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1年
2011年

他山之石2011年3月15日第5期

发布时间:2011-04-06  |  浏览:
“书香”文化给力大气秀美
——各地打造“书香城市”的做法
     丹东已站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起点上,建设“书香城市、文化丹东”,就是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它所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其实是发展的“硬功夫”,是决定经济发展的“硬指标”。近年来,此项活动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已开展得有声有色。
     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她不仅因为拥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而与众不同,更因为书香飘满城市的每个角落,而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大连是个充满创新的学习型城市。创新离不开学习,城市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学习。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将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在全社会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郁氛围,将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大连有着良好的读书学习风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该市就大力倡导全民读书。自2001年6月,市九次党代会便在全国率先做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掀起全民学习的热潮。创建学习型城市,大连坚持从基层抓起,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创新学习载体,把创建学习型城市与改革发展有机融合。大连市委创办了“大连讲坛”,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纵观国际风云、博览世界经济的“窗口”;实施再就业工程,在广大市民中开展“百万市民学习创业”活动;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开展“学习外语100句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全民双学”活动。随着建设学习型城市活动的不断深入,学习力逐渐转化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转化为现代城市管理的新理念,学习力也成为了城市文明特有的品牌。
大连是一个逐步实现城乡阅读路路通的城市。瓦房店市实验中学的同学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借书、还书,不出校门、不花钱就能借到新书,同学们都觉得很幸运——这幸运缘于该校图书馆在大连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成为大连市少儿图书馆的首批分馆之一。目前,大连市少儿图书馆已在全市城乡中小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室)建立了10个分馆,以总馆——分馆模式为依托的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用可延伸的数字虚拟空间弥补了物理空间上的不足,有力保障了城乡孩子读书学习的基本需求。该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大连公共图书馆的“一卡通”工程,已实现了市图书馆中心网络和金州图书馆的联网,去年底已与11个区市县图书馆连通。该市城乡异地间的图书馆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资源共享格局,读者还可查阅大连地区公共图书馆所有的馆藏信息及借阅信息。此外,图书博览会、读书节、淘书会等大型活动已经形成品牌,极大丰富了市民的阅读生活。每到节假日,公共图书馆和各大书店总是聚集着众多市民,读书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浓浓的阅读氛围俨然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一个注重学习的城市,一个书香飘溢的城市,必将是充满希望和拥有强大发展后劲的城市,这里的市民也将是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居民。文明城市,当与读书同行。
       深圳经历了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这片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土地,开始追求并实践一种新的城市精神和社会文明。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其他不少城市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踯躅时,深圳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奇迹。1994年,深圳GDP已经超过许多传统工业地区,上升到全国第六位,工业总产值最高蹿升到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
       美好的数字却掩盖了这样的现实:高端人才队伍少,蓝领劳务工较多。当时,有关深圳是“文化沙漠”的说法随处可见。
      “让深圳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将每年11月定为“读书月”。在这片仅有20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分布着624个公共图书馆,总面积达258947平方米,每千人就拥有3个阅览座位。去年,深圳街头又添了100台自主图书馆设备。在深圳的最中心位置,建起的是世界一流的书城和图书馆。
       或许只有深圳才有这样的气魄:深圳书城中心城是世界上单层面积最大的书店,有专家认为,这座巨大书店对于深圳的意义,好比卢浮宫对于巴黎的意义;深圳市图书馆,在2006年以后,维持着8000多人次的日均接待读者量。
“受尊重的城市,有的因为物产富饶,有的因为景色秀丽,有的因为名人辈出,有的因为历史悠久。”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呼吁,“深圳人对自己的城市提出怎样的期许?让深圳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吧!”
