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3年
2013年

他山之石2013年8月28日第8期

发布时间:2014-01-13  |  浏览:

各地多措并举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盘点上半年,我市12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受益于项目建设集聚的巨大发展正能量。下半年,我市经济增长关键还是主攻大项目,为此,本期撷取各地狠抓项目建设的有效做法,以供决策参考。

东莞60个工作日

保重大项目落地

为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有效破解东莞市在重大项目谈判、前期行政审批工作以及建设推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该市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提高重大项目“签约率、开工率、履约率”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若《意见》能够落实,则具备可批性的重大项目能在3个月(60个工作日)内办完手续。

《意见》提出,镇街、园区“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招商引资,适时提请市主要领导出面洽谈,以提高项目签约成功率。

该市提出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推广中介招商,借助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投资中介机构的联系合作,此外要加快推进东莞驻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重点城市和韩国、日本、台湾驻点招商机构建设。

项目签约后,《意见》提出要实行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行政审批集中会审制、提前介入制、跟踪服务制、绿色通道制、并联审批制、限时办结制、计划倒排制等措施,提高项目的开工率。

在项目符合可批性以及项目用地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的前提下,各审批部门的总审批时间,从第一个审批部门受理项目单位的报批材料之日算起,在3个月时间(含督促项目企业及镇街组织报批材料,约60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开工前期行政审批手续。

《意见》提出,市国土部门严格实行土地分期供给制度和出让制度,及通过实行项目落地后保障服务制度和履约情况评价制度等措施以提高履约率

深圳竭力吸引

高端重大项目落地

深圳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继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每年拿出超过20亿的资金予以扶持,吸引高端重大项目,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20亿元重金支持转型

目前,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政策》、《关于加快深圳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市经贸信息委负责人说,《深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是一项推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政策,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政策明确规定,深圳将推动产业布局向协调集聚转变,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按照这一配套政策,深圳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7亿元(含原产业技术进步资金2亿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同时,鼓励各区加大资金投入,各区每年原则上应统筹设立不少于2亿元(新区不少于1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

目前,深圳正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产业项目登记备案制度,清理淘汰低端企业,特别是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等低端企业的清理淘汰力度。对重点区域特别是观澜河、龙岗河和坪山河流域等区域集中开展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关停和淘汰“三河流域”电镀、小五金、印染、皮革鞣制和铅蓄电池等领域的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

深圳将重点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社区集体经济转型,优化空间载体建设,集聚各方资源,各区(新区)5年内分别建设累计建筑面积不低于20万平方米的优质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重点支持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上市公司的总部及研发机构入驻。同时,深圳全方位开展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企业在深圳设立总部,鼓励设计研发、高端制造、销售和结算等环节在深圳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引导深圳部分生产制造环节优先向深汕特别合作区和市、区对口共建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转移。

清理淘汰低端产业

深圳将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按照产业转型升级资金投入、税收增长、万元GDP能耗、空间载体建设、招商引资及新型企业设立、低端企业淘汰数量等指标设立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对各区(新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4000万元奖励,考核良好的给予2000万元奖励,考核合格的给予500万元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

目前,深圳加快清理淘汰低端企业,引入更多高端重大项目。深圳对去年828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环保信用结果评定,被评为黄牌和红牌的企业分别为228家和50家,各区、各部门已对这些企业采取了限制或淘汰措施。各区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中山如何突破重大项目落地

“最后一公里”

项目落地难,究竟难在哪里?如何才能突破这“最后一公里”,将纸上的蓝图变成现实的辉煌?一个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看似已经剩下最后一公里。然而正是这貌似较为轻松的距离,却成为当前众多投资者无法逾越的鸿沟。

一个牵动周边产业大幅腾飞的重大项目,从酝酿、洽谈,到达成合作意向,整个过程谈何容易。然而最为困难的环节,恰恰就在从签约到落地的这最后一段距离。

该市发改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山全年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5%。但市重点建设项目中,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有21项之多,主要受征地拆迁、土地指标、资金缺口问题等影响。

履约需跨越“三道坎”

一个重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投产,究竟需要越过多少藩篱?是什么样的艰难,令它们无法坚持下去?

