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9年
2009年

他山之石2009年9月14日第17期

发布时间:2009-10-12  |  浏览:
各地招商引资
及项目建设新举措
       小小寰球同此凉热。在全球经济一体加快、中国经济区域整合提速、资本跨区域流动、跨所有制合作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新一轮国外产业梯次转移潮正在涌动。中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引发了招商引资在中国日趋白热化,招商引资活动、招商载体日益专业化,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和理念正在被刷新。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许多国内兄弟城市敏锐地抓住招商引资路径变化的机遇正开创出项目落地、引资兴市的新局面。
       哈尔滨:志在借力“超车”
      “三驾马车”缺一不可。按照经济学原理,要保证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通过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来拉动。在世界经济因“金融海啸”减速时,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手段的投资拉动作用日益彰显。因此,哈尔滨市“项目建设年”伊始,100个招商引资大项目就开始演绎着一个个开放促发展、包容促繁荣的动人故事。
        集聚优势,站上高台再起飞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使招商引资取得大成效,必须引进牵动力大的大项目,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认清自身优势、抓住国内外产业波动大势,才能因势利导事半功倍。哈尔滨市经合局迅速建立了统一项目库收集平台。一方面,深入研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及在华投资布局,广泛搜集国内外重要商会和客商信息。对符合本市引资战略要求的,有在本市投资可能或提供商机的,都建立资料信息档案进行重点跟踪。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搜集整理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化工等本市支柱产业及环保、焊接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农业开发、旅游开发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各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产业和项目重点、园区优惠政策等信息。
       在将这些项目信息与本市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对接后,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园区建设、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市经合局规划出一批极具牵动力的市级招商引资大项目;组织各区县(市)立足于资源、产业、区位优势,规划出一批立区、立县(市)项目;协调哈开发区、各园区、有关市直部门,规划出一批具有产业集聚效能的重点项目。对其中的重点项目,又组织专家和评估机构,对项目的回报方式和市场盈亏进行分析预测,作为本市对外招商引资的基础项目。
       挂帅出征,“一把手工程”带活全局
      招商引资重点在“招”、着力点在“引”。有了良好的项目基础,“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工作也紧锣密鼓。为开创哈尔滨招商引资新局面,该市主要领导挂帅出征,激荡着哈尔滨的招商引资工作热潮迭起。为拓展招商引资新的目的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带队赴以色列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其间考察企业20余家,详尽了解了以色列医药、工业、农业、畜牧业、食品、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管理模式以及先进技术。杜宇新还出席了首届哈尔滨-以色列经济会议,与100多家企业近200位嘉宾进行了合作交流,达成合作意向20余个,为全面拓展哈市同以色列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效廉市长带队参加了“广博会”和“投洽会”,并在广州举行的哈尔滨区域经济合作与投资说明会上向与会的数百名珠三角客商介绍了该市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优势,着重推介了全市六个重点投资合作领域。广州、厦门20余家主流媒体重点报道了该市这次招商的“南征”行动。在市党政“一把手”的率先垂范下,招商引资成为该市的“一把手”工程,许多部门和区、县(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带头抓招商,该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更加注重实效,招商平台作用凸显。哈洽会、冰雪节、广博会、投洽会、东盟博览会、西博会、东北亚投洽会、工博会、中部博览会、西湖博览会等11个大型展会等都成为宣传哈尔滨的主要载体,成为哈尔滨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精挑细选,百个项目优中再择优
      走万里路,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引进的项目何止百项,为使列入“项目建设年”的项目尽快显效,市经合局与各县(市)、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及时对接,重点围绕哈洽会、冰雪节签约项目中尚未落实的项目和市领导带队出访国内外招商的签约项目,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园区建设、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理清产业发展的需求,精心筹划“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项目。切实把各区县(市)、各园区优势明显、牵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税源回报大的项目纳入其中。
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市经合局领导带领6个工作组深入项目单位,对照国家产业目录,坚守环保等重要“门槛”、挡住“三高一低”项目等不利于本市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重点挑选以本市龙头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招商引资对象的项目,注重挑选实际到位金额有保证的项目。最终确定了100个投资高、项目实、前景好的招商引资项目。在这100项招商引资项目中,外资项目24个,总投资约8.9亿美元,超千万美元项目20个,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2.1亿美元;国内经济合作项目76个,总投资360亿元,超亿元项目62个,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01亿元。
      大连:实行新“九通一平”
      大连市华商会会长李绍强建议大连招商引资工作要实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九通一平”,由原来的单一对投资的吸引,发展成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吸引。“新九通一平”在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互联网、通讯、土地平整到位等基础上,着力提升软环境建设,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环境通、文明通、服务通、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促进城市内部的优化升级。
     信息通: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使来连或准备来连的投资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有关大连的自然情况、经济发展、政策法规、风俗习惯、人文情况、公务程序以及企业信用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为投资者的前期市场调查和正常公务的开展,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信息占有、信息引导的竞争,被称为信息战。信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成为一种资源,招商引资的竞争也是一种信息的竞争。信息通,既有利于投资者的经营决策,缩短招商引资过程的时间;同样,也利于投资者加快投资的进程。加强企业信用建设,逐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社会共享。
      市场通:大连市政府应更多地为企业提供大连及其周边地区的市场情况及需求,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如今市场高度细分化、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的前提下,政府既要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投资者通过政府提供的大连市场信息,对市场进行调查,充分的了解到自己企业的产品与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
