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9年
2009年

他山之石2009年6月30日第12期

发布时间:2009-07-24  |  浏览:

外省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验

     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尚未大规模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特点,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并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而在此前,欧盟、美国、日韩等国家都已颁布了能源替代和节能一系列规划和相关政策,并在改造或提升传统产业中以“降低高能耗、降低高排量”为标尺。我国及部分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保定:全力打造新能源高地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新能源产业能够成为保定新经济的引擎,这正是该市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敢于变危为“机”,奋力打造新能源高地的结果。

     目前,该市创立的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目前也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保定高新区作为“中国电谷”建设的实施主体,围绕新能源发展已经形成了四大优势,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区,明显的先发优势为“中国电谷”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中国电谷”已建立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形成国家级的发展平台,成为最具增长力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带动优势明显。

     连续3年,“中国电谷”以年均50%以上的增速,成为区域经济强有力的带动引擎。尤其是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电谷”依然表现强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增速达到45%;实现出口创汇10亿美元,增速达到83%;实际利用外资4.8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热点。

     产业链条日趋完备。截至目前,“中国电谷”集合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企业总数达到170余家。培育了涵盖多晶硅提供、铸锭、电池及组件生产光伏产业全产业链,拥有风电叶片、整机、控制等核心设备制造的风电产业园,形成了世界知名的变压器制造和国内领先的新型储能设备基地,产业龙头已经形成。光伏龙头企业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是国内唯一、世界第二的具有全产业链的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到600兆瓦,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在世界光伏行业中一枝独秀。他们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称为“使我国光伏产业40多年落后于人的局面被彻底改变。”风电龙头企业中航惠腾公司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占国内叶片市场的40%。国电联合动力公司今年风电整机生产能力将达到600台,进入国内前三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密集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环境,吸引了日本三菱、美国江森、韩国晓星、中国国电、中国兵装、中航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投资“中国电谷”、加盟新能源产业,项目投资已达近百亿元。

      为了打造新能源高地,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在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土地供应等要素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保障优势。“中国电谷”积极构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创新体系,建有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省级研发中心、27个区级研发中心;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94项;获批多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成立国内首家风电叶片研发中心;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建立国內首个可再生能源学院;正在申报6个国家级风力发、光发电研发中心与检测平台,为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腾飞储备了坚实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保定市充分利用“中国电谷”位于大北京经济圈核心地带这一区位优势,以及省市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关注,不惧危机,在危机面前敢于逆势而上,变危为“机”,打造新能源高地,使新能源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这些,无疑会成为眼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寒潮下给人以希望、催人奋进的一股股暖流。

     上海:加速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上海将先行重点发展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其中,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计划在2012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核电重点发展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关键辅助设备、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等,攻克大型铸锻件、主泵等关键瓶颈;风电重点发展大型海上风机、陆上风机和关键零部件等,使大型风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5%。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重点发展汽轮机、气化炉、电站系统集成等,并建设IGCC示范工程。

     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同时支持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力争到2012年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的自主化产业配套体系,具备十万套级配套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在太阳能产业方面,上海通过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同时跟踪培育纳米晶、染料敏化、有机电池等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关注支持新型光热发电系统的开发。力争到2012年,使上海的太阳能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成为全国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基地。

     杭州: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城市。杭州市强调,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把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部分,大力实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从政策、服务等多方面积极推动,力争把杭州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城市。

