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2年
2012年

他山之石2012年3月20日第3期

发布时间:2012-03-23  |  浏览:

沿海城市以港航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随着今年下半年丹通高速公路通车、东北东部铁路贯通,丹东沿海与东北腹地的互动联通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我市发展港航经济面临新的重大机遇。看我国其他沿海城市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青岛创新“地主港”开发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港口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政企分开的“地主港”发展模式打破传统,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港口商业化趋势日益加强。美国纽约港、巴尔的摩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等世界著名港口均采用了“地主港”这种管理模式。

     港口的开发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主体,投资规模大、协调难度高、运作周期长,不是一个部门或企业能解决的。董家口港区作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开发模式至关重要。青岛市委、市政府,借鉴参考了世界“地主港”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结合国情和青岛实际,在强化政府管理和公司制管理两种形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融合起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青岛港口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即“政府主导、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地主港”模式。我们暂且称之为“董家口模式”。

     “政府主导”首先是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的运作体制。青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一级的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招商宣传,同时加强三方面主导。

      一是主导管理。一方面将规划、发改、国土、口岸、海洋、港航、海事、“一关三检”等20多个涉及港口发展的职能部门纳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统一协调相关行政资源,为港口发展提供软、硬环境支撑;另一方面与入港企业签订《管理公约》,在项目入驻、防止恶性竞争、服从港区管理、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等方面加以规范。

二是主导规划。指挥部主导编制港区总规、详规、城市、产业等规划和集疏运、疏港铁路、用地用海等专项规划,并做好各规划的衔接,为港区可持续性发展指明方向。

三是主导开发。港区内道路管网、防波堤、航道、雷达导航等重要公共系统均由指挥部主导开发建设,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港区开发建设,不但减轻了企业投资压力,还提高了基础设施配套的统一性和全局性。

港口开发市场化运作

“公司市场化运作”首先是成立了一个真正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主导的港口公共服务企业——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公司,通过开展三方面工作搭建起港口市场化运作平台。

通过开展土地运作,明确了港投集团土地开发主体地位,新开发土地及土地升值收益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入公司用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滚动开发,通过土地运作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积累建设资金目的。

通过开展资本运作,一方面依托政府信誉,争取“银团”贷款支持,另一方面港区内土地、海域使用金、各项税费、港口规费等地方收益部分作为公司资本金用于开发建设,形成资金良性循环。

通过开展项目运作,港投集团通过参股、控股项目等方式分担政府投资压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则采用BT、BOT等多种方式,借助市场和民间资本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此外在开发建设初期,董家口港区指挥部办公室与港投集团合署办公的体制设计是青岛港口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不但发挥了政府和企业各自优势,而且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即通过合署办公真正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

董家口港区通过初期实践验证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和可操作性,已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并被列为全国首个“地主港”的创新试点。

先导性项目加快推进

在创新的港区建设模式之下,高效的运作和快速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国内外投资商信心倍增。已经入驻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区的5大先导性项目在2010年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一枢纽两中心”的规划与定位,港区对入驻项目进行了战略性选择,确定了大宗散货区与液体化工品区5个先导项目,这些先导项目在2010年陆续开工。

两大40万吨级矿石码头2010年内全部开工建设,首个项目于当年年底具备简易运营条件。码头建成后实现胶州湾内矿石业务向董家口港区的转移,其在胶州湾内9000万吨的矿石吞吐量足以保证该项目的运量需求。码头建成后主要承担部分散货业务,以及辐射日韩和国内周边港口的矿石中转业务,每年可至少保障2000万吨铁矿石运量。

截至去年8月,港区已入驻和拟入驻招商项目19个,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其中有7家是世界500强企业。这些大项目作为骨干业务带动发展,形成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与能源储运中心的雏形。实践证明,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发模式是港区开发初期最有效的运作体制,为全国港口开发建设提供了现实经验。