效果已初步彰显。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了深圳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了GDP总量的42 ‰。
        如果想要把文化产业的物质外壳形象化,你一定要能承受相当多数字的冲击。在中国众多的世界名牌中,有30‰由深圳创造,居中国内地城市第一位。仅2007年,深圳就申请专利35808项,其中发明专利19198项,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同一年,深圳市被确定为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南海边画的圈,变成了一座知识城市。深圳人的雄心远不止此。除了已经成为“设计之都”,还要着力推进“图书馆之城”和“钢琴之城”的建设;除了连续10年举办“深圳读书月”活动,还举办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市民文化大讲堂”和“创意十二月”等活动;除了加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公共智库的建设,还要建立“深圳学派”。
这个只有30岁的新兴城市,多年前曾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先河,如今又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先走一步。
       在深圳最为知名的莲花山景点,邓小平的塑像就矗立在山顶之上。顺着这位老人的目光向下俯视,你就会看到这个城市星罗棋布的文化设施。
       在他的塑像正前方的山脚下,一边是占地5万平方米的深圳图书馆和造型独特、建筑声学一流的音乐厅,一边是占地8.2万平方米的中心书城。左后方的位置,坐落着“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这里每年生产和销售100多万张油画;右边,是一个名叫“设计之都”的创意产业园,这里过去是“三来一补”企业,如今到处是艺术涂鸦和工业设计工作室。
      合肥“书香庐州,文化合肥”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活动启动以来,市属活动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大大拓展和延伸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力争达到全民知晓、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良好效果,努力营造出文明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
合肥市直机关工委
倡导文明、和谐、高效的机关风尚。要求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书香庐州,文化合肥”活动,市直各单位要“月荐一本书”、“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和“半年一交流”,开展读书成果评比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学习交流、理论研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市直机关工委还在政务平台开办了“读书动态”、“网上书屋”、“推荐书目”和“读书论坛”专栏。更新“英语一日一句”专栏。和新华书店联手推荐了一批当今国内外最流行、最具价值的图书;开办机关大讲堂,不定期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做主题讲座,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制等方面内容。
合肥市社科联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学习氛围。举办“安徽人文讲坛”,每月一次。去年围绕“唐诗兴盛与民族和谐、破解思维定式、网络文化”等主题,先后举办讲座八场;组织理论政策下基层宣讲,每月宣讲两次。围绕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以及如何做到终身学习等问题,先后深入基层社区、村镇、企业以及县区部门宣讲了15场;编写两套社科理论读物。
合肥市总工会
      打造活动平台,开展主题活动。“职工书屋”建设是工会组织企业职工读书学习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去年总工会进一步加大投入,新建“职工书屋”139家,使全市工会“职工书屋”总数增至324家,总藏书达到80余万册,惠及一线职工近10万人,为企业一线职工读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全市企业开展“向职工推荐一本好书、举办一次职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一次职工读书演讲比赛、开展一次职工读书心得展评、评选一批职工读书标兵”的“五个一主题活动”。
合肥市妇联
       围绕多种主题,开展读书文化活动。以“读书与健康”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女性健康知识竞赛,发放健康书籍10万本,重点为城市贫困人群和农村偏远地区送健康送知识,受惠人群达10万人以上;以“读书与创业”为主题,举办女性创业培训班、女性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导师授课,并发放创业知识汇编等相关书目。组建合肥市“女性创业事迹巡回演讲团”,女企业家、女大学生、女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等各类创业女性们现身说法,用她们各自成功的实践,讲述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受到了该市广大妇女群众的好评。        
合肥市教育局
      组织暑假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分中小学生组,并设立优秀组织学校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根据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组织了“书香伴我,快乐成长”学生暑期阅读活动。
合肥市文广新局
      围绕“书香庐州,文化合肥”活动,市文广新局认真做好联络组织协调工作。同时一方面依托旗下的媒体资源,大力宣传“书香庐州,文化合肥”的各项活动,弘扬其精神内涵,引导受众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依托旗下的文化资源,坚持把文化精品送到基层去,让普通百姓受益。
牵头联络,高效运转。由于该市“书香庐州,文化合肥”活动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局,该局即与各成员单位建立了长效   联络机制,随时了解本市各县区、各单位开展“书香庐州,文化合肥”活动的最新动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长春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地夯实和扩大“书香”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多的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职工书屋、各类阅览室、图书角等公共文化设施,使得阅读越来越方便;2007年以来,每年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形成了“城市热读”讲座、“国学大讲堂”等品牌活动;长春图书馆的“城市热读”还走进社区、学校、军营、监狱等举办专场讲座、设立社区学院……随着“书香”不断主动地贴近市民,崇尚阅读、崇尚学习逐渐蔚为风尚。
