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9年
2009年

打造新能源高地 保定跃起中国电谷

发布时间:2009-07-24  |  浏览:

打造新能源高地 保定跃起中国电谷

2009年6月3日证券日报

       保定高新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增速达到45%,实现出口创汇10亿美元。

       2006年以来,河北省保定市充分利用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发展平台,把建设“中国电谷”、发展新能源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抓。面对资金、技术、政策等诸多瓶颈制约,与企业一起不断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采取培育产业品牌,大力招商引资,集中要素资源,培植壮大龙头,推动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等措施,使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为大北京经济圈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鲜明区域特色的新的能源高地。

       2008年,这个市生产的太阳能硅片、电池及组件产量达282兆瓦,占全国总量的15.7%,居国内第二、世界第六;风电叶片产量达27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占国内市场的40%,并确立了重要行业地位。新能源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不仅加大了新能源的应用力度,也促进了经济结构升级。同时,保定市以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为载体,实施了“太阳能之城”、“蓝天”、“碧水”和“森林固碳”行动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推动了节能环保工作深入开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新能源产业能够成为保定新经济的引擎,这正是保定市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敢于变危为“机”,奋力打造新能源高地的结果。

       目前,保定市创立的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目前也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保定高新区作为“中国电谷”建设的实施主体,围绕新能源发展已经形成了四大优势。保定高新区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区,明显的先发优势为“中国电谷”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中国电谷”已建立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形成国家级的发展平台,成为最具增长力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带动优势明显。

       连续3年,“中国电谷”以年均50%以上的增速,成为区域经济强有力的带动引擎。尤其是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电谷”依然表现强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增速达到45%;实现出口创汇10亿美元,增速达到83%;实际利用外资4.8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热点。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截至目前,“中国电谷”集合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企业总数达到170余家。培育了涵盖多晶硅提供、铸锭、电池及组件生产光伏产业全产业链,拥有风电叶片、整机、控制等核心设备制造的风电产业园,形成了世界知名的变压器制造和国内领先的新型储能设备基地,产业龙头已经形成。光伏龙头企业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是国内唯一、世界第二的具有全产业链的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到600兆瓦,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在世界光伏行业中一枝独秀。他们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称为“使我国光伏产业40多年落后于人的局面被彻底改变。”风电龙头企业中航惠腾公司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占国内叶片市场的40%。国电联合动力公司今年风电整机生产能力将达到600台,进入国内前三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密集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环境,吸引了日本三菱、美国江森、韩国晓星、中国国电、中国兵装、中航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投资中国电谷、加盟新能源产业,项目投资已达近百亿元。

       为了打造新能源高地。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在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土地供应等要素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保障优势。“中国电谷”积极构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创新体系,建有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省级研发中心、27个区级研发中心;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94项;获批多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成立国内首家风电叶片研发中心;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建立国內首个可再生能源学院;正在申报6个国家级风力发、光发电研发中心与检测平台。为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腾飞储备了坚实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充分利用“中国电谷”位于大北京经济圈核心地带这一区位优势,以及省市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关注,不惧危机,在危机面前敢于逆势而上,变危为“机”,打造新能源高地,使新能源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这些,无疑会成为眼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寒潮下给人以希望、催人奋进的一股股暖流。

大力发展新能源 浙江利用新能源实现新的增长

2009年5月23日浙江日报

       截至5月22日12时,浙江电力公司收到了28家浙江光伏发电项目共计3.8万千瓦的并网发电申请,显示该省已具备相当规模的商用太阳能发电能力,以太阳能发电装备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暖风中加速起航。

       据了解,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浙江省科学应对,坚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动摇,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作为当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浙江是能源消耗大省,96%以上的化石能源依赖外部调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实践科学发展观,借金融危机之机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使之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新的增长点。

      该省最新出台的新能源实施意见,描绘了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的新能源生活图景:到2012年,该省将有100万平方米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100条道路装上太阳能灯,风能充沛的沿海地区将新增100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空调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农村地区年产沼气达到1亿立方米。

       据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凌云介绍,近保增长远促调整,浙江将以推广应用促产业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全面推进光伏等新能源的自主创新、装备生产以及市场推广应用。

       位于浙江嘉善的昱辉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三大硅片制造商,2008年底硅片产能达到645兆瓦,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副总经理吴云才说,国家出台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政策以后,浙江省的扶持政策也在酝酿之中,这预示着国内光电市场将会提前启动。

      吴云才说,太阳能发电的普及取决于发电成本,目前全世界都在太阳能发电的核心技术上你追我赶,公司正加大研发力度,力争两年内将太阳能给件的成本降到每瓦1.2美元,追赶世界顶尖水平,为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太阳能发电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

      新能源产业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为当前遭遇发展瓶颈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空间。温州华仪电器集团是国内高压电器行业龙头老大,但是多年来技术改造不停步,转型升级抢先机,早在2002年就进军高科技的风能发电领域。目前其生产的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在山东并网运行,下一步要向太阳能、生物能等更多新能源产业挺进,预计2015年产值可以达到400亿元。

       据了解,浙江计划为新能源提供多种政策扶持和优惠条件。新能源产业规划正在酝酿编制之中,物价部门将核定新能源的省内上网电价,财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行业龙头与优势企业项目建设。

       此外,新能源产品今后将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例如万向纯电动车公司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市政用车、电力工程用车已经走上了杭州的大街小巷,杭州市计划通过政府公用事业的“新能源化”加速电动车产业化,建设与此相配套的市政设施,为电动车走入千家万户做好准备。温州市今年开展了节能环保产品调查并列入政府采购目录,该市今后财政资金建设的道路照明、高速公路信号灯、交通指示灯、公共场所的液晶显示屏,铁路信号系统、政府大楼供热供电系统都将优先采购新能源产品。

       浙江还将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将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吸收民营企业参与,共同设立“浙江中节能环保股权投资基金”,用于发展新能源产业。运用担保、上市、风投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投资光伏产业高端领域,特别是薄膜电池等新型光伏产品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

