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4年
2014年

他山之石2014年9月25日第九期

发布时间:2014-12-29  |  浏览: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策与措施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9月2日的我市项目推进工作会,提出了各地区、各部门和项目单位要加快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瓶颈问题、改善部门服务、严肃责任担当问题。对此,本期综合了各地相关经验以供参考。
常德市抓项目建设的
“三个三”典型经验
该市的主要经验是在项目储备、项目服务、项目推进等方面做到了“三个三”:
一是坚持“三个参与”,强化项目储备,解决“有项目可抓”的问题。既坚持领导带头,又注重专家作用,还引导群众参与,通过招商引进、规划编制、社会发动等多种形式开发和储备项目,与忠旺铝材、科力远集团、万达集团等企业达成了投资意向,与中国南车、中联重科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和建设千亿工业走廊的协议;编制了《现代常德建设规划》、《中联重科常德千亿产业走廊及城镇带发展规划》、《常德市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4个重大规划;开展了《我为“四个常德”建设献一策》活动,遴选出了中华抗战文化旅游产业园、善德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集聚社会智慧、可操作性强的成果纳入到项目储备开发库。
二是推行“三个优化”,完善项目服务,解决“为项目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开辟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建立重点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四项制度和企业特派员制,不断提高服务时效,不断优化行政审批。通过超前介入、超前谋划等手段,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盘活土地供给,破解资金和土地瓶颈,不断优化要素供给。2013年,全年向上争资210亿元,引进内外资金470亿元,发行债券17亿元,实现各项贷款余额801亿元(新增160亿元),批回建设用地2.5万亩。通过加强以“一权两制一司”园区改革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和以标准化厂房攻坚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不断优化载体环境。经开区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全部下放,标准化厂房建设补贴专项资金提高到1亿元。
三是突出“三个创新”,加快项目推进,解决“项目怎么抓”的问题。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整合原市重点办、市投资和项目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等3家单位成立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实现“一条鞭”管理、“一条龙”服务。同时,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提高到2000万元,实行统筹管理、滚动使用。创新项目调度机制。建立了三级调度制、问题交办制、超前协调制,项目落地、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创新项目考核机制。通过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更加注重审批提速、项目开工、环境优化等实际工作的考核。引入项目建设工作保证金制度,凡是年底考核没有完成任务且排名靠后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一律扣除或核减保证金。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左右的专项资金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服务单位和项目业主给予奖励。
青岛完善服务机制
推动项目快批快建
青岛市下发通知,对“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期间计划开工的青岛市和区市级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根据通知,该市将建立市政府领导重点项目包干负责制,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加强调度、考核和评比,切实搞好现场推进活动。
建立市政府领导重点项目包干负责制。对4-10月份拟开工的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干,由每位副市长负责1-2个区市的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区市级重点项目由所在区市政府领导包干负责。项目所在的区市每个项目都要有现场工作班子,一包到底,直至竣工投产。
完善重点项目组织协调机制。市联席办工作推进组负责统筹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视情提交全市“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对需要市政府研究确定的事项,及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创新重点项目靠前服务和快速推进机制。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要设立市级重点项目专门服务窗口,提供有关审批手续代办、帮办等服务,各区市参照此模式执行。市政府有关审批部门要进一步畅通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快速通道。要主动上门服务,开展现场办公,对重点项目明确专人负责。
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考核和评比。市联席办工作推进组每月30日之前调度项目进展情况,每月月初组织对上月新开工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对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竣工情况进行挂牌展示,定期组织观摩评比,评比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成绩。活动结束后,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突出的区市、部门,由市联席办组织进行评比。
枣阳市抓好三项工作
推进项目建设
一、大刀阔斧改革,为项目落地“松绑”
一是大力精简审批事项。坚持“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转移的一律转移、该下放的一律下放”原则,今年以来,枣阳市共精简、压缩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55项、审批环节380个。二是全面优化审批程序。深入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全市行政许可及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市委抽调规划、土地、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成立工业项目“帮你办”办公室,对涉及工业项目的14个审批大项实行并联审批和资料共享,工业项目从注册登记到竣工验收需要提交的资料由200多项降为90多项。三是严格压缩审批费用。按照“能不收就不收,能少收就少收”的原则,进一步减少审批收费。工业项目审批涉及的35项收费项目中,实行零收费的13项,给予财政补贴的8项,按下限标准减半收取的服务性收费6项。以上系列“松绑”措施的实施,催生了大批重点项目落地。
二、千方百计扶持,为项目发展“换档”
