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4年
2014年

他山之石2014年1月20日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4-04-11  |  浏览:
      编者按: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抓好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努力培育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为此,我们搜集整理了部分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区域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经验,供参考借鉴,从而引发思考,获得启示。
各地推动县域经济
  发展的对策措施
    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
靖江“两不招”带来
的是“两大招
港兴则城兴,港荣则城荣。纵观世界近现代沿海沿江城市发展轨迹,无不以港立市。靖江处于江海换装的重要节点,拥有35公里优良的长江深水岸线,有着发展港口经济的天然优势。
但靖江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时,港口优势并不明显。港口投资动辄数亿,建设周期又长,加之2003年随着国家港口管理权限下放,中国沿江沿海各市、县争先“以港兴市”,靖江的上下游都在兴建港口,有的已初具规模。
面对激烈的竞争,起步晚,规模小,先天不足的靖江港,如何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窘境?客户资源、吞吐量都无法与周边港口抗衡,靖江大胆而智慧地提出了“差异化竞争”战略:重点打造以资源为主的专业特色码头。
在码头招商中,靖江打破常规,改变急吼吼地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而保持笃悠悠地“两不招”:一不招运输公司,二不招投资公司。招什么?招有资源的龙头企业。
“两不招”遵循的是这样的逻辑:运输公司、投资公司大都是“过江龙”,一个看重当前运量,一个看重短期见效,很难与港口长远规划患难与共;而有资源的公司,不仅自家有货要运,而且能带来相关产业链资源,这就不愁码头晒太阳了。
种瓜得瓜。拒绝部分公司,放弃一些项目,当然是痛苦的,但是,华菱锡钢、重钢集团来了,龙威粮油、重粮集团来了,国信电厂、山煤集团来了,这些国内著名资源型龙头企业的到来,最终让靖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北小港,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资源大港。
更重要的是,差异化发展让靖江船舶产业脱颖而出,让靖江这个不大的江城,变身成世界性造船基地——这是“两不招”带来的另一个有力的一招。
尽管造船是靖江的传统产业,但与上海、大连、广州海港造船基地比,起步阶段,人才、技术等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人家的优势是造大,靖江就造小,将10万吨以下油轮、散装货船,以及4000TEU的集装箱,作为发展重点。
其中,新世纪则抢占大中型散货轮、油轮市场,主要产品是7.34万吨油船,在世界造船排行榜中名列第13位;新扬子则以制造集装箱船为主,也跻身全国前10名;东方重工,主攻起重工程船等多用途船领域,同样获得巨大成长空间。
由此可见,靖江人很智慧,靖江人是戴着“望远镜”的,在今天的得失和明天的得失上,注重明天的得失;在明天的得失上,注重用今天的失换来明天的得;在考虑自己的得失时,先分析他人的得失。
如何让区域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呢?靖江的做法是:以产业链为主导,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进行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以港口产业链为例,一种全新模式已成为靖江港区“主流”:码头后面是堆场仓储,堆场仓储后面是交易市场,交易市场后面是加工园区,形成码头、仓储、加工、贸易“四位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靖江开发区建设是靖江产业集约化的重要载体。从2004年开始,靖江创造性地提出“市镇联动”,硬性规定:各乡镇新办工业企业,一律集中到开发园区内,但市政府给予乡镇不同的财政分成。2008年,靖江规定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项目不单独供地,2010年,该指标已上升至5000万元;不能达标的项目,一律进标准厂房。
对于新兴产业,同样坚持产业链策略;而对既不符合产业群规划,又有污染的项目,则很难通过由发改、规划、国土等10多个部门的联合会审。靖江市发改委副主任常金林介绍说,靖江曾准备引入一家冶炼企业,前期已经投入几百万了,如果最终投产,利税将达到十几亿元,但项目最终却在联合会审中被否定,原因是这家企业污染较大。
集约发展,消除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而以较少的土地带来了规模效益。2009年,靖江开发区以市域6%的陆地面积,创造出全市72%的销售收入;去年,这一指标已超过80%。在靖江造船“舰队”高速驶入全国“三甲”的同时,金属材料、粮食、木材等产业也异军突起。
如今,靖江的造船、金属材料、粮食加工、木材加工、能源等五大临江产业,每个产业都坚持集群发展,按照一个产业链来做,每个产业都有1-2个领军企业,再有一批配套产业,“今后两三年,靖江在船舶、金属材料上,将笃定形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培育木材、粮食、能源石化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由此可见,靖江人很有谋略,与其狗头上搔搔、羊头上摸摸,叉开五指用力,远不如捏成拳头,集中力量主打几个优势产业;做一个是做,做一群也是做,但二者结果一定是大相径庭的。两三年内形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这对一个县域经济来说,是何等的分量!