宁波构建港航物流大平台

在众多物流商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运输方案,并借助现代信息和金融手段,客户就可以通过“公、铁、空、海”等多种运输方式,将货物送到目的地……有“第三代港口典范”之称的荷兰鹿特丹港创造的现代物流模式,即将在宁波变成现实。

在宁波东部新城,一个港航服务功能区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几年,这里将崛起海港通关、航运服务、物流信息、船舶经纪、国际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港航物流将变得更为便捷。

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宁波——舟山港及其依托的城市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按照这一定位,宁波要围绕“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以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服务支撑系统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努力为浙江、华东乃至全国经济建设服务。

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金坤眼里,“港通天下”的宁波拥有良好的现代港口物流条件。这里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集装箱远洋干线达到122条,20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排名跃升至国内第三,跻身世界前6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均已落户宁波。

令人瞩目的还有,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国内举足轻重。由14个交易中心组成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2010年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

宁波市发改委的资料显示,未来几年,宁波将按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重点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213”高速交通圈。

宁波已经确定重点扶持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洋培训等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租赁、金融仓储、航运结算、航运保险等航运金融服务,探索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同时发挥电子口岸功能,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应用水平,扶持发展物联网,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

宁波正在加快建设铁矿石、进口煤炭两个交易平台,完善营销网络体系,努力形成若干个在长三角、全国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

舟山港航经济实现新突破

突破一:港航经济转型升级

从渔港码头,到国际知名大港,到参与国际航运竞争,再到港口一体化……纵观这一发展轨迹,港口成为撬动舟山千岛新城发展的支点,成为驱动这座海滨之城奔跑的引擎。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决策,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总战略,港航物流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建设好港口、做大做强产业,一直是该市港航业发展的主基调,然而,充分发挥港口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加快港航业转型升级更是港航的发展方向。

作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结晶”,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于2010年7月投产,实现了舟山集装箱泊位零的突破,也标志着舟山港口中转、储运的货种,在原先油品、矿砂、煤炭、粮油等大宗货物基础上,又添新内容。不仅体现在货种结构上,舟山港航的运力结构、集疏运体系、投资结构、产业链结构都有了全新突破。舟山港航经济发展不再是原先的“小打小闹”,港航发展思路站位全球视野,规划讲究顶层设计,开发建设贯穿科学发展,港航服务管理全面现代化,港航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舟山港航全面升级。

油品、矿砂、煤炭和粮油等大宗货物转运,使舟山港域确立了在中国东部沿海的龙头地位,港口、海运、物流互动促进的港航产业链已逐步形成,船代、货代等口岸业务不断拓展,商品贸易、金融保险、后勤保障等港区关联服务业正在起步。港航经济已成为舟山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突破二:本土企业有了主动权

去年5月27日,舟山港务集团与沙钢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继续合作,加快实施老塘山五期后续建设。同时,双方还就岱山鼠浪湖矿砂中转项目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并就合作组建航运企业和建设钢材物流基地的有关事宜,形成了合作框架性意见。

这是舟山本土企业参与开发建设舟山港航项目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舟山港航经济最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舟山本土企业参与到港航发展当中,尤其是由本土企业参股的老塘山三期、五期项目以及岱山鼠浪湖矿砂中转等项目的全面推进,实现了舟山港域公共码头数量的新突破。

目前,舟山港域公共码头占全市港口码头的15%,其中,包括在建的万吨级公共码头6个。

公共码头就如开放式公园,功能利用率高,资源价值能够集中体现,能给当地带来直接、长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共码头比例扩大,意味着舟山不再单纯依靠外来企业、货主开发本土港航资源。不断成熟壮大的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到本土港航开发建设,使舟山人对舟山核心港口资源控制有了主动性,有了话语权。公共码头今后还应增加。”一位专家说。

近年来,为顺应港航发展新形势、新需求,该市政府出台了航运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各航运企业主动调整船型,并通过合作经营实现共赢,还积极抢攻欧洲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舟山航运企业拓展由港入航产业链,提高了港口配套服务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港航联动后劲强大。

