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5年
2015年

他山之石2015年1月27日第1期

发布时间:2015-03-16  |  浏览:
各地打造智慧城市的经验做法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我市两会期间,委员们提出丹东要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推出一批智慧应用示范工程,以智慧旅游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医疗工程、智慧社区工程、市民卡工程等惠民工程,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工程,重点突破,试点先行,逐步实施,让市民早日分享到智慧城市的甜蜜果实。据此,本期综合了外地相关经验和做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经验与做法
兰州的六大行动计划
让城市更智慧
信息惠民促进便民服务
“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将依托“三维数字信息惠民服务网”,全面建设“民情流水线”信息惠民工程,实现社区、居民需求与信息消费市场双向互动;积极推行“兰州市民卡”一卡通用,向全市覆盖布放“三维数字信息惠民服务一体机”,促进便民服务自助缴费和电子支付业务的一站式服务;促进养老、医护、退休管理的信息共享,推广“虚拟养老院”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申报创建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工程,启动兰州市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申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的内容有,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兰州电子商务发展年活动。完善农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专业市场的快递物流配送点的建设,解决好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丝绸之路商品中转交易平台,支持优势流通企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开展网上购销等活动。引导本地企业、产品加速入驻淘宝网“特色中国-兰州馆”和苏宁云商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支持建设三维数字便民服务网,通过互联网架设一个兰州市最具公信力的公共服务交易平台。建设以B2B与B2C模式为主的兰州银行电商平台等。
构建无缝覆盖全市无线宽带网络
“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包括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建设,进一步加大无线传输WIFI的覆盖率,到2015年城区3G覆盖率达98%,密集城区4G覆盖率达98%。推进“无线城市”公共应用,构建多层次、无缝覆盖、多热点的全市无线宽带网络。加快“光进铜退”和网络双向化改造,促进互联互通。继续推进百兆光纤入户试点工作,加快本市“三网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技术在农村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尽快促成甘肃IPTV、手机电视监管平台的顺利建成等。
“智慧”建设基于物联网应用的示范项目
信息应用推广行动计划的内容有,重点建设“物联网感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西北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中心”、“藏汉双语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龙头项目。抓好信源软件园、联创智业园、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园等软件园区的建设。重点实施基于物联网应用的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危险化学品储运配送、农副产品流通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应用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在交通运输、救急救灾、老人关爱等重点领域开展北斗系统位置应用示范。鼓励和支持北斗位置服务运营企业,在本市提供跨域、跨行业的北斗卫星导航共享信息服务。
争取明年底前每个县级城市建成一家数字影院
实施文化信息化行动计划方面,将鼓励兰州演艺集团、广电网络公司等骨干文化传播企业,加快建立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产品多媒体、多终端制作传播能力。争取在2015年底前每个县级城市都建成一家多厅数字影院。加快全市数字图书馆建设,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个有影响的网络电视频道,建立本市网络广播影视服务管理平台。
通过手机掌握公交到达时间
“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实施智慧环保、医疗、养老、管网、旅游以及“都市公交”等计划。其中包括建设“智慧环保”市级监控管理平台,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创建民政部门分类补助,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老人根据需求买单的养老新模式。“都市公交”计划将实现市民通过手机上网准确掌握所需搭乘公交线路车辆的到达时间、离本站的距离等信息查询。此外,将搭建兰州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兰州市基础教育传输专网,建设全市中小学“智慧数字校园”。开展三维数字地下管网和地质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智慧旅游网站”,搭建“智慧旅游手机平台”和“智慧旅游微博微信平台”等。
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基础电信市场运营
市政府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业务应用向云计算模式迁移,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向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企业提供资信融资,并为中小网商提供小额贷款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参股基础电信市场运营。制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引导基础运营商和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互联网企业及智能终端企业,依据居民需求建设新型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等举措。