一是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激励政策。上半年,本级财政为企业提供周转资金1.2亿元,借助担保公司为企业新增担保贷款3.2亿元。二是积极为银企合作搭建桥梁。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助保金贷款”试点,与民生银行合作开展“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基金贷款”,借助这两个平台,共为48家企业投放贷款6.9亿元。三是为项目发展搭建平台。投资15亿元对市经济开发区一期25平方公里“一区四园”进行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了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全覆盖,完善了公交、物流、公寓、金融网点等服务设施配套,成为产业项目集群、集约、集成发展的平台。
三、竭尽全力服务,为项目建设“护航”
一是为项目建设提供“零距离”贴心服务。面对投资者,枣阳市“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只说‘怎么办’,不说‘不能办’”;要求“企业围墙内的事情,由企业说了算;企业围墙外的事情,由政府帮着办”。对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项目首席服务人和项目秘书制度,由市“四大家”班子成员担任各包保项目的首席服务人,各引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秘书,全程负责帮助解决企业围墙外的各种具体事项,做到每个项目必须制定项目推进路径图,并向社会公示;项目点评会必须由首席服务人汇报;接待考察和现场解说必须由项目秘书负责;首席服务人必须每周到项目施工现场两次以上,项目秘书每天至少深入项目施工现场一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天上午必须到“帮你办”现场办公;项目秘书每天必须将服务情况、工地工人数、出动机械数报“帮你办”;“帮你办”每周在电视台对项目进度进行视频比对,定期对招商项目的投资协议和履约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防止围而不动、圈而不建。二是扶持政策重点向项目建设倾斜。枣阳市先后出台了促进市场主体跨越式发展、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业企业银行贷款财政贴息、企业成长工程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意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今年以来,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项目4项、省级科技项目12项,成功实施产学研结合项目3项,建成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3个,帮助企业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
承德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承德立足“五最一特”的自身优势,着眼产业集聚,形成了“1+3”产业发展平台以及“5+2”现代产业体系等发展战略。通过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理顺了高新区和3个省级产业示范(聚集)区的管理体制,“1+3”新型产业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以高新区为例,作为承德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通过制定《承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支持外来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承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荐外来投资奖励暂行办法》,加大招商支持力度,激活招商动力。创造性地提出了市场化招商模式,委托5家专业招商中介机构进行招商,通过中介机构,与深圳六星集团、杭州颐高集团、香港清华同方等多家上市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签约六星集团国际汽车生态文化产业园、航空航天用零缺陷中间合金生产线、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承德园区、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承德研发中心等8个项目,总投资74亿元。
为了确保项目工作的有效展开,承德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市、县(区)两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实行部门(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个领导、一套目标、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责任机制,建立重大事项部门会商例会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正是由于有效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工作的显著成效。目前,承德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提速。以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了高端旅游服务业的兴起,全年接待游客2450万人次、文化旅游总收入增长23%;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实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2个,风电装机193万千瓦,木煤产量达45万吨;装备制造业稳步提升,增加值增长8.2%;172个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项目、34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促进了食品药品加工产业的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5.4%;平泉华北物流、双滦商贸物流等大型物流园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承德的现代物流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濮阳市狠抓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准确把握本市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资源禀赋条件,科学绘制产业链图谱。坚持日常谋划与集中谋划相结合,借助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资源优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一批龙头项目、关键节点项目和高端前沿项目,每年谋划的工业项目数量占全部项目一半以上。
二是以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项目集中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路网、供排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城区公共服务的对接共享,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动投融资平台、综合服务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生产性服务配套功能。按照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综合运用项目准入、要素配置、税收分成、统一考核等手段,引导项目集中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三是加快能源基地和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文23战略储气库、国家煤炭储配中心、日濮洛输油管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综合能源物流中心、石化物流中心,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强化项目推进措施。严格执行项目综合预审,完善联审联批机制,继续坚持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周调度会、观摩点评等推进机制,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尽快投产达效。
