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9年
2009年

他山之石2009年10月30第19、20期

发布时间:2009-11-17  |  浏览:
      编者按:城市管理是一道难解之题,也是一道必解之题。这几年一些城市在城市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尝到了一些甜头。只有管好“鸡毛蒜皮”的小事,才能使整座城市增值,进而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良性循环。杭州的决策者就深深体会到,“清洁、清静、亲水、绿色、无视觉污染”的投入,不仅是生产性投入,而且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只有在这些方面肯花钱,城市品位和档次才能提高,投资者、人才和游客才会愿意来,旅游业、房地产业、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才能得到发展。如果没有这些投入,不但城市管理不好,最终也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管先进城市
管理模式及特点
       一、城市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
      上海、深圳、青岛等6个城市的管理体制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以直辖市上海、特大城市广州为代表,突出建、管、罚合一,体现大协调的城市管理体制模式,但由于实行管  建合一,在城市管理精力投入上不足。
      二是以深圳、大连、青岛等大中城市为代表,建管分离的城市管理模式,突出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和市政、环卫、绿化行业管理职能,市、区城市管理机构也较为健全,管理成效比较明显。
三是以厦门为代表,成立城市管理非常设机构,实行城市管理联合办公,突出城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责。除厦门以外,五市城市管理部门均为正局级的政府组成部门,强化了城市管理职能,为加强城市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城市管理特点
      6个城市都展现出布局合理、景色优美、环境清洁、秩序井然、设施完善的优秀城市形象,尤其是深圳和厦门,具体特点:
      1、实行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体制。上海、广州、深圳等6城市都实行了分级管理体制模式。如上海、广州市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格局,将城市管理事权重心下移和实行属地管理,推动各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
      2、推进城市管理养护作业市场化。各个城市在城市管理养护作业引入市场机制。如深圳市凡使用公共财政的绿化管养已经全部市场化。该市从2001年起对绿化养护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对绿化养护工作都要进行严格考评,养护工作评比平均分排在最后的绿化养护单位被淘汰出局。上海市推出的“上海市容环卫行业实施市场化改革的方案”,提出保洁服务市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生活垃圾处置市场三类市场中的所有政府采购项目都要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方式,逐步向境内外市场开放。
      3、强化城市管理依法管理的手段。深圳和厦门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特区立法权的政策优势,两市出台了门类齐全的城市管理法规,如厦门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立法已有100多项,先后制定了《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厦门市城市规划条例》、《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办法》、《厦门市夜景灯光管理规定》、《厦门市园林绿化条例》、《厦门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条例》等,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依法管理。除了法规外,两市还出台了大量的有关城市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对城市管理的很多细节问题都作出具体的规定。
      4、推进城市管理机制创建与长效管理。深圳全市6区均制定了量化考评实施细则,各区城管部门也与街、镇城管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市城管办定期组织检查各区的工作情况,每月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年底进行综合考评,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四级互动和管理的定量化。广州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社会监督、依法治城”的城市管理机制。区、街主要领导对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负总责,做到“纵抓到底,横抓到边”。广州市职能部门重视加强对“条”的专业管理、业务指导,加强与“块”的密切配合,做到市、区、街三级上下联动。在考评机制方面,广州市综合考评不仅考评区、街道,也要考评市各职能部门。厦门在全国率先推出市容和环境卫生考评监督机制,使厦门市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日趋规范化、法制化。厦门市考评机构由原来的临时转为常设机构,设立“厦门市市容管理考评委员会”,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主任,市市政园林局、市城管办、市文明办、市卫生局、市公安交通局、市工商局等单位领导任副主任,办公室挂靠市市政园林局,编制21人,财政单独拨经费。此外,还设了一个特邀考评团,由各方面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各市相关单位和部门、各区城管部门也都设置考评机构,组成市、区、街三级的考评网络。考评结果跟各单位、部门的奖惩挂钩,跟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评选挂钩。考评的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绿化、供水设施、道路养护及配套设施、夜景灯光等。
