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2年
2012年

他山之石2012年11月27日第11期

发布时间:2013-01-28  |  浏览:

打造辽宁第三大金融区域可借鉴的经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地区发展的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是几乎所有现代化大城市的美好向往。丹东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积极打造除沈阳、大连外的辽宁省第三大金融区域”,这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在这一战略中,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十分必要。

牡丹江向金融集聚的

区域金融中心大步迈进

      近年来,牡丹江的金融创新涌现不少亮点,思路之活、力度之大在同等地级市中表现抢眼。未来一个时期,该市将如何放大创新效应,进一步提升金融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实现金融工作和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勾画金融中心美好蓝图

      放眼牡丹江周边的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诸多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勾画金融中心蓝图。牡丹江,如何从错位竞争中脱颖而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该市发改委专业人士认为,一个区域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并辐射周边,关键要看经济实力,看是否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成长性。近年来牡丹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证明了其发展潜力,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热点地区从沿海向沿边转移,牡丹江的后发优势将更加明显。

立足黑龙江,辐射周边,牡丹江“找准了方向”,抓住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加快吸引金融机构集聚。一批批专业人马“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举办论坛或研讨会等方式,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引进域外银行、证券机构进驻牡丹江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小额贷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的设立,一个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形成。

       专业人士指出,对牡丹江来说,当前需要尽可能多地引入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像“搭积木”一样逐步构建完善金融体系。这个“搭积木”的过程,不只是空间上的集聚,更包括彼此关系上的衔接、配套服务业的完善、秩序的建立和规范。牡丹江市已初步形成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样化金融体系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

金融创新是关键

      “金融机构的到来,是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第一步,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地方经济给金融产业带来什么样的空间,这是区域金融中心成功的关键所在。”龙江银行牡丹江分行党委书记刘文霞如是说。

“首先要在金融理念上创新。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有效运用金融工具,通过经常性的金融知识培训、常态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多方面的成功融资案例引导,不断拓展干部、金融业职工和企业家的视野,更新他们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全市上下发展需要金融、发展现代产业需要现代金融的意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来参与金融、支持金融、发展金融。”刘文霞建议牡丹江市要把金融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培育,作为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来打造。要抓住政策、环境、服务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引进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重点发展高效率的银行业、广覆盖的保险业、有竞争力的证券业、充满活力的担保、中介服务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牡丹江市还应在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创新多元融资模式、加快企业上市、激活民间资本、吸引域外资金等方面创新突破。该市“五城建设”很多方面的投资领域,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也基本吻合,希望政银企等各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牡丹江市的相关项目上,更好地提升金融投资的价值。

       当然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还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把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真诚对待金融机构,主动服务金融发展,不断完善扶持和引进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积极打造金融政策“洼地”。要加强诚信社会建设,营造“政府筑诚信、企业守信用、公民讲信誉”的良好氛围,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贡献突出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打造经济合作区域龙头

      金融资源的集成,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首先是经济能成为区域龙头,这样金融资源、金融平台就自然向牡丹江聚集。

      牡丹江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于东北东部地区的中心位置,无论省内的粮食、煤炭、木材等原料“南运”,还是沿海地区的化工原料、轻工产品、钢材等大宗商品“北上”,都需要在该市中转或分拨。同时,牡丹江市有两条铁路干线贯穿全境,两条国道、两条省道纵横交错,空中开通了10余条国内航线和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线,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牡丹江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交通条件,为构建服务东三省、辐射东北亚的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转站创造了条件。

当前国内市场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需求呈现不断增长势头,企业对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肥的需求不断增加。与牡丹江市毗邻的俄远东地区石油、木材、煤炭等能源资源富集,有充足的供给能力。借助中煤焦化、炼油厂、大亚木业、大自然木业等重点企业,该市与省内东部煤电化城市、俄远东地区的资源能源合作的前景广阔。打造省内煤电化城市和海外能源原材料两大合作基地,依托牡丹江市现有的煤化工产业基础,衔接周边的煤电化城市,加快推进百万吨焦化、煤炭采掘配套设备等一批产业项目合作。联手省内东南部城市参与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森林、金属矿等战略资源开发,不断扩大纸浆、矿产、石化、渔业等领域的投资规模。

