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10年
2010年

他山之石2010年6月22日第11、12期

发布时间:2010-08-13  |  浏览:
各地实施“科普惠农
兴村计划”新举措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中国科协和财政部于2006年联合启动的项目,这项计划在示范带动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促进农业产业调整、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创新机制探索财政支农惠农新途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中央将投入3亿元加大力度继续实施该计划。此计划实施以来,外地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保定以“双百”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科普惠农兴业富民
该市开展了以“培树100个省、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认定100个保定市级农民技术能手(农村科普带头人)”为目标的“双百”工程,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在技术、资金、品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通过扶持帮助科普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加速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双百工程”扎实推进。
1、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为确保“双百”工程顺利开展,市科协党组把“双百”工程写入了市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工作报告,向与会的科协委员进行宣读和部署。在县级科协工作研讨会上,就“双百”工程进行了专题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市、县两级科协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各县(市、区)对此项活动反响极为热烈。
2、建立逐级申报机制。各县(区、市)科协、各乡(镇)根据“双百”工程的评选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本地区的评定选拔工作,并逐级申报和推荐。申报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方式进行,在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自查、自评基础上,经乡科普协会和县(市、区)科协共同审核后,逐级上报市科协。
3、建立考察评定机制。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县两级科协与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相结合,联合对上报的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带头人逐一进行了考察。
二、加大帮扶力度,突出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组织专家为科普示范基地发展破解难题、出谋划策。为更好地帮助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市科协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深入一线,进行现场办公。
2、设立科普惠农奖励专项资金。为充分调动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工作积极性,市科协按照“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原则,从科普经费中列支10余万元作为科普惠农奖励专项资金,对“双百工程”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并积极向省和国家推荐优秀的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技协,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支持与扶助。
3、大力宣传科普典型,提高示范效果和知名度。为更好地宣传科普示范基地、优秀农技协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市科协选择了十多个代表全市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和产业特色的典型,通过保定电视台《科技风》专栏、《保定科协》内刊、保定公众科普网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重点宣传了科普典型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宣传科普示范基地的科普功能、经营管理经验、产品特色和科技含量,努力打造全市科普示范基地的品牌,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为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技协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
三、构筑发展平台,为科普示范基地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1、组建农贸公司,为科普基地搭建销售平台。为使本市农民能及时捕捉到好的市场信息,掌握国内行情,分析市场价格趋势,进行公平交易,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市科协由科技活动中心牵头组织成立了“嘉润禾商贸有限公司”,公司主要面向全市各科普示范基地,为保定市的农产品走出保定、迈向全国提供服务,同时,又为各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技协提供优质的农资服务。
2、组织外出考察,拓展发展思路和空间。为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长见识,更好地确立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市科协充分利用菜博会、农高会、经贸洽谈会和农产品对接会等时机,积极组织各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技协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农村科普带头人参会,通过学习考察和信息的交流产生新的动力,来调动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技协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示范带动的能力和水平。
3、开展经验交流,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市、县两级科协有计划地组织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的负责人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经验交流。一是组织优秀典型参加河北省农村科普带头人联谊会,吸取省内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二是组织保定市的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和科普带头人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大家到先进典型基地现场参观学习,亲身体会典型的经验,咨询典型的发展过程,模仿典型的成功经验,发展可以复制的产业。三是由县科协组织先进典型到乡、村一线传经送宝,把自己好的作法和经验介绍给广大群众。