绵阳市采取八项措施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抓好在建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每月至少召开1次协调会,每个项目要落实一名市级领导负责联系,并建立项目推进现场办公、项目推进协调会议和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土地供应、能源保障和银政企对接等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重点筛选一批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基础条件具备的项目,落实好项目建设条件,加快项目开工。对未开工和进展缓慢的项目,加强督促指导,积极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扩大招商引资的宽度和深度,发挥资源招商的主体作用、园区招商的载体作用,培育发展新型产业,认真落实好对招商引资企业的优惠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形成新的投资增量。
四是挖掘潜在项目,增强投资后劲,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认真清理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潜在资源,并积极挖掘和包装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为投资持续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五是激活民间资金,增加投资总量,制定利用社会资本的相关政策,将社会资本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探索将民资利用与外资引进同等纳入考核。近期向社会资本推荐一批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业、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的项目。
六是着力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扩大并联审批范围,按照“程序不减,时间缩短”的要求,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招投标方案核准与立项工作合并进行。
七是创新拆迁工作,加快项目落地。落实项目协调的区域责任制和拆迁责任制,专题研究拆迁工作中的问题,研究组建拆迁安置基金,做好项目落地相关工作,为项目开工创造有利条件。
八是认真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和省政府《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十六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由市发改委牵头草拟《绵阳市人民政府促进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报经市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
江山市创新督查方式
提速重点项目建设
为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江山市创新督查工作方法,变单一督查为复式督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力促重点项目建设奔跑提速。
一是领导挂联,月报畅沟通。开通“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月报”,每月初将99个投资大、带动性强、推进难的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以短信的形式分别发送到挂联市领导手机予以告知。“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月报”内容包括年度完成投资额、形象进度、重点难点项目的突破进展情况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度滞后项目情况等,使领导能及时掌握整个重点项目推进的总体情况和短板问题,也能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及时解决问题。
二是效能问责,督查促落实。由市纪委(监察局)、督考办和重点办联动,排出一批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领导现场办公及协调会上提出的项目建设任务进行检查,尤其针对未开建重点项目和“百日攻坚大会战”活动交办的问题,一一予以督查,并通过《江山督查》向全市通报督查情况,确保交办工作扎实有力,促进项目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量化排位,公示晒进度。依据年初下发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确定的时间节点要求,将131个“四大百亿”工程项目按年度完成投资额、形象进度等指标进行量化排位,分为推进超过、正常、滞后和无进展等四类情况进行通报,通报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责任单位和联系领导等,并在市政府门厅“大干项目、干大项目”进度牌公示。
四是简报改版,交流重互动。在每月定期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进行书面通报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重点工程简报》新开辟了领导走进项目、工作动态、经验交流、项目简讯等栏目,刊发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动态、项目推进经验和成效,并通过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发布,供全市机关干部阅览。
聊城重点项目帮包实打实
为推动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落实,去年以来,聊城市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帮包制,全力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引进项目、推进项目,带动各级各部门把精力和心思用在抓项目、促招商、谋发展上来,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发展、全方位无缝隙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帮谋划,就是帮助企业策划包装项目。聊城市要求各位帮包领导帮助企业科学分析市场趋势、产业动向,积极为企业谋划新项目、整合大项目、包装好项目,做到谋划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形成大项目、好项目滚动式发展的良好格局。帮引进,就是帮助企业引进优质资源、优质项目进行战略合作。聊城市要求各位帮包领导根据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指导企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本合作、生产合作,与全市重点项目形成产业对接、优势互补。从项目意向洽谈到签约落地,对每个环节都要亲自参与、亲自把关,全程跟踪、多方协调。帮推进,就是全过程地帮助企业推进项目建设,直至投产达效。针对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要求各位帮包领导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做到在“帮”上有方案、有重点,在“包”上有措施、有成效。对未开工项目,要盯住不放,尽快研究措施促进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建立工作倒推机制,倒排工期,倒追责任,督促推进,决不允许出现“开工不动工”、敷衍应付等现象;对已建成项目,要指导企业做好生产调试、完善管理等工作,确保顺利投产达效。