杭州智慧城管成为城市的
“智能保姆”
“智慧城管”即依托此种信息技术优势,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在市民生活中扮演着“护航者”这一重要角色。“智慧城管”为实现“宜居、安全、便捷”城市建设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特色一:双管齐下治污水
目前上城区试点了“智慧城管”市政设施现场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市政设施的实时管控。该系统主要利用物联传感技术及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前端数据的自动采集、监测、报警。窨井盖、排污口等设施上安装的无线传感设备,可实时监测排污数据与污水通道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偷排、乱排等行为,从源头和通道上协助污水治理。通过对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的精细化管理,城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全区城市家具巡查和事件报告的动态,成功实现对整体信息的有效管理与整合。该系统的运用,有利于形成统一信息联动机制,建立市政设施现场的立体管理模式。
特色二:环保公厕能保障
智慧公厕管理系统试点同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该系统针对公厕等公共设施管理中出现的设施被盗、破坏率较高、水电浪费较大、运维成本高、设施状况不清等问题,建立对公厕内部设施的实时监测,采集设施使用状况并针对偷盗等状况与值班人员实现报警联动。同时与公厕数字电表及数字水表对接,采集用水、用电量,实现对区域内公厕的综合管理及资源使用分析,减少水电资源漏损和浪费,增强“抓节水”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特色三:城市管理执法“千里眼”
杭州市江干区首先试点了基于移动4G网络的智慧城管应急指挥视频监控系统。试点主要选取文晖大桥、艮秋立交、庆春立交等8个固定点位,配备25辆执法车辆和1条百兆带宽专用4G的视频监控系统执法车会在辖区内进行24小时巡逻,可通过高清摄像头把周边的道路情况和建筑情况实时传回监控中心,有效遏制各类违法建筑行为,巩固“三改一拆”行动已取得的成果,给大家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杭城。
特色四:夜间出行不用愁
照明系统利用多种无线宽带通讯技术和路灯监控节能手段,建设覆盖整个城市路灯监控节能和其主要区域的无线宽带信息网络系统,为政府提供针对路灯的高效节能减排措施。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信息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化、道路照明“五遥”;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网络通讯、数据挖掘,建设智能化平台;升华拓展智能化平台,实现信息自动化、监管精细化、职能协同化、服务多样化、决策智能化、执法人性化的智能管理平台;最后实现智慧照明。
也就是说,还没等你发现路灯坏了,城管部门早就已经掌握信息并展开修理行动了。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利用随时随地所需的高速无线网络接入和互联网应用服务,查询数字城管的信息,实现实时数据交互。该系统主要保障了高效、节能减排的路灯网络系统,以方便市民夜间出行为首要目标,同时也为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与形象。
特色五:实时掌握水雨情
杭州市的智慧城管应急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视频会商系统,在应急期间和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可进行实时视频会商和协调指挥,也能召开日常工作会议,满足了平战结合的要求。决策指挥系统,集信息采集、查询、分析、展示的一体化平台,共享多个部门的实时水雨情信息。涉及范围涵盖林水局、气象局、市水务集团等多个部门的水雨情信息,包括水位站点82个,雨量站点145个。同时,流媒体服务中心,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整合了城管系统的自建视频共460路,接入了市公安局22000路的监控视频,能实时监视全市重要道路、桥梁、隧道、河道、部分小区的现场情况,第一时间掌握道路积水、河道闸站的雨水情况。同时,正在建设的排水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将围绕“五水共治”基本目标,按照“平战结合、资源整合、分步推进、全市统一”的基本原则,排涝治污。同样力争在3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杭州市排水设施智慧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智慧排水”。
特色六:停车不再愁煞人
目前,“停车难”是很多有车一族的烦恼。而智慧城管的停车诱导服务平台就能有效缓解困扰广大市民的“停车难”问题。该平台可提供完善的停车诱导服务,诱导范围扩大至全市范围内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停车泊位。城管委力争在三年内建成全市统一、动静结合、手段丰富的“全市一盘棋”停车服务诱导。未来,对车位的实时监控将逐渐落实到每一个停车点。届时,市民可以凭借对应的应用,获得周边道路以及其他任何想要查询的地点附近的车位信息,包括停车地点名称、车位空闲情况、收费价格、距离等信息。
宁波智慧城市的五种创新模式
注重顶层设计,明晰建设路径
2010年宁波依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领先等优势,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在3年多的实践探索中,宁波注重顶层设计,编制“十二五”行动纲要及每年一个行动计划;注重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决策咨询、政策扶持、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机制;注重模式创新,寻求项目建设的科学与可持续,逐步明晰了一条“以基础设施和资源整合支撑、带动,以促进应用和发展产业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优化环境”的建设路径,取得了较好成效。
基础先行,信息网络设施日趋完善
坚持基础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基础设施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光网城市”工程全面推进。光网覆盖家庭用户达331万户,最低家庭接入能力达30兆,最高达100M;农村光纤网络接入水平平均达4M,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光纤。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2000G。“无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资源整合,政务云计算中心启动建设