首先是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由于部分项目在征地、规划、报建、环评等前期工作不足,影响重点项目整体建设进度。

二是项目用地瓶颈问题。地拆迁、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是中山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瓶颈。

三是资金缺口较大。2012年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跌宕起伏,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加上国家加大对政府融资平台管控力度,不少项目融资受限,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项目建设进度放缓。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各大区域经济体疯抢优质项目的今天,中山如何才能助重大项目突破这“最后一公里”,将纸上的蓝图变成现实的辉煌?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指出,在引资工作中,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虚高”、“盲进”、“滥竽充数”乃至“假冒伪劣”现象。倘若中山真要抓好招商履约率,最关键的还是要剔除数据比拼的心理。通过四个举措,地方政府应该能进一步提高落地速度,加速重大项目投产。

首先,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招商引资的责任体系。各有关部门修订引进外资的考核标准与奖励政策,不但要注意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把引进项目投资开工率、投产率、外资企业的贡献率及项目质量、技术水平、环保效益、拉动效应等,作为评价地区与部门引进外资工作的重要指标,这样才能从观念上推动各镇区大力推动项目履约;

其次,在健全了责任体系后,地方政府要招商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项目审批等。这是提高洽谈成功率的重要方法,过往许多项目就是因为项目前期定位不清或不符合现实需求,才难以落地;

第三,要建立联动机制。一个大项目的落地,必然涉及到多个部门、多层政府。各部门单位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克服少数领导、少数部门抓招商的倾向,着力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才能形成目标一致、相互配合、高效运作的合力工作机制;

第四,要完善奖惩机制。政府必需兑现奖励政策,完善和落实考核办法及奖惩政策,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企业。

林江建议,对于那些迟迟未履约的项目,倘若涉及到较大规模土地,政府在新增建设用地出让时,应该约定项目施工进度和竣工时间,约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等指标,约定违反出让合同应当承当的责任。对不按照约定的用地者给予警告、罚款,甚至直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政府倘若发现一些企业签订意向很随意,签订后无合理的理由,迟迟不履约却霸占土地,可以给予这些企业登记不良记录。将来企业再来中山投资,将列入黑名单,以做警示作用。

绍兴多项措施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转型升级的先导作用、改善民生的基础作用,绍兴市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出如下工作措施。

一、加强责任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绍兴市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细化目标任务、重点领域、主要工作和重大活动,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市直各开发区(新区、新城)和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任务、时间表、责任状“三位一体”倒逼机制,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2.定期督查通报。制定《绍兴市重大项目建设督查办法》,完善 “月通报、季分析、年考核”制度,对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做到每月排序通报、每季分析通报、半年度督查通报。定期组织开展专题督查活动,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3.完善考核激励。进一步完善有效投资、产业升级投资、新三年建设计划等考核办法,增强考核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考核结果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开发区(新区、新城)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加强协调服务

1.完善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每个项目确定一名联系领导和牵头联系单位,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全程服务机制。

2.建立分类分级协调制度。各县(市、区)要及时研究协调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市政府定期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市级有关部门作为项目服务责任主体,县(市、区)作为项目推进责任主体,业主单位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衔接和联动,并及时把项目推进动态报送发改部门。

3.强化项目服务。推动项目前期提速提效,加大国家审批、省级审批的重大前期项目衔接沟通和催批力度。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能,建立面向重大项目的审批绿色通道,推行重大投资项目审批代理服务制,实行全程代理、全程服务。放宽民资准入服务。

三、加强要素保障

1.强化项目融资服务。通过增加信贷供给、企业上市融资、发债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渠道增加资金供给,力争全社会融资量超1000亿,其中直接融资比重占30%以上。充分利用国家民间投资新36条42项细则扶持政策,制定完善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的具体政策。

2.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千方百计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完善市本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优先保障建设条件成熟重大项目用地,进一步加大省重点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加快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继续加大对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和供而未用土地的处置力度,切实提高用地效率和产出率。

3.优化配置环境容量。坚持有保有压,对重大项目及优质项目优先配置环境容量指标。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为引进优质项目腾出资源环境空间。

四、加强载体建设

1.组织开展项目推进专项活动。一季度,以动员部署为重点,编制下达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和任务清单,召开有效投资暨重点建设推进大会。二季度、三季度,以服务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为重点,召开第四届越商大会,开展越商回归系列活动,引进一批高端回归项目和高端人才。组织开展重大服务业项目、小城市培育试点项目、产业集聚区项目、央企对接、金融机构项目对接等系列活动。四季度,以督查考核为重点,开展项目推进“百日攻坚”系列活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现场协调、重大项目推进集中督查服务等活动。每季度举行一次市县联动重点项目开工奠基仪式。

2.推进重大项目库建设。以转型升级为重点,面向世界500强、央企、国内知名企业和越商回归企业,加强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实行市、县(市、区)项目联网,及时更新、发布,进行动态管理。

3.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等活动,集中力量深入一线加强服务,为项目推进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挖掘和报道先进典型,营造克难攻坚、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深入开展社会各界走进重大项目活动,组织市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观、视察重大项目,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合力。

扬州以现场观摩

促进项目落实

今年是扬州“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和“重大城建项目会战年”。市委书记、市长率领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市、区)、功能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市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精力,马不停蹄地先后对全市近百个在建重大项目和民生幸福工程一一观摩并进行了现场打分。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面对面、实打实、硬碰硬,全程跟踪推进、全力协调保障、全面督查考核,上半年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入库项目、新开工项目等指标均超去年同期。在建50亿元及20亿元(2亿美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数,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位和第四位。

