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3年
2013年

他山之石2013年10月28日第10期

发布时间:2014-01-13  |  浏览:
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的模式及实践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条道路该怎么走?各地新型而独特的城镇化道路探索,已经具备标本意义。
温州以市场化带动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模式
温州是全国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先行者,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发育较为成熟的地区,也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市场化的推动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走在全国的前列。
温州市率先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把以往的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城市化。政府明确提出了“谁投资,谁受益”和“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其具体做法是把城镇基础设施部分地商品化,推向市场。从公益型开发供给转向经营型生产供给,形成了“以路养路,以桥养桥,以电养电,以水养水”的自我积累、自我平衡、自我补偿的新机制。
由于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为依托,因而取决于企业向城镇转移的机制。在整个转移过程中,温州依靠的是市场机制,没有行政强制,政府充当支持和服务角色。具体地说,就是农民从企业发展要求出发,利用自己积累的资金,投资建设工业小区。企业成了城镇经济的主体,农民成为城镇的居民。
同时,温州积极开展各项小城镇综合改革,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按自愿有偿、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实行“一地一证”制,农民凭土地使用权证和承包合同,可以对土地实行出让、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流转活动。此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温州市率先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鼓励农民自理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自办企业发展。温州市的龙港镇,曾被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消除了对农民在户籍、择业、居住方面的歧视性政策,缩小了由于不同社会身份而形成的经济和社会差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深远和现实的重要意义。
成都的大城市带郊区发展模式
成都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缩影”的西部城市,于2004年率先开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践探索。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并允许其流转,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
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为了真正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成都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村土地由潜在的社会财富升华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资本。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城乡资源之间搭建市场化的互惠共享机制,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动市场和农民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和综合整治,实现了城乡发展的“双赢”。
嘉兴的新型城镇化实践
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的嘉兴,一直是城镇化的典型样本。10年前,嘉兴就将城乡一体化确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大战略”之一,并率先出台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使得嘉兴统筹城乡走在前列。对于城镇化的探索,嘉兴也已先行一步,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两分两换”为突破口,推进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统筹城乡走出城镇化的“嘉兴模式”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早在2007年,嘉兴就作出强镇扩权、积极培育现代新市镇的决策部署。2008年,嘉兴又启动“两分两换”,从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等多个方面探索体制突破之路,推进“城乡二元”真正转向“城乡一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嘉兴充分放权,鼓励各镇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魅力。秀洲区王店镇地处城乡接合部,在城镇化过程中,该镇通过传统产业凝聚集成效应,打造共生机制吸纳优质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厨卫电气、保温新材料和高端纺织这特征鲜明的四大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小城市,只会是一个空城。”这是王店镇党委书记周小明对过去城镇化的总结,更是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判断。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王店镇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脱颖而出,在起点上摆脱了小城市建设当中缺乏足够产业支撑的弊端,探索出通过产业集群优势促进经济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新路径。
转型升级探索新型城镇化
的“嘉兴之路”