港口要发展,项目是支撑。近五年来,围绕港航物流类和大宗商品贸易类项目,舟山招商引资的态势也发生了巨变。如今,舟山港航的合作对象直接瞄准了中字头大型国企、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大型港口贸易服务商等国内外一流企业,按照深水深用、良港优用原则,加快推进重点港口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港口规模。

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共引进港口、物流大型项目25个,引进投资200亿元以上。 2011年舟山港航招商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4.3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0.24亿元人民币,均超出预定指标400%。

突破三:向国际物流岛阔步挺进

衡量一个港口是否为世界级大港,不仅要看其吞吐总量,还要看其在全球物流链中的地位。就此而言,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今年新年之际开业,无疑是舟山港航经济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中,“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是最重要内容。而建设国际物流岛,关键在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核心在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目前,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主要有船用油、电解镍等。今后,还将增加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能源、农林等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

专家认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舟山群岛新区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水到渠成的选择。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核心建设国际物流岛,打造国际性大宗商品综合交易、结算和定价中心,有助于大港变身强港,可以切实提高我国大宗商品储备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上的话语权,同时实现与周边港口的优势互补、错位竞争。

该交易中心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今后新增的物流、贸易等功能将带动舟山港向第二代、第三代港口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辐射能力,使舟山的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到2015年实现交易额2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交易额5000亿元,成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性大宗商品综合交易、结算和定价中心。

交易中心的成立,意味着依托集散发展集聚,依托储备发展交易,舟山依托港口物流发展实现了增值效应零的突破,这必将有力推动舟山港航物流业的新一轮大发展,对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将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目前,港航综合服务集聚区、海陆联动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的建设稳步推进。新区建设为舟山海洋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吹响了集结号,而现代港口物流业承担着成为该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使命。面对宏伟的发展蓝图,港航无疑是新区建设的主战场。

围绕新区建设的新要求,舟山港航将积极打造国际物流岛和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亚太地区主要的国际性枢纽港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大宗商品物流基地)的要求,重点提升完善舟山港口发展定位;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珠海通过港口寻求新发展

去年7月,以珠海港为发起单位的“西江联盟”西江发展智库峰会在珠海举行,同时,总投资金额达百亿元的珠海港集团10个重大项目也集中签约。

此次珠海港集团集中签约的10个重大项目分别是:大型干散货码头仓储项目、中海油气电项目、中化化肥进出口基地项目、梧州大漓口码头项目、华润水泥物流园项目、省金属材料公司钢材物流园合作项目、冻品物流园项目、中国外运广东公司战略合作项目、珠江船务战略合作项目、中谷新良战略合作项目。

珠江航务管理局任建华副局长指出,共商西江流域港航合作发展大计,对于实施港航带动区域经济战略,充分发挥各港口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带动西江流域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去年上半年,经珠海港中转货物已突破300万吨,西江流域已经初步形成以建材、集装箱、粮食、煤炭为基础的江海联运模式,西江流域的物流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西江港口联盟和“西江战略”的实施,已经或正在为珠海港赢得更大的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大货主合作模式的有效探索,为国际国内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珠海港自我评估,正加速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珠海市市长钟世坚道破了珠海通过港口寻求发展的雄心:促进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加强港口合作,是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的强力引擎。打造西江门户城市是珠海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选择。珠海将重点做好构建西江江海联运体系工作,在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扮演好门户的角色。

烟台将向自由港发展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烟台市港航建设总投资约260亿元,将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特色突出的国际贸易交易中心、高效便捷的航运服务中心和产业聚集的大型临港产业集群。

烟台港口向“自由港”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全力构建环黄渤海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型枢纽港,推动烟台港口向‘自由港’发展,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特色突出的国际贸易交易中心、高效便捷的航运服务中心和产业聚集的大型临港产业集群。”提及未来烟台的港航发展,烟台市港航管理局局长杜福堂如是说。