观摩活动中,市领导反复强调,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和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始终坚持重大项目建设是全市各项工作的第一重点、第一要务,坚定不移、一着不让、务实落实;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发展始终是全市工作的主旋律,要实现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就是要坚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加快发展的承载基础和动力之源;抓项目就是抓作风。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明确的130项民生工程任务,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锲而不舍地推进民生幸福工程。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与会人员不仅亲眼见证了各地竞相上项目、比拼求发展的成果,而且深刻感受到了重大项目建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民生幸福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发出发展的热情和发展的动力。

焦作三项措施

助推重点项目落实

焦作市落实三项措施,着力实现全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年度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年度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三个百分之百”的奋斗目标。

建立台账明确节点。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根据当前项目建设实际,建立健全年度计划新开工、计划竣工项目和未开未竣项目工作台账,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主体、建设节点和建设进度。在此基础上,市项目办将项目台账下发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求对照项目台账,明确工作重点,强力抓好落实。

分类推进确保进度。要求各县市区在抓好重点项目整体推进的同时,重点抓好前三季度应开未开、应竣未竣项目和四季度计划开竣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一方面,对前三季度应开未开、应竣未竣项目进行逐个调研,了解把握制约项目开竣工的不利因素,逐项制定切实有效地推进措施,做到责任清晰,节点明确,进行重点推进。另一方面,对四季度计划开竣项目重点服务,一是各县市区项目办每半月对计划开竣项目进行一次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切实加快项目前期进度;二是强化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审批事项10月底全部完成;三是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要求,各项目单位要科学组织,主动推进,对符合开工条件的要尽早项目开工建设,做到不等不靠。

强化核查定期通报。市项目办根据项目工作台账,每月组织人员对计划开竣工项目进行一次实地核查,通报核查结果。对完成较好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予以通报表彰,对未能按节点要求开竣工的项目业主和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予以重点督办。通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商洛硬措施

强力推进项目落实

为确保签约项目的顺利推进,陕西商洛市采取签定目标责任书、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实行月评比、月通报制等多项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多项硬措施,强力推进签约项目落实工作。

一、出台商洛市招商引资奖励办

法。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经历了酝酿论证、查阅资料、考察调研 、起草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六个阶段,历时近一年,前后进行了十余次修改后商洛市近日出台了招商引资办法。对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且业绩突出的县区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和市直部门以及为商洛市引进资金、项目并在项目推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即引荐人进行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办法》的出台,将充分调动单位和个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激励全社会干部群众的招商热情,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在商洛市投资兴业,将营造全民招商的热烈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该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成立项目落地促进领导小组。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市上成立了副市长黄思光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知武和市招商局局长王浩为副组长,市招商局、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为成员单位的重点项目落实工作督查领导小组,负责跟踪、督促、检查和指导各县(区)和商丹园区的项目落实工作,确保签约项目的落地投产。

三、建立签约项目动态管理制。对第十六届西洽会签约的过亿元项目要逐一建立台帐档案,及时掌握每个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对项目的形象进度图像资料、资金到位证明资料及时收集,按月统计上报,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四、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落实工作会议制度,每季度市县联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分析研究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听取各县区的项目进展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研究破解办法,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扎实有效地推进重大项目落实工作。

五、继续做好招商引资情况逐月通报分析制。西洽会后,商洛市招商局组织专人,逐月深入各县区重点签约项目建设现场,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逐项目核对资金到位证明。对资金到位证明不实或与建设形象进度不符的项目到位资金进行核减,截止七月累计核减到位资金19.47亿元。下半年,将继续加大督查力度,杜绝数字虚报,每月对各县区和商丹园区的签约项目落实情况,资金到位率、开工率、签约项目履约率等以政府办文件进行排名通报,并在商洛招商网和商洛日报上进行公布。

晋城“三制”“三率”“三关”确保项目落地

该城区将“责任”、“制度”、“目标”贯穿于招商引资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在每一个项目,做到从项目的培育、设计、发布、对接、洽谈签约、到立项、规划、土地、环保等手续的办理,直至项目的落地并投入运营,均明确分工到具体服务单位,每个项目都确定一名区领导挂帅牵头,明确项目推进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保证所引进的项目成功洽谈、成功签约、成功落地。

同时,城区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跟踪监督机制,力促项目落地生根。将各类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全部纳入督查范围,坚持“三制”,即进度考核制、跟踪责任制、定期通报制,紧盯“三率”,即: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严把“三关”,即:程序关、资金关、质量关。实行动态管理,每周召开一次项目进度推进会,逐月排队、逐季通报、半年小结、年底奖惩兑现。按照考核结果,确定奖惩类别,对工作突出、考核优秀的单位及负责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情况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宁德“四个到位”