发展新能源应顺势而为

2009年6月22日中国电力新闻网

     新能源注定会成为一个国际新宠,而且必将伴随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倍受青睐。或者说,新能源是未来国际能源发展的总趋势。这个总趋势无非两条,一是运用新技术促进对现有能源(如煤、油)利用的清洁高效,二是扩大对清洁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等)的开发利用。

      对于一个能源稀缺的经济大国,能耗高、污染大是当前最严峻的现实问题。现有“煤电”主导的电源结构不合理,在清洁可再生能源领域所占的比重相当低,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新能源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则说明在新能源发展上潜力巨大,因此,在新能源发展上加快步伐显得更为迫切,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对发展新能源将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更是国家能源局力推的重点。从行业层面看,五大发电集团欲以发展能源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而当下相对缓和的能源供需形势,正好为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换言之,新能源在神州大地的发展机遇期已然来临。

      诚然,发展新能源离不开好的政策,还有好的规划。新能源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产业化需要“真金白银”的鼓励与扶持,或者说在项目投资、定价机制、财税补贴方面需要一揽子积极的政策举措作支撑。主导新能源的发展,必须制定一个科学长远的规划,建立统一的标准,以利于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同时加强监控,防止“发烧”、“过热”,使之始终处在一个良性轨道上发展。目前国家正着手研究制定政策、规划,值得期待。同样值得期待的是,在新能源项目审批程序上的“扁平化”,对符合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项目加快审批速度,防止“肠梗阻”,使审批流程更加顺畅。

     在好的政策和规划引导下,国内新能源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是,要实现新能源的良性发展,还有两个具体问题不容忽视,一是项目可行性问题,二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每一轮电建热潮中,总会不同程度地催生盲目、短视的投资行为,一些项目获取支持性文件时都是“切实可行”的,而一旦建成投产就变得“不可行”了,没有经济效益,没有投资回报,项目岌岌可危,原因是一些地方只为吸引投资,“不具体条件却创造条件上了项目”,其项目本身并不具备可行性。但愿这种前车之鉴,能使投资者们头脑清醒、擦亮眼睛,在上马新能源项目上保持理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投建项目的重要决策依据,投资者切忌在项目“可行性”上过度乐观,反倒应多掂量掂量“不可行”的问题,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又将得不偿失。

       新能源是高科技含量的产物,核心技术不掌握,技术瓶颈不攻克,一些项目缺陷缠身不能正常投运,恐怕难逃摆设的噩运。另一方面,如果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国内形不成集设计、制造、施工、运用为一体产业链,控制项目造价、运行维护成本无疑是天方夜谭,新能源身上的“富贵病”不除,显然不太符合国情, “中看不中用”。因此,必须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国产化”的步伐一刻不能停止,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借他山之石攻玉”,引进海外高技能人才,尽快实现由依赖—借鉴—自主的转变。

       电力行业是主导国内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面对良好的战略机遇,定当顺势而为。

国家能源局:中国发展新能源要着力把五件事做好

2009年6月1日中国网

       国新办于2009年6月1日(星期一)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介绍我国能源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说,当前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一个重要举措。而且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无论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还是能源的消费大国,都把新能源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他说,4月26日,他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能源部长会议,注意到,中东的石油生产大国也在发展风电、太阳能新能源。美国、欧盟,还有这次我出访的日本和韩国,都把新能源作为一种战略的选择。他想世界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发展,既着眼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更从战略的高度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所以在增强能源和气候上的主动权。中国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我们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节约为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其中多元化发展把新能源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中国下一步发展新能源要着力的把五件事情做好:第一,要把新能源放在一个战略地位;第二,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第三,要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也就是刚才那位记者关心的。第四,要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第五,要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总之,我们要把新能源的发展放在一个战略的位置,加以充分的重视。

他强调说,加快新能源的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说,我们注意到美国奥巴马总统当选以后,在新能源当中宣布的一系列政策,也注意到日本、德国、欧盟的一些国家,关于加大新能源发展的一些新政策。我们也在认真研究这些国家在新能源当中推出的政策,我们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我们发展新能源的政策。但是要说明的是,中国发展新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能源并不是在这些国家公布新能源政策之后。

他说,多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发展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在两年多以前,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大家注意到这可不是在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我们强调要发展太阳能、风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也是在多年以前就开始。我们连续三年,风电的装机容量都是成倍、翻番地增加。

杭州: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城市

2009年6月25日杭州日报

杭州市长蔡奇昨日调研太阳能光伏产业时强调,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把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杭州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部分,大力实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从政策、服务等多方面积极推动,力争在2008年基础上三年翻一番、五年上水平,把杭州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城市。

上午,蔡奇和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洪航勇,市政府秘书长许小富等一起,实地考察了绿华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浙江万向太阳能有限公司、上方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喜瑞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午,蔡奇与市级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区、县(市)政府,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部分我市太阳能光伏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会议对《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讨论。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副市长佟桂莉等出席会议。

蔡奇指出,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杭州发展方兴未艾,每个太阳能电池项目都是“海归”研发团队与民间资本的嫁接合作,这是我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色所在,代表着国际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表现出很强的成长性与生命力。蔡奇对此表示充分肯定。

蔡奇指出,当前,新能源作为引领世界潮流的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正向我们走来。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根本出路,是全球下一个投资机会,当前市场主体向新能源产业集聚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发展新能源上要有战略眼光,不是政府要发展,而是政府如何适应这个世界性趋势。政府引导经济很重要是跟着企业走,企业又跟着市场走。同时也要看到,发展新能源来替代石化燃料为主的燃料结构,是国家的战略选择。杭州的产业要往高端走,新能源就处于高端领域。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顺势而为。新能源极具革命性。虽然杭州起步迟、规模小,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完全可以后来居上。