“双百”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胶南市创新推进“金智惠民”工程。
一、凝心聚力,联合搭建“金智惠民”创业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创业的扶持力度,在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与青岛市科协的指导下,胶南市人民银行、市科协、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农村信用社联合推出了“金智惠民”工程,利用胶南市财政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加大金融贷款和科技支持力度,通过“政”、“金”、“智”合作,联合搭建“金智惠民”全民创业平台。
1、政府“搭台”。为了鼓励全民创业,胶南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关于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等,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全民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从财政收入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扶持全民创业,为全国首创。市政府成立了胶南市全民创业扶持基金理事会,并制定了《全民创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操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金分配、管理、监督运行机制,为创业扶持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科技“唱戏”。各级科协负责定期发布适合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创业的项目,并对申报的“金智惠民”项目进行前期科技含量评估。市科协建立了“科技项目及时发布制度”、“新上项目科技鉴定制度”、“创业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风险预警规避制度”等工作制度,对群众投资生产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建立科技跟踪服务档案,将科技培训、科技指导、生产流程、技术服务等内容详细记录,定期了解群众的科技需求情况。同时,充分整合镇、村科普活动站、新农村大学堂、成教中心、职业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为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创业风险。
3、金融“造血”。市农村信用社为符合金融扶持条件的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创业项目发放“金智惠民”特定贷款,并优先安排,优先发放,简化程序,实行优惠利率,重点扶持。创业人员也可到其他银行申请创业贷款,并向镇政府申请贴息扶持。“金智惠民”贷款以信用贷款为主,辅助农户联保、有效资产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贷款期限一般为3个月以上,实际借款期限根据申请人的生产周期确定。人民银行胶南市支行建立了“金智惠民”贷款统计制度,每季度汇总一次贷款发放情况。市全民创业扶持基金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审批下月贷款贴息额度和兑付工作,协调处理贴息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创新机制,着力提高科技支持力度。
为深入实施“金智惠民”工程,胶南市科协组织各镇、村科协、农技站所、各级学会、农技协会等科普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积极开展推荐项目、科技培训、科技指导、科普宣传等科普活动,形成科普工作联合共赢机制,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群众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1、筛选项目,公开推介。为帮助农民选准投资适度、易于操作、经济效益好、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胶南市科协结合胶南实际情况,组织专门人员采取专家推荐、科技人员推荐、致富能手推荐、网上搜寻、书刊摘编等方式,广泛搜集适宜于胶南农民投资经营的科技致富项目,并逐项明确专人负责攻克、熟悉、掌握关键技术。目前已编发《胶南市“金智惠民”工程优先发展项目推介表》10期260项,通过镇村科协、农技站所和市科协网站向全市公开推介,为农民选择创业项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试点带动,面上推动。为切实搞好“金智惠民”工作,胶南市科协确立了“试点带动、面上推动”的工作思路,在高效农业较为发达的王台镇开展试点工作,新建了一处占地200亩的“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示范园,一期创业贷款投资80万元,新建高标准冬暖式大棚40个。同时确定把王台高效农业示范园、逄猛张特种动物养殖示范区、王台纺织机械作为“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重点扶持项目。目前,试点园区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靠创业贷款和科技扶持致富的先进典型。在试点的同时,胶南市科协和各农业部门在全市全面推广了“金智惠民”工程。
3、科技培训,培养人才。为全面做好“金智惠民”科技支持工作,发挥科技“唱戏”功能,胶南市各级科协和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工业等部门,根据各地不同产业特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带头人,为“金智惠民”工程注入了科技活力。市科协以镇、村科普活动站和农技站所为依托,整合科普培训资源,围绕种植、养殖、水产、加工、建筑、缝纫等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专业技术,通过邀请专家讲课、组织收看科技节目等方式,每镇每月至少举办1次培训班。
4、科技下乡,上门指导。为切实做好“金智惠民”技术指导工作,胶南市科协组织各级科协、各类学会、农技站所技术人员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搞好上门技术指导。近年来,市科协以“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项目为重点,组织、邀请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所属学会、站所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市900多个村庄、社区基层,深入农户,深入果园、茶园、大棚、养殖基地和企业,宣传科学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开展上门技术指导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了科技食粮。
