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5年
2015年

他山之石2015年8月28日第8期

发布时间:2015-08-31  |  浏览:
各地培养引进人才
的新政策新举措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强盛的动力源。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新政策,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拓展各类人才施展拳脚的舞台。现撷取部分先进城市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政策新举措,以供参考借鉴。
一、转变观念,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
济宁:1.人才政策规格高,受益面宽。先后出台《关于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若干规定》、《关于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用于指导该市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用工作,凸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近几年共为686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兑现优惠政策资金590万余元。2.人才工程多,引才渠道广。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先后实施了“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千名人才引进计划”、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聚集“百千万”工程,打造了“孔孟文化圣地,创新创业之城—山东济宁”校园组团招聘活动、清华大学研究生济宁实践基地建设、海外人才引进专题活动、校地企人才合作暨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品牌,为用人单位招才引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3.人才优先发展意识已在企业基本树立。多数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重视人才工作已深入人心,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上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有些工作已经形成制度化、经常化。4.人才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在生物医药、通讯信息、食品化工等行业内,高层次人才收入水平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不少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收入已经与北上广等城市收入相当。5.合理实用的培养机制初步形成。90%的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形成基本制度,并各有特色。入职培训、导师带领、项目组制度等一系列培训方式在多数企业都已建立并使用。
东莞:强化优先人才发展。2007年《东莞市引进人才暂行规定》、2009年《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2010年《东莞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暂行办法》、2011年《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建成。2013年3月印发的《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市委书记作为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2013年3月下发的《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暂行办法》,聚焦高层次人才,从创业奖励、居留落户、住房优惠、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13个方面提供了特殊支持政策,被称为东莞“史上最强人才政策”,全面强化了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支持力度。
常州:人才优先,引领发展。将发改、经信、人社等部门纳入人才工作体系,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作为“第一权重”纳入全市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坚持“大规模走出去,全方位请进来”,每年举办近百场政策推介会,大力宣传常州人才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坚持市场主导选才。探索实施“人才+项目+金融”新机制,构建“4+1”选才模式,即在招才团队初判、技术专家初评、落户园区初审、职能部门把关基础上,重点突出创投机构和重点企业的专业判别。对创投机构或重点企业看中并实施投资的项目,政府实行“你投我奖”和跟进投资。建立完善“保姆式”服务机制,领导挂钩联系,帮助解决项目注册、运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立创业人才协会、联谊会,搭建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领军人才“保证保险”信贷支持体系。此外,聘请高层次人才专家顾问团,配备创业助理、创业导师,为人才提供专业服务。
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了西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西宁市人才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完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对西宁未来人才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形成了上下衔接、覆盖全面的人才规划体系。市人大、市政协充分发挥理政督政、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调研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对人才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开展视察,利用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等多种形式建言献策,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工作的发展。注重发挥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联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运行体系日益完善。市人才办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积极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认真研究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要点,进行任务分解,督导落实。通过规划引领、载体推动、考核促动、服务保障等措施,统筹推进各项人才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二、培育载体,搭建人才施展才智平台