蔡奇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坚持产业导向,吸引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快集聚。进一步立足现有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重点加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设备制造、发电系统及其他终端产品的开发。通过明确产业导向来加强招商和产业集聚。一头引“海归”研发团队,只要是带项目的团队都欢迎;另一头引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促进“海归”研发团队与民间资本的嫁接合作,民营企业也可由此实现转型升级、“二次创业”。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引荐风投机构,只要风投机构进入的企业,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同步跟进。在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同时,也要防止不顾条件一哄而起。二是加强研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竞争力。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较大,要从各个环节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现有企业要加强研发力量,注重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新办项目首先要看有没有研发团队。对有条件的企业,市科技局要抓紧帮助认定列入市级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进而申报省级研发中心。同时发挥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推进项目产学研合作。三是积极扶持技改投资,做大产业规模。两级政府要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技改项目来资助,并兑现有关政策。四是大力拓展市场,实施“阳光屋顶”计划。对外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多出口,外经贸局要列为重点服务。对内推行“阳光屋顶”计划。每年向国家申报示范项目5兆瓦,市里再搞2兆瓦,这7兆瓦都要争取列入省“阳光屋顶”计划,享受上网政策;在杭太阳能光伏企业都可按条件申报参加“阳光屋顶”计划,前提是逐年降低成本;研究民用住宅市场应用问题;抓紧制定入网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建委要专题研究推进商用和民用建筑一体化操作方案,尤其要“算好账”,引导社会用好光电;进一步明确民用方面的政策。五是加强领导。五年行动计划及若干意见要分解任务到各责任单位。市里成立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关区、县(市)要重视抓,做到规划先导、财政资助、提供资源、优质服务。

沪布局未来产业 新能源将成重中之重

2009年6月15日网易

发展新能源已为全球共识,并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而在此前,欧盟、美国、日韩等国家都已颁布了能源替代和节能一系列规划和相关政策,并在改造或提升传统产业中以“降低高能耗、降低高排量”为标尺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在布局未来产业发展中,新能源产业将成为重中之重。

本月初,上海市政府对外正式公布了《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上海新能源产业战略浮出水面。

依据这一方案,上海将核电、风电、IGCC(整体煤气化(000968,股吧)联合循环系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高新技术列入了新型产业化发展重点之中。

业内专家分析称,这实际上已涵盖了最近上海确定的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重点产业中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

按照这一方案设定的总目标,到2012年,上海力争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

事实上,发展新能源已为全球共识,并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而在此前,欧盟、美国、日韩等国家都已颁布了能源替代和节能一系列规划和相关政策,并在改造或提升传统产业中以“降低高能耗、降低高排量”为标尺。

上海一向被视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身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坚对把新能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率先突破的重点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新能源技术是催生新一轮革命的技术,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而我国已把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和格局之下,上海自然把加快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的突破口。

国内媒体评说,这一方案诠释了上海未来3年新能源发展蓝图。而在未来力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上海在“突破技术研发、形成产业规模,进入市场运营”等方面有待“闯关”。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在部分新能源领域存在“早醒晚起”的局面。在国内,上海是最早步入太阳能技术研发这一领域,但目前其产业化却远不如江苏、深圳等其他省市发展的那样快。

“上海推出新能源这一方案,目标激励人心,但目前仍需细化具体内容,就太阳能来说,如何示范、如何应用、如何推进产业、企业如何衔接等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专家陈鸣波坦言。

找出症结,无疑是为了轻装上阵。

据调查,上海聚焦的五大新能源领域中已拥有一批具备技术研发能力且占据相当市场份额的企业,有的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具备了加快推进的基础和条件。

发展新能源,决胜在未来。

业界判断,这一行动方案,让上海新能源战略既高瞻远瞩又切合自身发展实际,有望在这一领域成为国内领跑者。

吉林以发展新能源为方向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2009年6月11日新华网

吉林省将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把新能源作为发展方向,加大对风电、核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的开发利用。

吉林省是能源相对缺乏的省份,到目前为止,电力装机容量还不到1400万千瓦,人均不到1000千瓦,同时,在电力结构中,火电装机容量占64%左右,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仅占30%左右。在煤炭缺乏,水电开发余量不大的背景下,着力发展新能源成为吉林省能源建设的重点内容。

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竺延风表示,吉林省要进一步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着力发展水电、风电和核电,逐步改善电力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在具体发展措施上,吉林省将积极推进风能的开发利用,依托西部风力资源,加强规划,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大规模并网风力发电厂。积极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重点支持吉林市等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积极推进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发展以秸杆、城市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生物质能电厂。

加快推进济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2009年6月17日济南日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济南市制定并实施了“八大产业”规划,其中新能源产业成为济南重点发展与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推进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仅是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一、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以新能源为重要支撑的产业结构。在今后的5-15年,济南市应明确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调整全市产业结构,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在制定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体现区域优势的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把太阳能产业发展纳入到产业基地建设和园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新能源在推动济南市工业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二,制定出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条例》,为济南加快发展新能源的利用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规范和激励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增加新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有关行业依据自己的特点利用新能源。比如加快落实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标准的制定,强制新开发的建筑物以及学校、宾馆、医院等单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第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新能源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示范带动,加大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四,积极构建新能源开发的平台。一手抓控制,一手抓新能源的开发,两手都要硬。近几年,济南市的民营企业依托省会优势积蓄了大量资本,应引导他们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看到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引导他们主动投资、开发新能源。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第一,建立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成立新能源开发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市新能源开发工作,专门从事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研究。第二,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要重点研究在济南市建立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可能性,该基金可以委托或授权国有投资公司管理,支持济南市太阳能、风力发电、垃圾生物发电和地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并将新能源开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企业和单位的新能源开发奖励和支持研发机构补贴。第三,制定新能源开发利用财税优惠和补贴政策。对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新能源产业。实行推广新能源消费补贴制度,对在新建房屋提供太阳能供热及其他应用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物业管理中使用太阳能供热的物业公司以及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政府办公大楼及公共设施率先采用新能源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使用太阳能设施的也应给予一定补贴。第四,实施新能源开发专项计划和节能专项工程,例如加快实施城市光伏屋顶计划,扩大光伏产品在城市景观照明等方面的应用。抓住济南市列入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示范城市时机,鼓励新能源汽车项目研发生产。第五,加大开放能源市场的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给民营资本、国际资本真正的同等国民待遇,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形成新能源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比如新能源发电优先调度、独立电站供电优质优价等吸引全社会力量和国内外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到济南市的新能源建设中去。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科研与服务体系。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济南市必须在已有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风电、光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深入研究风力发电设备核心制造技术,加强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加强生物燃料与垃圾燃烧发电技术研究,这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第一,政府要积极引导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招标形式,调动产学研各方的力量联合攻克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签订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第二,鼓励企业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第三,要发展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第四,完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制。鼓励各县(市)区设立科技风险投资机构,鼓励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建立健全金融资本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构建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新能源项目,对于发展较好的新能源企业,可予以重点扶持,为其在国内外上市直接融资创造条件。第五,建立新能源人才培养机制。要在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快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改善人才成长环境,鼓励企业参与新能源技术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第一,完善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普及新能源知识,增强社会认同感,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新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第二,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能源项目在济落户。第三,健全质量标准和认证制度,建立新能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第四,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山东省太阳能协会组建为契机,搭建济南市新能源中介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行业。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依据。加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第五,加强监督考核,逐步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简化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认定、审批手续。加快建立统一的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全市新能源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五、推动强强战略合作,实现新能源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立足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人才和市场拓展及产业配套能力,在济南都市圈内与省内的“中国太阳谷”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德州市实现产业对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基地。第一,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推进企业规模结构优化,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第二,在产品结构方面,扶持新产品研发,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前景广阔的优势特色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式运作,促进企业产品品牌与区域行业品牌的生成,形成新能源产业的名牌企业群体和名牌产品集群。第三,着力打造“太阳能特色产业基地”,以力诺太阳城为中心,以力诺瑞特、山东桑乐、华艺、晟朗等国内外知名太阳能企业为骨干,以山东省科学院、山东中德太阳能研究院和力诺清华太阳能研究所为依托,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领域。逐步将基地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太阳能研发基地、太阳能生产基地、太阳能科普基地、太阳能人才基地、太阳能服务基地和太阳能产品检测中心。第四,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研发推广地源、水源和热泵技术,合理扩大地热资源利用领域,规范发展地热温泉、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氢能源开发利用,以山东宝雅电动汽车项目为依托,加快以氢能源为主的燃料电池生产项目建设。

