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4年
2014年

他山之石2014年11月28日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14-12-29  |  浏览:
各地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望被纳入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并予以重点扶持和发展。为此,本期撷取各地的相关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苏州健康养老闯新路求实效
“健康老龄化”应该是老年人群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只有具有了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安享晚年生活,这也是苏州养老服务追求的目标。苏州市在健康养老方面探索新路子。
(一)健康规划。老年健康规划的健康模式,突出体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归”。该市的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健康规划,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时间规划和空间规划。时间规划主要是突出一个“早”字,及早对家庭资产进行盘整并做一个理财规划,为自己的养老和医疗早做打算。空间规划主要是突出一个“便”字,应当考虑到老年健康保障设施服务半径较小,交通多以步行为主,老年人使用便捷等特点。
(二)健康管理。该市健康管理的重要体现包括护理康复、心理咨询等方面,主要体现“人文关怀”。围绕“健康老龄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健康教育,一是定期进行老年健康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帮助老年人认清并勇于面对自己的认知功能逐渐减退的自然规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悲观情绪的产生;三是区别对待老年人的智力钝化,开展健康知识小课堂教育,促使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四是尊敬老年人,训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技能,鼓励并创造条件和别人交往,积极参加一系列社会活动,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三)健康行为。健康养老的健康模式最终落实在健康行为之中,关键是要突出“老有所乐”。该市大力培育孵化“夕阳红俱乐部”等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始终把它的服务对象瞄准老年人这一庞大的群体,把组织老年人开展书画、文艺、体育、教育、法律咨询、旅游、弘扬敬老风尚等活动视作己任,帮助老年人融入社会。在举办各种活动时,有的放矢地引导孤单老人参加自己在年轻时比较喜爱的活动。
(四)健康自测。除集体组织的健康状况监测外,该市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能动作用,加强健康自测工作的普及。在健康自测过程中,主要是要突出“老有所为”,使全社会共同关心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和健康发展的同时,特别要适度地具体地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
桂林养生养老健康
产业链日臻完善
(一)对养生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为加快养生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桂林市专门编制了《桂林市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核三区多点”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保健食品加工、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养生养老地产、健康旅游、医疗康复与养生保健、健康职业教育与培训等七大产业;建设温泉康体、文化养心、农业体验、森林养生、民俗风情等五类主题小镇;构建健康云、健康会展、健康产品交易、人才培养与供给、金融服务等五大服务平台。力争将桂林建设成为国际养生天堂、国家社会化养老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健康旅游示范区。
旅游业篷勃发展。桂林已经形成了漓江和沿桂阳、桂黄公路两条黄金旅游带,在巩固发展山水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步向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生态体验、养生保健、医疗旅游等多元复合型旅游模式转变。
医疗康复事业长足进步。桂林拥有三级医院8家,二级医院25家,一级医院30家,规模以上疗养院5家。桂林医疗和康复资源相对充足,具备多年丰富健康养生保健经验。桂林还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民族医药,尤其是壮医壮药、瑶医瑶药在桂林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壮医医疗机构还被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基础雄厚。桂林拥有以三金药业、莱茵生物、天和药业、优利特电子、啄木鸟医疗器械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凭借技术专利优势,经过整合创新、提档升级,发展势头良好。
(二)全力打造“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
9月13日至15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桂林)国际健康养生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旨在把握当前国际健康服务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新特征和机遇,打造“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开辟桂林市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和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促进桂林市健康服务与养生养老产业与金融、信息技术、医疗研发、教育培训、医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桂林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发展养生养老健康产业恰逢其时。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驰名中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作为生态山水名城,桂林森林覆盖率超过71%,城市绿化率44%,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在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桂林温泉资源也非常丰富,对人体保健、美容、护肤、疗养等方面有特殊功效。
绿色农产品安全丰富。桂林不但属于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广西粮食蔬菜的主要产地,还是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先进典型示范区,有170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200多个养殖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多个县区土壤富含抗癌和抗衰老的硒元素,生产的罗汉果、优质米等农产品硒含量大大超过富硒标准。
福寿文化底蕴深厚。两千多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养生福寿文化底蕴让这个山水名城更添华美, 尊老敬老爱老的儒家思想和孝道文化在这里广为传承。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式使桂林人均寿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岁,每10万人有7.4名百岁老人。桂林所辖县区当中,已经有永福、阳朔和恭城三个县成为“中国长寿之乡”。