       加快产业对接和互动是牡丹江市融入东南部区域合作的关键。以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的园区为重点,着力突破体制、土地、融资三大制约,加速推进园区基础建设、功能配置“双提速”,全面提升园区集聚企业、承载项目、吸引投资的能力。强化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指导,布局疏导,特色引导,促进项目按园区功能及产业布局定位、定向发展,辟建医药产业园、中俄信息产业园等各类专业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定位科学、集聚发展的园区框架。

      同时,牡丹江市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提升与兄弟城市的合作规模和层次,在经贸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联动发展,加快牡丹江市融入省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循环。发挥牡丹江市对俄合作的人脉渠道,与兄弟城市联手开拓俄罗斯市场,引进轻工、纺织、食品、日用消费品等加工项目,吸引东南部城市开发设计和建筑施工企业,赴俄开展建筑工程承包和工程技术合作。

      在此基础上,牡丹江市要加强与全省东南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推进企业交易结算资金在东南部城市及全省范围内快速流动。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优势,深化牡丹江市在全省东南部地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的参与度。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牡丹江加强与周边兄弟城市合作提供了地缘优势。当前牡丹江金融机构集聚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无疑给牡丹江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也赋予了牡丹江新的历史重任。

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创新中“破茧化蝶”

      近年来,大连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在创新中不断提速,见证着大连跨越式发展的脚步,收获着“破茧化蝶”般的美丽。

      在创新中,大连金融总部的辐射功能不断强化——大连银行、大通证券、百年人寿等纷纷加速在全国布局;全市18家金融总部股本增加1.75倍,新设异地分支机构81家;法人总部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提升了对内吸纳和对外辐射功能。

     在创新中,金融功能区加速崛起——星海湾金融城一期项目期货大厦、诺德大厦和二期项目银行大厦投入使用,二期其他4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三期8个项目全部开工;中山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金融服务区”,7个金融项目在东港落地;高新园区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已有美国花旗数据处理等20家机构入驻;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金融服务基地将打造中国北方高端金融“十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区”。

在创新中,大连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舞台上长袖善舞——大商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步伐加快;4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也不断为大连板块书写新的传奇。

创新,让大连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突破8500亿元;创新,让大连金融业始终保持领跑者姿态,金融发展指标在东北居首。

大连金融业发展空间更令人期待:国务院出台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研究推进大连金融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意味着大连将向金融业改革创新的深水区进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为例,金融创新让花园口经济肌体“气血”充盈。

花园口经济区紧紧围绕金融建设和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两条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在高水平上实现了新跨越。截至目前,全区已注册金融企业57户,其中,投资类金融企业14户,咨询服务类金融企业34户,担保类金融企业6户,小额贷款类金融企业2户,融资租赁类企业1户,总资产达60.9亿元。

2012年4月13日,花园口成为“辽宁省金融创新实验区”。省领导评价“花园口的金融创新工作是个创新、创举,走在了全省前列”。

花园口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呈发表示:“金融创新工作为花园口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沛的资金支持,解决了高科技成长型企业面临的周期长、成本大的资金瓶颈,使花园口的开发建设充满了活力和后劲。”

激活“蓝色沉睡资产”

城市建设离不开资金保障。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花园口经济区创新思维,推行项目融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成立投资公司,抵押15平方公里养殖用海使用权,获得国家开发银行50亿元贷款,激活了“蓝色沉睡资产”。

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会军介绍,2010年,花园口经济区以养殖用海使用权评估价值作为注册资本金,成立大连海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并以其海域为抵押物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的50亿元贷款主要用于经济区南部核心区填海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填海形成的土地出让收益将作为还款来源,实现借、用、还一体化。

资料显示,此次的融资工作,在大连地区乃至全国呈现出四个第一的特点:一是在目前国家调整金融政策,融资工作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成功获得国家开行50亿元贷款,在大连地区的“十二五”初期属于第一;第二个特点是单个项目融资规模达到50亿元,在大连地区属于第一;第三个特点是以养殖用海转换成建设用海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在全国属于第一;第四个特点是以养殖用海使用权评估价值作为企业注册资本金,在全国属于第一。