江苏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三年欲实现收入4500亿元

2009年5月22日新华网

近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正式下发。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江苏省将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着力培育发展,力争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庆华介绍,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2008年,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特别是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2008年,江苏省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风电装备成套机组制造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生物质直燃锅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核关键阀门等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中,江苏省将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制开发新能源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的核准、备案,培育1家销售收入超500亿元、5家超100亿元、20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将扶持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并建设30个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 抢占产业制高点提高竞争力

2009年6月23日新华日报

6月22日,省政府在宁召开全省新能源发展和光伏发电推进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的要求,研究部署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推广示范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到会并讲话。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国际共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发电应用也已起步。风能开发利用全面启动,沿海地区已建成投产装机68万千瓦,正在实施近130万千瓦,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核能利用稳步推进,田湾核电站一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二、三期工程正在抓紧筹备。

赵克志在讲话中指出,新能源产业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推广应用初期成本高、社会效益好等特点,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产业尽快做强,加快生物质能和核电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江苏建设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新能源利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大的突破。

赵克志强调,新能源产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各国差距不大。突破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完全有可能推动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他要求从五个方面全力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一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比重。进一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力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比重,加快沿海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二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互动并进,促进产业层次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三要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提升光伏发电应用水平。认真落实《江苏省光伏发电推广意见》,努力扩大推广规模,不断降低发电成本,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四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积极争取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国家财政补助。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五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新能源发展工作。

山东东营致力于发展新能源产业

2008年10月21日大众日报

10月18日,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东营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新闻发布会,与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基地建设策划方案,向国内外表明要致力于发展新能源产业。

山东东营传统能源富集,同时,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资源丰富。近年来,已形成了以风力发电叶片、风电塔筒为代表的风能装备制造产业,以多晶硅、LED封装和光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的太阳能利用和装备制造产业,以地源热泵为代表的地能装备制造产业,以燃气发电机为代表的再生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并聚集了众多工程机械类企业,可以提供良好的产业支撑。因此,东营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的设想。基地位于东营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3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产业研发与检测、高端技术人才和基础技术工人培训、金融与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品推广四大平台和太阳能、风能、综合节能、清洁技术四大产业区。

山东省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2011年)

2009年6月8日山东省经贸委 省节能办

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尚未大规模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特点,新能源产业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形势

(一)产业现状。我省开发利用新能源起步早,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开发了一批新技术,太阳能光热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逐步加快。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达到550家,实现销售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192亿元,增长10%;吸纳就业人数20余万人。新能源企业中,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8个,省级技术中心15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22个。全省太阳能热水器年产能突破1000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48万千瓦,年发电量5.6亿千瓦时。尽管我省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层次较低、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规范、产业整体水平低等,这些制约了我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面临形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新能源产业已经从单纯开发利用,逐步向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向迈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新能源产业潜力巨大。我省是可再生资源大省,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目前,城市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仅为20%,农村还不到5%,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二是产业基础较好。近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市场应用不断扩大,带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信息服务等领域迅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确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省也制定了相关措施,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摆上突出位置,理清思路,加大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加快新能源产业强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围绕建设新能源产业强省,突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五大领域”,注重技术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壮大产业规模,全面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节能减排,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二)原则。

1.注重实效。发展新能源要结合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技术特长,立足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城市光伏景观照明、大中型风电场建设、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等市场需求,确保取得实效。

2.技术进步。依托我省新能源产业比较优势,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促进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3.持续发展。积极应用成熟技术发展新能源,开拓市场,谋划长远发展战略,强化基础工作,重视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突出重点。发挥自然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在重点领域、区域和企业实现突破,同时带动相关装备制造、新材料、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规模优势。

5.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法加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监管和服务,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发展目标。

1.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到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8%;利税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长16%;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新能源企业达到2户,过50亿元的5户,过30亿元的7户。

2.新能源消费占比明显提高。到2011年,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990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3%,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3.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巩固已有技术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基地。到2011年,全省新能源企业认定国家级技术中心12个、省级技术中心30个以上;新能源行业中,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5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0个。

4.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围绕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城市光伏景观照明、大中型风电场建设、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秸秆气化、秸秆直燃发电等成熟技术,创建一批示范样板工程。到2011年,建成5-10个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10%以上的示范县。