对十八大报告进行深度解读,可以发现,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新”主要表现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这为嘉兴的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今年3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实施意见》,开始在全市部署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在小城市培育试点过程中,嘉兴按照“梯度培育、特色发展”的思路,通过推进试点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加快培育一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小城市,着力构筑一批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好、体制机制活、管理水平高的城市化发展新平台,着力走出一条彰显嘉兴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嘉兴新型城镇化之“新”,集中体现在小城市培育上。在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中,嘉兴给予了许多政策扶持,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化管理权限改革,“根据小城市经济社会管理需求,在保持镇级建制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通过委托、交办、延伸机构等方式和途径,逐步赋予试点镇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做到‘真放权、放实权’。”与此同时,通过优化小城市机构设置,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试点专项补助资金,进一步为小城市培育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在嘉兴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各镇也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海宁市长安镇紧邻杭州,与下沙无缝对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受到杭城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影响,吸引了一大批杭迁企业,为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该镇更是积极借力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契机,助力镇域经济转型发展。“围绕中心建设,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做了改革和调整,城市管理、行政审批、土地综合整治、财政等,都在朝着与小城市管理服务职能相适应的要求转变。”海宁市委常委、长安镇(高新区)党委书记许金夫表示,小城市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抓经济工程、抓社会管理、抓民生工程、抓生态改善,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作为中国家纺重镇,海宁市许村镇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着重突出‘机器换人’,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织机,今年到目前为止,家纺企业已引进各类高端织机200余台,更新力度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就是‘空间换地’,企业对整个厂房改造向空间要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就是政府引领做响海宁区域大品牌,企业打响自己的品牌,努力把海宁家纺集群的品牌打造成一个品牌的集群。”该镇党委书记朱伟强表示,通过集群产业的转型,将建设更高水平的“实力许村”、“宜居许村”、“和谐许村”,将其打造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小城市。
科学发展总结小城市培育
的“嘉兴实践”
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干部现代化。干部的现代化如何体现?在思想上、在理念上、在能力上……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向前发展,既需要实践探索,同时也需要理论指导。许多镇“一把手”运筹帷幄,超越乡镇的眼界,用城市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来谋划镇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嘉兴小城市培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在哪里?就是要从单纯的经济指标考核指向‘人’的宜居、宜业、宜乐。”海宁市袁花镇党委书记袁杰对该镇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做大高效农业、做强新兴产业、做优服务业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袁花结合城镇有机更新和现有产业特点,以政府性投资带动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改造提升。2012年,完成政府性投资7387万元;积极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民间资本投资现代服务业;完成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7家、“个转企”9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服务业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惠民。”袁杰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桐乡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宽阔笔直的马路,古色古香的街景,高低错落的绿化带……经过一年多改造,乌镇子夜路沿线面貌焕然一新,街边建筑与古镇景区交相辉映,成为桐乡市推进“三改一拆”工作的样板工程,接受了嘉兴“双推”活动的实地检验,这也是乌镇加快建设省级旅游实验区,推进“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工作,迈向新型城镇化之路中的得意之笔。
当下进行的“三改一拆”中,在做好“拆”文章的同时,如何绘就“改”的经典,颇费思量,不能让今天刚“改”的内容,成为明天“拆”的对象。桐乡以发展旅游业为指引,从打磨5A级景区的标准来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这是一个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抉择。
  新型城镇化之路,不只是华山一条路。以工业模式推进城镇化固然是路径之一,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当工厂向农村蔓延,农村生态保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诸多问题经受着考验。囿于知识文化水平层次较低的缺陷,许多失土农民游离于工厂之外,不能有效融入工业化进程中。以追求经济效益、发展效率为导向的工业化,并没有保护地域文化的原动力,破坏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失去了地域性特色,最终只会形成“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景象。