     法规通: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的法规进行及时、有效的公布,并让投资者尽快的了解法规,同时对新颁布的法规做出及时、合理、合情的解释,避免出现类似《新劳动合同法》之类的误会。也可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做出解释。政府的法规要具有连贯性,不能朝令夕改,用先进的、适宜的法规和制度来保证大连的全面大发展。
     物流通: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大连应该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海关的通关效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把大连建设成为集散货物流、航运物流、现代物流、商贸物流、物流现代服务、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生态物流新城,成为通往各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
      资金通:大连是东北地区经济最活跃、金融活动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金融发展优势和地理优势突出。推进大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增强城市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促进大连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大连市政府也要发挥政府财政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大连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都必须以资金通为基础。
      人才通:随着人力资本型经济发展时期的到来,人才愈来愈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各地经济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竞争。人才的竞争已从区域性发展到国际性。人才竞争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重要部分。对于来大连投资的投资者来讲,投资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有效的利用人才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技术开发,是提高投资项目竞争能力和经济力的必走之路。因此,优秀的人才本身就是招商引资的资源。俗话说“招进一位诸葛亮比招进一百个王小二强百倍”,大连需要引进的更多的应该是“人材”,而不光是人。大连应当把招商引资变成“招商引智”,引进精英人才,为他们提供除了优厚的薪资待遇之外,还要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为其子女提供满足要求的学校等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能真正在大连安顿下来,安心地工作。政府制订人才激励政策,为人才的引进、流通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环境通: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吸引力。它既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满足生产需要的软硬环境、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健康、节能的人居环境。对营造环境的重新认识是开发理念普遍升华的结果。环境是大连吸引力与竞争力之所在,投资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这不仅需要大连市政府提供一个健康、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硬环境,更要加强投资软环境的建设。着力为外来投资者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平台和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以营造环境为先导,以提供良好服务为保障,创造一流的软环境。投资者注重治安、法治和诚信环境的建设,在这三个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才看优惠政策,才看政府服务。因为优惠政策是有限度的,所以应在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加大努力。“社会治安也是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治安先行”,良好的社会治安为外商前来投资创业提供了安全保障,为招商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客商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定心丸”,使他们可以安心在大连发展经济。强化职能部门运用和落实政策自觉性,改善部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改善投资软环境,如数兑现外资民资的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
      文明通:大连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有着属于自己的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和文明,大连也正努力把其打造成现代化的文明名城。大连人民的精神面貌,正代表着大连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大连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更加丰富大连人的精神文明生活,如:建立歌剧院、体育馆、各类文体活动中心;大连有着海洋文化,白天大连的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却缺少健康式、具有文化色彩的夜生活,对来自国外的投资者来讲,白天忙于工作,夜晚才是他们放松、休闲的时光,却在大连很难找到合适的“文化”的夜生活方式。省外一些旅游夜生活品牌纷纷涌现:杭州西湖夜游,晚上可以看戏,乘船游西湖、看商务型演出;上海的夜游黄浦江,饱览外滩灯火;威海策划运作了“夜游威海湾”等旅游文化演出项目,打造“夜威海”的旅游品牌;香港的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鸟瞰和焰火表演;南京的夫子庙夜市等等。大连可以提供例如交响乐、歌剧等,甚至是东北的大秧歌、评剧、二人转、小品都具有地方特色,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定位,以满足不同阶层市民文化需求,提供老少皆宜的、适合广大市民和客商的丰富多彩的文明夜生活,让大连的夜晚和白天一样迷人。
      服务通:服务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也是完善投资软环境最重要的指标,关乎整个招商引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市场经济新的条件下,政府和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合理界定政府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中介、行业协会和社团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大力发展和规范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政策服务、协调服务等。
       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新经济平台主要是指通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系统的建设,为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用一流的信息环境来支撑大连各项事业的发展。
“新九通一平”实质上就是打造大连市的投资软环境建设,聚集资源,重新整合,“新九通一平”在市场、企业、政府的互动中,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把大连打造成具有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成熟的市场环境、便捷的商务环境、宜居的生态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的魅力城市。
       青岛:市委办公室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青岛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项目建设这一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督查平台,强化督查手段,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推进落实。
       一、加强督查调研,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针对金融危机影响下项目情况比较复杂、推进相对缓慢等问题,市委办公室就如何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相关建议得到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认可,在全市重点推行了以下三项制度:
      一是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筛选确定58个重点项目,纳入市级领导工作责任和目标考核体系,通过现场办公、实地督查、专题会议、座谈汇报等多种形式,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加强对项目的督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完善推行“市级领导+指挥部”模式,重点围绕董家口港区、大学科研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等八大产业平台开发建设,专门成立重点平台开发建设指挥部,分别安排一名市级领导牵头,带领一个专业队伍,建立一套考核体系,全力抓好八个产业平台开发提升。
       二是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面对重点项目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等现实问题,市委办公室在青岛、胶南两级市重点项目中筛选出78个既事关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又关乎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从有关部门抽调4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这78个重点项目的联络员,加强与项目引进方和投资方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障碍。截至目前,已梳理出38项企业需求事项,其中15项基本解决,其余的已制定方案,正在加紧推进。同时,组织举办了房地产项目开发流程、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办理流程、招商引资实务和财税业务知识等6期专题培训班,对重点项目建设联络员和重点项目建设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联络员服务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重点项目定期调度制度。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委主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青岛市级重点项目联络员调度会议,逐一听取联络员汇报所联络项目的进展情况;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定期调度市级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联络员能够自己协调解决的,自己协调解决;需要多个部门或者市领导协调解决的,由市委督查室下发解决问题交办单,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限期予以解决。今年以来,市委办公室先后制发11次督办单,督办事项涉及用地手续办理、地面附着物清理等方面,有力地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召集一次由国土、规划等有关职能单位以及项目引进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就遇到“梗阻”的重点项目当堂“会诊”,然后由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根据“会诊”情况,列出单子,明确责任以及办理时限,实行跟踪督查推进。
      二、强化动态督查,保障项目推进落实
项目推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协调服务。市委办公室在项目签约引进、开工建设、投入生产等各个环节,实行动态督查,做到项目进展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跟到哪里。
一是实施项目动态管理。按照在谈、签约、拟建、在建、投产五类标准,建立项目资源库,实行“周上报、月总结、季分析”制度,对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进度等内容实行台账式管理,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联合市外经贸局、国内经合办等职能部门,分片联系各镇和专业招商部门,及时更新项目库,确保让领导随时掌握全市项目引进、落户、建设及投产的最新情况。
      二是现场督查摸实情。按照“全方位无边界”的督查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施工现场、生产车间,直接接触投资商、项目负责人,实地核实项目形象进度,了解掌握项目最真实情况。对推进阻力大、困难多的项目及时分析查明原因,逐一列出单子,制订出详细的倒排工期流程图,明确竣工或投产前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完成时限以及责任单位,集中人力物力,全力加以推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跟踪督查抓落实。对需要重点推进的30个青岛市重点项目和38个胶南市重点项目,在进行集中督查调度的同时,采取连续督查和随机督查等形式,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密切跟踪,确保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三、定期观摩评比,营造项目推进氛围
健全完善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比工作机制,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定期组织现场观摩评比活动,推动项目早落户、快开工、快建设、早达效。
      一是每月观摩重点项目。对市级领导联系的重点项目,每月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既听取责任市级领导的汇报,又听取责任单位领导的汇报,形成了市级领导亲自抓、单位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市性观摩。组织全体市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集中观摩分布在全市23个镇(处)的重点项目。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实地感受各镇(处)抓项目、促发展的思路举措,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场总结经验,加强推广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强化镇(处)之间竞争意识和赶超意识,营造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浓厚氛围。

       三是年底组织评选优秀内外资大项目。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投资总额、项目建设进度、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节能环保等因素,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选认定,分设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8万元、6万元、3万元的现金奖励,并在考核总分中分别加30分、20分、10分,激发全市各级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通化: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通化市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508项,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3.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
      一是强化领导,加大经贸招商力度。年初以来,市、县两级组成的经贸招商团相继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开展了6次大型经贸招商活动;组成60多个经贸团共计800多人次,相继赴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14个省(市)开展经贸活动;累计拜访重点企业322户、拜会企业高层人士640人。先后引进了吉林亚泰、广东康美等知名企业,吉林省东南部水泥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人参产业基地、中药材集散中心和长白山中药材基地等建设项目相继落地。
      二是创新方式,搭建高层合作平台。在创新招商方式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过去以宣传推介为主向专业对接招商转变;从过去依托当地政府招商为主向利用当地中介组织招商平台转变;从过去以经贸活动招商为主向小分队专业化叩门招商转变。据统计,仅市直就在全国30多个城市搭建了以深圳总商会、深圳创新总裁俱乐部、深圳贸工局、中华投资协会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为代表的80多个招商平台。
三是精心谋划,项目建设实现有序推进,签约了一批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约项目76个,签约金额达575.67亿元。特别是参加苏浙两省经贸活动,签约合作项目56个,签约金额达238.22亿元。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