(三)政府给予多方面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2010年桂林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以来,国家、自治区以及桂林市层面都高度重视发展养生养老健康产业。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税收、土地、价格以及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自2013年到2015年,对从事社会化养老的企业,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自用房产的房产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对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社会化养老项目,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由自治区统筹安排用地指标。
价格优惠政策。对社会化养老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除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另有规定外,自治区审批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属于桂林市、县(区)收入的收费,桂林市、县(区)人民政府有权实行减免。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中有标准幅度的,按最低收费标准执行。用电价格执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由政府主办或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服务业的用水、用气,执行居民生活价格。
社保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桂林构建异地就医信息平台,基本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加快推进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
上海打造医养护一体化
健康养老模式
在现有行政体制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探索集医疗、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于一体,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相衔接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上海市佘山镇的实践可资借鉴。
(一)政府主导,搭建医养护一体化运作平台
为了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工作,佘山镇成立了以镇委副书记领衔、分管副镇长负责、并由民政、卫生、残联、社保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佘山镇医养护一体化工作联席会”,由政府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讨论研究为老服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医养护事业发展,用足用活医养护政策资源。具体来说,一是用好医疗保障政策。坚持由社区保障向家庭服务拓展,注重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和医养护模式的探索,推进强医惠民三年行动计划。二是用好民政为老服务政策。坚持社区老人在生活保障、心理慰藉、文体娱乐、居家服务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社区照顾的理念。三是用好社保养老保障政策。坚持养老服务制度全覆盖,注重加大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让老年人享受到基本养老和医疗服务,减轻社会、单位和家庭的负担。
(二)医养结合,整合社区医养护服务资源
一是整合硬件设施。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敬老院的养老资源和镇生活服务中心的设施资源有机结合,实现社区养老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镇政府投资360多万元为150张床位进行改建,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老年人特护区,设置了五大功能区域,即疾病治疗区、康复护理区、健康宣教区、文化休闲区、生活服务区,为“医养护”结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近8000平方米的镇生活服务中心,设置的八大功能服务项目中重点在老年服务功能上体现个性化;投资40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全面改造,对老年活动室进行升级;改建无障碍通道设施,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二是整合养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医养护模式,统筹社区资源,加强社会力量整合。第一,加强养老服务医疗队伍。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医疗队伍,包括5个团体医疗队、22个家庭医生、28个乡村医生参与专业养老服务工作。对入住敬老院养老的老年人,则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敬老院相邻的优势,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上门问诊的服务方式,医生定期巡视,一旦有老年人患病,随叫随到,及时治疗,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第二,加强居家养老队伍。结合松江区“万千百人就业项目”,注重对92名助老员队伍的技能培训,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第三,加强专业护工队伍。老年人特护区的72名专业护工委托护工公司招收、培训和管理,提升特护病房老人的服务质量。
(三)医护结合,提升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
一是强化机构互动。为解决敬老院缺少专业医务人员的难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并为入住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并根据其健康状况进行分级护理。同时,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开设老年人特殊护理区,供本镇患重病、失能、失智和重残老年人住院治疗及康复护理之用。这样既解除了敬老院及社区患病老年人住院和专业护理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闲置难题。二是强化队伍互动。社区家庭医生与居家服务队伍互动,充分利用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工作,指导居家养老助老员为患病居家老人提供简单日常护理服务,帮助老人进行就诊预约工作。三是强化健康治理。具体措施有:第一,健康档案与健康咨询相结合。在家庭医生开展专业医疗护理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指导,同时发挥好村卫生室与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做好健康咨询服务。第二,疾病治疗与分级护理相结合。根据实际问诊情况和老年人健康档案,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的自理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治疗或给予不同级别的专业护理。第三,定点治疗与上门巡诊相结合。发挥16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满足社区老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开展家庭医生上门巡诊治疗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并进行随访、用药指导、康复和预约服务。第四,医疗资源和康复资源相结合。由于很多老年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仍需要康复护理服务,因而在老年人特护区,建立室内外康复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中设立康复服务点,为开展老年人康复治疗和训练奠定物质基础。
(四)机构养护和居家养护相结合,建立无缝隙社区照护服务体系