郑州:1.打造招才引智交流平台。支持人才中介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加快培育人才中介市场,大力引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信息咨询服务、法律服务等机构,打造具有技术、市场和资本融合功能的科技服务产业链。加强与国外专家组织、著名大学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合作,深化海外高端人才和国外智力的引进。积极利用“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等国内大型人才交流活动,宣传推介郑州产业发展优势和人才政策环境,促成人才、项目、载体和资本要素有效集聚。2.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市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股权投资资金、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支持力度。围绕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有针对性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各种投资主体兴办风险投资机构,形成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与担保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立、成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科技与金融服务。3.搭建产学研政资介合作平台。强化科技型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基地、流动站)、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海智工作站,加速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和智慧资源向企业转移。支持各类机构和社会资本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推进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生郑州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对各类创新研发平台的考核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杭州:1.协作发展。通过搭建各类发现优秀人才、开展项目合作、寻找创业机会、加强学术交流等高层次人才互动平台,寻找合作发展共赢机会,形成“1+1>2”的人才协作发展效力。今年,杭州将继续举办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侨界海外精英创业沙龙、杭商大会,为发现优秀人才、开展项目合作、寻找创业机会搭建广阔平台。2.带徒育才。引导高层次人才通过“传帮带”加快培养行业紧缺急需人才,推荐高层次人才担任创业导师,帮助创业者更好成长发展。比如,杭州从2013年启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由200位高校名师、知名企业家、金融创投专家、知名媒体人结对500名创业大学生,传授成功经验,开展创业指导,发挥了孵化器作用。3.引才鉴才。借助高层次人才广泛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帮助推荐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杭创新创业。邀请高层次人才参与人才评价、人才引进及项目评审等工作,提高人才评价的精准度。今年还将重奖引才贡献者,为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的高层次人才将获得最高30万元的奖励。
蚌埠:2012年,合芜蚌人才金港在全省率先建立,同23所国内外重点高校、人才服务机构和9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年,把握“人才回流”“人才逆流”新趋势,蚌埠市实施“孔雀计划”,出台40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的蚌埠籍企业家、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利用国庆、春节等节假日,举办“蚌埠籍大学生回家看看”、“蚌埠籍企业家暨创新创业人才回家过年”等活动。2014年上半年,综合性人力资源要素市场——蚌埠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开园,建成了皖北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人才一站式服务大厅、人才考试中心、人才公寓、人才沙龙和人才之家等项目。东北大学工业设计中心、成都竞成人力资源公司等10多家高科技企业和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园发展,23户大学生创业实体入园创业,充分发挥了“聚集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的“吸附效应”。针对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需要,蚌埠市帮助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引进急需和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2000多人;围绕蚌埠籍在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就业,实施“孔雀计划”引凤还巢工程,面向全国各地和重点高校招才引智,吸引人才回蚌创业就业。
西宁:把借才引智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点,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吸引和集聚人才。先后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院校引进城市规划、植物病理、经济管理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专业人才7名。依托承担的国家、省级30余项城市规划、卫生医疗、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领域科研项目和重点课题,柔性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20余名。借助“青洽会”、“城洽会”平台,与科技部中国交流中心、新加坡华鼎集团、上海同济大学签订了10项有关引进智力技术及培训协议。组织开展了首批市级人才“小高地”创建活动,对评选出的市蔬菜研究所、市教科所等6家人才“小高地”进行了命名授牌,并分别给予了5万元人才经费支持,进一步打造人才工作“品牌工程”,切实发挥了引才聚才、示范引领作用。举办了以“两新·两城与人才高地建设”为主题的人才发展论坛,邀请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到会作专题演讲,并聘请为市政府顾问。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签订了“人才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青海·西宁人才金港”建设,构建人才引进、孵化、教育、培训、认证服务平台。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联合组织开展清华博士生服务西宁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与同济大学创建了“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同济大学以委派教师、博士来宁脱产挂职,担任总规划师、总景观师等形式,对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市人社部门积极建立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和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站建设,2011年以来,先后开展37场人才供需洽谈活动,入场单位达2803家,提供岗位5.89万个,约2.98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南阳:对建站成功的院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助。对新建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给予每站20-30万元资金补助;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进站开展科研活动,每进站1名博士后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被评为优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资助;对引进的符合南阳市产业发展方向且成果在南阳市转化的国家级研发平台,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助。对经认定的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给予30万元资助。
