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5年
2015年

他山之石2015年3月27日第3期

发布时间:2015-04-13  |  浏览:
抢抓高铁机遇
助推经济发展
      随着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今年的即将开通,丹东将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如何助力经济发展?高铁红利如何惠及一方百姓?外地的经验做法带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一、经验做法
咸宁适时打造“高铁”招牌
1、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挖掘发展潜力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和一些已经开通高铁的地区的经验,高铁开通后,最先、最直接受益的是旅游产业。咸宁将旅游产业摆在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位置,高起点编制《咸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咸宁温泉旅游生态新城规划》,制定出台《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时,策划主办了中国·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并组织一个600人的大型团队乘座高铁南下宣传推介。咸宁主动与沿线城市联合,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将三国赤壁、九宫滑雪、温泉等精品线路与广东线路打包,形成“鄂湘粤”一家亲,将咸宁旅游的影响力渗透到粤港澳地区。同时,集中实施了宾馆、景区建设改造等50多个重点项目,过亿元的旅游项目就有15个,投资总额150亿元。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在武广高铁开通后的第二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9.6%和170.0%。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沿海产业一直在往内陆地区转移,而武广高铁开通之后,咸宁尽得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之利,占据地缘优势。一方面,咸安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作用,瞄准大客商、大企业、大项目,围绕鄂沪(长三角)、鄂京津、鄂港粤经洽会和中博会等进行重点招商活动,并适时打出“高铁”招牌,取得显著成效。湖北(咸宁)广东工业园在咸安经济开发区动工兴建,现场签约50多亿元,涉及通讯电子、食品医药、设备制造等行业,中山厚福在园区投资总额高达6亿元。湖北咸安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近期开发15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12平方公里,形成了节能电机、电子制造、数控模具等八个园区。此外,武广高铁开通后,吸引了许多在外地的咸宁人回乡创业。
3、推进临站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武广高铁开通,有力地推动了周边的人流、物流向咸宁聚集。为此,咸宁以高铁建设和开通为契机,对城市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区。以高铁新站为核心规划了占地54.6平方公里,目前总投资200亿元的生态旅游新城已经初具规模,汇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新区建成之后,将成为展示咸宁形象的新地标、新窗口。
4、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咸安商贸物流区以高铁站为支撑,规划建设面积4.8平方公里,并成立了咸安商贸物流区管委会,从启动到现在,共征地1600多亩,建成和引进了五金机电大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家居城等9个专业市场。目前,咸安以高铁车站为中心的商圈正在加快形成。咸安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了许多武汉、长沙、广州等外地客户前来购房置业,武广高铁开通仅2个月,咸宁房价便开始提升
上饶积极应对高铁时代
虹吸效应
1、在思想上做到先接轨
充分认识高铁之“利”。高铁的开通,将有利于推动上饶由“内陆腹地”向对外开放合作“门户城市”转变,从根本上提升上饶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建成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充分认识高铁之“变”。高铁开通既能凸显上饶的交通枢纽地位,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向上饶汇集;也有可能形成“虹吸效应”,将经济要素向大城市抽离。时速350公里,与风竞速,陆地飞行。在沪昆高铁的风驰电掣中,杭州、南昌、长沙驶入了“同城时代”。“同城化”以后,周边城市到上饶来寻求互补,成本会更低,时间会更便捷。沪昆高铁还带来了人才资源向低生活成本城市流动的“反虹吸效应”。沪昆高铁开通后,上饶一方面可以打“沪昆发展带牌”向海外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饶城市宜居的环境吸引“城际族”。目前,上饶各地正在制定人才规划,充分用足“高铁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充分认识时间之“紧”。“高铁时代”即将呼啸而来。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抢占先机、率先行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主动谋划和迎接高铁时代。
2、在行动上做到先检票
让城市之美,成为高铁时代最亮丽的风景。要按照高铁枢纽城市的标准,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美丽上饶。让生态之优,成为高铁时代最迷人的景致。要在更高层次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巩固好、发展好上饶的生态优势。让创新之力,成为高铁时代最持久的动力。要以迎接高铁时代为契机,着力营造与高铁时代相适应的发展环境,让更多的资金、项目、人才在上饶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有了高铁,更要用好高铁。只要用好高铁,投资者便会对江西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高铁开通后,我看好江西上饶下一步的发展,目前正‘以商招商’,动员更多的浙商到江西上饶来投资兴业。”江西省浙江商会副会长项明亮说:“希望沿沪昆线城市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观念、人才等的对接,用更好的服务,更开放的理念,留住客商、留住商机。”
