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1年
2011年

他山之石2011年1月21日第1、2期

发布时间:2011-04-06  |  浏览:
新的一年各地
关注民生将彰显特色
     “民生乃国之根本”,解决好民生问题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开局之年,很多城市都把民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
大连各区将怎样关注民生
      “坚持把民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市委书记夏德仁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作的报告中强调。新年上班第一天,各区领导班子与区主要委办局负责人面对面,商讨起今年工作,定下工作方向。  
沙河口区:18件惠民实事个个都很实在
新年上班第一天,沙河口区2011年为民办18件实事工程正式启动,围绕免费救助、财政补贴帮扶、便民服务等内容,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力度,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辖区百姓享受到更多实惠。
1300万元无偿资金扶持创业 。今年,沙河口区将免费为辖区新生劳动力提供2-3年中等技能定向培训;免费为辖区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设立1300万元无偿创业扶持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延伸、拓展、提升大学生创业中心功能,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到沙河口区自主创业;300万元用于扶持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军嫂的自主创业。
      “三无”老人免费配备家庭医生 。沙河口区今年将免费为辖区低保家庭每户提供1人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辖区低保户家庭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免入托费。设立300万元养老助老补助资金。同时,该区对辖区低保家庭中患精神病的人员,送指定医院养护和进行医疗救助。对患重大疾病急需住院有困难人员,实施医前救助并适当提高救助标准。该区对低保户家庭子女入辖区民办幼儿园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补贴;设立贫困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抢救救助专项资金,对贫困危重孕产妇和儿童的救治费用给予补助。该区还将免费为“三无”老人和百岁以上的老人配备家庭医生,为新增60岁以上低保老人配备家庭小药箱,为80岁以上低保老人提供800元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救助卡。该区今年将免费为14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维修改造和门窗维修。
      改造提升6个社区公园。沙河口区政府将提供五项便民服务。该区将出资200万元,做大“帮万家”服务平台,建设区“帮万家”服务中心,拓展“帮万家”新的工作领域和服务内容。组织协调建设改造5家标准化市场、10处社区便民菜店和20家早餐经营网点,加快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建设。该区还将新建2个街道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出资100万元配备社区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出资600万元,新建5万平方米的锦云公园,改造提升6个社区公园,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
      加固9所学校教学楼。沙河口区政府将加强三项公共产品建设。出资200万元,建立区师生阳光心理指导中心。新建启智学校,改造刘家桥小学,加固9所学校的教学楼。此外,该区还将全力打造一项创新服务品牌,启动“蓓蕾关爱行动”计划,新建2所小区公办幼儿园,扩大1所校办幼儿园规模,完善0-3岁早教服务体系。
沙河口区通过“多重并举,合力共建”等措施,在未来三年内将增加公办幼儿园13所,使公办幼儿园数量由原来的21所增加到34所,公办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的比例由28%提高到45%;新增公办幼儿学位数1850名,使公办幼儿学位数由原来的3472人增加到5322人,公办幼儿学位数占全区幼儿在园数的比例由39%提高到60%。   
西岗区:拟投8亿元改善保障民生   
      西岗区今年第一会聚焦民生。在实地走访了西岗社区医院、居民呼叫中心和即将新建的大连市实验幼儿园后,西岗区领导班子与区主要委办局负责人面对面,商讨2011年“民生工程提升年”的总体安排。
计划投入8亿元改善保障民生。前不久,作为西岗区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便民服务热线86812349和社区服务网正式开通,拉开了西岗区“民生工程提升年”工作的序幕。在区“民生工程提升年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今年西岗区计划投入8亿元以上(全区财政收入的50%以上),用于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全力构建基础保障类、生活环境类、工作服务类、和谐幸福类“四位一体”的民生工作新格局。
建设六大重点民生设施工程。今年,西岗区将建设“六大重点民生设施工程”。包括如下项目:
市民服务中心:建成后,西岗区居民服务与救助中心将一同迁入新址,完善一大平台(社区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和三大系统功能。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拟建于原大连市实验幼儿园原址。未来,这里将成为社区养老、社区工作者、社工人才队伍多方面活动、服务基地。
     市民健身中心: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具有全市领先水准的多功能综合性场馆。
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中心:将在位于西岗区绕山35号的西岗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后重点突出家庭服务业的技能培训。
     西岗松山颐养院:坐落于西岗区松花街15号,建成后将成为大连市最高端的老年公寓。   
新建大连市实验幼儿园:今年西岗区将投资千万为实验幼儿园新建园舍。建成后的幼儿园主要招收0-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十四个班,可容纳400多名幼儿。  
中山区:“畅通中山”是今年最紧要任务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中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视察了交通秩序畅通工作。今年,全区将新修10条便民路,新建8个停车场,新增2000个泊位,老百姓将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畅通中山”的成果。
位于上海路的都市银座全自动立体停车库拥有400个泊位。今年1月1日,该车库将收费标准由以往的每小时5元钱,降至3元钱,停车利用率有所提升。区领导在现场详细了解了车库的管理情况后表示,人们为了方便,习惯在道路两旁停车。“我们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先提醒驾驶员并对地下停车的好处进行充分宣传,对于屡教不改者,再以罚款等方式,引导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