张家港县域经济大步跨越
“服务客商,不说‘不’,而是说‘马上办’”;“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场绩效比拼,为新的“张家港速度”轰响了引擎。
不但理念先进,更要做法聪明
围绕全力增创特色亮点的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等各项工作,张家港市级机关创新服务工作品牌的“绩效比拼”活动全面开展,创新服务进入全新状态:建立机关服务品牌申报评选机制,开展“人民满意机关”、“机关服务标兵”等创建评选活动,以及“绩效比拼问基层”、“绩效比拼看行动”、“绩效比拼亮业绩”系列活动;市纪委坚持主动介入、积极预防、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两年前就实现了全市175个行政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个社区“网上村委会”全覆盖;国土资源局结合职能定位,积极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不断寻求国土工作新突破,创出了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优质高效为核心的国土服务特色品牌“金国土,心服务”,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赞誉。
不但项目具体,更要机制过硬
张家港城乡一体化绩效比拼与考核体系,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动态监测制度,把农户搬迁、安置房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4大类19个重点指标列入动态监测范围,实行月填报、季通报;全面出台城乡一体化绩效比拼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多层次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发布安置房开工面积、竣工面积、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人数等4项主要量化指标;同时,确定了以8项主要指标为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考核体系,明确目标,细化考核。这些考核体系逼出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新能力。
该市农委专门抽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到各镇、村开展技术讲座,向农民直接传授病虫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等12项农业实用技术;全委系统选派10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100个村与1000个专业户、基地,进行定点挂钩指导,切实做到惠农政策落实到户,技术指导服务到田,依法护农责任到岗,指导挂钩联系到点,保证了服务的常态化、现场化。
住建部门突出重心下移、服务前移,深入开展“进村驻镇”服务活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房屋动拆迁、建筑业、公用事业、村镇建设等条线管理单位及科室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进村驻镇”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区镇建立对口定向联络机制,公布联络人电话,定期与对口单位联系;设立了由23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动迁、项目及安置房建设、镇区改造、镇区生活污水治理4个专项服务小组,提供上门服务。
不但看重过程,更要看重结果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去年年初,张家港将10个总投资473.9亿元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列入2011年度挂牌督办范围,并建立健全了项目投资责任制、项目审批会办制、项目挂钩负责制、项目建设问责制、项目进度通报制等5项制度。这是张家港市全力加大有效投入绩效比拼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浓厚的比拼氛围中,各镇区纷纷上紧发条,狠抓项目建设,迅速取得拼抢当前、全线飘红的新成效。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张家港市经信委高度重视加大工业有效投入,狠抓项目落地和开工,大力培育规模企业。同时,围绕省市重点项目,该市商务局主动服务,通过提前介入有关项目洽谈,为相关企业的报批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从而保证了道康宁(张家港)贸易有限公司、协鑫光电科技(张家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的成功获批。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经济腾飞的翅膀。 ”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加大有效投入和追踪问效力度,倒逼区镇机关和市级经济服务部门提升项目推进绩效,极大地推动了张家港经济的提速增效。
江阴县域经济实现九连冠
当中国迎来崭新的转型时代,江阴也在历史的拐点曼妙转身,加快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创新路径,在早转快转中赢得主动,转出了新天地。通过加快由工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由以传统产业为主向培育新兴产业“转”,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产业转型实现了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群化、新兴战略性产业育成化,构建以创新型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江阴把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关键词一:经济竞争力的“九连冠”
规上工业产值近600亿,“江阴板块”股票33只。
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江阴名列第一,这也是江阴以雄厚的综合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第九次雄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行榜榜首。
拥有密集上市企业的江阴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证券界奇迹。截至目前,江阴上市公司达32家,33只股票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保持第一。
今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江阴立足抓早抓实抓主动,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二:产业结构的“三张牌”
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战略产业育成化。
“发展转型首先要产业转型”。如今,在江阴这座工业强市,一场以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转型升级大潮正风起云涌。这场大潮不仅带动了江阴传统产业高新化的坚定步伐,更直接催生了低碳产业、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
