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9年
2009年

他山之石2009年2月27日第4期

发布时间:2009-03-06  |  浏览:

我省各地多措并举

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一些企业无奈破产或者停工倒闭,导致大量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回到家乡,提前进入就业“寒冬”。如何解决这些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问题,我省各地对此都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

       一、深入基层摸底,有的放矢找对策

       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掌握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目前,一些地方都建立了农民工返乡情况上报制度,采取村、乡(镇)、县(市)实名登记造册,推行返乡农民工实名制动态管理,组成工作队深入各乡镇调查摸底,第一时间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愿、技能要求、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据国家劳动部门调查显示,近期农民工回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大龄农民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返乡较多。二是制造业、建筑业中的农民工回流较多。三是农民工的工资出现下降趋势,部分农民工自动或者被动离职返乡。

       铁岭市向来被称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日渐加速,每年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都在增加,整个铁岭市大约有30多万富余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对此,该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摸底,找到了当前农民工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农民工劳务输出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春节前,铁岭市外出务工返乡人员23.3万人,其中因企业裁员、停产等非正常返乡人员5万人,加上其他因素,春节后将有超过5万农民工需要新的就业岗位,劳务输出难度加大。

      2、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亟待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缺少专业特长,只能从事“体力型”工作,抗风险能力差,一方面市场急需的技工短缺严重,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者缺少技能,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3、农民工维权工作阻力较大。建筑领域转包及分包行为普遍存在,使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处理非常困难。由于建筑市场大部分施工企业一般是先行垫付工程款,造成保证金收取困难。

     4、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亟待完善。农民工流动性大,参加社会保险意识差,同时用人单位主观上不愿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买单”,认为会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铁岭市及时召开了全市农民工工作座谈会,市委书记李文科带着感情在会上说,农民工在外务工多年,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有项目、有市场,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致富愿望,一定要为这些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该市为妥善应对农民工回流,提出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要加强动态监测,准确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迅速开展返乡农民工的跟踪调查摸底工作,组织镇村干部进行排查,建立回流农民工基础台帐,及时掌握情况。统计部门要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安排专人负责农民工返乡回流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加强动态分析,并及时上报。

       二要前移工作关口,努力稳定在外务工人员。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特别是昌图县宝力镇和铁岭县大甸子镇等劳动力主要输出地政府要派得力干部到劳务输入大市和集中地区,实地了解农民工就业情况,鼓励他们发扬不怕吃苦的“草根”精神,自力更生、自谋职业,就地、异地转移就业。

     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协调力度,协调好劳资双方关系。要认真解决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无条件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要高度重视回流农民工的救助、救济工作。

      二、家门口送岗位,服务促进再就业

      面对悄然来袭的农民工返乡潮,各地政府未雨绸缪保就业,加大对农民工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服务力度,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大连市今年将为农民工提供50多万个就业岗位。日前,该市劳动保障部门称,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本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该市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优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推动区域劳务合作,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新渠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统一组织“春风送岗位”活动,开展职业指导,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新情况,积极搜集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举办免费农民工大型专场招聘会,大力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各级公共职业机构设立农民工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

      劳动保障部门将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实行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网,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对在城镇稳定生活且失去工作的农民工及时纳入就业服务范围,提供“协约式服务”。市总工会将广泛征集用工信息,积极储备就业岗位,目前已征集30余家单位近千个岗位,其中针对农民工的岗位有近600个,大约占总职位数的58﹪。市总工会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实名制安置就业2.5万人,实名制培训7250人,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20人。

      鞍山市从2月16日起至3月15日,组织开展以“求职就业有门路,岗位信息送到家”为主题的“春风送岗位”活动,促进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主要包括七项内容。“技能帮我找工作”活动,组织刚失去工作的返乡或流动农民工就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帮助一批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为进城务工妇女、青年提供一批岗位信息,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组织就业信息下乡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春风送岗位”活动,为进城务工妇女、青年提供一批岗位信息,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组织就业信息下乡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就业信息对接”活动,在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建立就业信息沟通机制,方便农民工求职务工。“帮您维护劳动权益”活动,为已经外出或准备外出的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指导,打击非法用工单位和“黑职介”。“诚信服务”活动,推荐一批服务规范、群众满意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作为“放心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农民工到守法、诚信的职业中介机构求职。“以工代赈”活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当地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落实相关岗位补贴经费。“组织起来转移就业”活动,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强化有组织的就地就近就业,帮助农村劳动者就地转移就业

      此外,鞍山市还将开展“送岗到乡、迎人来城”活动,组织用工单位深入乡镇、村屯开展送岗下乡活动,同时把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请进城,让他们与用工单位面对面进行对接。