宁波市积极推进一批基础数据库和重点专业数据库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务云计算中心为核心的市电子政务发展框架体系。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已实现主要部门数据的有效整合,并逐步拓展应用。
示范带动,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成效明显
宁波市围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管理服务创新、民生改善等重难点问题,全面统筹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为系统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智慧物流、智慧健康等“智慧浙江”首批试点项目进展顺利。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启动。智慧教育完成阶段性目标。
立足产业,产业融合发展得到提升
宁波市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以产业基地为载体,深入交流合作,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研究探索企业信息化推广普及的新途径,搭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云平台。成功举办三届智博会,引进总额超280亿元的62个智慧城市合作项目,涉及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健康、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海洋电子、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积极开展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
洛阳智慧城市加速实现五大目标
实现网上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
将建设全市企业证照共享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间企业电子证照信息共享,促进电子证照全网络、全流程受理、验证、审批、管理与应用。同时,本市将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及移动审批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集中受理、联合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水平,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及便民服务质量
“一张图”在手,搜索信息不用愁
将构建统一、精准的智慧洛阳“一张图”,涵盖全市建设规划、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社区管理、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信息。同时,推行智慧洛阳“一张图”公众版,为企业、公众提供旅游、交通、社区、商业等方面的便捷化地图服务
商品信息可查询,市民消费更安心
将加快推进重点商品流通追溯系统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全市肉类、蔬菜、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酒类产品等重点商品,从生产出厂、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实现对重要商品的智能追溯和管理。消费者可通过追溯条码,快速查询问题商品的批次、数量、所在地等信息
实时监控污染物,环境突发事件可预警
将建设由污染源前端监测设备、传输网络、监控中心组成的环保物联网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设备对水、气、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全方位监测,实时进行数据自动分析及在线监测管理,从而确定污染源信息。同时,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全面反映环境风险和质量状况,实现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及应急处置
享受智能化服务,随时查询各类信息
未来,该市将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洛阳市民门户(APP),提供与市民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各领域智能化服务。市民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移动终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智能电视和社区服务站等渠道,随时随地实时查询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医疗健康、预约挂号、社区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信息;可以完成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及通信、有线电视缴费;可以网上办理各种证照,实时了解办理进展情况;可以为市民建立个人空间,提供个性化信息消费服务;精确定位加油站、停车场、图书馆与书店、商场与影院、超市、酒店、便利店、药店等场所位置。
烟台启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周围咋停车,“一图”全搞定
智慧烟台“一图”是指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图,将二维电子地图、卫星影像和三维模型进行叠加,建设全市范围内无缝拼接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数据库,将全市信息融在一张图上。“一图”应用领域广泛,基于“一图”可以定制开发各种应用,包括智能车位交易平台、智能房屋租赁交易平台、智能公交服务平台、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多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打包集成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系统、软硬件平台等,为各类用户提供智慧烟台前置应用服务。
无线Wi-Fi服务,实现免费上网和信息共享