三、引领示范,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绍兴:1.培育市场集聚人才。认真研究提出人才需求导向目录,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专业性人才市场,建立一批“猎头公司”,形成“天天有网上交流、周周有人才集市、月月有专场招聘”的人才市场交易格局。2.向外推介招聘人才。根据绍兴市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在国内高校集聚区和国外人才集聚区开设人才招聘联络处,定期组织企业上门举办人才洽谈招聘会,大力引进各类创新人才。近几年每年外出招才十多场,举办大型招聘会5场以上。3.产学研合作柔性引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与大学院校建立市校全面合作协议,组织企业赴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对接活动,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政府或企业顾问,邀请院校专家教授来绍兴市考察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全市已有1000多家企业与全国3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各种人才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关系。4.建设网络网上引才。开通全国首家大型网上校企合作平台——“绍兴网上大学城”。自2007年以来,已组织省市引才行活动14次,共有5000余家次的企事业单位代表和高校进行了合作洽谈,有500余家单位与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累计引进人才10多万。5.拓展项目引智引才。举办“百名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实现人才、项目和企业联动发展。自2002年起已连续举办10届活动,累计有近千位海内外博士来绍兴市考察,进行企业科技项目合作,达成合作意向400余项。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每年立项数在30项以上,最近五年,累计向国家外专局和省外专局申报引智项目300多项,有200多项列入国家或省级项目,其中成功实施184项。
郑州:1.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三大主体”工作,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制定出台《郑州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实施办法》,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依托“数字郑州”“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引进第三产业中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依托驻外招商机构面向海内外开展引才引智工作,每年不定期组团赴高校和人才比较集中的城市招聘高层次人才,力争做到引进一批人才,培育一批团队,带动一批项目,形成一批新兴产业;支持本市企业与驻郑高校、院所建立共引共享的人才引进新机制。2.大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健全院(校)地、院(校)企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鼓励各类用人主体委托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采取“人才+项目”等方式,依托国家和省重点人才计划及重点科研、工程和产业项目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每年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郑开展专题培训机制。从在郑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中选派科技、经营管理人员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兼职、挂职,帮助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各类优秀人才参与省级及以上各类人才荣誉称号的评选。
盐城:整合各类服务平台、人才资金等,为各类人才提供房补、车补、薪补等28项优惠政策,为大学生、专门人才、领军人才发放“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人才绿卡。人才绿卡具备金融卡功能,实行阳光操作,各类人才无需申请,所有补贴待遇自行统一汇至人才绿卡。在中国沿海人才网、盐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开辟专栏,引才单位和人才只需在网上下载填写表格,上传证明资料,即可申请办理事项,无需到现场或跑多个部门办理。市人才办、市人社局等15个部门制定详细的办理流程,明确服务专员做好全程代办,确保快捷、高效地办好各类服务事项。譬如,“515计划”为领军人才提供的“一名领导干部结对服务、一套工作设施支持研发、一套人才公寓安居乐业、一名工作秘书助力排忧、一辆工作用车方便出行、一名主治医师保障健康、一条绿色通道安置家人、一张文娱年卡丰富生活”的“八个一”服务,都实现了“网上申请、马上就办、零接触办理”。
宁德:1.着力培养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先后出台《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从工商注册、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全市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启动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县级相应安排50-100万元担保资金,主办金融机构按专户基金的5倍数额发放小额贷款,按同类别贷款年利率下浮3个百分点执行,每个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在3年内可贷款最高额度30万元。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工商税务登记一律给予“绿色通道”,免费登记注册;给予每个返乡创业者连续三年每月300元生活经费补助。先后建立宁德市大学生创业园和东侨大学生创业园,入驻创业团队48个。2.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创建宁德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网,开设创业政策、创业动态、产品推荐等服务平台。市县两级建立创业项目、规模、效益等情况的台账,实行每月更新,加强动态管理;研究制定自主创业证管理办法,凭证优先办理相关手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服务。目前,全市共有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1157人,创业项目891个,涉及20多个行业,带动就业8415人。
珲春:1.实施“招才引智”工程。该市设立引智专项资金,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列支不低于地方可支配收入的1%,用来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发放安家补贴、科研经费、特殊津贴、培训补贴及建设专家楼等优惠政策,让高层次人才无后顾之忧。围绕建设能源矿产加工集散等五大基地、有色金属等八大百亿级产业及新型材料等十大园区,吸引各类经营、管理、技术等人才齐聚珲春。对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在正常薪酬基础上,额外增发50%补贴。全力引进朝鲜技能人才。借助东北亚国际学院引智平台,与美国、英国、韩国和俄罗斯等国高校合作办学,引进外籍名师和优秀留学生赴珲。实施“培优育才”工程。通过兴建东北亚国际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延边大学珲春分院等高等院校,培养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等教育人才。组织企业家赴国内外500强企业“取经”,举办“千名创业者、百名小老板”培训班,对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培训。2.实施“人尽其才”工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贡献特别突出的人才给予重奖,对关键岗位和扎根基层的人才给予特殊政策倾斜。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东北亚著名休闲旅游城市、通达开放的国际合作示范城市、图们江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鼓励各类人才在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等工作一线施展才华。
四、提升服务,营造良好聚才政策环境