5、建设基地,扶持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科技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项目相对集中的地方。各级科协会同有关镇、村,大力加强蔬菜、林果、茶叶、花生、水产、特种动物养殖等方面的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搞好科普示范基地的科普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全市由科协参与指导的科普示范基地有32处。
三、注重实效,着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金智惠民”计划的实施,拓宽了农民致富的路子,增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主要表现在:
1、催动了全民创业热潮。通过实施“金智惠民”工程,激发了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促使许多群众由单纯的“挣钱填肚子”、“赚钱盖房子”的“打工者”转变为“筹资办厂子”、“贷款干事业”的“创业者”,家庭大棚、家庭工厂、家庭酒店、家庭旅馆有力地推动了“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彻底改变了群众致富增收方式。
2、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在“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的支持下,胶南市的水产、畜牧、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均得到进一步发展,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大村镇汉森菌业有限公司现有香菇大棚200多个,育菌厂房2000多平方米,2007年利用贴息贷款15万元,扩大生产菌棒10万棒,净增经济效益20万元,并拉动周边群众300多户发展菌类种植。
3、推动了群众持续增收。据测算,胶南市财政每设立1000万元“金智惠民”创业扶持基金,当年可带动农民增收1500万元,拉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以上。更为关键的是,“金智惠民”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生产力再造,形成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链动机制。 “金智惠民”贷款新建8间猪舍、饲养了15头母猪,按照目前行情,年可增收8万元。
海南开展“四送一训”科普惠农活动。
此项活动是海南省统一组织的一项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科技素养的一次群众性、社会性大型科普活动。“四送一训”就是“送资料、送科技、送新项目、送新成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根据活动方案,海南省“四送一训”科普惠农活动将紧紧围绕海南省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强以品牌农业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要求,从海南省各地的实际出发,把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与优良农业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组织农业专家、科技人员为农民朋友解难答疑、传授技艺、把优良的产品推荐给农民,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大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技术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户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技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逐步建立由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及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部门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产品推广网络,为促进海南省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送一训”科普惠农活动由省科协主办、山东曲阜金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省农业函授大学协办。承办单位组建由20多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普惠农讲师团”,组织15辆“科普惠农直通车”深入乡镇、村小组送科技入户,送技术到人,免费为农民群众发放农业科技报刊、光盘和技术资料,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土壤肥力测定,并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以优惠的条件和价格,用高科技产品和农业适用技术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普带头人及广大农户合作,推广无公害种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试点示范。
吉林市采取五项措施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一、加强调研,摸清底数,为推进争创活动和农技协建设奠定基础。
今年市科协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技协组织建设情况调研,通过对全市农技协的全面调查,真实掌握现阶段全市各级农技协组织发展的状况。根据调研的数据和成果,建立吉林市申报“惠农计划”项目储备库,区分出三个层次:一是对已经发展成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今年可以申报国家级典型创建的;二是对具备一定基础,通过一年以内的规范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可以达到省级创建标准,可以在明年申报国家级典型创建的;三是对基础比较薄弱,通过2—3年的建设,可以达到规范标准的,作为今后申报项目做以储备。希望各县(市)区科协及农技协做好调研的配合。
二、制定标准,有计划推进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争创活动和全市农技协整体建设水平。
市科协将出台《吉林市农技协建设标准》及推进规划,制定农技协建设10条标准,对农技协注册备案、会员入会、规章制度、活动场所、活动次数、带动能力、产业发展等10个方面做出标准性的规定。2010年,每个县(市)区选出1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技协,参照市科协出台的《建设标准和推进规划》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创建,打造农技协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样板和典型。利用2—3年时间,力争使全市半数农技协达到建设标准;利用4—5年时间,力争使全市农技协全部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三、突出特色,优中选优,积极推进全省惠农兴村计划典型创建工作。
