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他山之石2008年2月28日第4期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丹东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08-05-08  |  浏览:
经济发展新动力
蓬莱凸现三大产业板块
     蓬莱市今年40个重点项目中,旅游、葡萄及葡萄酒、临港工业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占92%,达到37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三大主导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近年来,蓬莱科学研究定位百年立市产业,实现产业发展由零散做项目到系统做产业,着力发展临港工业、旅游、葡萄及葡萄酒三大产业。目前,三大主导产业实现GDP、税收、引进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0%、80%和95%,成为国内葡萄酒最大产区、省旅游收入第二强市和胶东重要临港工业基地。
目前,蓬莱市以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为依托,规划建设了临港工业区,发展新型建材、造船重工、石化、载重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先后引进40多个龙头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带动起200多个中小临港工业项目发展,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亿元。旅游方面,以城北黄金海岸为依托,发展休闲度假、医疗康复、教育等产业集群,集聚了10多个投资过亿元项目,总投资80多亿元,带动其它配套项目200多个。以南部沿海良好的气候、土壤优势,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已先后引进了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50多家,规划了18公里共36万亩葡萄基地,种植葡萄12万亩,年产葡萄酒10万吨,占全国产量1/5。    《烟台日报》
山东省日照市
构筑两大流通体系
培育三大载体
 
      日照市今年的服务业目标确定,全市全年将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同比增长16%;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将提高1个百分点。
在今年的服务业工作中,将以发展全市服务业为中心,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方向,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提升农村服务业,壮大现代服务业。
  同时,构筑现代物流和现代流通两大体系。该市将结合区位优势和电子信息技术,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借助建设鲁南经济带这一重大机遇,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集疏运体系建设和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积极培育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
  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增强城市社区服务功能等。
  另外,还将培育三大载体,精心培育服务业重点园区,着重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大力培育服务业重点市场等,以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三大载体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和带动全市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速度,提高比重,优化结构。
  同时抓好政策落实、规划引导、人才培养等,尽快将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黄海晨报》  
现代中药产业
成为本溪主导产业
 
  年初,省政府确定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中药产业发展,使本溪现代中药产业成为本溪乃至辽宁中部城市群、全省的主导产业,本溪已经在持续不断地夯实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早在2001年制定的“十五”发展规划中,就将现代中药产业作为接续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经过努力该市医药生产企业资产、技术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中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列全省第一位。
本溪市将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为本溪现代中药产业种植、制药、研发和配套服务的核心区,搭建了吸纳医药项目的平台。几年来,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中药科技产业基地、辽宁省中药科技产业园和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制药企业已发展到16户。开发区加大投资力度,完成了29万平方米土地的征地工作,修建了跨铁路桥、跨河桥、滨河西路和香槐大道,实现路通,改造了工业用电系统,为未来发展中药产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该市中药材种植体系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对发展医药项目形成日益有力的支撑。从整体看,中药材种植已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该市的医药科研优势也是发展医药项目的有力保证。自2002年以来,该市医药生产企业和中药科研单位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全行业以每年新增1个中药科研中心的速度快速发展。2002年,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得到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2003年,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省经委正式批复;2004年,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血液流变学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评估为国家二级重点主攻血液流变学实验室;2005年,辽宁东方人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辽宁福源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分别得到市经委等部门正式批复。目前,这些“中心”正积极与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军科院、辽宁中医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等院校合作,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衰及抗疲劳保健品品种进行研发,已初步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发展之路。
该市还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医药产业发展思路,改善人体机能、益智增寿的中药饮品、中草药酒类保健品开发生产近年来异军突起。一批以人参、刺五加、五味子、淫羊藿、哈士蟆、鹿茸等地道、地产药材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不断崛起和逐步壮大,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溪特色的中药保健品系列。                         《本溪日报》
 
