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9年
2009年

他山之石2009年7月15日第13期

发布时间:2009-07-24  |  浏览:

沿海经济带部分城市及区域发展经验与启示

     从今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有五个区域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大动作”。至此,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已形成了“三大四小”格局。所谓“三大四小”,一位接近决策层的资深经济学者透露,“‘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四小’,是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那么,从这些沿海经济带的城市中能借鉴些什么?

海西背景下的漳州发展与启示

      海西春潮涌,漳州先行急。

      有什么机遇可以抢抓?有什么政策可以对接?有什么项目可以争取?《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以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

     其实,作为“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践者和见证者,漳州的干部群众心知肚明:漳州的发展与海西的命运早就紧密相连。

      海西建设、漳州先行,首先是漳州的决策者思想主动融入、思路主动对接。

      时光回溯到五年多前。海西建设、漳州先行,能否先行?经济分析人士的回答是肯定的。从漳州发展的优势条件看,漳州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港口岸线、对台合作等最重要的客观条件在全省九个地市中属于上等,总体优势突出;从漳州发展的态势趋势来看,已经在全省形成比较高比较快的优势,形成发展的惯性,呈现良好的态势和趋势。这些都为漳州加快发展、实现先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条件,创造了后发优势。

      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更有强烈的愿望和激情,漳州的干部群众围绕“海西建设、漳州先行”主线,大力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战略,着力强化“项目带动、品牌牵动、统筹互动、形象推动”举措,在新的起点上奋起直追、奋力先行,挥写了漳州先行的精彩传奇。

     五年多来推进海西建设,五年多来力争漳州先行。在这重大的探索和实践中,漳州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将为漳州把握新机遇,乘势快发展,在海西建设大道上奋力先行,实现新的更大跨越提供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既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又要讲求质量效益。发展是基础,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海西发展大潮中,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时间不等人,漳州要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体现“先行”,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维持较高的增长幅度。这既符合漳州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漳州提升层次、实现跨越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几年来,漳州始终抓住中心不放松,大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持续较高的发展幅度和速度,迅速壮大综合实力。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十分强调和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几年来,漳州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财政收入则从2004年的38亿发展到2008年的超百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漳州市今年财政收入仍保持较高的增幅,连续5个月在全省九个地市排名第一,体现出良好的经济运行质量。

     启示之二:既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又要更高站位持续发展。谋划一个地方的发展,一定要认识自身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但如果站位不高,视野不宽,那个地方的特色和优势就不能被他人认识、为世界认可。因此,谋划漳州发展,应当要有世界的眼光,站在海西的高度。几年来,漳州市的决策者在充分认识和发挥漳州对台、港口、区位、农业、资源、生态等优势的同时,坚持把漳州的发展放在海西的大局中去考量,从而对漳州当前的发展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也为漳州今后的发展画出一个清晰的轨迹,出台了切合漳州实际、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思路和举措。实践证明,以海西全局的意识谋划发展,跳出漳州看漳州,漳州的发展定位才会更加准确,优势才能真正得到发挥,发展的成果也才会更加丰硕。

      启示之三:既要重视战略思路的谋划,又要坚持持续运作。发展要有思路、有点子。但要把好的决策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坚持持续运作、持续提升。五年多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决策落实过程中始终坚持省委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的要求,稳扎稳打,持续推进。2006年10月,市第九次党代会做出“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战略决策。围绕这一总体战略和部署,市委一年出台一个相关配套举措,把“立市、强市、活市、兴市”四个战略决策一项项加以推进、落到实处。正是这样一以贯之而又持续推进发展的思路、政策和举措,才保证了漳州先行发展能够取得持续的成效。

     启示之四:既要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又要坚持统筹协调。几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正确处理好突出中心与统筹协调的关系,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重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等各项工作,以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统筹兼顾是确保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经验。

      不仅漳州如此,在福建大地,6月10日至19日,中央媒体采访团行走了福州、莆田、漳州、泉州、厦门5个地市,在路上,所听到、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们在讨论怎样建设“海西”。他们说,八闽除了“共念‘山海经’”,现在还要“齐鸣‘海西’声”。

     见到的官员,都在琢磨: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地方各部门该怎样制定配套措施、又如何落实呢?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毅强说,《意见》强调“海西”的战略定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这表明“海峡旅游”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见到的媒体,也都对“海西”进行重点关注。《福州晚报》在报头上印着“要办海峡西岸最好的市民报”的字样;《福建日报》连续多天用大篇幅稿件,总结“海西”5年历程。在台商汇聚的厦门,畅销的《海峡早报》则强调,购买该报可以“临海,听风,读两岸”。

      遇到的台商则表示,中央支持海西建设,让他们心里更踏实。

      遇到的学者,也是口不离海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在看好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呼吁引进人才。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郑鸣教授则倾心研究海峡两岸的金融合作试验的新课题。这就是今天的海西状态!