为了使社区居家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服务,佘山镇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及镇生活服务中心护理员团队的作用,积极构建家庭—社区—机构无缝隙连接的社区照护服务体系。一是以家庭医生带动健康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家庭医生采取一对多的方式随时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和上门指导服务,定期为居家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方便入院就诊。二是以养老服务带动生活护理。推进养老护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培育专业护理员队伍,普及护工职业技能培训,满足居家老人的专业护理服务需求。三是以健康咨询带动社会关爱。充分利用镇生活服务中心的社区学校,邀请专家和医生免费为社区老人和家庭成员开展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老年急救、老年心理学、老年健康学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和医疗咨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让家庭成员掌握预防疾病和相应的急救知识。由于构建了覆盖整个社区的医养护服务体系,一旦居家老人或敬老院入住老人生病或发生功能障碍,则就近转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护区得到及时治疗和专业护理,而当老人病情痊愈或减轻,即可回家继续居家养老或回到敬老院供养。
 随州“医养融合”
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
(一)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医疗养老共建新路径
该市依托乡镇福利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中心户等现有设施资源,探索兴建一批村级互助养老中心,为村里的高龄、空巢、独居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休闲健康等方面的服务,并将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村卫生室与村级互助养老中心建设新模式的试点。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9个村卫生室,3个中心卫生室。本次“医养融合”试点建设之前,景区有8个村卫生室建设在村医家中,房屋产权属村医个人,家室合一,医疗服务和生产生活混乱,卫生室布局不合理,条件简陋,部分房屋是50、60年代建设,现已成危房,急需新建改造和完善。试点探索以来,景区按照“两室合建、医养结合”的总体要求,加强村卫生室和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景区已有三个村的村级医养互助中心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中心将医疗室和老年人互助照料室联合兴建,每个医疗室诊断设备齐全,设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和药房;老年人互助照料室配有床铺、床头柜、衣橱、档案柜、桌子、电脑、有线电视、空调以及厨具等。每个中心还专门配备了多种老年康复器材,设有康复训练场、休闲室、阅览室、棋牌室等。村级医养互助中心一般采取两种运行模式:一是依托村级管理,由村干部、网格员或村医进行代管,轮流值班,并享受政府购买卫生养老服务的相关补助和补偿;二是以老人自我管理、互助照顾为主,由村委会挑选身体条件好、有能力有素养的老人提供日常饮食茶水等服务,其余照料工作由老年人互帮互助,按照“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照顾生病老人”的方式开展服务。
(二)开展“医养融合”模式的探索
该市舜井社区将服务站、活动室、卫生所、保安部等进行联建,每天吸引附近上百位老人来此娱乐。卫生所的医生除了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外,定期为老年人做身体检查、测量血压、健康养生知识宣传;活动室是老年人娱乐的中心,这里提供有老年人喜爱的象棋、扑克、麻将等,老人们时常聚在一起下棋、打牌、谈心,休身养性,陶冶情操。还可自愿报名,老人们只需交纳基本的生活补助,就能在这里娱乐保健的同时,吃上可口廉价的饭菜。
(三)加强服务意识拓展医疗养老融合新空间
该市“医养融合”探索除集中在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还选取随县洪山医院、厉山镇卫生院、广水长岭镇中心卫生院、杨寨镇中心卫生院、陈巷镇卫生院,曾都区南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店镇卫生院,长岗镇卫生院共8个单位,根据老年人生活特点和老年疾病要求增设了老年病科。试点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房屋改造了相关业务用房,配备了相关诊断、检验、通讯和急救等必备设备,竭力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所需的设施和设备条件。此外,争取将 “医养融合”业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要求试点乡镇卫生院必须和一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疑难病症和意外情况得到及时会诊和抢救。试点单位加大医护人员对老年人常见病诊断、日常护理、康复理疗、健康咨询、膳食搭配等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调整管理体制机制,重新核定从事养老服务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相应绩效工资标准,不断调动业务人员对开展养老服务的工作积极性性。
烟台市芝罘区
健康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健康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
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支持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出资,按区域不同分别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或4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根据自理类、介助类、介护类等类别,对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给予每人每月50—120元的运营补贴;根据面积、床位等要素,对新改扩建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平均每处1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达到一定标准并正常运营的每年给予4万元的运营补助;对区内设立的邻里养老互助点每处每年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为8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每年发放600-1200元失能补贴;对特殊老年群体每月提供30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
(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势头良好
烟台市芝罘区共有养老机构27处,各类养老床位总数3541张,入住老人2353人,其中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1010名,“三无”对象105名。积极鼓励和引导辖区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发展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机构,芝罘区凤凰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芝罘区广济老年人颐养中心等已形成较为完善医养结合式运营模式。正在筹建的瑞康养老产业园、芝罘岛老年颐养中心等多处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也均规划设计了老年人医疗服务机构。
(三)居家养老覆盖面不断扩大