5.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沼气在农村得到大面积推广,风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形成一定规模,机械、电子、新材料等新能源配套产业蓬勃发展。到2011年,新能源在城市建筑普及应用率达到30%以上。

三、发展重点

围绕建设新能源产业强省,实施新能源产业“2223工程”,即重点打造两大太阳能产业基地,拉长两大太阳能产业链,建设两大风能产业带,拓展三大新能源领域,开创新能源产业新局面。

(一)打造两大太阳能产业基地。重点培植济南、德州两大太阳能产业基地,鼓励发展淄博、东营、潍坊、威海等特色太阳能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太阳能产业新格局。

1.以力诺集团、桑乐公司、华艺集团为龙头,打造济南太阳能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硅片、电池片、光伏发电等产品,形成以济南高新区为核心,集研发和生产两大功能的产业集聚区。研发区以力诺集团、桑乐公司技术中心以及省能源研究所和山大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主体,跟踪国际前沿技术,重点研发太阳能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生产区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光伏发电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

2.以皇明集团、亿家能公司为依托,打造中国太阳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高温集热金属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灯具等产品,积极研发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皇明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物流中心、太阳能研发检测中心、太阳能科普教育中心和太阳能观光旅游中心。

3.积极发展淄博、东营、潍坊、威海等特色太阳能产业集群。

(二)拉长两大太阳能产业链。围绕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快推广成熟适用光热产品,大力研发光伏技术产品,实现光热、光伏产业协调发展。

1.提升太阳能光热产业水平。加快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步伐,大力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积极开发标准化、通用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组件,扩大光热应用领域。加强太阳能光热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反射镜自动跟踪装置等产品。围绕太阳能光热利用配套,引导发展贮热水箱保温发泡原材料、密封圈、水箱内胆用不锈钢板、电气元件和法兰盘等太阳能热水器配套产品。支持力诺集团、黄金太阳公司研发推广太阳能采暖锅炉系统,桑乐公司发展双循环平板型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建设一批太阳能光热利用项目,加快实施皇明集团2000万支高温集热金属管、10兆瓦高温热发电项目、力诺集团2400万支镀膜管项目、桑乐公司100万台农村适用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和东营天丰公司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结合应用项目。到2011年,全省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50亿元,太阳能热水器产量达到2600万平方米,真空管产量1亿支,太阳能热发电装机20兆瓦。

2.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鼓励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等技术。重点发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建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光伏海水淡化制备系统、太阳能灯具、光电玩具等产品。围绕光伏配套,引导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基板用超白玻璃、太阳能半导体配套元器件等产品。建设一批与城市建筑一体化的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景观照明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力诺集团300兆瓦光伏电池片项目、淄博金晶集团太阳能光伏电池导电膜玻璃项目、潍坊孚日公司24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东营光伏太阳能公司电池组件制造项目和威海中玻公司兆瓦级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到2011年,全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光伏电池组件产量500兆瓦。

(三)建设两大风能产业带。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完善的配套体系,加快建设沿海、内陆两大风能产业带,壮大风能装备制造业,扩大风能利用规模。到2011年,全省风能产业销售收入400亿元,其中风电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风电装机达到160万千瓦。

1.依托半岛海岸、海域诸岛、黄河入海口的风力资源和经济优势,建设规模化沿海风能产业带。加快建设青岛平度、烟台长岛、威海成山头和环渤海湾大规模并网风力发电场,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沿海风能产业带,带动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2.依托鲁中山区、鲁西南丘陵地区和鲁北平原部分地区风力资源优势,建设内陆风能产业带。以淄博、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滨州为重点,加快建设中小型离网型风力发电场,因地制宜,推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户用风电设备,打造内陆风能产业带,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3.加快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风力发电机、塔架、风叶、主轴、机械传动、运行控制、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产品。支持济南轨道交通公司500套风力发电机组项目,莱芜金雷公司、德州通裕集团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轴产业化项目,威海华力电机公司2.1兆瓦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研发项目,滨州长星集团500台风力发电设备项目,青岛国电蓝德、魅力欧亚和东营恩德、中凯等企业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

(四)拓展三大新能源领域。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是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我省资源储量相对较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示范带动,促进三大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1.合理开发生物质能。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以秸秆、植物油皂角和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产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发展以秸秆、林业三剩物为燃料的生物质能电厂。鼓励在宜林荒山、荒地、盐碱地建设能源林基地,种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为发展生物质能提供原料。建设一批农村秸秆气化、沼气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扶持一批生物质能装备制造项目。重点发展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生物质能锅炉、东营胜动沼气发电机产业化项目和华骜植物油皂角转化生物柴油等项目。到2011年,全省生物质能液体燃料产量达到100万吨,建设30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新建户用沼气150万户。

2.大力发展地热能。积极研发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以济南、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德州为重点,大力开发应用能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热泵技术,大力发展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软件等产品。积极发展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实施济南绿寰、淄博创尔沃、东营海利丰、烟台富尔达、潍坊宏力、亚特尔和德州贝莱特等企业的地源热泵产业化推广项目。

3.积极开发海洋能。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重点,大力开发推广海水源热泵供暖技术,支持实施威海金源空调的海水源热泵产业化应用项目。围绕海洋能发电,以青岛、威海为重点,加快推动潮汐能发电、波浪能发电、海水温差发电和海流能发电技术研发,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

四、保障措施

围绕实现新能源产业强省目标,确保新能源产业“2223工程”落到实处,推动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一)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学校(宾馆)工程,扩大补贴范围,支持学校和宾馆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对具备安装条件的公益性建筑和热水需求量较大的商业建筑,逐步实行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新建多层住宅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预留安装位置及管线通道。鼓励开发农村适用太阳能热水器,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结合开展“百万农户建新房”工程,支持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实施城市光伏屋顶计划,扩大光伏产品在城市景观照明等方面的应用,支持在公益性建筑安装兆瓦级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落实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和装备制造以及列入新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长效机制。鼓励实施新能源产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支持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融资模式建设新能源示范项目。