      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杭州发展方兴未艾,每个太阳能电池项目都是“海归”研发团队与民间资本的嫁接合作,这是该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色所在,代表着国际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新能源作为引领世界潮流的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正向我们走来。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根本出路,是全球下一个投资机会,当前市场主体向新能源产业集聚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发展新能源上要有战略眼光,不是政府要发展,而是政府如何适应这个世界性趋势。政府引导经济很重要是跟着企业走,企业又跟着市场走。同时也要看到,发展新能源来替代石化燃料为主的燃料结构,是国家的战略选择。杭州的产业要往高端走,新能源就处于高端领域。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要顺势而为。为此,杭州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坚持产业导向,吸引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快集聚。进一步立足现有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重点加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设备制造、发电系统及其他终端产品的开发。通过明确产业导向来加强招商和产业集聚。一头引“海归”研发团队,只要是带项目的团队都欢迎;另一头引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促进“海归”研发团队与民间资本的嫁接合作,民营企业也可由此实现转型升级、“二次创业”。二是加强研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竞争力。该产业投资较大,要从各个环节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现有企业要加强研发力量,注重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新办项目首先要看有没有研发团队。对有条件的企业,市科技局要抓紧帮助认定列入市级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进而申报省级研发中心。同时发挥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推进项目产学研合作。三是积极扶持技改投资,做大产业规模。两级政府要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技改项目来资助,并兑现有关政策。四是大力拓展市场,实施“阳光屋顶”计划。对外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多出口,外经贸局要列为重点服务。对内推行“阳光屋顶”计划。每年向国家申报示范项目5兆瓦,市里再搞2兆瓦,都要争取列入省“阳光屋顶”计划,享受上网政策;在杭太阳能光伏企业都可按条件申报参加“阳光屋顶”计划,前提是逐年降低成本;研究民用住宅市场应用问题;抓紧制定入网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建委要专题研究推进商用和民用建筑一体化操作方案,尤其要“算好账”,引导社会用好光电;进一步明确民用方面的政策。五是加强领导。五年行动计划及若干意见要分解任务到各责任单位。市里成立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关区、县(市)要重视抓,做到规划先导、财政资助、提供资源、优质服务。

     山东: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及保障措施。

     发展重点:围绕建设新能源产业强省,实施新能源产业“2223工程”,即重点打造两大太阳能产业基地,拉长两大太阳能产业链,建设两大风能产业带,拓展三大新能源领域,开创新能源产业新局面。

     (一)打造两大太阳能产业基地。重点培植济南、德州两大太阳能产业基地,鼓励发展淄博、东营、潍坊、威海等特色太阳能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太阳能产业新格局。

     1.以力诺集团、桑乐公司、华艺集团为龙头,打造济南太阳能产业基地。2.以皇明集团、亿家能公司为依托,打造中国太阳谷产业基地。3.积极发展淄博、东营、潍坊、威海等特色太阳能产业集群。

    (二)拉长两大太阳能产业链。围绕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快推广成熟适用光热产品,大力研发光伏技术产品,实现光热、光伏产业协调发展。

     1.提升太阳能光热产业水平。加快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步伐,大力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积极开发标准化、通用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组件,扩大光热应用领域。2.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鼓励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等技术。

     (三)建设两大风能产业带。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完善的配套体系,加快建设沿海、内陆两大风能产业带,壮大风能装备制造业,扩大风能利用规模。

      1.依托半岛海岸、海域诸岛、黄河入海口的风力资源和经济优势,建设规模化沿海风能产业带。加快建设青岛平度、烟台长岛、威海成山头和环渤海湾大规模并网风力发电场,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沿海风能产业带,带动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依托鲁中山区、鲁西南丘陵地区和鲁北平原部分地区风力资源优势,建设内陆风能产业带。以淄博、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滨州为重点,加快建设中小型离网型风力发电场,因地制宜,推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户用风电设备,打造内陆风能产业带,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3.加快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风力发电机、塔架、风叶、主轴、机械传动、运行控制、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产品。

      (四)拓展三大新能源领域。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是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该省资源储量相对较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示范带动,促进三大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1.合理开发生物质能。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以秸秆、植物油皂角和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产品。2.大力发展地热能。积极研发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以济南、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德州为重点,大力开发应用能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热泵技术,大力发展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软件等产品。积极发展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3.积极开发海洋能。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重点,大力开发推广海水源热泵供暖技术,支持实施威海金源空调的海水源热泵产业化应用项目。围绕海洋能发电,以青岛、威海为重点,加快推动潮汐能发电、波浪能发电、海水温差发电和海流能发电技术研发,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

      保障措施: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一)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学校(宾馆)工程,扩大补贴范围,支持学校和宾馆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