  从本质上说,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是一种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不强调把农民转移到大都市里,把农村变成大城市,也不是简单地转变户籍身份,让农民成为市民。而是要通过市场力量的激发引导,让农民就近脱离依附于土地的生产方式,就地改变生产生活状态,逐步转化为从事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的劳动者,并从中获得收益。这方面,旅游业具有天然的优势,是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最好驱动力。
  旅游业集传统与现代、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特征于一体,就业容量大、就业层次多、就业成本小,就业门槛相对较低,适合不同人群参与就业。以乌镇、西塘、周庄等古镇旅游景区为例,当地农民利用接近游客市场的便利,在家就近创业,通过经营农家乐,农副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生产销售,成为市场经营主体,逐步走上就近创业致富之路。
  随着新型就业方式的形成,一种城乡互补、利益整合、良性互动的生产方式逐步建立,现代服务业替代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后,农民不再依附于土地,土地流转、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空间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可以大大缓解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短缺局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空间,为“产镇融合”奠定基础。
在以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是大拆大建,彻底改变城镇原有的建筑面貌,摈弃传统农耕文明,割裂地域文脉的延续,而是以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标准,依托现有城镇的历史、文化、自然、建筑等资源禀赋,结合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城镇的规划布局,优化建筑物态形式,通过释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休闲景区。通过景区、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城镇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旅城一体”、“景镇融合”的发展模式,达到吸引外地游客,改善本地群众人居环境的目标。
牡丹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将城镇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将城镇化作为推进“四化并举”及“五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初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期间,省政府于莎燕副省长专程莅临该市调研,对该市统筹城乡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给予该市该项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将统筹城乡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工作列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组建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直30余家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牡丹江市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具有协调、督办、检查、指导等具体职能的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及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二、构建承载体系,丰富本市城镇化建设发展内涵
为实现城镇化建设的体系化和制度化,牡丹江市提出“1、5、18、100”的城镇化承载体系,即“做美1个中心城市、做大5个县城、做强个18个重点镇,做好1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点,初步构建起“一活、两变、三化”(激活农村生产要素;转变农民生产方式、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城乡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社会权利平等化)的黑龙江省山区半山区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去年以来,该市在中心城区、城关镇和中心镇共新建“幸福家园”农民居住小区18处,可吸纳农民7800户,通过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户籍、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农民等同于城市居民的待遇,妥善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三、坚持试点示范,以先进典型带动城镇化发展
在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牡丹江市按照“试点先行”的思路,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打造了9个不同类型的城乡统筹试点,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3种城镇化推进模式,包括以穆棱市“绥穆新城”为代表的运营城市、接“二”连“三”的产业带动模式;以阳明区“阳明新城”为代表的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市场运作模式;以海林市柴河镇与柴河林业局为代表的场县合作、局县互动的共建共享模式。经过近1年来的丰富和实践,3种模式操作不断完善,9个试点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并新涌现出穆棱市下城子镇保安村“村企共建”模式,宁安市响水小镇“两化”工程等一批新模式、新亮点。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城镇化建设内在活力
按照“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发展思路,结合“1、5、18、100”城镇化承载体系,该市出台了《关于支持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18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为建设重点,在项目、土地、财税、管理权等方面给予若干项政策支持,为加快推进该市城镇化建设探索经验、创出新路。在县(市)级层面,穆棱市出台了《农民转市民实施意见》,探索出农民用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的有效途径,八面通镇钟山村成为全市首个整村转户试点;林口县出台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针对农民转户进城,提出在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卫生、工商、税收、社保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丰富了该市城镇化改革实践的内容。