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资金需求,近年来,花园口经济区注入资金32亿元,成立了花园口投资有限公司、大连海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花园口海创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三家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经济发展融资100多亿元。

注入新鲜“金融血液”

花园口经济区成立伊始,就将金融招商作为招商工作的重头戏,通过引进大量金融企业,带动大量资金、先进理念、优秀人才的集聚,为经济区发展输血造血。

2010年10月,花园口注资5000万元与香港世铭合资成立大连花园口世铭创业投资合作企业,成为该市最早成立中外合作股权基金的新区。结合经济区的产业定位,世铭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领域为具有成长潜力的未上市成长型企业,投资集中于与低碳环保生产生活相关的环保、清洁能源、

消费品、新材料,创新型制造及其相

关行业。

作为花园口成长中的高新企业代表,大连丽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大连百利天华药业,已被世铭创投企业选为首批投资合作伙伴并签订合作协议。两家企业将分别获得2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并带动企业投资1亿元,同时将在规范运行的基础上,加速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市场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创业板上市。2011年1月,世铭创业投资合作企业向世纪互联投资300万美元,4月21日世纪互联完成上市工作。目前,世铭创业投资运行良好,截至今年4月末,世铭创业投资收益率达276%。世铭创业投资合作企业的成功运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业绩得到大连市金融发展局的好评。

几年来,花园口经济区先后引进大连德朋元孚担保有限公司等25户企业落户园区,资金总额14.6亿元;多次组织赴港、赴台境外专题招商活动,引进香港昌兴投资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落户园区,资金总额13.5亿元。

密织全方位服务网络

大连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于今年初落户花园口。公司经理介绍,由于新厂房尚未建起,又有订单在握,经济区为其提供了两栋孵化厂房,目前公司的生产和建设正同时进行,新厂房落成前企业可一直在孵化厂房内组织生产。

为了给入驻企业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花园口经济区制定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发展的暂行意见》。对企业产品获得国家级以上荣誉或填补国内外空白、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高新技术重大项目由区财政给予投资补助,每个企业最高补助达2000万元;对获得市级以上政府资金补助的项目,园区同步给予1∶1的配套支持;对新材料项目实现的固定资产投资给予15%的补贴;为新材料项目提供土地优惠;为龙头项目代建厂房,以区投资公司的名义用土地和厂房作价入股。与此同时,花园口广泛搭建融资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实行“投、贷、保、引”一体化的立体服务,单笔融资额可以达到3000万元,融资的利率按国家基本利率执行。目前,平台运行平稳,首笔贷款已经给企业发放到位。

优质的金融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青睐,推动区域总部经济实现新突破。今年一季度,全区在库贸易类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80%,实现销售额60亿元,同比增长131%。煤炭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市场、金融投资结算市场、医疗器械结算市场、汽车及配件结算市场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市场正在形成,区域总部经济已成为全区招商引资和税收增长的重要支柱。

妙棋一招,满盘活。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畅通了花园口的经济发展“血脉”,充盈了经济肌体的“气血”,为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沈阳金融创新

锻造全面振兴核心引擎

将沈阳定位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是国家完善金融中心布局、加速沈阳经济区崛起、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交给辽宁省和沈阳市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主体,开展国家级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带动整个东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推动金融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是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要交的是一份国家答卷。”重任在肩,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致力创新,锐意开拓,不懈前行,以优化金融生态为突破口,以构建产业链金融为着力点,用金融创新力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增长时代。

突破口:打造中国金融生态优化典范品牌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没有金融的支持,产业的生态就无法形成;没有生态的产业,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沙漠里的孤树。”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刘岩这样生动地诠释金融与其他业态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构筑好和谐的金融生态、发展起健康繁荣的相关产业,才能为未来发展及时‘补血’。”

优化金融生态,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占据两个之“最”:全国最早提出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区域金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国最早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的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实践内容开展综合试验。