推进项目建设

福建省宁德市领导分析指出,当前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存在责任不清、前期工作不深、要素保障不及时、协调配合不力等现象与问题,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协调调度,做到“四个到位”,确保项目建设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时间节点、目标任务要求推进建设。

一是工作责任要到位。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要求,严格落实项目挂钩领导、牵头单位、首席责任人及相关部门、业主单位责任,坚决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负责任、不敢负责行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工作效率要到位。要强化时间、节点意识,把握好项目节奏、步骤,主动沟通、主动协调,及时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三是要素保障要到位。本着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等资源的原则和“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环保一点”的要求,提高门槛,科学合理安排项目;按照安征迁“路线图”要求,加快推进征地、征林、收海工作;加快跟进立项、环评、用地、用林、用海等审批、报批工作,确保按照项目建设序时进度要求,及时足额提供要素保障。

四是项目服务要到位。市县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要主动配合、主动靠前服务;要按各自分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进合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推广容缺预审、并联会审,形成默契,提高效率;要充分认识重点项目存在困难问题的客观性、必然性,不惧怕、不回避矛盾问题,发挥好各自职能与力量,认真研究问题、用心解决问题。

朔州创新工作机制

强势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推行重点建设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市、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重大项目现场督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项目落地和建设。

二是落实 “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成立重大项目对口推进组。在市重大项目落地推进领导组统一领导下,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都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组,重点负责对中博会等签约的10亿元以上项目进行对接,为企业提供服务,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对口推进工作组定期召开项目进展分析会,研究并及时调整项目落地推进计划,定期开展项目进展联合巡查,促进项目落地。

三是建立市领导联系指导重点工程制度。所有签约项目都分解到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实行 “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市、县主要领导挂帅包点,行业主管部门 “一对一”帮扶。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紧密联系项目单位,协调完善项目前期和落地,并经常深入一线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创优项目落地和建设的外部环境。按照 “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市政务大厅推进审批、核准、备案流程优化,为重大项目落地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大幅度减少审批环节,着力构建 “并联审批”和“一条龙”服务机制,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涉项职能部门打破常规,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落实土地、环评、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千方百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融资贷款,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市政府对供地后未开工的项目及时发函沟通对接,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并要求各县区、各责任单位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项目落地和建设。

五是强化项目落地和建设督查考核。推行项目工作法,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县区、各个单位,落实到各级领导、具体责任人,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督查力度,严格责任考核,领导督查和考核督查相结合。

许昌三级联动

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民生项目真正惠民,按照“统一立项,上下联动”的原则,该市选定了包括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社会事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30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推行市、县、乡三级联动服务。

一是建设环境全时监控。把上述30个重大投资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网格化管理,由项目所在县(市、区)负责,定期走访摸排可能影响施工的问题,建立台账,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跟踪问效,限时办结,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建立突发事件市、县、乡三级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阻工事件发生,县(市、区)优化办在保证第一时间获知的前提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现场处置;重大事件及时向市优化办汇报,市、县、乡三级联动,快速高效解决。

三是群众利益优先保障。坚持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和群众利益保障两手抓、两手硬,坚决纠正制止项目单位扰民、损民等不规范建设行为,妥善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阻工扰工严肃查处。对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干扰重点项目建设,影响工程进度的,严肃责任追究。对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强买强卖、恶意阻工等干扰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依法严肃处理。

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已帮助30个重大投资项目协调解决手续办理、阻工扰工等问题12个,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项目建设和谐顺利推进。

邹城吹响大项目建设

集结号

“三位一体”层层包保大项目建设

对在建项目毫不放松,专人盯靠,定期调度,稳步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分包、有关部门负责、项目单位承办的“三位一体”责任制。分包领导扑下身子,定期蹲点调研,与项目实行“全天候”、“零距离”接触,定期调度,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区镇主要领导直接听取各分片包保领导的汇报,随时掌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为企业和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遇到的手续、资金、技术等各种困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区镇四十余个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优质“软环境”服务大项目建设

不断完善政策,着力优化“软环境”服务大项目建设,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全力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机制,完善落实要素保障制度,以最优的政策、最快的效率、最好的服务、最佳的环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督导调度,通报项目进度,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镇形成了项目建设争进度、比快慢的浓厚氛围。镇直职能部门全力配合、重点支持大项目建设,有力促进项目落地生根,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成为推进全镇加快内涵发展的“加速器”。

定点招商提速大项目建设

围绕铝型材、生物医药、机电装备、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园,实行驻地招商工作机制,紧盯广东、海南、上海、江浙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导向,选派专人驻地抓招商,“点对点”有效对接客商和项目,采取定任务、定待遇、定奖惩的措施。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