传统产业高新化,是江阴打出的开门见山第一张牌。是江阴加快经济转型的“重头戏”,而植入“科技基因”,则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通过现代科技的改造,江阴传统产业已经脱去“传统”面纱,产业含金量大幅提升。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技术装备提升、自主创新创造、商业模式革新、品牌标准再造等服务环节延伸,不断塑造该市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目前,江阴已经形成了特种金属冶金、高档纺织服装、中央空调等十多个全国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产值、投入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0%和50%。
新兴产业规模化,是江阴打出的奠定胜局第二张牌。目前,江阴已是全国重要的风电产业集聚地之一。伴随着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擂响战鼓,太阳能、风电、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如今,新材料和机械装备两大园区以投入促转型、以骨干企业带动集群发展。
战略产业育成化,是江阴打出的引领未来第三张牌。作为江阴大力培育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正加快从“技术集聚”向“智力集群”转变,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已经集聚了115位生物医药领域的海归博士,500多位生物医药技术人才,建成2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借智借力,江阴充分发挥领军型人才或创业团队“四两拨千斤”的转型魔力,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引领产业转型战略。“金一文化”创业团队,形成了一条庞大的“文化产业创意—生产—营销”链条,并依托逐渐入驻的十多所名校和多位国内外文化设计顶级大师的工作室,打造江阴创意产业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
关键词三:滨江城市的“两飞翼”
城市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精明增长”唱响发展主旋律。
“上方有山,下方有树,四周绕河,人居其中;八里沿江,十里运河,货栈、轮渡和工厂躬身避让,寸土寸金的长江岸线将变成市民的生活岸线;城市走近江边,人们久违了的美景正在归来。”
这是江阴人给未来家园的一幅“自画像”——一座国际气息、现代气质、山水特质的现代化滨江城市。滨江花园城市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总纲,以市域内的“江、河、湖、山”为依托,将江阴988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全部纳入,通过实施建设滨江花园城市五年行动计划和标志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真正打造一个“北依长江,中环群山,南涵湿地”的大花园。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得产业化与城市化成为推动江阴发展的“双飞翼”,成为江阴现代化大厦的强劲支撑。
专家指出,工业化初期,有什么样的产业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工业化后期,有什么样的城市就会有什么样的产业。推动江阴优化升级,必须把城市作为重要平台和载体,把发展城市产业作为重点路径和主攻方向,推动产业结构调轻调高调优。
未来5年,江阴一切的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民生改善都将围绕滨江花园城市的总纲展开,最终将建设一个充分发挥滨江优势、充分彰显山水特色、充分展现人文风貌,城市形态协调优美、城市品质开放大气、城市风景赏心悦目,具有国际气息、现代气质、江阴气派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关键词四:幸福江阴的“一指标”
社会和谐大发展,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
走在江阴街头,红色的是自行车亭、灰色的是早点车、蓝色的是遮雨篷,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彰显“民生无小事”的百姓情怀。
近年来,江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营造一个“人人都有个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江阴。面对贫富差距、城乡差别、新老差异,“幸福江阴”坚持“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的发展理念,关注平均数背后的大多数、大多数背后特别困难的少数。连续数年,江阴惠民支出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占全市可用财力的比重达到15%以上。“这发展,那发展,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幸福江阴建设过程中,把科学发展与人民幸福紧密联系,突出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
义乌现象:从一个市场
转向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
2013年10月,在第19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阿里研究中心发布了《义乌现象——从一个市场的转型到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的浮现》研究报告,报告称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快进入信息时代,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义乌主动求变,全面拥抱电子商务,促进了“义乌现象”的形成,并成为国内传统交易市场和县域经济转型的典范。
义乌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县域经济代表,在这轮新商业浪潮中也站到了“潮头”。近年来,义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推动义乌传统经济增长和升级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义乌现象”也由此诞生。
报告指出,电子商务“义乌现象”,指的是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生产力,不断融入义乌的传统商贸经济,从而推动义乌专业市场实现升级,并进而推动义乌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发展的现象。
义乌已经成为我国县域地区商务的领头羊。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底,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达到10万个,这意味着,义乌淘宝卖家账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数量(7万家左右),成为义乌最大的商人群体。综合诚信通、速卖通等多个平台,截至去年上半年,义乌地区网商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账户数总数已经达到21.37万。
“这只是保守估计,义乌网商的人数可能更多。”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表示,电子商务交易额方面,义乌也遥遥领先。2012年全年,义乌淘宝卖家共实现了174亿元的销售额。在全国的县级区域中,义乌的淘宝销售额位居第一位。义乌地区诚信通用户通过阿里巴巴完成的在线交易为22.4亿元,2013年上半年,诚信通用户在线交易额已经增长至25.11亿元,全年将突破50亿元。