     (二)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新能源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三)完善规范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新能源产品性能、能效、试验和检测方法以及系统安装、设计等标准,逐步建立行业联盟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实施,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新能源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加快组建国家级新能源产品检测中心。组织开展新能源类节能产品认证。实施新能源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新能源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实行产品公告推荐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四)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新能源中介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加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五)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外合作体系。围绕提升该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设技术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创汇能力。积极加强与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定期开展互访培训活动。加强与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该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六)完善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大意义,普及新能源知识,增强社会认同感,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新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

      (七)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监督考核,逐步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认真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依法强化新能源行业监管,将新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纳入节能监察范围,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发改、经贸、财政、建设、科技、农业、环保、税务、工商、质监、统计、教育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大措施,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该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沈阳市铁西区:太阳能装备是铁西区大力扶持和发展新能源装备的生力军。依托香港汉锋太阳能光伏板及美国康泰斯多晶硅等龙头项目,铁西区以太阳能行业下游产品为重点,开发利用太阳能绿色环保型产品,重点生产太阳能光伏板、照明系统、电池、交通灯等产品。由辽宁宝林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第四代光源产品——高频无极磁能灯,是一种代表照明科技高光效、长寿命、高显色性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光源。该产品如在国内推广普及,每年可节约用电3.5%以上,相当于节约原煤近3800万吨,减少粉尘、灰渣等污染物排放3420多万立方米。目前,该产品已出口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风力发电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在铁西区方兴未艾。依托沈阳工业大学风能研究所及远大集团、华创风能等企业,铁西区根据当前风电机组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正重点发展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大步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产业化迈进。同时,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标准,积极研发2.5兆瓦直驱风电机组,做强做大风电用回转轴承、变速箱等风机配套产品,力争在3—5年内,能够批量生产与国外水平相当的1.5—3兆瓦大型风电机组。

      在产业布局方面,铁西区鼓励、引导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到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投资发展,并筹划建立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大力引进太阳能装备和风力发电项目入驻;在土地规划方面,全区将规划1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用于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土地指标将优先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在专项资金方面,规划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对光伏光电、风电制造等重大新能源项目的技术改造、自主研发进行优先补助,安排适量财政资金用于重大项目的贷款贴息。

      建议:诚然,发展新能源离不开好的政策,还有好的规划。新能源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产业化需要“真金白银”的鼓励与扶持,或者说在项目投资、定价机制、财税补贴方面需要一揽子积极的政策举措作支撑。主导新能源的发展,必须制定一个科学长远的规划,建立统一的标准,以利于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同时加强监控,防止“发烧”、“过热”,使之始终处在一个良性轨道上发展。目前国家正着手研究制定政策、规划,值得期待。同样值得期待的是,在新能源项目审批程序上的“扁平化”,对符合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项目加快审批速度,防止“肠梗阻”,使审批流程更加顺畅。

      在好的政策和规划引导下,国内新能源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是,要实现新能源的良性发展,还有两个具体问题不容忽视,一是项目可行性问题,二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每一轮电建热潮中,总会不同程度地催生盲目、短视的投资行为,一些项目获取支持性文件时都是“切实可行”的,而一旦建成投产就变得“不可行”了,没有经济效益,没有投资回报,项目岌岌可危,原因是一些地方只为吸引投资,“不具备条件却创造条件上了项目”,其项目本身并不具备可行性。但愿这种前车之鉴,能使投资者们头脑清醒、擦亮眼睛,在上马新能源项目上保持理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投建项目的重要决策依据,投资者切忌在项目“可行性”上过度乐观,反倒应多掂量掂量“不可行”的问题,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又将得不偿失。

      新能源是高科技含量的产物,核心技术不掌握,技术瓶颈不攻克,一些项目缺陷缠身不能正常投运,恐怕难逃摆设的噩运。另一方面,如果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国内形不成集设计、制造、施工、运用为一体的产业链,控制项目造价、运行维护成本无疑是天方夜谭,新能源身上的“富贵病”不除,显然不太符合国情,“中看不中用”。因此,必须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国产化”的步伐一刻不能停止,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借他山之石攻玉”,引进海外高技能人才,尽快实现由依赖—借鉴—自主的转变。

       电力行业是主导国内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面对良好的战略机遇,定当顺势而为。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