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他山之石2008年1月15日第1期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丹东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08-05-08  |  浏览:
西安大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软环境变好履约率提高
   为了改善西安投资服务环境,真正安商、富商,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全市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展开优化西安投资环境系列活动,为企业发展破解瓶颈,使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绿色通道真正“绿”起来
  瓶颈:项目引进来,最需要的就是让企业感受到西安优良的投资服务环境。但曾在西安投资的不少企业代表却认为,由于该市一些行政部门办公地过于分散,让企业办事跑断腿,想快快不起来。
  出路:去年,一厅式办公大厅的绿色通道真的“绿”了起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外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业务、气象局的防雷设计审查业务、地税局、国税局城六区的涉外企业税务登记业务、财政局的财政登记证业务全面进入大厅办理,使大厅进驻部门增加到了8家。
  跟踪监察促重大项目落实
  瓶颈: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利用外资水平排名靠后。就投资环境而言,政府政务软环境成了制约该市招商引资发展的一处“软肋”。行政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四乱行为屡禁不止等一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签约项目履约率不高、项目不能按时开工等诸多问题。
  出路:为尽快使协议项目转化为合同项目,促进一批重大项目尽早投产开工,市招商局、市纪委监察局去年同时实施了重大招商项目跟踪与落实督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好签约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和督查促进工作。
  动态监测点随时考量投资环境
  瓶颈:令不少外资企业同样烦恼的是,企业虽然入驻了,但接下来却未必能一帆风顺地发展。经济管理单位对企业的“吃、拿、卡、要”;行政执法部门的不作为;项目开工后企业周边秩序及生产经营环境遭到破坏等情况,不仅侵害了投资商的利益,更让外商们对西安的投资环境印象大打折扣。
  出路:为加强对投资环境的动态监测,市纪委监察局从企业规模、资金来源、行业类型等方面在该市外商企业、外地企业中选定了30家企业,作为全市首批投资环境示范监测点。去年监测点挂牌后,市纪委监察局组织示范点所在企业及相关各部门填报监测登记表,从量化角度对该市投资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向有关部门反馈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限期纠正。       《西安日报》
 
南宁市优化投资软环境
招商引资上台阶
   
南宁市招商促进局作为政府的一个窗口部门,结合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从细微处着手做好服务工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转变作风  以诚招商 在工作中,招商促进局转变作风,坚持用新观念、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发展模式的创新,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结合南宁市的总体战略,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产业链招商,结合该市产业结构,将制造业、商贸、物流、农业、旅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在组织活动方式上,坚持以请进来为重点,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以专题招商和小分队招商为主;通过调研分析历年来该市引进资金来源地区和研究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围绕巩固珠三角、拓展长三角,突破环渤海,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围绕“‘一轴两翼’巩固对东盟和港澳台招商、拓展日韩、突破欧美”,同时充分借助国内和港澳台地区大型洽谈会的平台,策划“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以及参加各类洽谈会。
审批提速  效能提升 以审批提速、服务创优为重点,提高外资企业审批和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水平是招商促进局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一个最大的亮点。通过加强和改进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审批工作,在外省或其他地市需要8至15天才能完成的程序,在南宁市3天时间就可以办结。
市招商促进局以“三项制度”为突破口,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审批工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简化审批工作程序,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市行政审批中心建立联席制度,并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立服务窗口,对新办企业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的集中审批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凡是在市审批权限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审批事项,在手续完备、资料齐全且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完毕。
对办理程序特殊、复杂或者到南宁进行投资的外地客商,招商促进局还设立专门科室,派出专人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为了尽量帮助企业简化程序,缩短办理时间,节省投资成本,招商局还为重大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对不少要求申报进入“绿色通道”的重大招商项目,如东南亚风情园项目、香港街项目等项目,经初审材料齐全,市招商局尽量简化手续,让项目直接进入“绿色通道”。
服务创优  吸引客商 从建立招商项目库和企业档案,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从外资申办注册到更正,再到企业项目的规划建设,以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招商引资的每一个步骤,招商局都时刻做好跟踪服务和协调工作,认真对待。此外还通过开展“外商投资服务月”活动,着力为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各种困难,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创新服务企业方式,进一步促进该市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招商部门主要从树立服务理念、营造服务氛围、建立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这几个方面扎实做好服务,真正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外来客商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如今,“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这样的理念已经体现在招商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中。
招商促进局主动周到的服务,增强了投资者投资落户的信心。如今机关干部的责任心越来越重了。也经常听到一些外来投资者称赞:在这里投资办事越来越顺心了!
2007年南宁市被浙江客商评为“浙商(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如今,南宁市引进区外资金实现稳定增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成为该市引进区外资金的重要来源地,制造业、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成为东部地区来邕投资的重点领域。南宁日报
 