根据规划目标,2015年,烟台市将基本建成以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为核心港区,莱州港区为黄河三角洲重点港区。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万TEU,其中烟台港集团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加快建设北方沿海航运大市,全市从事国际、国内运输船舶达到210艘,150万载重吨,2万客位,5万TEU;临港产业收入达到9500亿元。

202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将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TEU,全面建成东北亚现代化枢纽大港,努力构建连接华东与东北、中国与日韩的海陆联运大通道战略性节点及贯通东西的新亚欧大陆桥北桥头堡,“自由港”实现重大突破。

六大体系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以大型深水码头和配套港口公用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港口结构,加快港口转型升级,重点建设港口六大体系,全面提升十大港区基础设施水平。”杜福堂介绍,“港口六大体系建设”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所谓六大体系,分别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出港和北方油品交割基地”、“中国北方重要的矿石进口港和渤海湾贸易矿石接转港”、“中国北方混配煤基地港”、“远洋、近洋干线港和内贸基地港”、“全省粮油中转、加工基地和长江以北木材加工、中转集散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客滚运输港和海上旅游基地”。另外,港区基础设施也将陆续加以完善。

乘坐邮轮出海指日可待

按照规划,烟台市将调整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扶持培育航运龙头企业,积极开辟远洋、客滚、旅游航线。

在“十二五”期间,烟台市将鼓励、扶持大型船公司建造邮轮,或引进大型邮轮公司,开辟青岛、天津、大连、上海以及日、韩、欧美等远距离海上邮轮航线,争取芝罘湾港区成为邮轮停靠港或邮轮母港,打造“中国北方维多利亚湾”;积极发展旅游观光船、游艇等旅游船舶,开辟烟台市至崆峒岛、蓬莱、长岛、养马岛、威海等地的海上旅游航线;开发“海岛游”、“海上休闲观光游”、“海上会议游”、“海上垂钓游”等;利用天然港湾条件,规划建设水上游乐场所、体育运动场所,开发“海上体育运动游”;规划建设游艇基地和游艇俱乐部,鼓励发展游艇产业。杜福堂说:“另外,还要开辟远洋集装箱航线,尤其是美西、欧洲等地的远洋航线。”

威海港航 “十二五”吞吐量破亿

“十二五”期间,威海港航将投资118亿元,新增码头泊位44个,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力争突破亿吨。港航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适度超前发展原则,以大港航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快港航基础建设,扩大港航发展规模,加快港航发展速度,进一步拓展对韩海上运输主通道,继续巩固东北亚国际客运中心地位,全力打造港航物流平台,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拉伸港航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满足全市蓝色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重点抓好大型石油码头、集装箱专用码头、大型客运码头、邮轮游艇码头、航道防波堤和陆岛交通码头建设,计划总投资118亿元,新增码头泊位44个,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新增通过能力8669万吨。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完成8000万吨,力争突破亿吨;集装箱完成吞吐量120万标箱,力争达到150万标箱。

建立港口企业与物流企业、航运企业联动机制,发展临港产业和大型物流基地。在继续建设“六大物流园区”基础上,物流项目向纵深拓展,计划新增大型物流园区2到3个,在鲁西或晋、豫、陕等地发展1到2个“无水港”。

扩大船舶运力,增加国外航线。发展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货运船舶及先进豪华型客运船舶,发展游艇产业。到2015年,大型货运船舶发展到120艘60万载重吨,客船、旅游船、游艇发展到50艘10000客位,新增威海至大连大型豪华客滚船1艘;在继续加强国内运输的基础上扩大国际运输,计划新增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货、全集航线6条。

此外,全面推进港航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连接各港口作业现场、重点水运船舶的视频监控系统;利用互联网络,完成网上申报、审批系统;结合航运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港航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港航联动、港区联动、港企联动和“一站式”通关的无缝连接。

潍坊助推港航经济腾飞

潍坊占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合一”的功能优势,依托潍坊港,潍坊正大力发展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加快滨海物流园区建设,去年潍坊港3个万吨级码头投产,港口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极大提升,到2015年潍坊辖区港口吞吐能力将突破6000万吨。