该报告称,义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其背后是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的浮现。阿里研究中心认为,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指的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电子商务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义乌在网商交易额、电子商务服务业水平、对传统经济的作用等方面,均表明其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的重要影响力。
以促进县域消费和内需增长为例,麦肯锡的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义乌地区买家产生的34亿元淘宝消费额,其中由电子商务带来的新增消费为19.38亿元,占比达57%。
“义乌电子商务超越了县域电子商务的范围,已经成为传统批发市场向电子商务转型、区域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的一个新典范。它对于更广范围的区域,如地级市、省乃至沿海经济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的转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陈亮表示。
德州挺起县域经济的脊梁
近年来,与全国、全省经济缓中趋稳不同,德州经济稳中趋快、结构优化,整体好于全省和全国。逆势而上,缘于德州人审时度势后作出的战略选择:实现全市经济跨越赶超,基础在县域经济,关键在县域经济,希望也在县域经济。
高目标引领跨越发展,高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德州大力实施“市区跨越、南部崛起、中部提升、东部突破”战略,着力突破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一场县域经济的攻坚战在鲁西平原全面铺开。
招大引强 产业集聚
“县域经济没有产业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跨越发展、富民强县,首先要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速,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务求突破。”市长陈先运是产业先行的积极倡导者。他提出在拉长链条中提升产业完整度,在加强配套中提升产业关联度,在培植龙头中提升产业集中度,力争三年内每个县市区都培育出2至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方向定了,德州却没有急于一猛子扎下去,而是坐住了、稳下心,从全市布局着眼、从县域实际出发,对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市发改委加强市域产业发展布局的战略研究,指导县市区科学规划;各县市区按照“特色取胜、形成集群、错位发展”的要求,结合全市“10+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培育3-5个主导产业。
在大产业培植上,齐河提出了大平台建设理论,邀请国际顶尖的设计公司对事关发展全局的规划进行设计和修编,计划3年投资200亿元,倾力打造“九通一平”、硬件设施一流的投资载体。在发展文化旅游业上,该县采用顶层设计、外围突破、基础设施先行的思路,高薪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公司编制总体规划和路网、水系、景观等专项规划及控详规,投资10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以极大气魄规划兴建了黄河大道、济齐黄河大桥等基础设施,并实现了济南齐河互通公交。
德州还坚持政策支持、要素供给、服务保障、难题解决“四个优先”,筛选确定一批优势企业倾力培植,促其裂变膨胀、翻番增长,努力形成超过50亿、冲刺100亿、争取200亿的骨干企业梯队。
目前,全市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28个“国字号”产业基地、4个省级产业集群、12个特色产业镇的整体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禹城的生物技术产业,临邑的新材料产业,齐河的文化旅游产业,乐陵的体育用品产业,夏津的纺织服装产业等,都具备了较强的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
产业大发展的背后是项目大建设,项目大建设的背后则是德州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大招商”。
德州实行党政一把手一人离岗专职招商,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二八律”,80%精力抓招商、20%精力抓日常工作。
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引资,与大企业对接。市委书记吴翠云率团赴瑞典、英国、意大利。其间,促成瑞典亚萨合莱集团投入1.6亿美元并购山东国强五金,成为德州首例过亿美元的外资并购项目。
“多头跑路”变“坐等服务”,“摸石过河”变“接受导航”,如今,禹城182个项目乐享20个智囊团服务。年初,禹城市组建了6大建设指挥部、6大工程办公室,其中产业推进及项目建设指挥部又下设“生物、金融、新材料等8个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组成20个项目服务“智囊团”。
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企业没有四处奔波找部门,而是接受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像汽车装上导航仪一样,从项目立项到选址、到设计、到规划、到放线开工,禹城产业推进项目建设指挥部都派人盯紧,全程跟踪服务。
一个重量级项目,可以振兴一个产业、改变一座城市。齐河县引进了莱钢永锋、金能等重大项目,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禹城市引进的汉能220亿元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和光伏发电基地两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税收16亿元;临邑县投资60亿元的德宝路碳四深加工项目,2014年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超百亿元、税收5亿元。
通过狠抓大招商,主攻大项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德州各县市区引进了一批投入过20亿元的龙头型大项目,形成县域经济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发展格局。
给足政策 创新机制
审视德州县域经济一年多来的发展,可谓干劲足、冲劲足、后劲足。县域经济的强势崛起,得益于一系列机制的创新和政策的出台。
探索“市级领导、市直部门、金融支持、企业相助”四位一体对口帮扶机制,对每个县市区成立一个推动工作组,明确对口帮扶市直部门、金融机构和大企业集团,由帮扶市直部门牵头,与被帮扶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市级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部分的3%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及社会民生事业。此外,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周转金,解决企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燃眉之急。
最大限度地给县市区“松绑”、放权、让路。按照“能减则减、能放都放”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省里赋予市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力,除国家另有明文规定外,一律直接赋予县市区。项目立项权,除特殊产业、行业外,原则上直接放权或委托县级办理;建设领域审批权,原由市级审批的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按有关规定下放至县级审批;建设工程类相关资质审批,由县级受理审核后直接报省审批,同时抄报市相关部门。