3、在产业上实行错位发展
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这是日本名古屋给我们的启示。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时,名古屋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进入“东京一小时都市圈”后,与东京错位发展,东京注重建金融中心、研发中心,名古屋则着力发展汽车制造、电子、纺织、商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出著名的丰田汽车城、松坂屋百货公司等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名古屋也跻身日本第三大都市。眼下,上饶市抓住高铁时代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出做“强化山水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城市旅游、彰显文化旅游、做精红色旅游”的产品开发取向,打造新兴的旅游业态,促进旅游产业不断升级。因为上饶同时拥有2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个国家级5A景区,2个世界地质公园。上饶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一位产业来抓,作为“绿色崛起”的先锋产业来打造,将自己定位于“上海的近郊区”、“海西的后花园”。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康体疗养等新兴服务业态,开发打造一批独具特色、对广大游客有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强化文化培育,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旅游发展内涵,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打造一批城市旅游产品。全市新建30多个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做精红色旅游,同时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地产旅游等新兴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内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和江西主要的旅游集散地,力争使旅游业成为上饶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拥抱高铁时代,江西上饶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丽水主动迎接“高铁时代”
打造生态经济“升级版”
1、围绕“融”字做文章
思想上能否破冰,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没有思想的融入就无法在观念上真正接轨“高铁时代”。高铁之利不言而喻,但机遇之“花”往往在竞争中绽放,机遇之“果”总是被有准备之人摘得。面对呼啸而来的高铁时代,谁会微笑,谁会苦笑,谁会无动于衷,就取决于谁能主动把握、充分准备、积极迎接。反之,将痛失良机,造成历史性遗憾。随着高铁驶来,大量的资源要素将向集聚区(开发区)汇集,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也将发生让人惊叹的改变。面对全新的历史方位、神圣的时代责任,需要思想的不断解放,以开放视野、战略思维、崛起意识,将集聚区(开发区)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不断释放生产力,激发内生动力。领导干部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力量,面对高铁机遇,更当身先士卒,全力置身于新一轮抢抓机遇行动中,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不辜负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2、围绕“扩”字做文章
按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观点,交易成本的降低,是区域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昔日区位、交通条件不优的地方,将因高铁的开通,迎来过去未曾有过的发展速度。对集聚区(开发区)来说,关键是抓好用好“高铁机遇”,加快提升整体形象和美誉度,以交通优势带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把交通流转化为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产业流,最大限度扩大“高铁效应”。要进一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立足打通南北城交通“主动脉”,激活东西区块“内循环”,启动桐岭路建设,加快南二路下穿高速公路工程、南七路、机场区块进场道路、东九路以及富岭西区块路网项目建设,打造一个发达、健全的立体交通体系。要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园、科技孵化器、生物医药加速器、弗瑞思新材料研究院等产业平台建设,深入实施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省级生态化园区建设试点、省两化融合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试点,努力建好省级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将集聚区(开发区)打造成为高铁沿线优势产业集聚和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主动对接长三角、海西区,进一步深化与高铁沿线城市各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向集聚区(开发区)流动。