毕节市六项措施确保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领导重视,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调度重视,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人、财、物以及制度机制上提供了有力保障。年初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为市重大项目办配备了工作用车,并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认真执行“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严格实行“五个一”(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观摩、年终一考评)的调度机制。
二是抓机遇平台,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贯彻国发2号和国办函35号文件精神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谋划项目、实施项目,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同时,以“四个一体化”和“5个100工程”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三是抓督查考核,对项目建设实行预警管理。今年,制定下发实施了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考核管理办法,将重大项目列为对各县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月动态考核、季度督查评审、年度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并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考核排名连续两次处于倒数第一且未完成当期目标任务的县区,由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达“黄色预警”,责令县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连续三次处于倒数第一且未完成当期目标任务的,由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红色预警”,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委托分管领导对县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和打招呼告诫;连续四次处于倒数第一且未完成当期目标任务的,由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会同市实绩考核办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组织处理建议。
四是抓集中开工,确保项目落地建设。为确保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市委、市政府把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要求各县区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对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实行全市统一集中开工。今年分别在3月、5月、6月、9月、10月组织了5次项目集中开工,全市11个县区(管委会)共集中开工了41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630.26亿元。截止10月底,完成投资159.78亿元,建设完工53个项目。
五是抓“百日攻坚”行动,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今年5-8月份,为确保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做好迎接全省第二次项目现场观摩会在毕节召开的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拟定了“百日攻坚”工作目标和每月工作推进计划,明确了203个重点建设项目和100个开工、100个完工项目,要求完成年度投资的90%以上。各县区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倒排工期,按计划推进。通过“百日攻坚”行动的开展,到8月底共完成重大项目投资872.54亿元,占年度投资的99.11%,超额完成9.11个百分点,建成完工93个项目,开工建设102个项目,重大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六是抓观摩学习,为项目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今年7月中旬,全省2013年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毕节、安顺六盘水三个市召开,在毕节市观摩期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半年一观摩的要求,以产业园区及产业项目建设和“5个100工程”为重点,分别在4月和10月召开了全市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通过现场观摩和交流发言,大家相互学习,查找不足,各县区形成了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良好格局,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确保了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威海市建设工程项目
联审联批实行“一单收费”
探索在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实行“一单收费”工作机制,是威海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又一创新之举。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市区(包括市级和环翠区、高区、经区、临港区)范围内实施模块化审批的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7项收费事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建设企业养老保障金、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价格调节基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这些收费项目将由原来分别受理、分头收费,变为实行网上办理、一单收取。
据了解,市、区城乡建设部门被列为此次一单收费工作的牵头部门,收费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为联合办理部门,分别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办理本部门的收费事项。同时,市级电子审批系统联审联批平台上开发“一单收费“办理软件,并为市、区城乡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市物价局、市人防办、市散装水泥办等13家部门、单位办理电子印章。
在办理原则和流程上,按照“一门受理、在线分发;网上审核、电子签章;一单收取、网上回执”的原则,实行市区一体化全程网上办理。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城乡建设窗口在牵头组织施工许可阶段联审联批时,要求建设单位将办理7项收费事项所需要的申请材料一并提交,随后经过在线分发、网上审核、电子签章等流程,在各窗口内部传递办理,所有流程办理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