     据悉,利用学校操场的地下空间做停车场,是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有效举措。但是,由于此类停车场的建设要求操场与地面必须有高度差,所以大部分学校的操场都不具备建设条件。目前,中山区正在利用青泥洼桥小学和葵英小学的操场建设停车场。
     计划今年新增2000个泊位。去年4月份以来,中山区启动了“畅通中山”工程。全区共投入500万元改造26条人行步道,降低路面高度方便车辆停放。该区将2011年确定为“城区建设与管理年”。全区将坚持城区建管并重和生态立区理念,全面加强城区建设与管理,加强主干道和迎宾线路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将新修10条便民路;推广城区景观亮化工程和节能照明;有效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新建8个停车场,新增2000个泊位,加强秩序整治,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和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上海“民生110”
是社会和谐的新支点
      小区里有违章搭建、马路边的窨井盖被盗了……只要拨打热966110,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最快15分钟到场,至少10个工作日内,问题就会得到实质性答复。上海闵行区实行“大联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闵行区“民生110”热线今年元旦开通。
     “民生110”是整合了闵行区现有的民生热线962349、水务热线等而成的公共服务热线。除了需警力紧急处置的事件,直接与百姓生活服务相关的问题投诉、举报或建议,均可拨打966110。据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理的投诉举报包括房屋群租、违法建筑、无证照经营、非法行医、地下工厂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公共安全隐患信息等,一旦被证实有效,爆料人可获至少100元、最多30万元的奖励。
闵行区把“民生110”工作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推出关注民生的创新之举,这是改进服务态度,摆正公仆位置的体现;这是群众意识,宗旨意识的集中反映;是提振信心之力举,提升民气之力举,凝聚民心之力举,汇集民力之力举,可歌可赞。
      在对待民生问题上,最能看出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否对群众有真感情。作为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如果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用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天还高的情怀去对待民生问题,那么,他们就会像闵行区这样,绞尽脑汁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民生问题,把一件件事关百姓生活的小事办好,但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形象就是靠一点一点的民心会聚起来的。所以说,没有什么事比民生小事更要紧,没有什么问题比民生问题更重要。民生,一端连着党心,一端牵着民意,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难以割舍的结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衷心期待闵行区的“民生110”越办越好,成为百姓的知音、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为社会增添和谐的新支点,新亮点。更期待这样的“民生110”多多益善,架起更多的干群“连心桥”,为更多的群众所“交口称赞”。
重庆大打民生牌的十条措施
     重庆的国民幸福总值居前列,说明其实践切合了现阶段中国的现实。即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让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不单纯追求GDP,对市民住房、孩子上学、穷人看病等民生大事都考虑和安排妥当。
官方资料显示,重庆目前还有为数甚多的贫困人口,每年有近12万农村孩子没钱上学,主城区有40多万户居民没住房,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有20来万户,城镇低保群众还有60多万。
在此背景下,重庆如何既发展经济又关注民众幸福感便非常值得考量。
薄熙来曾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不求经济增长最快,但求百姓生活改善最明显;不求高楼大厦盖得最多,但求百姓过的最幸福”;并提出两个50%(即要求各级干部50%的精力抓民生,财政支出50%用于民生),进而努力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
      薄熙来在去年8月1日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说,有些同志可能担心,改善民生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其实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发展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发展。而市长黄奇帆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曾为“民生十条”算过一笔账:未来3年投入3000多个亿,可以带动内需至少4000多个亿;今年完成民生投入1200多个亿,就可以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薄熙来指出:“倘若一个家庭,有房住,能就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环境优美,兴趣爱好能够施展,精神生活有所寄托,即使城市GDP不算高,家庭成员也会处于幸福之中。”
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力争“两翼”农林总产值达1000亿元,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2.5万元以上。“两翼”以外区县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农户增收。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新建和改造集镇自来水厂300座,解决6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给予31个远郊区县城每年3000万元专项支持,加快配齐学校、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几大件”,全部具备区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村整村脱贫,易地搬迁38万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大搞荒山绿化,推进城市增绿,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以上,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全面完成主城区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今明两年综合整治老旧居住区1.2亿平方米,改造主城干道31条,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风貌街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广场、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4、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平安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福。