      “文化民生”凝聚城市精神。2010年“书香长春”全民阅读活动,是长春市年初承诺的96项民生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去年的长春书博会上,市政府和县区政府共拨付610万元,除了为56090家城市低保户发放50元购书补助外,还向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和农家书屋逐一发放了面额为1000元的购书卡,为600名在长就读的新疆内高班和羌族班的学生每人发放了面额为100元的购书卡,为9所特殊教育学校每所学校发放了面额为10000元的购书卡。惠民政策的落实,对满足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保障每一位市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城市精神和提高文明程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文芝说,一个城市的创造能力、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阅读率与阅读水准。组织全民阅读活动,是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增强城市文化魅力、文化个性与文化底蕴,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和城市全面发展最基础、最便利、最有效的载体和途径。
       中山市读书月活动组委会去年组织策划了包括“书香城市”、“悦读名城”、“悦读视听”、“悦读机关”、“悦读学校”、“悦读企业”、“悦读社区”、“悦读家庭”、“悦读大学”、“悦读镇区”、“和美中山——读书月经典诗文朗诵与颁奖晚会”十一大板块的300多项内容。此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活动之一,并逐步树立起品牌,成为中山熠熠闪光的城市名片。该市打造“书香城市”的主要做法:
扩范围,城乡联动不留“死角”
      为营造浓厚的社会读书氛围,开展的读书月活动覆盖了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将24个镇区全部纳入活动范围,让书籍的影响遍及城乡。聆听经典诗歌诵读,感受文字的跳动。活动面向社会各界人士,高等院校成立了“中山市朗诵艺术团”,中小学校也围绕各自的主题相继展开经典美文的诵读活动。
征文赛,播种“文明交通”种子
为推动“小手拉大手”的社会效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交警支队联合开展了“我与中山文明交通”中小学生征文大赛。使学生既增强了自身文明参与交通的自觉性,更通过自己的小手,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交通安全、遵守交通秩序。
树标杆,公务员须内外兼修
      公务员是我国当前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公务员能力、打造学习型机关是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迫切要求,也是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的体现,公务员理应成为城市阅读的标杆。中山市读书月推荐书目在原有“中山人书架”、“时事政治”、“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科技生活”、“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八大系列基础上,新增列了“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荐书目”,包括《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学习读本》、《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养大讲堂》、《国学经典藏书》等二十余本。通过兼顾应用性和修身性,读书不仅可以为公务员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且有助于提升自身素养和品位。
拓载体,“悦读视听”出新体验
     读书月拓展了阅读新载体。在讲堂、论坛等传统“悦读视听”基础上,读书月将部分经典书籍和特色文化搬上了荧幕、搬进了展馆、走上了舞台。少儿读物《汤姆历险记》等以电影的方式将故事内容传递给孩子们。
阅读关系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扩大阅读覆盖面、开辟阅读新内容、创新阅读载体,中山读书月活动已发展为市民最乐于参加的文化活动之一,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对进一步巩固和创新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起到了有力地助推作用。
       榆林市从打造“书香榆林”学习品牌入手,推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引领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全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省前茅。
      1.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协调机制。
       市委在2009年初召开的二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开展“书香榆林”建设设想,要求以“书香榆林”建设为切入点,引领科技进步、实现创新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书香榆林”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主任,聘请部分老同志和国内文化出版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并制定了《关于打造“书香榆林”、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实施纲要》。每年年初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组织协调各县区、市直各单位搞好“书香榆林”建设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各县区、各部门、乡镇、村组和企事业单位相应成立工作机构,推动“书香榆林”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2.多措并举,把“书香榆林”打造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响亮品牌。
积极推行“4+2+X”读书模式,倡导每名党员干部读一本对人生观有影响的书、读一本对工作方法有帮助的书、读两本经济知识类的书,由单位自选两本与业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书,市里定期分批推荐一批书目供党员干部选读。从领导干部学习需要出发,开设“榆林大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专题辅导,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进科学发展。利用每周四晚下班时间开办“书香讲座”,实行开放式讲座,干部群众自愿选择,不少单位组织干部听讲,并结合实际组织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行“一档一卡”考学机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为每位干部建立一份学习培训档案,发放一份网络学院学习考勤卡,收集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对完不成学习培训任务或读书培训活动处于后进位次的单位,取消评优资格,充分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3.以“书香榆林”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社会形成读书学习热潮。
       每年4月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市委、市政府举行全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各县区、乡镇以及市直各部门读书月活动同步启动,发出《读书宣言》,开展纪念世界读书日、举办榆林书市、中学生读书签名、“书香校园”经典诗文朗诵会、“爱心传递共享书香”图书捐赠、“万人读书周”等活动。广泛开展“书香社区”、“书香企业”、“书香校园”建设,实施“周周读书、人人培训”工程,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培养自觉学习、崇尚知识、文明生活的良好习惯。