(二)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新能源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尽快掌握高纯度太阳级晶硅材料、多结非晶硅薄膜电池和多晶硅薄膜电池的生产工艺以及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和制造能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品牌。加快推动太阳能配套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引导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太阳能产业协作,大力开发新产品,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完善规范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新能源产品性能、能效、试验和检测方法以及系统安装、设计等标准,逐步建立行业联盟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实施,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新能源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加快组建国家级新能源产品检测中心。组织开展新能源类节能产品认证。实施新能源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新能源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实行产品公告推荐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四)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新能源中介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行业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能力建设。实施新能源产业发展定期调查和统计分析制度。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依据。加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五)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外合作体系。围绕提升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设技术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创汇能力。积极加强与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定期开展互访培训活动。加强与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六)完善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大意义,普及新能源知识,增强社会认同感,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新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举办新能源产品展示活动,推动产业招商、开拓市场。加强典型示范引导,加快建设一批新能源示范项目,开展新能源知识进课堂活动,将新能源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新能源的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实力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新能源专业,加快学科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投身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七)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监督考核,逐步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认真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依法强化新能源行业监管,将新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纳入节能监察范围,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发改、经贸、财政、建设、科技、农业、环保、税务、工商、质监、统计、教育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大措施,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海布局新能源重点领域3年内将形成超千亿规模

2009年6月11日新华网

《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日前正式印发,酝酿已久的上海新能源产业战略浮出水面。

根据这一《行动方案》,上海将聚焦核电、风电、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将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其中核电、风电和IGCC500亿元,新能源汽车300亿元,太阳能3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核电加快提高成套能力,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风电和IGCC关键设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国内领先;太阳能产业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新能源的前景和意义,已为世界所共识,实际上也已是世界上产业争夺的焦点。”海通证券新能源产业分析师詹文辉分析认为,人才、技术、资本优势,加上政策扶持,让上海有望率先进入新能源产业高地。

近期,上海确定了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上海打造经济引擎。并确定了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9大重点领域,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将达1.1万亿元。

上海加速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2009年6月1日新华网

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目前在上海也受到高度重视。31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行动方案。

根据这一行动方案,上海将先行重点发展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

其中,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计划在2012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核电重点发展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关键辅助设备、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等,攻克大型铸锻件、主泵等关键瓶颈;风电重点发展大型海上风机、陆上风机和关键零部件等,使大型风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5%。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重点发展汽轮机、气化炉、电站系统集成等,并建设IGCC示范工程。

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同时支持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力争到2012年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的自主化产业配套体系,具备十万套级配套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在太阳能产业方面,上海通过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同时跟踪培育纳米晶、染料敏化、有机电池等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关注支持新型光热发电系统的开发。力争到2012年,使上海的太阳能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成为全国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基地。

上海闵行区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力争年均增长35%

2009年6月22日解放日报

闵行区正加快形成以太阳能薄膜电池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成新能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两大高地,力争以年均增长35%左右的行业发展速度,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以上。这是21日召开的闵行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签约仪式上传出的信息。

闵行区在打造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家(上海)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园等园区的同时,布局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并重的发展格局,正成为上海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区域和重要基地。目前,闵行共有新能源重点企业21家,新能源技术专业研发机构6家,另有一批涉及新能源领域设备销售、工程建设、服务提供、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80亿元。

日前,闵行区出台了27条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涉及财政扶持、人才服务、技术研发、成果转换、产品应用等七方面。自今年起的3年内,建立每年3亿元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大力支持发展以太阳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企业;为鼓励有条件的新能源企业上市,对企业争取上市过程中相关费用给予150万元补贴。对拟上市企业因上市原因而筹措的银行贷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一年期利息予以5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同时,还提供生产线、风投等扶持。闵行区还将引导组织市场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比如,对本区企事业单位应用太阳能产品,实施太阳能应用工程,通过购买绿电和鼓励节能降耗的途径给予补贴;组织在重大工程、政府实事工程上优先采用太阳能光伏产品;区、镇、街道政府机关、市政、交通率先使用太阳能;利用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开发微型示范电站项目等。

上海市奉贤区推出新政策助新能源产业发展

2009年6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网

目前上海市奉贤区新能源生产企业个数和种类位列本市之首,销售位列第二。去年上海市政府46号会议纪要也明确了奉贤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战略地位。为了让新能源产业插上发展翅膀,奉贤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适用范围包括重点发展园区,即奉城新能源产业园及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重点支持企业包括从事太阳能、风能、潮汛发电装备、氢燃料电池、锂电池和核电站配套装备、配件、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发、生产、流通、服务外包的企业机构。

奉贤区政府在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一是加大企业财税扶持力度,区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支持本区新建、扩建、改建新能源企业;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本区新能源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新建企业相关税收返还等。二是加大项目招商力度,提高投资项目办理效率;实施投资项目优先供地;加大对项目招商的奖励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同时,若干意见还明确对新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加大扶持力度。

奉贤新能源企业可享受优惠政策

2009年6月3日青年报

近日,奉贤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意见》,新能源新建企业税务、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该区政府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在财税上支持该区新建、扩建、改建新能源企业,凡是在奉贤区内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的新能源新建企业,自投产之日起,所上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三税所形成的地方财力取得部分,第一、第二年100%返还,后3年50%返还。

同时,对于该区新能源新建企业引进的博士学历、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才,其在奉贤区购买自住商品房,奉贤区政府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20万元,而引进的硕士学历、工程师的人才,也可得到该区政府5万元的补贴。

上海印发新能源三年规划 将成推动经发展新引擎

2009年6月1日东方早报

昨天,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的《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明确指出,上海将先行聚焦启动核电、风电、IGCC、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绿色”引擎。

在《行动方案》中提出,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同步支持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根据《行动方案》,到2012年,混合动力汽车弱混、中混、强混全系列实现产业化,充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批量上市;纯电动商用车形成公交客车、中型客车、环卫车、工程车等产品细分序列。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100亿元,整车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

《行动方案》还在政策扶持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政府逐年提高采购比例,争取2012年政府和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新能源公交客车新购比例占30%以上;鼓励和支持出租、电力、环卫、邮政等公共服务行业应用新能源汽车,争取2012年形成3000辆左右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规模。