以2010年4月6日、2011年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框架方案》、《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标志,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建设有了更为科学、清晰的路径和模式:以国家优化金融生态试验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建设金融中心绝不仅仅是吸引金融机构集聚这么简单,仅有这些金融机构,能单独完成的金融业务其实相当有限。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决策层早谙此理,一系列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深层次革新在开发区陆续推行、持续推进并逐渐完善。

把产业成长所植“根”的生态环境打造作为工作重点,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向开发区集聚。今年6月,《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促进金融产业发展鼓励政策》正式实施,该政策将鼓励受益范围扩展至金融租赁、证券期货、信托投资、企业财务、资产管理、货币经纪、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企业,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股权、商品等金融要素市场的发展建设。与此同时,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高标准地实施规划建设,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载体建设和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聚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让落户开发区的金融企业和总部企业能够安心发展、快速发展。

着力点:培育创新实效的产业链金融

作为以工业为突出代表的产业基地,沈阳金融业属于典型的产业金融,如何让金融企业更多、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是沈阳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必须破解的命题。

今年6月挂牌成立的“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管理中心”就是构建产业链金融的一个探索和典型案例。通过这个生产企业与银行形成的联合体,在产业链上游采取保理业务、下游采取金融租赁业务、中间采取理财业务,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链金融模式,一方面缓解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饥渴、推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银行的信贷规模、降低了信贷风险,实现金融机构与生产企业的发展双赢。沈阳市金融办副主任宣安东介绍,目前,沈阳区域内的银行可提供的为企业服务的创新金融产品达到116种,针对3次产业链需求的融资方式达到28种。

在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区沈阳商贸开发区,这样富有实效的金融创新更是加紧推进。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晓东看来,通过金融服务品种的创新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打造为振兴所需、独具特色的产业链金融,促进各类产品的更新改造、换代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实践,正是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题中应有之意。

为此,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正加紧建设“一个基地、五大体系、八大中心”:即区域总部基地;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空间体系、人才体系;区域金融管理中心、区域金融创新中心、区域资金聚集中心、区域金融交易中心、区域支付结算中心、区域金融信息中心、区域商贸中心、区域金融人才中心——全面发挥金融中心的核心辐射作用。

温州金改:县(市)、区

各有分工优势互补

金改启动以来,温州金改不断向下延伸,温州三区两市六县围绕金改各有明确分工,互相错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动作频频,共同构筑了温州金融发展格局,金改成效逐步显现。

金改启动后,温州立即开始着手规划布局各县(市、区)金融功能,如鹿城区以发展总部金融机构为主,打造温州金融聚集区和民间财富管理服务中心;龙湾区以发展多元化金融平台为主,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和民间资本高地;苍南以对台经贸合作金融服务和发展地方金融组织为主,打造对台经贸合作金融服务集聚区、良好金融生态示范区、金融印刷服务中心等具有苍南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瑞安以发展地方金融组织为主,打造新型金融组织发展示范区和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先行区;平阳则以发展地方金融组织为主,打造新型金融组织发展示范区,浙南乃至闽北的区内金融集聚区和区域财富中心。

各县(市、区)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有条不紊推进金改。鹿城和瓯海率先开始金融改革的探索,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金改启动之前即开始试营业,紧接着,位于鹿城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开业。龙湾率先推出科技保险、中小企业私募债和排污权等创新产品,苍南成立了首家县域金改研究基地,将“对接海西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作为首个研究课题研究对接海西发展特色区域金融。瑞安则在深化金融组织创新资本市场、加速建设资本市场等工作上积极推进。

鹿城:金融集聚主城区

鹿城以金融集聚的主城区为“硬实力”,打造金融总部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服务中心。滨江商务区CBD核心金融功能区、市区车站大道金融产品零售和金融服务交易街,这些显著的区位优势,成为鹿城打造金融核心平台的“支撑点”。鹿城金融广场顺势推出,占地1015亩,将用2年时间打造成为温州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改革试验基地。

龙湾: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城”

龙湾举起了“科技金融”的特色旗帜,着力打造“科技金融之城”,把资金逐渐引导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借助科技和金融的力量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以三大功能区平台为支撑,谋划三大金融发展体系,即在高新区布局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在城市中心区布局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空港新区布局科技金融产业体系,共同承接科技与金融实体项目落地,为创新成果提供发展空间。