江苏沿海三市全力打造“黄金海岸”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是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之后,中国加快沿海经济发展的又一新举措。

      话音刚落,江苏沿海地区三市连云港、盐城、南通就在上海密集地举行了各种合作推介活动。

      7月1日,一场以“携手港城共享江苏沿海开发机遇”为主题的连云港建设发展投资合作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而此前一天,江苏盐城市刚刚在上海举行过沿海综合开发新闻发布会。他们带着100多个具体招商项目而来。盐城市委书记赵鹏说,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也有助长三角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这一现实设想,意味着长三角终于向苏北敞开了大门。盐城不仅要做上海的“米袋子”、“菜篮子”,更要全面承接来自上海扩张性、转移性的产业。

     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认为,发展规划把连云港港的发展与上海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不仅有利于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提升,也有利于连云港港区位优势的发挥和更好地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与分工。据统计,2008年连云港港与上海港之间的货物运输已占港口吞吐量的15%,并呈逐年递增态势。

      而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亲自带队的“江苏沿海开发恳谈会”6月30日在上海邀请了500多位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外国机构代表参加,共推出招商项目200个,总投资3000亿元。现场签约50个重大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340亿元。

      借势沿海开发战略,江苏三市齐打“黄金海岸”牌。

      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这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的总体评价。具体到沿海三市,选择什么样的开发思路、发展路径?如果没有先期的发展规划,难保不落入各地一拥而上、发展同质化的老套。

      6月27日在南京举行的“江苏沿海开发高层论坛”上,关于沿海开发的具体措施,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目前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连云港定位高、南通区位好、盐城空间大。

      连云港起点高。金融海啸引发的航运业的低迷,促使陆桥经济发展引起高度关注,规划明确了连云港港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连云港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向阳说,不久前,连云港总长136.3公里的30万吨级航道工程获国家批准建设。“一体两翼”总体规划将给连云港巨大的发展空间。

      盐城空间大。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和最大的土地面积,还有每年“增长”2万多亩的滩涂面积。盐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产业基地之一。盐城市市长李强表示,盐城拥有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的能源、相对较低的人力和土地成本,具备很强的承接产业能力,因此今后盐城要着力打造新型工业、能源、现代农业、旅游四大基地。

     苏通大桥让南通的区位优势不言而喻,此外它还同时拥有“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因此,包括海洋工程、船舶修造、精细化工、高新材料、现代物流等在内的新兴产业带、产业群、园区群、港口群、城镇群建设正在南通全面拉开。

     眼下,借势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述三市都在“东向”做足海的文章,巧打“黄金海岸”牌,因势定位,错位发展。

珠海先行先试奋勇前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会议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并明确了要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从国家层面上明确横琴“一示范区一先行区一新平台”的定位,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横琴开发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更表明了中央对横琴开发“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寄予厚望。

     为此,珠海提出要把横琴开发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统筹考虑,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区域发展相衔接。在横琴开发上不片面追求经济规模,要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发展质量和增强城市功能为主进行开发。

     中央对于横琴开发是“先谋而后动”,如今对于横琴未来发展的谋略已定,接下来关键要看如何动?如何干?对此,该市提出必须统一思想认识,要善于算大账,要敢打硬仗,不回避矛盾,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干到底,为横琴建设“一示范区一先行区一新平台”,为确保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为正在崛起的珠海创造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而努力奋斗!