      4.紧密联系实际,不断提升“书香榆林”建设实效。
坚持把“书香榆林”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将“书香榆林”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形成具体考核指标,实现了两带动、两促进的效果。坚持把“书香榆林”建设与群团组织各项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工青妇、文联、科协、工商联、关工委等组织开展的世界读书日、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有效地营造了全员学习、全社会学习的良好氛围。
        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两论起家是大庆的基本功,勤奋好学是大庆人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大庆人对读书一直特别钟情。从2006年开始,伴随着大庆“大文化战略”的实施,“书香大庆”这个对大庆城市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词汇正式出现,并走进了大庆人的生活,加快了城市文化发展的脚步。
从读书活动标识征集公告在市内各大媒体上发布,到广大市民通过短信和报纸投票最终确定结果,“书香大庆”还未开始,就采取舆论先行的方式,通过媒体传播让读书活动先热起来。
市文明办辟建书香大庆网页,《大庆日报》设立《文化导刊》,大庆广播电台开辟《读书时间》专栏,大庆电视台设立读书与成才、读书与人生主题征文专题……和各大新闻媒体的亲密合作,很快拉近了书香大庆和市民的距离。
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推介活动,推动了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展了文化名人大庆行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诗人12人来大庆参加了“约在书香”大型广场活动;在全民读书月闭幕式暨经典诵读晚会上,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方明、丁建华在晚会上激情献艺;开展十大“书香之家”评选活动,对评出的十个家庭,在电视台和日报开辟专栏进行了专题报道;开展读书感言万条短信有奖征集活动,共收到市民发送短信20万余条,精选出200条在《大庆晚报》上进行刊载。
       在路上,主要路口、主要路段分别设立了“书香大庆”大型公益广告牌,交通站点、出租车也制作了相应广告;在单位,各部门对外服务窗口办事大厅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读书口号、读书名人名言等;制作发行了“书香大庆”邮资封和五套精美书签,印制下发了百种优秀书目推介单;在休闲广场,“约在书香”等大型广场活动贴近百姓。可以说,“书香大庆”贯穿了整个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完善城区图书设施网络。高标准建设了大庆书苑、大庆图书馆新馆等标志性工程,形成了包括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工会图书馆以及中小学图书馆等在内的图书设施网络,全市藏书总量773.59万册,人均拥有图书2.86册。
       实施“书吧进公共场所工程”。组织税务、工商、邮政、交通、移动、网通、公安、卫生、电业、银行、宾馆等11个重点行业,创办精品书吧,设置便民图书角,全部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公共场所书吧建成率达90%以上。
推进社区读书场所建设。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支持、社会赞助等办法,建立社区图书室192个、书报销售网点130多个,开办市民学校145所,定期组织流动图书车送书到社区、进楼区,着力打造“15分钟读书圈”,使社区时时可读书、处处有书香,让市民享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同时组建3200多人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为居民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
       农家书屋让农民爱上读书。书香大庆活动把很多农民从酒桌上、麻将桌上引到了书桌上。现在,大庆市485个行政村全部创办“农家书屋”,采取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合作共建、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总计100万册。
       通过坐下来读书,全市农村目前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相信科学、崇尚文明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思想解放、掌握技能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的多了,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的少了。农家书屋成了农民致富的“加油站”。
投入逐步增加。自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以来,大庆市共筹措数千万元资金用于开展读书活动,仅2006年,油田公司就拿出2000多万元为每个职工配发200元购书卡。
在开展书吧、图书角进个体私营企业经营场所和机关公共场所活动中,他们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后选择条件比较     好的单位和场所进行了试点,然后通过这些典型的示范带动在全市进行了推广。不知何时起,市民们发现无论是到市、区、县的机关单位办公,还是到个体私营企业经营场所,总能看到书报的身影,这样的环境点燃了市民随时看书的激情,极大地方便了大庆市民读书阅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了大庆的城市文化品位。
      义乌每年有3000余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由组织部门牵头举办的培训,加上各部门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每年参训的党员干部约10万人次。通过推行“周三学习日”制度、“菜单式、学分制”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该市党员干部学习风气日渐浓厚。该市还率先在宣传部门设立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机构,由专人协调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
市民说:学习是生活一部分。在义乌,学习的氛围有多浓厚,只要夜晚走进一些学校就能体会到。每到周一、周三及周四的晚上,就会有上千市民走进稠州中学、市城镇职校等学校,参加由市民大学组织的免费教育培训。据了解,义乌市民大学目前主要开展针对劳动力转移、经商者、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免费培训项目,设有汉字录入、商务英语口语、电子商务、摄影数码制作、电工、烹饪、面点、美容美发等专业。
将“全民学习”进行到底。一股学习热潮将义乌带入了“全民学习”时代,一个个“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 “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如今,一张覆盖全市的学习教育三级网络逐步完善:市级建立市民大学,各乡镇街道成立社区学院,社区建立社区学校——这个社会化、开放性、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超市”,足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义乌累计投入市民学习培训专项资金达6000多万元。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