《行动方案》中透露,将鼓励全社会积极投资太阳能发电项目,推动崇明生态岛建设以及“平改坡”等方面的太阳能发点应用,特别是对到上海投资设厂的企业在其建筑物上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给予补贴。

深圳将推新能源等产业振兴政策

2009年5月27日上海证券报

深圳市副市长许勤在昨日举行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圳的自主创新将瞄准未来深圳的产业结构,深圳将在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生物产业领域、新能源领域制定若干个政策计划,使产业创新迈上新的台阶。

许勤表示,深圳的创新是开放式创新,是面向未来的,将吸引外部资源构建未来的产业体系。他阐述道,深圳的创新瞄准未来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需求,瞄准未来的产业结构,要积极去吸引外部资源,来构建未来的产业体系。“深圳要在产业创新上迈出更大的步伐,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生物产业领域,新能源领域我们要制定若干个政策计划,要把我们产业创新迈上新的台阶。”

在《方案》中,第五部分对自主创新也做了专门的论述。基本思路就是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战略,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实现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海洋等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打造国际化高技术产业基地,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城市,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沈阳市铁西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2009年5月21日沈阳市政府

5月20日,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组装风力发电机组。目前正在组装的1.5兆瓦风电机组是由公司负责研发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它在风速达到每秒4米的风况下即可发电,而且在发电机齿轮箱等四个核心部件方面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两年,铁西区在发展装备制造业主导优势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企业,促进了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太阳能装备是铁西区大力扶持和发展新能源装备的生力军。依托香港汉锋太阳能光伏板及美国康泰斯多晶硅等龙头项目,铁西区以太阳能行业下游产品为重点,开发利用太阳能绿色环保型产品,重点生产太阳能光伏板、照明系统、电池、交通灯等产品。由辽宁宝林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第四代光源产品——高频无极磁能灯,是一种代表照明科技高光效、长寿命、高显色性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光源。该产品如在国内推广普及,每年可节约用电3.5%以上,相当于节约原煤近3800万吨,减少粉尘、灰渣等污染物排放3420多万立方米。目前,该产品已出口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风力发电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在铁西区方兴未艾。依托沈阳工业大学风能研究所及远大集团、华创风能等企业,铁西区根据当前风电机组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正重点发展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大步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产业化迈进。同时,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标准,积极研发2.5兆瓦直驱风电机组,做强做大风电用回转轴承、变速箱等风机配套产品,力争在3-5年内,能够批量生产与国外水平相当的1.5-3兆瓦大型风电机组。

在产业布局方面,铁西区鼓励、引导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到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投资发展,并筹划建立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大力引进太阳能装备和风力发电项目入驻;在土地规划方面,全区将规划1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用于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土地指标将优先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在专项资金方面,规划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对光伏光电、风电制造等重大新能源项目的技术改造、自主研发进行优先补助,安排适量财政资金用于重大项目的贷款贴息。

萧山掀起投资发展新热潮 77个项目集中签约

2009年6月20日杭州日报

融入长三角展示萧山腾飞壮丽前景,沿江大发展共绘经济发展美好画卷。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拓市场、扩投资、促消费、保增长”的要求,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推动萧山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昨日,萧山区委、区政府隆重举行产业环境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77个内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掀起萧山投资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洪航勇出席推介会并致辞。

昨天的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77个项目签约,其中外商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7.58亿美元,合同外资3.76亿美元;内资项目43个,总投资83.3亿元人民币,引进资金66.4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涉及汽车、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杭报集团麾下的杭州萧山日报传媒有限公司与香港宝芝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的香港宝芝林中国总部项目也亮相签约之列。

在贯彻落实好业已出台的《关于印发帮扶企业度“寒冬”同心协力促发展政策意见的通知》(这项政策的财政减免、补助企业资金超过3亿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小额贷款工作的通知》等帮扶政策的同时,新近又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拓市场、保增长”的实施意见》,从八个方面帮助企业拓市场,预计新增财政支出1500万元。该市还进一步运作好1.85亿元的中小企业风险基金、3亿元的企业转贷专项应急资金、2000万元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到5月末,富阳金融机构投向实体经济的短期贷款增长34.7%,比4月份提高15.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长43.0%。

主攻工业保增长,推进项目扩投资,强化服务优环境。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帮扶措施的逐步落实,5月份,富阳工业经济继续回升,白板纸、电力电缆、精炼铜等主导产品产量增幅均在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7.6亿元,由4月份的同比下降11.7%转为增长4.7%,首次实现今年以来当月工业产销正增长。据统计部门对部分“亿元企业”的调查发现,造纸、通信、有色金属、钢结构等行业去年10月份进的高价原材料和库存基本消化殆尽,企业资金持有量和盈利状况得到改善。工业投资快速增长,1-5月份,该市完成工业投资16.5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完成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87个,为工业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新能源产业将成河北省经济发展新引擎

2009年6月18日燕赵都市报

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花落新能源,激发出人们对规划本身的无限想象。

尽管目前出台新能源规划的时间尚未最终敲定,但我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稳步向前迈进的身影已经清晰可见。

权威人士称,近几年,河北已经在新能源行业异军突起,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硅片、风电叶片等产量跻身国内前茅,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电池制造基地。同时,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将对我省长期以来偏重的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燕赵崛起“太阳能之城”

保定"中国电谷"、邢台太阳能综合利用城市的发展,使得"太阳能之城"在燕赵大地上不断崛起。

去年,保定斥资500万元为60余个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安装光伏太阳能电池板,但这却只是该市“太阳能之城”计划的一部分,其更大的计划是,三年内共投资18.7亿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太阳能技术的综合利用。

记者获悉,上述计划被已经列入《河北省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该市也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

“太阳能之城与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保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一个历史性机遇。”省发改委有关人士称,2006年以来,保定市充分利用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发展平台,把建设“中国电谷”、发展新能源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日益成为大北京经济圈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鲜明区域特色的新的能源高地。

有统计显示,2008年保定市生产的太阳能硅片、电池及组件产量达282兆瓦,占全国总量的15.7%,居国内第二、世界第六;风电叶片产量达27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占国内市场的40%,并确立了重要行业地位。