陕甘多项措施保障“关中―天水

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

     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国家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最大一个政策是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中央财政对这个地区竞争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都会加大引导性的投入。同时,国家支持西安研究设立陆港型的综合保税区,这对西部地区建设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扩大对外开放非常重要。此外,《规划》确定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并出台了财政、税收、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保证《规划》实施。陕西省计划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先导,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关中。其中包括大力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以西安为中心、覆盖全区的通江达海大通道。此外,还将加快西安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步伐,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引领作用,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把关中建成全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该省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天水至宝鸡、天水至定西、天水至十堰、天水至平凉、天水至陇南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宝鸡至天水至兰州快速客运专线、天水至平凉铁路专线和天水至阳平关铁路,抓好天水机场建设,为经济区的发展创造良好便捷的设施环境。

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扬帆远航正逢时

      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大连市被定位为核心城市,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拥有2200多公里的海岸线,而大连占据了其中的2/3。位于黄渤海交汇处的大连,托起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两翼。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国家决定将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时,大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社会集聚辐射能力,当仁不让地成为其中的核心城市,并将为此进行“惊险的一跳”,实现飞跃。而为此,大连已经卧薪尝胆多年。

      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说:“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过程中,大连作为一个核心城市,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我们沿着大连的一些主要的海岸线,布局了港口、工业、金融、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功能性的经济区,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这7个城市中,占50%以上。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为整个东北的一个开放性的物流体系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保税港区的建设提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连的国际金融业务在东北地区是占首位的,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2007年9月8日,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宣布,英特尔投资总额达25亿美元的大连芯片厂,在大连开发区奠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落户中国的最大一个外资单体项目,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它再一次证明了国际知名大公司对大连发展环境的认可。这一项目所带来的引资效应,不仅全面提升了大连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地位,其辐射作用无疑将扩散到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目前,大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大约在全东北占1/3,在辽宁能够占到将近一半,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大连。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02个,外贸进出口双双迈上200亿美元新台阶。

     大连已成为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引领着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确定,无疑将会使大连如虎添翼。

     夏德仁强调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大连将会以更大的干劲来促进大连的全面开放,全面的发展。要提升整个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在产业方面的竞争能力,下大气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世界一流的造船产业、高加工度的石油化工工业。打造世界一流的软件园区,争做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新领军城市。进一步扩大大连的经济能量,完善大连的城市功能,在整个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过程中,发挥好核心作用。”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特色:

大空间、细布局、准定位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8年2月28日在北京召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介绍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宣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八桂大地,到处激扬着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广西,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老特区”有何不同?细细去看看它的空间、布局及定位,就能领略到其内在的“特色”。

      空间结构:大而不乱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的行政区域,拥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7.9%,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

      在如此大的一个区域里,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经济区的空间结构作了划分和布局。

      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生态地区,七种类型的海岸线,五个功能组团,这样科学的“分块”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给人们的印象也就变得清晰生动起来。

      生态地区实施全方位保护。过去的一些经济特区,往往到处钢筋水泥、高楼林立,虽景象繁荣,给人的感觉却生硬压抑,非宜居之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设立正值社会追求生态文明环境之期,再且,这里是中国沿海未开发的惟一一片处女地,是尚没被污染的“净土”,所以《规划》对经济区的生态和环境自然倍加呵护,给关心环保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按《规划》,生态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将对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自身稳定性差,生态环境极易退化的区域,包括石漠化地区、沙地、湿地、盐碱地、裸地等进行恢复性建设,总共面积3621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8.52%。

     产业布局:细却明晰

      工业布局有沿海石化工程,沿海钢铁基地,南宁铝加工基地,南宁精细化工基地,北海、南宁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软件开发、计算机、通讯等高技术产业基地,沿海海洋产业基地,沿海和南宁轻工食品工业基地,南宁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基地等。

      农业布局有水稻主产区、甘蔗主产区、畜牧业产区、亚热带水果主产区、桉树种植区。

      产业是支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关键,那么这些产业布局在哪,怎样发展?

      “临海工业”以石油化工为主。人们可能会担忧:发展这些重化工业,会不会对经济区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专家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规划》明确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就连经济区优势产业之一的石化产业,也将走绿色石化的路子。这些都展示经济区开发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展开。

       《规划》将在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现代物流基地,在边境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和边境综合保税区;构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包括商务投资、金融、港口航运、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旅游、劳动力、科技、文化等综合性和专业性信息在内的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服务中心。

      旅游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一大优势,《规划》将把北部湾经济区培育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促进中心。

      未来20年内,走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里将是个繁华而又舒适的地方!

      发展定位:准且科学

     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

      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