山东省东营市采取五项措施
搭建与群众的“连心桥”
    去年以来,东营市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管理办公室以“提高效率优化环境年”活动为契机,围绕受理群众诉求,采取五项措施,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搭建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一是建立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从全市企业中筛选了54家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建立与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单位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等行政行为的监督。二是建立机关效能联系点。从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职能相对较强的部门、单位选定了20个单位的20个岗位作为效能建设联系点,定向搜集效能建设信息,对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三是建设市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管理网站。与“中国·东营”信息平台的“市民心声”链接,设立主任信箱,开通网上投诉,公开部门服务事项,进一步拓宽投诉渠道。四是印发《致企业的一封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提高了企业对市发展环境办公室的认知度,当企业遇到软环境建设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向市发展环境办公室反映。五是印制“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卡”。将受理投诉的范围、投诉的方式等印制在卡片上,在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放置投诉卡,同时,利用走访座谈、监督检查等时机向企业和群众发放投诉卡,方便群众投诉。通过这五项措施,市发展环境办公室切实加强了与企业和群众的联系,拓宽了投诉渠道,投诉量大大提高。
   《东营市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管理网》
 
“零障碍”  营口开发区
提出投资环境建设新理念
为吸引更多大项目投资落户,推进全区经济迅速提升,营口开发区结合实际挖掘潜在优势,把已有的优势转化为胜势和强势,不断加大软、硬环境建设。首先,强力推进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覆盖全区268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布局总体规划,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利用开发区现有优势,实施大路网建设工程。所谓大路网,就是依托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哈大公路和滨海大道从腹地穿过的区位优势,以港口为中心,建设城市外环路,放大开发区,形成“六纵六横”城市交通密集网络,从而将“临港”和“滨海”两大工业园区及全区150平方公里范围涵盖其中,打造“10分钟经济圈”,实现在大路网内任何地点驱车至港口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目标。同时,强化投资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优化招商引资“软件”。明确提出“零障碍”投资环境建设的新理念,要求“一站式”服务的各部门、各单位大幅缩短办事时限,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党政一把手挂包负责制,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办法,咬住不放,一抓到底。此外,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化“诚信”理念,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以诚招商,以诚待商,以诚安商。由于软环境到位,从而形成了吸引众多投资商不想走,考察完了就想投资,落户了就想介绍其他客商来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该开发区还在为提升城市环境综合功能和水平上下功夫,在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的同时,还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突出生态、现代、文明主题,加快建设高标准新城区,积极营造适合创业、人居、旅游的良好环境,实现政令通畅,工作顺畅,心情舒畅。《东北新闻网》
 
审批少效率高 铁岭软环境建设
产生“磁石”效应
铁岭市大力开展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和实行“审管分离”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制度性安排为投资者创造更加优良环境,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务环境最为投资者所看重。近年来,铁岭市针对过去反映强烈的审批事项多、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等问题,大力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去年通过以提升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活动,该市以“资源+环境+项目=铁岭未来”的强烈环境意识,再次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不仅大幅减少审批事项,该市还通过组织结构和审批流程再造,让审批过程变得便捷、高效。针对“一站式”办公大厅建立后,项目审批仍存在着的“体外循环”、“两头受理”、时效不强等问题,去年首推了“审管分离”的政务模式。按照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审批机构的设计,将各部门原由多科室分担的审批职能归并,建独立审批办公室,整建制进驻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而不需设审批办的驻中心首席代表。各部门对进驻中心的审批办充分授权,并明确一名领导到中心窗口审签,并对没有特殊要求的启用部门审批专用章,审批过程全部在窗口完成。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实行联合办理、并联审批。《东北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