3、围绕“转”字做文章
一个时代的来临,就是一场变革的开始。处于爬坡过坎、艰难转型期的集聚区(开发区),经济发展新常态明显,在新常态下,需要有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走经济生态化、环境生态化、园区生态化道路,契合高铁时代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意识。
要继续“向污染宣战”,重点推动治污工作由59家重点企业向所有企业转变,由治水向治气、治渣立体治污转变,坚决堵住排污口,努力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固废釜残科学处理。要完善“1+2·X”生态产业规划,深化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新型生态化、循环化发展模式。要以“三低”、“三高”企业(项目)治理为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推动合成革产业通过改造提升向新材料方向发展,轴承、阀门等传统制造业要突出“高”、“精”,提高效益和贡献率,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创建以节能环保装备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简单追求数量,更关注项目质量,落实“负面清单”、“三反五不要”和“四优三不”等政策,大力清退低质招商项目。要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发挥侨乡优势和对台合作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引资结构。要注重招才引智,发挥技术优势,引进和培养一批“国千”、“省千”等高层次人才。
4、围绕“优”字做文章
高铁时代,环境是“气候”。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洼地效应”,让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要素乘着高铁来丽水,提升集聚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力度压减审批事项,扩大“零审批”应用范围,努力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着眼于推动党的作风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钉钉子的精神继续抓好整改落实,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要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中,释放“高铁红利”,增强发展动力。
黔南州高铁经济领跑
“快旅慢游”时代
1、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构建产业聚集区
黔南州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编制发展规划,以一年两届旅发大会为平台,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结合实施全省的“5个100”工程,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和文化旅游园区。二是重点发展面向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避暑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度假、休闲景点,推出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旅游线路组合。三是着力打造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地”、“国际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旅游区”、“国际休闲度假、山地户外运动与养生养老旅游基地”、“国际天文科普示范园区”等“五大名片”。
在加快旅游城市和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方面,首当其冲是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都匀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国际化旅游城市,发展一批高水平的旅游项目,打造以布依族文化为主的特色旅游城市。大力推动三都、贵定、龙里等旅游城镇建设,打造“两高”沿线“门户”旅游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旅游综合体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结合发展自驾旅游,加快建设都匀、龙里、贵定、三都、独山等汽车露营地和服务基地。聚力建设山地森林休闲、度假、康体设施和会展旅游设施,推进龙里中铁国际生态城建设,开发贵定音寨、好花红布依族等休闲度假基地,把惠水-龙里-贵定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休闲度假避暑旅游地。
2、旅游联盟区域互动:深化区域合作
在开展高铁旅游市场精准营销方面,黔南州制定旅游营销一体化策略,实现旅游营销一体化运行,实行各种优惠政策。邀请广州、桂林、南宁、珠海等城市与旅游相关的人员到黔南州旅游踩线考察,组织共建共推旅游精品线路。以贵广高铁、贵广高速公路为依托,包装设计出省际、国际旅游线路,并实现互联互通。
在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方面,实现互用微信、微博及官方网站互为目的地与客源地的旅游宣传推广。各重点旅游区以共同推出“广州—桂林—荔波—西江”旅游线路,开展互动宣传。在广州开设黔南旅游形象窗口,免费为当地市民提供黔南旅游咨询服务。与泛珠三角地区共同协调相关媒体、旅行社等开展合作。同时鼓励泛珠三角区域企业到黔南投资兴业。
在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方面,首先加快荔波樟江景区、平塘掌布景区、瓮安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等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都匀、荔波、平塘、三都等县(市)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共同推进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共推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智能化服务,扩大黔南州旅游文化品牌吸引力。