      大石桥市为回流农民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市委协调工会、劳动、农业、科技等部门,收集本市及周边县市的用工需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政府网站、镁都党建网、益农网等媒体,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供、需对接。同时,利用党员咨询热线,开通农民工咨询就业信息的绿色通道。目前,已发布各种用工需求50条,提供咨询服务3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市、乡、村、组四级党组织的作用,做好失业农民工的信息采集工作,不断深化村企互助和“1+X”活动,架起用工企业与失业返乡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市劳动和就业保障部门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每月9、19、29日召开用工洽谈会。目前,已有286个企业参加了用工洽谈会,为农民工提供1300多个就业岗位。市妇联为解决返乡妇女就业难问题,积极联系服装加工企业,其中,仅营口镁都制衣有限公司就解决了200名返乡妇女的再就业问题。

      三、政策上开绿灯,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具有就业倍增效应,经济趋冷使农民工就业的空间明显变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条较好的出路。

     大连市将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场地安排、行政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一定资金的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铁岭市鼓励农民工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将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小额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开业指导、后续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提供各种创业服务。

     大石桥市提供自主创业扶持服务。为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筹集难”问题,实施了“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在个人申请、基层组织推荐、乡镇党委把关的基础上,争取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近千万元,扶持返乡农民工家庭600多户,引导他们从事投资风险小、市场前景好的行业,并在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职工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有关专家表示,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要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好反映突出的用地、资金、人才和用工、服务及环境等问题。

     专家建议,要根据实际需要,将农民工回乡创业生产经营场地及后续发展用地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在设立的各类园区中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需要专门规划建设创业园、创业基地、创业一条街,指导其集中经营、聚集发展。金融机构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量身定做”出特色金融产品,如开办同一区域、行业优质民营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多样化的需求。对符合市场要求、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采取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组合、整贷整还等方式,在贷款额度、时限上适当放宽限制,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放宽农村地区抵押担保品范围,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对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在人才引进、劳动保障、职称评定、政府奖励等方面,要与其他各类企业实行同等政策。

      四、手把手传技术,培训扶持打基础

     劳动技能方面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就业的难度,就业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这是化解农民工返乡困局的有力“抓手”。

      鞍山市将农民工就业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把失地农民安置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尝试有效方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搭建绿色通道,开展特色培训。鞍山市针对农民实用技能薄弱的特点,针对3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开展如车工、铆焊、电焊、塑窗制作等技能性培训,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就业层次和就业稳定性;对35-50周岁人群,则以实现就业为目标开展如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保健按摩等“短平快”的实用性培训,开展重点培训。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促进了失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保证其平稳过渡,实现了社会和谐。

     二是实行订单定岗,增强培训实效。鞍山市以挖掘和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为思路,实现企业安置就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与企业合作,与企业适时以定单、定岗的模式开办市场紧缺、技术含量高的天车、电焊等培训班,不仅有效地安置就业,而且有效缓解了区内农民工人才的外流,降低了农民工的务工成本,实现失地农民“一站式”就业。

     三是更新培训模式,调整专业配置。鞍山市始终注重在更新增加培训专业上做文章,加大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车工、电焊专业培训力度,同时,结合市场调查,增加了市场回报率高的园艺、蔬菜大棚、花卉栽培等专业的设置比重,并对农民集中要求的新专业进行单独培训,增强市场的适应性。

     四是注重农民维权,提高综合素质。鞍山市在加强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增加了政策法规、职工权益知识、职业道德、消防常识、安全生产、职业病防范和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培训,以增强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铁岭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农民工进行各项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沈铁工业走廊及高新区的调查,对新区需求的岗位专门培训农民工,共培训9个专业,100多个班次,完成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30796人,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193%。

      除此之外,铁岭市今年还将对原来的培训基地提质提量,采取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定期培训、定向培训、流动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城区以专业培训机构为载体、乡村以流动培训为载体的劳动力培训体系,使劳务人员培训不仅有场所、有基地,而且有组织、多层次开展。市城乡就业局还与20多个乡镇联系,根据要求集中在乡镇培训。普惠制培训不分城乡限制,除了饭菜不免费供应外,甚至对远道而来想学一技之长的农民还免费提供住宿的地方。

      锦州市近年来制定并实施的农民工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05年开始,该市就将农民工纳入了普惠制培训范畴。几年来,充分利用各级的培训资源推行农民工“订单式”普惠制培训,通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确定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目前,全市共有培训基地73家,培训专业达到42个,全部面向农民工实施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该市以建筑行业为重点,结合实际编订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示范性文本,要求企业将录用情况按规定登记在册。同时,加强承包、专业承包及分包管理,并在7日内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落实劳动合同用工备案制度。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该市还试行了农民工流动档案制度,全市农民工劳动合同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签订率。

 

市图书馆综合 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