按照《吉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典型创建办法》的要求,市科协制定并下发了《吉林市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典型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推进措施、规范考核和申报程序等,把省科协的创建工作列入到重要日程,各县(市)区科协要按照省市创建要求和办法,把那些产业特色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农技协、基地和个人,推选出来,并培育一批后续力量,使本市在全省典型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争取使更多的项目获得奖补支持,并为今后争创国家级惠农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适时换届,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使农技协在推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农技协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主体。科普带头人、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自产生之初就是一体,农技协是组织纽带,“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说到底是支持农技协发展带动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举措。为此,今年市科协把做好本市农技协今年的换届工作,作为推进“惠农计划”的重要措施。
五、开展市级优秀农技协、基地、个人和科普工作队评选活动。
各县(市)区要按照评选要求,积极推荐农技协、基地、个人及科普工作队,参加市级优秀评选。没有被评为市级优秀的,不允许申报省级、国家级典型创建。市科协将积极向市政府争取,对被评为市级典型而没有获得国家和省级奖补的农技协、基地、个人和科普工作队,在市级给一定的政策倾斜。
即墨市“科普超市”——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新模式。
该市的广大农民都知道即墨市科协办了一个“科普超市”,许多种养殖业专业户,都喜欢在这个“科普超市”中选购适合自己的“科普商品”,不少农民从中受益,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提高了种养殖的产出效益。
由于农民各家经营不同,需要的科技知识也不同,过于“统一”的讲课,效果不好,农民兴趣不大。即墨市科协受“科普超市”的启发,探讨改过去送科技下乡硬性灌输形式为“科普超市”形式,先让24个乡镇和村庄科协,根据当地农民实际生产需要,广泛搜集上报课题,而后市科协再根据24处镇、街道办事处的地理环境的差别,粮、果、菜、沿海养殖、水库塘坝各种养殖业的特点,从品种选育到种养新技术、从收获管理到产品加工等不同阶段,梳理出近百个“科普商品”(题目)。将项目课题与专家所讲授的内容制成图表,专门下发文件给乡镇,让广大农民自己点专家和授课内容,即墨市科协从本市农业科技人员中聘请和选派了60多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专家们分门别类备课、讲课,对于西瓜高产栽培、浅海养殖等技术难度大的题目,又请青岛农业科研所、海洋研究所的教授执教。为了方便农民“点课”,市科协还开通科普110服务专线8857, 开通科普服务网络,将服务内容、热线电话、技术人员联系方式等,制成便民服务卡,发放给群众,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农民能非常便捷地查找到所需信息,有针对性地给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科普超市”一推出,昔日安静的市科协立马热闹了起来,咨询的、预约讲课的农民和农村干部络绎不绝,电话铃声响个不断。农民选定后,专家们不限地点,田间、大棚、炕头、地头都去讲。不限规模,上百人去讲,十多人也讲,一个人照样讲。不限形式,讲解示范,现场释疑等等样样都干。
“科普超市”的推出,引起了即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市科协全力作好这项工作,要求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对乡镇工作的考核中,并给市科协调配了专门的科普服务专车。市科协拨出专项经费,对授课专家和评选出的优秀课题成果进行奖励。各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主动到科协选课题、要课题,急切要求科技报告团成员到基层作技术指导或技术培训并现场观摩示范。各镇党委、政府对组织农民群众接受报告团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给予高度重视,作为科普兴农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将科技培训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党委成员亲自抓,组织群众,安排现场,进村庄到田间示范、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济宁市六项措施打造科普惠农品牌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普惠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市科协对科普惠农工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配合,制定《济宁市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落实配套政策。科普惠农工作的实施,增强了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了科普服务能力和手段,被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群众称赞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
二、以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为主体的科普惠农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实施科普惠农工作,该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得到较快发展。至2009年9月,全市已建立农技协1376个,每个农业主导产业都建有农技协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员达到62.9万人,农技协和会员数量分别比2006年新增加26%、22.8%;兴办各类科普示范基地388处,总面积达120.6万亩,新增67处,比2006年增加20.8%;带动科技示范户3.2万余户,涌现出科普带头人2.1万人,比2006年分别增加18.2%。2008年,市科协应邀出席了在福建召开的全国农技协秘书长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以“站栏员”为主体的县镇村三级科普惠农服务站点建设不断加强。
截至2009年9月,全市集展示、培训、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阵地“县级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发展到12处,每个乡镇、80%以上的中心村都建起了科普活动站,6500多个行政村都建有高标准科普宣传栏,全市科普员人数达到了7000多人。实现了县市区有科普惠农服务中心、乡镇和中心村有科普活动站、村村有宣传栏和科普员的目标。
四、“百名专家联千村富万户”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了科普惠农工作。