      5、探索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与发展。深圳市在实施数字化城管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2003年,深圳市就编制完成了《深圳市城市管理信息工程规划》,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工作。深圳市将信息化工程运用于城市管理现场监督与执法,专门建立了城管监控中心,在特区范围内共设了122个视频监控探头,其中110个监控探头借用公安交警资源共享。每个监控探头灵活转向能监控方圆几平方公里,122个监控探头基本覆盖整个深圳特区,对监管范围的动态行为一目了然。监控中心随时可以发现问题和遥感取证,并通知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在15分钟内都可以赶到市区范围的任何现场。执法队员配备掌上电脑,可以通过信息定位技术及时准确反馈发现问题的方位和地点,使执法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强。实行当年就通过监控中心发现问题804宗,都得到了及时处理。深圳有700多万常住人口,全市只有800名城管队员。深圳的常住人口和广州差不多,但城管队员几乎只有广州的1/4。
     6、注重城市管理宣传。深圳市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宣传,在市区69座人行天桥全部设置了市容环卫公益宣传广告。深圳的“百名市民走近城管”活动很有特色。这个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活动举办前,通过媒体公布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参加人员一部分是城管办特邀的,大部分是通过市民报名的方式产生的。特邀人员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模、城管义工和热心城管公益事业的人士。活动内容主要为参观、体验、监督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市城管办与深圳商报联合举办“百名市民,走近城管”——看梳理(拆除违章违法搭建)活动,引导市民认识了解开展梳理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亲身体验梳理行动开展以来整治的力度、取得的成效。市城管办领导还带领百余名市民和特邀代表,参观拆违现场,听取城管办关于梳理行动的情况介绍,并与城管办领导进行对话交流。深圳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通过活动,市民加深了对城管办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性质的了解,增强了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厦门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厦门城管办和厦门电视台联手举办《市民与城管》栏目,每晚9:10——9:15分播出,至今已连续播出十几年,而且收视率居高不下,在厦门电视台的所有栏目中,《市民与城管》收视率居第二。为配合市容绿化考评,厦门电视台播出了“每日市容巡查”专栏,每周播出6次,着重报道考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通报考评情况,既有曝光和批评,也有表扬和激励。城管办还和厦门晚报在该报联手开辟了“新城管,新家园”专栏,每周两次,据说市民对这个栏目非常关注。城管办还把城市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编成小册子,作为中小学教材,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
      7、重视城市管理研究和理念提升。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下设了城市管理研究所,专门负责研究城市管理问题。深圳市通过研究,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内的设施,如路、桥、灯、绿化、视野所及的立面(包括屋顶)、沿街广告等,应该实行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互相推诿、互相扯皮。深圳市还积极探索国际化城市条件下的城市管理标准:第一,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以人为本;第二,城市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法制化;第三,广泛的公众参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第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第五,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居环境。上海市积极采用重点管理决策课题招标方式来选择课题研究机构,以集中社会智慧,保证高起点、高质量地开展重点管理决策课题研究。
南宁,城市管理的一面镜子
      南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成功实现“变脸”,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和学习。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省会城市,能在一年的短短时间内做到城市无占道经营、无乱摆乱卖、无乱停乱放、无乱张贴、无乱搭建,确确实实是个奇迹。南宁城管整治“五乱”的奇迹,可用六个字来概括:“敢堵,善疏,巧治”。南宁的城管“敢”字当头。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是治“五乱”难度最大的。南宁敢于重力整治,毫不手软。短短半年时间,全市成功取缔200多个马路市场。在南宁,乱丢垃圾,敢罚你200元;乱停放车辆,敢抄你的车牌,没有面子可讲。敢“堵”,堵住了“五乱”之源。为了防止堵后“死灰复燃”,南宁善在“疏”字上做文章。合理疏道,方便群众,促进就业成为整治乱摆乱卖的关键所在。为此,南宁市政府在这方面早作安排,科学规划,大手笔新建了一批市场,还善意地把流动摊贩请进“新家”。有了“家”的流动摊贩从此不再流浪。南宁城管的成功,还体现在“巧治”上。“牛皮癣”是城市的顽疾,不少城市为治“牛皮癣”束手无策,而在南宁早就启动“呼死你”语音提示系统来对付它。只要留下电话号码,执法人员即通知“癣主”来接受处罚,否则,“呼死你”就会用短信的形式以每30秒一次的高频率追呼,直到“癣主”手机话费被扣完为止。此外,南宁还引入市场机制,将除“癣”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把除“癣”工程承包给专业清洁公司。可以说,引入市场机制是南宁城管的一着妙笔。
      南宁大手笔治理市容市貌,既净化了城市环境,又净化了市民的心灵;既提升了城市品牌,也提升了市民的素质。环境变美,让市民产生了荣誉感,文明意识也自然而生。现在的南宁,讲清洁,讲秩序,讲礼貌已成为市民的良好习惯。南宁治理“五乱”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敢堵”是前提,“善疏”是关键,“巧治”是方法。“堵”,相信其他城市都敢“堵”,而关键欠缺的是在疏导和巧治上。