针对潍坊港船舶靠泊艘次及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的情况,潍坊海事部门以蓝色经济为引领,推出“四零四办”服务举措(与行政相对人零距离,业务办理零差错,船舶在港零待时,行政执法零投诉;常规业务立即办,特殊业务上门办,专项业务预约办,行政审批公开办)和17项服务承诺:船舶安全检查40分钟、现场监督检查15分钟内完成;手续齐备情况下,船舶签证在5分钟内完成;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凡申请手续齐备的,海事行政许可实行限时办结,危险货物申报审批4小时内、船舶短期定期签证4小时内、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3个工作日内、船员开班报备审查4小时内完成;推行首问负责制,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不允许对行政相对人说“不”;严格落实海事执法“十不准”……

潍坊海事部门优化港口通航环境,全力支持海上运输业发展,合理部署,多措并举,动静结合,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和科学监管,推动了辖区港航经济的快速发展。

锦州海岸线舞起蓝色经济带

锦州最大的优势在于海,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也均聚焦于海,因此,沿海成了锦州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一港双区”、“双亿吨大港”,锦州港的大手笔规划建设撬动了锦州沿海经济带这条巨龙的龙头;而包括开发区、龙栖湾新区、大有经济区、建业经济区这“四区”的快速发展,则让龙身随着海风舞动。

在锦州沿海经济带“出形象、上水平”的总体发展基调下,所有人都在翘首企盼,融合了“一港四区”的这条蓝色经济带舞出豪情、舞出奇迹。

五颗珍珠一线穿。百余公里的海岸线犹如一条丝线,将锦州港、开发区、龙栖湾新区、大有经济区、建业经济区这五颗闪亮珍珠穿在一起,让整个锦州湾变得熠熠生辉。

这“一港四区”在锦州沿海形成的蓝色经济带,不仅成为外来资金涌入的洼地,而且成为牵动锦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作为沿海、城区、县域这三大板块中的重要一部分,锦州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沿海实现新突破。

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才有源源不断的产出。锦州港在进一步加大西部海域开发力度,继续推进中电投、华润等煤炭专业码头建设的同时,在“一港双区”这个大的规划框架下,对另一个港区——龙栖湾港区同样加大力度。今年,龙栖湾港区将推进北港池东岸通用泊位、3万吨级航道以及防波堤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两个通用泊位建设,以尽早形成“一港双区”、“双亿吨大港”的新格局。

在锦州这条蓝色的经济带上,迸发光彩的不单单是锦州港。作为2013年的一场国际盛会,在龙栖湾新区举行的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将在“城市与海、和谐未来”这个大主题下精彩绽放。把海洋与园林完美结合,创造多个世界第一的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让锦州这条蓝色经济带舞动得更加绚烂夺目。

“出形象、上水平”成为锦州沿海经济带新一年的总体发展基调,而“抓项目”成了今年锦州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主打词。结合“产业集群、基础设施、文化旅游”这三大方面,已经拥有了“国字号”头衔的锦州开发区握紧拳头、攒足了劲,在项目上大做文章。依靠港口优势,开发区的石化工业园、冶金和制造园、食品加工物流园这三大工业园区在项目的拉动下今年将有新进展。投入数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大笔架山旅游休闲度假岛建设,都会让整个开发区风生水起。

龙栖湾在今年也“一切围着项目转”。找项目、抓项目、落项目,在龙栖湾新区“项目年”里,这些均被列入工作的重要范畴。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原则,龙栖湾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项目推进责任制。

集合了多个明确定位的建业经济区正在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枢纽,渤海湾北岸重要的临空、临港产业基地,锦州沿海经济带的生产服务中心,这些定位将让建业经济区在“十二五”末期取得耀眼成就:锦州湾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行,航空物流城初具规模;经济增长快于全市、对外开放先于全市、人均收入高于全市、生态环境优于全市,成为锦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带。蔚蓝色的大海,给予了锦州诸多发展机遇。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