3、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民族村寨
黔南居住着37个少数民族,风情各具特色,文化绚丽多彩。为了塑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避免沦为旅游中间站,黔南州决意将民族文化名片擦得更亮:谋划布局“两高”沿线特色民族村寨建设,打造5个民族风情区和1个世居民族风情园。
做好“两高”沿线特色民族村寨保护、规划。中期目标是结合旅游对“两高”沿线的龙里走马村、贵定音寨村、福泉江边寨、三都姑挂村、平塘场河村、荔波拉片村等6个重点特色民族村寨进行开发和打造。远期目标是把这6个重点特色民族村寨打造成为4A级景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
4、优化旅游服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黔南州按照“快旅慢游”要求,以“文明、有序、安全、便利”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黔南优先把符合规划通往3A级以上景区和重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纳入省、州交通规划尽快组织实施,通往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公路改造成二级以上标准,实现旅游景区和重点乡村旅游点交通畅通。推进城市公交网络与城郊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有效连接,形成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发挥政府职能,制定扶持旅游企业和涉旅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措施,扶持特色餐饮业、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加快以星级饭店为主导,商务酒店、经济型酒店为主体,以乡村旅舍、度假酒店、家庭旅馆等为补充,富有文化内涵、与旅游景区特色相协调的旅游饭店体系建设。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建设,推动中心城市、旅游城镇不断完善综合性游客中心、中央游憩区、旅游标识等游客服务设施。
江山打好高铁经济特色牌
1、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产品
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生态文化优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形成别人无法复制的品牌和特色。一是打造蜂疗特色产品。该市是蜜蜂之乡,围绕“蜜蜂”做好文章将对本市旅游业二次创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当前来讲,开发蜂疗养生、特色蜂业旅游应成为重点。有关部门应联合企业制定蜂疗的医学标准,蜂疗产业准入制度,在全国打响“蜂疗在江山”品牌。二是打造养老休闲特色村。邻近的遂昌县依托生态优势将养老休闲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但由于遂昌县还未开通铁路,上海等地老年人到遂昌并不方便,该市依托高铁开通带来的机遇打响“沪杭后花园”的品牌,吸引一部分沪杭老年团到江休闲度假。具体做法是,采取“政府主导、村级参与、部门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在碗窑、峡口等地依托水库资源打造医养融合的养老、养心基地。三是打造特色伴手礼。去台湾的游客走时都不忘带凤梨酥、牛轧糖等特色伴手礼产品。本市也要尽快开发出诸如此类的特色伴手礼产品,近期围绕土蜂蜜、猕猴桃等产品,打造出具有江山独特风味的旅游特产。四是打造高铁农特优产品采购游。与城北大型超市联合或在火车站附近单独兴建浙闽赣农特优产品采购中心,集中展销浙闽赣三省边际县市的农特优产品,以农产品的“土”、“真”、“全”吸引沪杭等地的马大嫂来江一日往返采购。如果土特产品采购的差价能够抵消来江的车费,这可能将成为杭州、上海人新的生活消费模式。依据此模式,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战略协作,争取铁路部门允许江山始发的高铁班车可拖带超量行李。
2、提升城市品位,吸聚人流
要进一步打好生态牌、宜居牌、始发牌,以城市品位的全方位提升聚集人流、信息流。一是打好生态牌。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要素,决定了“人们更愿意在哪里停留下来”。本市应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城市发展;尽快启动江化搬迁;努力打造以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为中心的生态走廊。二是打好宜居牌。宜居,“以人的集聚带来资本、技术、项目、产业的集聚”。应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避免房产价格继续走高;大力发展公租房、限价房为主的保障房;对大唐发电这种长期扎根江山经济建设的外地大企业,可以考虑配备一定比例住宅用地换取大额投资;三措并举以保障更多外来人口置业江山。三是打好始发牌。该市拥有难得始发站及折返优势,应出台“始发站车票换取旅游门票”、“外地乘客购买江山始发站车票积分制”等活动吸引玉山、常山、开化、遂昌、浦城等地客源,为本市争取更多的车次停靠打下客源基础。四是打好创业牌。高铁的开通,该市一部分高科技企业将总部外迁至发达地区不可避免,在接受“总部在沪杭、生产基地在江山”同时,反其道而行之,重点通过“人才孵化器”、“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吸引高科技人才来江山创业。