      近年来,很多城市在整治城市“脏乱差”上下了不少工夫,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不尽人意的地方还不少,主要体现在“反弹”上。常常是集中整治后好转了,可不久又“死灰复燃”,形成了“整治—好转—复燃—再整治—再好转—再复燃”的恶性循环,把城管人员弄得精疲力竭。马路市场有之,乱搭乱建不少,“牛皮癣”滋生蔓延……这些现象常抓常有,得不到根治,大大影响了城市形象,同时也给城市管理者提出重大的课题:城市的“脏乱差”能治好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宁的城管经验,值得借鉴。
      城市到底该怎么管理?城市市容市貌该如何去维持?是不是一味地严管重罚就能达到城市管理者预期的目标?南宁有一种提法:即“经营城市”,也从这个城市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找到了其中一个答案:管理城市,要用心。
镜头一:街头垃圾桶多
     南宁是全国卫生城市,道路、社区、公共场所都很干净。这样的成绩,单靠环卫工人一把扫帚显然不行,还需要南宁全体市民共同维护。南宁的垃圾桶非常多,道路、夜市、农贸市场、公共绿地、公共厕所等,到处都是。城市道路的垃圾桶多,密度很高,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个垃圾桶,行人可随时找到垃圾桶丢掉手里的垃圾。南宁街头街道全都安装有垃圾桶,而且垃圾桶外观整洁,没有人为损坏。垃圾桶,看起来是城市管理中一个很小的小事。但垃圾桶的增多,却使更多垃圾有了恰当的去处,不用被市民丢得满街都是。
镜头二:给市民一张凳子
     在南宁街头,无论是城市主干道,还是城市绿地,在树下都摆放着不少长椅,可供市民行走疲乏时临时歇脚之用。在一些城市道路拐角处,有居民小区的地方,南宁市也见缝插针,营造出一块小绿地,并在绿地中设置长椅,附近居民饭后可出来遛遛,闲坐聊天。民族大道是南宁市的主干道,道路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两张长椅;南湖公园、民生广场,都设置了不少长椅;凡有绿地,必有凳子,这是南宁的一个景观。在南宁一些主干道的交叉口设有安全岛,种上大树又不安全,市民过街等候红绿灯时,没有大树遮荫,炎炎夏日也很难受。在这些地方,很多都设有遮阳伞,既不影响行车路线,又能为市民遮日挡雨。
镜头三:出租车座套两天换洗一次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流动窗口。在南宁,每辆出租车的座套都很干净,洁白的座套几乎一尘不染。在出租车司机右手车台上,都有一张小贴示,提醒司机两天更换一次座套。司机邓腾云的出租车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座套干净整洁,车内清爽无异味,那张小贴示上标注6月份的数字被打上一个孔。“我们的出租车每个月都要做一次整车清洗和消毒,座套可以天天拿去换洗,但最多不能超过两天。公司都有登记的,如果超过两天不换洗座套,公司会拒收座套,还会罚款。”
    出租车还有关于安全的小贴士,提醒乘客,若是夜间外出至郊区、偏僻的地方,应主动配合司机到公安机关登记,以策安全。
镜头四:城市流行阳光早餐
     一把遮阳伞,一辆小推车,小推车上有煮鸡蛋、面包、豆浆、牛奶等丰富的早餐,这就是南宁的阳光早餐,在南宁街头,每隔一段就能看到。它们多为下岗工人、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经营。市民的早餐,看起来不过是家庭餐桌上的小事,南宁市政府也挂在心上,通过此举,既为市民提供了方便,还规范了城市秩序,为城市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保障城市困难群众更多的生存权,可谓一举多得。
镜头五:公共设施上“户籍”
     城市中,有无数井盖。一个井盖丢了,是小事吗?南宁市政府却认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万一行人不小心,一脚踏空,掉到井窖里,非死即伤。
     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党办主任覃革新说:“南宁非常重视井盖丢失的问题。为此,我们给城市所有公共设施都上了户籍,一旦发现丢失,就能立即知道这一设施的材料、性质、位置以及所属单位,通知该单位及时前去修复。”
在南宁街头行走,会发现道路上的井盖都注明了所属单位,制造公司以及联系电话等等。这一小细节的完善,凸现了城市管理者经营城市的良苦用心。
一座好的城市
是靠“管”出来的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门艺术。城市管理好不好,是对一座城市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领导艺术最有力、最有效的检验。这几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抓城市管理,重点是解决“三有一平衡”问题。
第一,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他们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新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城市管理由市里“包打天下”变为以城区为主进行管理。他们对解决城管系统人员编制“网开一面”,成立了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两个正局级单位。又成立了一个副局级机构,对900多公里市区河道实行统一管理。
      第二,解决“有钱办事”问题。城市管理要舍得花钱。这几年该市一再强调,城市管理投入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而且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市财政在安排财政预算时,首先是“保吃饭”,其次就是“保城管”。他们不仅坚持市财政支出向城市管理倾斜,实行“实报实销”,还要求各城区也要这样做。市委、市政府还决定,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建立城市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城市管理和“公交优先”。现在杭州每年土地出让金有近200亿元,按照5%计算,城市管理专项资金就近10亿元。现在杭州城市管理达不到西方管理最好的城市水平,并不因为资金问题,而是因为理念、体制、执行力和市民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按什么标准来核定城管经费,就属于理念问题。他们一再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核定城管经费。如果按10年前的标准来核定城管经费,肯定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如果按现行国家卫生城市、环境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标准来核定城市管理经费,这笔钱的数字会很大,仅绿化经费就有可能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这是必需的。今后将按照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标准来核定绿化养护经费,确保绿化养护经费足额到位,以经费到位推动绿化建设,真正做到“见缝插绿”、“黄土不露天”。
