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他山之石2008年5月15日第9期

发布时间:2008-09-04  |  浏览:

■    市领导关注什么

从外省市经验看 如何坚持大开放、拉动大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市“四大战略”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形成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根据我市区域特点,我们将外地以下三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综述如下。

       ■ 依靠“走出去”“引进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就必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在突出重点中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推进和发展,通过大招商促进大开放、大引进、大发展。找到适合各自发展实际的工作思路,研究出台符合实际的招商政策,寻找最直接、最有效的招商方法,敢于舍弃当前利益,赢得长远利益。有拼劲、有盯劲,捕捉大信息,舍得大投入,敢冒大风险,才能招来大项目。

     江苏省常州市把招商引资工作的功夫下在大项目上、下在优化结构上、下在项目落实上、下在招商队伍上、下在环境提升上,形势一年比一年好,硬环境上了新台阶,利用外资有了突破,开发区主战场作用凸显。各地各部门在又好又快推进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在大项目上,对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跨国公司重大项目坚持上门招商、敲门招商;在优化结构上,始终瞄准五大重点产业,始终瞄准现代服务业,始终瞄准高技术高效益低排放低消耗的好项目;在项目落实、外资到位上,在搞好13场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的同时,开展针对性、专题性、个性化的招商活动,提高外资到位率,尤其对重大项目,真正做到“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路服务”,一抓到底;在招商队伍的强身健体上,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招商队伍,培养领军型招商人才,同时加大专业招商人才外聘力度;在综合环境的提升上,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招商引资的环境,发扬拼搏精神,全面开创常州对外开放尤其是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山东省济宁市坚持“大项目”带动,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着力点放在招大引强上,千方百计引来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各县市区围绕招大项目,研究办法、加大力度、争取突破。坚持“大产业”主导,把优势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统筹推进,形成优势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的良性互动,以产业促招商,以招商强产业。坚持“大园区”承载,解决普遍存在的园区规模小、配套能力差、体制不理顺等问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区扩容,拉开园区框架,真正形成高效自主运作的园区发展模式。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上,在培大培强骨干民营企业的同时,突出激发全民创业的活力。在政策上加大“放”的力度,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民营经济行列中来。放宽领域,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加大机制创新的力度,在金融担保、技术服务、创业培训三个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该市还注重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质量水平,突出招商重点,扩大引资规模,抓好重点项目招商,抓紧筛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牵动性强、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集中对外包装推介。抓好主导产业招商,着眼五大产业集群扩张和新兴产业培植,推出一批煤炭精深加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船舶制造等项目对外招商。围绕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对外招商。同时抓好优势企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坚持专业招商与高层推动相结合;专题招商与节会招商相结合;面上招商与择商选资相结合;注重发挥现有外资企业的作用,引进更多上下游项目,培植外资企业集群。强化招商载体,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园区扩张增容,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速园区产业集聚,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强化园区发展业绩的考核奖惩。坚持把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扭在一起抓,积极扩大出口规模、提高质量效益,主动调整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培育出口知名品牌和创汇骨干企业群体,力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山东省兖州市提出“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的思路,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国际化开放城市、人性化和谐城市”的目标,迈开了扩大开放、发展现代工业的坚定步伐。把招引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园区平台、市场运作”的模式,筛选一批项目进行包装,与日韩、欧美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进行产业对接,并派出专业招商队伍参加国内知名的会展,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

       湖北省恩施州通过网上招商、编印招商推介书以及组团到沿海招商的方式,让恩施州“走出去”,取得良好的招商引资效果。该州把为招商引资服务、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企业家服务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和谐、包容、开放、文明的投资环境。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重点,环境是第一要素,开发区(工业园区)是第一产业聚集地,各级党政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招商方式上实现八个转变,即:由资源性招商向非资源性招商转变;由一般性项目招商向突出支柱产业、重点项目招商转变;由普遍招商向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招商转变;由单纯追求引资数量的扩张向注重招商引资质量的转变;由单一引资向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相结合的招商转变;由采取单一的招商方式向多种招商方式并举转变;由政府为主招商向企业为主招商转变;由优惠政策招商向优化环境招商转变。 建立了全州招商引资考评和投资项目跟踪督查机制,修订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规范招商引资统计体系,加大招商项目跟踪督查力度,了解和掌握投资项目实施进度和投资情况。

        ■ 依靠科学决策,实现对外开放战略升级

   大连,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把握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今天,这里彰显出更加宽广的胸怀。