铁岭以“人的城镇化”
为核心建设新城
铁岭市在建设低碳生态宜居新城区进程中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探索产城融合式发展新路子,特别加强农民就业培训,让逾万名进城农民获得全新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变。
铁岭市新城区建设7年来,已累计完成投资270亿元,竣工和在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近千万平方米,新城区以生态和亲水为特色,成为北方新兴宜居城市,10万人口开始向新城聚集。
“‘人的城镇化’是铁岭新一轮城镇化的核心,铁岭新城的建设不仅使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而且改善了失地农民生活,为铁岭新一轮工业化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告诉记者,城镇化和新兴产业为铁岭新城1万多失地农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加速了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在新城建设中,铁岭市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失地青年农民的普惠制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今年以来,铁岭市还设立2000万元引导资金,促进新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大型连锁超市、粮油店、蔬菜店、水果店、理发店、干洗店等陆续引进开业,吸纳更多农民就业。在推进新城区建设同时,铁岭还先后建设专用车生产基地、东北物流城、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新格局,专用车生产基地已引进各类生产项目151个,成为吸纳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各类劳动力的重要就业基地。
营口一带三轴
打开城镇化新时空
一体化发展步入“融城时代”
营口市提出了“一带三轴”城市发展战略,打开了一座大城市的空间,架构了东西互动、全域发展的一体化框架。
2007年至2012年,营口新增城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56.6%提高到62.2%。沿着海岸线,营口已经摆开了老城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北海新区、开发区、仙人岛5个城市组团,一条绵延百里的城市带、产业带、生态带初具规模。 “三轴”则把沿海以东的营东新城、大石桥市、盖州市纳入一体化大城市框架中来。
与老城区“零距离”的营东新城呼之欲出,大石桥市区向东南发展,营大路、渤海大街东段连接大石桥市,这两条快速干道使营东新城和大石桥市之间十余公里的空间距离在时间上大大缩短,这两个区域和老城区将形成一条新的城市带,构成“三轴”的北部轴;中部轴上盖州城区与北海新区东进西扩;南部轴是开发区、熊岳镇和仙人岛,这里港口配套优势明显,集中了温泉旅游、海滨旅游的最优资源,在山、海、河之间构成三角辐射极。
营东新城规划建设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是老边区全域城市化的平台,由此实现10万农村人口进城。大石桥市正在规划建设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盖州市在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发展,二者都在以县城为核心,向乡镇辐射,到“十二五”末城市化率力争超过50%。
在南部轴线上的鲅鱼圈,早已高标准完成了268平方公里的城市总体规划。全长180公里、“六纵六横”的大路网体系竣工,使现有主城区、南部新区、熊岳区域、芦红区和北部望海新区形成一盘棋,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奠定了空间基础,全域城市化成为可能。
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正在为“一带三轴”架构的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集聚支撑“人的城镇化”
被征地农民摇身变成新市民。城镇化,光让农民进了城还不算,营口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实现从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捧上城里饭碗。
望儿山母亲节成功举办18届,温泉产业集聚化、高端化,熊岳输变电产业园去年揭牌。这个国内首家以输变电命名的专业园区,到2018年项目全部达产后园区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全域城市化稳步推进让城乡沸腾了起来,无数人摩拳擦掌,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搜寻着机会。工地上忙碌着不少本乡本土人,有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和观光农业,运输车队、修车的也全跟着起来了。
而与之毗邻的盖州市双台镇,也在大踏步向城市化迈进。这个“辽南温泉第一镇”,2010年被确定为营口市新市镇建设试点单位、沈阳经济区新市镇试点镇。该镇把开发建设分为四大块,一是依托靠近营口开发区、北海新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的区位优势,建立现代工业园;二是以温泉资源开发为主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三是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区;四是以农家院为主的农村生活体验和农产品采摘区。目前,温泉度假区已经被确定为省发展温泉旅游战略的重点区域,域内包括思拉堡温泉小镇、奕丰北方温泉城等温泉开发综合项目,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方特色休闲小镇。
北海新区依托电机产业园实现“中国电机产业之都”目标、支撑未来发展,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机产业及其配套产业,打造立足全国、面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集各系列门类电机研发、制造、检测、销售、集散于一体的电机产业基地,形成年产值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在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总投资为1080亿元的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百亿工厂、千亿企业、万亿集群,带来10万人以上就业,营口集中力量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态势和氛围正在这里形成……原住的农民不需离乡进城,实现在家门口就近转移、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
  迎来开放峰值的营口,已经发展成为商家必争的战略高地。去年,该市签约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22个,北方重工装备制造、沈鼓大型装备、忠旺铝业高精铝及加工材等一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16个,其中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9个,投资300亿元的五矿技改H钢、投资215亿元的天盛重工一期、投资100亿元的恒力聚酯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用工缺口应运而生,去年营口市新增实名制就业7.9万人。