建立校园安保支(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全市7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至少“一校一警”,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校一警”全覆盖;每校配备1名保卫干部、2名以上专职保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配备1.3万名交巡警;安装50万个公共视频,监控治安重点部位;在全市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5000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方便群众报警和监督办案。继续开展“打黑除恶”,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快建设雷锋警察队伍,推动警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全市公安民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5、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全市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体系。加快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乡镇社区托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所建设,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培养模式,采取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让全市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新建115所中小学,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逐步推广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保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全市中小学标准化达到6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民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建设13所区县三甲医院,改造升级23所区县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疑难杂症能够就近医治。对5.5万名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实行绩效工资,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在乡镇社区公立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加快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逐步提高到70%、50%以上,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以妇女儿童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20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使群众少生病。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微型企业6万户。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常态化,并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两年内基本消化现有信访积案;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都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做到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
广东“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发力
窗体顶端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特别指出:“实施国民艺术教育普及工程,培养全民热爱文学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的高雅志趣和文化氛围。”同时还提出,完善政府补贴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机制,实施“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要将“文化”渗透到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和美术展等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
惠民设施
位于珠江新城广州中轴线上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下称“省博”),是广州家喻户晓的“文化新地标”之一,这个耗资9亿元、历时6年才建成的镂空“漆盒”,又被市民亲切地称为珠水河畔的“月光宝盒”。2011年省博拟将引进《雪域瑰宝—西藏文物展》、《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等大型展览,满足广大观众对文化的需求,同时让观众足不出户欣赏到异地文化、民俗的风采。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新地标”则是2010年岁末重新开馆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在进行自身实体建设的基础上,在全省各地建设了60多个分馆,改善了当地“无书可读”的状况。
惠民演出
1月1日,一年一度广州本土“资历”最老的新年盛会之一——星海音乐厅新年音乐会再次奏响,热烈奔放的迎新乐章令人沉醉,同一时刻,新落成的广州大剧院,也沉浸在一片欢欣喜庆的音乐声中。这一新一旧两座公共文化设施,不仅是上演世界顶级演出的“艺术殿堂”,更是服务于民、为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重地”,两者都筹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惠民演出活动。
2011年广州大剧院将秉承人性化的理念,在计划全年举办不少于200场高雅演出的同时推出30场公益演出及活动。同时,亦将引进更多适合各类人群欣赏的演出,并保证各类演出80元档次的票价。另外,广州大剧院继续联合企业及媒体的力量推行“艺术关爱”品牌活动,推出更多讲座、展览和艺术沙龙等艺术教育活动。
今年星海演艺集团还将把现有的“广场草坪音乐会”、“走进交响乐”、“音乐下午茶”等品牌坚持办下去,力争越办越好。预计2011年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将总共为乐迷们带来30场免费的草坪、广场音乐会,10场“走进交响乐”免费普及音乐会、10场全场50元的“音乐下午茶”惠民演出,在全年300多场演出中(含大、小)两个厅,有100多场普及惠民演出的价位都将控制在100元以下。
惠民工程