       万邦海洋结构物制造和船舶修造、中远造船、塞迈拖拉机、莱茵海岸旅游……今年以来,一大批超10亿元的内外资项目频频登陆大连,令这里成为世界为之艳羡的投资热土。

       数字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大连市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1家,注册外资金额3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99.2%。特别是大项目的增多。据统计,新引进的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资项目27个,同比增加23个;全市外资到位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3个,到位额占全市引资总额的75%,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0个。而这一切,是在前三年“国”字号大项目和外资加速落户大连基础上实现的。

      这些数据的背后,更彰显出大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站在新的战略发展高度,以新的开放视角,积极转变招商引资思路,谋求集约化、内涵式、高水平发展的科学实践。

      不再“捡到筐里就是菜”,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方向,实现由“引资”向“选资”转变。同许多城市一样,“捡到筐里就是菜”也曾经是大连市招商引资的真实写照。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连深刻体会到一味追求引资的数量规模,简单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将导致短期效应,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国际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趋势明显的新形势,尤其是在2005年,大连,作为辽宁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更深的层次上重新思考了对外开放战略。

       于是,在一个阶段,大连的招商引资力度似乎“停滞不前”了,而这段时间,正是大连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并极力提升城市软环境和加速进行自身的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

  战略明晰后,大连在招商引资问题上提出了全新思路,其核心内容便是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由增加资源投入向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人力资本转变;由依靠高投入向依靠提高经济效益转变。去年,大连市又进一步提出“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为核心,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开放战略的升级直接带动了产业的升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随着大连市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可以使大连的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并进一步占据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领域,成为中国在这方面的领军城市,嵌入整个世界的产业链条。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两个大项目。资料表明,在世界上为集成电路配套的产业中,仅重点设备的市场总值一年就有500亿美元至600亿美元,并且随着技术更新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同时,它还将拉动金融、证券、保险,高等教育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像集成电路产业一样,如今,高端制造、高附加值并对提升产业水平有积极影响的重大外资项目已成为大连 “选资”的第一要素。数字显示:去年上半年大连新批优势产业项目20家,占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3%。从外资到位率看,结构更加优化,其中,优势制造业项目6.86亿美元,比重为44.6%;现代服务业项目6.27亿美元,比重为40.8%。高科技项目2.91亿美元,比重为18.9%。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投资迅速增长,18个跨国公司投资项目新增注册外资6.22亿美元,增长了数倍。

      不再 “遍地开花”,而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实现由“平台”向“磁场”的转变。如果说,从无到有的高端大项目的引进创造了大连产业发展的新高度的话,那么,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所实施的“产业链招商”,则无疑锻造出大连产业发展的厚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园区承载力,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在开放前沿的大连正是及早地看到了这些问题,并富有前瞻性地提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打造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拉大产业链条,实现由引资“平台”向引资“磁场”的转变。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在产业招商上,大连招商围绕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以及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软件、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四大基地,展开重点突破,有力地配合和带动了大连城市战略与产业发展,一大批具有磁场效应的产业集群已成燎原之势。

      汽车产业原本是大连的薄弱一环,但在政府有意识的引导下,如今,这里的汽车整车配套产业“风生水起”,一汽大众30万台汽油发动机、中国一汽解放大柴分公司10万台道依茨发动机项目,这些生产世界级产品的生产线纷纷落户于此,同时,伟世通公司、固特异等近60家汽车零配件企业也纷纷抢滩布局。2006年大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实现60多个亿的工业总产值。而目前所有的在建项目达产后,这一产业的年产值规模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同时,随着集群的磁场效应逐步展现,承接对地区经济拉动力更强的整车企业已“万事俱备”。

     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已初步形成长兴岛、旅顺、大连市区三大基地,万邦、中远等一大批世界级的造船龙头企业纷纷在此安家。

      一大批富有特点的专业化工业园区的形成使大连实现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成为现实。在大连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投资强度每平方米高于600美元已成为普遍现象,各类园区在越发明晰的产业构架基础上,业已成为引领发展、科技创新的高地。拥有包括IBM、GE、戴尔、SAP、HP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大连高新区,已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技术与医药、装备制造业、电子视听等特色产业群。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入驻企业近170家,产出33.05亿元,实现税收2.2亿元,真正实现了“寸土寸金”。数字同时佐证了工业园区不断增强的产业集聚作用,去年上半年,大连市3个先导区新批项目注册外资23.1亿美元,占全市的74%;实际使用外资额10.4亿美元,占全市的67.6%。

      超前决策、科学布局、率先调整,这就是大连在推动大开放中给世人的新启示,而正是这一切,使大连得以走上“在发展中开放,在开放中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江苏省盐城市拥有582公里长的海岸线, 对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书记赵鹏却强调,如果不科学开发,招来一堆乱七八糟的小项目,等好项目来的时候,没土地了,没空间了,环境也破坏了,那我们就不是沿海开发的功臣,而是沿海开发的罪人!市长李强则认为,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破坏生态,也不能为了保护生态而停止发展,关键在于要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绿色开发、有限开发,是盐城为确保海岸线科学开发设置的两道“门槛”。