3、壮大现代物流,推动货畅其流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流通加工业等一体化发展的复合型服务业,在推动制造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态模式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近期该市应加快出台支持铁路货运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政策,争取能成为浙闽赣物流配送的服务高地,价格的洼地。一是扶持铁路集装箱货运业发展。铁路货运不仅能降低业主配送成本,还能加速推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应借鉴发达地区做法,尽快出台对铁路集装箱货运的贴补政策,最大程度吸引周边货物集聚江山发送。二是支持物流业内引外联。继续支持驰骋物流、江山虎物流等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配送、医药物流;重点吸引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在江山设置电商配置仓库;紧密关注大润发电商发展动态,争取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在江山落户。三是围绕“无水港”做好文章。围绕“无水港”建设,利用高铁优势,加快引进以货代、快递、物流咨询服务等为重点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发展流通加工,拓展物流业增值空间;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生产性物流园区、五菱汽车配送中心、5万立方米成品油库、粮食市场等一批项目建设,汇聚八方物流。
4、优化产业布局,转变招商观念
高铁时代区域竞争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只有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全市产业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是投资者在作投资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该市要秉承中央简政放权精神,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对一般项目在加强事后监管的同时,实行零审批;加快建设中介超市,引进多家实力强、信誉优的中介,杜绝中介中的寻租现象。二要优化产业布局。根据该市自身特点紧紧依托区位,尽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高铁的即将开通,打开了引进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大门,要加强对中联、三一、山河等重点装备制造业的对接;该市是中国建材的重要基地,中国建材正从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应落实专人争取中国建材在江创立新业态。三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该市经济以江山人经济为主,高铁的开通对本市工业经济虹吸作用并不强,反而增强了地缘优势,应借助此优势,争取外地有实力客商落户江山同时,推动孵化器式招商;改变目前动辄五十亩、一百亩的供地模式,从近年来该市落地项目看,大多数项目投产后不仅没有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反而占用了宝贵的土地指标,不利于本市经济的后续发展。
5、完善配套设施,发展临站经济
一是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在火车站周围尽快选址建设集住宿、停车、客运一体的集散中心,将长途客运中心、到江郎、峡口、保安、廿八都旅游风景区的线路移至游客集散中心。二是建立游客咨询中心。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相关服务,提供合理、快捷的旅游路线,满足游客“快旅慢游”的需求。三是结合城北新城特点,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围绕金陵大酒店、锦绣江山大酒店、世外桃苑大酒店、大润发超市、城北大型超市、城北医学中心等项目努力打造繁华商务圈,通过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促进车站周边人流与商务的结合。
汕尾主动融入高铁经济带
1、从根本上改变汕尾的交通结构
汕尾将建成“两网一港一枢纽”(公路网、铁路网、港口群和客运枢纽中心)。公路网除现有的深汕高速外,还包括潮莞高速公路汕尾段、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河源至汕尾高速公路等,建成后将完全融入珠三角高速公路网。
铁路除通车的厦深铁路外,广汕高速铁路和龙川至汕尾货运铁路专线及连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也已提上日程。建成后的汕尾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将全面对接沈海、天汕、京港澳、长深高速公路和京广、京九、厦深铁路等国家交通干线,成为连接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区域综合性交通枢纽。
港口方面,整合汕尾港区资源,优化港口布局,重点推进汕尾新港、华润海丰电厂和甲湖湾电厂码头等一批深水泊位码头及航道建设。
汕尾火车站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建成全市中心客站,几年后,厦深铁路、广汕铁路和龙(川)汕(尾)铁路将在这里交会,汕尾火车站将成为粤东不折不扣的铁路枢纽。目前汕尾正在大刀阔斧地建设该站周边市政道路配套设施,加快铁路旅客疏散转运网络建设,打造现代化的交通枢纽中心。
2、厦深铁路打通汕尾经脉
汕尾是粤东通往珠三角的重要门户。厦深铁路的开通,可以缓解运输压力,同时又可以创造新的运输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汕尾交通运输结构,公路、铁路、海运形成立体交通,汕尾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随着厦深铁路开通,汕尾的产业结构将加快转型。汕尾制造业多为“来料加工”,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外向型经济突出。高铁的开通将使成本下降,原材料、大宗货物进出更为便利,制造业可得到加速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市场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优良的自然条件将吸引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资本来汕尾投资。同时随着运输条件改善,优质农产品、海产品可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建设现代化的港口,除港湾地理条件外,必须有完善的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实现港口与公路、铁路、航道等集疏运网络的顺畅衔接。汕尾港水深条件优良,可建10个以上10万吨级码头。目前制约汕尾港口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集疏运条件滞后,特别是没有铁路与内陆连接,严重影响港口经济的发展。厦深铁路的开通和广汕铁路、龙川至汕尾铁路的规划建设,为汕尾港口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高铁建设和发展可促进沿线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要素、人口、产业的聚集。厦深铁路的开通,对于提高汕尾城市品位、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着直接作用,使汕尾更加紧密地融入我国沿海大通道所串联的沿海带状发达城市群。同时将推动各县市行政意识更加开放,推动沿线城市与乡村区域一体化进程。
