统一使用标牌或挂牌。

二、人员配备到位

根据辖区内的服务对象数量,综合考虑辖区内的就业人口、社会保险参保服务人数、辖区面积、用人单位数量、工作任务量等因素考虑,每个中心核定事业编制不低于2名、最多不超过8名,所需编制由各县(市、区)或园区自行调剂解决。核定编制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可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开展工作。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按照1-2名配备,主要由村(社区)干部兼职解决,也可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开展工作。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对新上岗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三、经费保障到位

各县(市、区)和园区将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经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镇(街道)服务中心机构编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规定落实;劳动保障协理员采取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解决;由村(社区)干部兼职的每月给予适当补贴。

四、场地设备到位

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以满足工作需要、方便群众和经济实用为原则,综合考虑服务对象、地理交通、服务半径、服务内容等因素,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采取利用当地便民服务中心(政务中心)资源、新建或改扩建等多种途径,服务场所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平方米;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一般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增挂标牌,场所面积原则不低于20平方米。同时配备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服务器、网络)、办公设备、档案存放设备及其他基本设备。

五、管理制度到位

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原则上实行上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监督和指导的管理体制。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由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直接管理和监督。同时开展创建优质文明窗口活动,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行为,做到工作政策、服务对象、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纪律、群众需求“六个”清楚。加强基础管理,将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市级民生工程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园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

六、工作职责到位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负责贯彻执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负责辖区内的相关宣传和咨询,承担辖区内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劳务输出等工作,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经办服务工作及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承担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交办的相关业务工作。

衢州“一二三四”帮扶

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一、建好一支队伍,实现困难人员信息全覆盖

    为动态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信息,及时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精准帮扶,柯城区就业局建立了一支基层劳动保障队伍。劳动保障员对辖区内的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定期调查摸底,了解掌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分布、文化程度、掌握技能等情况,做好相关台账。同时辅助上级就业部门一起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就业帮扶。

二、搭建两个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招聘信息全畅通

    为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沟通桥梁,柯城区就业局于每月20号定期在南湖广场举办现场招聘会,搭建线下平台。现场招聘会每年提供各类   岗位累计达15000多个,帮助6000余人实现就业。同时,就业局积极贯彻“互联网+就业”理念,利用就业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搭建线上信息平台,将就业信息及时快捷的传送给就业困难人员。

    三、做好三大培训,实现就业创业技能全面提升

    为使柯城区的就业困难人员均能享受到免费就业创业培训服务,近年来柯城区就业局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全面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在做好传统培训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农家乐经理人、电子商务、月嫂等有特色的培训。另外还特别针对大学生群体组织开办了电商创业培训。通过培训让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了就业机会。

    四、落实四项政策,确保创业再就业顺利开展

    一是创业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自行创业的,可按具体情况享受最高30万元的贷款的贴息政策。二是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政策。创办个体工商户或在该区街道所辖村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连续服务满1年,并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及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最高6000元的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三是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可享受3—5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参保最低正常缴费额50%的减免优惠。四是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区就业局根据实际情况,在村(社区)开发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担任劳动保障、社区保洁等工作,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合肥推进就业创业

“四进四扶” 

    所谓“四进四扶”,即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扶政策、扶资金、扶体制、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进校园

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教育部门将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用工企业深入在肥各大院校,开展招聘活动;组织一批就业指导师进校园,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技巧。

二、进企业

各级人社部门将认真排查辖区内的困难企业,建立困难企业名册,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掌握企业享受服企稳岗政策情况;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稳定就业岗位补贴。

三、进园区

合肥市将落实小微企业普惠制税收、创业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政策,定期举办民营企业用工招聘会,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招工难题。同时,落实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加强园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

四、进社区

人社部门将积极组织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工作,提升社区基层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水平,对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一对一”帮扶。此外,合肥市还将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建立公益性岗位补贴正常增长机制。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