杭州: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引进和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完善政策体系,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创业环境。比如,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出台《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实施办法》,重点资助优秀海归人才来杭搞科研、办企业。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每年从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中遴选一批“高精尖缺”人员,分别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创业资助。就拿创业支持来说,创业项目通过评审后,就立即给予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助资金,最高达到500万元,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上不封顶”。为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杭州还利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结合工具,构建了“政策担保—科技贷款—还贷周转—引导基金—上市培育”的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链,累计投资金额达19.6亿元。
郑州:1.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团队,经评审认定,按不同层次给予支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每个团队给予2000万—3000万元项目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及同等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每个团队给予500万—1000万元项目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经认定的市级以上其他创新创业团队,每个团队给予100万—300万元项目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2.经市评审认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按不同类型给予支持。创业领军人才给予200万元项目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全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给予100万元项目研发扶持资金资助。3.经市评审认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按不同类型给予支持。高层次创业紧缺人才,给予100万元项目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全职引进高层次创新紧缺人才,给予50万元项目研发扶持资金资助。4.对本市产业发展具有奠基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领军人才和团队特别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1亿元项目产业化资金资助。
南阳:积极推进“人才家园(公寓)”建设,逐步建立周转房租住制度,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对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含)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毕业未满7年(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的创新创业人才,优先纳入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配偶有工作意向,符合就业条件的,由人社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工作,或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帮助解决就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在所属行政辖区内,根据就学意向,由教育部门妥善安排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水平,引进的A类人才,参照享受河南省一级保健对象医疗保障待遇(特殊人才待遇);B类人才享受河南省二级保健对象医疗保障待遇;C类人才,享受河南省三类干部医疗保障待遇;D类、E类人才,参照享受南阳市正、副处级领导干部医疗保障待遇。
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服务优先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相继出台了《西宁市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若干意见》、《西宁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等制度,每3年从全市各领域推选一批人才工作先进集体、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对5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的重奖,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市政府每年划拨2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工作开展。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经常性地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服务活动,征求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市人才办在每年安排优秀人才赴外疗养、专题培训、观摩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百名优秀人才健康体检”活动,对全市150名各领域、各行业优秀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同时,积极落实向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发放住房补贴等政策,着力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
泰州:为加快推进泰州市委、市政府2015年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更好地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来泰投资创业,在前期推出“购房券”和“科技创新券”的基础上,今年6月,泰州市又推出了“创业券”,从提供创业启动资金、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安家生活等多个方面,给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系列保障,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高地。1.用“创业券”支持人才投资兴业。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泰创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分别提供1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50万至200万元的贷款贴息“融资扶持资金”、50万至300万元的“项目资助资金”,为人才创业兴业助力加油,为企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2.用“购房券”吸引集聚人才。对来泰创业的硕士或副高职称人员、博士或正高职称人员分别发放6万元、10万元“购房券”;部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千人计划”专家、“两院”院士等相当层级的人才,提供3年免费人才公寓和每人每年1万至5万元生活补贴,并分别发放30万元、60万元、100万元“购房券”。3.用“科技创新券”引导企业做优做强。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发放5万至10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变事后奖励为事前引导,变重点扶持为普惠共享,所有企业都有机会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