“‘一单收费’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收费项目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并实行网上办理,真正实现少跑腿、快办事。”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单收费”机制避免人为因素对收费事项的干扰,真正挤掉权力寻租的空间。同时,有效保证了应收尽收,能够切实增加财政收入。
潍坊市做好审批“加减法”
项目服务再提速
做好“减法”审批大提速
“为优化本市行政审批服务环境,十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着力推进精简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审批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过去该市市级审批事项很多,2001年时共有915项,所有审批事项由各级局机关分口审批,企业在办理有关审批业务时需要的资料多、程序多、弯路多、耗时多,而且各机关的门槛高、收费高、条件高、自由裁量权大,很多企业都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烦恼,这为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营商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对此,一直以来,该市下定决心采取有效举措,加大推动力度,真正破解好审批清理、提质增效这道大题目。尤其是今年,面对省内各地精简审批项目、竞相加速发展的迅猛势头,市委、市政府在交流和对比中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在诸多难题、万千头绪、沉重任务、繁复过程的精简审批事项工作挑战面前,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收费最低、行政自由裁量权最小”的要求进行第五轮审批事项清理。该市第五轮审批事项清理以“三减、四放、三调、一冻结”为原则:凡上级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不再设定审批;凡通过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估能够实现管理目的的,不再设立审批。目前清理工作已经完成:市级审批事项从第四轮清理后的353项压减至193项,共取消下放160项,精简幅度达到45.3%。数据显示,自2001年开始,经过五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目前该市市级审批事项从915项压减到193项,压减比例达到78.9%。市级年审事项由76项减少为22项,压减比例为71%。从今年5月份开始,该市新免征市级6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并调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每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2亿元以上,占投资环节收费总额的28%。
同时,市政府各部门也纷纷推出重要改革措施,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市工商局大胆创新,推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零首付”认缴制和市场主体资格先行确认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市场准入效率。市建设局出台了《关于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的意见》,简化内部审批流程,充分下放权限。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推进企业设立“一表制”和“告知承诺制”,变过去前置审批机关与企业注册机关串联式审批为同步审批,企业设立时间从16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
做好“加法”服务再提升
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该市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在注重做好“减法”的同时,灵活运用“加法”,着力加强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为助力潍坊城市品质提升、铸造城市品牌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加服务。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及时组织窗口集中时间研究、集中人员办理,实现即收即办。开展投资审批全程代办服务,对重点投资项目提供无偿的项目审批前期咨询、协助整理基础材料、代为申报审批、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认真办理等工作。开通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及时受理解决企业咨询、求助事项,为投资人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同时,对窗口充分授权,将所有审批事项移交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使企业、群众在这里“一站”就能快捷“采购”完所需要的各类政府公共服务。加力量。各部门单位选派增调政治觉悟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各类业务骨干到窗口工作,充实工作力量,打造优秀的服务队伍,真正担负起代表本部门单位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神圣职责。组建专职代办员队伍,按照“接待咨询、委托受理、实施代办、办结回复”的程序,对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免费代办。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为载体,以进驻窗口为依托,全面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引进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理念,以服务规范为核心、提升效能为重点、监督制约为保障,使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手段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认真规划,改革再前进
在第五轮审批事项清理结束后,该市将以提速增效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审批服务一体化、市区审批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受理运行一体化等工作,努力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一是推进审批服务一体化。完善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把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均纳入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二是推进市区审批一体化。把市、区两级中心作为一个中心,对市、区项目实行联动办理,组织项目在市、区两级中心窗口间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实现投资项目市区一体化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抓好对网上审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功能,确保实现2014年网上审批率达到50%的任务目标。四是推进受理运行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审批事项集中受理制度,建立起“统一登记、窗口受理、限时办结、全程监督”的运行机制,保证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依法、公开、公正、透明。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