第三,解决“有章办事”问题。就是要坚持依法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但更要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依法坚持从严管理。现在中国的城市管理不是失之于严,而是失之于宽。在这方面,应该学习香港。香港正在打造亚洲最清洁城市,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严格执法、从重处罚。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破墙开店、倚门设摊是解决就业问题。如果一个领导认为通过破墙开店、倚门设摊能解决就业问题,那是不称职的。解决就业的渠道很多,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个办法。如果老百姓有需求,可以在特定时段、特定场所为他们提供摊位,但绝不能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借口来放松城市管理。新加坡管理搞得比较好,主要就是得益于坚持依法从严管理。只要坚持依法管理,就不会失之于宽、失之于严,也就能真正体现以民为本、以民为先。
     第四,解决城乡管理平衡发展问题。促进城乡管理平衡发展非常重要。从杭州的情况看,解决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脏乱差”问题,不能就管理抓管理,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不改善,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没有截污纳管甚至没有自来水系统,道路不平、路灯不亮,城市管理就没法延伸到这些地方。
常州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城市长效管理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完善城管长效管理机制,创造全市人民受益并长效保持的环境,是造福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该市针对城市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道路保洁纠纷、商店文明卫生、马路随意设摊、车辆违章停放、建设工地扰民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的意见》、《市政府关于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的意见(试行)》等规定,对城市管理中的日常保洁管理、“五小”行业管理、市场管理、城市交通管理、道路容貌管理、市区河道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建设工地管理等十三方面工作,进行具体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
     2、细化标准,强化考核。为了确保城管长效管理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由市14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负责对五个城区城管长效管理工作进行考评。为提高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市考评委结合市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考评内容和要求,在反复征求各区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各辖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办法》、《各辖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计分细则》,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启动城管长效管理考评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机制,切实把城市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城市建设管理,关键在建,根本在管。其核心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确保城管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必须进行创新机制。
     1、实施重心下移,落实属地管理。以前该市城市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城市管理权限和管理资源的配置分散在市、区和建设、城管、文物、园林、公安等管理部门,使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职能交叉,出现了多头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努力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管体制改革,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乡镇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了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市级有关部门负责研究拟定市容管理法规、规章和行业政策;编制市容管理专业规划,依据规划指导和监管等。将道路绿化、养护作业权下放到城区,实行属地化管理。城区负责辖区内市容管理和综合执法。将过去由三支队伍管一条道路,改为由一支队伍“捆绑式”管理。
     2、强化高位监管。对各区、各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天天检查、月月点评、年度考核,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区、街道(镇)也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形成三级考评体系。