苍南:争做金改先锋

苍南在温州的金融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在省、市乃至全国金融改革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尤其在三个方面发展区域特色金融:一是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服务在苍台商,为台商投资经营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如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农户提供免抵押小额保证担保贷款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海域使用证、渔船等抵押贷款;二是研究探索引进台资参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合作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三是与台资金融机构在业务交流、人员培训、风险管理、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瑞安:再推“瑞安样本”

瑞安在开展金融组织、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创新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少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瑞安组建全国首批农村合作银行,率先探索“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而华峰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放贷规模为全省最大,信贷资产质量全国领先。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全省最大,也是唯一一家依托3家农民合作社发起设立的农民自主银行机构。

瑞安还率先开展海域抵押权、商标使用权、异地房地产抵押等贷款业务,破解小企业和农户融资难的探索被中央党校总结为“瑞安样本”,低收入“创业银行”入选“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党政工作创新典型”。

瓯海:整合金融服务链

瓯海以整合金融服务链为“切入口”,打造集“一基地六中心”于一体的金融服务集中区域,即温州金融综合改革重点培育基地、股权投资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服务中心、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金融外包服务中心、金融信息发布中心、金融研究培训中心。

乐清:金改为经济加速

今年3月31日,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第三天,乐清东铁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试营业。6月10日,再添一家小额贷款公司。7月30日,乐清市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成立。接下去,乐清还将出台《乐清市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意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维护金融稳定、深化保险业、担保业功能。目前,经修改和完善后的《乐清市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意见》,正在再次征求意见中。乐清人真切感受到金改为当地经济带来的加速度。

此外,温州所辖的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区也都各自亮出金融创新产品组合拳。

武汉全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近年来,该市着眼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一、大力引进金融机构。今年引进了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和交银康联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截至今年9月末,辖内各类金融机构169家,在汉设立或正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27家,入驻该市的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数居全国第一位。

二、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是国务院批准证监会新三板试点工作方案,武汉东湖高新区列入新三板首批试点园区,东湖高新区推荐5家企业近期在新三板挂牌。二是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截止目前,该市境内外上市公司58家。三是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今年以来实现再融资151.65亿元,证券市场累计融资970亿元。四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商业类上市公司、通信类上市公司及武汉控股重组整合正在有序推进。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打造资本特区。自2011年6月资本特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新增6家科技支行,科技支行总数达到8家。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达到20家,网点总数达到95个。

四、把握金融发展趋势,促进金融新业态发展。目前,该市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租赁、典当等新业态准金融机构400多家,要素市场交易场所11家。

五、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促进科技金融结合。2011年10月,该市获批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今年5月,市政府金融办会同湖北银监局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的实施意见》,初步构建了全市通过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同时,发起创建小微企业金融合作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新业态领域。探索设立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

六、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该市两家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今年6月末,汉口银行总资产规模1981亿元,增长66.8%,各项存款余额997亿元,实现净利润9.6亿元,上缴税收4.5亿元,增长45%。

七、把握金融政策走向,积极探

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和方式。今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支持武汉等地区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武汉市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该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16年武汉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0000亿元。力争对武汉地区企业的贷款总额突破12000亿元。积极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做实项目,创新融资方式。

八、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A级信用市”、“信用城区”、“信用社区”等为抓手,打造诚信武汉;启动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加快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打击非法集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广东将打造三大金融创新平台

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前海、横琴和南沙在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中的不同定位。全力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3个金融创新和开放的平台。

省长朱小丹透露,为推进金融强省工作,广东将根据需要,为金融改革重点市县配备“金融副市长”和“金融副县长”。各地要结合当地情况,大胆创新,探索新路。

前海着力探索创新与香港金融服务业合作的新模式,探索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和高水平的保险创新试验区。

横琴将着力探索建立有利于资本跨境流动的金融机制,重点发展离岸金融,探索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交易结算,探索开展跨境产权(股权)交易,组建多币种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拓展粤港澳金融合作发展空间。

南沙新区则是依托粤港联合创新示范区,着力建设现代金融服务区,在粤港澳金融合作、商品期货、航运物流金融、保险改革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