除了保定,邢台市也在去年启动了太阳能城市建设,并成为全国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示范城市。为了推动这个规划进行,邢台市政府要求开发商在新建小区整体安装太阳能供热水系统,政府为每户居民补贴500元。

■新能源将成我省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能源的利用目前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这个亮点逐步扩大,将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以保定的“中国电谷”为例,它目前已建立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形成国家级的发展平台,成为最具增长力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带动优势明显。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

“保定只是河北新能源产业开发的一个缩影。”省发改委有关人士称,近几年,我省积极探索新能源与能源设备制造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导,逐渐形成了天威英利、晶龙集团、中航惠腾为龙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除了太阳能,我省以张家口市、承德市为主的风能资源也很丰富,总储量达7400万千瓦。目前,张家口、承德已建成张北长城、围场红松、尚义满井、康保卧龙图山等五个风电场。而张家口尚义县风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去年就达到15.15万千瓦,成为河北第一风能发电大县。

在沧州,总投资15亿元的海兴县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也已经建成投产;日前,河北省又在太行山、燕山和沧州近海建立了测风塔,开展风能开发前期勘查工作,同时着手谋划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总投资逾3亿元的秦皇岛艾尔姆风电叶片生产基地近日全面开工,到2010年建成投产后,风电叶片年产量将达到700余片,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

据了解,仅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总合,我省每年相当于节约了近千万吨标准煤。

权威人士称,近几年,河北已经在新能源行业异军突起,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硅片、风电叶片等产量已经跻身国内前茅,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电池制造基地。同时,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将对我省长期以来偏重的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引擎。

■技术创新提速“绿色产业”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我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

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打造新能源高地,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保障优势。据介绍,“中国电谷”积极构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创新体系,目前已建有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省级研发中心、27个区级研发中心;同时,他们还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94项,并获批多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成立国内首家风电叶片研发中心、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建立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学院。“这为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腾飞,储备了坚实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建立科学家与企业家联盟,实施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一体化工程是河北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又一成功经验。邢台市宁晋县晶龙集团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使晶龙集团在单晶硅行业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正是由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光伏龙头企业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唯一、世界第二的具有全产业链的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到600兆瓦,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在世界光伏行业中一枝独秀;风电龙头企业中航惠腾公司也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占国内叶片市场的40%;国电联合动力公司今年风电整机生产能力将达到600台,进入国内前三强。

■相关新闻

我国首个风光储能示范项目落户张北

当地丰富的风能和光照资源成为吸引项目的先决条件

近日,全国首个风光储能综合示范项目在张北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即将落户张北。大风和光照将成为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该项目由国家电网所属的新源控股有限公司计划投资,近日,该公司正式就开发建设风光储能示范项目与张北县正式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据了解,该计划总投资至少80亿元,是目前全国第一个风光储能综合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风光互补试验中心、国内第一个超百万千瓦风电集中输出检测基地。尤其是储能技术的展示,将引领世界智能电网的先河。

据了解,张北丰富的风能、光照资源和平坦的地势以及距离北京比较近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吸引该项目的条件。

据介绍,该项目开发地点位于满井风电场南部区域,开发规模分别为风电3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10万千瓦、化学储能7.5万千瓦。根据协议规定,投资方将在三个月内提出开发规划,争取一年内开工建设,用2-3年的时间完成30万千瓦风电开发项目,并配合有关部门协调1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接入系统。

扬州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强调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

2009年4月25日扬州日报

       “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顺应时代变化和产业革命的要求。我们要把绿色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先导产业,作为引领扬州未来和增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作为推动扬州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昨天上午,市委书记季建业主持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强调要把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三新”产业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市长王燕文就当前工作进行了部署。徐益民、洪锦华、陈卫庆、张爱军、蔡爱华、袁秋年、卢桂平、卜宇、桑光裕等四套班子在扬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爱军通报了“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情况。

       季建业说,新能源引领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既避免了我们与苏南IT产业过度竞争,又符合扬州的城市特质。目前,扬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了产业链,建成了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一批企业。

      季建业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机遇,明确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选择;进一步拉长、增粗产业链,构建集研发、设计、制造、采购、物流、展示、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绿色、环保、节能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更加突出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更加突出终端产品拉动和市场拉动,更加突出引进龙头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季建业要求,必须明确下一步发展目标,启动产值“双千亿”工程,开拓新思路、谋划新发展。进一步抓好产业布局的优化,打造产业集聚区;进一步狠抓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形成规模;进一步打造创新平台,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狠抓示范应用工程的建设,组织攻关、力求突破;进一步抓好投资多元化;进一步抓好项目争取;进一步抓好人才集聚。

      季建业要求,继续推进名城建设。他说,这几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古城保护和景区扩容建设,干成了几代扬州人想干的事,与大桥跨越、铁路开通一样,扬州人倍感骄傲、倍感自豪。当前,要以2014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契机,站在更高层次、用更长远眼光、更加务实的思路谋划下一步发展。要继续抓好城市品质的提升,推进城乡统筹;精心推进在手工程的完善;大力推动申遗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季建业要求,围绕二季度确保实现“双过半”目标,抓紧抓实当前经济工作,保障经济稳定运行。要抓好今年“4·18”有关项目的跟踪督查,抓落地、抓到账、抓开工,务求实效。要抓好“六个凡是”承诺的宣传和落实,制定细则,落实措施,不打马虎眼、不唱空调。要抢抓政策机遇,推进新一轮产业项目的落实。

      季建业强调,当前要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围绕“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围绕“三问三求”,认真组织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回头看”,确保问出实情、求出计策、取得实效。

       王燕文在讲话中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她要求,全力以赴推进二季度经济工作。要抓政策机遇,进一步抓好与国家、省振兴产业发展新政策的对接,进一步加大国家和省扩大市场需求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抓项目推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推进。要抓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抓好工业经济,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大力培植新增长点。要抓难点突破,狠抓招商引资特别是外资到账,切实组织好财税征收。她强调,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剩下的两个多月时间,确保实现“双过半”。

赵洪祝:加快发�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