智慧城市无线Wi-Fi迎合了公众的普遍需求,由山东贝格数据新媒体有限公司承担的“无线网络惠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为市民、企业提供更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无线Wi-Fi服务,实现免费上网和信息共享。贝格作为主要运营方,将打造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城市便民信息服务平台,涵盖衣食住行等最新信息,是市民手中随时随地可翻阅的手机电子杂志。未来将在贝格开发的统一平台上实现广告推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位置查询、异业联盟、大数据分析等,以烟台市民卡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和小额支付的载体。将来只要登录公共Wi-Fi就可以进入其他智慧城市项目如打折汇、车海等。
车辆被盗,手机自动报警提醒车主
智慧城市“车海”项目由山东方硕电子公司承建,系统以车为中心,在烟台市全面部署车联网,并以车联网为基础,提供智能车辆管理、智能安防、智慧交通服务等内容,方便市民出行。利用“车海”系统,用户可以实现智能停车,还可以利用手机看到云平台处理分析过的道路拥堵情况,实时了解路线交通状况,合理调整线路。通过该系统,市民还可以轻松实现车辆的安防。用户在车上安装OBD设备后,通过手机APP可监测车辆位置信息及行驶状态。停车后,设置电子围栏,当车辆驶出围栏区域后,自动拨打车主手机报警,以此实现防盗功能;车辆停稳被拖动后,系统自动发送通知至车主手机,告知车辆被拖动。此外“车海”系统具备统一的电子支付平台,与市民卡绑定,车主在消费过程中,可直接实现在线支付。
智慧学海让市民轻松成学霸
“智慧学海”项目主要为烟台市民提供一站式网络学习平台,市民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享受不同层面的教育,包括学前到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对外交流、留学服务与教育救助等多层面的教育信息服务。烟台市民通过市民卡ID可以直接登录“学海”在线学习,还可以通过市民卡付费购买“学海”上的教育资源。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智慧城市公共Wi-Fi的条件下,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IPAD移动学习,也可以启用教育机构地图导航服务。“智慧学海”平台,使每一个市民都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让你轻松成学霸。市民可以在平台上互动、分享自己身边的逸闻趣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真正的实现让人人享受教育。
想淘宝贝,去打折汇平台逛逛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有一个烟台本土的购物平台——打折汇。“打折汇”便民服务购物平台将为市民在购物、餐饮、娱乐、家居、出行、食品追溯等方面提供生活便利。项目将采用多方合作,政府支持的运营模式。贝格数据公司作为主要运用方,吸收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商业联盟共同参与。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找好折扣点,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市民在享受最优服务的同时,还可享受商品和服务最低的价格,并且以市民卡为消费媒介,在“打折汇”这个烟台特色电子商务平台上欢乐“淘宝”。智慧城市“打折汇”服务平台投入资金500万元,预计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平台开发。大约需要6-8个月时间完善商家的入住,达到50万左右的购物数据量。
青岛创新引领智慧城市双试点
数字化智慧园区建设
数字化智慧园区建设是产业集聚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据了解,青岛高新区开建以来即制定打造一流数字化智慧园区的目标,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科技园区建设经验,采用光纤通信、云服务等最新产品技术,突出“三网融合、资源共享、高度智能”特点,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园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园区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率先实现三网深度融合和平台资源共享,初步搭建出数字化园区基础框架,推动了高新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区数字化智慧园区建设的有关做法对于全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幸福社区整体规划
在中德生态园的规划中,幸福社区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城市路网和其他要素,初步形成街坊式的规划格局,每个街坊实行封闭式管理,街坊之间由城市路网进行联系,形成“德国小镇”式的城市肌理。在空间布局上,采用林下停车、地下停车的方式,提高园区土地容积率,由此也增加了园区林地面积。同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大型公共绿地、自然的漫步道、商业步行街区、国际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将遍布居住区,打造“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形成专业高效建设机制
按照“政府管理和市场规则相结合、通过企业平台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组建了青岛蓝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数字化园区具体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工作。蓝湾科技具有双层职能,对高新区管委内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管委计算机中心职能,提供各类政务信息化服务;面向园区和企业,为高新区光纤网的建设和运营服务商,数字化智能园区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自身的服务产品向市场获取效益。
创新“网业分离”模式
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率先实现深度三网融合,通过一根光纤融合联通、移动、电信、广电四家运营商的电话、宽带和电视三种业务,在物理层实现三网深度融合。这种“三网融合、网业分离、统一建设、统一维护”模式的光纤网通信建设及运营模式,将通信网络所有权和通信业务经营权分离。由高新区管委投资,根据各通信运营商、广电及自身需求,分三期建设10万芯公里全光纤高速宽带信息网,将传统由联通、电信、移动和广电建设的4张覆盖全区独立的基础网络融合在一张全光纤网上,实现基础网络资源共享。这种全新接入模式不仅避免了单一运营商的资源垄断,营造了公平竞争的通信环境,还至少节省60%以上的基础网络和管道投资。高度智能化是高新区信息化服务的突出特点。数字化智慧园区重点提供面向政府、企业、居民、公共事业的四类服务,实现园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社区生活的高度智能化。目前先期建设了高新区门户网站、政务门户平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创业服务平台、财源建设系统、人事招考系统等六个应用系统。通过3—5年的时间,高新区将完成智能交通、数字市政、数字城管、平安园区等系统建设,实现“政务高效化、企业服务便捷化、居民生活智能化、园区公共管理精细化”,建设成为中国数字化园区的样板园区。