一些农民能够去给大企业打工,同时商贸集聚又活了市镇,一些人迈进门槛较低的 “第三产业”当了小老板,完成了产业转移,而且更多的人流、物流和就业岗位随之而来。
营口市新建日最大供水能力为25万立方米的第六供水厂,为主城区、沿海产业基地和鲅鱼圈区供水。
换个地方更是换种幸福活法
正在加速全域城市化的老边区认为,不能让农民拎个筐就上楼,要让他们带着技术上岗。为此,老边区依托就业训练中心和乡镇、企业培训基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还开展了“万人大培训”工作,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就地就近为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培训一批、鉴定一批、发证一批、就业一批,实行一条龙服务。
与此同时,老边区选择好的地块建设回迁楼,并制定土地流转办法。动迁区域农村土地流转在农民自愿与村委会签订流转委托书的基础上,由村委会组织实行统一流转,并采取公开招标的流转办法。同时,根据承包地的收益情况,各项标准每年还要进行调整,增加“新市民”收入。
同样向全域城市化挺进的营口开发区,高档次建设十大社区,几年来投入10亿多元,进行了2000多万平方米的整体搬迁改造,高标准建设居民回迁小区18个,1.5万户居民喜迁新居。村头闲聊变成广场漫步,坐便取代蹲坑,大超市冲击小卖部,城镇化一改农村长期封闭、单调的生活状态,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营口将“老市民”、“新市民”、“新农民”三者幸福指数能否同步提升,看做衡量城镇化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书写好民生答卷。
保障房质量有保障。去年,营口市的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强力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301.2万平方米,今年又将建设92.6万平方米,着力构建覆盖城乡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营口的保障房建得和商品房一样好,在一个小区里,不仅从外观上分辨不出哪栋楼是保障房,哪栋楼是商品房,就是走到楼里看用料,也看不出二者的区别。营口的公租房配备有简单的家具和厨具,申请人可以拎包入住——安居才能乐业,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才能让更多人在城市扎根。
“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营口合理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以方便百姓就医。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13家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化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派出医护人员支援县级医院、县级中医院和15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医护人员下乡巡回医疗,让百姓就近看病。
去年营口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扩面新增7.6万人,工伤、失业等险种的保障标准全面提高,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今年,该市将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全面发力。
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口成为营口的新产业工人和“新市民”。各项优惠政策,让营口像块汇聚人流的海绵。 2008年至今,营口规模以上企业员工劳动报酬平均增长近1600元。 2007年该市即出台政策,放开了包括减免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收费、准予落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市居民子女就学享有同等待遇,加大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监管力度等优惠政策和细化要求。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精装修”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到底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中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熊岳虽是古城,却是典型的农村与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城镇。在改善环境方面,熊岳镇一直着墨甚重,这是去年该镇的一份公共财政支出清单:投资5.75亿元新修了30多公里城区道路,投资4.4亿元对熊岳河进行综合治理和景观带建设,投资1.2亿元扩建熊岳植物园,投资3000万元新修了中兴广场,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投资1500万元新建40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系统……走在熊岳的大街上,分不清哪里是城里,哪里是城外。街旁已无裸土,绿地、鲜花、行道树、园林小品之外,还有葡萄园、苹果园,园子的主人可能是农民,也可能是“城里人”。
发展与生态并非一对矛盾体。营口在城镇化建设上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用宜人营口践行“美丽中国”。
在营口老城区,站前区结合老城改造,北转向河打造“金湾银畔”;西市区则临河规划建设“卧龙湾”。
开发区正在把城市本身变成旅游风景,伴随着西部海滨风光旅游带、中部城市风貌旅游带、东部特色风情旅游带与熊岳河、二道河、红海河、沙河等的建设,山体与河景有效结合起来,开发区越来越俊俏,成为全省城区建设的一面旗帜。
在仙人岛,营口港仙人岛港区在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不毁一棵树”,为了保持仙人岛的生态原貌,该港区南防浪堤绕道修建。为此多建一公里,投资近亿元。
营口尽管有广阔的沿海陆域可供开发,却仍然保持着很强的节地意识。在产业基地,一年来已经对“久占不建,久拖不进”的项目进行土地置换90多万平方米,为锦冠钢铁物流、哈飞工业机电设备产业基地、科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科旺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提供优质建设用地。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走在全省前列,规范土地交易,集约节约用地,科学摆放项目,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至于“智慧营口”提法,则更多激发了人们对于城市未来的想象。据了解,营口将重点依托产业基地和渤海科技城,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城市化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以建设覆盖全市的光纤、高速3G网络为基础,实现政务、金融、企业、百姓生活等信息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