青岛市
“五轮驱动”发展先进制造业
 
     积极抓好核心项目引进和产业链配套。2008年,青岛市将全面推动造修船、高速机车、汽车制造、海洋石油工程等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的引进;全力推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基地、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大炼油及配套工程、乘用车及发动机、载货汽车扩能等龙头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全市投资过亿元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围绕核心项目,研究产业链发展现状,积极引进和扶持围绕重点项目的产业链配套企业。  
     引导工业转向新型工业化。青岛市今年将继续培育壮大汽车、船舶、家电、石化等主导产业,着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通讯、环保等新型产业,优化提高钢铁、橡胶、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围绕市区企业搬迁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系,保障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发展;制定《青岛市工业重点项目实施发展意见》,重点推进100个工业重点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年底力争20个项目竣工投产。   
     提高工业利用外资质量。青岛市将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对支柱产业龙头项目、核心配套项目的定向招商,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来青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企业;建立工业企业利用外资项目库,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环保产业外资大项目,鼓励外资企业持续增资;鼓励和支持一批企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平台。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青岛市今年将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融入全市集群发展,为大企业大项目做好服务配套;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市级公共技术试验基地和各类研发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200家成长型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30%以上。  
     强化产业投资政策导向。2008年,青岛市将发布实施《青岛市工业产业发展指南(2008版)》,明确鼓励、限制、淘汰产业发展目录,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两高两低”产业,限制发展高资源占用、高能耗、高排放、低增加值率、低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研究实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具体工作意见,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分区市、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出台企业投资项目评估办法,从注重投资强度、投资密度向注重投入产出比、增加值率、资源消耗等方向转变。   《青岛日报》
 
江苏盐城
突破发展制约 主导产业动力强劲
 
  围绕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动产业提升,着力培育特色经济,是盐城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盐城已形成纺织、汽车、机械装备三大优势特色产业,电子节能灯具、不锈钢制品、玻璃工艺品灯十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光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呈加快发展势头。
盐城要力争通过5至8年的努力,将汽车、纺织、机械装备打造成千亿级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招大客商、引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由“星星之火”向板块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新型工业化,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道路。
盐城汽车产业呈现“一大、一小、一特”的发展格局,目前,盐城市共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70多家。中大豪华客车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去年产销量达到1200辆;悦达特种车、市机床厂垃圾清扫车产销量也稳步上升。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韩资配套生产企业落户盐城。
  盐城是产棉大市,年总产皮棉分别占江苏和全国总产的50%、6%。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中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已形成了纺、织、染、整、制衣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高支纱、紧密纺、特种纺等高端产品的占比逐年提高,一批重点项目将陆续竣工投产。
  面向“三海”,拓展发展新空间
  开发沿海、接轨上海、走向海外,是盐城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又好又快”增长极的得意之作。
  拥有582公里长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沿海滩涂面积683万亩,占全省的67%,每年还在以2.5万亩的速度淤长。这是盐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照“依港兴工、以工兴市、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思路,盐城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主要在5个大节点上搞港口、港城、临港工业区三港联动的“点状开发”,留下了大片的生态走廊,绝大部分岸线资源留给了生态和自然,只保护,不开发。中电集团、广东核电公司、华电公司、三峡集团等能源巨头竞相到海滩竖起风电支架,东台和大丰两个2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射阳、滨海、响水等3个20万千瓦风电项目即将开工。投资16.8亿元的国华风电一期工程项目部分机组目前已运行并网发电。
  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是盐城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与以往不同的是,盐城现在首先研究自己与上海、与长三角经济的互补性。作为上海的“大菜篮子”,盐城现在不仅仅囿于初级产品,还让上海把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环节放到盐城,把沪上产业化的龙头引进盐城,形成“公司+农户”、“企业+农户”的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全市有70多个符合上海农副产品标准的产品进入了上海联华、华联、农工商等大型超市。盐城20%的规模企业与上海有着配套协作关系。盐城每年针对上海市场培训1万名技术工人,每年向上海输送劳动力8000人。盐城的一批优势企业也已在上海建立了产品研发基地和决策中心。与此同时,上海第十七棉纺厂前年成为首家迁入盐城大丰的上海纺织企业。去年盐城新引进上海亿元以上项目37个,投资额105亿元。上海的企业在盐城投资项目已达100多个,总投资500多亿元。
  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是盐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打造韩资密集区成为盐城利用外资的特色和品牌。前不久,在韩国举办的“韩资招商月”,甲乙集团、明进株式会社、世罗株式会社等20家韩国重点企业和机构与盐城签订了2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6.5亿美元。目前,盐城已累计引进韩资企业211家。其中盐城经济开发区成为江苏唯一的韩资工业园,引进韩资企业已达37家。
                  《新华日报》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