3、释放汕尾旅游业巨大潜能
随着厦深铁路开通,直接带来更多的客流量,汕尾四小时旅程游客来源覆盖面将极大拓展,约覆盖了1亿以上人口,以现代滨海旅游为主导的汕尾旅游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汕尾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气候极佳,雾霾极少,不仅是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休闲后花园,更可望成为国际高端旅游休闲目的地。厦深铁路的开通为汕尾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以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实现大跨越为基本思路,利用好海滨城市的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围绕“红、蓝、绿、古、特”主题,突出休闲城市特色,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旅游品牌,延伸旅游产业链,把汕尾建设成为广东省滨海旅游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汕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达到“三转变一实现”的宏伟目标:“三转变”即是:一是实现旅游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实现从国内游“单轮推动”向国内游、入境游“两轮驱动”转变;三是实现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游、度假游、休闲游“三位一体”转变。“一实现”即是:实现一城、十馆、百亿元、千万人的目标。“一城”,就是以市区为重点打造一个现代旅游新城;“十馆”,就是建设十座新的、高档次、各具特色的宾馆;“百亿元”,就是旅游年产值要过百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千万人”,游客超过一千万。本地的旅游企业随时做好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对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出汕尾精品旅游系列线路,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与高铁时代接轨,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游客满意度,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二、几点启示
1、优化经济环境,打造投资“洼地”
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丹东投资环境,落实用工、税收、土地供给等优惠措施,规范行政许可和收费行为,切实降低投资、置业成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升城市骨架,提高城市品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分享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动带来的收益;以打造沈丹、丹大高铁沿线交通物流中心为目标,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场站、仓储设施等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有实力的骨干物流企业。
2、打造文化都市,进一步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丹东旅游如何适应“快旅时代”带来的变化,如何调整、提升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应当成为旅游决策者和从业者的思考重点。要着眼大旅游,规划大手笔,设计出精品、策划出亮点。充分挖掘丹东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城市品牌特色化,打造鸭绿江旅游和赴朝旅游两大精品,提高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把旅游与地方文化、民族风情、特色产品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3、强化机遇意识,注重规划研究
便利的交通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丹东地处我国东北东部经济带、辽东半岛经济带、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带和朝鲜半岛经济带交汇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点。高速铁路开通后,丹东的交通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流将带来超强的人气,也将带来大量的物流,对丹东的商贸发展、招商引资、房地产业、旅游业都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要充分认识高铁经济的重要意义,树立“一着领先,步步为先”的理念,加快规划建设,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4.加快高铁配套设施建设和升级,营造良好的全新的发展空间
各部门要加快建设步伐,城市交通网络要主动对接高速铁路,做好公路客运、公交等交通的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使之与高速铁路站点充分衔接,真正实现零换乘、零对接,高效分流高速铁路开通后的人流,使高铁的速度效应得以充分延伸。加快高铁车站周边的商业服务网和设施建设,提升高铁站点整体服务功能,使高铁的优势更充分发挥。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