县市区的请办事项,一律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和“超时默认制”,明确办结时限,到期不予答复的视为同意,同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实施“扩权强镇”,赋予市级重点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县、乡(镇)两级政府事权关系,逐步将发展改革、环保、建设、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审批、管理权限下放至市级重点镇;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镇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提高重点镇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和自我发展能力。
营口以产业优势做强县域经济
营口对县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充分挖掘资源和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县域经济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营口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率先崛起的重要拉动力。
产业集群提升县域工业化发展水平
近年来,营口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提高县域工业化发展水平。集中力量建设北海工业园、大石桥市沿海新兴产业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尽快发挥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大石桥镁制品及深加工和盖州石化产业集群,今年,两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要突破1000亿元。
地处营口北部发展轴上的大石桥沿海新兴产业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的高端镁质产业园重点发展镁质高端产业,包括高端镁耐材、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等,倾资5亿元为镁合金项目量身定做标准厂房,在高端镁行业产生“梧桐”效应,引得“凤凰”纷至。德国科浦集团博尔凯特(辽宁)镁合金压铸件、中亿泰达大尺寸宽幅镁合金板材和组合件等项目相继入驻。从初级镁制品加工到终端产品生产,大石桥不断向镁行业高端领域发力,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放眼营口南部发展轴,盖州市正在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石化等产业。继中海油重交沥青项目之后,总投资180亿元的中海油LNG接收终端、总投资100亿元的恒力集团80万吨聚酯、总投资1080亿元的正威集团新材料等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千亿元石化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东部开发战略促县域经济和谐发展
营口市东部山区现有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0%,地域面积超过全市的1/3,多分布在盖州、大石桥两市。加速东部山区发展振兴,是实现营口县域经济大发展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营口的做法是,以工哺农,动员沿海千余家企业对口帮扶东部上百个贫困村庄,力争在发展进程中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
企业与村结对帮扶,不仅只是企业“单向输出”,为村出钱出物,而是要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活动中,营口各被帮扶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设立、开辟特色产业发展基地,适时把自己的发展态势、发展意识介绍给企业,让企业明确帮扶方向,搭建投资兴业的发展平台,做好项目和产业对接,贫困村获得实惠,帮扶企业也在帮扶中受益。
农事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营口市委书记魏小鹏率经贸考察团赴新加坡开展项目招商活动,在这次招商活动中,大石桥中药保健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成功签订合作协议。
大石桥中药保健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由新加坡草本时尚有限公司与辽宁丰华发展集团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大石桥沿海新兴产业区建立中成药及保健品生产基地。
新加坡草本时尚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中药保健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市场推广,已经拥有北虫草、虫草孢子粉等11个中成药及多个保健品种。产品主要投放在新加坡和印尼市场,同时销往英国、美国、日本、泰国、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
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是营口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目前营口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54家,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6家。鹏昊、海宇、旺运红3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盖州市、大石桥市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70个,涌现出以农副产品销售为主的经纪人2.68万人。
今年,营口正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千万元以上项目将达到25个。同时做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力争6家已开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继续建设好大石桥市津大绿色肥业工业园区和盖州市弘源食品工业园及吉利食品工业园区,力争2年至3年内每个县区至少培育1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成为县域新兴产业
近年来,营口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以双台镇思拉堡温泉小镇的温泉旅游、红旗镇设施农业精品园、建一镇黄丫口生态山庄等为重点,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经典线路,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服务完善和管理规范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经营体系,把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培育成一个新兴产业。
营口是座河海城市,但过去营口旅游“河”的文章略显不足,水上漂流一直是个空白。于是,盖州市榜式堡镇就在大清河上做起了文章。他们引来辽宁东泰集团投资上亿元,对清河石门漂流18平方公里的景区进行立体化多功能的开发建设。自2011年试漂以来,接待了包括河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内外大批游客,现在景区已是客舍青青,道路如砥,杨柳成荫。石门景区的正式对游人开放,填补了营口旅游业的空白。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