     3、建立城市管理指挥平台。组建常州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各区和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建立二级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保证城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4、完善城市管理保障。重点落实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经费投入保障。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所需要的经费,每年从市、区土地收益中划出专项资金,弥补目前城市维护费的不足,保证各项长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保障。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和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需要,适度调整、设置或明确相关机构,适度增加编制,充实人员。凡需增加或配置人员的工作,市相关部门和各区进行统筹兼顾,一并做好安排。
     5、建立及时整改机制。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关键在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各城区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完善管理机制,逐条进行整改,问题整改率达90%以上。市各职能部门下放职权,分解责任,层层考核,高位监管。市城管局在扩大日常保洁一体化范围的基础上,延长了市区主要道路的保洁时间;市卫生局全面出动整治“五小”行业,新发放卫生许可证2113家,持证率达到76.44%;市工商局制定市场基础标准,配合市经贸委做好菜市场改造工作,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市园林局合理界定市、区两级绿化管养范围,强化以区为主,属地管理。
     三、深化改革,探索多元化城管设施投入管养方式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除了要建立制度、创新机制、严格考核外,还必须探索多元化城市管理投入和管养方式改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必须政府投资,可以市场化营运的管养服务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确保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1、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力度。结合新一轮城市建设三年纲要的实施,有序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中心城市路网,进一步打通小支路、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加强背街里弄等的维修及改造,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加快交通管理科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技水平,进一步扩大摩托车禁行区域,增加公交车辆道路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江边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一批污水、环卫设施工程建设,增强城市环境服务能力;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开放市区所有公园,实施八路八口绿化改造,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整治步伐,专门出台了老小区改造政策,制订了分年度的改造计划,仅从2003年至2007年初,全市就投资3亿元,整治中心城区52个较大规模的老小区,面积达570万平方米、共2320幢房屋,直接受益人口达到40万人。该项工程在受到老百姓普遍拥护的同时,受到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嘉奖。
     2、探索基础设施管养运作方式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保洁、公厕管理等工作的市场化营运进程。首先,对新增道路清扫作业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招标。其次,对原有道路开展市场化发包试点。将市里天宁区作业范围内的总计32.4万平方米的17条市区道路清扫权进行市场招标采购,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经严格的评标和定标,苏州市虎丘环境卫生管理站获得了该标段为期一年的清扫保洁权。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为大面积推开市场化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对中心城区的24条主干道实行一体化保洁作业试点,统一作业主体,将快慢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清扫保洁实行“一把笤帚扫到底”;第四,选择局前街街道进行了街巷里弄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试点,采取划片方式面向社会发包。
     3、六管齐下推进“公交革命”。一是降低票价,实惠市民,快速公交车、空调车要和普通车实行同一票价;二是增加车辆,提高档次,新增空调车,市区范围内要逐步全部改为空调车;三是科学规划,优化线网,做好远期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以及近期的快速公交规划;四是专道提速,确保准点,辟出公交的专用车道,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保证公交车的按时准点;五是常武地区,公交一体,提高乡镇和村的公交覆盖率,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六是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公交车的软硬件环境要让群众满意,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4、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为了促进停车场的建设和规范管理,该市出台了《常州市市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市政府成立由公安、规划、建设、城管部门组成的综合整治办公室,被挪作他用的停车场恢复了停车功能;首批向社会开放了41家单位停车场,市区公共停车泊位增加了3300多个,比原来翻了一番还多;新建停车场将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公开招标,谁投资,谁得益。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