  农家书屋遍地开花免费电影放给外来工。2007年1月29日,广东省第一家农家书屋——“广安村农家书屋”在湛江市徐闻县广安村挂牌,经过多方精心组织和努力,广东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共完成建设农家书屋12291间,比原定11023间的计划超额完成了11.50%。在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中央和省财政仍然全力支持,大幅度增加了对农家书屋工程的投入。目前,全省农家书屋政府财政累计投入共26354.6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10418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5936.68万元(其中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投入9864万元,其他市、县两级财政投入6072.68万元)。
  按照《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农家书屋工程规划》,2011年,广东省计划建设农家书屋4084家,2012年计划建设农家书屋3731家,实现农家书屋(含社区书屋)基本覆盖全省20106个行政村。通过5-10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格局。
芜湖新扩增的三项
民生工程引人关注
芜湖市明确提出今年全市公共财政将继续向民生工程倾斜,拟定安排39项民生工程。其中,新扩展的一项市定民生工程及新增的两项市定民生工程,尤其引人关注。新扩增的三项民生工程,对2011年市民的生活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2011年芜湖市扩展的是“菜篮子”民生工程。该工程要求,将继续实施市区菜市场改造建设。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增强蔬菜供应能力,保障群众“菜篮子”消费。 此外,新增的两项市定民生工程分别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工程。优化公交线路,建设公交GPS智能调度系统,购置378辆公交车,改造和新建3处公交停车调度站。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围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菜篮子”牵挂老百姓的心
  2010年以来,随着CPI的提升,物价上涨的压力让一些居民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尤其是“菜篮子”变重,让不少低收入家庭感到吃紧。2011年芜湖所实施的“菜篮子”民生工程,是为了减轻群众负担的及时之举。
  “菜篮子”民生工程中,对市区菜市场的改造建设,目的是降低蔬菜“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对平抑菜价、方便买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则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平衡菜价的重要手段。芜湖周边建设起蔬菜基地,不仅能保障供应,还能有效疏解外地菜价上涨对芜湖的影响。正如人大代表程传云所说,政府将“菜篮子”作为民生工程写进报告,是在扎扎实实地抓“群众关心的事”,随着该工程的“落地”,将来芜湖的“菜篮子”将更有保障,拎得更轻松。
  发展公共交通是众望所归
  两个月前,芜湖新闻网曾以“芜湖公交不想让老百姓‘心焦’”为题,系统报道了芜湖公交的现状以及发展思路。《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公共交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说明百姓关心的普遍问题,得到芜湖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困扰公交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线路设置不合理,管理方式滞后,公交车辆偏少、公交场站不能满足需要等。2011年,这些问题在民生工程的范畴内都将得到较好解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要新购置378辆公交车,改造和新建3处调度站。芜湖公交集团一位人士表示:“这些硬件的投入,将有效地改善目前芜湖公交的现状,为芜湖公交更好地满足群众出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而从疏导交通压力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也是抑制私家车车辆增长,解决市区部分路段在高峰期拥堵的有效手段之一。
衣食住行中,“菜篮子”工程是“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是“行”,可见政府的眼光一直在关注着群众,关注着老百姓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让孩子们享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得到较好保障的前提下,学前教育成为广大居民关心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芜湖市将围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对于此项民生工程,芜湖市小燕子幼儿园园长许萍说,将“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民生工程,她觉得很有新意和前瞻性,这也是政府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发展,鼓励公办民办教育并举的一种政策导向。
宁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入选省十大民生工程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浙江省2010年度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此次入选“十大民生工程”的还有: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浙江省农民健康工程、浙江省避灾工程、浙江省千万农民饮水工程、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临海市丰收小额贷款卡、平湖市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湖州市“6+2”城乡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丽水市网络图书馆。
  “浙江省十大民生工程”评选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浙江广电集团联合主办。从去年开始,以后将每年举办一次。去年的评选活动自9月开始以来,全省各地共申报了118个项目,涵盖了社保、医疗、环保、教育、交通等领域。这些申报的项目不仅是所在地的“民生”工程,更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民心”工程,切实地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改善了生活质量。
  该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7.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据2007年抽样调查,全市约有67.8%的老年人为空巢老人,而空巢老人当中,独居老人占26.5%。为妥善解决广大城乡老人尤其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该市自2004年开始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该市已有94%的城市社区和30%的行政村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239个社区和780个村已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0万城乡老年人可以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养老服务。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