烟台市芝罘区33个社区设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其中6个正在装修,年内可以投入使用),累计投入资金约500万元,设有床位1537张,配备专业管理、护理人员为约5万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站拓展业务,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查体、健康讲座等服务。按照有名称、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的“五有”要求,全面推开邻里养老互助点建设,已建邻里养老互助点达到135处,年底将达到150处,满足了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四)积极探索“智能化”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有效整合通讯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智能化”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广大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2013年建立12349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发展加盟企业、商户1000多家,服务入网老人2万户。2014年,投资2600万元筹建了89000民生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区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和社会志愿服务,在全区打造功能全、覆盖广、服务优、设施先进的民生服务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衣食住行、家政、养老、送餐、娱乐、远程医疗等全方位的居家服务。
如皋不断放大
健康养老产业的品牌效应
在今年6月初举办的2014年第三届中国富硒食品推广交易会上,江苏如皋市康寿食品厂生产的平康牌富硒“五谷杂粮”系列产品——如皋玉米糁、如皋荞麦粉,荣获“中国健康保健富硒产品”金奖。如皋市健康养老产业蓬勃兴起,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如皋旅游。
如皋人长寿因素之一,在于土壤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皋市利用“长寿土壤”培育如皋长寿食品生产基地,创建有机食品国家及江苏省级知名品牌,放大“苏皋·长寿”品牌效应,推动长寿食品产业化。目前,如皋市建成200亩以上规模设施果蔬园区120个,建成千亩以上高标准钢架大棚规模设施蔬菜基地10多个,全市常年蔬菜基地12万亩、季节性菜地11万亩、蔬菜年播种面积52万亩、总产量110余万吨,富有地方特色、寓意“长寿”的如皋白萝卜、黑塌菜、香堂芋、富硒大紫桃等10多种蔬菜水果畅销大江南北。
如皋市依托世界长寿乡金字招牌,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挖掘并推广特色健康养生资源,构建与“世界长寿乡”相适应的健康产业体系,将如皋市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集健康保健、养生康复与健康旅游于一体的“长三角”知名的健康养生基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长寿特色的健康服务聚集地。
当前,如皋市结合沪通长江大桥建设产生的交通环境变化,积极呼应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和“世界长寿乡”品牌效应,以市福利中心和港城社会福利中心为平台,设立“动态养老接待服务中心”,将港城最具生态养生、养老居住、旅游观光特色的长江镇敬老院、药用生态植物园和金岛生态观光园纳入如皋市长寿旅游线路,为到如皋观光旅游的老年人提供“候鸟”式宜居养生目的地。与此同时,如皋市通过政府投资兴办、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的形式,实施社区养老服务日托化、老年服务产业混合立体化、居家养老庭院化、机构养老标准化、养老旅游一体化等“五化”工程,打造五保老人、寄养老人、长寿旅游老人颐养天年、休养生息、康复娱乐、延年益寿的生态家园。
老年长寿研究常态化,向世界解读长寿密码。2002年,如皋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县(市)级长寿研究会,探讨如皋长寿奥秘,开展长寿文化活动,普及科学养生知识,大力宣传如皋长寿现象;2007年,如皋市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创建 “中国·如皋(复旦)长寿研究所”,以如皋长寿现象为样本,从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人文因素和长寿老人自身条件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并就生物医药、农业技术、环保等领域的10个项目开展合作,引领如皋市健康产业有序发展。
广安市前锋区
加快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
(一)积极争取卫生基础建设项目,2014年规划建设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疾控中心、计生服务中心4个区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和小井、广兴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及1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目前所有项目正按进度实施。2014年规划新增改造养老床位400张、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示范性农村互助幸福院2个、改扩建敬老院1所、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200人次。资金来源由省市补助763.5万元,区本级配套547.5万元,共计1131万元。目前,全区已新增公办服务养老床位200张,维修改造公办服务养老床位30张,完成1所敬老院改扩建;新增民办养老服务床位170张,已落实土地,正规划设计;已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500人次。
(二)突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改以“治”为主为以“防”为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巡回义诊等活动。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片负责制度,大力推进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中、省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工作,现已开展检查诊治3万人次。
(三)优化社会办医格局,完善价格、财税、用地、资源配置等方面优惠政策,落实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和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政策,推动仁仁医院、世纪医院等民办医院发展建设。成功引进逸国花乡项目业主,投资1千万元,建设200张养老床位的逸国花乡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集体土地入股等形式解决用地指标,待该项目取得设立许可和办理法人登记并投入使用后,将按1万元每张床位标准给予补助。
达州市力争健康养老服务
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
(一)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清理、取消不合理规定,实行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的同等对待政策。力争到2017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总量的25%,全市建成1-2家床位数1000张以上的民营医疗机构。
(二)构建医疗与养老机构的协作机制。建立市、县(市、区)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合理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鼓励医疗机构转型或增设老年护理机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服务。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力争到2017年,健康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培育一批社区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社会资本举办的服务机构。
(三)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力争到2017年,7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