市科协组织开展了“百名专家联千村、科普惠农富万户”活动,成立了由市县两级专家组成的科普惠农专家服务团,印制了专家服务团成员联系手册2000册,免费发送到农民群众手中。在任城区长沟镇举行了“百千万”活动启动仪式。为配合此项活动的实施,市科协在济宁广播电台开播了科普惠农专题节目,宣传科普惠农典型,开通专家服务热线,解答农民群众技术难题。
五、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科普惠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各级科协组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生产劳动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六、加强了对科普惠农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科协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济宁市科普惠农示范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奖补资金的管理。各级科协对奖补资金使用实行层层把关,跟踪问效,未发现截留、挤占、挪用奖补资金的违纪现象。受到表彰奖补的单位和个人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奖补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较好地发挥了奖补资金的引领作用,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可以说整个科普惠农工作实现了“四到位、三满意”,即惠农政策宣传到位,奖励资金补助到位,技术指导服务到位,跟踪问效监督到位,受表彰对象、监管单位和农民群众三方满意的良好效果。
荣成市打造一流过硬的科普惠农服务站。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示范工程”的实施,为基层科协提供了重大而难得的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各级高度重视、有奖补资金、基层积极性高等有利因素,全面加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着重突出了四个方面:
一、突出科普惠农主题。
科普惠农服务站,关键是一个“惠”字,方向是一个“农”字,建设目标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目前已建设的服务站内所有项目和活动都突出了科普惠农这一主题。科普学校培训,针对农民需求,突出实际实用;科普宣传栏主要宣传农民喜闻乐见的科技知识和农村政策;新置办的图书,80%为科技图书;服务队伍的配备,全部为农村、农民需要的专家、科技人才等。
二、突出重点建设单位。
着重抓好各级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县市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会等科普服务站的建设。凡是受到表彰、有奖补资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都要在获得表彰的下一年度建立起科普惠农服务站。全市4个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个人,3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23个威海市科普惠农先进单位、个人和科普示范基地,15个县级农技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全部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
三、突出严格质量标准。
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运作,已建成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全部达到了威海市科协“七个一”建设标准。每个服务站,均设有80平方米以上的科普学校,科普图书平均存有量1000册以上,科普宣传栏5米以上,均建有农资供应、科技热线等服务场所设施,全部建立了必要的组织机构,健全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
四、突出骨干队伍配备。
全市配备科普惠农宣传员224名,成立专家科技服务队伍56支。
余姚市开展“村会结对”工作机制。
市科协有下属市级学会(协会)23家,拥有个人会员5549人,团体会员159个,各类高层次人才1283名。为充分发挥这些学会(协会)的支农惠农作用,目前全市23个市级学会(协会)已与25个行政村签订了结对协议,并开展了以下丰富多彩的工作:
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市农学会 2007 年与牟山镇湖山村结对后,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湖山村有天然的自然隔离条件,是建立优质榨菜繁育种植基地的理想场所,当年秋季就开发了30余亩的榨菜繁育基地,不仅帮助当地农民每亩增加产值1200元,还有效缓解了该市优质榨菜种子供应的紧张局面,使姚北榨菜产区增产榨菜6万吨,增加产值200多万元。市林业特产学会与小曹娥镇曹一村结对后,针对该村葡萄蜜梨种植户多、种植面积大的情况,多次派专家到该村传授相关技术,并向该村赠送了生物防治病虫害器材,同时帮助指导葡萄蜜梨注册了“瑞鑫”等品牌,使该村葡萄每斤售价提高了0.2元;该学会还组织结对的梁弄镇汪巷村天绿水果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建设15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帮助申请到了省级农产品无公害基地称号。
二、提高农民科学素养。
市教育学会与朗霞街道杨家村结对以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运用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等多种载体,在村民中组织开展了新农村主题教育、法律知识、节能环保、生产生活安全、家庭教育等系列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养;他们还帮助该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协助该村创办企业家俱乐部,建造村落文化宫、农民公园等,又组织市五职校美术专业的20多名师生到该村义务书写海报标语、绘制宣传画,扮靓乡村院落。此外,市畜牧兽医学会、统计学会、农学会、林特学会等协会也选派业务骨干深入结对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防灾减灾,反对愚昧迷信等内容的宣传教育20余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5千多册,受教育农民达1万人次。
三、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市水利学会筹资20余万元帮助结对村鹿亭乡白鹿村改造饮水设施,有效缓解了该村村民生活用水难题。针对农村看病难和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医学会、中医学会、厂校医学会等纷纷组织医疗专家到结对村开展义诊、咨询、医学知识科普活动。仅今年就已组织了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小儿科、骨科、妇科、中医科等医疗专家进行义诊5次,受益农民达1千多人,免费发放药品金额6千多元,开展卫生健康讲座5次,分发卫生保健科普资料2千多份,受到群众普遍赞誉。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