  选择“手掌状开发”模式,主要在5个大节点上搞开发,留下大片的生态走廊,只保护,不开发。如,拥有112公里海岸线的大丰,列入开发规划的仅17公里。

  宁可让规划等项目,让基础设施等项目,也要保证项目的质量。为了防止出现“饥不择食”的问题,该市一再重申在沿海开发中不比项目多少,只比项目质量高低,同时所有落户沿海的项目都必须经过市里再把一道关。

       广东省东莞市以外向型经济著称,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即: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确保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初见成效。如今,到东莞的人几乎没有不去松山湖的。松山湖的山水之美令人惊叹:8平方公里的水面碧波荡漾,四周花树掩映,绿草如茵,到处都流淌着醉人的绿、丰富的红、亮丽的黄,还有粼粼的波光。但松山湖的魅力不惟于此。它是一个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的高科技新城,是东莞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平台,是东莞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                

       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很少看到成片的厂房、忙碌的工人、穿梭的货车,而它创造的财富正加速增长。东莞已是世界制造业名城,松山湖没必要再建成一般的工业区。他们致力发展的,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设计中心。科技创新是松山湖的核心功能。通过引进优秀科技企业和优秀人才,营造高端制造业的产业生态,从而改变东莞粗放、低端的产业结构。

      新思路催生新举措,新举措带来新希望。当“珠三角”一些制造业城市面临后劲不足、产业升级困难的瓶颈时,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特别是在2007年,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纳米材料工程中心等多个公共研发平台加快建设;东莞中子科学中心、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一批大型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院入驻;园区与各镇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结出硕果;多家东莞市专利试点企业培育成功;36个科技项目一举引进……松山湖成为东莞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东莞积极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和推动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去年刚把总部迁至松山湖的易事特公司在打造自主品牌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市政府的助推力。东莞市每年拿出10个亿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他们每年都有多个技术创新项目、产业化推广项目受到省市的大力支持,比如易事特公司的节能型智能应急供电系统项目,不仅是东莞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而且已通过省市报到国家发改委进行产业化推广,申请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公司建博士后工作站,进站的10位博士每人每年都得到了市财政较大力度的补贴,为企业引进高级人才创造了优良条件。

     ■ 依托口岸优势,做大做强口岸经济

      我市是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口岸城市,这是扩大开放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图们江地区的几何中心,具有与图们江地区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的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以小区域合作带动大区域合作、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以政策引导带动企业运作、以边境地区合作带动腹地市场开发,全面推进大图们江地区联合开发,为我国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和东北亚区域友好合作增加新的活力。 该州利用东北亚国际合作和图们江区域建设项目带来的机遇,开发和建设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物流通道,倾力构建东北亚地区和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新格局。

      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在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项目中,延边州经过多方筹划和努力,相继利用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波谢特、朝鲜罗津港等港口“借港出海”,完成到日本、韩国等地的客货运输,但也受到了通关手续烦琐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极大制约。经过有关方面的不懈努力,延边州珲春市东林经贸有限公司和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有限公司与朝鲜罗先市人民委员会经济合作会社建立了合资经营的“罗先国际物流合营公司”,得到朝鲜中央经济合作管理局批准,并在朝鲜罗先市登记注册,取得了企业营业执照,合作经营期限为50年。

      近年来,延边州相继开辟了中俄、中朝公路通道、中俄铁路通道、中韩空中通道和多条跨境海陆联运通道,各类口岸建设和通关水平日益提高,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

      通过全面实施“大经贸”战略,促进本州经济与大图们江区域各国经济的融合,逐渐壮大区域经济,以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地区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该州积极打造发展内核,推进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在图们江区域兴建和发展一座拉动腹地、辐射境内外,与周边国家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区域中心城市。他们提出将州府延吉市与相邻的龙井、图们三市实施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一个人口达200万人以上,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实力、城市形象更加完善的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这一中心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将对于我国参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和东北亚经济合作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珲春市依托口岸的资源和条件,加快了口岸兴市的步伐,形成了全国惟一的县级市口岸群,开通了多条通往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的陆海联运航线。在以珲春为圆心的200公里半径内,分布着俄、朝两国的十个港口,这些港口均可通过公路或铁路与珲春的四个口岸相连。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地理几何中心,珲春在环日本海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我国直接进出朝鲜罗先自由经济贸易区的惟一陆路通道,圈河公路口岸位于珲春市区东南部,是中朝国际客货公路运输口岸,中朝双方边民可持因私通行证通关。中朝“路港区”项目的实施,将真正打通我国经圈河口岸的海上通道。珲春还不断改善口岸的通关环境,新建了圈河口岸联检楼、珲春公路口岸联检楼及附属设施、珲春铁路口岸客运专用线、旅客查验通道、海关监管仓库;改造沙坨子口岸联检设施、加快春化分水岭口岸报批和建设工作;口岸落地签证业务获国家批准,实现了圈河口岸无周日通关。