长春加强“智慧长春”建设
成立智慧办助长春建设
提及智慧长春建设,不得错过“智慧办”(智慧城市办公室)。为推进智慧长春建设,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智慧办,从顶层设计方面为智慧长春建设提供保障,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职责担当问题,智慧长春得以落地。主要做好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避免重复投资,单一部门不好协调的事,由智慧办来协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长春市工信局副局长、市智慧办副主任孙长进表示,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北京、武汉、厦门、青岛、南京、无锡、杭州、重庆等8个城市进行了考察,查阅了台北、伦敦、哥本哈根、柏林、新加坡城、首尔等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料。
其中,德国的一些经验很值得借鉴:一是德国的城市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来负责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德国城市一般会选择ppp模式,即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模式,成立合资公司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三是在德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德国城市会有不同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金、欧盟和国家的资助以及企业的投入。
南京和厦门则是采取了建立国有控股的龙头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做法。长春市紧随其后,着手组建华夏智城有限公司作为智慧长春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没有带地域名,意在将公司业务向全国拓展。华夏智城有限公司作为智慧长春的投融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具体执行;市信息中心负责智慧长春所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维和技术支撑。
循序渐进,分阶段分重点有序推进
智慧长春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设施阶段(2014年—2015年)、深化拓展阶段(2016年—2017年)、全面应用阶段(2018年—2020年)。
在《智慧长春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草案中,明确了智慧长春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五个基础平台建设和涵盖基础设施、智慧民生服务、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智慧城镇建设等领域的六大建设任务,共二十五项重点工程,初步估算,总投资为223.75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投入为42.1亿元,其余181.65亿元为社会资本投入。下一步,智慧办将积极推进,把智慧长春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先行,夯实智慧长春基础。具体任务包括建设高速泛在的信息网络,解决好光纤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好移动信号盲区覆盖的问题,加快3g、4g的基站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广泛深入应用;促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建设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启示与建议
1、准确定位,找准目标。我市在制定“智慧城市”规划过程中,建议要参照丹东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在明确定位后,要制定合理的目标,采取远期规划与近期行动计划相结合的方式,既体现长远规划性,也具有当前的可操作性。
2、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实践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信息产业发达程度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信息产业越发达,该地方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往往越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要建设“智慧城市”,必须重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要根据自身能力开展建设,从特色产业、行业等入手,实现小而精,不搞大而全,逐步实现智慧化。
3、善用时机,科学布局。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我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如国家大力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开展大型赛事和展会、推动重点项目的试点示范工程等,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信息化企业入驻等时机,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有序推进,逐步过渡。智慧城市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实现从“智能”到“智慧”,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从“初步融合”到“深化融合”。要避免在概念上随大流,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
5、大力推广,扩大影响。“智慧城市”是一个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离公众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智慧城市”与公众的距离更近,就需要采取网络、展会多种方式加大对其的宣传,建设更多便民的、利民的智慧工程,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