      珲春市是我国惟一集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互市贸易区“三区合一”的地区。该市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全力构筑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全力打造适合开发开放的产业群。该市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的平台作用,利用周边国家资源和市场,重点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吸纳海外订单加工企业、即时生产和零库存企业、出口产品龙头企业。同时以现有外贸企业为依托,培育贸易主体,加大对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扩大贸易的品种、范围和总量。以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龙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区内现有韩、日、俄等国内外企业200多家,裳邦尔纺织、小岛制衣、兴业地板等一批重要企业健康发展。2006年以来,珲春市新上项目多达36个。他们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珲春中俄边界附近兴建六国(中、日、韩、俄、朝、蒙)共同市场,加快东北亚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配套形成周边国家和地区良性物流循环。随着对外通道的开通,珲春市全面展开中俄“路、港、关”项目和中朝“路、港、区”项目建设,这两个项目将进一步打通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人流、物流通道。珲春市将以此为基础致力建设中俄、中朝两个自由贸易区。目前,这两个通道建设的重点项目,均已被纳入国务院《关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有关专家认为,此举将开创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和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新的局面。

  中俄“路、港、关”项目将在中国珲春市和俄罗斯哈桑区的一定范围内划出一个封闭式管理区域,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使区域内的港口、道路、口岸有机结合,免于以往的海关监管,简化通关手续。将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两国政府签署协议便可设立自由贸易区,两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口,中俄两国人员、船只等运输工具可以自由进出,并允许第三国人员、货物在区域内自由流动。而中朝“路、港、区”项目则以贸易起步,借助现有公路、铁路、港口装卸条件,通过货物运输实践建立该通道制度性的操作规则,并开展路、港项目投资,签署必要的投资法律文件并实施投资建设、施工和经营。在路、港项目投资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后,启动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从而带动珲春和朝鲜罗津港区域的经济发展,并将进一步建设中朝自由贸易区。

      有关专家提出了珲春双边贸易推动多边合作进程的三步走构思:第一步,中俄建立珲春——哈桑跨国(边境)经济合作区;第二步,中朝建立珲春——罗津跨国(边境)经济合作区;第三步,将两个经济合作区进行整合,形成图们江跨国(边境)经济合作区,真正实现区内自由贸易。双边及多边合作不断扩大,中、俄、朝边境地区口岸、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图们江地区中、朝、俄三国陆域相通,中、俄、朝、韩、日五国水域相连。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紧紧围绕“边”字特色,兴边富民,努力做好国际口岸、魅力城市和优势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近年来,该市注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立足口岸优势,把进口和出口作为实现口岸经济腾飞的“双翼”,大力发展以木材和矿产品为主的进口加工和以建材、食品、服装、机电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加工,着力建设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在扩大贸易上下功夫,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优化,并向多元化发展,边境贸易逐渐向国际贸易过渡。

      为推进对外开放,增加口岸吞吐能力,二连浩特建成公路口岸联检通道,基本实现了客货分流。联检区集通关查验、仓储、运输服务于一体,可一次性完成报关报检和税费征缴工作。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南与二(连)广(州)公路相连,成纵贯南北,连接欧亚的桥梁,年过货能力300万吨,旅客通过能力200万人次。铁路口岸部分业务实行全天24小时通关,节假日不休息,通关速度和效率居全国前列。目前,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已具备了1000万吨的进出口货物接运能力,成为一条安全、文明、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

      二连浩特市发展口岸经济的另一大亮点,是在内联上求发展。二连浩特市 “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口岸商贸旅游、过货通关、进出口加工“三大功能”和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一大四提升”发展思路,即大力发展口岸加工业,提升第三产业档次和水平,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档次和水平,提升社会事业档次和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协调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产业决定发展。二连浩特市建立了1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其中包括4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和14平方公里的口岸加工区,这是该市在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内联上求发展的重大举措。         

       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内联20多个省份的83户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依托国内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木材、矿产品、畜产品等进口资源加工和建材、食品、纺织品等非资源性出口创汇加工。目前,工业园区协议内联引资1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3亿元,通过内联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4项,其中木业、选矿业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      

 

(市图书馆综合)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